• 曼陀罗华之楼兰新娘上一章:第 1 章
  • 曼陀罗华之楼兰新娘下一章:第 3 章

“这是…”印臣眼睛一亮,是古代的壁画呢!

“这是上星期我们在杨家桥附近的古墓中发现的。墓穴的四壁描绘着一连串古代的彩绘壁画,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对绘画没什么研究,你知道的,所以钱教授让我找个人帮忙。”

逐酹所说的钱教授是考古界的泰斗钱悦南教授。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从事敦煌的考古发掘以及相关文字的整理编撰工作。印臣在大学期间还听过钱教授的一堂报告,题目好象是“西域文化的回声”。她记得讲授得非常精彩,其中提及了莫高窟和榆林窟的一些壁画,让她很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她才开始从事壁画方面的研究。

“古墓之中也存有壁画吗?怎么保护得如此完好?”她看着粗糙的纸面上流畅的线条和精美的构图,不由惊叹。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具女尸。”逐酹背过身去说:“这大概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布泊发现楼兰古国的女尸后第二个重大的考古发现。”他的声音很平淡,不像写信给她的时候那样激动万分的样子。

印臣满怀期待地看向他,问:“可以让我去看看吗?”

“你说呢?”他笑,爱怜地揉揉她的头发,那种如丝般顺滑的头发一直让他着迷。

印臣看看手表,想着只有明天再去了。然后她突然发现右手上面的莲花手链不翼而飞。

楼兰,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入睡前楼兰的那个轻拍她手腕的动作。是她、是她将她的手链拿了去么?

“怎么了,印臣?”逐酹注意到她的不快,将手中的动作慢慢停止下来,转而抚上她酷似自己的脸颊。与自己唯一不同的,就是她额间的那一颗“朱砂痣”,与千年之前一模一样的朱砂佛痣。

他探出手去轻轻摩抚着她额间那块伤疤,柔声问道:“还疼吗?”

印臣微微摇头:“哥,早没事了。你去休息吧,明天我们还要去古墓。”她委婉地推开他,奇怪他的举动竟如此亲昵——他应该知道的,她向来对什么都是冷冷淡淡。只除了,那些带着浓墨重彩的画儿。

绘画就是她整个儿世界,整个儿生命。

逐酹慢慢地把手收了回去,转过身,“那么,你好好休息,晚安。”他说。

“晚安。”

印臣看见他拉开门,一步一步踱了出去。那背影沾染上月华的光辉,渐渐地融进了夜色里面,仿佛苦难的生灵在时光的流驶中被泥土所埋没了一样,透着无可奈何的悲戚调子。

她轻轻阖上了门,天窗中渐渐西去的婵娟子,仍然巧笑倩兮地照进来。

杨家桥去往鸣沙山方向的一公里许,就是已经被层层保护起来的古代墓穴了。附近有一座残破不堪被当地居民称为城隍庙的庙宇。墙基用土坯制成,看起来年代相当久远。从这路过的时候印臣扬起头看向破旧的门楣,上面依稀题有淡淡的字迹。

“哥,你来看。”她唤了一声逐酹,寻找着可以攀爬的支点。

“这是什么?”他也注意到了那些字迹,蝌蚪型的文字不太像敦煌本地的居民使用的样子。不过在古代特别是先秦至唐宋时期,敦煌一直做为丝绸之路的必经地,难免受到新疆一带西域文化的影响。

从楼蓝古国到高昌、于阗、龟兹,西域的各民族融合造就了这里复杂而多样的文化体系。

也许这种字迹只是从某个地点乔迁而来的工匠的杰作?

他看看印臣慢慢地攀上去,手指纤巧细致,只是右手的食指与中指略略显现出因绘画而留下的茧子。“小心了。”他在下面嚷了一句。

印臣小心地撑住身体,从背后的背包中拿出拓印的工具将那些类似蝌蚪的文字拓印在一张粗糙的纸面上。

逐酹将印臣拓印下来的字迹展开来,轻扫一眼之后,皱了皱眉说:“这是怎么回事?”

她狐疑地看向哥哥。

“这些字迹和古墓里发现的字迹非常相似。我一直没有发现这座古庙和墓穴中的女尸有这样微妙的联系…”

“那我们进去看看吧。”印臣径自走在前面,踏进高耸的庙宇的门槛之前她似乎听见一群人悲恸欲绝的哭泣声在记忆深处呜咽。

为首的是一名男子,衣衫华丽,体态龙钟。他的白色的胡须在寒风中颤微微地拂动着,她听见他戚戚地念着一段话,依稀听着最后几句是:“大降追福,受佛普度,不舍苍生,兴运慈悲,于时驾降,伏惟尚飨!”

“呜呼哀哉,魂魄归来,伏惟尚飨!”下阶处的人们齐声悲唤。

“印臣,你怎么了,别愣着呀!”逐酹见她神情恍惚的站在门槛旁边,拍了她一下。

“哦!”她缓过神来,默默地将幻觉中男子的话念了几遍。

庙宇里面是一些残破不堪的碎石与腐朽污浊的布幔。大梁已经有些坍塌的趋势,斜斜地倾向一边。供奉的佛像早已不见,只剩下一个莲花型的基座孤寂地躺在正中央。

“这是供奉‘燃灯佛’的庙宇。”逐酹仔细地看了一下莲花座,下了一个结论。

燃灯佛的坐基与众不同,分别是五枚莲花瓣交错叠成两层位于底座四周。相传燃灯佛降临于世的时候有一位“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苦众生”的僧人向他抛了七茎莲花,五茎落于座下,变成莲台,两茎位于两侧,傍依肩袖。这个故事在很多佛经中都曾经记载过。

并且西域一带佛教盛行,信仰着摩尼教、景教与袄教的人们经常将“火”、“灯”一类的事物当作自己的膜拜对象。因此,在当地有非常多的庙宇供奉“燃灯佛”,当然也可以叫做“定光如来”。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也可以很频繁地看见这位手执灯盏给人间带来光明的佛祖,安静祥和地望着座下的受苦僧众。印臣对这个佛经故事并不曾听说过,可是在潜意识中仿佛存在这么一根纤绳,将那一边埋藏多年的记忆从泥土中慢慢拉起,显现出清晰的一角来。

她记得似乎有一位佛,在她额间点上了一枚印记,慎重地告诫自己:“莫坏法身,切记切记!”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也许这座饱经风霜的庙宇,在千年之前有一番特殊的经历与磨难。生灵的涂炭、僧众的迁徙、文明的消逝…这一切终究被野蛮吞噬掉了呵!

逐酹站起身,摇头道:“我想除了那些门上的字迹,这里几乎被破坏殆尽了。印臣,走吧。”

她哀漠地看了一眼仅剩的的莲花座,想起一个青衣女子手执一只水净瓶,含着笑,吟吟地说:“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

然后她闻到一种淡淡的藿叶的香气,从逐酹的身上传过来。

他们从庙宇出来的时候见到了楼兰与钱悦南教授以及他身边的助手。印臣看见楼兰的时候注意到她笑得璨若莲花,丝毫没有矫情的样子。钱教授戴一双深色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柔和而慈祥。他的上额饱满,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在简单介绍之后,印臣向钱教授出示了刚才从城隍庙中拓印下来的文字,不长,只有很短的一段。

“这是刚刚印臣在庙门上发现的,和古墓中我们发现的字迹有些相似。”逐酹站在最旁边解释说。

“唔,逐酹,你去墓穴里再拿些文字样稿过来。”钱教授的样子很专注,头也不抬。

逐酹笑得很阳光的样子,好象替钱教授做事是一种荣幸。“好。”他说完,转身去了。

楼兰回头看了他一眼,再看看印臣,一脸沉思。

印臣问:“教授,您觉得这像是本地居民使用的文字吗?”

钱教授沉吟道:“很难说。汉朝时善鄯使用的佉卢文与这个有些相似。然而我们没有做具体考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会不会是和田塞文?”楼兰冒出一句。

“你说的是于阗国的文字吗?”一个叫做杨嵘的助手摇摇头表示怀疑:“于阗在新疆境内,文字又如何会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出现?”

楼兰笑了一下。“可是我国境内很多地方都出土过波斯的钱币呀!外来的物品或是文化式样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并不奇怪。”

钱教授微笑道:“楼兰说得有些道理。敦煌曾经出土过一本书教做《于阗教法史》,是用古代藏文记载的。这中流传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可是于阗国使用的和田塞语并没有形成文字流传下来,至少我们至今没有这样的文字资料显示。”

“也许。”楼兰笑得很神秘的样子,可是没有谁注意到她的表情。

逐酹将一叠粗糙的纸张交给钱教授。钱教授拍了拍印臣的肩,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也许你的发现会给我们探究古墓的工作带来新的进展。好好干吧,孩子!”

印臣微微笑了笑,然后和他道别,随着哥哥一同往古墓去。

楼兰新娘

二、传说

到处是飞扬的尘土,满目望见的都是一片苍茫的黄沙,横铺一地。战火的硝烟在两个政权之间弥漫,牵连了无数苦难的民众,涂炭了数以万计的无辜生灵。

“罪孽啊!”尉迟乙僧双手合十眉头紧锁地骑在马背上,任紫骝马的缰绳垂在一旁,把自己带到早已熟识的道路上。

他向来是一个礼佛的人,虔诚而又善良。这种烽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惨状让他不由地发出一声悲叹。

“尉迟先生看起来很伤感呐!”一个比他更年轻的男子牵了匹白色的御龙骑赶上来,跟他并驾齐驱。

尉迟乙僧无力地叹了口气,道:“太子,此番去往大唐,却是以质子的身份,不能不让臣伤感。”

被唤做太子的圣天同样一脸凝重地挺直了脊背,漠然地望向于阗国的方向。

唐王李世民率兵讨伐高昌国,附近的龟兹、善鄯、于阗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苟安一隅,慌忙派出本国的太子与公主同高昌的俘虏一起,作为人质遣送大唐。

这就是弱小民族的悲哀呵!

“高昌兵如霜雪,唐王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几何自殄灭!”不远处的唐王士兵用粗哑的声音高唱着胜利的凯歌,这豪气冲云天的歌谣却宛如一柄刺刀,在一刀一刀剜着他们的身体。

自古以来,不论是什么样的民族政权,都要靠野蛮的血腥来掠夺土地。战争将成就他们的霸业!可换来的只能是短短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王朝的继承者在宁静祥和中懂得了享乐的快慰,于是娇奢与淫逸肆虐、残暴与酷政当道,战争又一次席卷中华大地,这样的历史成为一个亘古不变的循环,无休止地轮回下去。

随处可见的是片片开着的一丛丛白色小花的红柳,仿佛傍晚的霞彩一样,透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尉迟乙僧转过身,看见黄沙漫漫的征途上,有一个绝丽的女子梳着一对入云髻,无助地站在荒夷的路旁,双眸凝望远方。

看来,又是一个哀怜身世的女子。

他摇了摇头,轻轻吆喝着身下的紫骝马,向她的方向踱过去。

他翻身下马,将缰绳送至那女子的手中,道:“姑娘,路途遥远,骑上马讨个脚力吧。”

那女子冲他妩媚地笑笑,伸出一双纤细无暇的红酥手,手腕上戴了一串白玉制的莲花链子,轻轻地接过缰绳,吟吟道了句:“多谢。”

尉迟乙僧微微颔首,想着这女子似乎在哪里见过,如何眼熟至此!尤其是她手腕间的莲花状链子,五枚居中,两枚居侧,让他想起定光如来的法座。仔细看来,其实女子手上戴的的确是定光如来的法身及莲花座台,只不过莲花座翻在面上犹如美丽不染尘埃的莲花罢了。

“先生对莲七的首饰很感兴趣吗?”那名女子一扫刚才的无助之状,压低声音道:“先生救我!”说着,将手上的链子取下,放入他的掌心,声音大得让旁边的兵士都微微注意到她:“既然先生喜欢,那就拿去吧。权当莲七偿您这匹马儿的报酬。”

“姑娘客气了。”尉迟乙僧不动声色地将宽大的袖子遮住手中多出来的一条丝绢,上面写满了娟秀的字体。

换作莲七的女子骑上紫骝马慢慢地随着那群得胜的兵士踱过去,她的身边有几个手执干戟与盾牌的武士,寸步不离地跟随着她。

圣天太子驱马赶上来,远远地望见那一队士兵离开,才缓缓开口问道:“尉迟先生认识那位姑娘吗?”

他摇了摇头道:“不认识,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弱女子备受凌辱与折磨。”

说着,他拿出她交给自己的佛链和一条质地轻细的丝绢。丝绢上面的字迹是暗红色的,看着让尉迟乙僧眉头一紧,道了句:“善哉善哉!”

“莲七稽首:贱妾楼兰人氏,姊归夫家待产随姊同往,路高昌遇唐王兵,实虎狼也。贪恋吾姊妹美色,欲献唐王。姊不从,为唐兵凌辱至死。呜呼!冀善心者助贱妾免遭虎狼之口,莲七含泪血书、稽首再拜。”

“那是…”圣天很难得看见尉迟乙僧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忙翻身下马。因为他知道事情好象开始出现棘手的端倪。

“殿下请看。”他将莲七的血书交到太子手中,一脸踌躇。

“尉迟先生打算怎么办呢?你的善心又要开始超度人了吧?”

圣天与尉迟乙僧相识甚久,自然清楚他为人处世的方式。难免会在一些时候揶揄他两句,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不过,圣天太子看着手中的血书想,那女子的确是很美丽呢!

“太子殿下,时辰不早了,咱们起程吧。”尉迟乙僧牵过仆从献上的脚力稍逊的马匹,跃上马背,顿时气度凛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