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一下子低了七八度,“你晓得大郎摔伤了?“

进宝瞪大眼睛:“大郎受伤了?我咋没看出来?“

李绮节啧啧两声,李子恒学精乖了,竟然会隐瞒自己的伤情。记得以前他在外头和人打架,脑壳被碎瓦片打伤了一小块,血流如注,连衣襟都染黑了一大片,他一点都不在意,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不是清洗伤口,而是得意洋洋地向她展示自己的伤口。

她沉吟片刻:“伤得重不重?“

花大郎连忙摇头:“不重不重,就是崴了脚,走路是没什么妨碍的,就是老师傅们怕一时养不好,以后不好下场,所以让他最好不要下地走动,他怕吓着你们,才瞒着不说的。“

既然伤得不重,李绮节便不多问,男子汉大丈夫,谁没个磕磕碰碰的时候?何况她这个哥哥天生一把子力气,不喜欢沾手铺子里的活计,唯有在球场上奔跑冲锋,才能激发他的潜能,最大发挥他的长处。

蹴鞠艺人是上不了台面的,可李子恒志向在此,李绮节能做的,就是助他一臂之力,恢复蹴鞠的昔日荣光,让蹴鞠艺人成为受人尊重向往的职业。就算野望最终不能实现,也要试上一试,再论其他。

李子恒在内厅和师傅排演比赛时的阵法,听说李绮节亲自来找他,有些慌乱,这几天他是坐在椅子上让人推着走的,进宝来见他时,他只要坐着和他说话就成,所以没有露馅,但自己的亲妹妹来了,他总不能一直坐着不起身吧?

一旁的小童安慰他道:“少爷别急,小姐通情达理,眼界开明,知道您受伤,心疼还来不及,想必不会追求其他。“

李子恒翻了个白眼:他就是不想让妹妹担心么!

然而不等老师傅们避嫌离开,小童进来道:“少爷,小姐又回去了!“

“三娘走了?“

李子恒疑心妹妹在诈自己,不敢相信。耐心等了足足一刻钟,才敢让小童推着他去见花大郎:“三娘怎么说走就走了?她不是来找我的?“

花大郎面不改色,嘿嘿一笑,“大郎放心养伤便是,三娘这回来,主要是想向我交代几样要紧事,然后还要进城去一趟,顺便给你送几件换洗衣裳,衣裳我让人送到你房里去了。“

他顿了一下,拍拍自己的脑袋,“对了,三娘让我给你带句话,说你要是没时间回家,写封信给她也成。“

李子恒长长吁出一口气,“你认得字比我多,你帮我写吧!“

出了球场,宝珠皱眉道:“明明晓得大郎在扯谎,咱们就这么走了?“

李绮节把银丝纱帷帽戴在头上,这种素色轻纱轻盈透风,垂悬下来,状如垂丝,既能遮挡炎炎烈日,遮掩容貌,还凉快,“少年意气,何必戳穿他。“

李子恒一时三刻定不下心,找他商量也没用,反正李乙那边的人选还没定下来,等她一家一家打听好对方的人品性情,再让李子恒自己选好了。

仍是回了渡口,雇船回家。

进宝在外面看守老牛和板车,宝珠和李绮节坐在船舱里躲避日晒。水面上热气蒸腾,波光粼粼的浪涛裹挟着灼人的细碎日光,南风带来的暑气夹杂着湿润的水汽,扑在脸上,烘得人骨头发软、熏然欲罪——江边人家的酷暑,热也热得缠绵,让人喘不过气。

欸乃声声,船很快行到李家村前,远远能看到岸边停泊着数只乌篷船。酷热难耐,船夫们三三两两躺在岸边的树荫下休憩,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硕大的绿色宽檐帽子,像是忽然冒出一丛丛芋头。

等船离得近了,李绮节才看清那帽子的材质,原来是他们用随手从河里摘取的荷叶编的。

“扑腾“几声,有人耐不住热,跳进江水。

宝珠连忙挡在李绮节跟前,不让她看见那些脱得只剩下汗衫褂子的船夫村人。

然而这扑腾声有些奇怪,岸边有人连声呼喊,更多的人则在交头接耳看热闹。

难不成有人想不开,特地跑到人来人往的渡口寻死?

李绮节掀开帷帽一角,看到岸边有几个熟悉的人影,眉峰微蹙:“让船夫先别靠岸,咱们从另外一个方向走。“

☆、第78章 七十八

本想避开争端, 不想还是迎面撞上了。

宝珠看着在水中不停挣扎的朱盼睇,心里有些不落忍,移开目光,觑眼看向李绮节, “三娘,你看……“

朱盼睇是朱家大娘子,李绮节的死对头, 乡里有关她的流言蜚语,基本上都是从朱盼睇嘴里传出去的。两人相见两相厌,只差没豁出脸皮打一架。

李绮节示意进宝下水救人:“过去搭把手。“

人命关天的时候,可不能意气用事。尤其是乡里乡亲的,岸边还围着数十个看热闹的婆娘媳妇, 她们看她见死不救, 嘴唇上下那么一哆嗦, 转眼就能传得沸沸扬扬, 到时候一人一口唾沫,也够她受的。

而且朱盼睇固然可恶,还不至于到罪大恶极的地步。

进宝脱了鞋袜,噗通一声跳下水。

宝珠守着进宝的衣裳,一眨不眨地盯着皱起层层波浪的水面, 面带担忧。别看船快靠岸了, 近岸处的水底还是很深的,一眼望不到底,竹竿插下去, 只能捞起一把湿漉漉的水草或是菱角藤。

朱盼睇显然快支持不住了,上上下下扑腾了几下,很快消失在江面上。

看她努力往回游的模样,似乎并不是想不开跑来跳江寻死,可自始至终并没有听到她呼救的声音,岸边倒是有几个汉子想下水救人,不知为什么被旁边的人给拦住了。

进宝虽是北方人,但很小就随乡里人一起流落到湖广地区,算是在水边长大的,不必人教,便练就一身凫水本领,很快游到朱盼睇身边,把她往岸边拖拽。

宝珠吁出一口气,催促船家赶紧靠岸。

下船时,已有一堆人围在一边指指点点。

朱盼睇披头散发,看不清脸色,趴在地上干呕。瘦弱的脊背拱得高高的,咳喘半天,呕出一肚子黑水。

一个头包布巾、身穿蓝布袄裙的小脚妇人冲出人群,一巴掌扇在她脸上,发出的脆响声甚至压过了众人的窃窃私语。

妇人喘口气,扶着自己细瘦的腰肢,骂骂咧咧道:“你是想逼死你娘啊!“

几个妇人连忙上前拦着,“孩子还小呢,朱娘子有话好好和她说,别把小伢子吓坏咯!“

进宝机灵,把朱盼睇送到岸上时,没有跟着上去,仍旧回到水里,游到李绮节他们的乌篷船前,翻身爬上船,穿上鞋袜,再利利索索下船。

众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老阿姑、朱娘子和朱盼睇身上,没人关心救人的是谁。

李绮节不愿多事,直接领着进宝和宝珠回家,走到半路上,还能听到岸边尖利的叫骂声。

是朱娘子和老阿姑在骂朱盼睇。

李绮节默默叹息一声,曾几何时,朱娘子是个再温柔贤惠不过的老实人,说话细声细气,偶尔声音稍微拔高一点,脸上便涨红一大片。如今的她,脸硬心酸,粗俗不堪,打骂起自己的女儿一点都不留情,俨然已经成为第二个刻薄尖酸的老阿姑。

进宝一路上摇头晃脑,试图在进门前把半湿的头发甩干一点,“朱盼睇怀里抱着一个女娃娃呢!“

宝珠唏嘘两声:“作孽哟!“

几人回到家中,刘婆子和丫头听到铃响,赶出来奉承迎接。

见进宝湿哒哒的模样,刘婆子顿时把眉头一皱:“是不是贪玩游水去了?仔细太太说你!“

瑶江县依山傍水,村郭城镇周边,处处都是河流湖泊环绕。小孩子夏天贪凉,喜欢在水边嬉戏,没有大人在一边看管,难免疏于提防,于是乎,大江里几乎每年都要葬送几条冤枉性命。

周氏曾经严厉警告过家里的小厮伙计,不许他们随便下水游泳,违者要罚工钱的。

进宝连忙把头摇成拨浪鼓一般,指指渡口的方向:“刚才朱盼睇掉水里头去了,我帮着捞人,才下水的。“

刘婆子哎哟一声,声音陡然拔高了好几度:“人没事吧?“

宝珠冷笑一声:“人倒是没事儿,就是老阿姑和朱娘子瞧着怨气挺大的。“

刘婆子哀叹一声,一边吩咐丫头去取挂在水井里头晾着的半个西瓜,一边向面带疑问的李绮节解释道:“朱家上个月又添了个丫头,他们家大郎连地里头还没长出来的收成都提前赌输了,哪有钞养娃?老阿姑嫌弃多了个女娃娃,前几天就嚷嚷着要扔到江里头去喂鱼,他们家大娘子厉害,守着妹妹,不让人碰。今天一早大娘子上山打猪草去,老阿姑和朱娘子趁她不在家,偷偷摸摸把女娃娃抱出去扔了,大娘子回来看见妹妹没了,提着镰刀就追到河边去了……“

刘婆子年纪大了,说起话来不分头尾轻重,起了个头之后,就念念叨叨,一气说到底,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等宝珠服侍李绮节摘了帷帽,洗了脸,净过手,换下半湿的纱衣裳,坐在荫凉的石桌前喝香花熟水时,刘婆子的嘴巴还没停:“自己的骨肉,哪能说扔就扔!好歹是一条人命呐!“

宝珠附和一句:“可不是这么说。“

手里替李绮节打扇,眼神往旁边一扫,使眼色给旁边的丫头。

丫头会意,上前搀住刘婆子,笑嘻嘻道:“阿婶,灶房里的绿豆汤咕嘟咕嘟冒泡了,是不是该搁糖啦?“

糖和油是精贵东西,每天的用量是有数目的,一般只拿当天的量,其余的都锁在柜子里,轻易不拿出来。钥匙在周氏手里,只有要用的时候,刘婆子才会去请钥匙开罗柜,随取随用。

刘婆子想起炉子上的绿豆汤,一拍脑袋,道:“我去拿钥匙。“

宝珠朝李绮节挤挤眼睛:“总算走了!“

李绮节接过她手上的湘竹柄团扇,笑而不语。

刘婆子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朱家的琐碎,无非是想拐着弯替朱盼睇卖个好。周氏近来已经不再亲自管家务上的事了,家里势必还要再添丫头。朱盼睇听说后,一心想到李家寻个差事:一来,李家签的是活契,她不用卖身给大户人家当奴才;二来,到李家帮工,她能够就近照顾家里的几个妹妹;三来,李家和朱家是多年的近邻,不管是周氏,还是家里的下人,都不会真把她当丫头看。她不仅不用干粗活,说不定还能天天领赏钱呢!

朱盼睇越想越觉得李家的差事千好万好,当即舍下脸皮,亲自求到周氏跟前。

周氏还真有些意动,刘婆子等人怜惜朱盼睇姐妹的处境,更是帮着说了一车又一车的好话,连李昭节都撒娇发痴,说想要朱家几个姐姐给她作伴。

最后事情传到李绮节耳朵里,她二话不说,当场就驳回了。

笑话,招进来一个朱盼睇,后边一扯四五个朱家小娘子,一个个眼巴巴守在门外,他们家是管还是不管?管吧,心里窝气,不管,朱家几个小娘子坐在李家门前哭天抹泪的,乡里人还不得戳他们家脊梁骨?

等朱盼睇在李家扎下根,再往后,说不定连老阿姑和朱娘子都要跟着占李家的便宜。而且他们家后面还有一个吃喝嫖赌的朱大郎,那更是不能沾惹的。

李绮节现今管着家里的内务,周氏有心让她在下人跟前立威,一般事体都交给她拿主意,只要她处理得当,周氏都无条件支持,哪怕有时候她考虑不周到,只要不太出格,周氏也不会反对,还会替她描补。

她坚决不允许管家雇朱盼睇帮工,周氏自然不会同她唱反调。

朱盼睇的算盘打得顺顺当当的,结果却在李绮节跟前碰了钉子,只能偃旗息鼓,另谋出路。

刘婆子、曹氏等人私下里叹息良久,觉得李绮节对朱盼睇似乎太无情了,她们当然不会说李绮节是公报私仇,故意使性子为难朱盼睇,但嘀咕还是难免的。

这不,刘婆子找着机会,就要在李绮节跟前把朱家的种种辛酸可怜事拿出来念叨一遍,盼着她能回心转意,重新考虑接纳朱盼睇。

丫头提起吊篮,取出凉津津的西瓜,剖成薄薄的小片,盛在葵口白瓷碟子里,送到李绮节跟前。鲜红的瓜瓤里浸了水汽,咬起来有点绵绵的,不过依然很甜。

微风吹拂着廊檐前几株蓊郁的老树,树影婆娑,浓荫匝地。细碎的日光斑影落在肩头发梢,像某种调皮的小兽。李绮节咬下一口瓜瓤,轻轻摇动团扇,环顾一圈,眼风四下里一扫,大热的天,她的眼神像掺了冰凌,寒光闪烁。

原本探头探脑、偷偷打量她神色的丫头们吓得一颤,连忙垂首侍立,不敢吱声。

李绮节淡笑一声,收回眼神,招呼宝珠和进宝一起吃西瓜。

朱盼睇能够鼓起勇气反抗重男轻女、刻薄冷酷的祖母和母亲,能不畏生死,跳进河去救她的小妹妹,确实令人敬佩,也值得别人的同情。

但那又如何?

朱盼睇姐妹的不幸,是朱大郎、老阿姑和朱娘子造成的,和他们李家有什么相干?

谁同情谁去帮忙好了,反正李绮节不会允许朱家人和李家扯上关系。

远的不说,李家之前对朱娘子如何?吃食、点心、衣物、药丸,一样样送过去,朱家几个小娘子都是喝李家的米汤长大的。

然而朱娘子是怎么报答他们的?

一旦他们李家不肯给便宜他们占,立马翻脸不认人。婆媳两个四处碎嘴,说李家人忘恩负义,看不起他们这些穷邻居。朱盼睇姐妹不分场合嘲笑李绮节,朱娘子可曾管过一回?

这一家子,都是记仇不记恩的性子,犯不着为了一点点同情心,徒惹一身骚。

☆、第79章 七十九

朱家闹了一场, 邻里街坊看不过去,东家一把米,西家一捆柴,凑了一担油米菜蔬, 送到朱家院里。李绮节也意思意思舍了几条大肥鱼,用肥阔的棕榈叶扎着,两个婆子合力才拎得动, 特意拣个人多的时候,当着村里人的面送到朱家。

老阿姑看到鱼,顿时笑得合不拢嘴,不等婆子开口,上前劈手夺过肥鱼, 垫着小脚跑进灶房, 往水缸里一扔, 生怕李家婆子反悔。

周氏原先想送几升陈米, 李绮节给拦了,改送鱼,反正家里鱼多,送到县里卖不出价钱,留在家实在吃不完, 夏日湿热, 又不能做腌鱼,正好送出去博个好名声。

接下来几天,朱家天天炖鱼汤。她家老阿姑抠唆, 连鱼鳞、鱼鳃都要留着,鱼头、鱼肠更是舍不得扔,一条鱼能反反复复炖上一整天,大半个村子都能闻到鲜美的香味,引得李家豢养的母猫阿金天天趴在墙头上往间壁张望。

阿金是只纯色的黄色土猫。俗话说,金丝难得母,铁色难得公。黄猫大多是公的,纯黑□□多数是母的,纯黄色的金丝母猫,可遇而不可求。

阿金是孙天佑从南边买来的,据说得来不易。刚送到李家时,李大伯和周氏稀罕了好一阵子,丫头们更是热情高涨,争着抢着给它喂食。冷淡如李昭节,都摒弃矜持,三天两头往李绮节的院子里跑,只为了能逗一逗阿金。

唯有正牌铲屎官李绮节的反应最为平静,她喜欢看别人逗猫玩,偶尔兴致好时,也愿意摸摸小猫的脑袋,给它挠挠下巴,但并没有养猫养狗的闲情——对她来说,宠物猫狗就和小孩子一样,只能敬而远之。

阿金不愧为名贵品种的猫,颇通人性,李绮节不大爱管它,它也不和这个名义上的主人亲近,专爱找李大伯和周氏撒娇。

李大伯人高马大,几十岁的人了,胡子一大把,威严起来连李乙都怕他,竟然拿一只小猫咪没辙。李绮节有天去后院纳凉,无意间撞见自家大伯撩着崭新的湖罗袍子,以一个十分不雅观的姿势,趴在台阶上,和阿金对视,嘴里学着猫的叫声,“咪咪咪咪“个不停。而阿金双瞳眯起,满脸冷漠,傲娇地踩着猫步离开。

李绮节:……

周氏就更别提了,每到饭点,第一句话就是提醒宝鹊:“别忘了喂阿金。“

阿金吃得可比周氏和李大伯本人讲究多了,顿顿都是米饭,配上鱼汤和炸得酥脆的小鱼干,或是炖煮的干净鱼肉、鸡丝肉。丫头们都说阿金前世肯定受了很多罪,这一世专是为享福来的!

结果阿金偏偏不爱吃鱼汤泡饭,独爱打野食。丫头盛在瓷碗里的饭,香喷喷,软嫩嫩,连婆子看了都咽口水,它慢腾腾挪到走廊前,纡尊降贵地嗅上几口,转头就走。不一会儿,不知道从谁家叼来剩菜剩饭,美滋滋吃完,然后蹲在只动了几口的鱼汤泡饭旁边舔爪子。

朱家的鱼汤腥味浓,一飘几里远,阿金就爱那腥味,整日趴在墙头上翘首苦盼,不肯挪地儿。

宝珠笑骂道:“果然是只小畜生,不知好歹!“

朱家的鱼汤是单单为老阿姑、朱大郎和朱家小郎君炖的,朱盼睇姐妹几个一口都捞不着,更别提阿金这只别人家养的猫仔了,它估计到朱家探过几回,被老阿姑追着打了一顿,自此不敢再往朱家跑,只敢守在墙头流口水。

李绮节看阿金天天眼馋朱家的鱼汤,浪费自家粮食,皱眉道:“别给它拌鸡丝肉,拿灶房不要的鱼尾巴、鱼头煎碗汤泡饭,看它吃不吃。再不吃,饿几顿就好了。“

阿金不爱吃食,还不是因为家里的丫头天天给它开小灶,肉条撕得细细的,隔一会儿喂一口,隔一会儿再喂一口,一只猫能有多大的胃口?家里这么多丫头,加上一看到猫就往外散发爱心的李大伯,十几个人轮番喂下来,阿金没被撑死,已经是幸而又幸了!

饿它两顿,保管胃口大开。

宝珠连忙左右看看,见丫头们坐在院子外面的树荫底下做针线,悄声道:“三娘,阿金好歹是孙少爷送来的呢!“

这是在暗示她对阿金不够用心。

阿金虽然只是一只猫,但却是孙天佑特意送给她的礼物,意义不凡,如果孙天佑发现她对阿金的态度可有可无,难保不会暗生芥蒂。

李绮节暗暗翻了个白眼:她什么时候表露出自己有喜欢养阿猫阿狗的闲情雅致?先前那几对兔子就算了,至少能送到灶房烹饪成饭食,现在孙天佑又不声不响送来一只娇惯的猫太太给她养,还不如送只小狗呢,起码可以看家护院。

宝珠看出李绮节的不情愿,笑叹一口气,走到她跟前,在她额头上轻轻点了一下:“亏得前几日官人还夸三娘聪明,我看呐,三娘你根本还没开窍呐!孙少爷每回往咱们家送礼,哪一次不是照着您平日的喜好送的?为什么这一次单单要送您一只猫呢?“

李绮节忍不住腹诽:她以前还觉得宝珠不开窍,没想到在宝珠丫头眼里,真正不开窍的人是她李三娘。

孙天佑为什么送只猫给她呢,当然不单纯是怕她闺中烦闷,给她养着解闷儿,而是让她看到阿金时,立马能想到送猫的人身上,最好阿金能时时刻刻在她跟前晃悠,然后她就能一天想他几十次……

难怪他送兔子不成,又锲而不舍地继续送猫。

李绮节不由失笑:孙天佑的打算恐怕得落空了,她两世为人,始终和猫不亲近,阿金从不到她跟前撒娇——就算阿金像缠着周氏那样两爪扒着她的裙角不放,她也不会想到孙天佑身上。

她笑归笑,想起上次见孙天佑时那双眸子里的神采,心里亦有几分动容,“罢了,近来天气怪热的,让人给孙府送几把扇子去。“

感情需要双方共同维系,才能走得更稳更久,剃头担子一头热,终究不是事。既然她愿意敞开心扉,何不多给孙天佑一点信心?虽然以他那副滚刀肉的乐天性子,绝不可能伤怀抑郁、患得患失,但她已然应下婚约,总得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才对得起他此番的种种深情。

这样一想,李绮节忽然眼皮一跳:总觉得孙天佑有故意装可怜,以博周氏和宝珠同情的可能。不然一向看他不顺眼的宝珠最近怎么总是替他说话?而且连李乙都觉得她对未来女婿太疏离了,不惜放下架子,几次三番明示暗示她闺女家虽然要注重名声,但也不能太含蓄,让她务必亲手给孙天佑做几件贴身物件。

“即使做得不好,到底是你自己做的,比丫头做的不同。“

李乙说完这话时,窘迫尴尬,头顶冒烟,脸上涨得通红,别说耳根子、脖子跟着红了一大片,脚底都热得出汗了!

难为他之前一直做严父,临到唯一的闺女要出阁,又得做一回慈母,担心女儿在女婿跟前不讨巧,只能厚着脸皮,苦口婆心教闺女怎么讨好未来的丈夫。

李绮节轻叹一口气,李乙看似温和,实则迂腐守旧,真固执起来铁石心肠,以至于她直到现在都不敢向父亲坦白自己和花庆福合伙做生意的事,但他的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出自肺腑,一点都不掺假。

“只送扇子吗?“

宝珠掀起袖子,把镶边袖口拢在八宝纹闭口玉镯子里,撸得高高的,露出大半截雪白胳膊,进进出出,四处翻箱倒柜,想找出李绮节往年收藏的扇子。

丫头们在外头听到屋里搬弄罗柜桌椅的响动声,搭讪着进房,见状也挽起袖子,帮她一块找。

罗柜、画箱、多宝格、架子床后头的四件柜都找过了,一把扇子都没找着,平日里用的几把扇子是李大伯特意从茶商手里购得的,镶包银,象牙柄,价值不菲,可那是李绮节贴身用的东西,不能拿出去送人。

丫头小声道:“是不是收到库房里去了?“

整个李家村的人都晓得周氏在为李绮节张罗嫁妆,他们李家钱钞挣得多,但兄弟两个都勤俭,至今还住着老宅,没买大宅子,平时更是舍不得花用,家里的积蓄,日后都要落到一个大郎、几个小娘子身上。李绮节的陪嫁,光是绸缎布匹、珠宝首饰,大件小件,堆了满满一库房。箱子摞箱子,一直码到屋顶梁柱下。管家婆子登账记录嫁妆单子的时候,才一上午,已经眼花缭乱,晃头晕脑,几个婆子互相监管,足足费了几天几夜的工夫,才把单子整理好。

东西多,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看管,一转眼就不知道搁到哪儿去了。

宝珠摇了摇头,“我前几天明明还看到了……“

想了想,怕自己记错了,叫小丫头道:“去问问曹婶子,她记得那几口箱子是装什么的。“

最后还是李绮节狐疑道:“扇子不是你收起来的吗?“

宝珠哎哟一声,拍拍自己的脑袋:“瞧我这记性!在屏风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