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将来如何,至少这一刻,她是真的喜欢他的。

“锦儿,我喜欢你。”萧晋的嘴唇靠在她的耳边,即使声音很低,也依然十分清晰。口中呼出的一丝热气,在夏云锦敏感的耳边萦绕徘徊:“你喜欢我吗?”

夏云锦的脸颊一片嫣红,唇角不自觉的扬起,口中却道:“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

萧晋笑了,笑的开心而得意:“你这个口是心非的丫头,明明心里喜欢,口中却偏偏要说不喜欢。幸好是我,换了是别的男人,大概早就被你吓跑了。”

是啊,若是换了个含蓄矜持的,鼓起勇气示好却被无情拒绝,只怕很难鼓起再次表白的勇气。大概也就只有萧晋这样不屈不挠固执又自我的脾气,才能打开她的心房了。

夏云锦唇角上扬的弧度越来越大,将自己的头埋进了他的怀里,不肯再抬起来。

怎么能不喜欢他?初见时跋扈任性骄傲的少年,曾经冷眼相向针锋相对,后来渐渐察觉到了她和前世那个夏云锦的不同,对她改观,又骄傲又别扭的捧上一颗真心。她越推拒,他就越坚持的靠近。这样的他,她怎么可能抵挡得了?

这娇嗔的动作,比任何语言都有力。

萧晋全身都被巨大的欢喜充斥着,胸膛里有一股莫名的激荡的情潮奔涌不息。叫嚣着要做些什么,可身体里却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将这份躁动按捺了下去。他温柔的小心翼翼的俯下头,在她额上亲了一口,然后便心满意足的将她搂紧。

活了两辈子,他终于真正领略到了喜欢一个人的滋味。

原来,他不是天生的冷情冷性。当年和傅文怡相敬如宾冷淡疏远,是因为他从没真正的把她放在心上。而现在,搂着怀中的少女,便像拥有了全世界一般,只愿时间就此停住。

过了许久,怀中传来一个闷闷的声音:“你搂的这么用力,是打算把我闷死吗?”

萧晋失笑,稍稍松开了怀抱。夏云锦趁机坐直了身子,和他稍稍拉开距离。

萧晋忍住再次揽她入怀的冲动,低声说道:“其实,我今天特地过来,还有件事要告诉你。山西一带有流民匪徒作乱,皇上已经下了命令,让我领兵前往剿匪。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五个月,我一定会回来。”

夏云锦一惊,也顾不得再和他保持距离什么的,急急的追问道:“为什么非要派你过去?你不是神机营副指挥使吗?按理来说,应该派英武郡王去才对吧!”

萧晋扯了扯唇角,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皇上亲自下的命令,我哪有反对的余地。”他刚和夏云锦有了情意绵绵的开始,正是热乎的时候,自然不愿意离开。可皇命已下,根本无法更改了。

夏云锦细细的品味萧晋这句话,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难道,是有人故意在皇上面前谏言,非要派你去剿匪?”

流民匪徒作乱,这种事情可大可小。一般来说,若是当地的驻军应付不了,便会奏请朝廷支援。神机营兵力最足,又是装备精良兵强马壮,皇上想到让神机营去平乱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越过武濬,直接任命他前往山西,这就有些不对劲了。

很显然,这件事肯定有人在背后捣鬼。

萧晋本想瞒着她,见她已经猜中了大半,索性也不遮遮掩掩了:“是,我在宫里也有些消息来源。这次平乱剿匪的事情,是皇上身边的常公公谏言让我领兵前去。”

皇上年龄大了,又时常生病,身体大不如前,脾气也渐渐变的喜怒无常。遇事愈发独断独行。那个常公公不敢直接谏言,便故意趁着皇上心情不错的时候,刻意夸赞了萧晋几句。

皇上本就很器重萧晋,听了常公公这番称赞,便顺口下了旨意。

平乱剿匪这种事情,历来都是苦差事。说的直白点,既辛苦又没有油水可捞。一个不小心就会阴沟里翻船,还会有性命之忧。武将们宁愿上战场,也不愿和狡猾凶悍的匪徒打交道。

可现在这事,偏偏落到了萧晋的身上。

夏云锦听的一头雾水:“这个常公公和你有什么仇怨吗?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萧晋冷笑一声,眼中闪动着冷然的光芒:“有些事你还不知道。这个常公公,其实早就被李歆暗中收买了。他这样的举动,肯定是李歆暗中指使所为。”

夏云锦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件事的背后,竟然还有李歆的影子!

第一百九十三章 依依

很显然,李歆已经猜到了暗中的敌人是谁,所以很快就采取了反击行动。

“剿匪是不是很危险?”夏云锦的语气中透露出了担忧和关切。

萧晋挑眉,傲然一笑:“你也太小看神机营了。区区流民匪徒,怎么可能是神机营的对手。对方不过是一万多人,神机营根本不用全部出动,我只要带着一万士兵去就足够了。” 平乱剿匪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难题。关键只在于时间长短而已。

夏云锦皱眉问道:“那李歆呢,他会不会趁着这次机会给你暗中使绊子?”

萧晋冷笑一声说道:“李歆手中无将无兵,想对付我,也只能暗中利用康王的势力。你放心好了,我自有对策。”

既然李歆迫不及待的要出手对付他,那就让李歆好好看一看他真正的实力。

他说的信心满满,夏云锦却听的半信半疑:“你确定没问题?”

要是换了别人这么质疑,萧晋大概早就翻脸生气了。可这么说的人是夏云锦,萧晋第一个感觉却是喜悦:“你这是在关心我吗?”

夏云锦微微红了脸,却没否认。

萧晋只觉得全身都轻飘飘的,心里被喜悦涨的满满的。他慢慢的伸出手,却并未像之前那样蛮横的将她搂进怀中,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夏云锦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抛开了矜持,第一次主动的依偎进他的怀里。

萧晋搂着怀中娇软的身躯,心里被喜悦和满足充盈。甚至没有低头索吻,只是温柔又怜惜的搂着她,享受这一刻的静谧与安宁。

过了许久,萧晋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军休整两日就要出发,过了今晚我就没时间再来看你了。以后我不在京城,你凡事都要小心些。如果李歆再来找你,你不要见他。实在要见,也一定让人陪着。更不能轻易相信他说的话…”

夏云锦忍不住轻笑一声:“你以为我是三岁的孩子吗?之前不知道他的真面目。所以被他欺瞒了这么久。现在我已经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怎么可能再和他见面。就算他找到了夏家来,我也让人撵他出去。这你总该放心了吧!”

萧晋果然满意了,低头亲了亲她的脸。然后又长长的叹了口气。

“好好的怎么又叹气了?”夏云锦抬头笑问。

如花的笑颜就在眼前,萧晋哪里还能忍得住,低头和她以唇相抵,厮磨了好一会儿才答道:“这一走就得几个月才能回来…”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他现在总算能稍稍体会到这样的感觉了。一想到接下来不知有多久都见不到她,心里就空荡荡的。

夏云锦心里也有些怅然和失落,口中却故意笑道:“你走了正好。我也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的想一想…”

果然。某人立刻摆出了一副不爽的嘴脸:“还有什么可想的。整个京城。还能找到比我更优秀更出众的男子吗?”

夏云锦被逗的直笑。

打更的声音遥遥的传了过来。

萧晋不怎么情愿的叹道:“时候不早了。我也该走了。”

夏云锦心里浮起一丝不舍,口中却催促道:“确实很晚了,你快些回去,还能趁着天亮前再睡一会儿。”从夏家到侯府还有很远的一段路。骑马也至少得半个时辰。

萧晋见她催着自己走,心里又不乐意了,悻悻的说道:“你就这么盼着我走,没半点舍不得我!”

就像个怄气的孩子似的。

夏云锦既好气又好笑,忍住瞪他的冲动,柔声说道:“来日方长,以后相聚的日子多的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这话顿时哄的萧晋眉开眼笑,尤其是那句来日方长。更是令人心花怒放。萧晋喜滋滋的在她的唇上重重亲了一口,终于起身走了。

萧晋走了之后,夏云锦没有立刻睡下,反而在怔怔的坐了许久。直到现在,她都有些飘飘悠悠的不真实感。刚才发生的一切就像是一场幽静的美梦。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快的让她几乎要迷失在这样的甜蜜里。

其实,她刚才说的是真心话。萧晋离开一段日子,也是件好事。她和他都需要时间,需要沉下心来好好的想一想未来。

喜欢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或许是一件极小的事,或许就是对视的一瞬间,彼此就会生出好感来。可难的是如何将这份好感和喜欢延续下去并且修成正果。相爱容易相处难,这句话绝对是至理名言。

她和萧晋之间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他的家人这么简单,两人之间还有思想上的隔阂,性格上的差异更不能忽视。他是那么任性又执拗的一个人,现在可以因为喜欢对她百般忍让。可时间久了呢,他能一直这么让着她吗?而她,好不容易适应了夏家的生活。若是日后真的嫁到侯府成了世子妃,她能应付得来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人事吗?

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涌上脑海,想的人头痛。夏云锦轻叹口气,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挥开,闭上眼睛睡觉。

她真的需要一段时间,好好的想清楚这一切…

相比起夏云锦复杂又纠结的心情,萧晋的想法可就单纯愉悦的多了。一直到翻过墙头骑上骏马,他脸上的笑容一直就没断过。要不是此时夜深人静绝不适合发出动静来,他真的想用力的吹一声长长的口哨什么的。

石侍卫看了萧晋一眼,忍不住笑着打趣:“世子爷就要领兵去平乱了,心情竟然还这么好。实在令小的佩服不已!”

萧晋心情极好,也不计较属下的揶揄,反而咧嘴笑道:“等回京城来,我就来登门提亲。”

石侍卫好心的提醒一句:“世子爷可别忘了,夏娘子得为父兄守孝一年。这一年里不宜婚嫁喜事。”

“先定下亲事,等孝期过了再成亲不就行了。”萧晋不以为意的说道。一边在心中暗暗盘算起了成亲之后要生几个孩子等等重大问题。

石侍卫一句话就将思绪不知发散到哪儿的萧晋拉回了现实:“这么说来,夏娘子已经点头答应嫁给世子爷了?”

呃,这个倒还没有…

萧晋忍不住瞪了石侍卫一眼:“这还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石侍卫忍住笑,一本正经的应道:“是是是,是小的太多嘴了。”

萧晋思忖片刻吩咐道:“这次平乱,你就不用跟着我去了,留在京城。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石侍卫心里陡然浮起不太美妙的预感,果然就听萧晋又说了下去:“我去山西之后,会定期命人送战报到京城,顺便会夹带着信到府里。到时候你记得将信亲自送到夏娘子的手里。再把她的回信贴好封条,让人通过驿站送给我。”

私下命人送信到京城当然也可以,就是一来一回太耗费时间了。战报却是快马急送,途经驿站就可以换人换马。这么一来,速度自然要快的多。所以,萧晋很愉快的决定假公济私一回。

“世子爷,你就饶了我吧!”石侍卫哭的心都快有了:“我宁愿跟你一起去山西平乱剿匪。”

要是被别的亲兵们知道了他暗中干着红娘媒婆的活,不笑破肚皮才是怪事。

萧晋却理也不理他的哀嚎:“好了,就这么说定了。”说完,便用力的一夹马腹,加快马速。

石侍卫苦着脸追了上去。决心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一定要打消世子爷的念头。

萧晋要领兵去山西平乱剿匪的事情,傅氏很快就知道了。

傅氏虽然舍不得儿子,却也知道皇命难为,只叹口气便打起精神,亲自为他收拾了行装。又絮絮叨叨的叮嘱了许久:“皇上命你去剿匪,是器重你。不过,你可别和那些将士一起冲锋陷阵的。万一遇到危险可就糟了,你可别忘了,我和你父亲就你这么一棵独苗。还盼着你早些成家为我们萧家开枝散叶…”

萧晋笑着接口:“放心好了,我比谁都珍惜自己这条小命,不会轻易将自己置于险地的。”

傅氏有些惊奇的打量他一眼,仿佛第一次见他似的。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脾气,她这个做娘的当然很清楚。说冲动鲁莽有些过了,不过,自小就爱舞刀弄枪,天生就是当武将的料。上了战场从不知道害怕两个字怎么写,身先士卒勇武过人。她虽然特地叮嘱几句,其实心里很清楚,他未必听的进去。不过是一片慈母心思忍不住要念叨几句罢了。

没想到,他竟然一本正经的应下了!

“母亲,你用这样的眼光看我做什么。”萧晋被看的哭笑不得:“我这么年轻,还没来得及娶妻生子,当然要珍惜性命。”

说到娶妻生子几个字,萧晋的眼里闪着熠熠的神采。

傅氏现在总算是会意过来了,心里顿时直冒酸水。

怪不得这小子今天忽然转了性子似的,感情是惦记心上人才会这么说。还没娶媳妇呢,就快把娘给忘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思

领兵去山西剿匪不是小事,自然得告知亲友一声。哪怕这事已经传开了,亲自派人去禀明一声才合礼数。

傅氏派人去平西侯府和宁王府送信。安国侯府二房三房的人也都得了消息。出发前的晚上还特地举行了为萧晋送行的家宴。

平西侯世子夫妇和宁王夫妇一起都回来了。武濬和萧晋关系莫逆,不算外人,也一起来了。

因为第二天就要出发,萧晋不便多喝,只象征性的喝了三杯便不再喝酒。武濬等人似乎也没多少喝酒的兴致,酒宴很快就散了。之后,四人便去了书房说话。为了方便说话,书房里连一个伺候的小厮都没留。

“这次剿匪的事情有些不妥。”武濬第一个张口说道,眉头微微皱起:“按理来说,皇上就算是要派神机营去剿匪,也该任命我前去,怎么会指定六郎去山西?”

在座的没有一个是外人,武濬说话便也直截了当,并没拐弯抹角。

平西侯世子也皱起了眉头:“这事确实有些奇怪。我之前打算过要主动请缨,没想到这么快皇上就下了圣旨。”

其实,也不是说萧晋应付不来这样的事。只是萧晋毕竟年少还未成亲,若是皇上体恤,应该另外派别人去才合常理。

宁王身为得宠的皇子,在宫里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我听说,父皇一开始也没下定决心,是那个常公公在父皇面前刻意的提了六郎两回。”

武濬听到常公公的名字,一脸的若有所思:“不知这个常公公是谁的人。”

常公公是皇上身边的老人,伺候皇上近二十年,很得皇上信任。这样的人,当然不是那么好收买的。也不知道是谁,竟有这样的手腕,把常公公拉拢了过去,又暗中指使常公公对付萧晋…

宁王眸光微闪,没有吭声。

熟知宫里情形的宁王都不知道。其余两人自然就更不知情了。

在前世,萧晋一开始也不知情。直到六皇子登基为新皇,常公公一跃成为大内总管,和李歆的关系才浮出了水面。

萧晋死过一回,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不过,他不打算说的太多,只淡淡的说道:“既然皇上有命,我就领兵前去。最多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回京城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武濬瞪了他一眼:“如果那些流民真的这么容易对付,山西那边又何必奏请朝廷派兵。你可得千万小心,别阴沟里翻了船。万一弄个什么伤回来就真的丢人现眼了…”

“呸!你个乌鸦嘴!”萧晋笑骂了一句:“你受伤我都不会受伤。我还要回来定亲成亲。你少咒我!”

一提到定亲成亲。平西侯世子的神色顿时变的有些微妙。下意识的看了宁王一眼。

有些事情瞒得过外人,却瞒不了自家人。宁王对夏云锦有意,欲纳夏云锦为妾,没曾想半路杀出个萧晋来。硬生生的将夏云锦抢了去。更妙的是,安国侯夫妇竟然也都同意了这门亲事。

如果萧晋真的娶了夏云锦为妻,不知道宁王这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

宁王却表现的分外坦然镇定,甚至笑着附和道:“等到六郎成亲的那一天,我们可不能放过他,非灌醉他不可!”

萧晋哈哈一笑,一脸的春风得意。

武濬和平西侯世子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将心里的惊讶按捺了下去。看来,宁王已经把这件事放下了——至少表面是如此。

姐夫和小舅子争一个女子这种事情本来就很丢人。更丢人的是还争输了。不过,输也得输的有风度。要是真的为了此事就和小舅子翻脸,那才是得不偿失。如今康王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这种关键时候,宁王更需要岳家的支持。所以。宁王就算再郁闷懊恼,面上也得装着全然不在意的样子。

这一点,宁王和萧晋心里都很清楚。

两人笑的都很愉快,可心情却天差地别截然不同。

说笑一番过后,萧晋才收敛了笑意,郑重说道:“我此次去山西剿匪,长则半年,短则一两个月,一定会回京城。府里就请两位姐夫多照应了。”

宁王和平西侯世子一口就应了下来:“你只管放心的去,侯府里的事情你不用烦心。我会陪着王妃京城回来转转。”

“是啊,我得了空闲也会陪你二姐回来的。”

其实,就算他们两个不说,有胆子来招惹安国侯府的也没几个。放眼整个京城,勋贵中本就以安国侯府为首,谁也不会和安国侯府过不去。清贵的文臣们,就是想找茬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不是?

萧晋笑着道了谢,又看向武濬:“郡王,我有件重要的事情拜托你。”

武濬挑眉笑道:“行了,你不说我也知道是什么事情。你放心好了,有我在,保证没人敢给你扯后腿。”

果然还是武濬最了解他。萧晋笑了笑,不再多说什么。直到众人告别的时候,才将武濬拉到一边,低声叮嘱道:“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康王那边的人肯定会暗中给我使绊子。你替我多盯着一点。”

武濬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然后皱眉问道:“你什么时候得罪过康王了?”宁王至少表面还大度宽容一些,康王却心胸狭窄锱铢必较。要是惹到了康王,可就真的得小心了。

萧晋漫不经心的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意味不明的光芒:“这个我也不清楚。康王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吗?就算我没得罪过他,只看我和宁王殿下的关系,他也不会放过我。”

这倒也是。安国侯府是宁王的岳家,萧晋是宁王嫡亲的小舅子。康王想对付宁王,冲萧晋下手丝毫不足为奇。

武濬的神色凝重起来,不假思索的说道:“好,你安心的领兵去平乱剿匪,京城这边有我盯着,绝不会出差错。”

武濬这个人,平日里虽然嘻嘻哈哈的又爱八卦,其实最讲义气。又是皇上最信任最器重的皇室子弟,有他盯着康王的一举一动,萧晋确实要放心多了。

宁王妃和傅氏道了别,又特地来找萧晋,殷切的叮嘱道:“六郎,你此去山西,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出门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若是遇到了匪徒,你在后方指挥将士剿匪,自己可千万别往前冲…”

竟和傅氏是一个论调。再说下去,大概又会把那套“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还没成亲生子万万不能出事断了香火”搬出来了。

武濬在一旁乐的直不起腰来。

萧晋哭笑不得的打断宁王妃:“大姐,你别说的那么夸张好不好。我是去剿匪,又不是不回来了。说这样的丧气话做什么。”

宁王妃嗔怪的白了他一眼:“我还不是关心你才多嘴说了几句。就知道你会不耐烦听我说话。算了,我也不说你了。总之,你自己多加小心就好。”

萧晋心念一动,忽的压低了声音说道:“大姐,我此去不知多久才能回来,还请你替我多多照看夏家。”

宁王妃笑着应了下来:“好,以后我得了空闲,就命人去接夏娘子到府里来做客,这总行了吧!”有资格出入宁王府,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在某些有心人的眼中,更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讯号。可以为夏家省许多麻烦。

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亲弟弟,宁王妃自然不会做到这一步。

萧晋先是笑着点头,然后想起了什么似的,立刻又低声加了句:“一定要记得挑殿下不在府里的日子。免得殿下和她打照面。”

宁王妃:“…”

听听他这防贼一般的语气,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宁王妃忍不住替自己的丈夫辩白几句:“殿下虽然稍微偏好女色,却不是那种没有廉耻心的人。既然你和夏娘子情投意合,他是不会再生出什么别的心思来的。就算打了照面,他也绝不会逾矩。”

“这个我知道。”萧晋理所当然的说道:“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最好还是别让他们两个见面的好。”免得宁王心心念念的继续惦记。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他小心眼醋劲大,不希望任何人觊觎夏云锦就是了。

宁王妃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亏得萧晋脸皮厚,才没在自家大姐了然的笑容下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