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路为十方堂、经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阁和藏经阁。

左路为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谱堂、纯阳祠。

傅云章牵着傅云英往里走,时不时和道士谈笑,似乎对道观内的布局极为熟悉。

难道二哥当过道士?

傅云英抬头四顾,院子里立有高低几十根木桩,几个戴网巾、穿布袍的小道士踩在木桩上练拳。

一旁的空地上,二十名道士列队摆出整齐的队形练剑,嗖嗖几声,道士们齐齐出剑,剑影晃动,矫若游龙,颇有气势。

他们穿过长长的过道,停在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前。

院子里空空落落,只种了一株古树,树皮黝黑,光秃秃的,看不出是什么树。

傅云章敲响门扉。

“进来。”

里头响起一道苍老的嗓音。

傅云章低头,垂目看着傅云英,慢慢松开手,推她进去,“二哥就在这里等你,里面的道长是二哥认识的人,别怕。”

傅云英点点头,嗯了一声,一个人踏进院子。

竹帘半卷,日光筛进回廊,笼在一个盘腿坐在庭前的老者身上。

老者头戴网巾,身穿粗麻道袍,不似一般道士清冷,反而慈眉善目,笑眯眯的,有点像庙里的大和尚。

“道长有礼。”

傅云英缓步走到长廊底下,行了个俗家礼。

老者抬手,示意她坐到自己对面的蒲团上。

傅云英踏上石阶,依言坐下。

“伸手。”

老者道。

她伸出手。

老者手指按在她腕上,沉吟半晌,微笑道:“无事,你可以出去了。”

这就好了?

傅云英有些茫然,不过没有多问,起身回礼,慢慢退出院子。

烈日炎炎,蝉鸣阵阵,风从外面吹进院子,老者端坐庭前,注视着她从容离开的背影,点了点头。

傅云章在院门外等傅云英,看她这么早出来,似乎很诧异。

“云章,你进来。”

他还没得及问什么,老者出声唤他的名字。

“去那边长廊底下坐着等我,我马上就出来。”

傅云章指指长廊的方向道,那里罩在浓阴下,幽凉僻静。

傅云英嗯了一声,看着傅云章走进去。

“如何?”

傅云章几步踏上回廊,掀袍坐下,问道。

老者收起笑容,轻哼一声,扭过脸不看他,“我看她比你强。”

傅云章笑了笑,不语。

老者等了半天,见他不说话,忍不住转过脸来道:“算了,不和你打哑谜了。她以前像是生过一场大病,九死一生,不过现在脉象平稳,气血健旺,只要好好调养,不说长命百岁,活个几十年没什么问题。”

“她确实生过重病。”傅云章喃喃道,眸光微沉,若有所思。

“我说她比你强,不单单指这个。”老者目光闪了闪,道,“她的眼神很干净,不是那种涉世未深的干净,而是心中有数,依然坦然直接的干净,虽然早慧,但并非心事深沉、一味执拗的人,你不用担心她会走你的老路,人家比你放得下”

多日来的忧虑顷刻间烟消云散,傅云章掀唇微笑,“那就好。”

微风拂过,送来一缕缕沁人心脾的芬芳,山中花木繁多,道士们并不怎么精心照顾,随他们自然生长,院墙上爬满蓊郁的花藤。

“你真的不考虑拜入我门下?”老者突然凑到傅云章身边,推推他的胳膊,和刚才在傅云英面前那副慈和模样判若两人,眼珠子转来转去,竟有些贼眉鼠眼的奸猾相,“我可以教你延年益寿之法。”

傅云章瞥老者一眼,摇摇头,起身拜别,“您那些神乎其神的灵丹妙药,小子无福消受,留着进献给楚王吧。”

老者撇撇嘴,看他潇洒离开,哼哼唧唧不服气,“早晚有你向我低头的时候!”

过堂风呼呼吹过,长廊里很凉快。

傅云英背倚栏杆,一手托腮,凝望对面的小道士练剑。

清风吹动柏树枝叶,沙沙响声恍如落雨。

窸窸窣窣的细响中,一种极细极轻,轻柔而缓慢的声音拂过她的耳际。

她不禁悚然,霍然站起身。

这声音她熟悉无比。

多少次午夜梦回,她都是在这种声音中惊醒。

那是箭弩齐张,弓弦拉满的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

长春观的内部构造参考了真实资料,左路、右路、中路三句引用原文。

武昌府真实存在,但是这篇文是架空,文中会根据需要添设虚拟的内容,偶尔会夸张,不一定能和现实中的对得上号哈~

第36章 泥人

傅云英起身的动作惊醒莲壳和芳岁。

两人坐在台阶上看小道士踩在梅花桩上练拳,正看得津津有味,余光看见她神色有异,围了过来,面带关切:“小姐?”

“刚出了汗,吹了风头疼。”

傅云英迅速镇定下来,勉强笑了一下,掉头往回走。

芳岁和莲壳不疑有他,紧紧跟在她身后。

“外边日头毒,山里却有点冷呢。”

随行的仆从们在道观斋堂后面休息,芳岁想起出行的随身行礼在外面,由王婶子看守,想去拿一件披袄来。

傅云英制止她,“不必麻烦,我们马上就走了。”

不知道长春观里藏了什么人,反正这里不能多待。

长廊另一头,傅云章迎面走了过来,眉宇之间的沉郁之气一扫而空,连因为醉酒而憔悴的气色也好了很多,轻摇折扇,含笑问:“长春观的斋饭是武昌府一绝,午饭就在这里用罢?”

“二哥,我有点不舒服。”傅云英做了个头晕的动作,手指按着眉心,轻声道,“我想回去了。”

傅云章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眼神示意芳岁搀扶她,“好,先回去。”

他去找相熟的知客辞别,知客并未挽留,亲自送他们出了道观。

道观外有揽客的轿夫马夫,傅云章坚持换乘马车回去,送傅云英上了马车,看她脸色苍白,皱眉道:“今天太热了。才刚下船,不该立刻带你来的。”

她刚病愈没几天,又是北方长大的,可能不习惯坐船。他却硬是让她在暑热天出门。

声音里带着自责。

傅云英不知道怎么向他解释,笑了笑,垂下眼帘。

长春观。

烈日炎炎,暑气蒸腾,吵得人心烦意乱的蝉鸣声中,马车踏过碎石路的哒哒声渐渐远去。

一名头戴盔帽,身穿紫花布圆领对襟甲衣,腰挎绣春刀的男子快速穿过沐浴在炽热日光下的庭院,走进竹帘密垂的长廊,在藏经阁前停了下来,抱拳道:“大人,查清楚刚才张先生见的人是何身份了。”

房门半敞,看不清屋子里的情形,光线筛过斑驳竹帘,罩下一条一条暗影,从男子的角度,只能看到一双皂皮靴和天青妆花过肩云鹤孔雀绉纱袍的一角折射出的璀璨流光。

戴盔帽的男子不敢抬头,接着道:“那人是黄州县的一位举人,姓傅,以前曾在观里借住过几年,同行的小娘子是他的堂妹。傅相公请张先生为那个小娘子诊脉,之后两人说了几句话,没有用斋饭,匆匆离去了。”

屋里传出一道声音:“大人,可要将那个姓傅的留下来?”

片刻后,响起一道低沉的嗓音,“不必,随他们去。”

男子应喏,等了一会儿,见指挥使没有别的吩咐,躬身退下。

一道亮光映在窗纱上,屋子里的男人坐在方桌前擦拭佩刀,雪亮的刀刃依稀映出他深刻俊朗的五官。

“也许那个傅相公察觉出了什么,会不会坏我们的事?”

一名头戴儒巾,穿芦花色圆领袍的年轻男子坐在不远处窗下的圈椅上,眉头轻皱。

沉吟半晌后,他起身长揖:“大人,属下还是觉得不妥,不如由属下亲自带人去把那个傅相公拦下来。”

这男子名叫乔恒山,是锦衣卫安插在楚王府的一名小吏,在武昌府待了不到两年。他本以为要在楚王府受一辈子的窝囊气,没想到运气好,新上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秘密南下捉拿定国公一案的余孽,恰好就查到了武昌府,需要他这个熟悉武昌府地形的人充当助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得到霍大人的赏识,他说不定能立即调回京师去。

武昌府虽好,但说到底,想要出人头地,还是得待在天子脚下才行。

他难掩激动之情,总想找个机会在霍大人面前露露脸,可这些天只能躲在长春观里守株待兔,虽然每天能和霍大人见上面,但是动动嘴皮子哪能展现他的全部本领?他必须要亮出真本事,才能让霍大人刮目相看。

男人一哂,还刀入鞘,站起身,冷声道:“那就立刻动手。”

他大踏步走了出去。

院子里骤然响起整齐的脚步声,竹帘背后霎时涌出几十名手执绣春刀,身着甲衣的卫士。

这些人埋伏多时,几乎和竹帘罩下的阴影融为一体,乔恒山甚至差点忘了他们的存在,但他们的反应却依旧灵敏,倏忽齐齐奔出长廊,跟在霍明锦身后,径自往太清殿的方向冲去。

乔恒山呆了一呆,咬咬牙跟上。

他可以把武昌府的长史、典宝、护卫等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对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却束手无策。

也许这位指挥使刚刚上任不久,和自己一样急于立功,无心听他那些阿谀奉承的话。

他如此想道。

张道长被突然的弓弩齐发声吓了一跳。

没有喊杀,没有尖叫,只有一声一声羽箭擦过空气的锐利鸣响,带着一股慑人的凛冽气势,仿佛近在咫尺。

“怎么回事?”

他刚送走傅云章,打算回房打个盹,这种炎热天气最适合睡个凉快的午觉,长春观是楚王的地盘,他还是蒙陛下赐号的先生,谁敢在观里放箭?

“人都到哪儿去了?”

张道长不及穿戴好,一手捂着脑袋上摇摇欲坠的网巾,一手提着腰带,冲出住房,左顾右盼。

院子里空无一人。

他暗道不好,踩着石栏杆趴到院墙上,窥视隔壁院子。

这一看差点要了他半条老命,他只来得及看到一群身穿甲衣的健壮士兵在一个腰背挺拔的男人的带领下冲进大殿,不及细看,咻咻几声响,三支羽箭风驰电掣,箭簇将将从他左脸脸颊贴着擦过去,烦闷的暑热天里,箭风却冷而凉。

他啊了一声,头朝后栽倒在花丛里,滚了一身泥土。

几个小道士冲了过来,扶他站直,七手八脚帮他拍脏污的道袍,“监院,是锦衣卫的人,他们说观里的住客里藏了一个犯人,正带兵捉拿。方丈说此事不能惊动您,自有他出面照应。”

好好的一身新道袍就这么糟蹋了,张道长抖抖衣襟,拍拍网巾,抖落一大把黑土,心里连骂晦气,脸上却绷得紧紧的,挥挥手,平静道:“既是锦衣卫办案,你们不得阻拦。”

说罢,转身回自己的院子。

小道士们面面相觑:您都摔成这样了,还有必要逞强吗?

没人敢惹怒监院,彼此对望一眼,无奈一笑,各自散去。

回到贡院街,傅云章让下人去请郎中。

郎中很快到了,看过傅云英的脉案,问了几句寒暖,说她大概是热着了有点中暑,连药方也没开,只让她多吃些新鲜蔬果,饮食清淡些便好。

傅云章这才放了心,等天色暗下来,外边热气都散尽了,送傅云英回大朝街傅四老爷的宅子。

傅四老爷带着傅云启和傅云泰出去玩了,还没归家。

傅月和傅桂刚从专门卖脂粉首饰的花楼街回来,一见傅云英就拉着不放,把她们白天买的脂粉分给她。

“看这个,叫香圆肥皂,这个可是稀罕东西,一枚要一两二钱!”

傅桂打开一只蓝地白花瓷盒,拈起一枚黑不溜秋的圆球,给傅云英闻。

“这个能洗脸、沐浴,还能洗头。”

傅月在一旁道,“掌柜说是杭州府那边传过来的,南直隶的小娘子们都用这个。”

“四叔说了,咱们一人一枚。”

傅桂把瓷盒往傅云英手里塞。

傅云英接过瓷盒,递给一边的芳岁,进屋坐下,端起月牙桌上的茶杯,一口气喝完半杯茶。

傅月和傅桂初到武昌府,逛了半天,正是最兴奋的时候,没有发现她的异常。手拉手跟进房,滔滔不绝和她讲述今天的见闻,让丫头把买到的新鲜玩意一个一个取出来给她看,让她猜它们的用途。

她定定神,耐心和两个姐姐玩了一会儿。

哪怕她每一次都能准确说出她们买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傅月和傅桂依然乐此不疲,又要她猜价钱。

暗中埋伏的人和藏在暗处的□□触动她的心事,她心里有点乱,本想回房休息,但陪着两个姐姐说了半天小孩子之间的玩笑话,不知不觉间竟然慢慢冷静下来,那种压迫窒息的感觉也渐渐消失了。

“这个给你。”

一个黑乎乎的泥人递到她面前,傅桂捂嘴吃吃笑,“我觉得这个像你!”

傅云英接过泥人细看,泥人有些粗糙,不过指长,从泥人脑袋上顶的两团丫髻勉强能看出是个女娃娃,五官是刻出来的,眉毛细细的,眼睛弯弯,嘴角翘起,是个微笑的模样。

“你看是不是很像?”傅桂抬起她的下巴,托着她的手让她把泥人放在脸颊边对照,“我说像你,月姐说不像。”

傅月嘟囔一声,“英姐比泥人白,比泥人好看。”

傅桂白她一眼,“泥人哪有白的?”

姐妹俩小声争执。

傅云英垂下手,低头看着手里的泥人,嘴角和泥人一样,翘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争执声停了下来。

傅桂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这时,院外忽然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大门被撞得哐哐响。

门房前去应门,听得他和门外的人叽叽喳喳说了几句话,哆嗦了几下,转身飞奔进正堂,扑在傅月脚下,“大姐,官人出事了!”

第37章 冤枉

门口的骚乱惊动武昌府这边的管事。

他匆匆赶到前院,和报信的人打听清楚发生了什么,走进正堂,轻轻一脚踢向跪在地上的门房,低斥:“别吓着大姐。”

一边示意下人把吓破胆的门房拉出去,一边简单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傅四老爷和傅云启、傅云泰路上遇到争道的纨绔子弟,两边人起了口角,对方似乎有些来头,把傅四老爷几人扣下了。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花点钱钞罢了,不过是一点小争执。”管事给一旁的婆子使眼色,“天色不早,姐儿们先回房去,一会儿官人就能回来。”

傅月没经过事,闻听下人说傅四老爷被抓走了,眼圈立刻泛红。婆子上前搀扶,她下意识抓住傅桂的手,“桂姐,怎么办?”

“没事,铺子里的掌柜肯定能找到熟人帮忙。”傅桂也害怕,不过她比傅月镇定,皱眉问管事,“是不是要派人回黄州县报信?”

傅云英看了眼门外黑魆魆的天色,道:“城门快下钥了,不晓得来不来得及。先派人去告诉二哥要紧。”

管事猛地拍一下脑袋,“竟把这个忘了!快去贡院街找二少爷。”

下人连声答应,打着灯笼出去。

傅云英叫住他们,叮嘱道:“先去药铺抓几副药,若是碰到宵禁,就和巡查的兵丁说家里有人中暑了。”

言罢,扭头叫丫鬟芳岁回房取药方子给几人带上。

宵禁的话老百姓不能随意外出,卫兵看到大半夜还出门溜达的人,二话不说直接抓捕送进大牢,只有急病去药铺抓药的人可以获得例外放行。

下人们应喏,接过药方子,大踏步出去。

傅月心乱如麻,丫鬟劝她回房洗漱休息,她摇摇头,抓着傅桂的手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