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才知道,小凤是个孤儿,从小被隐居山中的老道姑收养,精心教养到十六岁。所以她这个“父”不但是师父,而且还是女师父。只是情同母女的师父年老,自知天命已到,想到长安探望故人,到洛阳换船时,不幸病逝。

山中日子本就清苦,仅有的一点银子还给师父看病用了,到现在小凤身无分文,只好自卖自身。而她虽然俗家打扮,却秉承一颗道心,对俗世没有要求,所以卖身为奴在她看来,是另一种修行,并没有多么痛苦的感觉。小凤性格纯良,虽然没到不谙世事的地步,可也有点愁人的执着、一根筋。这样相处起来有点费力,但胜在她心无杂念,忠诚正直。春荼蘼想想,觉得自从来到洛阳,运气一直不错,果然是捡到宝了啊。

春青阳最是心善,纵然有点心疼那五两银子,但想到救人于危难,还是欢欢喜喜的表扬了小孙女。只是这样一来,房子的问题就更紧迫了些。春荼蘼还心里盘算,回头把两名暗卫过了明路,反正如果买下荣业坊那个院子,两进的院子足够住人了。

外院的倒坐房,东舍归老周头住,西舍改为车马房,她要为父亲买一匹好马,再买一辆车和架车的青骡。外院的西厢房就归大萌和一刀,东厢房明亮宽敞,就做为外书房。她心中筹划着要开个小型的律师事务所,名字还没想好,但到时候,那边可做会客之所。

内院的正房当然还是给祖父居住。父亲住东厢,她和过儿、小凤就住西厢,其余厨房和库房都尽够用了。以后赚了钱,再买个丫鬟和小厮。给老周头和过儿做帮手。毕竟屋子大,打扫的地方也多,她可不想要祖父亲自做家务。

内院花木扶疏。环境清幽优雅,基本上不用动。后院有水井和空地,可拔给春青阳,让他老人家闲来种种瓜果蔬菜,省得总想出去找事做。而且家里有祖父坐阵,不管是父亲也好,她也好。出门办事总是很踏实。因为知道家有人看着,不管在外面多辛苦,总有家在身后,永远打开大门,温暖的等在那儿。

至于说做状师……只要她打响名气。一定有生意上门。以她跟康正源巡狱一趟的所见所闻来看,状师这个行业在大唐是极有前途的。虽然与人诉讼是很低贱的行业,从官到民都特别需要,却又特别看不起,可是事在人为,说不定她就能扭转世人的偏见。不过因为她是女的,遇到的阻力和不信任可能更大些,但她有信心克服,更有信心赚大钱。让祖父安享晚年,为父亲的仕途铺路。

据她看,洛阳和长安不比幽州,对女性抛头露面的容忍度是很高的,这几天她在附近的南市看到太多女人做买卖,有的甚至站在车辕上跟男人争抢生意。毫不逊色。虽然商人还是被高官士族蔑视,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民间却能够接受。那么状师,早晚也会像商人一样,不再被妖魔化。她琢磨着,如果她做得好,并不会扯父亲的后腿。

春大山虽然心里明白,脑子也好使,但到底性格耿直,不够圆滑,不够无耻,并不适合官场。但他有雄心,又是武官,比做文官的复杂度低,如果有银子做靠山,就能避开那些勾心斗角的麻烦。倘若运气好,渐上青云也不是不可能。她研究过,当今圣上用人不拘一格,英雄不问出处。若非有这样的天子,康正源也没有胸襟用她一个姑娘家。

当然,她会努力掌握合适的度,即不让父亲被她牵累,还要得到大大的好处。反正,就算她不做状师,像春家这种才脱籍的、没背景的、祖父做过狱卒的,在所谓名声上也不好听,照样被人轻视,倒不如让她成为刺儿头般的存在,那样一来,别人就算不提拔父亲,至少也不敢陷害。她越是难缠,越是鬼见愁,父亲和祖父就越安全。

想通顺了这些事,她就按部就班的准备起来。第一个要考虑的,还是房子,那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为了说服祖父,她先得说服父亲。所以从外面回来后,她就一直守在邸舍房间的窗边,等着春大山回来。她的房间位置好,正好可以看到从邸舍门口出入的路。快到傍晚的时候,她眼睛尖的见到春大山在人群中的身影,那样的卓尔不群,很容易就认出来。

她立即跑下楼,截住父亲,到邸舍大堂找了个安静的角落,一边喝茶,一边密谈。虽然她没有说要开律师事务所的事,但把其他的好处和想法,掰开揉碎了、絮絮叨叨地跟春大山说了又说,包括买了个女仆,以及韩无畏送的两名护卫一直暗中跟随的事。春大山被说得心动,最后完全倒向女儿这边。

女儿说得对:银子就得花用才叫银子,不然就是两块银色的疙瘩,还怪压手的。

“这事容我慢慢说服你祖父。”春大山瞪了女儿一眼,“他这辈子都行事谨慎,也没有你胆大、手宽。在他看来,你这是败家。”

“爹你要加快进度。”春荼蘼提醒道,“今天四月十六,到四月十八就得给人家准信儿。然后还能腾下两天时间搬家。若没安顿好,父亲去军府也不放心不是?”

“反正你这丫头若动了念头,就一定要成功。”春大山没好气地点了女儿的额头一下,但眼神中满是宠溺。就是……女儿太能干了点,好像要一飞冲天,不能被他捧在掌心了,令他有点失落。

而他这一劝,让春青阳足足犹豫了两天。第三天早上,春青阳的决定还没做出,小凤已经办完了师父的丧事,依约来邸舍,自愿到春家为奴。可是,还没拜见完春老太爷和老爷。也没说明白奴籍落在主家户籍上的事,邸舍外就传来喧哗声,吵吵嚷嚷,好像是闹事的。

春荼蘼本来没打算理。毕竟万事与她无关。他们一家子才到,跟任何人的关系还没建立起来呢。但,店伙计却慌慌张张的跑进来。焦急地道,“春老爷,大事不好,您快到外面看看吧!”

春大山那天办完了军府的手续公文,这几天是假期,所以一直陪着父亲和女儿,闻言吓了一跳。蹭地站起来,“怎么回事?”

“有三个人非要闯进来。说是……”伙计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又瞄了眼垂首站在一边的小凤道,“说是贵奴打死了人,要找主家说理呢。”

小凤蓦地抬头。一脸诧异地道,“是说我吗?我没有惹事啊,一直办师父的身后事,然后直接就来了。”她是个懂事的,虽然长年生活在山里,行事倒知道分寸,来主人家,怕主人会忌讳,连孝服也脱了。发誓以后只在心里为师父守孝。

“你应该自称奴婢。”过儿道。

春荼蘼摆摆手,提醒过儿,现在不是教规矩的时候,只望向春大山道,“爹,女儿和您下去看看。过儿留下陪着祖父。老周叔和小凤跟着。”

“好。”春大山点了点头。

春青阳本来已经站了起来,犹豫了一下,却又坐了回去。伙计看在眼里,心中不禁觉得稀奇。这个家,老爷子虽然和善,可那位军爷听说是个官呢,怎么家里倒像是小姑娘做主?这么想着,就多看了春荼蘼几眼,正惊叹于这小姑娘的镇定,却看到小凤目射寒光地瞪他,大约怪他无理盯着人家姑娘看,不禁觉得后背发紧,赶紧前面带路。

到了楼下,发现已经围了不少人。春荼蘼不禁暗叹:中国人就是爱看热闹啊。再看那闹事者,倒是认识的,就是那天调戏小凤未成的三个无赖。

身边的小凤惊咦了声,春荼蘼却是眯起眼睛:矮油,来者不善哪。倒要看他们耍什么花样。

她本来还想解决房子的事后,再考虑宣传的问题,得让人知道她是状师,才有人来找她打官司啊。在范阳县,甚至整个幽州,她是有点名气,可未必能传到洛阳来。哪想到老天爷对她真不错。她想吃冰,天上下雹子。她想睡觉,这边就递上枕头了。从小凤的反应上看,她没对这三个无赖动手,这么说是被讹诈了。看来,碰瓷这种职业真是古老啊。

邸舍的老板挡在门前,阻止外人非要闯进来的行为。他这所以这样,是因为三个无赖有两个站着,手中抬着一个破板子,那无赖的头目躺在上面,脸色青灰,像是死掉了。

死人进店,那是多不吉利啊,所以他绝对不能让开道。而当他看到春大山带人下来,立即见了救星一样,委屈的大声道,“军爷军爷,他们是来找您的。求您跟他们外面说去成吗?小的求您了,我这店小得薄,一大家子人等着养活,实在招惹不起这污秽事!”

春大山哪是不讲理的人,当即就挥挥手,表示不用店家承担,自己则大步走向门外。他那站如松,行如风的军人作派很有威势,加上长得好看,登时就形成了一种叫气场的东西。话虽然没说一句,那两个无赖却乖乖抬着第三个人,走出店外。但外面的人都围死了,一行人也走不太远,就在店门侧面十来步的地方停下。

 

第三十六章欲擒故纵

“说。怎么回事?”春大山坦然又镇静地问。

他的语气不经意间影响了周围的人,两个无赖们本来上窜下跳、神情激动的,闻言却是一愣。片刻后,胖的那个才想起什么似的大叫道,“你家奴仆打死了我大哥,这事不算完!”

“说明白点,没头没脑的。”春大山皱眉,神情间有点训斥的意思。

瘦的无赖一哆嗦,却还是梗着脖子道,“军爷,您家不是新买了个丫鬟?”说着,向小凤一指,“就是她。前两天在十字街口卖身葬父,我大哥好意拉她一把,不过给的银子少些,她不答应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么。哪想到,这毒妇居然拿银子砸我大哥!”

“这毒妇可不是普通人哪,身上有功夫的。”胖子接过话茬,“当日好多人都看到了,能证明我没有撒谎。她那哪是扔银子,根本就是放暗器啊。老天无眼,我大哥行善不成反受辱,这也就罢了,没成想这毒妇的银子暗器正打中我大哥的胸口。膻中穴,人体大穴啊,当天晚上我大哥就不舒服,一直嚷嚷心口疼,直折腾了两天,昨天晚上……昨天晚上……吐了两口血,就这么归西了。”说完,胖瘦二无赖抱头痛哭,鼻涕眼泪都哭出来了,很是入戏,也很是恶心。

“不可能!”小凤听完,激烈反驳,“我手上有准儿,打的是他们身上肉厚的地方,全在四肢和后臀之上。青紫必有,但绝不会伤人性命!”

傻丫头,还没到哪儿呢,就先承认人是她打的了,这不是自动把把柄送到人家手上吗?春荼蘼无奈的闭了闭眼。

“你说打哪就打哪了啊?”果然,那瘦子就等着小凤开口,于是立即接话道,“伤在我们身上。自然我们说了算。不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我们脱了衣服让大家看看!”一边说,一边就要拉扯自个儿的衣服。

大唐民风开放,但当众脱衣也是极其无耻的行为。何况街上还有很多女人。小凤见状,气得就要冲过去,再度修理这两个无赖,被春荼蘼眼疾手快的拉住,对父亲使了个眼色。

唉,为什么她的两个丫头全是爆炭性格,没一个沉着稳重的呢?

父女连心。春大山立即明白了女儿的意思,断喝一声道,“住手!你们还有没有点礼义廉耻!妨碍风化,难道你们想把衙门的人招来?直说吧,你们到底要怎么办?”

“怎么办?”胖子哭天抹泪道,“我们三人情同兄弟,日日在一处,冷不丁的。我大哥就没了,还能有什么办法,直接去见官。还我大哥一个公道!”

春大山怔住,本以为他们得讹银子,没想到要上公堂。情不自禁的,他看了女儿一眼,因为只要是官非的事,他已经习惯依赖女儿了。

一边的小凤一听,脸就白了,对春荼蘼躬身道,“小姐,是我惹的事。还是由我一人承担吧。我跟他们去见官,或打或杀,大不了以命相抵,可惜小姐的恩情,只怕我无以为报……”

春荼蘼摆摆手,阻止她说下去。古代人啊。真是淳朴,哪儿到哪儿啊,就以命相赔?这明显是个陷阱。不过躺在那儿的无赖头子不知吃了什么秘药,看起来真是和死了一样,她观察半天了,那人的胸膛连呼吸的起伏也没有,只怕拿刀扎他,他这会儿也醒不过来,不得不说他们还挺敬业的。更不得不说,中华医药文化真是灿烂哪。

“我春家既然买你为奴,你做的事,我们自然就会负责。”春荼蘼神情淡然,但带着一股子主人的气势,“记着点规矩,主家说话的时候,没你一个奴婢插嘴的份儿。”

“是。”小凤低下头,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她还没签身契呢,也没到官府落户,可春家就一力保着她,更坚定了她今后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小姐的决心。

无赖站在一边,看到这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能主事,瘦子立即就道,“这位小姐,您说怎么办吧?”他想走近些,可被春大山一瞪,吓得又缩回去。

春大山怎么能允许这样的混帐,走到女儿身前?可春荼蘼却不怕,只点了点头道,“他们要见官,那就见官喽。爹,咱有理走遍天下。就算那个人是被小凤打死了,也不过是失手,陪些银子了事,还能如何?”哼,跟她玩欲擒故纵?那真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

那两个无赖一直支愣耳朵听着春氏父女说话,春荼蘼又没有刻意低声,自然听个清楚,不禁感觉大事不妙。

瘦子一咬牙,拉胖子上前两步,有意挡在春氏父女前行的路上,假意商量什么,但那声音大的……周围看热闹的民众都听得清楚。

“不能见官,那样要验尸的。”瘦子痛心疾首,“大哥已然归天,不能让他尸体受辱,还是入土为安的好。再者,那位小姐说得对,纵然是那毒妇下手杀害大哥,可咱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她是有意的。既然如此,罢了,还是让他们出了丧葬银子,算大哥倒霉。只是以后,再也不做这等善事!”

“你们要多少?”春荼蘼紧跟着问。

“五……五十两。”胖子说,“不能让我大哥入土还寒酸。”一转头,接触到春荼蘼似笑非笑的眼神,不由得心里发寒。这小娘儿们,怎么回事?明明笑着,怎么像是挖了坑让他们跳呀。

春荼蘼笑眯眯的,心里明镜似的。不愧是洛阳,连无赖做事都讲究策略。

这三个无赖想讹钱,想必之前已经探过春家的底。知道春家是外来的,到洛阳没几天,春大山是德茂折冲府的武官,春家却没有背景。而他们要的银子虽不少,但也不是春家承担不起的数目。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人家应该息事宁人,破财消灾。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春家正经人家,还大小是个官身,是要脸面的。若真见官,那有个活死人摆着。除非认真查验,否则很可能糊弄过去。而春家呢,说不定落下纵奴行凶的坏名声。

古代人,能不上公堂。都是不愿意去的。无赖们利用的就是这种普遍的心理,以谋取好处利益。他们早不找来,晚不找来,就等小凤办完师父的丧事、入了春家的门再来,显然也是估算好时间的。甚至,知道春大山二十号就要去军府报到,家里只剩老父幼女。跟他们耗不起。

可该着无赖们倒霉,今天他们就遇到一个特别喜欢上公堂的人。

“不行。”春荼蘼一摇头,“我们家清清白白的人家,不能随便让别人诬陷。拼着见官,也要辩个是非黑白。”

两个无赖怔住了,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对方态度还很强硬,一时无措。

到底是瘦子反应快。咽了咽口水,勉强着横道,“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我们退一步,只是为了大哥的身后事,还怕你们不成?见官就见官,就算你们家有权有势,可也不能随便欺压我们洛阳的百姓!”他很是狡猾,表明春家是官家,是外来人,是想挑起民众的倾向性。无论古今,平民和官吏相争,百姓们总认为官吏惹不起。而且一定是官吏的错。

春荼蘼自然知道他的企图,即不急,也不恼,只笑道,“见官的意思,就是看躺在板子上那位。是不是真的死了。实话说,我信我的婢女,她说手上有准,没打死人,那一定是没死的。”

“没死?没死!”胖子瞪大眼睛,倚仗的就是地上那位“死”得真,“让大伙儿看看,这难道还有假装的不成?”

春荼蘼又摇头,“我不看,衙门自有仵作验尸。不过嘛,我提醒二位,可知诈死或者自残以逃避劳役,或者谋获钱财,也是犯法的?”

胖瘦两无赖对视一眼,茫然中带着对未知事物的惊恐。

“《大唐律》中诈伪篇明确有言:凡诈有疾病,而逃避事情者,处杖打一百。若故意自伤致残,处徒刑一年半。其中受雇佣或者请求,为人实施伤残的,与人自伤致残同罪,因此而致对方死亡的,比斗殴杀人罪减一等处罚。”春荼蘼大声道,声音清脆明晰,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然后又指着地上道,“这个人若是诈死,就要分析一下你们之间,谁要负的责任比较大。若是真死了,那就要剖开尸体,判断死于何处之伤,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若是你们两个杀了此人,以设计谋夺讹诈,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就是……就是你的丫鬟打死的。”胖子嘴硬道,但额头上已经冒出一层白毛汗。

“你以为,自残诈死是做表面功夫吗?从伤口的形状,血脉的断折,有经验的仵作可以判断出施为者是谁?人在做,天在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们要讹银子,好啊,但也得想清楚,这个局一旦被戳破,那后果是你们承担得起的吗?”

胖瘦无赖再度对视。

他们讹人钱财也不是一次半次了,但“死讹”还是头一回。偏偏,装死的是老大,也没想到遇到个硬茬子,律法上的说辞像一座大山般砸过来,听得他们两腿发软。

就在这时,春荼蘼又加了一把火,“就算官司你们赢了,躺在地上这个人就永远不活过来了吗?只要他喘一口气,就坐实了诈死之名,到时候,我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两个无赖的脸白了,周围看热闹百姓的议论声鼎沸,没有人注意到一辆华丽的、车上刻着族徽的马车自从这出戏开始就停在那儿,静静的观察春荼蘼。

第三十七章吊死鬼

春荼蘼错后半步,对紧跟在后面的过儿耳语两句。过儿立即钻出人群,回到邸舍,很快就又返回,塞到春大山手里约摸二两银子。

春大山会意,把银子在手中抛了抛,“想好怎么办了吗?是见官,还是继续掰扯,我奉陪到底,即耗得起时间,也不怕丢脸面!所谓公道自在人心,黑的也白不了。”他长相英伟,这样大声说话时,威信力十足。

要知道作贼都是心虚的,尤其碰瓷这种事,只要占住了理儿,坚持公事公办,对方就一定会软下来。而当春大山说完这话,正见到那两个无赖目光闪烁,显然犹豫退缩了,就又着补了一句,“要么,就把这二两银子拿走,也不枉你们白耽误半天工夫。嚷嚷这么久,想必嗓子都干得冒烟儿了,好歹买点茶水或者浆酪喝。”说着,银子又是一抛。

二两银子没多少,但就算洛阳物价高于范阳县两倍,也足够三口之家一月的生活所用,或者喝顿肥肥的小酒、外加叫个唱曲儿的姑娘了。所以,当那银色在阳光下划出一段弧线,两个无赖同时意动。

但,还没等他们反应,躺在板子上的“死尸”突然跳起来,上前抓起银子就走,其动作之快,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跑远了。

两个无赖怔了怔,同时追出去,喊道,“大哥!大哥你不能独吞哪。”话音未落,看热闹的百姓都哄笑了起来。真是,讹银惨案变成闹剧。这种情节的跌宕起伏比戏文还好看。

春荼蘼松了口气,可也真心疼银子。她正撺掇祖父买下荣业坊的宅子,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凭白又丢了二两。但她也没办法。花点小钱免得大麻烦,若半点好处也不给无赖,他们不肯善罢甘休。为这种事上公堂,真不值当的。

“今天谢谢各位乡亲见证,都散了吧。”春大山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团团向四周施了一礼,带着女儿和两个丫头回了邸舍。

春荼蘼从人群中看到大萌和一刀的身影,故意慢走两步,听“擦肩而过”的一刀低声对她说。“那个诈死的无赖很奇怪,用的秘药极难得,似乎不是咱们大唐的东西。”

“跟去看看,小心点。”春荼蘼低声吩咐。

看着一刀和大萌远去的身影,她忽然产生了奇怪的联想……在幽州城的时候。那个胖胖的秀才金一,他祖父去世后,尸体不翼而飞,是真死?是假死?是罗大都督动的手脚,还是另有隐情?

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随即甩甩头,把太丰富的想象赶走。叫暗卫去跟踪无赖,只是想知道那些混帐家伙还会不会找麻烦,秘药什么的。她没有兴趣。再者,两地相隔这么远,案子之间未必是有联系的,有这个想法,完全是她的职业病造成。嗯,一定是的。

回到邸舍房间。把事情经过和春青阳全说了,春青阳这才放心,点头认可他们做得对。不过他还是觉得孙女胆子大了些,初到一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能硬碰硬呢?

正说着,牙人求见,说荣业坊那宅子的主人突然家有急事,不想再拖了,想请他们立即过去一趟,那房子到底要不要,直接面谈。春青阳还在犹豫,听到这个信儿,就有点不知所措。

春大山当机立断,干脆说,“爹,这事您也别管了,我带着荼蘼去看看。若价钱还有得商量,就拍板定下。为个宅子折腾得人心慌慌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春青阳一听也是,就点了头。春荼蘼吩咐小凤和过儿留下,叫老周头跟着一起出门。

荣业坊紧邻建春门大街,但春春荼蘼看中的宅子,位置靠内,闹中取静,风水也好。进入里坊的时候,牙人在街上被熟人拦住说事,他就叫春家人自己先进去。眼看再拐过一条小巷子就到了,突然传来一声尖叫。

他们出门的时间比较特殊,正是晌午时分。这时候街上没什么人,就算繁华如南市,大部分人也歇晌了。而在这种比较高档、又没有高门豪宅的区域里,人们都关门闭户,街上也无行人,若非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头上,寂静无人的感觉就像是半夜似的。

于是这声尖叫就特别刺耳,满带着惊恐。接着,就是扑通一声, 显然有人跌倒了。

本能的,春大山循声冲了过去。

春荼蘼本性多疑,还犹豫着要不要冒然前去,但春大山跑走了,她不得不跟上。结果,眼前的景象把她吓得也差点叫起来。

就在她看中的那个宅子门口,一对中年夫妇双双跌坐在地上,女的已经晕过去,男的浑身抖似筛糠,身边的一名健仆已经吓傻了,就呆站在那儿。

再往房子看,大门不知何时被砸开了,高大的门粱上悬着一根绳,绳上挂着一个人。年轻的男人,舌头微微吐出,眼珠子浮凸,似乎要挤出眼眶。看脸色,已经吊死了。门槛附近,倒着一张椅子。

春大山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女儿捞到怀里,捂着她的眼睛,不让她看。

春荼蘼也确实吓着了,把惊呼声生生咽进喉咙。她在现代是打过很多刑事案,见过不少死状可怖的人,但看见晃晃悠悠还挂着的吊死鬼是第一次。她自诩胆大,现在才明白,那是因为她没有看到更吓人的事。

不过她毕竟见多识广,很快就清醒过来,轻轻推开父亲的手,问那个中年男,“您是这里的屋主冯经冯老爷?”

冯经点点头,茫然而惊恐。

“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人,您认识吗?”春荼蘼指了指吊死的年轻人。

冯经又点点头,然后似乎缓过神似的说,“是我远房表侄。我不知道……不知道他怎么死在这儿!”

“要报官吗?”春荼蘼再问。

这下。冯经跳了起来,大叫道,“不能报官!不能!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与我们无关的。我没杀他!我没……不不。他是跟我怄气!我没……这是为什么?我没……”他开始语无伦次。

春荼蘼皱眉,从中听出一点苗头来。但她很快冷静理智下来,急道。“低声,您想让更多人看到吗?刚才那声叫,只怕已经惊动邻居了。”

“不能让人知道!”冯经好不容易找回点理智,恍然看到春荼蘼比较镇静,立即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哀求道,“小姐救命!小姐救命!要怎么办?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吊死在这儿。哪里是他死。他这是也要逼死我啊!”

“别叫了。”春荼蘼板下脸,冷喝道,“还不把人落了托,先送进宅子里,再想其他办法!”

落托。是她在现代听到的俗语。大概因为吊死的人要向上托一下,才能再放下来,所以才有了这个土语。

冯经闻言,立即招呼那名傻了的健仆,一起动手。可惜冯经手哆嗦得根本使不上力,还是老周头去帮的忙。最后,把椅子也捎带进了院中。

这边,春荼蘼指挥冯经把那中年女子,也就是他的老婆弄醒。扶到宅子里去。春大山并不动,一直护着女儿,警惕四周,生怕有什么冒出来,伤害到自家的心肝宝贝。

“牙人一会儿就到。”春荼蘼又吩咐满头冷汗的冯经,“请冯老爷镇静些。告诉他,要和我们家私下细谈,牙人的费用一分也不会少他的,还要多加谢仪,把他打发走。如果……你不想更多人知道这件事的话。”

冯经忙不迭的跑出去,跨出门槛时,还不忘记反手把大门关紧。

春荼蘼不管他在外面怎么和牙人说的,只指挥那名健仆和老周头随便打开一间东厢房,把吊死的人抬进去。这时候,老周头显示出年长之人的阅历和胆魄来,凑近了细细检查,然后对春氏父女摇摇头,“人都硬了,死得透透的。”

春荼蘼点点头,叫大家又回到院子当中。毕竟,谁也不愿意和死尸待在一个房间内。也在这时,冯经打发了牙人,冯夫人也缓过神来,两人吓得抱头痛哭。

“二位,先不忙哭,先解决问题是上策。”春荼蘼走上前,耐着性子问道,“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也……我也不甚明白。”冯夫人哽咽着说不出话,只好由冯经说,“死的人,是我的远房表侄,一直好吃懒做,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即不找事做,也不娶妻,就住在洛河北的老屋之内。是我看在亲戚的份儿上,时时接济他,才没让他饿死。”

他喘了口气,露出无奈又怨愤的表情,“本来,我家富裕,也不缺他一口饭吃,哪怕他争点气,我为他娶妻立业,也无不可。但千不该,万不该,他还要吃喝嫖赌,欠下巨债。就在十天前,他来找我帮他还债。我气得不行,又想着要卖了房子,投奔儿子去,就没答应。他先是求我,后来见我不应,就威胁说,如果我不给,就吊死在我家门前,让我也得不了好,让我儿子跟着吃瓜落儿,官路给堵死。我只当他说说罢了,没那个胆气和狠气,哪想到……哪想到……”

说到这儿,他突然愣怔地问,“请问,你们是谁?”

第三十八章 歪招

春荼蘼翻翻白眼儿。

这时候才来问他们是谁?若是有人故意挖坑,他刚才全部坦白,不等于自动跳下去吗?再者,刚才他打发走了牙人,怎么就想不出他们的身份?可见,此人的脑子已经乱成了浆糊。

“是牙人叫我们过来的。”春大山道,“哪想到出了状况。”

冯经想了想,才记起是有这么个事。但偏偏,自己这宅子的门口吊死了人,还让买主看到了,人家还能买吗?其实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他表侄这件事要怎么解决?不报官吧?他没有胆子直接把人找地方私埋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被人知道,他满身是嘴也说不清。甚至,还会影响到自己儿子的前程。报官吧?他照样要被牵连,逼死人命也是犯法的呀。

焦虑中,正对上春荼蘼清澈的目光,顿时眼前一亮,就像立即有了主心骨,又像溺水之人看到了浮木,也不管是否能被带上岸,也没有理智去考虑一个小姑娘哪有这份能耐,对春荼蘼一躬到地,哭求道,“小姐救命!求小姐指一条明路!”

春荼蘼还没说话,春大山就挡在女儿面前,忙道,“冯老爷这话说的,我女儿年幼,还没及笄呢,哪懂得许多事,这不是折煞她吗?您是急糊涂了吧!我看,干脆就报官,我愿意为您作证,咱们来时就看到人已经吊死在这儿了,与冯老爷夫妇没有半点关系的。”内心深处,春大山还在挣扎,还是觉得既然离开了家乡,没人知道女儿之前上过公堂,还是要把女儿娇养起来。至于侍奉老父,养家糊口,本来就是他的责任。

春荼蘼很清楚父亲和祖父的想法,但她不想走他们为她铺好的人生之路。只是春氏父子那么疼爱她,她也不能强行如何如何。伤他们的心,所以心中早拐了好几道弯,准备用“形势所迫,不得不从”的无奈态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这样,积少成多,一步步走到她的路子上,祖父和父亲就会慢慢接受了。

这不是她算计祖父和父亲,而是哪怕对亲人,哪怕做正确的事,也得要努力争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