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茂城上流社会的妇人们,跟宋二太太接触过的,都知晓她的脾气。

大家都觉得是华东宸害怕宋二太太,不想和宋二太太的女儿藕断丝连,才不敢登门的。

有人就嘲笑宋二太太教女无方,把宋欣怡教得没有大户闺秀的矜贵,居然不知廉耻和一个穷书生私奔;有人则可怜赵家,因为接待华东宸,被宋二太太到处诬陷。

还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赵嘉蕙的大嫂和二嫂等人。

大嫂、老太太觉得无所谓,二嫂就很尴尬。,那毕竟是她娘家的事。

到了正月初六,宋家来人找二嫂回去。

二嫂到了黄昏才回来,一脸阴霾,眼睛红肿得厉害,像是哭过了。

她回来就开始收拾东西,让丫鬟来告诉大太太,说她要回娘家住几日。还说,二侄儿赵明尓不跟去,让大嫂帮忙照看下二侄儿。

大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邀老太太和阿蕙一起去看二嫂。

二嫂正把两个姨太太叫在身边,吩咐她们管好房里的事,照顾好明尔和五侄女。

看到大嫂、老太太和阿蕙三人过来,二嫂让姨太太们先下去。

“家里没事吧?”老太太问。

二嫂眼泪就倾眶而出。

“…内阁又倒台了。我大哥原本是支持张总理的。现在张总理被撵到去天津养病了,发誓不再复任。我大哥在北平也过不下去了,索性带着嫂子和孩子们准备回茂城。哪里知道,还没有出北平,专列就炸了”二嫂泣不成声。

跟前世一样,二嫂那个在北|洋|政|府做事的大哥被暗杀,茂城宋家从此一蹶不振。

赵家也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姻亲。

时间、事件,和前世一模一样。

老天爷改变一些事,又重复一些事,让阿蕙心乱入麻。

老太太和大嫂也吓了脸色微白。

“那宋太太和孩子们”老太太捂住胸口,终究问出声。

二嫂的哭声陡然变得更加凄厉。

不用说,无一幸免。

老太太和大嫂惊愕,两人被二嫂哭得心口发酸,也跟着抹泪。阿蕙的眼睛不自觉也湿了。

二嫂哭得太伤心,让人情不自禁想落泪。

哭了一会儿,二嫂胡乱拭泪,对老太太几人说:“家门不幸,发生这等惨事,让你们跟着难受。我要回去帮忙,我爹娘都病下了,家里两个弟媳妇,又是服侍爹娘,又要帮着办理丧事,难免又照顾不周的。我回去帮忙照看几天,我屋子的事,都托给夏氏和程氏,明尔就托大嫂和老太太帮忙看着”

夏氏是夏姨太太,程氏是程姨太太。

“放心吧,放心吧。”老太太保证道,“请亲家老爷和太太节哀顺变。”

二嫂止了哭,微微颔首。

把房里贵重的东西收在箱笼里,二嫂就让佣人把明尔的衣裳整理整理,让他搬到大嫂那里,和大侄儿明益作伴。

明尔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见母亲哭得伤心,他居然问:“妈,您要去哪里?是爸爸再也不回来了吗?”

阿蕙和大太太、老太太都一惊。

明尔这话,是问他爸爸是不是死了。

孩子的询问里,居然带了几分渴望。

二嫂更是脸色骤变,愕然呵斥道:“这是谁教你的话!”

明尔很委屈,转身就跑了出去。

二嫂这里还没有忙好,阿蕙就替二嫂追明尔去了。

明尔径直往夏姨太太的屋子里跑。

阿蕙追过去的时候,明尔躲在夏姨太太怀里,五侄女明芜躲在明尔身后。

阿蕙是最近才想起来,家里侄儿侄女都是“明”字辈。而他们的名字,是他们在家族里排行的谐音。

明尔排行第二,所以叫赵明尓,谐音赵明二。

五侄女排行第五,所以叫赵明芜。

大侄儿叫赵明益,也是谐音赵明一;三侄女叫赵明珊,四侄女叫赵明思;六侄儿叫赵明陆。

夏姨太太是明芜的生母,明尔经常来这里和明芜玩。

看到阿蕙追过来,夏姨太太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将明尔和明芜护在身后,陪着笑脸问阿蕙:“四姑娘,怎么了?二少爷惹您生气了吗?”

她很维护明尔。

阿蕙知道她误会,忙道:“没有,姨太太。二太太让明尔搬到大少爷那里去住几天,我帮着送过去。明尔,到四姑这里来。”

明尔躲在夏姨太太怀里,戒备看着阿蕙:“我不!”

夏姨太太笑容里带着几分尴尬,望着阿蕙,却不劝明尔到阿蕙这边来。

阿蕙见明尔不是乱跑,夏姨太太也护着他,孩子对阿蕙又戒备,便不再多言,只是对夏姨太太道:“二太太要回娘家,把二少爷的衣裳送到大少爷那里去了。回头辛苦姨太太,送二少爷过去睡觉。”

夏姨太太微愣。

她没想到阿蕙放心把明尔交给她。

“是,四姑娘放心。”夏姨太太忙道。

阿蕙没有再说什么,冲明尔和明芜笑了笑,就走了出去。

两个孩子这才放松。

阿蕙不知道到底是谁跟明尔说过那句“爸爸是不是不回来了”。可明尔的语气,分明不是鹦鹉学舌。

孩子是真心希望爸爸不再回来了。

所以,追究谁教明尔说的,又有什么意思?

阿蕙亲眼看到,二哥不在家的新年,二嫂、姨太太和两个孩子过得比往年更加开怀。

回到二嫂的院子,大嫂和老太太正送二嫂出门。

阿蕙道:“明尔在夏姨太太哪里,和明芜一起玩。二嫂,不用担心明尔。”

二嫂点头,由老太太、大太太和阿蕙一起,送着出了门。

宋欣煜全家的惨案,只是初六传到茂城。宋家尚未发丧。

到了初七,才正式开丧,茂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去送了丧仪。

二嫂一直在娘家忙碌。

阿蕙以为,这是一件很单纯的事,一件和前世重叠的事,却没有想到,这件事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

南|京政府准备趁着北洋政府内乱的时候,出兵越过长江,攻占北方疆域。

茂城军政府要会师湖南,出征中裕

孟督军却在这个时候病了。

他一开始只是感冒,后来居然咳血。大夫说,孟督军早年受过多处枪杀,后来又没有特意保养过,身子空虚,建议他不要劳累。

可是南|京政府的调令下来了,军令如山,不管怎样,茂城都要发兵了。

参谋和下属都劝孟督军不要出征,让少帅代父会师。

孟督军不同意,说孟子楠稚嫩无知,根本不足以堪大任。

一激动,又是咳嗽,竟然喷了一大口血。

孟督军的三姨太平素温柔体贴,一向不敢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孟督军过于争吵,她甚至不希望孟子楠出征。假如胜利了,只怕孟家军的威信要被孟子楠夺去一半。过不了多久,茂城督军就要换人了。

到时候,孟督军赋闲,孟子楠当家,三姨太和孟子芙在孟家,还有什么地位?

她竟然不劝孟督军。

最后,孟夫人把自己家里养的二十几个护院全部叫过来, 把三姨太的院子团团围住,强行责令孟督军静养,把兵权暂时交给孟子楠。

孟督军不同意,孟夫人就要把孟督军抬到她的院子里去养病。

抬到孟夫人的院子,孟督军才是真的没了自由。

三姨太用的副官,都是孟督军的人。此刻,那些副官感情上都偏向孟子楠,希望孟督军养病,没人肯帮三姨太。

而孟夫人的护院,都是她娘家从前的老人,除了孟夫人,谁都调不动。

僵持不下,三姨太很识时务,只得也帮着劝,让孟督军把兵权交给孟子楠。

孟子楠代替父亲领军,会师湖南,准备北攻,一切都很匆忙。他只给阿蕙留下一封简短的便条,让阿蕙不用担心他。

正月初九,茂城列车站戒严,普通列车禁止停靠。

一辆辆军列,从茂城呼啸而出。

那时候的阿蕙,跟着大嫂去宋家吊丧。

过了正月十五,华东宸准备回东沪,赵家给他送行。

他在茂城这将近一个月,满载而归。

华东宸走后的第二天,二婶突然来访,让阿蕙给东沪的华东宸拍封电报,让华东宸照顾照顾小五,小五去东沪考学了。

“小五什么时候去东沪了,怎么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我们好送送她?”阿蕙笑着问道。

二婶笑道:“是昨日下午的火车。不想麻烦你们,所以才没说。”

华东宸也是昨日下午的火车。

是凑巧,还是二婶想弄个“小五和华东宸在火车上偶遇”的戏码,所以躲着他们?

而二婶当时不说,现在却来让发电报,让阿蕙和老太太等人很是无语。

“要不,等等看吧。倘若小五在车上没遇到华东宸,我再发电报,好吗?”阿蕙很直白的讽刺。

第七十九章保镖(圈圈1和氏璧+)

二婶没想到,阿蕙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如今也这样刁钻。

让阿蕙发个电报,就算小五赵嘉盈在路上和华东宸相遇得不算愉快,也能交上华东宸这个朋友。

小五长得漂亮水灵,比不阿蕙差。

她一个柔软姑娘在东沪,又是阿蕙的堂妹,华东宸怎么会忍心不照顾小五?阿蕙和赵家可是华东宸的恩人。

没有阿蕙和赵家,没有那场官司,华东宸能名动全国?

来往久了,日久生情就指日可待。

二婶如意算盘打得响,却被阿蕙看出端倪,而且这样直白点出来。二婶怪没趣的,心里对阿蕙也恨上了。

她气哄哄走了。

老太太就对阿蕙说:“看到你没有?不是我挑拨,你二婶根本不值得帮。有些人过分,哪怕次次贴心帮她,只要一次不帮忙,心里就记恨上了。你二婶有过之而无不及,你和小|三还没有成家,别搀和她的事。她要是有什么,你推给我,我是不怕她的。”

阿蕙笑着道:“您放心,我不会让她算计的。”

两人说着话儿,大嫂遣佣人来说:“陆启平的媳妇带着陆通来给老太太和四小姐拜年了。”

过年的时候,陆启平的媳妇和陆启平以及陆通、陆启平的其他几个儿子、媳妇,都来拜过年了。

现在都正月十六了,还拜什么年?

老太太看了眼阿蕙。

阿蕙见老太太在询问自己的意思,就笑着对大嫂的佣人说:“我和老太太现在空闲,让陆启平的媳妇和陆通到这里来。”

佣人得了准信,转身就出去了。

过了一刻钟左右,佣人领着陆启平的媳妇、陆通母子俩往老太太的院子里来了。

陆通换了身鸦青色奈良稠夹袍,理了短发,一张脸努力挤出几分笑容,却显得僵硬生涩。

只是,阿蕙和老太太为了看他的表情,都要扬起脸。

陆通太高了!

他身上的夹袍,是老式男性服装里最普通的款式,阿蕙见家里的哥哥们穿过,甚至见孟子楠穿过。

这种夹袍,应该是到膝盖以下的,显得儒雅风度。可陆通生生穿得到了大腿上方,露出青灰色长裤。

阿蕙脸上的笑,藏都藏不住。

陆通和陆启平的媳妇见阿蕙笑得很灿烂,并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四小姐待人温和亲近,反而对阿蕙颇有好感。

老太太则努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像阿蕙那样失态。

陆启平的媳妇身量也高,大约有一米七的高个,又有些胖,显得虎背熊腰,很是威猛。陆通像他母亲。

茂城的女人身量偏娇小,陆启平的媳妇这样,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他们母子给阿蕙和老太太行礼,道:“过年的时候来拜年,家里很多人一起,总觉得礼太轻了。后来又怕老太太和四小姐忙,就不敢贸然打搅。我们家掌柜的说,如今过了年,四小姐恐怕有空闲,让我带着陆通来给四小姐再拜个晚年。”

阿蕙帮陆通,原本只是为赵家着想。

倘若不是对前世华东宸的成功有信心,倘若不是为了增加大哥在企业的威信,阿蕙根本不会出手。

所以陆启平媳妇和陆通专门来道谢,让阿蕙有些惶然。

她还是说了些漂亮的场面话:“…陆启平在我们家两代了,先父和大哥都依仗陆启平的帮衬。陆通的事,就是赵家自己的事。您不用往心里去。”

陆启平媳妇一听这话,连声道:“四小姐太客气!别说您,就是市政府和孟督军都不敢得罪英国人!四小姐帮了这么大的忙,还说的这样客气,叫我们心里如何过意得去?通儿,快把你的话说给四小姐听。”

陆通今年不过十七岁,因为自幼就比同龄的孩子们高,他从小就是个孩子王。后来念书,不仅仅会打架,脑袋又灵活,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男生和老师们都很服他。

只是长得太高,反而没什么女孩子青睐他。

他从来没什么男女心思,替死去的女同学报仇,也是江湖义气,平时跟女同学接触很少。

而且他念的专业,一个女同学都没有。

在阿蕙面前,他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他不敢看阿蕙,只是道:“四小姐,学校校长说,我念书成绩好,让我提前毕业。我前几天就拿了毕业证,以后不用念书,我想给四小姐做保镖。”

陆启平媳妇听说过这话,所以在一旁点头附和。

老太太和阿蕙都吓了一跳。

老太太看了眼阿蕙,对陆启平的媳妇说:“陆家婶子,这不成!陆通好不容易念了个中学。我听陆启平说,想送陆通去外国念书的,陆通说要自己考官费生,才耽误了。还是专心求学,以后回来帮大老爷公司的忙,也是一样的。四小姐身边有人跟着。”

阿蕙也点头。

她觉得陆家提出这个建议,是基于阿蕙从前出过事。

那次阿蕙被绑架,害得老周被杀…

陆启平的媳妇道:“老太太,倘若没有四小姐,没有赵家,陆通的命都没了!”

说罢,她声音有些起伏哽咽,顿了顿才继续道,“陆通的命都是四小姐和赵家救的,还说什么考官费生,什么留学!我们家掌柜的说了,四小姐时常出门,总只有一个老司机跟着,叫人安心不下。陆通这小子,这回在茂城三教九流那里算是出了名的,他跟着四小姐,那些人也不敢惹四小姐的”

她的意思是,陆通已经成了茂城黑势力都知道的人物。

因为凶名在外,旁人多少会顾忌。

“这不行。”阿蕙也道,“陆通还小,别耽误了学业,好好念书才是正荆如今华夏,早已没了当年的威严,洋人在咱们的家园横行霸道,这是为什么?”

阿蕙转向陆通,道,“你的遭遇,并不是你个人的错,是国力不殆。陆通,你真的只是想给我做个跟班?”

陆通眼睛闪闪发光,胸口的热血都在沸腾,他看着阿蕙,有几分难以置信。

如今内宅的小姐,也关心国家大事?

“…要是真的感激我,就听你爸爸的话,出去念书。你学的是机械工程,国内没什么好学校,考官费生又难,平白耽误功夫做什么?你爸爸还是能供得起你的。”阿蕙见陆通有些动容,笑着劝他,“我记得你的话。等你学成归来,不管别的企业给你多高的薪资,你都要到赵氏做事,你能做到吗?”

“我能!”陆通响亮回答。

他声音洪亮,突然一句,把老太太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