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娘子不以为意,主动招呼道:“大少奶奶这身衣裳真好看!“

张大少奶奶嘴角轻轻一挑,面露鄙夷之色。

正准备避让到外院去的孟云晖眉头皱起,迟疑了片刻,没有吱声,悄然离开。

李绮节默默打量着张大少奶奶,心中暗暗道:传说张大少奶奶能整治一手好汤水,而张老太爷为了俭省,坚持要媳妇亲自掌厨,不知道这位少奶奶站在锅台前炒大菜的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娇滴滴的,站都站不稳的样子。

☆、第13章 提亲

周氏和五娘子一左一右,恰好和其他丫头们围成一个u字形,众星捧月似的,把走起路来如弱柳扶风的张大少奶奶让进正房。

曹氏连忙把在树下打闹的李昭节和李九冬叫到跟前,理理姐妹俩的发辫,拍拍衣襟裙角,拿帕子仔仔细细擦干净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带她们进去给张大少奶奶见礼——曹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奴才,一眼看出张大少奶奶不是寻常乡下妇人,想让李昭节姐妹俩和她多亲近亲近。小姐们多和富贵人家的太太打交道,没有坏处。

李绮节蹑手蹑脚走远了些,没有跟进去瞧热闹,张大少奶奶打量五娘子的眼神她看得真真的,这位大少奶奶显然看不起大脚女子,她可不想进去自讨没趣。

才刚转过月洞门,正巧听见一声熟悉的嗓音响起:“三娘在哪儿呢?“

李绮节欢欢喜喜奔到大门前,“大哥!阿爷!“

李子恒穿着一身簇新的铜绿色圆领细布衫,打扮得格外精神,胳膊底下夹着一只绸纸包,跃下牛车,几步跳到门槛前,弯起两指刮李绮节的鼻子:“三娘这几天闷坏了吧?“

李绮节吐吐舌头,伸手去够绸纸包:“大哥给我带什么好吃的果子了?“

李子恒脸上罕见地闪过一丝忸怩之色,往旁边躲闪了一下:“这不是吃的,糖果匣子里有蛋黄月饼和莲蓉月饼,是你最喜欢的口味,让进宝给你拿。“

李绮节眼珠一转,目光在绸纸包上停留了半刻,没有坚持,转身走到刚和李家长工交代完事情的李乙跟前,“阿爷回来了。“

李乙取下头上戴的绸面*帽,摸摸李绮节的发辫,“花相公家送来几匣子滴酥鲍螺,爹专给你留了一匣子。其他两盒给你两个妹妹吃。“

李绮节噗嗤一笑,扬声叫宝珠的名字:“快把滴酥鲍螺盛在盘子里送到上房去!“向李乙和李子恒道,“婶婶为了这个稀罕果子急了一上午呢!“

李子恒像是有心事,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

李绮节心中暗笑,她这个大哥可是个头号甜食狂人,滴酥鲍螺是他最爱吃的点心之一,不知道他这会子到底在发愁什么,竟然连滴酥鲍螺的话题都不能让他回神。

门前迎出一个雪白身影,孟云晖朝李乙和李子恒作揖:“七叔,子恒大哥。“

李乙和李子恒似乎对孟云晖的出现一点都不奇怪,应声还礼。

彼此全了礼数,李子恒心急,直接握住孟云晖的手:“怎么样了?“

孟云晖颔首笑道:“子恒大哥放心,已经成了一半,我娘正和婶娘商量提亲的几样定礼。“

李子恒闻言,立刻喜笑颜开,眉梢眼角,都是藏不住的春风得意。

李乙脸上也现出几分喜色,看向李子恒,欣慰道:“大郎可以放心了。“

李绮节的目光从李乙身上溜到李子恒身上,然后又从李子恒身上溜到孟云晖身上,这三个人在捣什么鬼?谁给谁提亲?谁要办喜事?

孟云晖察觉到李绮节探究的目光,浓眉舒展开,朝她笑了笑。

李绮节连忙移开目光,心中暗暗道:这孟秀才生得一副浓眉大眼,笑起来憨憨的,带着一股傻气,实在不像个聪慧狡黠的神童,怎么看,都像个不拘小节的马大哈。

等张大少奶奶在李家摆足了大户人家少奶奶的款儿,告辞离去后,李大伯正好从镇上回来,李子恒听到门外铃铛响,第一个蹦出去迎接。

周氏和五娘子看到李子恒的猴急样儿,相视一笑。

李绮节心中愈发好奇,提起裙角,也跟了出去。

迎面正好看到李大伯和李乙兄弟俩一边往里走,一边商量着去谁家上门求亲的事。

李子恒眼巴巴地跟在父亲和大伯身后,神情又是欢喜又是急躁,像一只爬上爬下的绿皮猴子,恨不能窜到房顶上去。

李绮节恍惚间听到一个孟字,心头霎时雪亮一片:李子恒瞧上孟春芳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出城那晚,孟春芳压根没和李子恒说过话啊?为了避嫌,孟春芳上船的时候,李子恒已经躲出去了。下船的时候,他也是最先上岸的。两人全程连个对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说话或者别的什么了。

李子恒怎么就一眼瞧中孟春芳了?还在几天内说动李乙为他提亲?

李绮节暗暗啧啧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一直以为老哥只是个没心没肺沉浸于甜食的半大少年,没想到少年的手脚这么快,前一天才刚刚窥见人家小娘子几眼,没几天的工夫,已经连提亲的彩礼都要预备好了!

谁说古人含蓄慢热来着?古人看对眼了,下一步就是直接成亲生娃!绝不耍流氓!

很显然,五娘子和孟云晖今天上门来,就是为了和李乙、周氏商量去孟家求亲的事。

趁着李大伯、李乙和五娘子说笑,李绮节私下里找到笑容满面的李子恒,打趣道:“大哥,你是不是要去间壁孟姐姐家提亲?“

李子恒笑得合不拢嘴,点点头,坦然承认。

李绮节想起孟娘子的为人,有些忧心:“恭喜哥哥,只是孟娘子那边,怕是不大好说话。“

李子恒嘿嘿一笑,眼里闪过一丝精明之色,左顾右盼一番,见四下里没有外人,悄声道:“我托五娘子去孟家问过了,七娘……七娘她家的长辈都同意了。“

按着瑶江县的规矩,求亲要么找媒人,要么找两家都熟识的亲戚代为说和。李子恒没有去求媒人,辗转找到五娘子,也是用心良苦。

孟娘子含辛茹苦把孟春芳养大,为了培养孟春芳,投入了大笔钱钞和心血,自觉奇货可居,一心想攀高枝,把孟春芳嫁到大户人家去。

这几年,前去孟家提亲的各路人马受尽孟娘子的奚落和刻薄,瑶江县的媒人们全都把孟娘子给恨上了,听到谁家要去孟家求亲,立刻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

李子恒只得另辟蹊径,想着孟春芳现在正好住在乡下的孟氏大宅里,回城那天,就暗中托五娘子去孟家打探孟春芳祖辈的意思,当然这种事不能明说,只是略微露个口风,试探试探对方的想法。乡下人家爽快,一般只要没立刻否决的,基本上就是答应一半了。

孟娘子挑肥拣瘦,轻易不肯张口把孟春芳许配给县里人家,孟家的老太太、姑老太太们恰好和孟娘子相反,更加乐意把孟春芳嫁到本地的清白人家。

李家名声好,家中人口简单,没有婆母,只有一个年纪相当的小姑子,钱款又多,这样的好亲事,不用五娘子多费口舌,孟家老太太已经一口答应了,还和五娘子打包票,说孟娘子是她孙媳妇,重孙女的婚事,就该她这个老太太做主。

李绮节听李子恒把前前后后娓娓道来,唏嘘不已:

一是为大哥的早熟而觉得好笑——十四五岁的少年娃,就看了人家几眼,立马心急火燎想把小娘子娶回家,这也太猴急了。

二是为孟春芳的命运而感慨。她生得花容月貌,缠了一双三寸小金莲,是这个时代的标准淑女。也正是因为她是完美的闺中小姐楷模,所以必须对父母亲人言听计从,婚姻大事只能听任母亲和太/祖母安排,自己不能有一点意见。

三是为自己的未来担忧——那个娃娃亲杨天保,到底是不是她的良配?

李绮节向来心大,默默想了片刻,愁绪很快被李家即将到来的喜事取代: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杨天保又不是什么豺狼虎豹,她就不信自己对付不了一个十几岁的小书生!

☆、第14章 五仁月饼

因着大郎李子恒的亲事,李家的中秋团圆饭吃得有些敷衍。

李大伯和李乙兄弟俩一壁饮着自家酒坊酿制的桂花酒,一壁商量去孟家提亲的事宜。

周氏更忙,既要给丈夫和小叔斟酒;还得给李子恒、李绮节兄妹俩挟菜;又要看着李昭节和李九冬喝排骨藕汤——怕姐妹俩被滚烫的汤水烫着;同时还得竖着耳朵听李大伯的安排,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且时不时张口补充一两句;期间她自己也吃了两碗米饭、一盅银耳红枣羹……

一心六用,面面俱到。

李家不讲究规矩,吃饭时房里没有丫头婆子伺候,都是自家人。周氏四下里看了一圈,料想李昭节和李九冬年纪还小,两个小人儿应该听不懂大人的话,说话便没有顾忌,直接道:“趁着好日子,早些把亲事定下来,年底咱们家就能办喜事了。“

长辈们商量正事时,李绮节卷着袖子,捧着碗筷,专心致志地吃饭,手上的筷子一直围着面前一盘松软甜烂的蜜汁炖金华火腿打转,闻言差点一筷子戳到酥肥的肉皮里:她这便宜大哥才十四五就要娶亲啦?她还以为只是订亲而已呢!

李子恒嘿嘿一笑,埋头直往嘴里扒饭。

吃过饭,李乙领着李子恒出门。父子俩都换了身不常穿的八成新合青色松江细布直身,李乙头戴*帽,李子恒外面穿一件豆青绒棉褂子,一人骑一头毛驴,晃晃悠悠离了李家村。

毛驴上还驼了几大篓鲜果、米酿、活鱼、鸡鸭之类的各色土产,并松江府松罗、杭州府杭罗、应天府宁绸各一匹,父子俩这是要去拜望李氏宗族的嫡支长辈,希望他们能出面代李子恒向孟家求亲。李家和嫡支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同是李姓,李乙备下丰厚的礼品,舍下脸皮去求,宗族那边不会拒绝撮合一桩好姻缘。

李氏宗族合族而居,竹山背面有座临河的山谷,沿河住的都是李姓人家,据说他们往上数三代,祖父辈都是堂兄弟,几乎家家都连着亲。李家村的村民曾想搬迁到李氏祖宅的附近去,因为不属于同一个分支,没有血缘关系,被李氏宗族断然否决。

从李家村往南走四十里山路,到了樟乐山脚下,再坐渡船过河,接着走上二十里路,就能到李氏宗族所在的樟乐乡。

李乙走之前,和李绮节交代,算着路程,他和李子恒大概要在樟乐乡借宿一晚,让李绮节不要随意出门。

李绮节乖乖应了,李乙仍不放心,叮嘱道:“三娘在家帮着你婶婶照看两个妹妹,等爹回来,给你买几只骑老虎的兔儿爷。“

北边州县府城过中秋有给家中孩童买兔儿爷的习俗,瑶江县的货栈里也有卖的。那些兔儿爷都是用泥塑的,描金彩漆,小巧精致,有的可爱玲珑,有的威风凛凛,有的沉静大方,种类繁多,活灵活现,很受县里小孩子的欢迎。

李子恒看李绮节似乎对兔儿爷兴趣不大,在一旁恐吓她道:“中秋镇上要连唱几晚的夜戏,那里人多,拍花子的也多,你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可别偷偷跑到镇上耍,免得拍花子的把你哄走了!瑶江连着大江,拍花子的坐船下了大江,就像老鼠钻进鼠窝里,就是报官也找不着!“

李绮节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觉得更加古怪:一个从未“谋面“的孟秀才怕她去镇上看夜戏,也就罢了,她权当孟云晖不过随口一问,可现在李乙和李子恒也明里暗里阻止她去镇上看戏,镇上到底有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按捺住在心底翻腾的疑惑,笑呵呵道:“我都听阿爷的,夜里我和婶婶一起赏月吃月饼,哪儿也不去。“

李乙点点头,摸摸李绮节的脑袋瓜子,手中的鞭子落在毛驴背上,得得几声,毛驴驮着两父子和布匹礼物,踏出李家大门。

李绮节背着双手,慢悠悠晃进里院,宝珠忧心忡忡,偷偷瞟了她一眼。

李绮节随手撇下一朵红黄夹杂的美人蕉花朵,簪在宝珠的衣襟前:“你放心,我不会溜去镇上。“

宝珠悄悄松了口气,虽说三娘女扮男装跑出去看热闹也不是一两回了,可明眼人只要仔细看两眼就能看出她是个女娘,镇上的中秋集会人潮汹涌,什么三教九流都有,又是夜里,黑灯瞎火的,委实不是个好去处!

李绮节说到做到,一个下午都在房中陪李昭节和李九冬玩双陆棋:既然大家都不想让她去镇上,那她就不去好了。那种因为所有人都阻止,反而愈加好奇,非要闹着去的套路,不适合她——她这人比较懒。

夜里,各家都点起火把,在院中赏月。

黑夜沉静似水波,当空一轮明月,撒下如银光辉,风骤起,吹得枝叶树梢飒飒作响,夜色便像水纹一般潺潺流淌。

周氏净过手,领着李绮节在庭中祭月,拜过香案,众人坐在桂花树下分吃瓜果点心。

李绮节啃掉月饼皮,把馅里的青丝玫瑰一根一根挑出来,单独盛在一只黄地红彩雀鸟纹碟子里。五仁月饼的馅料中,干硬发苦的花生,碜牙的芝麻酥糖,莫名其妙的果肉蜜饯,那都不是事儿,唯有青丝玫瑰,她实在吃不下!

等攒了一大碟,就往进宝跟前一递,进宝端着碟子,呼噜几口吃完。

李绮节粲然一笑:“进宝,难为你了!“

进宝一抹嘴巴,憨憨一笑。

李大伯白天去里长家走了一遭,吃醉了酒,回到家里躺倒就睡。

周氏让刘婆子剖开一只黑皮大西瓜,分一半放在篮子中,再把篮子吊在后院的水井里,这是留给李大伯明天吃的。剩下一半西瓜让李绮节和李昭节、李九冬三姐妹分了,周氏自己不吃——她嫌西瓜有腥气。

西瓜据说是从南直隶苏州府引来的有名瓜种,一只要价五百钱,比普通西瓜贵四倍,瓜皮极薄,瓤肉又脆又沙。

李绮节吃火腿肉有些吃伤了,西瓜冰镇爽甜,正好解腻,临睡前不小心多吃了几瓣西瓜。到了晚上,难免腹中作怪,频频起夜,一整夜都睡得不踏实。

丑时一刻,依稀听见间壁朱家一阵尖利的叫骂声,似乎是朱娘子在呵斥什么人。

李绮节从雕刻喜鹊红梅图屏风后面转出来,理理裙角,在铜盆里洗净手,趿拉着木屐走到床边,皱眉道:“朱娘子又在打朱盼娣她们?“

宝珠手持烛台,站在木格窗下,侧耳细听片刻,窗上糊了细密的棉纸,夜风把朱娘子的声音从院墙外吹进李宅,人声模糊,仿佛隔了半里远,听不大清楚,她留神听了半晌,摇了摇头:“没听见朱家几个小娘子的声音。“

李绮节便没再问。

翌日卯时,李绮节朦胧醒来,掀开蚊帐,光脚踩在卷云纹脚踏上,正想唤宝珠端茶,忽然觉得一阵轻寒入骨,细纱衣袖滑下手肘,凉意顺着露在外面的胳膊,一直冷到心里。

宝珠提着一只铜壶进门,看李绮节坐在床栏边瑟瑟发抖,连忙道:“三娘快添衣裳,仔细别冻着了。“

李绮节打了个喷嚏,忙不迭躲进被子里,暖了半天,还想睡个回笼觉,奈何宝珠在一旁连连催促,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被窝,下床梳洗。

宝珠看她加了件松花绿对襟梭布夹袄,犹不放心,又让她在外头添了件竹根青棉绸小褂子,才放她出门。

李绮节系上布扣子,出得房门,迎面看到院里土润苔青,桂树的叶片闪闪发亮,像是被谁擦洗过——原来昨夜落了一场雨,怪不得会这么冷。

她把手伸到栏杆外,掌心微觉湿凉,天空中仍然飘荡着蛛网似的细密雨丝,心里不由暗暗道:也不知阿爷李乙和大哥李子恒昨天出门时带的铺盖够不够暖和。

梳洗过后,李绮节去正房和周氏说了会子闲话,想看李乙能不能赶在早饭前回家,于是撑了把油纸伞,一径走到院门前来。

远远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刘婆子抱着一捧柴火,正和什么人低声说话。

那人身量单薄,头上戴一顶乌黑斗笠,着一身缁色短打僧衣,脚上一双蒲草制成的草鞋,似乎是个沙弥的打扮。

隔得太远,看不出小沙弥的样貌如何,但一把子清亮的嗓音,着实好听,又清又亮,乍听之下只觉铿锵入耳,有如金石相击,细听之下,又觉柔和婉转,似在耳边低语。

刘婆子只和沙弥说了几句话,便放下柴火,回头往灶房的方向走,俄而端着一只粗瓷大碗出来,碗里盛着堆得冒尖的剩饭菜。

小沙弥从怀中取出一只裂了半边的木碗,待刘婆子把剩饭倒在木碗中,低声道了句谢,转身即走。

李绮节正盯着小沙弥清瘦的背影出神,忽然听见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宝鹊啪嗒啪嗒跑到门前:“小师傅且慢些!我家太太请小师傅进来躲躲雨。“

小沙弥的脚步微微一顿,刘婆子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强行把他拉到李家门前。

微微细雨中,小沙弥眼眸低垂,跟着刘婆子走到屋檐底下,不肯再往里走。

隔得近了,能看清小沙弥的眉眼,竟是出奇的俊秀斯文,眉骨清峻,眼眉丰秀,增之一分则过于硬朗,少之一分又流于柔婉。

他只着一身破旧僧衣,衣袖缘角全都起了毛边,草鞋上缠了许多疙瘩,一看就是破了再补,补了又接上的,这样一个挨家挨户上门讨饭吃的小沙弥,原本应该狼狈不堪,可他通身上下,不见一丝落魄,反而自有一种英华内敛的清疏孤傲,让人不敢轻慢。

仿佛一株冒着严寒独自绽开的红梅,即使在风雪中零落成泥,也是一身傲骨。

李绮节不由一怔:这样出众的相貌和气度,委实不像个荒村野庙的出家人。

☆、第15章 柿子

小雨淅淅沥沥,总不见停,小沙弥只在李宅门前停留了几息工夫,大概是急着回寺里,雨势才稍稍柔缓,便告辞离去。

刘婆子和宝鹊在灶房收拾了一包水灵灵的鲜枣和素油炸的面果子,还从米缸里摸出几枚拳头大沤得绵软熟烂的柿子,用荷叶仔仔细细裹了,扎上晒干的细草绳,送到门前。

周氏接过捆好的荷叶包,亲自送到小沙弥手中,笑道:“小师傅也太客气了,家里虽是茅檐草舍,避雨的屋子还是有的。“

小沙弥不苟言笑,斗笠下的面容精致而疏冷,宛如泥胎木偶,神情不见一丝波动,接过荷叶包,躬身朝周氏行了个礼,转身离开。草鞋踏在松软的泥地上,留下一串清浅的脚印。

李绮节这才注意到,小沙弥身上的僧衣*的,衣摆还在往下淌着水滴。

宝珠凑到李绮节身边,朝间壁朱家的方向努努嘴巴,冷哼一声,道:“真是作孽,昨晚小师傅在朱家的门檐前躲雨,朱娘子硬说他晦气,把他赶走了。小师傅可怜见的,整整淋了一夜的雨!“

李绮节恍然,难怪小沙弥的脸色那么苍白。那她昨晚起夜时听到的斥骂声,也不是朱娘子在打骂朱盼娣几姐妹,她那会儿应该是在驱赶小沙弥。

李家村靠近竹山,山上风景秀丽。瑶江县本地村人很务实,虔诚供佛的同时,也信神仙鬼怪,平时没事拜拜佛许个心愿,不管用的话,就去求点符纸烧符水喝,再不管用,继续去寺庙里拜佛,如此循环往复,端看哪家神佛有空。

潭州府儒道佛并立,所以竹山上既有寺庙,也有道观,还有庵堂,和尚、道士相处融洽,结伴同行是常事。

常常有比丘、尼姑下山化缘,夜里他们往往就在乡下人家的草棚屋檐下过夜。村人淳朴,对比丘们很尊敬,不仅会大方送上自家最好的米粮饭菜,热情的还会把僧人请到家中休息洗漱。

昨晚小沙弥进村时,已经是亥时三刻,村里人早已睡得呼噜直响,没人察觉。直到今天早上,去江边放牛的村人看见小沙弥在谷场上的草堆里困觉,才知道朱娘子昨晚不让小沙弥在朱家门檐下躲雨,硬把小沙弥赶到村外去了。

宝珠义愤填膺:“平时看朱娘子也是个可怜人,没想到她的心竟然这么狠!怠慢出家人,不会有好报的!“

李绮节暗暗叹口气:朱娘子遇人不淑,丈夫不学无术,婆母苛刻吝啬,村里人可怜她的处境,平时对她多有忍让。只要她眼圈一红,哭诉起自己的境遇,连老人们都得让她几分。朱娘子尝到甜头,渐渐养出一副欺软怕硬、爱占小便宜的脾性,她不敢反抗婆婆和丈夫,就整天打骂女儿,对外人撒泼,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村里人觉得她实在可怜,不想也不敢和她计较。可耐心总是有限的,朱娘子再这么作下去,只会把村里人对她的最后一点同情全部磨光。

宝珠就是头一个对朱娘子由怜爱转为憎恶的:“咱们家逢年过节往朱家送米送肉送衣裳,朱盼娣和朱想娣还总在村里说三娘的坏话,怪道都说人生人凤生凤,她们母女几个都长了一副黑心肠!“

李绮节眉毛微微扬起,笑了笑,扶着周氏往里走,朱盼娣竟然还在孜孜不倦地抹黑她,她在大明朝的头一个“仇人“,比她想象中的要执着多了。

“十三……“周氏忽然一跺脚,喃喃念了一个数字。

李绮节一脸莫名:“婶婶?“

“小师傅!“周氏轻轻推开李绮节的胳膊,转身跨过门槛,扬声叫住已经走远的小沙弥,疾步走到他身后,颤声道:“小师傅俗家是不是姓张?“

小师傅身形微微一滞,斗笠上的雨珠哗啦啦缀在肩头,僧衣上的水迹沿着瘦削的肩背,晕开一大片。

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绮节走到周氏身边,轻声道:“婶婶认得他?“

自明朝建立以来,一直奉行休养生息、鼓励农业的国策,天下太平已久。永乐年间,明朝国力达到鼎盛,府县乡镇日益繁华昌盛,商业发展蓬勃,又不是吃不起饭的灾荒年间,谁家舍得把十几岁的儿郎送到寺庙里去苦修?

更何况小沙弥生得如斯俊秀,瑶江县,不,整个潭州府应该都找不出第二个人品这般出众的少年郎了。

纵是上辈子见多识广,阅遍网上各种美男的李绮节,也不得不诚心赞一句小沙弥生了一副好相貌。她要是有这么个哥哥,恨不能天天把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他,绝不可能让他流落到夜宿荒野的境地。

周氏看着小沙弥远走的背影,幽幽叹了口气,“他是张家十八娘的儿子,从小送到西山庙里养大,我上一次看到他时,他连话都不会说呢,抱起来和小猫咪一样,轻飘飘的。一转眼,已经长这么大了。“

语气颇为唏嘘。

张十八娘?

李绮节仔仔细细回想了一遍,确认自己没听过这个人。想要问问周氏,周氏却忽然忌讳起来,怎么都不肯往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