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韩元蝶丢下手里账本子,正襟危坐的看向他。

“我在内务府有兄弟,找了个班子,在我那院子旁边找了块地方,清了一片空地出来,盖了个小厨房,也不费什么事。”程安澜简直不当回事。

韩元蝶扑哧笑出来:“好好的花园,也不知搞的多乌烟瘴气的,那厨房盖好了,用度呢?人呢?”

程安澜说:“这也容易,各房主子都是有分例的,我那小厨房就去大厨房取东西就是了,至于人,我跟大太太商议了,若是厨房里拨不出人来我使,我往内务府借两个人也容易,还是御膳房出来的,说不准还有新鲜菜色,还可以孝敬老太太,太太呢。”

“不过,太太说有人手,现就给拨了两个过来,也就不用麻烦了。”程安澜说。

程安澜虽然说的不当回事,韩元蝶却也明白了。

第71章

这是权势地位对固有规则的摧毁,程家以家族规则以及孝道为准绳,而程安澜则以权力为利器,无视旧有规则,毫无顾忌的碾压。

程安澜在程家的日子,委屈不止一日两日了,他以前只是退避,那是因为他深知,人小力微,便是哭喊也无用,而现在,他说出来的话有人听有人重视,他自然就不会再退让了。

程家多少年已经成了习惯,没有人来说他们一句不对,要改变起来,大约还真不会习惯呢,韩元蝶都能想见程家的老太太,太太们的神情了。

而且,很显然的,程安澜做到了,不管谁恨的咬牙切齿,那也拿他没有办法。

真是活该,韩元蝶上辈子没太留意,这辈子却很清楚,一个失父失母的孩子,又同时被祖父祖母忽视,旁边还有个心肠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继母,程安澜能平安长大,那还真是上天保佑。

韩元蝶唯一不明白的一点便是为什么程老太太也这样对他。

怎么说程安澜也是程家长子长孙,这可是嫡嫡亲的祖母呢,且长子早逝,难道不是更该养着大孙子吗?这位倒是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呢。

韩元蝶忍不住就把这话问了出来,程安澜微微坐直了些:“我小的时候也不太明白,后来听舅舅说,母亲向来不得祖母喜欢,大约受了些气,怀着我的时候就养的不好,后来也是因着气恼动了胎气,才难产的。”

韩元蝶点点头,这缘故虽简单,却很有可能,恼怒、内疚等等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支配起来,让这位祖母宁愿眼前没有这个孩子,也是非常可能的。而且程安澜这位祖母,并不是个心胸开阔之人,韩元蝶多年来深知,在这程老太太心里,凡事只有别人对不起她的,没有她对不起人的,任何事都找得出能让自己占上风的理由来。

于是把对儿媳的复杂情绪转移到她唯一的血脉身上,觉得这个孙子碍眼,也是有的。

程安澜还说:“这是舅舅的说法。”

韩元蝶道:“不管是什么说法,你终究是这样过来的,其实不用深究,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好了。”

“对啊!”程安澜说,现在可不是他郁闷的时候,如今爵位在身,又买好了房子,订好了媳妇,眼看着过两年媳妇大了,就能成亲了,小日子多美好。

看身边美貌的小姑娘,程安澜不由的有点得意洋洋,看,多少年前就知道自己应该娶圆圆呢。

程安澜这是来跟韩元蝶说出门的事呢,这会儿一碗茶都喝完了,他才想起来:“我要跟着三爷去江南了。”齐王殿下已经订好了日子,过两日就要启程了。

“我知道。”

“三爷说的?”

“嗯,不过齐王殿下没跟我说你们去做什么。”韩元蝶说。

“去给皇上采买修葺行宫的东西。”程安澜随口道。

韩元蝶看他一眼,不大信。

别人不知道,她可知道,齐王殿下可是要做皇帝的人,还逼的安王起兵逼宫,难道这些是靠帮皇上买东西做到的吗?

这些人就看她是小姑娘忽悠她。

韩元蝶撇撇嘴,道:“我知道你们是做大事的,几事不密则成害,不跟我说也有道理啦。”

程安澜嘿嘿一笑,这事儿怎么说也算军国大事,又经了御前,确实不好说的,这会儿见韩元蝶这样通情达理,他反倒觉得有点不好了。

终于,程安澜很小声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你明白的,其实我也就顺便去看一看西北军粮的运送途径。”

韩元蝶听了,不由的一怔。

她一直模模糊糊的一些记忆,听到西北军粮四个字,突然就清晰了许多。

有许多记忆,原本就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罢了。

韩元蝶想起了当初惊心动魄的宫变,那个时候,程安澜到底算是当事人,就是没有刻意议论,这件事影响之大之广,也是毋庸置疑的。

当年的事,□□便是西北军粮一事,齐王殿下从四川道查出来有成都知府,后任四川巡抚等人,与户部一些官员勾结,将西北军粮中新粮换出来,用陈粮充数,接着顺藤摸瓜,发现军需中的盔甲、刀戟等也有部分被置换为腐朽之物,至此,兵部也有了涉案。

接着齐王殿下顺着这些东西的流向查到了江南,发现江苏巡抚也参与其中,他不仅在调粮和军需之时就有克扣,以次充好,甚至霉变粮食送入军需,同时还通过一些渠道,与江南世家勾结,将这些军需等物,卖到了海上,获得巨额白银。

接着再查白银去向,这些银两,除了部分截留,中饱私囊,大部分都送入帝都二皇子安王殿下之手。

军需卖与海盗,纵其劫掠百姓,实是通敌叛国之罪,而没想到的是首领竟然是皇帝的亲儿子,甚至是储位呼声最高的那一位,皇帝闻知此案,气的差点儿没中风,立时便要招二皇子入宫。

只是此事走漏了风声,二皇子见事情败露,大势已去,进宫自难幸免,不由的把心一横,仓促之间调手中禁卫军起事逼宫,杀皇帝,杀皇子,杀宫妃,最后事败自尽,齐王殿下由此登基。

这件事,韩元蝶再是不理世事,总也零零碎碎的听到过很多次了,□□尤其记忆深刻些,此时不由的脱口而出:“四川道?”

程安澜一怔,甚至是整个人眉目都凝住了,四川道一事,除了齐王殿下的书房里议过,就是那一日在御书房启奏过帝王,不管哪个地方,都没有韩元蝶知道的道理,她怎么会知道的?

如果此事已经连韩元蝶这样的小姑娘都知道了,那岂不是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那此事就不仅仅是风险问题了,那是完全的失败了。

一时间,程安澜手中冷汗都浸了出来,抓住韩元蝶的手都又冷又湿:“你怎么知道的?”

韩元蝶的记忆里,程安澜的手一直温暖干燥,带着硬硬的茧子,从来没有这样又冷又湿过。

“嗯?”韩元蝶迟疑的看着他,她一时脱口而出,也是因为在程安澜跟前随意惯了,一世夫妻一世青梅竹马,她就忘了忌讳这样的事了。

仓促之间,竟然找不到缘故说辞。

“知道…知道什么?”韩元蝶用力要抽回手:“干什么啊!你抓疼我了。”

这是在拖延时间,韩元蝶的脑子从来没转的这样快过,一定要想个缘故出来,程安澜下意识的放了手,可是眼睛如鹰一般盯着她,锐利的仿佛要长出刀尖来一般。

韩元蝶两世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程安澜,情不自禁的就往后缩了缩,显出些害怕和委屈来,心也砰砰直跳。不过在这样的威压之下,她反是思维前所未有的敏捷,没有丝毫乱了分寸,韩元蝶垂着眼睛,轻轻的揉着手,突然一眼瞥到自己袖子上绣的蝴蝶,心中有了主意,顿时道:“我昨晚做了个梦。”

“什么梦?”

“梦里我听见你提到了军粮,西北,你还说,你去了四川,很有收获。”韩元蝶轻轻的说,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一句:“你还说成都知府很难缠。”

“我说的?”程安澜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缘故,有点踌躇的看向韩元蝶。

若是韩元蝶向来以精明聪慧的形象示人,程安澜大概还会心存疑虑,可是韩元蝶从小儿起就是快乐的宛如蝴蝶一般,被家庭保护的十分好,不知人间疾苦,毫无心机城府的样子。

便是这个时候程安澜看向她,看那样一双天真纯洁,仿若天上最美的星辰般的大眼睛,程安澜也实在没有办法怀疑她。

韩元蝶竟然能知道这样的高度的军事机密的怀疑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不是程安澜看不起她,像韩元蝶这样的姑娘,就是半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了,她只怕也还不知道呢。

而这件事,程安澜清楚,是连齐王妃都不知道的。

“不然我往哪里知道去?”韩元蝶委屈的说:“真是奇了,难道你们爷们的事,我坐在这屋里还能知道了不成?我又不会未仆先知,不过做了个梦,心里记得,你一提,就随口问一句罢了,那也是因着不防着你的意思,你就凶成这样!讨厌,我不要嫁给你了!你凶惯了,今后还不知道怎么欺负我呢。”

“是我不对,我给你赔礼。”程安澜也顿时觉得自己真是吓到了圆圆,圆圆从小儿,自宫里淑妃娘娘起,齐王殿下,齐王妃,连同韩家一家子,谁不是把她捧在手心里哄的,这会儿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先就吓着她,可真是不对头。

他还给韩元蝶作个揖:“原是我在外头带兵惯了,向来没那些讲究,一时不妨头儿,就吓到你了。”

“给我看看,可伤着没?”程安澜笨手笨脚的上前哄她。

韩元蝶嘟嘴,眼中水波盈盈,看着真是委屈的了不得,撇过头不理他,却把手伸过去让他看捏红了又揉红了的地方。

过了半晌,程安澜突然嘿嘿笑了一声:“你常梦见我啊?”

他还得意上了!

“这就叫心有灵犀一点通,连我心里想的事,你都能知道呢。”程安澜走的时候还美滋滋的。

第72章

十月底,齐王殿下为皇上钦差,下江南为皇上督办修葺避暑行宫采买一事,程安澜领侍卫首领一职,随侍齐王殿下。

因不是军国大事,齐王殿下下江南之事并没有于朝廷议事,皇上只是招了儿子说了些话,打发了些四五品能办事的相关官员给他办事。

很快就到了冬月里头,天气一日冷似一日,只是还没下雪,冬月初九是宫里贤妃娘娘的寿辰,虽不是整寿,说了不大办,可到底是主持后宫的主儿,自比寻常嫔妃高贵,且又有个眼见的要立储的儿子,帝都三品诰命以上的夫人太太们,只要没有避讳的事,也都纷纷进宫朝贺。

韩元蝶原本不必去的,不过韩又荷打发人送了衣服首饰来给她,说是淑妃娘娘前儿给她送了些宝石镶首饰,还吩咐挑些给韩元蝶,这会儿韩又荷替她镶了两只簪子一个金项圈儿,还配了一件衣服,让她穿出来,进宫走一走,也给淑妃娘娘看看。

说起来,杨淑妃向来疼爱韩元蝶,而且她的说辞跟萧景瑜一模一样,我们家圆圆这是福星,看着她就喜欢。

韩又荷给她做的一件银红绣虞美人的小袄儿,用红宝石做了脖子下的两颗扣子,格外华丽,她便穿戴了,韩家与杨淑妃是正经姻亲,许夫人封诰也沾光升到了三品,便是淑妃娘娘的面子,那也是该进宫朝贺的了。自然是一大早一家子都悉数进宫去。

因要去宜德殿行礼,杨淑妃今日穿的明黄色一品宫妃礼服,梳着牡丹髻,正中戴着圣上赏的凤钗,一颗莲子大的光润浑圆的珍珠垂到额间,越发显得肌肤柔润饱满,更兼笑容满面,眉眼舒缓,看着十分年轻貌美,哪里像是四十许人,待韩家众人行了礼,赐了坐,便笑着对韩元蝶招手:“圆圆到我这里来坐。”

韩元蝶果然便去坐在她身边,她也是惯熟的,便笑道:“娘娘最近吃了什么好东西,怎么看着这样好看,比我姑母还年轻些似的,也赏我些儿吃吃嘛。”

六公主坐在另外一边笑道:“哎哟你跟我眼光一样,今儿一早我也这样说,我娘还说我奉承她,定然是想她什么东西了!您瞧瞧,我说的没错儿吧?圆圆也这样说!我看啊,我娘这是这些日子欢喜了,自然就精神不一样了。”

这会儿因还早,外头朝贺的都还没进来说话,在这里坐着的便是跟前的人,韩又荷坐在杨淑妃下手,她刚刚显怀,肚子还不大,眉目润泽,容光焕发,小皇孙萧正恒不在跟前,小郡主蕊儿有乳母服侍着坐在旁边,也穿着大红色,雪□□嫩一团,还在东张西望的。

永宁郡主也在一边,听了就笑道:“圆圆你这个年纪,就是有驻颜丹也不用吃,娘娘还是赏了我罢!”

韩元蝶与六公主,都是十四五岁花样年纪,红粉菲菲,肌肤饱满的一张面孔,一举一动都透着阳光,杨淑妃笑道:“越说越没谱了,圆圆的嘴也是越来越甜,会哄人了。”

韩元蝶笑道:“说起来我还没给您磕头呢,您赏了那么些好东西,我还怪不好意思的。原想预备些东西孝敬您的,就是想来想去,您什么没有呢?孙子孙女都齐全了,我还真没东西孝敬,只得嘴甜点儿了,能叫您笑一笑,心里喜欢,不比什么东西强么?”

韩元蝶与程安澜的亲事终于定了下来,杨淑妃便自宫里赏了东西出去,连同六公主,永宁郡主也纷纷有贺礼。

“你别犯懒,常进宫陪我说话,就是你的孝心了。”杨淑妃笑道。

“圆圆果真是越发会说话了,饶是不出点儿东西,还能说成是孝心!”六公主笑道:“你这话只能哄我娘,若是拿来哄我,我可是不依的。”

韩元蝶笑道:“可您也什么也不缺啊,不过有人下江南去了,我开了单子给他,别的不要,就要有趣又没见过的绢偶啊,泥人儿啊各处特产,等我得了,给您挑最好的!”

“乖,可见我没白疼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呢。”六公主点头笑道。

说起这个‘有人’,大家伙儿都十分会意,个个都笑了起来。

在景阳宫喝了一会儿茶,杨淑妃跟前女官过来请:“宜德殿来了不少人了,娘娘也该过去了。”

韩元蝶便挽着杨淑妃,六公主一转身,去扶着韩又荷,杨淑妃转头看了一眼,微微一笑,倒是问起送的礼之类的事来。

宜德殿换了红幔子,里头坐的人,几乎都是金碧辉煌的,杨淑妃算得这宫里第二人,且虽妃位略逊,但宠爱上头却压了方贤妃一头,各诰命等见杨淑妃领着七八个人进来,都纷纷起身见礼,安王妃姚氏是亲儿媳妇,便替母妃迎上去。

杨淑妃见姚氏跟着两个年轻妇人,一个年纪略长,二十出头的样子,是安王原来纳的侧妃杨氏,论起来,还是杨淑妃的远房堂妹,不过皇家向来不计较这个,倒是没人理会。另外一个就更年轻一点儿,看起来才十多岁,生的尖尖的下巴,颇为俏丽,一脸笑的跟在姚氏身后。

姚氏却没单拿她出来一说,只管笑着说话,实在再自然不过了。

不过杨淑妃虽是第一次见她,却知道她是谁,这是安王新纳的侧妃,成都知府的嫡女,才进王妃不到一月。听说是方贤妃打听这姑娘身子骨儿好,好生养,才亲自把她给安王的。

安王还有一位侧妃,向来病弱,不大出来今儿一看就知道,必然又是卧床了。

杨淑妃见姚氏并没有打算给自己介绍新纳的侧妃,不明所以的笑了笑,自然也不打听,只说了几句客气话,行了礼便在一边坐下了。

倒是韩元蝶目光一直在姚氏脸上打转,自那日想到安王逼宫大案,她东想西想的,也不知是不是福至心灵,还真的想起来很多细节,其中一点便是敬国公府在那件事中毫发无损,因为在安王逼宫之前两年,安王元妃姚氏便病逝了。

根据时间算一算,也就还有三四个月罢了。

可韩元蝶看来看去,这位武将府出身的王妃,身量高挑,行动轻捷,头发乌黑发亮,脸色也是莹白润泽,虽不如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样带着桃花色泽,可是这样的身体是壮健的,哪里至于三四个月后就病逝呢?

韩元蝶心中疑惑渐深,忍不住看了又看,她又不是那种心思深沉之人,总是有些痕迹露在面上,倒是把姚氏看的跟着她疑惑起来。

姚氏做了这么多年安王妃,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憧憬着一世荣耀,渐渐明白了世道艰难,人间炎凉,人情冷暖,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骄矜的国公府嫡长女了,此时虽觉得齐王妃这个侄女儿有点奇怪,却也只当没看见。

尤其是今日又是方贤妃的好日子,她这个儿媳妇不得婆母欢心,更要处处细致小心,不要落人口舌才是。

不过安王殿下新册的侧妃黄氏就不这样想了,她跟在姚氏身后,韩元蝶目光总在打量姚氏,从这位侧妃娘娘的角度看,却也像是在打量她,她这是做了安王侧妃后第一次在这样人多热闹的场面出现,因是上了玉碟的侧妃,也是有正四品的诰命的,可一直却只跟着姚氏迎客招待,姚氏看起来根本没打算正儿八经的介绍一番。

小姑娘心中颇有点不是滋味。

她的父亲也是三品官,虽不是帝都世家,也算得出身大家了,而且父亲主政一地,地方上谁不奉承呢,小姑娘从来没有叫人这样忽视过,这会儿见韩元蝶一直这样好奇的打量她,心中越发不满了,瞅着这会儿暂时没人进来的空档,走到那边去,笑道:“这位妹妹好生眼熟,不知是哪一家的姑娘?我们定然见过的吧?”

黄侧妃原本长跟着父母在地方上的,只是去年,因兄长预备春闱,母亲亲自上帝都来照顾起居,又想着黄氏也是说亲的年龄了,便一并带上帝都,想着瞧瞧帝都有没有好人家好姻缘,是以,在帝都也才一年,韩元蝶又向来是个懒的,且没有同龄的好友,她倒是与韩元蝶并无交集。

韩元蝶正看姚氏呢,不妨这个小姑娘过来说话,她素来老实没心机,便道:“我姓韩,平日里我也少出门,侧妃娘娘大约没见过我吧。”

黄侧妃笑了笑,一脸亲热:“韩家妹妹一说,我也觉得原是没见过的吧,可怎么就觉得眼熟呢?”

她寻思了一下,抚掌笑道:“哎哟我想起来,韩家妹妹可不就是上回在皇觉寺差点儿叫人害了的那位妹妹了?我说呢,当日我倒是远远的瞧了一眼,怪道觉得眼熟,妹妹自然是没看见我的。倒也怪不得你。”

黄侧妃又说又笑,声音还不小,就是韩元蝶这样老实人,都察觉到这位黄侧妃是要给安王妃没脸呢。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连同里头那些关系纠缠,作为当事人的韩元蝶当然是清楚的,这里头的人是谁主持,韩元蝶是知道的。

她没来得及去看姚氏的脸色,倒是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尊位上坐着受人恭贺的贤妃娘娘了。

第73章

韩元蝶往那边望一眼,那黄侧妃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心中咯噔一下,知道不妙。

她怎么就忘了,这件事上虽然最丢脸的是安王妃的嫂子华安县主,但当时方贤妃也是被训斥了的。她一心想着说话刺一下安王妃,却没考虑到捎带上了方贤妃。

安王妃姚氏在安王殿下跟前不得意儿,黄侧妃还没进府就知道了,自然是不大怕得罪她的,可是方贤妃那是安王殿下的亲娘,那就不同了。

还没等黄侧妃想出话来补救,韩元蝶已经慢吞吞的答应了一句:“侧妃娘娘的记性真好,这样都能记得我。”

想起了方贤妃这一茬,黄侧妃原本预备的话就说不出来了,甚至一时间都不敢说什么了,韩元蝶笑一笑,指了一下六公主道:“那日的事还真好笑,说起来,当日那宫女便是假冒的六公主跟前的宫女来哄我的呢。侧妃娘娘记性好,定然记得这个吧?”

方想就是因为这个被训斥的,这会儿韩元蝶笑吟吟的,一脸的天真纯洁,却叫黄侧妃心里发紧,都不敢看方贤妃那个方向,且也不敢再站在原地挨打,随口指了一事,忙忙的就转到后头去了。

到底杨淑妃坐的离方贤妃不远,韩元蝶又在她身边,这黄侧妃的话又有意要让姚氏听到,自然是方贤妃听了个一字不漏,不由的皱皱眉头,不大自在的看了黄侧妃一眼,也没说她什么,反是轻声说了王妃姚氏一句:“虽说侧妃年轻,又是刚进府,你也该多教导教导,没得什么都敢说的,倒叫人笑话你府里没规矩。”

姚氏张张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辩解的话来,只停了一下,低声应了一声‘是’。

杨侧妃站在一边儿,方贤妃教导王妃,没有她插嘴的份儿,却是低头轻轻的笑了笑。

韩元蝶在心中不由的摇摇头,对姚氏,她没什么好感,但也不是十分的讨厌她,那一日皇觉寺的事,直接的得利者和推动者是华安县主无疑,但要说这位安王妃完全不知道,也说不太通,但估计也没有插手,就是个袖手旁观吧。

因为若是她也参与其中插手此事,断没有连方贤妃都训斥了,她却一点儿事也没有的道理。而且程安澜亲自审了此案,一五一十都给韩元蝶说过了,言语里没有提到安王妃一个字。

但这会儿,韩元蝶看到她,真觉得她其实还怪可怜的,而且…没多久就要死了呢。

话又说回来了,安王妃怎么看也不像要死的样子啊,六公主在一边笑嘻嘻的拉拉韩元蝶的手:“你别总往那边看了,像示威似的,别回头又蹦出来一个傻的,多扫兴啊。”

原来自己这样像示威吗?

韩元蝶诧异的说:“哦哦哦,是这样吗?怪不得。”转念一想还真是这样,韩元蝶是方贤妃和安王妃的苦主,她总盯着人家看,自己不觉得,叫别人一瞧,就很自然的想到皇觉寺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