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沉吟道:“我哥哥他倒是与其他兄弟一起学过骑马的,只是因少有机会能骑,马术并不熟练。”

郑氏摆了摆手:“要是总这样小心翼翼,那一辈子都是学不会骑马的。我多叫几个人跟着,有些护卫是军中出来的,马术很是了得,即便是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处理。”

三娘便不再说什么了。其实郑氏与她今日才第一次见面,说不上多熟稔,一般人为了少一些麻烦遇到这种情况是会想着法子让王璟打消念头的,毕竟王家将他们兄妹托给了郑氏照顾,若是出了岔子,郑氏是有责任的。

可是郑氏却是站在了一个长辈的角度,并未阻止王璟。这种爽直的性子倒是让三娘心生好感。

唐嬷嬷便又下去传达郑氏的话,不多久三娘便听到车外想起了两声欢呼,难得见到王璟如此开心,三娘也不禁莞尔。

唐嬷嬷再次掀开车帘子进来的时候,郑氏接着光线捧着魏云英的小脸看了看,叹道:“这面色怎么就随了你父亲,这般的暗黄,用些妆粉遮上一遮吧。”

唐嬷嬷忙去寻妆盒,一边还不忘安慰郑氏道:“小姐年纪还小呢,女大十八变,再过几年,等五官张开了自然就好起来了。”

“珂姐姐只大我半岁,脸上怎么就如凝脂一般的?”魏云英看了三娘一眼,有些委屈地低头道。

唐嬷嬷语塞,只迅速地把装盒捧了来,笑道:“小姐别急,等嬷嬷帮你上了妆,小姐自然也白白嫩嫩的了。”

魏云英看了唐嬷嬷手中剔红牡丹纹的粉盒摇了摇头道:“我不要搽那个,周家小姐说我搽了那个就像是带了个假面皮,难看死了。”

“小姐你别听那周家的小姐胡说,她自己脸跟个炊饼似的……”。

“嬷嬷。”郑氏无奈地喝止唐嬷嬷。

唐嬷嬷也知道自己失言,看了三娘一眼,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三娘也轻轻一笑,却是对魏云英说:“其实我也觉得这妆粉颜色太白,不太自然。”

魏云英以为三娘也是笑话她面色蜡黄,不好看,抿了抿唇,低头不语。

三娘又接着道:“不过我那里倒是有一种落葵子粉,是紫色的,攃到脸上自然剔透,鲜华立见,云英妹妹要不要试一试?”

魏云英闻言知道自己是误会三娘了,抬头不好意思道:“我这肤色,怎么抹也是不好看的。”

三娘偏头笑道:“那可不一定,女孩子的容貌可是七分靠装扮的,另外的三分气质也可以弥补。你不是说我脸色好看吗?我就是擦了那种落葵粉的,你看,看不出来吧?”三娘因守孝,平日里并未涂脂抹粉。只是前一世她也是个爱美的,于化妆打扮上也小有心得。魏云英长相虽说不上美,但是五官清秀,只是脸色偏黄。而紫色的粉是可以遮黄的,以后若是好好装扮,也算是清秀佳人。

魏云英闻言有些好奇地盯着三娘的脸仔细看,又有些怀疑道:“真的吗?”

三娘眨眼笑道:“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魏云英就隐隐有了些期待。她因为脸色不佳,在兖州的时候总是让别府的小姐们笑话,慢慢的她就不喜欢出门了了,有时候郑氏要带她出门会客,她甚至会装病逃避。看了看三娘脸上那白皙剔透的皮肤,魏云英很是有些羡慕。

三娘朝唐嬷嬷笑道:“劳烦嬷嬷去我那辆车上,让我的丫鬟将那一盒紫色的妆粉寻出来,顺便把那盒颜色略深的缠枝花盒子的干粉也一起拿来。”

唐嬷嬷见魏云英没有反对,忙高兴地下车去了。

不多会儿便见唐嬷嬷拿着一个粉彩人物的粉盒与一只略小一些的缠枝花纹的瓷盒回转了。

“我到是听闻京里如今时兴起一种紫色的妆粉,却一直没有用过。”郑氏让唐嬷嬷将粉盒递给她看一看。

郑氏接过唐嬷嬷递来的粉彩人物盒子,打开瓷盖,一阵淡雅的芬芳气息便弥漫了出来,白色的瓷盒里是粉中带紫看上去很细腻泥状物。

“这个又是什么?”魏云英看着另一只缠枝花纹的盒子问道,眼中跃跃欲试。果然,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化妆品对女人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不管这个女人有多小,三娘心道。

“这是定妆用的干粉,擦了紫粉之后再用这干粉,可以让妆容更加自然持久。”三娘索性拿过唐嬷嬷手中的那只盒子,揭开了盒盖解释道。

缠枝花纹的瓷盒里是颜色偏暗的黄颜色的干粉。以前在大街上看到很多女生将脸抹得很白,其实选底妆的时候并不是越白越好的,而是要选择与自己肤色最接近的色号。三娘看了看魏云英的肤色,想着如果粉的颜色能再暗一些效果更好,只是古代的粉大都是偏白的,这种深色的都少见。这盒粉还是公中发妆粉胭脂的时候,姐妹们挑剩了的,想是外头管事采买的时候不小心拿错了。

三娘指导唐嬷嬷先用玫瑰露给魏云英润肤,再上紫色的妆粉均匀推开,最后淡淡扫一层干粉定妆。材料与工具有限,也只能做到这一部。

三娘看了看魏云英的脸,想了想,翻开了唐嬷嬷放在一边的妆盒,挑了一盒颜色略黯的胭脂,用银簪挑起一些在手心上,用双手拍匀了。

“云英,试着笑一笑。”三娘朝云英笑道。

云英闻言下意识地抿嘴微笑,三娘便将手心的的胭脂轻轻拍在了她面部的笑肌上。三娘又打量了云英一番,笑着点了点头。

肤色明亮了很多,又不会因为太白而显得不自然。云英的眉浓密亮泽,不画而黛,是整个五官中长的最好的,眉形也只需要稍微修一下,只是现实不太方便,便先罢了。

“呀,小姐这样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唐嬷嬷稍稍揭开了帘子,欢喜道。

郑氏也笑着点头道:“确实是好看了,阿珂好巧妙的心思。”

三娘淡笑着道:“那也要妹妹底子好。”云英拿着小靶镜仔细照着,也很满意的样子。

其实并没有唐嬷嬷说的那么夸张,毕竟工具有限,无法像现代一样将化妆术当易容术用。只是云英肤色虽偏黄,底子却是好的,肤质细腻,看不见毛孔。五官也是清秀柔和,因此只要将肤色调和一下便好看了许多。

“珂姐姐的妆粉是在哪里买的?”云英看了看两个粉盒,问道。

三娘笑道:“是家人买回来的,哪家铺子我却是不知道的。”

云英闻言有些失望。

三娘又道:“这两盒粉妹妹拿去用吧。”

云英忙摆手道:“那怎么行,父亲说君子不夺人所爱。”

三娘道:“我的肤色其实更适合用珍珠粉的,这盒紫粉很少用到,放着也是浪费了。云英妹妹先用着,等我日后打听到哪里有合适你的妆粉,你再买不迟。”

“可是……”云英有些犹豫。

三娘微微一笑:“本来就应该给你礼物的,而且你也欠着我一份回礼。刚听夫人说你刺绣的功夫很好,若是不嫌麻烦,可以给我绣一个扇面吗?”

云英闻言眼睛一亮,忙不迭地点头道:“不麻烦,不麻烦。姐姐喜欢什么花样的?”

三娘便又与云英讨论了一番如今时兴的花样子,因这是云英擅长的,她说起来倒是头头是道。而三娘对刺绣并不在行,便也认真请教。

郑氏与唐嬷嬷在一旁笑看着,并不插话。

车里气氛正好,马车外面那跟车的婆子却突然惊呼道:“夫人,少爷回来了,后面还抬着个人。”

第五十二章 伤的是谁

车里气氛正好,马车外面那跟车的婆子却突然惊呼道:“夫人,少爷回来了,后面还抬着个人。”

马车里的气氛为之一凝。郑氏倏地起身,掀帘子跳下了马车,身手很是敏捷。三娘心中担心王璟的安慰,顾不得什么闺秀的体面,紧随郑氏身后下了马车。

“是谁伤了?伤势如何?”郑氏一面发问,一面往前面有人聚集的地方疾步走去。

三娘提步想着要跟上,不想手臂却让人拉住了,三娘回头便看见了面色惊恐的张嬷嬷,三娘一愣,她倒是差点忘记了孙氏的这位管家嬷嬷。

“小姐,听说有人受了伤。刚刚奴婢听郑家的小丫头说我们少爷也跟着去了前面镇子上,这受伤之人……”张嬷嬷急声问道。

三娘伸手打断张嬷嬷,皱眉道:“嬷嬷别急,我们上前看看。”说着便径自往前走去,张嬷嬷心里也是着急,顾不上提醒三娘什么男女大防,闺秀礼仪了,跟紧了三娘。

还隔了几步,三娘就听见郑氏道:“快去喊牛大成来,他会些治些跌打损伤。”又转身责备魏勉:“怎么还把人抬回到这里?镇上没有医馆么?这样颠簸腿上出了岔子可如何是好。”

三娘闻言心中一急,这是摔伤了腿?

正要扒开人群上前,旁边一个熟悉的声音却道:“妹妹,你去哪里?”

三娘一顿,转头便看到王璟好端端地站在自己两步远的地方,满脸疑惑。

三娘顿时放下心来,风一吹来,顿时发现自己已经是满身冷汗。

“少……少爷……你没事吧?”张嬷嬷瞪着眼前的王璟有些反应不来。

“我有什么事?我很好啊。”王璟摸着头莫名其妙。

张嬷嬷终于松了一口气,想起了刚刚的担心,也顾不得什么主仆身份,拉着王璟就苦口婆心地唠叨起来。

三娘装作没有看到王璟投过来的求助眼神,把头转向了一边,却听到前面一个玩世不恭的懒散声音道:“表姨不用责备他们了,是本世子让表弟抬着我来此的。若是到了镇上的医馆,指不定就被人给追上,绑回去当压寨相公了。”

“这里缺医少药的,若是你的腿出了什么差池我怎么向你母亲交待?”郑氏压着怒气道。

“怎么会缺医少药?刚刚表姨不是让人去找……”

“夫人,牛大成来了。”远远的一个护卫高喊着奔来,后面还跟着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大块头。

那两人很快跑近了,围着的人也迅速让开了一条路。三娘便从散开的人群中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摊手摊脚,丝毫不顾形象地躺在了一块不知道从哪里拆出来的门板上,左腿的裤腿已经高高挽起,小腿被从哪件深色衣服上撕下来的布条草草地包扎了,看不出是否严重。

“这是大夫?”那少年双手手掌向后撑起了身子仰坐了起来,瞪着那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大块头道,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样的姿势也让站在前方的三娘毫无遮掩地看清楚了他的脸,雪肤红唇,修眉凤目,竟是比女子还艳丽三分的容貌,男生女相,却也是赏心悦目。

听见少年的质问,魏勉先是噗哧一笑,见少年斜蔑了过来脸上一红,然后咳了咳憋笑道:“表兄,牛大成是大夫没错。”

那大块头牛大成被人这么盯着却是有些手足无措,扑哧了半天,才道:“俺,俺只医过马。”

少年闻言脸色一黑,周围众人却是哄堂大笑。

郑氏板着脸呵斥道:“都围着干什么?退下。快去给他看看,有没有伤到骨头。”后一句却是对那牛大成说的。

郑氏令一处,护卫们立时收了声散开了,那牛大成也上前去蹲在那少年身边想要解开那包扎看一看伤势。

“不用了,本世子的伤无碍。”少年皱眉挥开牛大成的手。

牛大成脸一红,看向郑氏。

郑氏有些无奈道:“宣云,听表姨的话,让大成帮你看看。这附近没有大夫,大成他好歹治过马伤,是个有经验的。”

那名为宣云的少年想了想,却是道:“我的腿真的无碍,刚刚君仪已经帮我看过了。从楼梯上摔下来的时候擦破了一块皮,并未伤到骨头,只是伤口大了一些。表姨你这里一定有金创药,上些药就好了。”

“君仪?”郑氏皱眉道:“他是大夫?他人呢?”

少年闻言一愣,随即四处看了看,皱眉道:“怎么还没有跟上来?”

郑氏却是看着他的伤有些着急:“我派人去寻他,只是你的伤我不放心。你不让牛大成看,让表姨看看总成吧?”说着就径自上前,不由分说便要解开包扎。

“让我来吧。”一个清冽的声音道。

众人不由地向后看去,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由马上跳了下来,径直往这边而来。这少年一身黑布衣,双腿上绑着黑白交叉的绑腿,这一身打扮一般都是走南闯北之人才会有。而这少年,从下马到一路行来,动作行云流水,不见粗俗只见一种内敛的优雅。这种优雅仿佛是铭刻于骨子里和着骨髓流动的,外表无法掩饰,流露也不自觉。

而这黑衣少年的容颜更是少见的秀美绝伦,只是那点漆似的眼眸虽是一清见底却像是半点波纹也无,清冷异常。

这黑衣少年走到宣云身边,仔细检查了腿骨:“并未折断,如先前所料,只破了一点皮。”

“看,我说没事吧?君仪可是医过人的。”宣云在那个人字上咬重了音,听起来有些咬牙切齿。

叫君仪的少年却是没有搭理,只一边拆那包扎一边垂眸问道:“可有烈酒与伤药?”

郑氏本是半信半疑,但见黑衣少年手势熟练,像是做惯了的,便稍稍放了心,只吩咐一旁的魏勉道:“去拿找高远要些金创药,至于酒……”郑氏皱了皱眉。

“妹妹,我们马车上好像有带去兖州的酒。”王璟突然出声道。

众人闻言都望了过来。

“咦,这是表妹?怎么看着好像……”宣云打量了三娘一番,疑惑道。

郑氏闻言横了宣云一眼:“这是青城王家的三小姐,不可勿言乱语。”

“你有烈酒?”检查完宣云伤口的黑衣少年,转头问王璟道。

王璟看向三娘,三娘想了想却是摇头道:“是泉酒之类的黄酒,恐怕派不上用场。”

黑衣少年闻言却是转头看了三娘一眼,随即转头对郑氏道:“魏夫人可否准备一些食盐与烧开过的水。”

魏夫人点头吩咐了下去。

三娘见张嬷嬷看了过来,有些欲言又止,想了想便转身笑着朝魏氏行了一礼,道:“云英妹妹在车上恐怕正担心着,三娘上车去与她说说话。”

魏夫人忙道:“那你便先回车上。”

三娘应了,又朝魏勉宣云那边微微福了福便转身往马车去了,张嬷嬷也跟了上来。

三娘以为张嬷嬷定会教导她几句,不想张嬷嬷只是陪着她走到郑氏的马车旁,服侍三娘上了马车,便恭敬地退下了。

马车上云英已经听丫鬟禀告过外面的发生之事,却是双眉紧锁,有些担心地不断掀帘子往外看,连三娘上了车也没注意。

三娘笑道:“妹妹不用担心,你表兄只是些皮外伤,并不严重。”

云英回过神来,却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一红,道:“表哥他没事就好。我本想跟着你们一起下车去看看的,嬷嬷却说让她先去打听一下。后来嬷嬷便派了个小丫头来说,伤的人是表哥。我……我便没有下车了。”

三娘瞧着云英两颊绯红,有些羞怯,又想了想那位宣公子的花容月貌不仅恍然大悟。想这定是云英的小女儿情思让她害羞了,却也不点破,只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起来,任云英继续魂游天外。

第五十三章 马车安排

三娘虽是静静地品着茶,心中却是思绪万千,暗暗猜测着刚刚出现的那两位少年的身份,那位叫宣云的,自称“本世子”,而宣又是国姓……

郑氏的出身她昨日让白英打探过,只说是颍川郑氏出身,三娘便也没有深究。后又听郑氏说她父亲是在军中任职,可是颍川郑氏与王氏一样,是靠着科举出仕,出了武将那是从未听闻过的。因此倒是猜不出来受伤的少年到底是哪一府的世子了。

至于那黑衣少年,身份更是让人猜疑。看他与那位世子的相处方式,又不像是随从,举止气质也能看出掩藏不住贵气。可是他那一身打扮,实在不是王孙公子的着装,且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实在不像是故意乔装打扮出来体验平民生活的,到像是经常穿惯了的。这么矛盾的一个人倒是让人忍不住好奇了。

三娘正想着,车帘子却开了,唐嬷嬷进了来。

三娘忙笑道:“嬷嬷回来了?宣公子可是安排妥当了?”

唐嬷嬷闻言擦了擦额上的汗,道:“伤处可算是处理好了,只是这天气太热,就怕伤口容易发炎,因此我们夫人想请求三小姐一件事儿。”

三娘好奇道:“我有什么能帮忙的?嬷嬷你说说看。”

唐嬷嬷闻言笑道:“是这样的,世子他这样自然是没有办法骑马的,只能用马车载着走了。夫人想着三小姐你与咱们共乘了这一路,又与我们家小姐相处甚欢,这接下来的路程也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最好了。三小姐您的马车空了下来可否让世子借乘?”唐嬷嬷说到最后似乎是觉得自己像是硬要三娘让出马车,与她们挤一起,有些不好意思。

三娘却是笑道:“我也有意这一路都来叨扰夫人和妹妹的,即使如此我那马车空着也是空着,让出来又何妨?况且那车里放了两个冰釜,我待着觉得有些凉,世子乘的话却是于伤势有益的。”

唐嬷嬷闻言大喜,感激道:“我们夫人性子直,做事情总喜欢凭着性子来,竟是与武定侯的性子极为相似,后来回了本家让太夫人好生拘了几年,本以为好了,却不想还是时不时的发作。当然,夫人她如此随便也是将小姐您当做自己人才会这样,也难为三小姐您不在意。”

三娘闻言心中暗自揣摩,这武定侯与郑氏是什么关系?若说郑氏是武定侯家的小姐倒是与她所说的父亲在军中相吻合,可是她听说武定侯只有一个女儿,就是礼亲王的继妃礼亲王妃,且这姓氏也合不上。

三娘正想索性直言相问,唐嬷嬷又道:“只是那马车是三小姐你坐过的,若是换个男子再坐会不会有什么不妥?”她怕王家这样的人家规矩多。

三娘想了想道:“你让张嬷嬷带着丫头们把我的物品都先搬离了,给世子换上干净的座垫被褥器具等等。”

唐嬷嬷闻言连连点头:“奴婢这就去。”

唐嬷嬷又下了车,三娘转头见云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了过来,目光闪闪地看着这边,想必刚刚都在认真听着。三娘一笑,道:“你要不要派个人过去问一问?”

云英一愣:“我已经知道了表哥的情况了呀。”

三娘有些无奈道:“知道是一回事,慰问是一回事,你理应问上一问的。”

云英想了想,却是摇了摇头,眼神有些暗淡:“表哥讨厌我,我……我还是不惹他讨嫌了。”

三娘闻言也是一愣:“怎么会?”

云英却是不想多谈的样子,只垂着头不说话。

三娘见状也不逼他,想着转移话题,想到刚刚的疑问便问道:“我记得颍川郑家只出过状元探花,却没有出过武将,为何夫人会是在军中长大的?”

云英闻言抬头道:“我娘所说的父亲是我姨祖父武定侯杨光复。听娘说她很小的时候外祖母就去世了,外祖父续娶了一房妻室,后来姨祖母就把娘接到了身边抚养,我娘她是跟着姨祖父和姨祖母长大的。”

三娘闻言恍然大悟,这样就说的通了。那么那位宣云世子就是礼亲王与后一任王妃所生的独子了,前一任王妃只生下一个女儿便去世了。

“与世子一起来的那一位叫做君仪的公子又是什么人?”三娘忍不住问道。

云英闻言皱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从未听闻过。”

三娘想起来似乎郑氏也不认识那位黑衣公子,不仅摇了摇头,笑自己八卦之心不死。

此时被三娘两人八卦的两位公子,刚上了三娘原来的那一辆马车。

“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最好是静卧不动。”黑衣少年清冷的声音响起。

宣云翻了个白眼:“骗孩子呢!我这没伤筋动骨的,你就是想找个借口帮我父王拘着我罢了!诶诶,你可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啊,到底该谁管着谁啊!”

黑衣少年纹丝不动,只探手扯出了小几下面的一本册子,淡然道:“会留疤。”

宣云闻言身子一僵:“喂,君仪,不是真的吧?你可知道要是本世子身上留了疤,京城里多少女子要心疼?泪流可能漂杵!”

君仪声音不变:“气温炎热,伤口一不小心就会脓肿,即便是出了汗也会影响创面愈合。所以我让你一个月不要乱动。照不照做看你。”

宣云仔细打量了君仪半响,想判断这话的真实性,可是那张终年不带表情的冰山脸实在是瞧不出端倪,最后只得无奈道:“真没办法?”

君仪翻开了手中的册子,看到内容的一刹那眼神一凝,口中却是回答道:“办法就是尽快赶到兖州府,蒋太医或许有办法。”

宣云闻言瞥了君仪一眼:“前面那句才是主要的吧?”

“这辆马车原本是谁坐着的?”君仪似是不经意地问。

“我说要一辆宽敞凉快的,表姨说找王家借了一辆,好像是那位王家三小姐的。”宣云随口道,随即凤眼一转来了精神,朝着君仪坏笑道“你一向对这些并不在意,怎么突然会问起这个?哦,哦,哦,我知道了……你……”

宣云扯起一边的嘴角,却不把话说完。

君仪却是不吃他这一套,装作没有看见,依然好整以暇地翻着手中的册子。

宣云的目光终于转到了君仪手中,好奇道:“你手中拿的是什么?”说着伸手去抓。

君仪身子不动,只将手轻巧一移,宣云便扑了个空。

“没什么。”说着却随手将册子放到了袖中。

“你……”宣云气得牙牙痒。

“你好好休息,我先下去了。”君仪朝宣云点了点头便掀帘子跳下了车,看也不看身后飞来的茶盏。

因为刚把宣云安顿好,郑氏一行人并未启程,此时郑氏正拉着魏勉到一边盘问。

“宣云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是怎么碰上的?”

魏勉摸了摸鼻子:“我与王璟正打算到镇上走一走,突然见到一群人在围攻两个人,走进一看其中一个竟然是表哥。君仪正好引着那一群人到了一边,让我们先走,我们便乘机带走了表哥。”

郑氏想了想问道:“可知道起冲突的因由?”

魏勉学着王璟的动作摸了摸头,左顾右盼了会儿,待确定无人回来救离他离开之后,支支吾吾道:“我也并不太清楚,但是听围观的一个老人讲,呃……表兄早几天就来了,与一户卖豆腐的人家的女儿熟稔上了……呃……然后那姑娘的父亲今日就找上表哥落脚的客店,要逼着表哥与他家女儿成亲,表哥不答应,然后就一个跑一群追。”

郑氏听的额角青境直跳,最后终究是叹了一口气压下了怒火,又问道:“那和叫君仪的又是什么来历?”

第五十四章 普集镇

魏勉见母亲问起那位黑衣少年,蹙眉想了想道:“这个儿子也不清楚,遇上后没顾得上说几句话就忙着逃命。难道是王爷派来跟着表哥的随从?”

郑氏摇了摇头:“瞧着到不像是随从。”郑氏也不是喜欢就着细节刨根究底的人,见无法确定黑衣少年身份便放下了,横竖不是敌人。

随即又想到宣云此次受伤的因由,脸色有些不好看,瞪了儿子一眼道:“好好在车里待着!你表哥需要好好养伤,你不要去打扰!”心里却腹诽这宣云小小年纪就如此胡闹,果然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想起那位礼亲王平素的作为,以及表姐每次见到她那道不尽的心酸委屈,不禁为想着,不知道将来哪家的倒霉姑娘会成为宣云的世子妃。

郑氏正想开口再对儿子下一道远离宣云的禁令,那边此次护卫的统领高远向这边走了过来。

魏勉乘机道:“娘想必是有事要安排,儿子先退下了。”说着便迅速向着郑氏行了一礼走开了。

魏勉一边走,一边心中暗暗道:这次又因为表哥遭了池鱼之殃。

自从五岁那年去探望表姨,他错把宣云当做女娃娃,并红着脸送了他一只母亲妆奁里偷拿的玉坠子,说将来要娶他过门的话之后。他每次见了宣云总是要倒霉!

那边高远过来想郑氏行礼道:“夫人,可还是要进普集镇?属下先前已经包下了镇上的那家福运酒楼。”

郑氏想了想,虽说宣云的伤势已经让那个叫君仪的少年看过的,但是终究有些不放心,毕竟是表姐的独子,礼亲王府的独苗,出不得半分差池,还是去镇上的医馆找个大夫来在诊断一下为好。

于是郑氏道:“既是订好了酒楼便去吧,你去问问镇上哪里有治外伤的大夫,带了来帮世子看一看伤。”

高远应声去了,郑氏见诸事已经安排好便回了马车,不多久就听到外面车马驶动的声音,三娘与郑氏所乘的马车也动了起来。

宣云在马车里正一边享受着郑氏派来伺候他的小丫头给他打扇扇风,一边看着脸已红透的小丫头腹诽:魏家从表妹到丫头真是一个美人也无,瞧这小丫鬟脸上那颗大痦子,活像停了一只绿头大苍蝇在脸上。

正想着要不要找表姨换个丫鬟过来,发现马车动了,透过被风吹起的车幔往外看,却发现马车是朝他刚刚逃出来的普集镇而去,不由地直起了身子朝外喊道:“停车,停车,本世子不要去镇上!”

可是喊了半天也不见马车停下,倒是车帘子一动,君仪跳了上来。

“车过了镇子就要往西行,旁晚可抵达历城。你只要在车里好好待着不露面,便能平安出了镇子。”

君仪看了宣云身旁正娇羞地低头打扇的丫鬟一眼,面色不动,环臂靠在了车壁上闭目养神。

宣云见自己喊了半天无人理会,想起表姨那执拗起来不认人的脾气,便泄气地消停下来。

马车缓缓驶入了普集镇,普集镇只是一个泰山山脉山下的小镇,整个镇只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却因位处交通要道而成为人口较为集中的繁华之地。

马车一从官道进入镇上,三娘便听见了熙攘嘈杂之声。因每日从此路过的车马不在少数,因此三娘一行人的到来并未让镇上的人有太多的惊奇,本来摆在路中间的小摊贩远远看见车队,就利落熟练地拾掇起地上的货物,迅速退到了路边,等到车队都过去便又陆续涌了出来继续卖力吆喝生意。

因人流太多,马车行进的慢,在车上甚至能数清楚马蹄儿的“得得”声,等到马车停到酒楼后门的时候已经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了。

早就候在后门的伙计,熟练地拆了门板,让马车进了后院,等进了三辆车之后那伙计却陪着笑脸拦下了剩下的那些车,说是后院狭小再也容不下了,后面的马车需要停在后巷当中。高远便安排几个车夫随着那活计去停车,又到前院找到掌柜的细细安排了一番,再打探了附近有没有颇有名望的大夫,之后便出了门。

三娘与郑氏以及云英先下的车,一下车便被一个像是掌柜媳妇的妇人引着去了二楼的客房,里面已经准备好了热水热茶。

三娘招了白芷白英进屋帮忙洗脸净手,更衣理妆。

“少爷安排在哪里?”三娘问身后的丫鬟道。

“少爷与魏公子他们在对面的房间。”白芷指了指窗户道。

这边与对面的房间隔了一道天井。

刚整理完毕,就响起了敲门声。

白英忙跑去开门,门外站着张嬷嬷与唐嬷嬷两人。

白英忙让了进来。

唐嬷嬷笑道:“小姐可收拾妥当了?夫人让奴婢来问三小姐一声要不要过去与她一起用饭,若是不想走动的话便在这屋里摆上一桌,五少爷那边也是各自用饭,三小姐不必记挂。”

三娘笑着谢了,想了想,道:“我便过去与夫人一起用吧,一个人吃也没有什么意思。”郑氏的房间就在隔壁。

唐嬷嬷闻言很是高兴的样子:“诶,那我这就去回禀夫人,夫人说若是三小姐过去吃的话就让厨房里多加几个您喜欢的菜,奴婢刚刚已经向张嬷嬷打听过了,等回禀完夫人就去厨房吩咐。”说着也不等三娘说什么便行了礼退了出去。

三娘闻言却是有些惊讶地看向张嬷嬷。

张嬷嬷笑道:“奴婢是奉了老夫人之命来伺候三小姐饮食起居的,三小姐的喜好自然要事先打探清楚了,因此已经事先问过您院子里的丫鬟了。”

三娘点头笑道:“嬷嬷有心了。您一路上也累了,便也去歇一歇吧。”又转头吩咐白英与白芷道:“我去魏夫人房里用饭,不用你们伺候,你们也随张嬷嬷下去歇着吧。”

三娘去了郑氏房里,见房间里除了郑氏母女之外还有那个带她们上楼的妇人。

那夫人见三娘进来,大大方方行了个礼又接着道:“我们镇上的净土寺可灵验啦,求官得官求财得财。”看了三娘与魏云英一眼,笑道:“求姻缘得姻缘。每年慕名而来的香客就不知凡几,那寺里的青石台阶每年都要被磨低个几寸。”

见郑氏只是听着,并不答话,那妇人又笑着道:“我们镇背靠这座山叫长白山,山上有瀑布流泉,奇花异草,洞深石怪,山珍遍布,若是有空夫人可以游上一游。从镇上往东北方向六七里便是鼎鼎有名的东岭山,若是来了我们普集镇不见一见东岭山那可算是白来了。”

郑氏摆了摆手,笑道:“只是随口问问你这镇上的情况罢了,你就扯出了这么多。我们在此地待不了太久,用完饭就要启程,今日还要赶到历城。”

那妇人闻言有些失望,不过这失望之色眨眼而逝,立马她便又殷勤道:“那小的这就吩咐厨房快些上菜。免得耽误了夫人的行程。若是走晚了,等到了历城天就要黑了。这山脚下的路,夜路是走不得的。我们这后面的山人气旺,太平。再往东去过了明水那一段山路就不一样了,听历城来的客人说,有人晚上听到了狼嚎声,还有一些往长白山东麓去周庄采购丝绸的客商失了踪,最后只在山上找到几片血衣,怪渗人的,吓得那里村民们现在都不敢上山了。”

云英闻言有些害怕地扯了扯郑氏的衣袖道:“娘,路上有狼?”

郑氏道:“道听途说罢了,再说我们这么多人即便是有狼也是不怕的。”

郑氏转头吩咐那妇人道:“你去厨房里催一催。”并让身旁伺候的丫头打赏了那妇人几钱碎银子。

那妇人忙“诶”了一声,欢喜地去了。

待吃了饭,丫鬟婆子们忙去装备启程之事,三娘便与云英待在郑氏的房间里聊天喝茶。正说得高兴,却听见窗外传来了嘈杂之声,且声音还越来越大。

郑氏皱了皱眉,打发了身边的丫鬟出去看一看。

三娘隐隐听到了一些哭闹声,是从天井那边传来的,却因门窗关着听不真切。

郑氏正要叫人将门窗打开,唐嬷嬷却推门进来了。

“夫人。”唐嬷嬷脸色有些难看,看了三娘与魏云英一眼,凑到郑氏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三娘只听道:“世子……姑娘……哭闹……”几个词。

魏云英咬了咬唇,开口问道:“可是表哥那边出了什么事?”

郑氏看了魏云英一眼,头一次有些严厉道:“这不是你该管的。”随即起身对三娘与魏云英道:“我出去一下,你们在屋里好好待着,哪里也不要去。”

魏云英有些委屈地瘪了瘪嘴,但终究是不敢违拗,只站在原地看着郑氏带着唐嬷嬷迅速出了屋子。

三娘听到郑氏在外面吩咐两个婆子让她们看好了门,不要让闲杂人等惊扰了小姐。

外面的哭闹声越来越大,三娘看了窗户一眼,又看了孙氏留在房里伺候的两个丫鬟,便坐下来静下心喝茶。

魏云英在座位上神游了好一会儿,却突然站起了身,向窗口走去。

那两个丫鬟对视了一眼,终究是什么也没有说,低下了头。

三娘想了想,便也没有动,魏云英轻轻地把窗户推开了一条缝,往外看。

第五十五章 逼婚

外面吵嚷的声音从窗缝中传了进来,三娘听着天井这边大概有七八个人,他们与守着门口的高远等护卫产生了摩擦,另外三娘还隐隐听见了一个女子嘤嘤的哭泣声。

突然一个声音高声嚷道:“喊那个叫杨云的兔崽子出来,今天他必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否则他别想出了这普集镇。”

杨云?三娘琢磨道,难道是那位宣云世子的化名?礼亲王妃不就是出身武定侯杨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