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玫给邱玉兰梳好头在那寻着各样首饰往发上插,见邱玉兰面色就附耳对她道:“姑娘可是想问姑爷去哪儿了?姑爷一早起来说让姑娘再睡睡就往老爷那边去了。”邱玉兰瞧小玫一眼:“就你多嘴。”小玫的眼珠一转:“怎么姑娘不想知道姑爷去哪儿了?”

邱玉兰正待说话林妈妈已带了两个婆子进来,见邱玉兰在这里梳妆林妈妈上前行礼:“姑娘大喜,太太吩咐让这两人过来服侍姑娘,毕竟这屋里都是丫鬟也有些不方便。”说着那两婆子就上前给邱玉兰磕头,邱玉兰往她们面上一瞧,见都是曾见过的,不免勉励几句,又让小玫拿两个赏封出来,两个婆子接过谢赏又磕了头也就站起身,先去收拾床帐。

见这两个婆子面色平静地把床上被褥都收拾干净,邱玉兰面色总算恢复正常,林妈妈又在旁边说了几句,果然和小玫说的差不多,只是石容安这会儿正在方老太太那边呢。

林妈妈说完又道:“太太说了,总要慢慢地和老太太讲昨儿的事,让姑娘起来梳洗后用过早饭

再过去给老太太问安。”本是出嫁万家,结果变成石容安娶了自己,依了外祖母的脾气,会发雷霆之怒也是平常事,等她气消再过去也好。邱玉兰点头,厨房已送上早饭,热腾腾的灌汤包配了粳米粥,还有四样配的小菜,都是邱玉兰素日爱吃的。

如往常一样小玫服侍邱玉兰用过早饭,漱过口又坐了会儿,方太太才又遣人来说请邱玉兰往方老太太那边问安。看来外祖母的怒气已经发过了,邱玉兰扶了小玫的手起身,往方老太太上房行去。

一路遇到的下人见到邱玉兰过来,都齐齐道喜,只是有叫表姑娘的,有叫大奶奶的。林妈妈跟在身后不由摇头道:“这称呼还真是有些难办,到底该怎么叫才好。”小玫笑着道:“不如这样,在我们院里就叫姑娘姑爷,出外就叫大爷大奶奶。”

林妈妈拍小玫一下:“哪有你这样的,该怎么叫就怎么叫,难道还能叫姑娘大爷不成?”说话时候已到了方老太太上房,如秀站在门外伺候,见邱玉兰过来了就忙上前行礼:“给表姑娘道喜。”不等邱玉兰说话,小玫已拿过荷包递过去,嘴里还笑道:“如秀你今儿嘴这么甜,难道还想要双份?”

如秀呸了小玫一声才道:“方才大爷已经给了一份,加表姑娘这份不就是双份。”说着如秀压低嗓子对邱玉兰道:“老太太方才发了好大的气,老爷都跪着了,这会儿好了些,老爷也起来了。”邱玉兰这会儿倒觉出嫁给石容安的好处了,就在这宅子里,长辈丫鬟都是相熟的,不用再费尽心思去和人认识,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谁。

要知道就算是样样伶俐的陈姑娘出嫁之后,也是花了好些时候来和那家里的妯娌小姑公婆们熟悉,就怕不知道的时候触了婆家的忌讳。方老爷寻万家,就为的万家不过两个儿子一个小姑,算是人口简单的人家。

这下也算是因祸得福吧?邱玉兰心里想着已走进屋内,还没对方老太太行礼方老太太已经招手:“玉兰过来,你舅舅不会做事,让你受了这么大委屈,外祖母今儿就问问你,你嫁的可委屈,若委屈了外祖母…”不等方老太太说完,方老爷又站起来:“娘您怎么又来了?方才不是都说好了?况且容安你每日都见,他的品性为人你难道还不晓得,非要再问过玉兰?”

方老太太瞪儿子一眼:“容安的品性为人我自然晓得,可你是男人,不明白女儿家的心。就算要嫁,也要请了媒人来缓缓地说,哪有你这样当堂嫁出,知道的晓得你是别不过这口气,不晓得的还以为我们玉兰是出了什么事。你的这口气倒是出了,可我们玉兰以后出门还不晓得被人怎样说?”说着方老太太就对要上前说话的方太太瞪一眼:“你

也是,昨儿在堂上怎么不晓得阻止他?这样事情从来都是男子欢喜,女子出门应酬难免会被说的,难道不是你的女儿你就不心疼?”

谁说外祖母气消了,这明明就是还在气头上,邱玉兰笑一笑就对方老太太道:“外祖母,您总要等孙女说完再怪罪舅舅舅母?”方老太太的脸色还是没见多好,不过总算闭口。邱玉兰瞧着一边有些尴尬的石容安,抿唇一笑道:“外祖母,孙女还没和您孙女婿给您见礼呢。”

说着话邱玉兰已对石容安一笑,石容安明白这个意思,上前和邱玉兰并肩站在一起,双双跪下行礼。方老太太见邱玉兰这样,摇一摇头:“起来吧,晓得你嫁的不委屈,心里乐意,可以后出门应酬怎么说?”邱玉兰站起身给方老太太捶几下肩才撒娇地道:“没有这件事,总有别的事有人说的。外祖母,舅舅常说的一句话您不记得了?只要自己心里过得去,管别人说什么?”

方老太太的气这时才算消了,狠狠地瞪方老爷一眼:“还是你外甥女说的好,她既嫁的不委屈,很乐意,我也就不多说了。容安,你和玉兰都算得上命运多堑,姻缘不顺。现在能够成婚也是前世有缘,我做外祖母的没什么好说的,只愿你们夫妻以后同心合力,好好过日子。”

石容安连声应了,方老太太见方老爷还是一脸笑嘻嘻,又瞪儿子一眼就叫如秀:“把我备的礼拿过来。”如秀应声走进屋,从里屋里拿出一柄紫檀三镶玉如意和两块玉佩来,用托盘托着送到方老太太面前。方老太太拿起那柄如意送到石容安手里:“这是送你们夫妻的,愿你们从此之后称心如意。”

石容安和邱玉兰早双双跪下接过如意,方老太太又把那两块玉佩拿起,一人送了一块:“这玉佩上面雕了比目鱼,分开合起都能用。”石容安和邱玉兰双双接过玉佩,果然如方老太太所说。如意玉佩,都代表了方老太太的祝愿,邱玉兰心里感动,轻声道:“外祖母,孙女定不会辜负外祖母祝愿。”

方老太太拍拍邱玉兰的手:“起来吧,嫁了容安也好,这转来转去都是自家人,免得嫁到别家去,还怕婆婆不慈,小姑不好。”方太太不由笑出声,方老太太指着方老爷夫妇道:“你们舅舅舅母也去行个礼,这又是舅舅又是公公的,可要怎么叫?”

方老爷伸手扶起石容安,笑着道:“娘这提醒的也是,今儿过来这路上,就有下人在那悄悄议论,到底是该叫大爷还是叫表姑爷?娘是一家之主,娘定了该怎么叫就怎么叫。”方老太太被儿子这么一捧就欢喜起来,眯着眼想了想才道:“那就大爷大奶奶吧,总是容安娶媳妇。”

方太太忙叫进林妈妈让她去吩咐下人们

,从此后就改叫大奶奶,不能再叫表姑娘了,又让下人们来给石容安夫妇行礼,每人再多发一个月月例,全家上下都欢喜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的很欢喜。

阳光透过窗子洒进屋内,燃了一夜的红烛已快燃尽,跳动一会儿爆出个烛花渐渐暗下去,这声音惊醒床上的邱玉兰,睁开眼看着帐内的光,一时分不清是阳光还是烛光?帐外传来小玫的声音:“姑娘醒了吗?太太那边已经遣人来问了三四回。”

这一声才让邱玉兰回神,昨日的事全涌进脑海之中,心里也生出几分羞涩,只轻轻地应了一声。小玫已掀起帘子,伸手扶邱玉兰起来,身后的春芽等人捧了衣衫服侍邱玉兰穿衣梳洗。那衣衫和邱玉兰平日穿的不一样,从中衣到外衫,都是一色红的,浅红水红大红,邱玉兰由小玫服侍穿衣时候,见这衣服里外皆红,晓得这是新嫁娘的规矩,不由悄悄地往床帐上望去,这床上可和自己平日起来时候是不一样的。好在春芽她们只是收拾了衣衫就出去,并没像平日一样收拾床帐。

邱玉兰的心才放下一些,由她们服侍自己穿好衣服,小玫已皱眉道:“哎呀,怎么给姑娘梳了这样的头?”邱玉兰往镜中一瞧才见小玫像平日一样把自己的头发放下一些,并没挽妇人的发髻,原来不习惯的不止是自己一人,不由悄悄笑了。小玫已经给邱玉兰的青丝重新往上面绾起,笑着道:“一时竟忘了姑娘已经出嫁,倒和平日一样。”说着小玫的头一点:“只是还不晓得该是叫大爷呢还是该叫姑爷?”

不提还好,一提邱玉兰一张脸顿时又红了,一夜之间,表哥成了夫君,今晨朦胧醒来时候石容安还在身边睡的真酣,等又睡去醒来时候就不见石容安,有心想开口问问,可不知怎么就是开不了口。毕竟这和嫁了别的人还是有些不同。

小玫给邱玉兰梳好头在那寻着各样首饰往发上插,见邱玉兰面色就附耳对她道:“姑娘可是想问姑爷去哪儿了?姑爷一早起来说让姑娘再睡睡就往老爷那边去了。”邱玉兰瞧小玫一眼:“就你多嘴。”小玫的眼珠一转:“怎么姑娘不想知道姑爷去哪儿了?”

邱玉兰正待说话林妈妈已带了两个婆子进来,见邱玉兰在这里梳妆林妈妈上前行礼:“姑娘大喜,太太吩咐让这两人过来服侍姑娘,毕竟这屋里都是丫鬟也有些不方便。”说着那两婆子就上前给邱玉兰磕头,邱玉兰往她们面上一瞧,见都是曾见过的,不免勉励几句,又让小玫拿两个赏封出来,两个婆子接过谢赏又磕了头也就站起身,先去收拾床帐。

见这两个婆子面色平静地把床上被褥都收拾干净,邱玉兰面色总算恢复正常,林妈妈又在旁边说了几句,果然和小玫说的差不多,只是石容安这会儿正在方老太太那边呢。

林妈妈说完又道:“太太说了,总要慢慢地和老太太讲昨儿的事,让姑娘起来梳洗后用过早饭再过去给老太太问安。”本是出嫁万家,结果变成石容安娶了自己,依了外祖母的脾气,会发雷霆之怒也是平常事,等她气消再过去也好。邱玉兰点头,厨房已送上早饭,热腾腾的灌汤包配了粳米粥,还有四样配的小菜,都是邱玉兰素日爱吃的。

如往常一样小玫服侍邱玉兰用过早饭,漱过口又坐了会儿,方太太才又遣人来说请邱玉兰往方老太太那边问安。看来外祖母的怒气已经发过了,邱玉兰扶了小玫的手起身,往方老太太上房行去。

一路遇到的下人见到邱玉兰过来,都齐齐道喜,只是有叫表姑娘的,有叫大奶奶的。林妈妈跟在身后不由摇头道:“这称呼还真是有些难办,到底该怎么叫才好。”小玫笑着道:“不如这样,在我们院里就叫姑娘姑爷,出外就叫大爷大奶奶。”

林妈妈拍小玫一下:“哪有你这样的,该怎么叫就怎么叫,难道还能叫姑娘大爷不成?”说话时候已到了方老太太上房,如秀站在门外伺候,见邱玉兰过来了就忙上前行礼:“给表姑娘道喜。”不等邱玉兰说话,小玫已拿过荷包递过去,嘴里还笑道:“如秀你今儿嘴这么甜,难道还想要双份?”

如秀呸了小玫一声才道:“方才大爷已经给了一份,加表姑娘这份不就是双份。”说着如秀压低嗓子对邱玉兰道:“老太太方才发了好大的气,老爷都跪着了,这会儿好了些,老爷也起来了。”邱玉兰这会儿倒觉出嫁给石容安的好处了,就在这宅子里,长辈丫鬟都是相熟的,不用再费尽心思去和人认识,也不用小心翼翼怕得罪了谁。

要知道就算是样样伶俐的陈姑娘出嫁之后,也是花了好些时候来和那家里的妯娌小姑公婆们熟悉,就怕不知道的时候触了婆家的忌讳。方老爷寻万家,就为的万家不过两个儿子一个小姑,算是人口简单的人家。

这下也算是因祸得福吧?邱玉兰心里想着已走进屋内,还没对方老太太行礼方老太太已经招手:“玉兰过来,你舅舅不会做事,让你受了这么大委屈,外祖母今儿就问问你,你嫁的可委屈,若委屈了外祖母…”不等方老太太说完,方老爷又站起来:“娘您怎么又来了?方才不是都说好了?况且容安你每日都见,他的品性为人你难道还不晓得,非要再问过玉兰?”

方老太太瞪儿子一眼:“容安的品性为人我自然晓得,可你是男人,不明白女儿家的心。就算要嫁,也要请了媒人来缓缓地说,哪有你这样当堂嫁出,知道的晓得你是别不过这口气,不晓得的还以为我们玉兰是出了什么事。你的这口气倒是出了,可我们玉兰以后出门还不晓得被人怎样说?”说着方老太太就对要上前说话的方太太瞪一眼:“你也是,昨儿在堂上怎么不晓得阻止他?这样事情从来都是男子欢喜,女子出门应酬难免会被说的,难道不是你的女儿你就不心疼?”

谁说外祖母气消了,这明明就是还在气头上,邱玉兰笑一笑就对方老太太道:“外祖母,您总要等孙女说完再怪罪舅舅舅母?”方老太太的脸色还是没见多好,不过总算闭口。邱玉兰瞧着一边有些尴尬的石容安,抿唇一笑道:“外祖母,孙女还没和您孙女婿给您见礼呢。”

说着话邱玉兰已对石容安一笑,石容安明白这个意思,上前和邱玉兰并肩站在一起,双双跪下行礼。方老太太见邱玉兰这样,摇一摇头:“起来吧,晓得你嫁的不委屈,心里乐意,可以后出门应酬怎么说?”邱玉兰站起身给方老太太捶几下肩才撒娇地道:“没有这件事,总有别的事有人说的。外祖母,舅舅常说的一句话您不记得了?只要自己心里过得去,管别人说什么?”

方老太太的气这时才算消了,狠狠地瞪方老爷一眼:“还是你外甥女说的好,她既嫁的不委屈,很乐意,我也就不多说了。容安,你和玉兰都算得上命运多堑,姻缘不顺。现在能够成婚也是前世有缘,我做外祖母的没什么好说的,只愿你们夫妻以后同心合力,好好过日子。”

石容安连声应了,方老太太见方老爷还是一脸笑嘻嘻,又瞪儿子一眼就叫如秀:“把我备的礼拿过来。”如秀应声走进屋,从里屋里拿出一柄紫檀三镶玉如意和两块玉佩来,用托盘托着送到方老太太面前。方老太太拿起那柄如意送到石容安手里:“这是送你们夫妻的,愿你们从此之后称心如意。”

石容安和邱玉兰早双双跪下接过如意,方老太太又把那两块玉佩拿起,一人送了一块:“这玉佩上面雕了比目鱼,分开合起都能用。”石容安和邱玉兰双双接过玉佩,果然如方老太太所说。如意玉佩,都代表了方老太太的祝愿,邱玉兰心里感动,轻声道:“外祖母,孙女定不会辜负外祖母祝愿。”

方老太太拍拍邱玉兰的手:“起来吧,嫁了容安也好,这转来转去都是自家人,免得嫁到别家去,还怕婆婆不慈,小姑不好。”方太太不由笑出声,方老太太指着方老爷夫妇道:“你们舅舅舅母也去行个礼,这又是舅舅又是公公的,可要怎么叫?”

方老爷伸手扶起石容安,笑着道:“娘这提醒的也是,今儿过来这路上,就有下人在那悄悄议论,到底是该叫大爷还是叫表姑爷?娘是一家之主,娘定了该怎么叫就怎么叫。”方老太太被儿子这么一捧就欢喜起来,眯着眼想了想才道:“那就大爷大奶奶吧,总是容安娶媳妇。”

方太太忙叫进林妈妈让她去吩咐下人们,从此后就改叫大奶奶,不能再叫表姑娘了,又让下人们来给石容安夫妇行礼,每人再多发一个月月例,全家上下都欢喜欢喜。

、81 离开

听着下人们一口一个大奶奶,面前虽则都是熟悉的人,但自己的身份已经有了改变。邱玉兰心里升起一些异样感,不自觉地往身边的石容安瞧去。石容安正垂首恭听方老爷说话,感觉到邱玉兰的眼抬头对邱玉兰露出笑容,这笑容里的意味和平日不同,邱玉兰心里生起羞涩,自觉的手还在外祖母手里,还是好好地听她们说话才是。

这些许小动作怎逃过长辈们的眼?方老太太乐呵呵地拍下邱玉兰的手,对邱玉兰道:“容安是个好男儿,你嫁了他,我也放心。等寻个日子,你们夫妻去给你娘上下坟,也让你娘欢喜欢喜。”邱玉兰低声应是,石容安已道:“祖母说的是,不如就选在后日可好?”

方老太太自然没有说不好的,等下人们已把酒席送上,虎哥儿银姐儿也被抱出来,一家子团在一起欢欢喜喜吃饭。虎哥儿已快九岁,这些年读书识字,性子渐渐沉稳,昨儿的事也有些耳闻,见了石容安只规规矩矩说恭喜大哥哥大嫂子。

倒是银姐儿不解地问:“这不是表姐吗?怎么就成了大嫂子,哥哥,你是不是说错了?”虎哥儿在妹妹面前要显示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可是什么都知道的,小胸脯一挺就道:“大哥娶了表姐,表姐不就成嫂子了?”银姐儿一双秀气的眉紧紧蹙起,伸出小手指在那点一点:“那到底是要叫表姐还是要叫大嫂,还是都可以叫?”

方老太太见孙女一脸为难,把孙女拉过来抱在怀里:“我家银姐儿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说起来,这叫表姐还更亲热些。”银姐儿听到祖母这样说,就对虎哥儿得意地皱皱小鼻子:“看,祖母说还可以叫表姐。”

说着银姐儿就跑下方老太太的膝盖,走到邱玉兰和石容安面前脆生生地说:“大哥、表姐,恭喜恭喜。”说着银姐儿用手点着小额头,为难地看向奶娘:“后面的话是什么?”这动作让屋子里的人都笑出声,奶娘也忍不住笑上前道:“姐儿方才问小的该对大爷大奶奶说什么,小的就教了姐儿几句,姐儿还小,记不住也是应当的。”

方太太笑眯眯地把银姐儿拉过来:“好孩子,有这份心就好,都这时候了,都赶紧吃饭。我啊,了了两桩心事,等以后就瞧你哥哥和你的了。”方老爷今日心情格外欢畅,端着杯子就往喉中倒酒:“虎哥儿和银姐儿都还小,特别是银姐儿,要多留几年才对,倒是虎哥儿可以冷眼瞧着了,等瞧个四五年也差不多了。”

方太太白丈夫一眼:“瞧个四五年,你当瞧中的人还等在那不成?谁家不是有中意的就早早定下?只是现在孩子还小,脾性如何都还没定下,只有先说着,实在不错才定下这才是正理。”方老爷对太太一打拱

:“你说的是,这儿女亲事,全靠太太您做主了。”

虽然这酒席上面的人全是家人,方太太忍不由红了脸,啐丈夫一口:“呸,真是酒喝多了,这样话都说出来。”说着方太太悄悄地瞧一眼方老太太,见方老太太专心致志地喂着银姐儿鸡蛋羹,这颗心才放下,唇边有笑容闪现。

邱玉兰看见舅舅舅母这样说话,唇边也有了然笑容,抬眼正好和石容安眼神相对,见他亮闪闪的眼,邱玉兰心里漫起甜蜜。方老太太拿起手边的帕子给银姐儿擦嘴,又张口吃了一口虎哥儿夹过来的鳝丝,这桌上两对夫妻的举动也没逃过她的眼。方老太太轻轻拍下银姐儿的身子,听着银姐儿和虎哥儿两人的撒娇,方老太太也笑了,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在一家子这样欢欢喜喜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的才好。

屋子里的欢喜笑声不时传到屋外,今日虽是冬日,这太阳好,晒的人身上暖融融的像春日一样。春柳笑嘻嘻地问小玫:“我听林婶说你还有几日就出去了,林婶还说,没有合适的,不然就给你寻门亲事。”小玫没回答只掐下春柳的脸:“这会儿叫什么林婶?那可是你婆婆,我可要去和林婶子说,这媳妇不肯叫婆婆。”

春柳一下红了脸,捶小玫肩膀一下:“人家好好地和你说话,你倒好还来取笑我,这不是还没过门?再说我还小,连林婶都说了让我在太太身边多服侍两年。倒是你,既没有定亲,这出去后要做什么?难道要回去,可那样乡下日子,我想你也过不惯了。”

在方家做丫鬟,特别是贴身丫鬟,虽不得自由,吃穿用度都好得多,那样乡下日子,自然是过不惯的。小玫只浅浅一笑:“我啊,自然有打算,难道你婆婆没和你说?”春柳一张脸比方才还红一些,有些扭捏地道:“这定了亲,总不好多说话,我怎好意思问。”

小玫又笑了:“又害羞了,那我也就不和你说了,反正总有去处。我爹娘那里,我也去和他们说过,他们虽舍不得乡里,可这城里比乡下要好赚银子的多,我弟弟也八岁了,想在这城里开蒙呢。”春柳一双眼顿时瞪大:“原来你想把你爹娘接进城来,不过老爷太太是善心人,姑娘历来待你好,你手上有银子,不比我。”

小玫瞧春柳一眼:“你比我可强多了,太太难道待你不好?现在又没有什么罗姨娘什么的来给人气受,你们服侍太太,可比我当年风光。”春柳自然不依,暖暖阳光下,两人头对头说话,小玫想到再过几日就能离开这里和家人团聚,一颗心就如泡在暖水里一样温暖熨帖。

虽说邱玉兰有些舍不得小玫,可已经答应了小玫也就要践行,去方氏墓上的第二日,邱玉兰就照了原先的

话让小玫离开。离开前照例要给邱玉兰磕头,邱玉兰见小玫行礼下去就忙挽起她道:“这是你应得的,以后出去外面,和这宅里可不一样,你要万事小心,真遇到什么人欺负你了,你要回来告诉我,我能帮你的就帮你。”

小玫笑着应了,接着又道:“可没人能欺负得了我,姑娘你就放心吧,只怕等明年,就该来吃姑娘的红鸡蛋了。”小玫这话让邱玉兰心里的离别之痛少了许多,拍下她手:“但愿如此。去吧,我也算不负你了。”

小玫往后退一步,道个万福下去这才跟了林妈妈出去,邱玉兰望着她的身影消失,不由叹一声,春芽在旁道:“小玫姐姐也真是的,临走也不见她伤心。”邱玉兰淡淡一笑:“总在一个城里,以后还会见面的。倒是你,小玫走了,这屋里的事你要担起来,别再像原先一样只晓得憨玩。”

春芽吐下舌才道:“姑娘,奴婢可不只晓得憨玩,除了做针线不如小玫姐姐之外,其它的也不差。”邱玉兰手上的帕子还是小玫的针线,邱玉兰低头望一眼这帕子,身边的人就是这样,有来有去,只要自己不会变就好。

小玫又去给方老太太和方太太那里磕头,念着小玫服侍邱玉兰服侍的好,方老太太又赏了五十两银子,还说等小玫出嫁时候给这边送个信,到时方老太太有额外添妆。小玫知道这是看在邱玉兰面子上,只有连连谢赏。

方太太那边也是一样说话,只是赏的银子只有三十两,但多了一对金镯。方太太还一脸抱歉地道:“你也服侍了我那么些年,本该再多赏些,只是不好越过老太太去。我听的你爹娘在这城里开了个小杂货铺,虽是小本生意,你出去了也和在这里不一样,不再为奴为婢,这些你留着防身。”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方太太,但小玫爹娘在这城里开杂货铺,本就央林妈妈的丈夫老林去寻的铺子,小玫也不打算瞒着方家。只是忙谢过方太太,又道:“太太的恩德我都记在心上,以后生意旺了,就要给太太点长生牌位日夜烧香才是。”

方太太心里十分受用但还是笑道:“胡说,你生意旺了是你家的事,哪是我的事。再说这世上的事是说不清的,说不定你出去后嫁个丈夫就直上青云,到那时我们可就不敢在你面前托大。”女子无贵贱,全看嫁了什么人生的什么儿子,小玫一张脸不由有些红起来,又谢过方太太,瞧着天色也差不多了,也就告辞离开方家。

林妈妈陪着小玫来到后门处,那里已停了辆车子,小玫的东西早已全收拾起来放在车上。林妈妈把车帘掀起笑对小玫道:“你瞧瞧这可少了什么?”小玫的细软早已慢慢运出方家,这里留下的不过是些衣衫铺盖还

有今日新得的赏,小玫不由笑着望林妈妈一眼:“林婶子也拿我笑话,我没什么好送林婶子的,做的几样粗针线,林婶子你拿着穿。”

小玫塞给林妈妈的是一双鞋袜,林妈妈捏一下就道:“就知道你是个好姑娘,时候也差不多了,等我得了空去望你。”小玫又行一礼这才上车离开,马车慢慢走出巷子口,看着越来越陌生的街道,从此就是一家人团聚了。

作者有话要说:从此就是玫了。就是我最爱的市井部分了。

听着下人们一口一个大奶奶,面前虽则都是熟悉的人,但自己的身份已经有了改变。邱玉兰心里升起一些异样感,不自觉地往身边的石容安瞧去。石容安正垂首恭听方老爷说话,感觉到邱玉兰的眼抬头对邱玉兰露出笑容,这笑容里的意味和平日不同,邱玉兰心里生起羞涩,自觉的手还在外祖母手里,还是好好地听她们说话才是。

这些许小动作怎逃过长辈们的眼?方老太太乐呵呵地拍下邱玉兰的手,对邱玉兰道:“容安是个好男儿,你嫁了他,我也放心。等寻个日子,你们夫妻去给你娘上下坟,也让你娘欢喜欢喜。”邱玉兰低声应是,石容安已道:“祖母说的是,不如就选在后日可好?”

方老太太自然没有说不好的,等下人们已把酒席送上,虎哥儿银姐儿也被抱出来,一家子团在一起欢欢喜喜吃饭。虎哥儿已快九岁,这些年读书识字,性子渐渐沉稳,昨儿的事也有些耳闻,见了石容安只规规矩矩说恭喜大哥哥大嫂子。

倒是银姐儿不解地问:“这不是表姐吗?怎么就成了大嫂子,哥哥,你是不是说错了?”虎哥儿在妹妹面前要显示自己这个当哥哥的可是什么都知道的,小胸脯一挺就道:“大哥娶了表姐,表姐不就成嫂子了?”银姐儿一双秀气的眉紧紧蹙起,伸出小手指在那点一点:“那到底是要叫表姐还是要叫大嫂,还是都可以叫?”

方老太太见孙女一脸为难,把孙女拉过来抱在怀里:“我家银姐儿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说起来,这叫表姐还更亲热些。”银姐儿听到祖母这样说,就对虎哥儿得意地皱皱小鼻子:“看,祖母说还可以叫表姐。”

说着银姐儿就跑下方老太太的膝盖,走到邱玉兰和石容安面前脆生生地说:“大哥、表姐,恭喜恭喜。”说着银姐儿用手点着小额头,为难地看向奶娘:“后面的话是什么?”这动作让屋子里的人都笑出声,奶娘也忍不住笑上前道:“姐儿方才问小的该对大爷大奶奶说什么,小的就教了姐儿几句,姐儿还小,记不住也是应当的。”

方太太笑眯眯地把银姐儿拉过来:“好孩子,有这份心就好,都这时候了,都赶紧吃饭。我啊,了了两桩心事,等以后就瞧你哥哥和你的了。”方老爷今日心情格外欢畅,端着杯子就往喉中倒酒:“虎哥儿和银姐儿都还小,特别是银姐儿,要多留几年才对,倒是虎哥儿可以冷眼瞧着了,等瞧个四五年也差不多了。”

方太太白丈夫一眼:“瞧个四五年,你当瞧中的人还等在那不成?谁家不是有中意的就早早定下?只是现在孩子还小,脾性如何都还没定下,只有先说着,实在不错才定下这才是正理。”方老爷对太太一打拱:“你说的是,这儿女亲事,全靠太太您做主了。”

虽然这酒席上面的人全是家人,方太太忍不由红了脸,啐丈夫一口:“呸,真是酒喝多了,这样话都说出来。”说着方太太悄悄地瞧一眼方老太太,见方老太太专心致志地喂着银姐儿鸡蛋羹,这颗心才放下,唇边有笑容闪现。

邱玉兰看见舅舅舅母这样说话,唇边也有了然笑容,抬眼正好和石容安眼神相对,见他亮闪闪的眼,邱玉兰心里漫起甜蜜。方老太太拿起手边的帕子给银姐儿擦嘴,又张口吃了一口虎哥儿夹过来的鳝丝,这桌上两对夫妻的举动也没逃过她的眼。方老太太轻轻拍下银姐儿的身子,听着银姐儿和虎哥儿两人的撒娇,方老太太也笑了,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在一家子这样欢欢喜喜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的才好。

屋子里的欢喜笑声不时传到屋外,今日虽是冬日,这太阳好,晒的人身上暖融融的像春日一样。春柳笑嘻嘻地问小玫:“我听林婶说你还有几日就出去了,林婶还说,没有合适的,不然就给你寻门亲事。”小玫没回答只掐下春柳的脸:“这会儿叫什么林婶?那可是你婆婆,我可要去和林婶子说,这媳妇不肯叫婆婆。”

春柳一下红了脸,捶小玫肩膀一下:“人家好好地和你说话,你倒好还来取笑我,这不是还没过门?再说我还小,连林婶都说了让我在太太身边多服侍两年。倒是你,既没有定亲,这出去后要做什么?难道要回去,可那样乡下日子,我想你也过不惯了。”

在方家做丫鬟,特别是贴身丫鬟,虽不得自由,吃穿用度都好得多,那样乡下日子,自然是过不惯的。小玫只浅浅一笑:“我啊,自然有打算,难道你婆婆没和你说?”春柳一张脸比方才还红一些,有些扭捏地道:“这定了亲,总不好多说话,我怎好意思问。”

小玫又笑了:“又害羞了,那我也就不和你说了,反正总有去处。我爹娘那里,我也去和他们说过,他们虽舍不得乡里,可这城里比乡下要好赚银子的多,我弟弟也八岁了,想在这城里开蒙呢。”春柳一双眼顿时瞪大:“原来你想把你爹娘接进城来,不过老爷太太是善心人,姑娘历来待你好,你手上有银子,不比我。”

小玫瞧春柳一眼:“你比我可强多了,太太难道待你不好?现在又没有什么罗姨娘什么的来给人气受,你们服侍太太,可比我当年风光。”春柳自然不依,暖暖阳光下,两人头对头说话,小玫想到再过几日就能离开这里和家人团聚,一颗心就如泡在暖水里一样温暖熨帖。

虽说邱玉兰有些舍不得小玫,可已经答应了小玫也就要践行,去方氏墓上的第二日,邱玉兰就照了原先的话让小玫离开。离开前照例要给邱玉兰磕头,邱玉兰见小玫行礼下去就忙挽起她道:“这是你应得的,以后出去外面,和这宅里可不一样,你要万事小心,真遇到什么人欺负你了,你要回来告诉我,我能帮你的就帮你。”

小玫笑着应了,接着又道:“可没人能欺负得了我,姑娘你就放心吧,只怕等明年,就该来吃姑娘的红鸡蛋了。”小玫这话让邱玉兰心里的离别之痛少了许多,拍下她手:“但愿如此。去吧,我也算不负你了。”

小玫往后退一步,道个万福下去这才跟了林妈妈出去,邱玉兰望着她的身影消失,不由叹一声,春芽在旁道:“小玫姐姐也真是的,临走也不见她伤心。”邱玉兰淡淡一笑:“总在一个城里,以后还会见面的。倒是你,小玫走了,这屋里的事你要担起来,别再像原先一样只晓得憨玩。”

春芽吐下舌才道:“姑娘,奴婢可不只晓得憨玩,除了做针线不如小玫姐姐之外,其它的也不差。”邱玉兰手上的帕子还是小玫的针线,邱玉兰低头望一眼这帕子,身边的人就是这样,有来有去,只要自己不会变就好。

小玫又去给方老太太和方太太那里磕头,念着小玫服侍邱玉兰服侍的好,方老太太又赏了五十两银子,还说等小玫出嫁时候给这边送个信,到时方老太太有额外添妆。小玫知道这是看在邱玉兰面子上,只有连连谢赏。

方太太那边也是一样说话,只是赏的银子只有三十两,但多了一对金镯。方太太还一脸抱歉地道:“你也服侍了我那么些年,本该再多赏些,只是不好越过老太太去。我听的你爹娘在这城里开了个小杂货铺,虽是小本生意,你出去了也和在这里不一样,不再为奴为婢,这些你留着防身。”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方太太,但小玫爹娘在这城里开杂货铺,本就央林妈妈的丈夫老林去寻的铺子,小玫也不打算瞒着方家。只是忙谢过方太太,又道:“太太的恩德我都记在心上,以后生意旺了,就要给太太点长生牌位日夜烧香才是。”

方太太心里十分受用但还是笑道:“胡说,你生意旺了是你家的事,哪是我的事。再说这世上的事是说不清的,说不定你出去后嫁个丈夫就直上青云,到那时我们可就不敢在你面前托大。”女子无贵贱,全看嫁了什么人生的什么儿子,小玫一张脸不由有些红起来,又谢过方太太,瞧着天色也差不多了,也就告辞离开方家。

林妈妈陪着小玫来到后门处,那里已停了辆车子,小玫的东西早已全收拾起来放在车上。林妈妈把车帘掀起笑对小玫道:“你瞧瞧这可少了什么?”小玫的细软早已慢慢运出方家,这里留下的不过是些衣衫铺盖还有今日新得的赏,小玫不由笑着望林妈妈一眼:“林婶子也拿我笑话,我没什么好送林婶子的,做的几样粗针线,林婶子你拿着穿。”

小玫塞给林妈妈的是一双鞋袜,林妈妈捏一下就道:“就知道你是个好姑娘,时候也差不多了,等我得了空去望你。”小玫又行一礼这才上车离开,马车慢慢走出巷子口,看着越来越陌生的街道,从此就是一家人团聚了。

、82 陌生

马车拐进一个小巷子,巷子内玩耍的孩子都好奇地看着马车,车夫已经来过数次,熟练地把车停在进巷子口左边第三家门口。

见车停下,玩耍的孩子们顿时指着一个小姑娘叫起来:“樱子,这是来你家的,赶紧上去瞧瞧,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玫在车内就听到那些孩子们在说话,掀起帘子已经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站在车面前,嘴里还含着大拇指,小玫见她长相有些面熟,正打算叫她时候小女孩已经转身往门里跑,边跑还边叫:“娘,家里有客人来了。”

接着是小玫熟悉的声音响起:“你跑慢点,这么大丫头了,不晓得帮娘做饭,成日家就在那疯玩。”小玫不由微微一笑,能不面熟吗?那小姑娘长的和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看来就是自己离家之后娘生下的小妹妹。

转眼就十年了,看着从门里走出的娘,小玫的眼里有些朦胧,离家时候娘眼角只有浅浅的鱼尾纹但现在额头上三道纹十分显眼。鬓边已经有了白发,那曾清澈的眼也有些浑浊。陈母面上的笑容在看着小玫时慢慢消失,有一瞬间的失神,面前少女着了雪青锦袄,茜红色棉袄上绣了红梅,石榴裙一丝不染,发上的金簪腕上的银镯,虽然面貌是自己熟悉的也是在心里念了几百回的,可也是那样的陌生,不再是离家前眼中含泪的七岁女童。

陈母觉得鼻子一酸,眼里已经有泪。车夫已经帮小玫从车里把箱子搬下来,箱子颇有些沉重,车夫有些喘:“小玫姑娘,是我搬进去呢还是让你家里人出来搬?”这一声唤醒小玫,忙眨眨眼把不知什么时候眼里渗出的泪咽下行礼下去:“女儿见过娘。”

这声女儿让陈母的泪扑簌簌往下落,忙伸手把小玫拉起:“这门口脏,别弄脏了你的衣衫,这到了家门口也不赶着进去。”说着陈母的鼻子又酸了,忙背过身擦了把鼻子对樱子道:“这是你大姐姐,还说是家里来的客。”

姐姐?樱子一双圆溜溜地眼看向小玫,早知道自己还有个姐姐,可是没想到有这么气派。小玫已经伸手摸下她的脸:“樱子是吗?”见樱子点头,小玫伸出手一边拉了陈母一边牵了樱子进门,还不忘对车夫道:“麻烦你把箱子搬进去。”

进了门就是个小院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正在院里做针线,瞧见他们进来就抬头道:“娘,你怎么出去这么半日。这是…”少女看着小玫面上惊喜无限,过了会儿终于有些怀疑地叫道:“大姐?”

当日离家时候,这个妹妹才有三岁,可是现在她已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小玫上前一步笑着说:“桃儿,没想到你长这么大了。”桃儿眼里也有泪:“可我还记得姐姐,晓得姐姐长的好看,可是不晓得姐姐

竟长的这样好看。”

陈母眼里的泪又涌出,转头见车夫还抗着箱子忙道:“还请先把箱子放到那边门口,再到里面喝茶,瞧我这记性,见到女儿只晓得哭,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了。”东厢房共有两间,都挂了门帘,只是门帘颜色不一样。车夫照了陈母说的把箱子放到挂了红色门帘那间屋。

陈母已经拍樱子一下:“赶紧去厨房烧水,桃儿,去我房里把好茶拿出来给人沏上。”樱子和桃儿都跑开各自去忙,陈母才拉起小玫的手:“快进去吧。还有这包袱也一块放进你屋里。安顿好了,我们娘俩好好说说话,都十年了。”说着陈母又拿袖子拭泪,小玫晓得挂红门帘这间就是自己的屋子,这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车夫已经走到小玫面前:“小玫姑娘,这事也完了,我也不喝茶了,还要赶回去和林嫂子说呢。”小玫谢了又从荷包里抓出几十个铜子来:“劳你跑这趟了,这些拿回去给孩子买果子吃。”车夫也不嫌少更不推辞,笑嘻嘻接了:“小玫姑娘,那我就走了。”桃儿已经端着茶出来,车夫推辞不过喝了口茶就告辞。

陈母的眉不由一皱:“哎,这好茶还是别人送的,这怎么只喝一口?”小玫顺势接过茶盘往堂屋里走:“娘,我们还是进屋好好说话。这茶留着我们喝。”陈母被女儿说的一笑,但还是心疼地道:“这茶也只有来了客人才好沏,你爹平常都舍不得喝。”

这样精打细算唠唠叨叨,才算让小玫找回一些久远的记忆,和娘来到屋里坐下,从壶里倒出一杯茶喝了一口,这茶还算能入口,可比不上平日自己在方家喝的。但这是自己家里的茶,小玫一口喝干又倒了杯:“娘,你说了这半日的话,也渴了,快些喝杯茶吧。以后这日子会越过越好的,那时候别说这样的茶,再多几样点心也成。”

陈母正从屋里拿出炒花生瓜子,听了小玫这话就笑了:“我也不指望能过那样的日子,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就好。你不晓得,从你去了方家我这心就一直挂着,虽你让人带信回来说你过的好,可是前面王家的女儿,比你大一岁的,去了主人家不到三年就说偷了主人家的东西被打了个臭死送回来。那孩子我们哪里不晓得,哪是什么会偷东西的,可是主人家说是就是,还有人作证,回来没钱治,过了十来日就没了。还有…”

小玫忙按住自己娘的手:“娘,您就别说了,我现在不是平平安安站在你面前了?爹还在铺子里?弟弟呢,还没下学?”陈母也没坐下只是拉着女儿的手瞧:“我知道主人狠心的少,可做使唤人,怎么都受气的。”看见自己娘还是自顾自地说,小玫有些无奈地一笑,桃儿已经走进堂屋,瞧见这样就道:

“姐姐,你让娘说吧。前几日林婶子来的时候她就和爹在那唠叨,要怎么给你补身子,还把东厢房收拾出来,又说怕你住不惯。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姐姐你也该听听。”

陈母顺手拍桃儿一下:“就你嘴巧,我都十年没见你姐姐了,和她多唠叨唠叨不成?”桃儿上前拉起陈母的胳膊:“娘,你也要让我姐去瞧瞧她的屋子,还有什么东西不够也要布置了,不然晚上怎么睡?”这话提醒了陈母,上前拉着小玫就往外面走:“这说的是,搬到这里来后,你托人送回来的银子还剩的十来两,你爹说这些全是你赚的,要全留给你。”

小玫都来不及说什么就被陈母拉到东厢房这边,桃儿指指挂了蓝色门帘那间:“我就住这间,姐姐在我隔壁。”陈母已经挑起门帘打开门:“来,进来瞧瞧。”小玫把手里的包袱放到箱子上,打算把箱子搬进去,这箱子不轻,桃儿忙过来帮忙。

陈母见她们姐妹搬这个箱子搬的一头都是汗,抱怨地道:“这都放了什么这么沉?”小玫已从荷包里拿出钥匙把箱子打开笑着道:“也没什么,不过是几件衣衫和铺盖这些。”桃儿正在箱子旁边,看见箱盖掀开不要啊地叫了一声。小玫是邱玉兰的贴身大丫鬟,每季两身衣衫用的都是好料子,这么些年也攒下了十来件衣衫,桃儿只看见面前衣衫不是绸的就是缎的,不由伸手摸一摸,嘴里啧啧赞道:“这料子,比朱家送来的料子还要好些呢。”

陈母打桃儿的手一下:“这是你姐姐用命去换的,当然是好的。”小玫晓得桃儿定了亲,笑着道:“还没问桃儿定了哪家呢?”聘礼能送料子的人家,想来日子也不会难过。陈母帮着小玫把里面的铺盖拿出来往床上铺陈着,白桃儿一眼:“这么大姑娘,提起婚事也不晓得害羞。你妹妹定的是前面朱家,女婿今年十五了,在绒线铺里做伙计,刚出了师,一年下来也能赚二十来两银子。”

和娘说着家常,小玫又把包袱打开,里面包着个匣子,打开就是小玫平日梳头用的东西和首饰这些,镜架支在桌上,梳子抿子等一字摆开,粉盒胭脂都放进抽屉里。樱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进来,在镜子面前照来照去:“大姐姐,你这个镜子是什么做的,怎么这么亮?娘屋里的镜子刚磨过也没这么亮。”

桃儿已往樱子额头上戳一下:“没见识,这是玻璃做的,这么一面镜子,我在胭脂铺里见过,要五两银子呢。”这么多银子?樱子忙把手从镜子上拿开,小玫正准备把匣子里那些首饰也取出来,见状就停下。再瞧只有娘发上戴了首饰,还是一根银簪,桃儿只插了几朵绒花,樱子还小,更是只扎了红头绳。

自己这身打扮

在这屋里未免有些惹眼,从箱子里拿出一身布衣笑着道:“我换了衣衫帮娘做饭去。”说着就把身上的棉袄石榴裙都脱了,换上那身布衣,发上的金簪珠钗也取了,重新用一支簪挽了发。

作者有话要说:十年啊。

马车拐进一个小巷子,巷子内玩耍的孩子都好奇地看着马车,车夫已经来过数次,熟练地把车停在进巷子口左边第三家门口。

见车停下,玩耍的孩子们顿时指着一个小姑娘叫起来:“樱子,这是来你家的,赶紧上去瞧瞧,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玫在车内就听到那些孩子们在说话,掀起帘子已经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站在车面前,嘴里还含着大拇指,小玫见她长相有些面熟,正打算叫她时候小女孩已经转身往门里跑,边跑还边叫:“娘,家里有客人来了。”

接着是小玫熟悉的声音响起:“你跑慢点,这么大丫头了,不晓得帮娘做饭,成日家就在那疯玩。”小玫不由微微一笑,能不面熟吗?那小姑娘长的和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看来就是自己离家之后娘生下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