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打算做煲仔饭,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拿到罗俊生交的第一笔学费,他就带着于路过海采购设备去了,从煲仔炉到每一口砂锅,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价钱贵一点不打紧,重要的是材料要好。

于路发现,大概每一个厨师对工具、容器和食材都有着尽善尽美的偏执,从阿海挑选砂锅的态度就看出来了,每一口砂锅,都要亲手摸过,确保内层釉色均匀光滑才行。

买完锅灶,阿海又去买丝苗米,还非要是今年出的晚稻丝苗米,不是就不要。这天下午,他们采购花了很多功夫,直至天快黑,他们才置办好一切回岛。

于路惦记着晚上能不能出摊做生意,那些生蚝还都没处理,放到明天不知道会不会坏,还有客人,今天没去摆摊,也没打招呼,不知道会不会等着。

他们刚到码头,就听见熟人说:“阿路你还在这里,好多人都等着上你家吃蚝仔呢。”

于路笑着说:“去买东西了。一会儿就去。”说着将东西从渡轮上搬下来,装上三轮车,拉回家,东西不少,光煲仔炉就买了俩,拉了两车才拉完,忙完这些,又赶着去摆摊卖生蚝,别的东西可以不卖,但生蚝是鲜货,必须尽快处理掉才行。

于路的三轮车出现在街头的时候,正在吃东西的食客们都松了一口气:“老板总算来了,还以为特意跑一趟要落空呢,走走,上他家吃烧烤去。”

于路和阿海将摊子麻利地支开来,这边火还没生起来,那边客人就自动自发地占了座,很快就坐满了。

于路和阿海分工合作,一个生火,一个调配料,直到火生起来,于路才抽空去挨桌点菜。他一边记着菜单,一边听着客人的抱怨,不断赔笑道歉:“对不住,对不住,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我们下午买砂锅去了,明天准备卖煲仔饭,阿海师傅亲手烹饪,有空的话,还请明天过来捧场。”

“明天就有煲仔饭了?”旁边桌的人竖起耳朵听着于路和客人的对话。

于路点头:“对,今天就去忙那个去了。全都是阿海师傅亲自挑的砂锅和米,绝对都是最好的,味道好不好,明天大家尝尝就知道了。”

“那我明天一定过来吃。”

“老板,你又在诱惑人了,我本来打算今天吃了你家的烧烤,明天早上就回去的,难道我又要多留半天?”

“阿海师傅出品,绝对是信得过的,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先尝为快啊。”

于路的小吃摊靠着口耳相传,已经小有名气了,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吃烧烤和蚝烙,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满足舌尖上的欲望,哪里有美味,那些老饕们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嗅得到,当然,这也多亏了便利的信息时代。来他们小摊吃烧烤的,就有很多来自县里和市里的人,因为他们这算个旅游景点,来吃美味的时候顺便还能玩,何乐而不为。

于家小摊要推出煲仔饭的消息一传出去,就有很多于家美味拥趸者知道了,有不少人还打算专程赶过来吃第一顿煲仔饭。这个连于路都不知道。

当天忙完之后,于路和阿海回去开始忙活,忙着洗刷砂锅,买了几十口锅子,都得洗刷干净。刷锅的时候于路想到,以后刷锅会是一个大工程,几十口啊,这砂锅跟一般的碗可不一样,锅底是会粘上锅巴的,需要泡很久才刷得干净。自己这个老板,请了帮工,却要沦为洗碗工了,还有比这更苦命的事么,什么时候才能请得起洗碗工呢。

自己是不是以后真能像阿海说的那样,能开饭店,到时候就可以请洗碗工了吧,于路一边刷锅,一边做着美梦。

第二天,阿海没有给罗俊生上课,让罗俊生自己练习。他这个老师学费贵、手艺高,脾气也很大,不好伺候,他说今天不上课,罗俊生也不敢说什么。本来做菜跟读书不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只是这样一来,学习进度就慢了。阿海也不着急,反正该着急的是罗俊生。

罗俊生也不是特别有天赋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只能得两三分真传,他觉得学着划不来,但是不学更划不来,炒菜水平不提高,就吸引不了客人。更郁闷的是,新学会的菜式推出去,很少有人点,究其原因,还是价钱太贵。小餐馆卖五星级酒店的菜式,有几个会吃呢?

罗俊生学了两道高难度的菜,终于发现自己进入了误区,便考虑着是不是要跟阿海学家常菜。他这边犹豫的当儿,于路家的煲仔饭早就一炮走红了。

阿海在厨艺上绝对是个天才,一个有水平的厨师,不仅仅表现在能够做好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能将最普通的家常饭菜做得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阿海做的煲仔饭种类繁多,除了最常见的豉汁排骨、滑鸡、腊味、黄鳝、牛肉等口味,他还搭配出了各种海鲜饭,香浓多汁的荤菜配上晶莹滑润的丝苗米饭,米饭吸足了汤汁,一颗颗晶莹剔透,散发出诱人的光泽,在文火慢煎之下,锅底烤出一层色泽金黄、脆爽可口的锅巴,那是煲仔饭的精华所在。

一份小小的煲仔饭,集合了米饭的所有精髓,香、浓、软、脆,再配上阿海亲自熬制的老火靓汤,令最嘴刁的老饕们都无从挑剔,每份饭都被刮得干干净净,汤汁也喝得一滴不剩。

于路家本来是卖小吃,没有主食,饭店的生意还不怎么受影响,现在开始卖煲仔饭,味道好,价格便宜,几乎所有人都愿意上他家去吃煲仔饭,岛上几家饭店的生意就开始受到影响。就是他家的煲仔饭僧多粥少,不一定赶得上,因为煮饭需要时间。因此也带动了烧烤和蚝烙生意,因为客人在等待的时候总不能干等,得吃点别的什么来打发时间吧。

生意真是前所未有的火爆,于路发现光靠自己和阿海两个人忙不过来,不过收入也很可观就是了,一份煲仔饭至少卖十二块钱,就算一天卖出五十份,就有六七百块的毛收入,再加上烧烤蚝烙的收入,每天的毛收入随便都能过千,一个月赚个上万块是件很轻松的事。于路深刻体悟到凭本事吃饭这句话的精髓,有本事的人真是去哪里都不怕饿死啊。

只是赚钱也是需要代价的,他们整天都围在灶台前打转,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胜在年轻,睡一觉又生龙活虎了,但时间一长,谁也吃不消。

阿海终于提意见了:“找个人来刷碗,我忙不过来。”现在于路这个老板几乎彻底沦为刷碗工,剩下的事就只能阿海一个人忙活,他觉得于路去刷碗简直浪费时间和精力!

于路看着阿海,呲牙笑:“好。”虽然有些不舍,于路还是从村里请了个爽利的阿姨来帮忙刷碗,一个月给一千,少赚这一千,他可以学到比一千更多的东西。

于老板的饭店还没开,就已经招上洗碗工了,日子真是越来越美好了。

第13章 于南的请求

罗俊生眼睁睁看着店里的客流量少了一半,心里着急上火,嘴角都起了燎泡,终于狠下心来要跟阿海学家常菜。

阿海无所谓,他反正是收学费的,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这天晚上,阿海拿给于路一叠厚厚的钞票,于路愕然:“给我干什么?”

“给你还债。”

“这是生哥给你的学费吧,你自己留着啊。”于路觉得自己没给阿海发工资,已经十分过意不去了,哪里还好意思拿他的钱去还债。

阿海将钱放在桌上:“我拿着没用,先给你用。”

于路想了一下,便一五一十地数了起来:“一共是两万五,这钱算我借你的,以后有钱了再还你。”当务之急是还高利贷的钱,要是不用还高利贷的利息,那些债务总有一天能够愚公移山般移完的。照现在的光景,这债还起来还是很快的。

于路知道生命总会有曙光出现,他以为那道曙光会是小弟阿南,只要再熬一熬,等阿南毕业了,就有希望了,没想到这道曙光来得这么意外又强烈,阿海就像他的救世主,照亮了他的世界,让他提前看到了解脱的希望。想到这里,他冲阿海感激地笑了一下:“谢了啊,阿海,真是多亏了你。”

阿海看着于路的笑脸,脸上表情一派柔和:“早点休息。”

于路点点头:“嗯,你也一样。”

阿海走了,于路拿着那两万五千块钱,手里沉甸甸的,心里则无比的轻松愉悦,加上自己这段时间挣的,一共有三万多了,不用多久,他就能把高利贷都还上了。这么多钱,放在家里也不太安全,是先还一部分给高利贷,还是等凑够了再还?先还一点,利息就能少给一些。于路想到这里,给姓黄的打了个电话,表示可以先还三万块钱本金。

结果姓黄的并不高兴,凶巴巴的说:“我们老板说了,要么就一次性还清,要么就别还,我们懒得给你记账!”

于路明白过来,对方并不真急着让他还本金,永远都别还才好,好坐收利息。当初于林借了对方十万块钱,如今过了五六年,光利息差不多就是本金的两倍了,高利贷赚钱真不要太容易。既然现在不能还,那就先收着吧,等凑齐了再还,相信用不了多久,马上就能还上了。

于路将钱用一个黑色的袋子装起来,然后用一个蛇皮袋包着,放在杂物堆里,他不敢把这么多钱放在抽屉里,万一被贼惦记上了,直接翻找抽屉,又一朝回到解放前了。明天得抽空上一趟银行,先把钱存起来。于路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自己还有能存钱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于路和阿海出去买菜回来,便看见于冰搂着一个瘦高少年的脖子在咬着耳朵说悄悄话,少年看见他们,笑起来:“大哥。”

于路从车上下来,冲弟弟于南笑:“今天怎么回来了,放假了?”

于南看着大哥的笑容,略有些恍惚,他很少见到大哥这么轻松的笑,他抓抓脑袋:“没有,我请假回来的。”

于路说:“是不是没钱了?”

于南没有回答他,转眼看向阿海,“阿冰,这个就是阿海叔叔?”

于冰双手抱着于南的脖子,点头:“对。”

于南仔细地打量着阿海,男人很高大,穿着一件细格子衬衫当外套,衬衫敞着,露出里面黑色的T恤,上面印着俩大红心,跟他哥身上的那件是一样的,于南顿时觉得颇囧,他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男人轮廓很深,俊眉修目,鼻梁挺括,额角有道伤痕,但是难掩酷帅的形象,反而添了些凌厉的气势,一看就不是个普通人,听侄儿说似乎是在他家做事,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在他家做事?于南满腹狐疑。

阿海淡定地接受着于南的审视,同样也在打量着对方,这个少年跟于路有几分像,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颧骨要高一点,嘴唇略厚一点,脸上还冒着几粒青春痘,有点书卷气。他没说话,冲于南略点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于路说:“这是阿海,在咱们家帮忙。阿海,这是我小弟于南,你叫他阿南就是了。”

于南笑着打招呼:“阿海哥。”

阿海再次朝他点了下头:“嗯。”然后去卸菜了。

于路走到弟弟身边:“阿冰洗脸了没有?”

于冰笑眯眯的:“阿叔帮我洗了。”

“还没吃早饭吧,我去做。”于路说。

于南说:“我帮你。”

于路问弟弟:“怎么请假回来了,有什么事?”

于南犹豫了一下,终于说出口了:“要报名高考了,我不想考了。”

于路站住了,看着他:“怎么了?”于南从小比较懂事,知道自己赚钱不易,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也不错,考个大学完全不成问题。

于南嗫嚅了一下:“等考完会考,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了,我出去打工挣钱去。”

“打什么工,给我好好去上学!”于路头也不回地往厨房走。

于南站在原地:“大哥!”

于路回头看着他,笑了一下:“不用担心,哥现在有钱了,能送你上大学,你只管去考,考个好大学。”

于南怎么可能相信,家里的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能有多少钱,还有几十万的欠债呢,尤其是那个怎么也不见减少的高利贷,这笔钱要是还不上,负债就永远都是一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大山,自己要是上大学,每年至少要一万多吧,三四年就是五六万,他不想再给他哥增添负担了。

“我有个同学爸爸是模具师傅,他一个月能挣两万块呢,我同学说要跟他爸去学这个,我也想跟着去学。等学会了,以后和哥一起还债,很快就还完了。”

于路抬手拍拍弟弟的肩,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阿海,说:“哥现在挣得不少,阿海帮我的忙,一天能赚几百块呢,一个月至少有一万多,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高利贷还上了,其他的债,就慢慢还,你上学,真的不缺钱,你能上大学,就去上,也算是替哥圆梦吧。”

于南喉头滑动了一下,鼻子有点发酸,过了一会儿小声问:“哥,阿海哥为什么要帮我们?他是什么人啊?”

于路看着阿海,微微笑道:“他是哥收留的,有点失忆了,不记得自己是谁。但是他的手艺特别好,做的饭菜大家都特别爱吃,中午你就知道了。哦,对了,你什么时候回学校啊?”

于南说:“今天下午回去。”

“要交报考费了吧?回头我给你拿钱。在学校也别太节省了,正在长身体,又是高三,饭菜要吃饱,尽量吃好点,不然身体跟不上。”于路嘱咐弟弟。

于南点了点头,他一向对大哥都言听计从,大哥于他,是哥哥,更是父亲一般的存在,大哥就是他的家。

于路说:“你去帮阿海洗菜。”

于南点了下头,放下阿冰,走去帮阿海的忙:“阿海哥,谢谢你帮我哥。”

阿海停下来,看着嘴角长着淡青色绒毛的少年:“不用,他也帮了我。”

于南对阿海不是不好奇的,他哥说这个人失忆了,看着一点也不像啊:“阿海哥,你是哪里人?”

阿海抬头看着他:“忘了,怎么?”

于南冲他露齿一笑:“原来我哥说你不记得一些事,是真的?”

阿海看着这个少年,觉得他并不是个简单的少年。

于南第一次见到阿海,就觉得这个男人很不一般,虽然穿着跟他们一样朴素,做着跟他们一样的事,举手投足却有着上位者的气势。听说这人都在他家来了大半个月了,为什么家里还没人找来呢。

中午阿海应于路的要求,为大家做了一顿午饭。于南吃过后才发现,他哥说阿海的手艺特别好,并不带半点浮夸的成分,应该说是超级棒,反正阿海做的菜,是他这辈子吃到过的最好吃的饭菜。

所以当他看到他家摊位那种火爆程度时,完全不吃惊,不仅他家摊位上坐满了,周围摊位上也都是人,大家在别人家占个位,随便吃点什么,主要都是来他家摊位上点煲仔饭和烧烤。他大哥一直都没有停歇过,不断地在点单送餐收钱,阿海则一直在灶台前忙个不停。

于南也去帮着点菜送餐,于路终于能喘口气儿,帮着阿海一起看火、烤生蚝,说实话,虽然他家只有几张桌子,但是这一片好几家的摊位上都算他家的客人,同一时间要应付几十位客人,两个人还真忙不过来。

有时候隔壁卖牛肉丸的阿嬷都要来帮忙点单送餐。于路家生意火爆,这一片的小摊贩都很乐见其成,因为连带他们的生意也好了不少,毕竟桌子不是白坐的,客人坐了他们桌子就得消费不是。所以你可以看到,整个小吃街都和乐融融的,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就跟一大家子似的。

于路这边几个人忙得是不可开交,一直都下午两三点钟,这个热度才缓下来,到五点左右,又开始忙碌起来,于路和阿海下午基本上都是不带休息的,只能趁人少的时候坐下来打个盹儿。

于路给三轮车弄了个临时遮风棚,让于冰中午能够在车里睡午觉,毕竟他们这工作时间还真不是一般的长,不能让孩子也跟着受累,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于南帮了一个中午的忙,回头问他哥:“大哥,平时的生意就跟今天这样?”

于路笑着点头:“今天是周末,人比较多,平时会少一点。你看到了吧,哥现在能挣不少呢,不用担心,回去好好上学,哥供得起你上学。”

于南并没有露出轻松的表情:“哥你这也太辛苦了,不请个人吗?”

于路说:“我都请了人来洗碗了,平时人少点,我和阿海两个能忙得过来,别担心,你哥我厉害着呢。自己在学校好好上学,别浪费你哥的钱就行。”

“哥,你别老想着我,你自己的身体要紧,不要这么辛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钱现在还不完没关系,等着我以后来还。”

于路抬手揉了揉弟弟的脑袋:“知道啦,你回去上学吧。这钱给你,拿着去花,买点牛奶什么的补补。”

于南看着他哥给的五百块钱,只抽了两张:“不要这么多,报名费只要一百五就够了,你给我两百就行了。吃饭都在食堂,花不了那么多钱。”

于路板着脸:“叫你拿着就拿着,现在是高三,关键时刻,千万别垮了身体,否则拿什么高考?”

于南眼里热热的,并没有流出泪来,他接过钱,细心地折起来,揣在裤兜里,临走之前,特意去找了阿海,真诚地朝阿海鞠了一躬:“阿海哥,谢谢你。”他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阿海带来的,这个男人虽然来历不明,却让大哥脸上露出了轻松和暖的笑容,让大哥见到了希望,无论如何,他都要感激对方。

阿海见于南这么郑重其事地跟自己道谢,仔细看着他的眼睛,发现他的感谢是出自真心的,这个少年是真心关心于路的,他略点了下头:“不用,你哥很好。”

于南皱着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阿海哥,如果你哪天要离开,走的时候请一定告诉我哥。”

阿海略诧异地看着于南:“当然。”

于南略有些苦涩地笑了一下:“谢谢。我哥不喜欢不辞而别,我爸是的,我妈是的,我二哥也是这样。”

阿海听着,皱起了眉头,他扭头看了一眼正在逗于冰的于路,心里莫名有些酸楚起来,他到底经受过什么。

第14章 莫欺少年穷

到了十一月下旬,岛上终于有了秋天的感觉,开始凉起来了,当然,仅仅是凉快,还算不上冷。但是露天摊子就有点不合适了,海边风大,风一吹,热乎乎的食物就变得冷硬了,无论多么好吃的东西都变了味。于路和几个关系好的摊主们商量,大家一起搭了个简易塑料棚,围成一大片,这样既省事,又显得宽敞。

红蓝相间的塑料棚在街边就形成了简易建筑,就美观大方来说,肯定算不上,但已经比往年的情况好多了,往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自为政,自然是千奇百怪的,如今弄得这么整齐,摊主们都很满意,食客也比较满意,买吃的方便,大家聚在一起吃着也有氛围。

这边已经成为岛上最热闹的地方,每天的食客都络绎不绝,人们打这一片经过,总是能听见欢声笑语,也就不自觉吸引更多的人进来。这些摊贩令岛上那些开饭店的店主们各种羡慕嫉妒恨,他们看路边摊的感觉,就像穿鞋的看不起光脚的,然而人家光脚的却比穿鞋的走得更好更稳,这如何叫他们心平气和。

这其中就有罗俊生,他从阿海那里学了好几道家常菜,其实做法还真是和平常他自己做的大同小异,只是阿海在细节上更讲究,尤其要求火候和刀工,还有配料上的比例,放料的先后顺序,一样的材料,做出来的味道就大相径庭,这点让罗俊生虽然心有不满,但也不得不服。

因为花了钱,他自己也舍得花功夫,反复地训练,总算能够从食客嘴里听出称赞声来,这让罗俊生感到满足。然而就算是这样,他家的客流量还是没有恢复到从前的水准,因为于路家的摊子已经成了岛上最有名的小吃摊,食客们来到岛上,大部分第一选择就是上他家吃东西,只有不知情的或者嫌弃路边摊不干净的人才会上店里吃饭。罗俊生便有学费花得冤枉的感觉,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收得回本钱啊。所以学了几道家常菜,他便主动把课程停了。

阿海知道罗俊生心疼学费,他不要求再学,自己也就不强着教。他从罗俊生那儿收了四五万的学费,都给了于路还债。到元旦节的时候,于路自己摊子上也赚了两三万块,离十万块已经不远了,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还得上高利贷了,想到这里,于路就觉得兴奋。

元旦的时候,于南放假回来了,有他帮忙,总算顺利地将1号这天的客流高峰应付过去了。

晚上收摊的时候,于路不好意思地笑道:“今天是元旦,都没给阿海放假。要不明天休息一天,我们一起上街买点厚衣服吧。”

阿海说:“要歇业得提前打招呼,别让客人瞎等。”

于路想想也是:“那阿南回去写个通知,明天挂出去,后天我们休息。”

阿海又说:“假期一天当几天的收入,还是换个时间去吧。”

于路岂有考虑不到这个问题:“但是阿南的假期也是这几天,放完假就要回学校去了。”

“我没关系,不用买新衣服,去年的还能穿。”于南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不愿意乱花钱。

于路说:“去年就没有买新衣服,你那衣服都短了吧,得去买。就算后天不去,我给你钱自己去买。”

于冰听说可以买新衣服,便嚷嚷着说:“还有我,还有我,我也要买新衣服。”这小家伙可还不知道替大家省钱。

于路回头扯着他胖胖的脸蛋,拉得都变了形:“哪年没给你买新衣服,谁都可以不买新的,就是少不了你的。”谁叫这小家伙正在长身体呢,衣服换得最勤快的就是他了。

于冰将自己的脸蛋从于路手里拯救出来:“我还要买新鞋子!”

“买,买,买!”于路满口答应。

一家大小四个男人,相处倒是意外的融洽,说说笑笑地往家赶。

还没到家门口,便有一道强光从后面照射过来,紧接着车子喇叭拼命响起来,跟催命一样。于冰最先惊呼起来:“阿伯,小轿车!”他们这岛上平时是很难见到车的,因为没有桥,车子上岛需要坐大型渡轮,价格不便宜,车子过一回海需要两三百块,来回就是五六百,一般人都把车直接停在对岸了。会开车上岛的,于路只知道一个人,就是罗玉芬的老公黄建功。

于南扭头看了一眼黑色的奔驰:“是玉芬姐家的车。”

果然不出所料。

于冰满脸羡慕地看着亮着强光的小汽车,他还从来没坐过那样的车呢。于路伸手挡在他眼前:“不要看那光,把眼睛看瞎了。”

阿海则不疾不徐地往前开着三轮车,因为没两分钟路程,所以也不打算让道。黄建功却耐不住这两分钟的距离,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我日聋你耳朵了?听不见喇叭?让道不会?”

于路听着对方的恶语,皱起眉头。于南忍不住回道:“我操,会说人话吗?跑到我们岛上来嚣张,这路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要给你让道?”

黄建功把喇叭按得震山响,还不放手,震得人耳膜发麻。于冰也忍受不了,不高兴地撅着嘴,用手堵住了耳朵。于路说:“阿南你少说两句,被狗咬了一口,你还想咬回去么?”

于南不高兴地说:“他妈的欺人太甚,以为有几个臭钱了不起!”

阿海倒是很淡定,完全没把对方当回事,不紧不慢地开着车回到了家里。

到了家,阿海才问:“刚那人是谁?”

于路没有说话,于南接了话:“就是隔壁罗家的女婿。”

“罗俊生家的?”

“嗯,他妹夫。”于路简短地说。

于南忍不住撇嘴:“玉芬姐本来该是我大嫂。”

于路觉得臊得慌,赶紧喝住弟弟:“阿南,不要胡说,赶紧去洗澡!”

阿海惊讶地看着于路,眼中写满了好奇:“这是怎么回事?”

于路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我没想到你也这么八卦。”

阿海扯着嘴角:“那要看是谁的八卦。”

于路摆摆手:“别听阿南胡说八道,没这回事。”

阿海一手托着手肘,一手摸着下巴:“我估摸着,罗家嫌贫爱富,把女儿嫁给了刚才那个暴发户?”

于路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暴发户。”

“刚才那个不是暴发户么?那素质,就是暴发户的典型。”阿海伸手拍了一下于路的肩膀,“莫欺少年穷。等着,你会比这暴发户更有钱,让罗家人再次瞎眼。”看样子阿海对罗家人印象并不好。

于路觉得这个无异于痴人说梦,黄家有多少钱他不知道,据说县城有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自己这辈子想超越黄家,这可能性简直是微乎其微。他摆摆手:“多谢安慰,我去忙了。”

阿海没再说什么,只是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