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指引她,教导她,前方也许是坦途,也许是悬崖绝壁

谁知道呢?

反正她不在乎结果,至少这一世她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

她感激投诸到自己身上的每一份善意,谁对她好,她努力报答,谁对她不好,她当场反击

但她至始至终更像这个世界的过客,自自在在,无根无须,随风飘落。

这一世是她捡来的,她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机会,珍惜光阴。

直到霍明锦忽然横空出世,打乱她所有的计划,扰乱她的心智,让她迷茫而困惑。

如果霍明锦要的是其他,她能毫不犹豫地给他,她可以把他当哥哥,当家人,她会尽己所能回报他对自己的恩情。

她什么都能给他。

可是霍明锦却说爱慕她,并且从很早就开始了。

唯独爱,她只能给一个人。

病中的时候,她模糊想起他,如果她不在了,如果她出事了,霍明锦该怎么办?

傅云英双手捧着霍明锦的脸,直起身,吻他的唇。

“明锦哥哥,你是我的。”

房里安静下来,烛火烧到尽头,跃动了两下,腾起一阵青烟,熄灭了。

黑暗中,霍明锦凝视她许久,双眸如漆黑夜空中的星辰,噬魂夺魄,亮得惊人,眼底暗潮翻涌。

他抱紧她,千言万语,万种翻腾的思绪,最后只化为四个字:

“我是你的。”

第137章 测试

乔嘉奉命保护傅云英,已经有好几年了。

他恪守规矩,进退有度,完全忠于霍明锦。

但今晚的状况让他有点为难。

傅云英不在卧房里。

他像蜘蛛一样贴在窗前细听片刻,确定房里没有呼吸声。

傅云英去哪儿了?

自己一直守在长廊里,她不可能从唯一的门口出去,也不能爬窗,窗外一面是走廊,一面就是小石潭了。

他皱眉,深夜不好硬闯进卧房找,叫起侍女,让她进去查看。

侍女进去,出来时摇头道:“公子不在。”

乔嘉心头一动。

傅云英是不是在二爷那儿?

至于是被二爷给弄过去的,还是傅云英自己过去的区别不大。

乔嘉知道密道的事,这事还是他和李昌一起办妥的。

李昌那会儿啰里啰嗦,一边安排人布置机关,一边找他诉苦。

万万没想到,他堂堂副千户,竟然要帮二爷做这种偷香窃玉的差事。

然后坏笑着问他夜里有没有听壁脚,二爷是不是龙精虎猛,把细皮嫩肉的小公子弄得下不了床。

乔嘉没搭理李昌。

他就是过过嘴瘾,不敢在二爷面前放肆,不然二爷得把他揍个半死。

在乔嘉看来,二爷这哪里是偷香窃玉,分明是在供祖宗,眼巴巴守着小姑娘长大,事无巨细,什么都得操心,还得帮她掩饰身份,密道是通了,却一次都没走过。

夜风拂过,树影摇动,雪籽拍打在窗上瓦楞上。

乔嘉站在阴影里,踟蹰了片刻。

人真的是二爷弄走的?二爷看傅云英越发出落得标致,实在忍不住,趁夜把人骗走了?

万一不是呢?

虽然知道傅云英如果在二爷那里肯定很安全,但出于谨慎,乔嘉还是得过去确认一下。

要是人在自己眼皮底下出了什么事,他有何面目见二爷?

他翻墙到间壁院子,墙下守卫的亲兵认出他,没有阻拦。

到了霍明锦的住处,乔嘉径自走到角落里,对暗处的人道:“我有事求见二爷。”

二爷吩咐过乔嘉来找,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拦。亲兵点点头,转身进去通报。

屋里漆黑一片,没有回应。

二爷可能睡了?

亲兵又禀报了一次。

半晌后,房里传出窸窸窣窣的响动。

吱嘎一声,门从中间拉开,霍明锦走了出来,脸色很冷。

乔嘉忙上前,说了傅云英不在房里的事。

听他禀报完,霍明锦嘴角微微勾起,看着沐浴在淡淡风雪中的庭院,道:“无事,她在我这里。”

然后转身进去了。

门从里面合上。

乔嘉望着二爷匆匆离去的背影,目瞪口呆。

刚刚没看错的话,二爷只着外袍,里面没穿中衣,头上没束网巾,鬓发毛毛的,像是在哪里打过滚

二爷说傅云英在他这里。

乔嘉懵了半天,才回过神。

他不会刚好打扰二爷的好事了吧?

屋里的情形和乔嘉想象中的不一样。

里间没有点灯,黑魆魆的。

霍明锦耳聪目明,暗夜中也能视物,双眸闪闪发亮,似暗夜中巡视自己领地的猛兽。

他坐到床边,唇边不自觉浮起一丝笑。

傅云英躺在靠里那一侧,侧身沉睡,呼吸绵长平稳,似乎在做梦,浓密卷翘的睫毛偶尔轻颤两下。

冰肌玉骨,恍如月下聚雪。

他刚才混乱中抱着她轻薄,掌中腰肢柔软而有力,犹记得指尖柔滑细腻的触感,天下最精致最宝贵的美玉,也比不上那一份雪腻光洁。

其实傅云章没有说错,他确实逼她逼得太紧了。

她什么都不知道,而他强迫她接纳全部的自己。

刚才那番话,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她几乎被掏空了,难掩疲倦,顾不上身上穿着被自己撕得破破烂烂的杭绸袍,就那么靠在他怀里睡着了。

以后不能再这么逼她了。

霍明锦越看越觉得她稀罕,怕她冻着,又翻出一床干净的没用过的锦被,盖在她身上,掖好被角。

他刚刚在榻上做那事,她看见了,现在睡在这儿,在满溢着他的味道的衾被里入睡。

这么一想,他下腹紧绷。

不过另一种身心愉悦的满足感萦绕在他心头,他此刻心满意足,舍不得打扰她。

傅云英眉尖轻蹙,梦中翻了个身,眼睫扑闪扑闪,睁开一双水光潋滟的眸子,看到近在咫尺的他,愣了一下。

他朝她微笑,俯身吻她。

她似醒非醒,抓住他的衣襟,呢喃了一句,“明锦哥,烛台掉进床底下去了”

说完,又合上眼帘。

好像说了一句梦话。

这个时候,竟然还记得那枝烛台。

霍明锦不由失笑。

没办法,她都说了,还能怎么办?

堂堂督师大人,趴在床脚一侧,努力伸长修长的胳膊,够到滚进床底的烛台,拿起放到一边供香炉的矮几上。

他拍拍袖子,擦干身上的汗水,换了身干净衣袍,合衣躺下,一手支颐,侧卧在傅云英身边,凝视她的睡颜。

一觉黑甜。

翌日早上,傅云英是被热醒的。

她从来都是一个人睡,天冷的时候烧汤婆子,冬天最冷时节多盖几层被、垫几层褥,半夜换一次汤婆子暖被,并不算难挨。

现在身边被子里多了一个人,还是一个火力壮的大男人,哪儿哪儿都是滚烫的。

萦绕在周身的男性气息陌生又刺激。

她愣了半天,肌肤炸起细细的鸡皮疙瘩。

察觉到怀里的人在动,霍明锦立刻醒了,一睁开眼就看到她大睁着双眼发呆的样子,嘴角一挑,凑近吻她的面颊。

她一动不动,身体僵直。

脸上的表情既震惊,又茫然。

她每天早起读书,很少睡懒觉,今天也是和平时差不多的时间醒来,但眼前没有遮光的罗帐,这不是她睡惯的床。

霍明锦闷笑几声,不逗弄她了,扶她坐起来,“我送你回去,他们该找你了。”

傅云英只呆了片刻,很快清醒过来。

扫一眼自己身上,眼皮跳了两下。

衣裳被撕烂了。

力气再大,终究打不过武艺高强的他,这是个问题。

乔嘉看到傅云英从屋里走出来的时候,虽然没有刻意,但还是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她今天要去衙署,穿了身挺括的圆领常服,束玉带,皂皮靴,戴纱帽,长身玉立,风姿洒然。

面色红润,眼瞳清亮,气色比昨天好了许多。

怎么看都不像是被折腾了一晚上

乔嘉心里暗暗想。

一道视线扫过来,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又收回去了。

乔嘉一个激灵,忙垂手站好。

傅云英官威日盛,只是一个眼神,明知她看不出他刚才想了什么,还是吓了他一跳。

他皱眉,自己怎么和李昌一样变得不正经起来了?

看来以后得少和李昌那厮来往。

傅四老爷等人见傅云英痊愈,心里高兴,抓着她左看看右看看,叮嘱了一车话。

她和傅云章一起出门,外面在落雨,王大郎撑起罗伞,送她走过庭院。

路上,傅云章详细告诉她最近朝中发生的几件大事。

乡试剿袭的几个考生没有受到惩处,这是没办法的事,判了这几个,很可能影响所有考生,而且剿袭确实算不得违规。

几省的学政、学官受到训斥,姚文达最为激进,大朝那天,当着文武群臣,将学政们骂一个狗血淋头。

“今年会试主考官两人,副考官两人,同考官二十人。”

朱和昶很看重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会试,不容许此次会试出一点差错,他还想在增加同考官的基础上再增设几名考官。

匠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取消匠人劳役,工部主事和苏桐最近就在忙这事。

再就是裁抑司礼监,得知朱和昶想打压阉党,满朝文武空前团结起来,拥护他的决定,连御史都拍马,说他乃圣明之君。

赵弼手上那桩副指挥使杀人案总算结案,他这次把督察院得罪得透透的,连带着大理寺所有大小官员见了督察院的人都得绕道走,免得被对方冷嘲热讽。

还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风波,朱和昶没有理会,由内阁大臣自行处理。

至于霍明锦突然回京一事,并没有引来非议,他前两天是真的忙。沿海倭寇肆掠,当地守军望风而逃,他调兵遣将,接连选派四位赋闲在家的边关大将南下抗倭,第一批人已经赶赴浙江。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还派大将去守遵化。

听傅云章说起霍明锦,傅云英想到昨晚,指尖还有微微发麻的感觉。

马车外风声阵阵,雪籽变成零星的雪花,被雨水一浇,落到地上时已经融化。

今年比往常冷。

到了大理寺,她刚跨进门槛,陆主簿等人欢欢喜喜迎上来,细细端详她一阵,围着她问长问短。

皇上不许他们上门探望,他们只能支使下人去傅家送医送药,这一晃,都好些天没看见傅云了!

傅云可是他们大理寺的招牌,和刑部的傅云章、督察院的夏副都御使一起,并称三法司三大美男子,要是因为生病变得憔悴不堪,坊间那些仰慕他们的小娘子们还不得心疼死?

傅云英谢过众人关怀,往里走,众人争着帮她撑伞。

迎面却见大理寺少卿齐仁走了过来,面色不善。

他官阶高,是上司,众人停下脚步,朝他致意。

齐仁看一眼傅云英,手指点点她,“你,过来。”

众人对望一眼,欲言又止。

齐仁顶替傅云英,抢走一半功劳,大理寺的人口不服心也不服,现在看他找傅云英说话,觉得肯定是要为难她,心里暗暗着急。

傅云英面色如常,“少卿有什么吩咐?”

齐仁道:“你过来便知道了。”

傅云英示意众人无事,抬脚跟上齐仁。

齐仁领着她到存放卷宗的库房里转了一圈,支使她找几份往年的存档。

她很快按着齐仁的吩咐找到那些塞在不同书箱的卷宗,送到他案头前。

似乎被她的效率给惊到了,齐仁眼皮抽动,淡淡嗯一声。

见他没其他吩咐,傅云英告退出来。

她手中忙的事一直都有详细的记录,病中其他人可以按着她的记录接手她的差事,所以回到大理寺,并没有一大堆等着处理的公务急需她处理。

相反,因为差事都交给其他人了,她反而比平时清闲。

吃了几杯茶,有内官冒雨来大理寺宣读口谕,朱和昶要见她。

傅云英收拾齐整,跟随其他几个同样被点到名字的人一起,入宫觐见。

内官带着他们走过广场,到文华殿前停下来,拾级而上,进了偏殿,“诸位大人,请吧。”

傅云英顺着内官手指的方向看去。

偏殿也是宽敞而阔大的,此时殿中空无一人,阶下设了几十张坐毡,毡前一张书案,案上备有笔墨纸砚等物。

这是要考试?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不动声色,先扫视一圈,发现被叫到偏殿里的官员大多数年纪较长,是翰林院出身,只有自己最年轻。

她看到好几个傅云章的同年,为什么朱和昶把她叫来了,却没叫二哥?

内官催促众人入座。

傅云英按捺住心中疑惑,按内官所说,找到自己的位子,盘腿坐下。

殿中虽然空阔,但有地暖,席地坐在毡子上,倒也不冷。

不过手是凉的。

她拿起书案上的考题细看,还真是考试,不过和乡试、会试不同,经义、四书、策论,算、律,天文地理,五花八门,什么考题都有。

既有盐铁漕运、农桑气象这样涉及民生的问题,也有科举考试范围之外的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