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搜查了那么长时间,几乎要把幽州城翻个底朝天了,不是什么也没查到吗?很显然的事啊。”

听春荼蘼这么说。康正源立即沉思起来。假设头一天晚上盗窃成功,因为城门是关的,必须第二天白天把东西送出城,还要神不知,鬼不觉……而且这么多东西,必须要光明正大的走城门而不被人怀疑……

康正源突然眼前一亮。

幽州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但十个门中。有八座为外城的城门,即东西南北,每面城垣各开两座城门。那天他从东南门进城,遇到了出殡的队伍。那会不会是……

“荼蘼,你觉得那出殡的队伍可有问题?”急切之下,他第一次直呼春荼蘼的名字。居然十分的顺溜。

春荼蘼想起当天案发时,她脑海中的闪光,其实正是这一点,于是点头道,“确实值得怀疑,但还要查查其他七个城门的出入情况。”

“可是,就算那个出殡的人家有可疑,万一他们准备周详,确实有人去世,依大唐律,官家也不能擅自开棺掘墓,否则于理法难容。他们若死咬着不同意,难道查案要暗中进行?”康正源皱眉道。

春荼蘼摇摇头,“刑司之事,必须公正、透明、公开,不然如何服众?就算罗大都督暗地派人去偷挖坟墓,一来对方可以完全抵赖掉,二来,说出去也不好听。”

“那怎么办?”

“依我看……”春荼蘼露出坏坏的笑容,“不如以不能再打扰民生为名,别再戒严了,把守城门的官兵全撤掉。康大人想,这件事需要耐心,不能急于破案。对方偷盗了财物,也不是为了埋在那儿不动的。风声太紧,自然藏着,风声松动,他们就会想办法取出财物,分赃。只要找好了怀疑的对象,暗中监视不就得了?话说回来,罗大都督也不是丢了这些财物就吃不上饭了,急什么呢。”

康正源怔了片刻,终于露出了笑容。

春荼蘼却说,“其实也不应该一味的放松,应该外松内紧。一来,要查查发现失窃的前一天,八个外城门都有什么可疑的人物出去。二来,查查近一年来搬到城里的人。三来,还得查查到底是如何失窃的。说起来我也好奇,对方是怎么把东西偷走并运出的?”

“府内府外,都详查了无数次,真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康正源叹了声,“我倒是有些佩服那盗贼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你不知道,现在大都督府里都有传言,说是大仙作法,把财物直接却运走了。就连罗大都督都有些相信了,不然如何解释这样的情况?那两位罗小姐,正张罗着要请天师做法呢。”

春荼蘼心中一动,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第七十二章 是人就会招的

“康大人。”她忽然笑笑,在康正源看来,就像拔云见日般的美丽。

“有想法?”他微笑着问,从心底对这个小姑娘叹服。还有欣赏,还有……心跳。

“人吧,思维有惯性。”春荼蘼解释,“所谓惯性,就是习惯。这样,往往一叶障目,也算是灯下黑的道理。这件案子因为是盗窃,所以自然就想到往外运东西,怎么就不往内想想呢?”

“什么意思?往内想?”康正源突然有些兴奋,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抓住了。

春荼蘼凑过去,和康正源低语几声。

她是突然起到了古今中外很多越狱的事,还有好几个外国案件。其核心就是:挖地道。如果那密库没有用巨大的岩石或者铁板垫底或者做四壁,就自然能让人从外面挖进来。而罗大都督虽然经营幽州十数年,这座大都督府却是官造,在他之前住过几任地方官。他接手后,从未大兴土木,所以偷偷挖个密库是可能的,却不会太坚固。

康正源听了春荼蘼的话,也顾不得还在病中,大声叫人进来,帮他更衣,要立即去找罗大都督。可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如果赃物已经出城,有没有可能直接运走了呢?”

“可能性不大。”春荼蘼摇摇头,“那么些珍宝要一次运走,一来不利于逃跑,二来太引人注目,三还要提防罗大都督发现失窃后立即追来。从他们之前的行事风格来看,我猜,他们必定先稳住。等避过风头才再行动。不然也不用伪装,直接坐地分赃,之后分道扬镳就可以了。”

“这倒是,那样反倒容易个个击破。”康正源深以为然。“实不瞒你,罗大都督的人已经追出了方园百里,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找到。更没有抓获一人。所以我也早就怀疑,赃物必定还在幽州城内或者城外不远处。”

“是哪,带着东西跑,说不定第二天就被追回了。”春荼蘼道,“再者,城外的道路都有哨卡,盘查严格时。根本是无法通过的。事实上,我觉得也许做案人都已经分散逃走,隐藏在附近的地方,只等风头过时,再来化整为零。携财而去。所以这个案子真的不能急,除非能找到其他证据。比如,密道什么的。”

“听消息吧。”康正源笑笑,半个谢字也没对春荼蘼说。两人相处得自在,何苦因为所谓礼节再生分?

春荼蘼也为能帮上康正源而高兴,当天晚上情绪很好,非缠着春大山觉得了两招拳法。另一边,康正源和罗大都督也算雷厉风行,第二天全城戒严解除。韩无畏终于可以回来了,不过他才见了春荼蘼一面就又被叫走帮忙。

接着,晚上传来消息,在密库下面发现了密道。而密道,是通向大都督府后街的一家药铺子里的。按照这条线索,大都督府立即抓到了药铺了主人。

金一。二十三岁,有秀才的功名,一边行医为生,一边读书,准备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他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父母早亡,跟祖父相依为命长大。祖父金有德,也是名乡间医生,今年五十九岁,没能等得及六十大寿,因病去世。

康正源还告诉春荼蘼,那金一就是他们进城当天遇到的出殡队伍的主家。

春荼蘼仔细回忆了下,似乎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大约是个长得萌萌的、个子中等,略有些胖的小伙子。

“他招了吗?同伙呢?”春荼蘼问。

“他不肯招,一直喊冤。” 康正源皱眉,“只说为了贴补家用,把他家的东院租给了来做生意的几个胡人,不知道那个密道是怎么来的。”

“密道确实在他家东院吗?”

“确实。”康正源点头,“他家办丧事也是真的,他的祖父因病去世,停灵数天后发的丧。”

春荼蘼又回忆了下,记起那天的送葬队伍中确实有胡人,十个上下的样子。她把这个情况和康正源一说,康正源就道,“已经审问过他,他说那些胡人帮着送葬后,就退了房子,说是要回乡过年了。”

“过年?倒没听说过胡人也过咱大唐的年。”春荼蘼立即找出这话的漏洞,眉头皱紧,“如果他所说属实,那些胡人才是真正的盗贼,那么,咱们之前的推测是对的。盗贼提前做了一年的周密准备,得手后先四散藏匿,要等风声过了,再取出珍宝分赃。”而且,胡人是大唐人对外族的通称,具体是什么民族,其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还有,这些胡人怎么知道罗大都督有两大箱的财宝,而且带到了幽州呢?又怎么知道,珍宝在密库里呢?

“问题的关键是,金一不肯招,我们就没办法打开坟墓,取回贼赃。”康正源敲了敲自己的额头,“事情闹这么大,弄不好长安都得到了消息,罗大都督就不敢冒险去赌。因为,若打开棺材,里面是赃物还好说,万一是死人,面子里子就都丢了。”

说的倒是。春荼蘼也有点犯愁。虽然有密道,但谁也不能保证棺材里装的是什么。金有德的死是真实的,因为这年代不像现代人那么人情冷漠,比邻而居很久,没说过话也可能。古代的邻里间都很热情,谁家有事都会帮手,大家互相照应。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作假弄出个许死什么的,是很难瞒得过的。万一打开棺材,发现是一具腐烂的尸体,这不仅是丢脸的问题,还可能惹来大麻烦。在京中,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而康正源此时正在幽州的地界,开始时或许是助力,现在倒成了掣肘,罗大都督不敢随意行事。若真有什么违法的,康正源也没办法掩盖。

“那就这么陷入僵局了吗?”春荼蘼问。

“罗大都督明天要亲审,想必会有结果了吧?”康正源的眼睛里掠过一丝烦扰。“疑犯找到了,密道也有,却缺乏直接的物证和犯人的口供。而那个金一看起来为人温厚,哪想到嘴却硬。到时候我只怕他要受皮肉之苦。”

春荼蘼心里一凛。

在古代,刑讯逼供是合法的手段。在现代时看影视剧就知道,判官们常说一句话:不动大刑。谅你不招。来人哪……大刑侍候!

她还在美剧中看到过一句台词:是人就会招的。

所以,事实上的刑司案件,屈打成招的人很多,这也是皇上要每年录囚的原因。

但是,罗大都督相当于被逼到了绝路上了吧?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撬开金一的嘴。首先,那些盗贼太狠决,令罗大都督不得不大张旗鼓的搜捕。然后事情闹大又一无所获。无法收场。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了突破口,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冲过去的。甚至,都不需要金一招供,只要他点头答应开棺验“货”就成。

只是金一会答应吗?应该不会。假如他真是被冤枉的。出城门那天,为了死者的吉期,他敢和守城的官兵及巡狱史大人作对,应该是个至孝的人。那么,难不成真得上大刑?虽然这手段合法,可康正源真能眼睁睁的看着吗?罗大都督真能不管不顾?

答案在第二天揭晓了:金一,手无缚纸之力的秀才,长得白白胖胖像个包子,人都说脾气好得很。却真的熬住了刑罚,就是不肯吐口,让官府开他祖父的棺。

第三天仍然如此。

然后是第四天……

春荼蘼不断听到消息,心尖上麻麻的。虽然她知道跟自己没关系,可寻找密道的主意是她出的。如果金一真是被冤枉的,她感觉自己好像助纣为虐了似的。但之前。她哪知道罗大都督会蛮干?最可气的是,康正源在第二天就病倒了,不是装的,是真病了,而且来势很凶,不致命,却起不来床。春荼蘼严重怀疑是罗大都督为了不让康正源陪审,阻止他用手段,而在康正源身上做了手脚。

“有办法让这案子转到小正手里吗?”韩无畏找过来,一脸怒气的问。

他生气的对象是罗大都督,连春荼蘼都看出康正源的病有问题,韩无畏如何能看不出?这两位是天潢贵胄,一般人不敢得罪。可罗大都督是权力极大的一方番镇,在幽州这个地方像土皇帝一样,真犯起拧来,韩无畏和康正源都没有办法越过他去。很明显,他被这个案子逼得铤而走险,甚至不惜得罪韩、康二人,已经有些疯狂的态度。

反正,过了这个难关后再努力陪罪,也有转圜的余地。平时面儿上不显,一做起事来,罗大都督就显出战场上武夫的狠劲儿和壮士断腕般的激烈。

但春荼蘼隐约觉得,这不太可能只是因为那两大箱珠宝吧?就算再价值连城,就算财帛再动人心,姓罗的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犯不着做这么多浑事。以韩无畏的脾气来讲,极可能和他发生过冲突,他却仍然我行我素,难道那箱子中还有什么要命的东西?

“正常情况下,没办法。”春荼蘼想了想,“非正常情况,有办法。”

第七十三章 我娶了你呗

“告诉我要怎么做?”韩无畏的脸色严肃凌厉,显然是真生气了。认识他这么久,春荼蘼第一次看到他真正生气的模样。仍然很好看,却也有点吓人。

“那麻烦韩大人带我去趟大牢,我得见见金一。”春荼蘼看着韩无畏“做得到吗?”

韩无畏一笑,黑宝石般的眼瞳烁烁生辉:“那金一是不允许任何人探视的,但我韩无畏要做的事,没人挡得住。等着吧。”说完,转身大步离开。

春荼蘼愕然。

等着吧!什么意思?他马上就去想办法让她见见金一?他能怎么做?据春大山所言,他将来是要接任罗立,担任幽州大都督的,此时和老罗闹翻似乎不大好,毕竟顺利交接是压倒一切的必要。之前,他也好,康正源也好,表现得和罗大都督非常亲厚。可是,大都督府的密库失窃,似乎瞬间就打破了表面上的友好平静,花团锦簇,很多最深层的利益和纠葛立即浮上了水面。这其中的秘密她不知道,可罗立为了尽快破案,好找回失去的财宝,或者比财宝更重要的东西,不惜用阴私的手段让康正源病倒,而韩无畏的军职比罗大都督低不少,又不是在自己折冲府的地盘,如今却要以下犯上,为自个儿的表弟撑腰。

在这种条件下,罗立和韩无畏、康正源二人算是心照不宣的撕破了脸,罗立也会谨防着他们二人,那韩无畏如何能带她去见那么重要的要犯?

说起来,罗大都督真是流年不利,丢了东西就算了,偏偏身边的好事都变成了坏事。

迎接康正源,是为了借康正源嘴,向皇上禀明幽州在他的治理下有多么稳定。可没想到出了巨盗之案,碍着皇差的面儿,他一手遮天的土皇帝做派不能施展,手段用得谨慎小心。不然他直接掀起腥风血雨,也未必不能在第一时间追回赃物。可到头来,还是得罪了大理寺丞大人。

请来韩无畏,是为了和京中勋贵兼下任大都督搞好关系,也算是为了给那些不能随他离任的老部下们铺人情路子。何况,他那两个女儿还恨不得瓜分了这两位年轻权贵。而请韩无畏帮忙带兵搜寻贼盗,也是无奈之举。可惜请神容易送神难,韩无畏已经无法被轻易打发走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两个他极力要拉拢的人,现在却成了两颗钉子,楔在他前进的路上。

不过春荼蘼对罗大都督这种人并不同情,她就是想了一整天,也想不出韩无畏要如何带她去大牢。罗大都督对康正源都下手了,自然绝不会让任何人接近与本案有关的人和事。那韩无畏要怎么做呢呢?

当晚三更天(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的时候,答案揭晓了。

春荼蘼这才发觉,她的思维也进入了一种定式,结果要被韩无畏打破。韩无畏确实没办法带春荼蘼去大牢,却把金一这个重得不得了的重犯带到了她面前。

这么晚了,春荼蘼自然已经睡下了,只是不太安稳。所以,当房间里进了人,她立即就惊醒了,猛然坐起。好在尖叫声还没出口,韩无畏已经轻声道:“是我。”

“你吓死我了。”春荼蘼有点生气“转过身去!”

春荼蘼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巧的偏院,离康正源下塌的正院不远。院子中有一正两偏三个房间,春大山心疼女儿,硬逼着春荼蘼住的正房,他和过儿分别住在左右的偏房。

夜已深,房间内没有点灯,不管韩无畏为何而来,春荼蘼叫他转身,是想要套上衣服。

“不用。”

“不用?什么叫不用!”春荼蘼怒了。

难道,要她当着他的面穿衣服,他把她当成什么人了?

“小声点儿。”韩无畏的语气中似乎有些笑意,但伴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房间内已经亮起灯火。

春荼蘼吓了一跳,连忙裹紧被子,能视物时发现,她床前五六尺处的地上,坐着两个男人。

一个背对着她,看那矫健的身姿,那宽肩窄腰,就知道是姓韩的混蛋。他这是摆明非礼勿视,虽然他大半夜闯进姑娘家的卧房,行为已经等同于yin*贼了。而正对着她坐的人,身上套着个麻袋,只头部露了出来。不过他也看不到春荼蘼,因为眼睛上蒙着块厚实的黑布。

至于说他长什么样……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反正猪头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而且是掉进染缸的猪头,青青紫紫,伤口遍布。可以想象,脸上如此,身上如何了。

春荼蘼看清此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立即就知道了这个人的身份。

有句话叫,山不到我面前来,我就到山前去。同理,她进不了大牢,韩无畏就把人弄到她的住处。看韩无畏的装束,不是平时爱穿的军装,而是夜-行-衣!他居然不顾身份,直闯到大牢里。可是,他既然能爬墙头,能偷入闺房,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贵族子弟,尤其他这种等级的,尽管有时会行事胡闹,但总体上是很讲规矩的,但像韩无畏这样说好听点叫潇洒不羁,不好听叫肆意妄为,完全无视行为准则和社会礼法的人,真是少见。不,是奇葩!

“我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韩无畏又道:“你要知道,不仅大牢防守严密,此地也有很多暗哨。放心,我已经把他们料理了,等他们醒后也只会怀疑,不会发现什么。你只要小声些,不让隔壁听到动静就行。我们坐在地上,也是怕灯影映上窗纸。”

“你这么细心体贴,怎么就不怕影响我的闺誉?”春荼蘼冷笑。

因为当着外人的面,不知道韩无畏是什么打算,她没有向往常一样称呼他为“韩大人”。

“没人会知道的。”韩无畏似乎有点抱歉,随后,想也没想的冲口而出:“真有妨碍……大不了我娶了你呗。”说完,自个儿倒先吓了一跳。

他成亲算晚,定亲也没有,但惦记他的人颇多,以致令他产生了厌烦心里,可是怎么……突然说出这种话!他之前好像没这么想过,怎么就顺嘴溜出来了呢?

他以为春荼蘼会局促、羞涩、甚至愤怒,哪想到她是穿越来的魂魄,对男女感情与婚姻是光明正大的态度,此时只是嗤笑一声,冷冷的道:“你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她的意思是,她是不给人做妾的。侧妃什么的,其实也是妾,不过说法上好听。而且,她也绝对不允许自个儿的丈夫除她之外再有别的女人。当然了,她知道在这古代行不通,所以她有一辈子不嫁人的打算。韩无畏什么身份,他能娶她为妻?既然不能,当然没资格。

可韩无畏误会了,以为她是觉得他配不上她。他是天之骄子,从没被人嫌弃过,闻言只觉得纳闷、尴尬、不服气,还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隐藏在心底的东西,突然摆到明面儿上了。

这种明明白白的感觉,很不错。

“我……”

“别废话了,正事要紧。”他才从喉咙中蹦出一个章节,春荼蘼就不客气地打断他,之后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对着麻袋问:“金一?”

“你是谁?”金一反问,神情和语气都很戒备。不过,他并没有大声嚷嚷,显然之前受了韩无车的嘱咐。但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说两句话都疼得脸上变色,可见伤重。

“我能帮你。”春荼蘼诚恳地道,相信金一感觉得出来。

人就是这样,封了其中一种感官,另一种感官就是格外敏锐起来。

“你应该是相信我的吧?不然,你也不会忍耐着身体的剧痛,跟着跑这一趟。”

她这话有两层意思。一,金一肯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跟来,就是存了希望。二,韩无畏不可能放金一离开,一会儿必然还要送他回牢房。不管韩无畏是怎么把他弄出来的,但这件事的性质不是劫狱,而是提审。

“死马当成活马医。”金一笑笑,又疼得猛吸了几口凉气。

他眼睛上蒙着黑布,看不到春荼蘼。但春荼蘼是女人,又是掺和刑司官司的女人,她的身份是瞒不住金一的。知道她是谁,那么韩无畏是谁,此地又住着谁,大约不难猜出。所以韩无畏蒙上他的眼睛,并不是要隐瞒身份,只是不想让他看到春荼蘼穿着中衣,围着被子坐在床上的样子而已。

可是,春荼蘼对这个小胖子产生了点好感。

一个幽州城的小秀才、小大夫而已,却能熬下那种酷刑。而面对这样神秘的夜审,也能做到不惊不燥,平静安详,实在是很难得的。

“你觉得,我会和你说什么?”春荼蘼又问。

“只要不是让我答应开棺查验,小姐什么都可以和我说。”金一语气坚定地道:“祖父于我恩重如山,我宁愿万死,也不让任何人打扰他的安宁!”

“我佩服你至孝,但我也没想让你点头答应这件事。”春荼蘼也笑笑:“我有一招,只要你按我说的做,我就能让你摆脱罗大都督的刑讯,由巡狱史大人接手这个案子。”

第七十四章 她教坏了大唐青年

“真的?”虽然被黑布蒙着,春荼蘼却似乎看到金一眼睛一亮。

“你承认一切都是你做的。”她抛出计划。

金一显然吃了一惊,但他没有生气,反而淡淡的笑了,本来圆圆胖胖的脸,肿成了猪头一样,这时候看起来有些狰狞。

一边的韩无畏也是惊讶万分,本能的想转过身来,却硬生生忍住,肩膀就那么僵着。

“小姐还说是帮我,这分明是害我。”金一说着,虽然轻声细语,声音却有些颤抖,可见也不是不愤怒的,只是忍耐着罢了。

春荼蘼对金一的佩服又加深了几分。这个男人,看似温和无害,若有机缘和愿望,只怕也是能成大事的人吧?她突然冒出这个念头,自己也觉得有几分奇怪。但她随即摇摇头,把这些有的没的和不相干的都丢掉,只轻笑道,“我不信我,我就没办法帮你了。”

“哦?那请小姐仔细说说,我真照着这么做了,能有什么好处?”金一语露讽刺地道。

“你没做过那件事对吧?”春荼蘼一点不以为意地问。

金一怔了怔,随即冷笑道,“我自然没做过。小姐信也好,不信也好,就是这话!”

“我信不信重要吗?但你只要把罪行全承认了,这案子就能转到康大人手中。那样,你就不用再受刑,而且也能还你公道!”

“还不是要我答应开棺!”

“不用。”

“请小姐明示。”金一想了想。大约抵不过好奇,压着火气问道。

春荼蘼好整以暇,“你别忘记,康大人来幽州城是做什么的。他是来巡狱的,查的就是民间冤情。你把自己弄成屈打成招的模样,把所有罪过全揽在自身,越是和证据不符的,越是要承认下来。而有了犯人的口供,罗大都督不得不判案。对于断过的案子,康大人就有权拿来审阅。康大人清正廉明。为人聪明敏锐,那些故意留下的漏洞,他会发现不了吗?发现了,自然就要重审,你的案子不就到了他的手里?到时候,你再喊冤就是了。所以说,你承认罪行其实是一招以退为进。只要是康大人主审,你再翻供就是。”

这点卑鄙手段太简单了,既然一审说不出道理来,还屡受刑罚,与其有一天扛不住,不如人为的加快诉讼速度,直接到达二审。一般情况下。这样子被告要吃苦头。但谁让康正源正在这儿呢?

金一认罪,罗立审判。康正源重审,金一翻供。看,多么清晰的程序。

韩无畏背对着春荼蘼坐在地上,却暗中微笑:这丫头实在太坏了,这样的招数也让她想得出来。

金一听了也有点兴奋,好像看到曙光似的。不过他还是多了个心眼儿,问道。“我承认罪行,不是要交待贼赃在哪里吗?罗大都督非要我说出藏匿之地怎么办?难道我当真让他开棺?”

“笨!既然要翻供,前面的证词不是随便你说?反正那些胡人也跑掉了,你就说他们卷了财物走了,不就得了。他们不仁,利用了你,还在你家挖地道,你何必顾念他们。说不定,他们就是真凶呢。”春荼蘼叹了口气。唉,好好的大唐有为青年,全让她教坏了啊。

“行了,快走吧,别影响我睡觉。”说到这儿,春荼蘼挥挥手,“再者,大牢那种地方,失踪不宜太久。”

“谢谢小姐。”金一努力动了一下,弯下了身子,像是鞠躬行礼。

春荼蘼点点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