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闻言,知道薛氏这是当真与自己推心置腹,心下感激:“母亲,多谢你。”

薛氏笑着摇了摇头:“你对我好,我也是明白的。昨日在太后面前能得太后垂问,也是因为前一阵子你为我谋划。以后我经常带你去太后宫中请安,想必以后在京中与那些夫人们的交往也会顺利一些。”

三娘点了点头:“母亲你能想通就好了,其实在京中,太后娘娘是您最大的依持,万不可疏远了去了。”

薛氏叹息一声:“若是三娘你早些来京城,我也不会那么艰难了……哎,不说这些了,以后定是能好的,何况今后我们都在京中,有事情的话也能好好与你商量。”

薛氏看着三娘,带着一脸信任的笑意。

“对了,老爷说到时候除了你生母给你留下的那些嫁妆以及公中所出三千两,我们再给你陪送一个宅子,一座庄子和一些田地,家具器皿的另外再说。去年进京的时候,外院的管事是先我们一步进京买的这座宅子,当时他定也是看过其他的一些院子的,明日我叫了他媳妇进来回话,看看当时还有没有看到过什么好的院子,没有的话我再打发他去问问相熟的牙人。宅子要买内城的,这样也方便,庄子的话听说西郊那边的地很好,年年都有好收成,庄子与地自然是买一块儿了,也方便派人去打理……”

显然,薛氏这些日子的管家本事没有白学,说起宅子,庄子的也头头是道。三娘看着她两眼亮晶晶地为自己筹划嫁妆的事情,不由得会心一笑,便也只是点头听着,并不发表意见。

平心而论,王栋这次给她的待遇已经超出她的预料了。虽说是因为沾了皇家赐婚的光,但是一万多两的嫁妆,在京城这种地方虽然算不上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可也算是风风光光,在婆家站得住脚了。

同时说明,王栋能说拿出一万辆就拿出一万辆,眉头都不带皱的,除了他对这门婚事的看重,还说明这些年他放的外任都是肥缺。

三娘从薛氏房里出来的时候,除了觉得天空分外高阔了一些外,忍不住开始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憧憬起来。无论如何,宣韶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各方面都不差。若是这样起点她都不能将自己将来的日子过好的话,那她也就白活了。

虽说赐婚的圣旨还没有最终下来,但是当事人的府上,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崔姨娘在得知三娘即将被太后赐婚,而五娘却是没有什么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急躁可想而知。

王璟在得知消息之后却很是高兴,因为他与宣韶也不是一两次的接触了,他了解宣韶的为人,至少自己的妹妹不用嫁给一个什么根底也不知道的人了。

不过王璟在高兴的同时,心中又有了一些失落。以后妹妹身边最重要的人就不是他了,这让他很是不好受。于是少年王璟,这一晚在床上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失眠了。

庄亲王府

宣韶在当夜回去之后便将太后赐婚的消息告知了自己的母亲。

姜氏正点着灯端坐在那张紫檀木八仙桌旁往自己手边的绿玉方斗中捡红豆,闻言手中的动作一顿,有些惊讶的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

“太后赐婚?”

宣韶点了点头。

姜氏沉默了片刻,摇头笑了笑:“太后赐婚也好,她可能是不放心我这个当母亲的给你挑的媳妇吧。现在由她来给你来挑,想必以后你媳妇能得到她的欢心。我原本还担心……现在到是好了,太后她老人家定是不会害你的。”

宣韶沉默着,没有说话。

姜氏想了想,问道:“可有说是哪家的姑娘?”

宣韶走到桌前,帮姜氏将圆桌上的红豆捡了起来,一粒一粒放到绿玉方斗中:“是刑部右侍郎王栋家的嫡长女,在家中排行第三。”

姜氏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印象,她自从回京之后就没有参加过京中夫人们的交际,连之前认识的人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就别提薛氏和三娘这些才进京不久官员家眷了。

姜氏犹豫着道:“娘明日想办法帮你去打探一下这位姑娘的品行如何,虽说是太后赐婚,但是太后她也老人家想必也不是太清楚这些的。”

“不必。”宣韶将最后一颗红豆捡到了方斗之中,再端起那只方斗递给一旁的丫鬟让她拿去收好,口中只淡淡吐出两个字。

姜氏见宣韶虽然没有多说,确实语气坚决,不由得有些狐疑地看向宣韶:“为何不用?莫非你认识这位王三小姐?”

宣韶被姜氏看得有些尴尬,但是他面上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样子:“见过。”

在母亲面前,宣韶不想说谎。

姜氏这下是真的讶异了:“你很少在京中,这些年来也一直是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别说外省的闺阁小姐,就连京中的你也不见得认的几个,怎么会见过这位王三小姐?”

宣韶垂了垂眸子,修长的手指扣了扣紫檀圆桌的边缘:“有一次,出任务的时候,她救过孩儿一命。”

姜氏闻言顿了顿,盯着宣韶看了半响,却突然莞尔一笑。

她容颜美丽,这么一笑顿时让人以不开眼:“好了,娘明白了。”

宣韶闻言皱眉看向姜氏。

姜氏施施然地起身,绕过宣韶往外走去。

直到快要跨过门槛了,宣韶才听到姜氏那无奈的声音:“你呀,本还以为与你爹不同,不想果然也还是一样的。”

宣韶:“……”

一早,三娘刚去给薛氏请完安不久,正想要去后院继续学规矩,不想前院有人来报说王筝来了。

三娘得到消息出来,正好遇见了才进了二门的王筝。

“正好,你赶紧回去换衣裳吧,我先去三嫂那里请个安,等会儿我们一块儿出门。”王筝远远看见三娘,就亲热地招呼道。

三娘迎上去向王筝行了一礼,这才抬头不解道:“九姑姑要去哪里?”

王筝挽着三娘的手:“是苏成之昨日派人过去找我,让我与你一起去苏府品她新得的什么梅蕊茶。还说你答应了要去她府上看她,却迟迟未去,害她这几日都不敢出门,就怕与你错过了。她让我今日去的时候赶紧的将你一起捎上。我原本昨日想要派人来与你说一声的,可是听说了……”

说着王筝笑嘻嘻地看了三娘一眼:“这个以后再说,反正今是要与我一起去的。苏成之那脾气,倔的很,你这次若是再不给她面子,估计你以后就不要想得她的好脸了。”

三娘不由地苦笑,这几日实在是事忙,她还真的忘记了与苏成之的相约。原本她也没将苏成之口头上的邀约当真,不想苏成之这个怪人还真的记上了。

知道这次推脱不得,而且王筝都已经亲自来了,长辈的面子不能不给。

“我回去换一身衣服,九姑姑你先去母亲那里说说话吧。”三娘笑着点了点头。

王筝摆了摆手,径自往正房的方向去了。

三娘换了一身出门的衣裳,这才往薛氏房里去。薛氏与王筝正做在炕上说话。

“我见过那位宣公子,长相就不必说了,听老爷说前途也是好的。我们三娘……”薛氏正与王筝轻声说着,见三娘进来了,便笑着把话咽下了。

王筝性子活泼,为人亲切,因此薛氏与王筝关系向来不错。她又真心高兴三娘能得到好的姻缘,因此王筝一打开话题,薛氏就忍不住与王筝说起来了。

三娘装作没有听到,若无其事地上前见礼。

王筝打量了三娘一眼,点头道:“好了,我们这就出门吧,早去正好早回,免得遇上不相干的人。”

三娘闻言看了王筝一眼,琢磨着这个“不相干”的人是何人。

“那你们就快去吧,我刚已经吩咐人去安排马车了。”薛氏点点头,笑着对三娘道:“趁着这会儿,你多出去走走,以后怕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王筝闻言忍不住笑了,三娘瞥了王筝一眼,也笑:“是啊,九姑姑想必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了,难怪这么急,”

王筝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暗自捏了三娘一把。

薛氏笑着看她们打闹,一脸的高兴,她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能在一起互相打趣的人,即便是隔了辈分,但是亲密之感还是油然而生。

等外头的婆子来报说,马车已经备好,王筝立即拉着三娘亲亲热热地往二门去了。这一次,她们没有带上五娘,因为苏成之的性子很怪,她没邀请的人,她的态度会很冷淡,王筝便也没有多此一举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苏家

马车上,三娘与王筝坐在一处。

两姑侄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是一见如故,很是投缘。三娘也很喜欢王筝开朗的性子。

“听父亲说,那位宣公子是个不错,至少在京中这些王孙公子哥儿当中算是个有出息的,你便放心吧。”见车中只有自己与三娘的心腹丫鬟,王筝与三娘谈起了私密话。

“虽说他们母子现在还住在庄亲王府,但是两边早已经是各过各的了,你不用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若是他们敢太过分了,还有我父亲以及三哥给你撑腰呢。”在无外人的时候,三娘总觉得王筝说话,带着些巾帼女侠的味道或者说是匪气也不为过,三娘不禁失笑。

“诶,傻乐什么呢?”王筝瞪了三娘一眼,不怀好意道:“是不是听说了宣公子长得一表人才,所以想起来就想笑啊。”

在王筝的心中,闺训女戒里的那一套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因她是王显的独女,李氏也将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养大,王筝在与亲近之人相处之时便没有那么多的避讳了。

三娘闻言却是看了王筝一眼,笑得无比淡定:“我是在想,宣韶与苏敏之苏公子相比又如何?”

不想王筝闻言,原本眼中高兴的情绪却是散去了,眉眼之中反而是拢上了一抹轻愁。

三娘愣了愣,随即想到上次在温家园中看到王筝与苏敏之似乎是不合,再想想刚刚王筝口中的“不相干的人”,三娘似乎是有些明白了。

“九姑姑……”三娘斟酌着开口:“听闻苏公子他才华横溢,更是我朝难得的少年状元。外貌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加上,苏夫人是性子率直之人又对你满意,苏成之与你也合的来……按着旁人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亲事不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何你好像很不乐意?”

王筝闻言有些发愣,半响才苦笑着喃喃道:“是啊,人人都说我王筝能嫁给苏敏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他苏公子人品风流。才华横溢。不是是多少京中少女们梦寐以求的良人。我……还有什么好不甘的?”

三娘淡淡地听完。拉着王筝的手道:“世人认为好的,难道我们就要感恩戴德地笑纳?九姑姑你看不上他也没什么。”

王筝闻言愣了愣,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她有些不习惯。下意识道:“我并非是,看不上……”说完这句才发现三娘正一眼认真地看着自己,不禁又有些尴尬。

“只是……或许是他太好了,我有些害怕。”王筝仔细想了想:“他并不中意我。我想,与其与这样一个男子在一起,还不如嫁一个平凡一些的。能看重我的人。”

三娘明白了。

王筝并非是不满意苏敏之这个人。而是苏敏之平日里被人捧得太高了。又喜欢摆出一副谁也瞧不上的讨人厌的面孔,让人觉得很难接近。王筝她平日里看着开朗活泼。但是骨子里其实是带着一些自卑的。

遇上苏敏之,王筝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一些伤害,所以只能表现得自己也看不上苏敏之这个人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些。

三娘摇了摇头。

“九姑姑,你们的亲事有转圜的余地吗?”

王筝闻言一愣,随即摇头道:“已经换过庚贴了,没有办法转圜了。”

三娘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还自寻烦恼做什么?反正路是要这么走下去了,你现在能决定的就是以后要让自己过得好还是过得不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便姑姑你将来嫁的是一个平常人,焉知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最后还不是要靠自己的头脑与双手将日子过起来?其实,起点是一样的。”

王筝闻言若有所思,三娘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于感情一事上她自己也是个半吊子,若是感情能用计谋策略谋来的话,她二话不说献计献策。

马车抵达苏家门前的时候,早有内院之人奉命在外头引了王家的马车从偏门进去,到了二门三娘与王筝下车。抬头便看见苏成之早已经等在内院与二门交接的廊下。

“成之?”王筝见到苏成之愣了愣,随即笑着招了招手,拉着三娘进去。“怎么等在这里?”

苏成之没有说话,她身边的丫鬟却道:“小姐刚刚听说王家的马车来了立即就跑了来。”

王筝看着苏成之一笑:“我们都来了,你还怕我们会半途跑了不成?”

苏成之没有搭理,只朝着三娘点了点头:“我是来看三娘来了没有,若是没有来我正好及时派人去接。”

三娘:“……”

王筝闻言忍不住轻笑出声。

“我们先去见苏夫人吧,有话之后再说也不迟。”

苏成之点了点头,引着三娘与王筝往苏夫人的正房去了。

苏夫人见了几人联袂进来,很是高兴,知道自己在一旁几人不好说话,在聊了几句之后就吩咐苏成之将王筝与三娘带去自己的院子。

苏成之的院子离着正院并不是太远,三娘一面走一面打量了一下苏府。苏家的宅子也是朝中赐下来的,因此看着也是很气派。只是没有温家园大,也没有那里的小桥流水,奇观异景。只是简简单单的北方四合院。

苏成之一人独占一个院落,院子当中还种了许多的花花草草,倒是与她这个人表面上的古板不是很相称。

“这些是我哥哥搬过来的,这些花花草草的也都是他在打理。我不太会照看,已经养死了好些珍贵的品种,可是每次扔一盆出去哥哥就会搬一盆新的进来。”看到了三娘眼中的好奇,苏成之刻板着面孔道。

三娘:“……”

虽然对苏成之的话感到有些无语,但是三娘对苏敏之这个人到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听说喜欢小动物的人都是善良之辈,不知道喜欢种植花花草草的男人会不会也是好人?与苏敏之只见过两次面,而两次的经历都算不上是好的,三娘实在是没有办法判断苏敏之这个人。

不过苏敏之与宣韶似乎也是相熟的,有机会倒是可以让王璟去打探打探。

三娘朝王筝看去,却见她手中抚摸着一朵白茶花,表情有些愣愣的。

三娘看了看周围,不着痕迹地走到王筝身边轻轻拉了她一下,笑着道:“这盆茶花种得真是好,比我上次进宫看到的那几盆也不遑多让。”

王筝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看了三娘一眼,见周围没有人注意到她这边才舒了一口气。

因为三娘是第一次来苏府,苏成之带着三娘与王筝好好观赏了一边自己的院子一番。

“对了,听说你也得了一架好琴,上次在我府上让你弹了我的琴,今日还不快快将你的宝贝拿出来见见人。”王筝很快就恢复了她活泼的性子,对着苏成之笑道。

苏成之点了点头:“我弹琴一般都是在那边的听音阁,我的院子你们也看过了,不如去听音阁里品茶弹琴吧,那边茶具也都是有的。”

王筝正觉着看着满院子带着苏敏之痕迹的花花草草有些气闷,闻言立即附和。

于是苏成之便又带着两人往听音阁去了。

听音阁离着苏家主轴线的院子有些偏院,不过一般听琴弹曲的地方是要选在远离嘈杂之处的,这样更能听清楚“琴音”。

这原本是一个悠闲的秋日上午,三两个闺中好友一边走着,一边笑着交谈,很是惬意。不过这份惬意在看到回廊对面走过来的人的时候,被破坏了。

苏敏之一身白衣,风度翩翩地走了过来,只是他的目光在看到三娘的时候,那当中懒洋洋的笑意变成了冷意。

王筝眉头一皱,上前一步挡在了三娘面前。

不紧不慢地向着苏敏之行了一礼,脸上的笑容像是一层面具:“苏公子。”

苏敏之却只是淡淡扫了王筝一眼,又将视线移向王筝身后与苏成之并肩站着的三娘,忽而冷笑了一声:“王家三小姐今日是来寒舍耀武扬威的?”

“哥哥你不是昨日就出门去了吗?”说好了今日不回来的,苏成之有些歉意地看了王筝一眼。王筝是在问明白苏敏之在不在家中,才来的,不想居然正好遇上了,苏成之觉得对好友有些愧疚。

“我不回来难道等着你被人欺负?”苏敏之盯着三娘放。

三娘皱了皱眉,想了想还是抬头正视苏敏之道:“苏公子,三娘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事开罪了苏公子,三娘再次向苏公子致歉。”说着,三娘朝着苏敏之福了一福。

“不管是因为何事,我想凭着苏家与王家的关系,也可以断定这当中是有误会的。苏公子不妨将这误会摊开来说?”

“哼,你不必拿着王家与苏家的关系来做文章,我瞧你不顺眼是我苏某人自己的事情。”苏敏之斜睨着三娘,讽刺地道:“虽然你与宣韶的赐婚圣旨还未下来,但是该知道的人也都知道了,你还想隐瞒到何时?之前我听悬壶医馆的人说起的时候还半信半疑,不想竟然真有此事。你与宣韶……”说到这里,苏敏之因为有什么顾虑,而顿住了话。

三娘心中一惊,想说点什么掩盖一下,却正好看到身旁的苏成之正脸色苍白地看着自己。(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 千万别惹女人

平心而论,苏成之的相貌是极好的,只是由于她性子沉闷表情总是有些刻板,所以一眼看去很容易将她的美貌忽略。

不过此时的苏成之,脸色惨白,表情带着犹如身在梦中的无措脆弱,原本在她身上寻不见的女性的柔美之态尽数显现了出来,倒是给了人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

可是此刻的三娘已经没有办法欣赏美人了,她看着这样的苏成之,再看一眼敌视地瞪着自己的苏敏之,不用多想就已经明白了。

原来如此……

苏成之喜欢的人是宣韶么?三娘皱眉。

不过……苏成之失恋导致失态她能够理解,可是苏敏之这副模样又是何道理?

三娘想明白之后,心中无缘由地升腾起一股怒气。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横刀夺爱,抢了他苏敏之的相好呢三娘冷笑。什么时候,宣韶成了他苏家的人了?别人接近就是染指?

她与宣韶男未婚,女未嫁,凭什么被他苏公子当作狗男女似得鄙视埋汰?

王筝朝三娘担忧地看过来,面有焦虑,正想对苏敏之说些什么,三娘却是伸手将王筝拦下了。

三娘朝着苏敏之微微一笑:“果然是见面不如闻名啊今日三娘总算是见识到了何谓我朝第一大才子的风采,尝到了所谓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本事,明白了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是懂得了搬弄是非,长舌聒噪并非只是市井愚妇们的伎俩。苏公子让三娘大开眼界啊。”

三娘柔声细语地一路数了过来,一句脏字也没有,却是让苏敏之面红耳赤目瞪口呆。

“你……你说我是市井愚妇?”苏敏之抖着手指着三娘不敢置信。

三娘闻言皱眉,严肃道:“苏公子,三娘什么时候说您是市井愚妇了?三娘只说您是我朝第一大才子你可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您这样自污,会让仰慕您风采的人很是为难。”

“噗哧”王筝笑出了声,闲闲地看了苏敏之一眼,也不劝解。

苏敏之脸色变了变,却是找不出话来反驳,人家确实没有指名道姓地骂他。

见王筝走了过来牵住了自己,一副与自己统一战线的样子,三娘朝王筝笑了笑:“苏公子,您刚说三娘来贵府是耀武扬威来的。请问三娘是向谁来耀武扬威的?耀的是谁的武,扬的又是谁的威?三娘与姑姑今日是受了闺中好友苏小姐的邀约前来的,苏家的帖子还在呢,您要不要查看一番?”

苏敏之语塞,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不妥,若是将苏成之喜欢宣韶之事摆在明面上,那么以自己妹妹的闺誉也就不要想要了,瞪着一脸笑意的三娘,苏敏之心中再次骂了句阴险他在外出之时,正好听闻了宣韶与王家三小姐将要被赐婚的事情,因此才赶了回来,不想正好碰见了来他家的三娘,因此才压抑不住火气直接朝三娘开火。

三娘又看了一眼苍白着脸低着头的苏成之,暗叹一口气:“苏公子刚刚说的赐婚之事,三娘一个闺阁女子不好评论。但是我想,苏公子若是有什么不满的话,为何不直接面呈圣上?难不成你对一个女子冷嘲热讽几句就能改变什么?这到真是奇了”

言下之意就是自己没有本事改变结果,却跑来对着一个弱女子叫嚣,实在是有失君子风范,让人十分不齿“至于其它……”三娘气定神闲地看了苏敏之一眼:“苏公子,凡事都是要讲证据的,没有证据就胡乱攀扯,毁人闺誉,这个……就叫做嚼舌根。”

三娘与宣韶接触向来是小心谨慎,三娘不相信苏敏之一个文弱书生能找出什么证据来。人证么……三娘冷笑,他敢找人证,她就敢栽赃。

最可靠的人证,是死人,跟她玩这些,最后黑水还不定会被泼到谁身上呢。

总之,三娘今天是彻底被苏敏之惹怒了。

不过,三娘也知道,依着苏家与王家的关系,在她与宣韶的婚事已经成为定局的情况下,苏敏之只要脑子没有被驴踢,就不会蠢到以自己妹妹的闺誉以及两家的关系为代价,真的把她怎么样。

果然,苏敏之闻言脸色一黑。

他因为与宣韶自小的交情,又因为最近办的差与神鹰卫有些牵扯,所以才能知道悬壶医馆这个暗点。而三娘与宣韶的事情,他也是在宣韶回京之后有一次去找宣韶的时候,不小心得知的。证人?不被宣韶追究就不错了,谁敢出来作证?

于是苏敏之内伤了。

正在这时候,有个两个丫鬟打扮的人从刚刚三娘她们的来路匆匆走来。

等走近了,才发现竟然是苏夫人身边的一个丫鬟领着李氏身边的一个丫鬟找来了。

三娘与王筝对视一眼,有些讶异,只能先将苏敏之放在一边。

等来人朝着众人行了礼,王筝疑惑道:“秋霞你怎么来了?可是家中有事?”

秋霞恭谨地回道:“回小姐,是夫人让奴婢来告诉小姐一声,山东青城县长房的大小姐与姑爷来了,夫人要小姐早些回府。”

三娘与王筝又是对视一眼,这可真是正要瞌睡就遇见递枕头的。

今天在苏家眼见是没有办法再待下去了,这时候抽身离开自然是最好的。

于是王筝轻咳一声,站出来对苏成之道:“成之,家中有事,我与三娘便先回府了,等下次再约吧。”

苏成之,闻言抬起了头,却是拿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三娘。

三娘无奈地叹息一声,若是可能的话,她真的不想苏成之受到伤害,毕竟苏成之是她来了这里之后喜欢的少数的几个朋友之一。可是感情的事情……若宣韶与苏成之之前是两情相悦,她真是第三者擦足,那她二话不说想法子推了这门婚事。

可是,三娘不相信宣韶会与苏成之真有什么感情纠葛,苏成之顶多算是单恋。这样的话,她就没有办法说服自己退出了,而且她也不想退。

什么因为姐妹情深而让男人的戏码,请恕她没有那么矫情。

在她的观念里,不是她的她不屑要,该她的用尽手段也要保住。

于是三娘一脸无愧地朝着苏成之笑着点了点头:“今日就到这里吧,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能听到苏小姐弹琴。”

之后,王筝便与三娘联袂而去苏夫人的正房道别,留下了愣愣地看着三娘的背影发呆的苏成之与一脸担忧又气恼的苏敏之。

从苏家辞别出来之后,三娘与王筝上了马车,终于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两人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脸上的苦笑。

“九姑姑,对不起。”三娘想了想,真诚地看着王筝道。

她今日实在是因为气氛而有些冲动了,依着她往日的性子,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是今日她却没有忍下去,而是当面对着苏敏之一顿的冷嘲热讽。

三娘知道,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这其实才是她的本性,只是被刻意的压抑了很多年,所以连她自己都快当自己是真的柔顺而宽厚了。只是不知到为何,现在自己以前的性子却是有些抬头的迹象。三娘也不知道自己该喜还是该忧了。

王筝与苏敏之虽然现在严格的说来还不算是未婚夫妻,但是总所周知两人的婚事已经成为定局了。三娘今日却是当着王筝的面下了苏敏之的面子,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对这两人的夫妻关系有影响。这也是三娘在刚刚的快意之后忍不住有些后悔的地方。

王筝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却是歪头一笑:“说什么呢我刚刚心中其实是挺高兴的。亏我一直以为苏大才子在口才上一直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无论是谁到了他的面前都要吃亏的。不想今日却是让我见识到了他无言反驳的奇景,你今日可是给我大大地挣回了一次面子。”

说到这里,王筝认真道:“我是说真的。佛家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之人,我们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且看他。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若是以德报怨的话那何以报德?若是连人家当面侮辱你,你都不能反驳回去而是要忍受着的话,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做得对,谁敢骂你,你都要不留情面地反击回去。即便是他苏公子,也不能说骂人就骂人,真当我们王家全是好欺负的啊当然,我们是名门淑女嘛,说话要轻言细语不能口吐恶言,做到这两点就成了,你做得挺好嘛。”

三娘又从王筝的身上看到那她的那股匪气,不由得有些想笑。

“而且……”王筝单手撑着下巴,突然若有所思:“我今日才发现,看苏大才子吃瘪是一件这么快意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是传说中的无法战胜嘛。所以……”

王筝朝着三娘顽皮一笑:“他不是一向自命风流,标榜自己只讲道理不争口舌嘛我可算找到整治他的法子了。等着瞧吧”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卷土重来

看着两眼放光,自信满满的王筝,三娘眨了眨眼。

难道,在她不知道的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吗?她怎么突然为苏大才子以后的生活感到担忧了呢?三娘心情愉悦地为自己与王筝倒了一杯茶。

三娘半路没有下车,而是与王筝一同去了温家园。

远离了苏家之后,开始想元娘的事情了。

原本她们上京的时候,是打算让元娘与白渝生同行的。不想白家那边正好有些事情,元娘与白渝生暂时走不了,孙氏又催促他们上路,于是他们便先元娘两人进京了。

元娘出嫁之后,三娘也只在她回门的那一日见过她一面,因此到是有些想念,又有些担心她最近过的好不好,所以到得后来便把在苏家遇到的不愉快抛到一边了,一心只盼望着早些到温家园见一见这位长姐。

下了马车,王筝与三娘直奔李氏的正房,一进门便看见了坐在了一旁与李氏说话的元娘。

毕竟也才分别月余,元娘外表上倒是看不出什么改变,只是今日的打扮虽也庄重却没有上次回门的时候那么老成了,这样到是比较适合她。

元娘转头看见三娘眼中一亮,眼中的欣喜情绪让人一眼便知。

三娘先是上前去与李氏请了安,这才与王筝走到元娘身边与她见礼。

“九姑姑,三妹妹。”元娘笑得一脸憨厚。

王筝见到元娘也很是高兴,三人便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笑地眉眼弯弯。

“瞧瞧你们的高兴劲儿。”李氏笑着摇头:“我已经留了元娘在府中住了,以后你们要往来也方便,不用看来看去了。”

“那太好了,我好久没有见到元娘了,正有许多的话要与她说呢。”王筝笑着挽起了元娘的手。

“筝儿带元娘与三娘去你院子说话吧,只是元娘刚刚已经陪我说了许久,你可要适可而止。”李氏慈爱地看着三个辈分不同年龄相近,相处融洽的孩子道。

王筝早有此意,立即点头道:“母亲放心,我省的的。”说着拉起元娘与三娘就往外走。

李氏无奈地看着王筝,摇头失笑。

王筝将人带到了自己的院子后便一叠声地吩咐丫鬟们去准备茶水,糕点,把屋子里的丫鬟打发出去了大半,只留了平日里贴身伺候的亲近之人。

“上次你成亲,我没有办法赶回去,真是可惜。怎么样?元娘你过的还好吗?”王筝见屋里只有信任之人在了,忙问道。眼中的关切之意毫不作伪。

元娘见王筝与三娘皆是一连关心地看着自己,忙点了点头:“我很好,你们放心。爹娘都是性子宽厚之人,相公也对我敬重有加。”

王筝与三娘闻言便放下了心来。

元娘又与两人说了自己这段日子在婆家的近况,反正从她口里出来的就没有不好的。

“对了,你们走了以后二娘回来了。”元娘平平淡淡地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三娘被这个炸弹炸地一惊。

“什么时候?”自她们进京之后,青城县老家那边便很少有消息过来。

“就是你们走了之后没有几日的事情。二娘带着原先跟她去水月痷的两丫鬟回来了,她在祖母面前又跪了一日,之后便日日亲手伺候祖母的起居饮食。祖母见她孝顺乖巧,也对她另眼相待,听说二妹妹现在是住在祖母的院子里呢,就连平日里最为受宠的六妹妹也没有二妹妹如今得祖母的欢心…”

元娘的语气就是在向三娘陈述一件事实,并没有别的什么别的情绪在里头,说道二娘现在深得孙氏宠信的时候也没有艳羡与不甘。

三娘闻言后却是心中怪异的感觉挥之不去,她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三娘,你怎么了?”王筝见三娘表情有些不对,有些担忧地出声问道。

三娘渐渐收敛了心神,朝着王筝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二娘,我到是很少见到,她是个怎么样人?”王筝想了想,问道。

三娘对这话还真不好回答,元娘想了想:“二妹妹平日里待人到是很亲切,只是四年前她做了一件糊涂事,惹恼了祖母。之后柳姨娘又因为犯了错处惹了祖母不喜,柳姨娘病故之后,二妹妹便自请去了庵堂思过。”

元娘的话里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类容,但是王筝是何人,立即就从当中的只字片语以及柳姨娘的突然病故中闻到了不寻常的气息。柳姨娘病故,二娘去了庵堂她也曾听说过,当时只是觉得有些奇怪,现在听元娘这么一说自然是想到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这事情王筝也不好说,于是问完了那一句之后就没有再问了。

三娘却是忍不住在心中猜测,二娘这个时候回来的用意为何。

加上,她竟然能在段时间之内让孙氏对她另眼相待,将长房的六娘的风头都给盖过了,二娘究竟是用的什么办法?她背后之人又有什么目的?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三娘叹息一声,不知道将来还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呢。

想到这里,三娘第一次有些鸵鸟地想,若是早些离了王家是不是就不用为这些操心了?可是看着眼前笑的开心的王筝与元娘,又想着哥哥王璟,三娘摇了摇头,即便是她离了王家,这些年来与王家的牵扯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莫说在这古代娘家是出嫁之女的坚实后盾,就是王家的有些人她也是放不下的。

中午,三娘是留在温家园李氏的院子里用饭的,李氏亲切慈爱,王筝与元娘笑语晏晏,一顿放到也吃的其乐融融。

待地李氏午休,姑侄三人便在李氏的偏厅说起了悄悄话。

三人正说得开心,元娘身边的一个丫头求见。

三娘抬头看了那进来回话的丫头一眼,这丫头她之前见过,也是王家的家生子,是元娘准备的陪嫁之一,叫做银翘的。

“夫人,老爷在外院与几位舅爷喝酒喝的有些多了,刚刚还吐了一身,奴婢是来问夫人老爷的衣裳都收在了哪里,奴婢去找了给老爷送到外院去。”

三娘见这丫头长着一张娇俏的芙蓉面,举手投足之间神态有些妖媚,说话之时还下意识地抬眼看向元娘,不禁眉头大皱。

三娘看向王筝,果然见王筝也似有所感地看了过来,还给她递了一个眼色。

元娘却是一脸的无所觉:“老爷的衣裳刚刚已经搬到叔祖母拨给我们住的院子里了,应该是银杏收着的,你去问问她吧。”

银翘闻言捂嘴一笑:“银杏那丫头贪玩,早就不知到去了哪里淘气了。算了,还是奴婢走这一趟吧,老爷前一阵子风寒刚好,受不得凉。”说着银杏朝着元娘行了一礼,就要退下。

“你等等。”王筝冷冷地出声道。

银杏闻言愣了一愣,看向王筝。

“你叫什么名字?”王筝看也不看银杏,盯着自己的手指淡淡道。

“奴,奴婢银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