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的红衣怕沈采蘅冻到,连忙上来把大开的窗户合上一些,轻声细语的劝道:“姑娘仔细风,外边冷着呢。”

沈采薇这时候也打扮得好了,起身到了沈采蘅的边上,拉了拉她的手,窝在自己手心里捂着:“都冻成这样了,怎么还整日里不肯消停?”

沈采蘅笑了笑又抬眼去看沈采薇的打扮,忍不住眨了眨眼,讨好道:“二姐姐你人长得好,果然穿什么都好看。”

只见沈采薇今日穿了件月白宝蓝竹叶纹印花缎面的对襟褙子,海蓝色的领子上头绣着小小的梅花,微微展开的花瓣精致,金线绣的花蕊娇嫩嫩的吗,而她下边的百褶裙则是粉色的。这样嫩生生的颜色,被她一穿不仅不显得突兀,反而是叫这是凛冽的冬日都有了几分春日才有的鲜妍娇美。

沈采薇一贯是拿沈采蘅没法子的,被她这样一讨好自然是绷不住脸,面上露出一点儿笑来,作势要去掐她的脸:“就你能说会道,整日里给人灌迷汤。”

沈采蘅抱着沈采薇的手臂摇了摇:“二姐姐,咱们快走吧,要是迟了就不好了。”她手上戴了一穿红玛瑙的手串,红宝映着雪肤,显得那露出的一截手臂嫩生生的。

沈采薇叫人取了自己大红猩猩毡做的斗篷,又给自己和沈采蘅戴了雪帽,一切都齐备了这才点点头:“走吧。”

沈采蘅早就心焦了,拉着沈采薇走得却是飞快。

裴氏正好和沈三爷在院下边的梅树下赏雪赏梅,见着两个姑娘急匆匆的背影,忍不住一笑:“不知不觉,咱们家的二娘和三娘也都是大姑娘了。认真说起来,这还是她们第一次参加梅花宴呢。”对于大部分的少女来说,梅花宴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那一日,她们可以饮酒、赏梅、作画、吟诗,甚至还能收到许多梅花,那雪白的冬日,都要因着那些胭脂一样的梅花而显得明丽起来。

裴氏面上带了点微微的笑,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过去过的那三次赏梅宴,不由得朝着树下的沈三爷嘟了嘟嘴:“你不知道,当年给我送梅花的人可多了去了。哪里知道,最后.......”反倒是便宜了你。她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只是抬了眉梢,拿眼去看沈三爷。

伤筋动骨一百天,沈三爷的脚还是没好全,不过这时候他已经可以拄着杖子走上一段路了——要不然也不会陪着裴氏来赏雪。

夫妻这么多年,他哪里会不知道裴氏的意思。他也不要人扶,拄着杖子往前走了一段,亲自折了一枝胭脂似的梅花递给裴氏:“这么多年了,他们送你的那些早就‘零落成泥碾作尘’。哪里及得上这些年我亲手折给你的梅花?”

裴氏看着手拿梅花的沈三爷,心头一热,眼眶都红了,她情不自禁的低了头,低低到道:“你帮我别到发上吧?”

确实,自她嫁来沈家,每一年沈三爷都会亲手折梅赠她。那样红艳的梅花,仿佛永远都不会谢去,就如同她的爱情。

梅香淡淡,一阵凉风吹过,卷起了碎雪和梅香。

沈采薇和沈采蘅自然是不知道裴氏和沈三爷的事的。她们两个正踩着羊皮靴子,顺着被人扫过雪的石道往女学办梅花宴的园子里去。

虽是扫过一次雪了,但这一日的雪断断续续,这长长弯弯的石道上头依旧还是铺了一层薄薄的雪。靴子踩在上面,发出轻轻的声响,就仿佛是有人在踩着节拍鼓乐一般。

沈采薇小跑着走了一段路,脚上的羊皮靴子在雪上头发出“咯吱”的声音,用力嗅了嗅,转头和沈采薇说道:“二姐姐,这儿的梅花真香。”

沈采薇赶忙上前拉住她:“雪滑,你仔细些,小心摔倒。”

她们往里走近了几步,便就可以听到姑娘们清脆悦耳的笑声。迎面一阵子的香风,也不知道是梅花香还是姑娘身上的脂粉香。

大雪天的,姑娘们大多都是皆是一式整齐的红衣,不是猩猩毡的就是羽缎羽纱,站在雪地上头,映着红梅,俏生生的,竟是人比花娇。

杜若惜这回来得早,正在边上那头转悠着。见了沈家两姐妹来,便急忙踩着步子来了:“你们总算是来了,我这儿可等的花都谢了。”她穿了一身水红色的刻丝银鼠袄子,外头是石青色皮褂子,手上抱着个金手炉,瞧着便是个热乎乎的毛团子。

沈采薇上来抬头看了看里边的情景,不由叹了口气:“想来你的花不在里头。我左右瞧着,里头的梅花都开得好好的呢。”

杜若惜不由瞪眼,很是不客气的拉住沈采薇的手往里去:“就你嘴利!”她撇撇嘴,看了看那些聚在一起的姑娘们,压低了声音抱怨道,“还不是上回,为着你,我把那些人全骂了一顿。这回儿,谁也不理我了。”

沈采薇听着她这语气本是想要笑,只是心头颇有些不好意思,便拉着杜若惜的手道:“杜姐姐,好姐姐,我给你陪个不是总好了?我陪着你总好了?”

杜若惜本就不是计较的性子,瞥了沈采薇一眼,哼了一声:“算啦,反正那些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也没几个真能说得上话的。撕破脸就撕破脸了......”

沈采薇一笑,故意逗她:“我觉得吧,一个我就能顶上她们十个呢。认真算一算,还是你赚了呢。”

杜若惜吃不住的笑出声来,轻轻推了沈采薇一把,嗔怒道:“行了行了,好话坏话倒是全由你说了!”

她们两个玩笑了一会儿,见着往日里最活泼的沈采蘅反倒不吭声,都有些疑惑,转头去看沈采蘅了。

只见沈采蘅正有些呆呆的望着对面的梅花林,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竟有些入了神。

沈采薇心里头不由生了点疑惑——这丫头怎么从早上起就古古怪怪的,她往日里也甚是喜欢这些活动但也少有这样奇怪的时候。

沈采薇心里一动,不由拉了拉沈采蘅的袖子:“怎么了?”

沈采蘅恍然回过神来,连忙掩饰的一笑:“我就是想着,等会儿大家要作梅花诗,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写呢。”

杜若惜性子直接,听了沈采蘅的话不由一笑,戳戳她的面颊应道:“怕什么?实在不成就叫你二姐姐给你捉刀作一首。反正这梅花诗不过是大家乐一乐。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后面的赠梅呢。”

杜若惜到底也是闺中姑娘,第一次参与这事,说到赠梅亦是红了脸,眼睛也往对面的梅林转了转,想到了后头那些书院的学生。她红着脸想了想,不由申明道:“到时候你们俩个可不许凑到我边上来。要不然,我的梅花肯定全都没了。”

其实杜若惜长得也不错,鹅蛋脸,柳叶眉,乌溜溜的眼睛灵动至极,看上去就是个可爱的邻家姑娘。只是沈家两姐妹都是一等一的美人胚子,站在那里便如鹤立鸡群一般。

沈采薇促狭一笑,凑上去挽住杜若惜的手:“你这样一说,我偏要跟着你呢。”

杜若惜羞恼起来,抓了沈采薇的辫子,扯了扯:“坏丫头!”

她们两个闹成一团,笑声就和银铃似的,清凌凌的,被风一吹,一下子就传的远远的。

梅林的另一侧,李景行正仰着头看着梅树上的梅花。

这朵太大,这朵太小,这朵还没开好......他挑剔起来,竟是一时想不好要去折哪一枝梅花。

74

原来依着古礼,参加赏梅宴的少年须得是在书院念书的学生。

不过随着世事变迁,渐渐的就演变成了在书院上过学、未婚的少年。这样的雅事,许多人都是不会错过的。

于是,便是连李景行这般结了业的都可以来。

只是,李景行过去三年全都没有参加过赏梅宴,这结了业却来,却是叫人有些诧异。

一个与李景行相熟的少年上前来撞了撞他的胳膊,笑问道:“真是稀客,你今日竟也是来了。”他不由左右那眼上下看了看李景行,笑道,“不只是世外仙姝来了,还是天上仙娥落尘?竟是连你这样的‘和尚’都动了心?”

李景行容貌绝佳,只凭着一张脸就可以叫不少姑娘动心,偏偏他才学、武艺皆是万里挑一,是个连先生都赞赏的天才人物。书院里头的少年哪个不是家里品行皆优的出众人才,初时心里头也怪不服气的。只是他们冷眼瞧着:对方一心扑在书册上头,那水火不浸、铁石心肠的模样还真不是装出来的。加上李景行偶尔还往青山寺跑,他们暗地里便给李景行取了个外外号“和尚”。

李景行那眼一瞥,只是淡淡应道:“只是瞧着雪景好,出来转一转罢了。”

那少年对着他这淡淡的态度也不见怪,反是接着道:“哎哎,你别这么快就否认啊。我瞧着你今日穿的也格外整齐,是不是......”还未等他说完,李景行已经撇了人走开了。

少年呆了呆,然后才见着李景行走到梅树前折梅,不由跟在后头一笑:“你急什么,梅花这么多,怎么也不会折完的。”话虽如此,他亦是跟着李景行后面,也折了一枝梅花下来。

李景行闻言却撇撇嘴——梅花和梅花能一样吗?他想折的可是最好看的。

李景行折了一枝自己觉得最好看得,不由心里舒服了些,便想着是否要低调些。他想了想,便把梅花往袖里藏了藏。

就在这时,他正好看见一个相识的人,便上前见了礼:“颜公子。”

李从渊交游广阔,和颜知府关系颇好,所以李从渊亦是认识颜五公子颜沉君。

颜沉君比李景行还大两岁,如今亦是十五了,倒也是难得回来赏梅宴。

跟在李景行的少年看了这前面的两人几眼,不由咂舌——今日这是挂了什么风,一个两个的全都来了。颜五虽没有李景行这样的冷心冷情,却也是最不喜欢赏梅宴这些的。

少年不由瞧了瞧天,忍不住又往梅林对面看去:难不成今日里真来了什么世外仙姝或是天上仙娥?

这时候,梅林对面的姑娘们正立在桌案前,用细腕缓缓的研了墨水,准备作梅花诗呢。

今日用来写诗的花笺乃是女学里头发的,印着梅花,熏了脉脉的梅香,叫梅花笺。

因为上回兰舟节的事,郑午娘和方盈音的关系差了许多,虽然郑午娘不曾说些什么,但心里头总是觉着方盈音是故意没去叫自己,故而不知不觉间疏远了对方。这样一来,郑午娘和柳于蓝的关系越发的好了,一眼看上去,亲昵更胜了之前。

郑午娘的那首梅花诗本就是琢磨了很久的,觉得必是胜过在场的众人,可出一口气了。只是她一贯心高性傲,不愿意显出自己的刻意来,先不落笔反倒是拉了柳于蓝说闲话,笑起来轻软软的:“你这斗篷倒是有些旧了呢,我那有几件新的,有一件还是孔雀毛织的,是姑姑送我的呢。改日里送你怎么样?”

柳家现今本就只是外头好看,柳于蓝身上的那件大红羽缎虽料子也不错却的确是半旧的。对于柳于蓝来说,郑午娘这句话实在是踩在了她的痛脚上。

只是柳于蓝和郑午娘一般都是万般不上脸的人,只是柔柔一笑,回了她的话:“我斗篷是我娘给我的呢,她一片心意,我总是觉着不好辜负了。你的好意,我算是心领了。”

郑午娘心知对方必是不好收这样的衣服,不过是口上说来炫耀一下罢了,这会儿便抿唇故作气恼的样子:“你真是的,咱们两个的关系,何必这样计较?”

柳于蓝闻言,眼底却是掠过一丝讥嘲的笑意——孔雀毛织的、皇后送的?这种东西必是珍贵的很,郑午娘自己都没穿过几回,连着这回赏梅宴都没穿,哪里会轻易就拿来送人?不过是嘴上说得好听大方罢了,自己要真是应了下来,说不准郑午娘反是要生气了。再说,她拿自己当丫头不成,瞧着寒酸还要赏衣服?

这两人手拉手笑得亲亲密密,心里头却皆是讥诮不屑。

待在场众人大部分都落笔写诗了,郑午娘心中一定,含笑着拿了笔沾着墨水也写起诗来。

待她写完了,便转头看了柳于蓝的一眼,不由笑道:“你写得倒是不错呢,这句‘不怕雪埋藏’,倒也破妙,很有些意气。”

柳于蓝虽不喜欢她这评点的语气却也顺着郑午娘的意思看了她的诗歌,勉强笑道:“却是及不上你的。”

郑午娘的字乃是练出来的,纤美飘逸。只见她用这字在梅花笺上头落了一首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样的好诗,须要得了灵气才能有,柳于蓝自问却是比不上。

郑午娘抿唇一笑,眼里颇是得意,不由得往沈采薇的方向瞥了一眼——虽然赏梅宴上的梅花诗评比不太隆重,但若有机会能压沈采薇一头,也算是可以出了口气心气。

沈采薇自是不知道郑午娘又盯上了自己。她上回扇了郑午娘的脸,后来又当着所有人的面撕了郑午娘虚伪的外皮,早就不耐烦和郑午娘啰嗦了——狗咬你一口,你总不能学着狗去咬它一口吧?

现今沈采薇正是替沈采蘅捉刀写诗。她悄悄凑上去念了一遍,问沈采蘅:“你记着了?”捉刀这种事总不好落到纸上,还是直接念过去比较好。

沈采蘅咬了咬笔杆,点点头,连忙沾着墨水把刚刚听到的梅花诗给写下来。

沈采薇看着沈采蘅这可爱的模样,不由一笑,也低了头写自己的诗。她倒不是特别在意这梅花诗,左右不过是宴饮上的玩乐罢了,输了赢了都是博大家一乐。

想了想,她也拿笔写了一首。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最拖拉的姑娘也都写完了诗。上头的坐着的先生叫了小书童下来收花笺,一张张的看着点评。

这坐在梅华林边上,喝着梅花酒,嗅着梅花香,再看这梅花诗,几位先生都颇有几分闲适。她们慢悠悠的翻看着花笺,倒也不急,只是把觉得好的先挑出来,等着迟些再选出其中魁首。

下面的姑娘却是惦记起后面的赠梅,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起来。

沈采蘅心里惴惴的,不由凑上来和沈采薇说话:“二姐姐,这里这么多人,我又不怎么高,等会儿被挡在后面怎么办,别人瞧不见了怎么办?”

她这话说得天真可爱,颇有几分傻气。

边上的杜若惜不由得“扑哧”笑出声来,捂着肚子道:“哎呀,我肚子都要笑疼了。”她拍一拍沈采蘅的肩头,笑着安慰她,“谁能挡得住你啊?长得不好看的都不好意思站到你和你二姐姐边上好吗?”

沈采薇也是忍了笑,轻声和沈采蘅说道:“没事的,大家的花篮子都是编了号的,那些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她拧了拧眉头,也觉得沈采蘅这想法有些别出心裁,掩着唇把自己的笑个遮了去。

其实,说是赠梅却也不是当面赠梅。不过是叫对面少年见一面,知道喜欢的姑娘是几号的花篮,然后再让姑娘把花篮挂上,那些少年自然会把梅花投进那个花篮里头。

不过是那粗粗一眼,若不是早有心仪的姑娘,那就只是随手一投凑个热闹罢了。

沈采蘅气鼓鼓的哼了一声,也不去理会边上的两人,自己拖着腮想事情。

过了一会儿,上头的先生便选出了魁首。温大家拿了两张花笺,难得的露了笑脸:“这两首诗是午娘和采薇的。都很不错,我们几个适才争执不下,后来斟酌了一下,便选了午娘那首为‘榜眼’。”

榜眼就是第二,郑午娘面上还带着笑,藏在袖中的手却是握了起来。她站起身,有礼有节的开口道:“先生,不若把前三的诗都读一遍,也好叫大家一起尽一尽诗兴。”

温大家看了郑午娘,微微颔首:“也好。”她扬了扬手上的花笺,先是念了沈采薇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此诗确是不错,郑午娘咬了咬唇,还是叫柳于蓝扶着坐了下来。

温大家扫了郑午娘一眼,哪里不知道她的心思,接着又把郑午娘的诗也念了一遍,然后才道:“这两首诗都各有优点,可为魁首。不过午娘那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得是黄昏之景,不算是应景,故而品位第二。不过是玩乐之作,大家也不必太过计较名词。”

郑午娘没说话——那诗却是昨日黄昏时候她一时灵机动了想出来了,此时被温大家一说,心中更添烦躁。

75

很快就到了赠梅的时候。

各个少女拿了自己的花篮,依着先生的指导结队从梅林中穿过到对面去。

年纪大些的姑娘走在前头,因为有些经验了,背挺得直直的,身姿优雅窈窕。沈采薇就排在中间,一手挽着杜若惜一手挽着沈采蘅,走得亦是稳稳的。

杜若惜一肚子坏水,就是这时候了还不安生,用手指挠了挠沈采薇的手掌。她悄悄凑上来道:“我你说我要是踩了前头那人的裙子,她在这么多人面前摔上一跤会怎么样?”

前头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午娘。

沈采薇仰着头,宛若美玉的肌肤在冬日微温的阳光里仿佛凝着一点光晕一般,使得她看上去雪肤花貌,美如迷梦。她面上的神色不动,只是抿了抿唇,用力拉住了杜若惜的手,轻轻道:“别,不值得。”

她固然也看不惯郑午娘,但还不值得为了让她出丑赔上自己。这么多人都在,别人的眼睛难不成都是瞎的?再说,以郑家如今的权势,她们确实还得罪不起。

沈采蘅这时候也怕回出事,连忙跟着插了一句:“是啊,别理她就好了。”

杜若惜只好吐吐舌头:“我就开个玩笑而已啦。”

说话间,她们已经穿过梅林即将走到对面那些书院少年聚集的地方了。沈采薇拉了拉杜若惜和沈采蘅的手,几个人都不再说话,而是琢磨着要把花篮子挂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