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去了半个下午都没有回来。

阿蕙默默叹了口气。

她的巧儿,温顺善良勤劳,却真是一点小事也办不好呢。

阿蕙还在院子里等着巧儿回来,老太太的丫鬟荷香跑过来对阿蕙道:“四小姐,二老太爷一家已经到了,正在前厅呢。老太太请您过去。”

前几日电报上说,二叔一家是今天中午的船到茂城的。阿蕙还以为他们早到了。

不成想,现在才到。

她笑着道是:“我换身衣裳就来”

阿蕙上楼,换了件湖丝折枝海棠旗袍,又把头发绾成低髻,摘得平常戴在手腕上的累丝卷草纹金镯,耳朵上的凤血玉滴耳坠也取了,简简单单一把玳瑁梳篦装饰,就去了前厅。

经过昨天巧儿的提醒,阿蕙想起了前世她那个爱占便宜的堂妹来,所以不敢穿金戴银去招惹她。

阿蕙的院子在赵公馆的西南边,而前厅在正中间,走过去大约十来分钟。等她到的时候,走在前厅外船厅的回廊上,就听到女子夸张的笑声。

除了那夸张的笑声之外,其他的比较安静,似乎除了那女子,就没有其他人说话。

那笑声虽然尖锐响亮,却也不掩岁月磨砺的粗糙,应该是阿蕙的二婶。对于这位婶子,阿蕙脑海中都想不起她的容貌来。

阿蕙想着,就绕过船厅的西边回廊,进了前厅院子。

几个小丫鬟在檐下站着,看到阿蕙来,就便都恭敬喊着四小姐。

阿蕙笑了笑,进了前厅。

一进门,便看到一大家子人。主位上坐着阿蕙的大哥和另外一位长衫中年男人。他面容白皙,笑容谦和,只是眼角的纹路很重,不掩岁月沧桑。一双眼角温润却浑浊。

是阿蕙的二叔赵文华。

然后便着围着棕褐色皮子披肩,深蓝色缂丝绣芙蓉旗袍的中年妇人。她中等身量,有些富态,圆圆一张脸,大眼睛笑盈盈的;烫了卷发,薄施脂粉,脸颊丰腴。看着她的模样,丝毫不会觉得她刻薄爱贪小便宜。

二婶长了一张很具有欺骗性的脸啊。

阿蕙不由感叹,她真的都忘了二婶原来长这样。

而二婶身边,跟着一个穿绯色掐腰洋裙的少女。她也烫了卷发,闲散披在肩头,露出半个肩膀,雪凝肌肤衬托得青丝明亮顺滑。她不像二婶一样的圆脸,而是像阿蕙的二叔,有着赵家人一样的鹅蛋脸颊。玲珑笔挺的鼻子,娇嫩的樱桃唇,很是美丽。

她就是阿蕙的五妹赵嘉盈。

坐在五妹下首,是两个十二岁的双胞胎男孩子。一样的容貌,酷似二叔,穿着相同款式的雪色衬衫、咖啡色马甲,同色系的条纹西服。阿蕙喜欢这个时代穿长衫的男人,却酷爱穿西装的小男生。

小男生穿着考究的西装,特别可爱。

这对兄弟,就是阿蕙的六弟赵嘉盛、七弟赵嘉繁,只是阿蕙分不清他们俩。

看着这两个孩子,阿蕙不禁露出微笑。

只是屋子里众人都不怎么说话,表情也生硬,气氛显得很清冷。

虽然安慰自己说,接待二叔一家是为了赵氏家族的颜面,可大家到底还是不情不愿的。这种不情愿,只有老太太掩饰得比较少,其他人都是淡淡的。

二婶他们去南洋才两年,又不似阿蕙是反时光者,他们都记得阿蕙。看到阿蕙进来,二婶的笑容更和蔼,起身迎了阿蕙:“小四来了?咱们家小四比以前更加水灵了”

阿蕙也笑得热情,喊了声二婶。

不能留下待客不周的话柄不是。气氛总需要人来活跃。阿蕙是幼妹,哥哥嫂子们拉不下脸,只得她来做了。

“二婶,南洋的水土一定很好吧?我瞧着您越来越年轻了,说您二十七八,我也是妹妹的。”阿蕙笑着说道。

二婶就又夸张笑起来。

阿蕙想起来了,前世她的二婶,的确不管是说话还是笑,声音、表情都有种故作的夸张。

“小五也出落得更加漂亮。”阿蕙挽着二婶的手,看了眼坐在一旁打量自己的五姑娘赵嘉盈,笑着对二婶道,“才两年啊,小五变得我也不太认识了。要是街上遇着,只当是哪里来的天仙呢。”

说的小五赵嘉盈不由脸上泛出娇羞。

二婶又是笑。

阿蕙又夸了一边六弟和七弟,然后又说二叔看着也年轻不少。她说的真诚,笑容也灿烂,大嫂也帮着接腔,大家终于活络起来。

“…我们去了南洋,你们二叔还有孩子们,总是念着你们。特别是这几个孩子,时常说想哥哥姐姐了。”二婶说着说着,话音一转,露出了泣容,“这次我们是不打算再走的。以后咱们一家人住在一起,也相互有个照应…阿越,你不用给我们安排旅店,就住在家里的客房吧,挤挤没关系,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心里也踏实。”

五妹忙点头,眼眸里噙着几分泪意,放佛那是思乡的苦。

赵家其他人顿时表情各异:有惊叹二婶和五妹表演得声情并茂的;有鄙视二婶无赖的;也有暗地发笑的。

被点名的大哥赵嘉越嘴角微抽。

二叔把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就恨不能找个地方钻进去,他的脸一瞬间涨得通红,却又不敢说什么。

看着亲叔叔这样,大哥再多的不满,也不忍心说出来。

“一家人住在一起,的确是最好不过的。”大哥顿了顿,说道,“那艾多亚路46号的房子,我就再叫人去锁起来了。因为念着二叔二婶回来,昨日派了佣人打扫干净了”

二婶微讶,立刻道:“既然都收拾好了,我们怎能拂了大嫂和大侄子的好意?反正路也不远,以后常来常往,一样的亲热啊。我们还是搬过去吧”

二婶打的主意是赖在赵家,不去旅馆。住在旅馆的花销太大了。光请司机和佣人,就是一大笔钱,还不说房租和吃住了。住在赵家的话,样样可以蹭赵家的啊。

她没想到,赵家居然替他们安排了一处宅子。

不管是旅馆还是赖在赵家,都只是临时过渡的,他们总要搬出去自己置办房子。现在有了现成的,干嘛不要?这房子给了他们住,以后就等于是他们的啊!

二婶的算盘比谁都精。

阿蕙不禁一笑,目光又看了眼家中众人,发现三哥不再。

她的心一突,她离开三哥的院子时间不长,三哥又去了哪里?

第三十三章猪一样的队友

三哥不在场,阿蕙有片刻走神。

那边,二婶又愉快笑起来。比起赖在赵公馆,赵家能给他们一处独立的庭院,自然是最好的了。

二婶满意之余,也忍不住腹诽:怎么去了趟南洋,回来之后,姜锦妍变得更加慷慨?从前的姜锦妍可不会如此痛快。想从姜锦妍手里抠下相信,那定是要大费周章,而且最后得到的微乎其微。

难道说,现在这个家不再事姜锦妍管事?

二婶不由把目光投向了大太太。

赵嘉越的妻子、大太太徐氏是个善软的主,跟赵家的先太太比,糯软有过之而无不及。二婶不由笑得更加灿烂了。

看着天色不早,大太太就出去吩咐佣人备饭。

吃饭的时候,二婶跟老太太姜锦妍拉家常,说起管家的话来:“…如今都是大侄儿媳妇帮衬着你管家?”

虽然占了赵公馆的大便宜,二婶对老太太并没有尊重,直来直往的问她。二婶就是想打听清楚,赵公馆的内宅,如今是谁当家作主。

老太太笑笑,不接话。

其他人更是不会多说。

二婶碰了一鼻子灰,她自己不觉得,二叔赵文华便觉得很没趣,坐立难安。吃饭的时候,二叔没什么话,大哥斟酒给他,他也是淡然笑着接了过去。看得出,他并不认同二婶的行为,却无可奈何。

他是惧怕二婶的。

可二婶自己没感觉。她见老太太姜锦妍笑而不答,还以为自己猜错了,赵公馆并不是大太太当家,还是姜锦妍管着。姜锦妍瞧着闷声不响的,实则厉害得很,软硬不吃。

赵家的孩子们虽然不当姜锦妍是亲娘般喜欢,可当她和二婶发生冲突的时候,赵家的孩子们绝对是站在姜锦妍那边的。有这个撑腰,二婶从姜锦妍身上捞不到任何好处。

他们这次回来,定是要赵公馆处处帮衬的,否则肯定过不下去。

给他们房子只是其中一部分啊。

倘若还是姜锦妍管家,很多事就麻烦。

二婶不想再跟姜锦妍打交道了。她不得不承认,姜锦妍比她少十来岁,却比她手段厉害。

可如果是大太太管家,事情就好办得多。

二婶是能把大太太徐氏捏在手里的。

她顿了顿,放下筷子笑道:“锦妍,你可别怪我多嘴啊。如今大侄儿当家,听说家里的公司也是他管着。咱们这内宅,你也应该交给大侄儿媳妇啊。”

二婶很少叫姜锦妍为大嫂。

偶然不得已,才喊上一句。

此刻她是来挑拨姜锦妍和大太太婆媳关系的,自然不会尊称这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姜锦妍为大嫂的。求姜锦妍之前,她大概会说。已经求完了,目的也达到了一部分,还尊敬她做什么?

听着二婶的话,大太太正要说话,突然感觉足下一痛。她抬眸,看到二太太宋氏冲她努努嘴,她便知道是二太太宋氏正在踩她的脚。

大太太明白二太太的意思,讪然闭嘴不语。

二太太宋氏比大太太要精明百倍。她有个权势过人的娘家,不稀罕争赵家内宅的当家地位,否则大太太这点本事手段,还不够二太太塞牙缝的。

刚刚二婶那番话,二太太宋氏听得出二婶的意思。

二婶是以为老太太还当家,所以用话激老太太,让老太太把位置让给大太太。

从而二婶就开始欺负大太太,获得好处。

大太太要是说出了实情,不就把二婶招惹到她这里?大太太可是没本事对付二婶的。既然这样,干脆不承认,让二婶烦老太太去。

老太太瞧着很温醇,却从没在二婶身上吃过亏。

让老太太对付二婶,大太太也落得清闲。而且老太太自己都没有开口否定,说明老太太也愿意帮大太太挡二婶。

既然这样,大太太又何不承老太太这个人情?

二太太看得比大太太透彻得多,所以她踩大太太,不准她说话。

大太太不够机敏,却也不傻。她反应没有二太太和老太太快,可有人愿意指点一二,她也能想明白。

二太太的用意,大太太一下子就明白过来,顿时沉默不语。

二婶说完一句话之后,家里的女人们全部不接话。

二叔埋头喝酒,他的老脸都红透了。

阿蕙也静静观战。虽然觉得女人们各自耍心机,却也觉得这是家庭热闹。哪个家没有争斗?这都算内战。内战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跟吃饭穿衣一样。这才是家。

曾经逃亡生活,让阿蕙很喜欢现在这种气氛,哪怕二婶处心积虑从赵家占便宜。

逃亡的时候,二哥曾经出卖阿蕙,可阿蕙并没有去计较。在自己亲人面前,她宁愿做个圣母,也想维护这个家。

只要这个家在,亲情就在。

家散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在落魄无依的时候,二哥出卖阿蕙,是二哥的薄情寡义。他再薄情,也是阿蕙的兄弟,他血管里流着和阿蕙一样的血。倘若家还在,阿蕙和二哥最后会变成那样吗?

阿蕙心里怪二哥,却并不想毁了他的生活。毁了他的生活,就等于毁了阿蕙自己的家。

阿蕙垂首,轻轻擦了擦眼角。

桌上有片刻的安静。

二婶见大家都不回答她,又问:“锦妍,难道我说的不对?将来你老了,家总是要给大侄儿媳妇的嘛。”

这话很诛心的。

老太太姜锦妍只比大太太大两岁呢。就算老了,也不会比大太太早老多少啊,甚至姜锦妍天生丽质,可能比大太太还要显得年轻些。

老太太依旧笑眯眯的,给身边的六爷、七爷这对双胞胎侄儿夹菜,就是不回答二婶的话。

大哥也沉默听着。

反而是二哥看不下去。他语气里带着烦躁道:“现在家里不就是大嫂管着?老太太早就不管事了。二婶,你才回来,也管得太宽了吧?”

二婶听着,不由露出笑容,对二爷的语气也不计较。

二太太就狠狠瞪了丈夫一眼。

无论多么精明强干的男人,在内宅争斗中,都会偶然扮演猪一样的队友角色。

猪一样的队友二爷被二太太一瞪,眉头轻蹙,不知所谓。

二婶的目的达到了,也就放过了这个话题。

吃了饭,大哥和二哥亲自送二叔一家人回去。整个吃饭的过程中,五妹赵嘉盈一语不发,倒是令阿蕙吃惊不少。

她记得前世的时候,五妹就是二婶的翻版啊。而今天遇到的五妹,除了阿蕙赞她漂亮时她娇羞了一下,二婶哭穷时她委屈了一下,其余时间都是文静内敛听着。

怎么今生,五妹都不挑重头戏呢?

这两年在南洋,五妹学会了知耻?

阿蕙心里想着,送老太太回院子。今日替二叔一家人接风洗尘,老太太妹妹姜锦华并没有来。回去的时候,发现姜锦华在老太太院子里吃宵夜,还问老太太:“那你个讨人厌的妯娌回去了?”

老太太表情顿了顿,正色道:“怎么讨人厌也是赵家的二老太太。你吃住在这里,只是客居,小心祸从口出。”

姜锦华很无所谓:“落魄成那样,她还好意思自称是老太太?”

老太太姜锦妍脸色不怎么好看,转头对阿蕙勉强一笑:“今日也累了你,回去歇了吧。”

阿蕙知道,老太太这是要教训她妹妹,不想阿蕙在场。

阿蕙笑着和老太太、姜锦华说了晚安,就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不管怎么说,二婶都是赵家的人,而老太太也是赵家的媳妇,她是不会让她亲妹妹说赵家人的坏话。

这些年,姜锦妍就是用这种忠诚的态度,获得赵家上下的认可。

很多时候,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多一点诚心,多一点善意,为人处事并不会太难。这就是老太太的成功之处。因为虚情假意是不能长久的。

阿蕙也是挺佩服老太太的。

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并不受理性控制。比如姜锦妍,她嫁到陌生的赵家,难道她对赵家的归属感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不是。她却很努力处处维护赵家,十几年如一日。

善良忠诚能伪装一天,却不能伪装一辈子。可见姜锦妍对赵家的维护,从来都是发自内心。她的手段是有的,心机也是有的,等她成功晋级为赵家的主母,她却是在用善良和忠诚打天下。

所以她赢了。

至少阿蕙是尊重姜锦妍的。

这就是姜锦妍的聪明,而她妹妹姜锦华一辈子也学不来!

阿蕙回到院子,巧儿已经回来了。

她迎了阿蕙进屋,给阿蕙端了杯茶,才跟阿蕙汇报她打听到的事:“小姐,您别说,三爷真的有鬼。”

阿蕙点头,让她继续说。

当然是有鬼,要不然怎么偷偷摸摸的?

“就是方才,你让我去打听消息,三爷从车房里叫了车子出去。正好跟着去的,是虞婶的男人老虞。老虞回来说,三爷车子进了城,就下来了,不让他们再送。每每跟三爷出去的,都是这样”

第三十四章保卫

自己家的司机不同,进了城就下车,另外换车到目的地,这样的反常,必然是有鬼的。

巧儿能打听出这么多,还如此清晰,更是不容易。

阿蕙颔首,夸巧儿做的很好,又问她:“你去打听消息,没人知道吧?”

巧儿连连摇头,说没有。她眼神闪烁,好似很怕阿蕙深问。

阿蕙笑笑。

自从上次莫名受伤,阿蕙已经很久不曾出门。这中途孟子楠时常来看她,宁嫣然也隔三差五来,宋欣怡偶然会跟着宁嫣然一起登门。

她应该出门去找孟子楠。

前世的时候,三哥最后去的地方,是一个叫“初霞馆”的歌舞厅。那歌舞厅并不是宁雍的场子,而是广州人在茂城办的,势力也不小。三哥和初霞馆的歌ji好上了,时常驻足。

他出事前一天,也是慌慌张张去初霞馆。第二天下午,他的尸体就出现在城西的河里。他是被枪击而亡的,胸口正中两枪,被抛尸河中,惨不忍睹,阿蕙每每想起来,就钻心的疼。

那条河所在的地方,也是著名的烟柳之地,画舫遍地,夜夜笙歌。所以三哥死后,名声也不好。

嫖客之间相互火拼,是常有的事。

三哥的死,就被归结成抢女人不成,反被杀害。

而最后有多个目击者看到,三哥当时是和孟子楠、柳陌三人一同去城西画舫上听曲的。

柳陌,就是初霞馆的歌ji,三哥和孟子楠都喜欢她。

三哥出事之后,目击者都被孟督军府收买。至少当时从军法处查到的线索是这样的。三哥死后,案子陷入困局,最后军法处努力查找,才发现有人故意抹掉蛛丝马迹。

最后就查到了孟子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