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院的苏大人出列禀奏。

“回皇上,京兆府尹曹大人业已查明,只因瑞福记绸缎庄生意太过红火,使得荣祥和,锦绣坊等多家布庄的生意受到冲击,他们便联合起来,以荣祥和为首,趁着瑞福记的东家和管事,既杨晨之胞妹朱氏不在京都之际,让几家供货商前去砸场。有供词在此,可以作证。”

有人冷哼一声:“不过是些生意上的纠纷,杨大人就不顾自己的身份与那市井小人争执,简直有失体统。”

发言的乃是礼部侍郎姜大人。

苏大人继续道:“据官府查阅商铺执照,瑞福记的东家只显示为钱塘人氏彭祖怀,并无杨晨之名。”

☆、第272章 重头戏来了

苏大人话音刚落,那弹劾朱媛媛的汪御史就跳了出来,义正言辞地说:“执照上虽无杨晨之名,但诸位都清楚,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屡见不鲜,杨晨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自称是瑞福记小东家,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楚,不容抵赖。”

有人不冷不热道:“的确,挂羊头卖狗肉之事屡见不鲜,以妻儿亲友家臣的名义经商的比比皆是。听说那荣祥和就是户部给事中刘大人夫人的产业,似乎,那刘夫人还是威武侯的胞妹。”

此言一出,户部给事中刘大人顿时冒出一身冷汗。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但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你丫的沈大仁,老子跟你什么仇,什么怨,要这样坑老子?

可能是因为在场的大臣们多是挂羊头卖狗肉之辈,故而,没人敢这么不识趣,在这档口跳出来对杨晨落井下石,或是帮刘大人一把。

场面就这么冷下来,一个个要么闭眼做老神在在模样,要么低眉顺目,尽量显得事不关己。

在这个话题上,皇上也是心虚的,后宫用度常年超支,也不好总向户部伸手,否则会引来言官攻讦。所以,此刻,君臣之间鲜少的达成了高度一致。

没人说话,皇上只好开口,望着杨晨问道:“杨晨,你在自省书中承认你的确当众说过这话,那么你是否当真是瑞福记的小东家?”

朱媛媛恭敬道:“皇上圣明,微臣不敢做这等知法犯法之事,只因胞妹乃是瑞福记的管事,临走之时,托微臣照应一二,所谓的照应,也是怕瑞福记太火红,惹人嫉恨,前来闹事,前日,微臣不过是出面把事情说清楚,并没有与人起争执,这一点,京兆府衙阎捕头可以作证,在场的百姓皆可以作证。”

“杨晨,你休要狡辩,你若不是涉身其中利益,怎会自称小东家,这是你一时情急吐露的真言!”汪大人指责道。

朱媛媛抿嘴不语。

此时,江大人出列,道:“启禀皇上,杨晨身为凤台阁侍讲,身受皇恩,却不思进取,不能心无旁骛,犯错已不是第一次,之前便有因公废私,导致编修四部全书差点出错,好在有人及时发现,更正了错误,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臣念在他是初犯,有国之栋梁之才,故而从轻处置,谁知此番,杨晨又假公济私,利用当值时间处理私务,此乃屡教不改,视朝廷法度,凤台阁纪律为无物,臣请皇上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是以恨铁不成钢,无奈大义灭请之态。

然而有心人都听得出江大人分明是往井里砸大石头,痛打落水狗。

什么不是初犯,什么国之栋梁,意在指责杨晨持才傲物,屡教不改也。

这已经不是一时不察,一时糊涂之举,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杨晨的德。

真真是够狠的。

朱媛媛也对这位上司十分无语,当初在书院相见,江大学士表现出来的那种爱惜人才,不惜放低姿态招揽人才的举动跟今日这般咄咄逼人实在相去太远。如此心胸狭隘之人居然还能坐上凤台阁第一把交椅,被认定为未来阁臣不二人选,实在是卞唐之祸也。

梅大学士出列道:“启禀皇上,关于四部全书出现失误,实不关杨晨之事,他业已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是怕大肆查证,引得人心惶惶,耽误了修书进程,故而一力承担下来。此事,编修房吴学士以及编修房所有同仁皆可作证也,杨晨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一切以编修四部全书为重,实乃大义之举,还请皇上明鉴。”

梅大学士是老实厚道之人,昨晚吴启山找上门来,特意与他说明了修四部全书出现失误的事,也是怕今日朝堂上江大学士拿此事做章。果然不出所料。

他是有一说一,在这件事上,杨晨非但无错还有功,他不能装聋作哑,任杨晨被无端指责。

朝臣们本以为今日的大戏是杨晨与御史汪大人唱对台,结果凤台阁的大学士自己先起了内讧。当真是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精彩。只是,两位大学士,现在要讨论的似乎不是修四部全书啊,跑题了。

江大学士气的脸皮发白,好你个梅大学士,平日里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今日却是跳出来与老夫唱对台戏,踩着老夫刷声望,真真是不要脸之极。

皇上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段过往,加上先前看了吴启山的陈情,反倒更相信梅大学士所言。

他对杨晨本就有惜才爱才之心,杨晨入了凤台阁后的表现也不曾让他失望,现在更是好感大增,觉得杨晨就算犯了些许小过错,也是可以原谅的,便有心要放杨晨一马。正要开腔,只见户部姜大人又跳出来禀奏。

“启禀皇上,不管杨晨有什么内情,但他当众自称小东家,在百姓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且他在当值期间跑去处理私务亦是事实,若不重重处置,官员们皆效仿之,朝纲何以为正?”

皇上又犯难了,好像姜大人说的也不错啊!

“臣有本奏。”又一人出列。

众人望去,见是御史台御史韩大人。

只听韩大人道:“臣有本奏,臣要弹劾御史汪大人,御史言官有风闻言事之责,但却不是谁家的走狗,为他人吆喝犬吠,汪大人弹劾杨晨乃是收人好处,替人诬陷朝廷命官也,臣请罢免汪大人御史之职,交由督察院严查严处。”

殿上一片哗然,韩大人所奏的罪名可是比汪大人弹劾杨晨的罪名重了不止一百倍。

御史言官成了他人掌控言论的走狗,那还了得?不但要引起众怒,皇上也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朱媛媛暗道,重头戏终于来了,只是乃们能否动作快点?你们都站着,姐可是跪着的,两个膝盖跪在硬邦邦的汉白玉砖上,都快麻痹了。

汪大人浑身的毛孔一瞬间全体张开,那汗忍不住的往外冒,做出怒不可遏,备受冤屈的模样,义愤填膺道:“皇上,臣冤枉。”

☆、第273章 真正的主角

皇上的脸色也是很难堪,去年秦王魏王之争中,他就看出苗头,御史言官身不正,言不忠,有被言论绑架的嫌疑。只是没有证据,不得以放之任之,谁知这会儿韩大人当堂指正汪大人。

若是证据确凿,那他可要狠狠整治,杀一儆百了。

当即皇上面沉入水,声冷如冰道:“韩大人,你所奏汪大人之罪可有证据?”

韩大人道:“臣有证据。”

底下又是一片哗然,大家再看汪大人的眼神,都似在看死人一般,不需证据确凿,只要韩大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汪大人的政治生命就到此为止了,这还是轻的。

韩大人郑重道:“臣与汪大人家离的近,前夜,臣回府之时,亲眼所见姚尚书的大公子进了汪大人的府邸,第二天,汪大人就上奏弹劾杨晨,姚家康家与杨晨之间的嫌隙,人所周知,不能不令人怀疑。”

汪大人直觉一股寒意从脚后跟直通后背,虽然他很怀疑韩大人是否亲眼所见,然而的的确确是姚大公子亲自到他府上来的。

忠朝臣又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姚尚书,今儿个这出戏,看来是戏里有戏,唱到这个点上,到底谁才是这出戏的主角,大家已经隐隐有所感悟。

姚尚书本来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事先叮嘱手下看准时机也给井里丢几块石头,最好这一次能把杨晨打倒,打不倒也要让他名声受损。他乐见其成,没想到说着说着,事情扯到他头上来。

这里不能冤枉姚尚书,对于姚启泰去找御史汪大人之事,他真是毫不知情,所以此刻极为震惊。

韩大人咄咄逼人道:“汪大人,在下所言,你敢否认否?”

好,大家的目光再次转向汪大人。

你敢否认否?

看韩大人那大义凛然的气势,你敢否认否?

如果否认,韩大人是不是还有后招?

如果不否认,即便姚大公子真的只是很不巧的去串个门子,也没人会相信汪大人的清白了。

此刻,大家看汪大人的额头上,分明的刻下了姚家走狗几个大字。

汪大人被韩大人这一声吼,震的方寸大乱。然而,他很快想清楚,现在这种情况,是咬断了牙也不能承认,死不承认说不定还有活路,要是认了,那就死定了。

当下,汪大人道:“韩大人眼睛花了?”

韩大人一记冷笑:“姚大公子前晚有没有造访府上,只需着人去大人府上一问便知。”

一语击溃。

汪大人脸色惨白,汗流如注,他可以否认,但只要到他府上把下人抓起来一审,就什么都瞒不过了。

看汪大人面如死灰,死咬着牙关,大家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皇上胸中怒火灼灼燃烧,又是姚家,姚家人都是猪吗?为了芝麻绿豆点事,就对一个后辈不依不饶,明明自己理亏在先,不悔过,反而采取这样不堪的手段去打击报复,猪啊,真是猪。

皇上目光如炬紧盯着姚尚书:“姚大人,你有何解释?”

姚尚书刚要开口,韩大人又跳出来,指着姚尚书道:“康家与你姚家是亲戚,康家经商不使正经手段,最终奸计被杨晨识破,于是康家与你们姚家联起手来对付杨晨,是不是也?”

言官就是这点好啊,越是耿直,越是敢指着皇上大臣鼻子骂,就越受人尊重,只要你说的是事实。

麻蛋,一旁的威武侯心中暗骂,好端端的连老子也栽进去了,老子什么都不知道啊不知道,真真是天上掉祸事,砸个正着。

姚尚书恼羞成怒:“韩大人,休要信口雌黄,肆意猜度,本官什么都不知情。”

“一句不知情,就能解释了吗?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先有嚣张跋扈的姚三公子,后有胆大妄为,胆敢贿赂御史言官的姚大公子,姚尚书的家教可见一斑,连自己儿子都教育不好,如何统领朝臣,如何尽忠保国?”韩大人愤怒一拂袖,转身跪地长揖,高呼:“恳请皇上严惩这无视国法的奸佞小人。”

朱媛媛瞠目结舌,这可是朝堂啊,居然能吵的这般激烈,比那市井里的争骂还要凶狠,可惜是没有桌椅凳,不然拍桌掀凳,上演全武行都不是没可能。

秦王是怎么搞定这么生猛的韩大人的?看来这个精精瘦笑眯眯的家伙的确有两把刷子,难怪能成为皇储的有力竞争者。李澈他会是秦王的对手吗?

朱媛媛不禁想的有点远。

麻蛋,姐这在这里跪了大半天,倒成了背景,御史韩大人成了今日最夺目的主角,不过姚尚书能成为大反派,还是挺让人高兴的。

一旁的江大学士暗暗嘘了口气,要不是皇上在上,得顾忌着体面,他真想好好松一口气,摸一把汗。

好在有姚尚书和威武侯这两个大炮灰,不然今日出洋相的就是他了。这样一来,大家不会再注意到他了。

姚尚书也是脱了官帽,跪地叩首:“皇上,臣委实不知这些原委,还请皇上让老臣回去查明,倘若犬子果然有错,臣愿意接受任何处罚,以正视听。”

姚尚书吃人的心都有了,但这个时候,态度绝对要端正,要诚恳。此事八成是启泰做的,这个逆子,居然事先都不曾跟他通个气,害他如此被动,被打的个措手不及,看不回去狠狠教训这个逆子。

皇上没好声气道:“御史汪大人,不能立正身,发直言,已不再适合为御史言官,就地革职,交由督察院严审。”

汪大人一滩烂泥似的被人拖了出去。

皇上又对姚尚书道:“朕准你所奏,倘若韩大人所言属实…”

姚尚书赶紧保证:“臣绝不徇私护短。”

姚尚书心中气闷之极,一个杨晨已经让启轩声誉扫地被驱逐离京,现在另一个儿子又要折在杨晨手里了。杨晨,真乃姚家的克星也。

朱媛媛若是知道姚尚书此刻所想,定要大喊三声冤枉。麻蛋,姐招你惹你了?一直都是你们来招惹姐的好不好?

从始至终,在殿中的三位皇子,三位王爷,秦王,魏王,齐王,都没有吭一声,秦王和齐王是成竹在胸,无需他们多言,魏王则是吸取了去年的那场教训,不敢轻易下水,以免又淹个半死。

☆、第274章 劲爆消息

今日廷议魏党一派突然遭受无妄之灾,连姚尚书都吃了挂落,众人这才回味过来,原来今天的主要目标竟不是杨晨。

能站在这个大殿上的都不是傻子,谁还能嗅不出这其中的味道。有人借题发挥,仓促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姚尚书给拉下了马。

于是乎,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自然是魏党一派,打从去岁楼外楼事件,冒出个杨晨,好像姚家就开始霉星高照了,只要涉及杨晨,姚家铁定倒霉。

魏党一派再看那个依然跪在殿中,仿佛已被忽略的家伙,心中无比幽怨。

户部侍郎姜大人再次跳出来:“启禀皇上,杨晨已对前日之事供认不讳,自认违纪失职,理应严惩。”

朱媛媛低着头,翻了个白眼,你们总算又想起姐了。

看戏看到这个时候,朱媛媛已经无心为自己辩白,用一点小小疏忽,小小惩戒,换来对姚家的打击,康家的丢脸,相当值,又何必再动用后招。先前不知李歆瑶的心思,她才定了那一计,如今既然知道了,她哪里还敢使用,这份情若是欠下,她上哪弄一个真杨晨给李歆瑶?

安心等候发落便是。

皇上看着杨晨,心中盘算着,给他个什么处分比较合适。

怎么处分他不想问督察院,亦不想问大臣,这件事可大可小,大臣们在外头有点产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本是一场商务纠纷,他们自行解决了便是,谁知姚家就是揪住杨晨不放,借机弹劾,以至于偷鸡不着蚀把米,惹了一身骚。

皇上慢声问道:“杨晨,你还有何话要说?”

皇上的意思是让杨晨表个态,诚恳自省,他就好顺坡下驴,不轻不重的意思一下就算了。

朱媛媛深深垂首:“微臣确有过失,请皇上责罚,微臣定虚心受之,痛改前非。”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正要发话。

只见靖南侯出列,高声道:“臣有话要说。”

大家的眼角嘴角皆是狠狠的抽了几下。

难道今天的戏码还没结束?靖南侯平靖了海寇,算得上是这十多年来最大的战功,眼下龙恩正盛,而且靖南侯向来是被认为魏王一党,此时跳出来,八成是要为姚尚书挽回一点颜面?只是不知,这次又会来个什么样的转折。

朱媛媛的感觉也很不好,却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只听靖南侯唠家常似的,说道:“前日,小女去瑞福记,因其嫂嫂生辰在即,想给她嫂嫂买块好料子,却不料遇到有人在瑞福记闹事,这场风波,小女从头看到尾,回府便与家人言,当时杨晨其实说的是…”

靖南侯顿了顿,才下定决心说:“杨晨说的是,在下乃瑞福记小东家之代言人,而非在下乃是瑞福记小东家。只怕是当时人多嘈杂,大家没能听清楚,但小女当时就在杨晨身边,却是听得真真切切。”

大殿中再次哗然。

这里头的信息太劲爆了,大家关注的不是杨晨说了什么,而是靖南侯居然当众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什么小女就在杨晨身边,什么意思?

一个本应藏在深闺的闺阁千金,出趟门上个街什么的,有正当的理由都说得过去,但出了事,却堂而皇之的站在杨晨身边,这里头的暗藏的信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靖南侯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弃自家闺女的声誉与不顾,来替杨晨开脱。而杨晨宁可认罪也不改口,到底是杨晨与李小姐之间有什么暧昧不明,还是杨晨实在正人君子,不愿用李小姐的清誉为自己辩解。

朱媛媛一个头三个大,心说,这下好了,这份情不以身相许都难了。

真没想到李歆瑶居然说动老侯爷,当庭为他开罪。

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难怪早间翠烟会对他说那样的话。

只听靖南侯很诚恳地说:“臣只是有一说一,若是知而不言,实为欺君也。”

魏王的脸色难看极了,他都不敢相信作为他的拥护者靖南侯居然会跳出来帮杨晨说话。莫不是看上了杨晨,想招了当女婿?

好,只要靖南侯的屁股没有歪,招杨晨当女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要是能因此把杨晨也拉到自己这方阵营,倒是坏事变好事了。

这样一想,魏王又冷静下来,决定还是保持缄默。

李澈蹙着眉头,想到了一些比较麻烦的事,他让媛媛想想看,有没有法子为自己开脱,没想到媛媛用的这一招。

不得不说,这一招的威力很大,效果相当好,谁会去质疑靖南侯?

可问题是,但凡还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到另一层意思。

媛媛啊媛媛,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还不如就这么认罪来得好。

最终,皇上以杨晨早退为借口,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

一场纷争,雷声大,但最终落下的冰雹砸的却是姚尚书,杨晨只沾了几滴毛毛雨。

散场的时候,朱媛媛看到靖南侯又似幽怨,又似警告的瞪了她一眼,那意思似在说。老子为了你牺牲大了,你要是敢对不起我女儿,老子定捏死你…

朱媛媛不由打了个哆嗦,心中喟叹,少不得要亲自登门去道谢一番。

没有人刻意的来与杨晨说话,大家各说各的,各走各的,朱媛媛看到宋子楚和梅大学士一道走了,李澈连眼神也没跟她交流亦走了。只有秦王从她身边的经过的时候,讳莫如深的笑了一笑。

朱媛媛心说,笑什么笑?别想姐承你的情,你不过是借着姐的事阴了姚尚书一把,你还得谢谢姐呢!

此事按下不提,朱媛媛老老实实回凤台阁去了。

既然只是罚俸三月,她当然要回编修房工作去。

吴启山见她回来,笑道:“好了好了,虚惊一场,不过,你下次说话可得注意着点,这满城都是御史,御史言官就跟苍蝇似得,无孔不入,一嗅到点味儿就飞过来。”

朱媛媛拱手道谢,她哪里还敢,看来以后在外面说话做事都得慎之又慎,以免再招来祸事。

☆、第275章 两种解决方案

话说,姚尚书一散朝就怒气冲冲的回家找儿子算账去了。

姚启泰今日也在关注朝堂上的事,期待着杨晨倒霉,谁知消息传来,倒霉的不是杨晨,反倒是自己。

他以为自己小使手段,就能让杨晨吃不了兜着走,觉得这件小事无需跟父亲禀报,待到杨晨倒霉了,父亲心里高兴的时候再对父亲说,此乃都是他的功劳,只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收场,心下惴惴不安,挨一顿训是难免的,最怕的是父亲就此对他失望。

三弟启轩已经倒霉了,他再失宠,那以后老二启盛就要爬到他头上去了。

可是怕也没用,事情都已经出来了,只怪自己没能重视起来,没能尽早看穿这里头的问题,康四来报的时候,他就该有所警觉的。

姚家在算帐,朱媛媛心里也在算一笔糊涂账。

这件事太棘手,朱媛媛不得不去问问李澈的看法。

下值后,朱媛媛一回到小院,冯管事就告诉她,荣祥和、锦绣坊几家绸缎庄联合起来让供货商来闹事的事已经传的满城风雨了,声誉扫地,相信近期不敢再动歪脑筋。

朱媛媛嗯了一声,让冯管事去趟齐王府,把齐王请过来。

冯管事去了趟齐王府,回来回禀,说,今儿个是齐王府妾室柳姨娘的生辰,齐王要给姨娘过了生辰再来。

朱媛媛听的一阵堵心,她相信李澈是故意要让她知道的,纯心气她。

麻蛋,姐又不想招惹麻烦,怪只怪杨晨魅力无穷,汗,这年头,平庸难混,出色又麻烦。

李澈姗姗来迟,径直进了朱媛媛的房间,下人都很识趣,上了茶就退下。

朱媛媛心里有气,懒得理他,歪在罗汉榻上看书。

李澈施施然落座,开口道:“不是说找我有事吗?什么事,赶紧说。”

朱媛媛横了他一眼,不阴不阳道:“看来今天不是说话的时候,我不知今日是柳姨娘的生辰,打搅了你的好事,你还是回!好好安慰你的美人去。”

李澈失笑,皱着鼻子嗅了嗅:“好酸。”

原来她也有吃醋的时候。

朱媛媛不理他,自顾看书。

李澈道:“今天是柳氏二十芳辰,早个把月就央求我了,你也知道我与她们的状况,表面上的章还是要做做的。”

“你做你的表面章,与我何干。”朱媛媛没好气道,但心里是那么生气了。

他都说了是做表面章。

“我这是坦诚,不想瞒你。”李澈道,不过他的坦诚是有目的的,想看看媛媛会不会因此吃味,结果么,还算令人满意。

“这些事,你还是瞒着我的好,懒得听。”朱媛媛道,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那怎么成,我怎好瞒你。”李澈坐近了些,抽走她手里的书。说道:“倒是你,惹上了李家小姐,这事又该如何收场?”

朱媛媛往边上挪了挪,离他三尺远,耍赖道:“你自己说的,有谁想打我的主意,告诉你,你来解决,现在,你来解决。”

李澈极度无语,他一直防着男人打媛媛的主意,谁曾想,会有女人打媛媛的主意,自己的情敌居然是女人,真叫人无语,看来,他们都忽略了一些问题。

“怕是靖南侯对你动了招婿的念头。”李澈无奈道。

想那李小姐也到了出阁的年纪,早有不少人登门求亲,但靖南侯府始终不曾决定亲事。

而且,听说李家小姐来这里来的相当勤快,比他都勤快。

朱媛媛这才露出愁苦的神情,早知道这样,打死她也不跟李歆瑶说那样的话了。

“别说没用的,你就说现在怎么办!”朱媛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