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知道,很多事情就是传来传去,越传越玄乎,真实性还待考证。若是苗疆人这么厉害,能以他们那里满地的虫蠹都当作武器随意攻击人的话,当年怎么就那么容易被建武皇帝给灭了全族?

“药的话,我到是知道一种。”宣韶沉吟道。

“哦?是什么?”三娘晶亮的眸子盯着宣韶。

“罂子粟。”

“罂子粟?”三娘轻声重复,随即一惊:“罂粟?鸦片?”

宣韶闻言皱眉:“这两个名字到是没有听过。不过罂子粟的蒴果汁液,食用过多就会无食欲,精神不济,容易成瘾。前朝的时候有些地方的上位者用它来控制下属,不过后来发现,这些人用过罂子粟制成的药物之后,也与废人无异了,之后便被朝廷禁止使用。”

三娘皱眉不语。

宣韶又淡淡道:“我只所以单单提出这种药,是因为在水月痷的后山一处隐蔽的山谷发现了一大片的罂子粟花,看样子并非是野生的,还有人打理。”

三娘揉了揉揉额角:“我祖母被下了药了。”

宣韶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他很少有别的表情,表达一些负面的情绪也都仅仅是皱眉而已。

见三娘似乎是有些疲惫的样子,宣韶心中有些不舍,不由地道:“你放心,万事有我在。”

三娘一愣,认真看向宣韶,却见他面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不过那双眼睛深邃坚定,仿佛无所畏惧。三娘忍不住弯了嘴角,刚刚涌上心间的那一点点疲态奇迹般地烟消云散。

忍不住点了点头,三娘眉眼弯弯:“好,我不怕。”

两人眼神一对,难言的默契流淌。

“不过严格地说起来,这罂子粟并不算是毒,在朝廷下禁用令之前,有许多人都食用过。只是若是成了瘾便不好戒了。”宣韶皱眉:“我去问问我师父,有没有什么便宜的法子能解。”

三娘知道,戒这种毒,只能靠自己的意念,孙氏那样的人,沾上了想要戒掉,那是很难的。且孙氏完全是自找的。

“既然无性命之忧,便不急了。反正我祖母她也不用建功立业,若是解的过程太过疼苦……便由她去吧。”三娘的的话,难得的不掩冷漠。

在孙氏眼中,她若是强逼着她戒毒,恐怕就是大恶人了,她没兴趣为了一个无关紧要之人来当这个恶人。她本也不是什么善良过头的人,还是有多远躲多远好了。

宣韶愣了愣,却也没有多问,只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只是你也要小心。”

三娘自然是应了,沉吟片刻,三娘有些犹豫道:“二姐姐竟然与南疆人有牵连,这次还控制了祖母,我们甚至不知道她们目的为何。此事事关重大,我要不要禀明叔祖父和父亲?好让他们有所防范?”

三娘看着宣韶的眼睛,满是信任:“他们针对王家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上次大伯父的事情,还有柳姨娘的事情……这显然已经不是我这个女子能操心的范围了。”

三娘是真的犹豫,她之前在山东的时候,身边不怀好意之人无数,且当时王家做主之人是孙氏,所以即便是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她也没有将这些说出去,因为她不想将自己暴露与人前,当成各方的靶子。

对王家,她并没有什么感情,最多是将之当成栖身之所,让她为了栖身之所损害自己的利益,这种事情她做不出来。

不过现在在京中早已是往日可比,京城王家做主之人是温家园中的王显,三娘这些日子观察下来,王显这个叔祖父不是糊涂之人。而之前的那些个威胁们都一个个被剪除了,三娘与王璟再也不是当年那两个可以任谁都能欺负的弱者。

只是三娘还是不想将自己暴露,若是让人知道她一直对隐身在背处算计王家的人有所了解,却是没有告诉长辈,那么想必即便是如王显那样通达之人也会对她有意见吧。

宣韶与三娘认识也不是一两年了,这些年来三娘的处境他都看在眼中,三娘的顾虑他也是明白的,想了想,宣韶淡声道:“这件事情,你与王璟还是装作不知就好。若是事情不可控,我会对王阁老说明的,你不必为此事烦心。”

三娘看着宣韶笑了:“怎么说的你就像是万能的?什么都能交给你?”

三娘这一笑,带着些调侃与娇俏,宣韶也忍不住笑了:“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三娘挑眉:“什么叫做你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你应该做的?”竟是不依不饶了起来。

宣韶一愣,却是无言以对,只能无奈了。

三娘暗自翻了一个白眼,不过心情还是愉悦的。

因为尽管宣韶刚刚的话带着些大男子注意的傲娇,却让她想起了前世听到的另一句话:他不是奥特曼,没有办法为了我与全世界为敌。

三娘安慰自己,就当自己挑选了一个奥特曼为夫好了。谁叫人家是主动自觉的上赶着为了妻子与全世界为敌的。

第二日,温家园李氏带着王筝与元娘夫妇来了。

李氏尽管是阁老之妻,但是孙氏却是她大嫂,于是是李氏来拜访孙氏。

孙氏与李氏在正房聊天。

王筝与王家几个姐妹在次间的待客厅里说话。

王筝因上次与元娘几人的话,这次暗中细细留意了二娘,却是看不出什么端倪,不由的朝着三娘示目,三娘摇了摇头。

几人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的就扯到了婚事上头,四娘听闻正与王筝议婚的是传闻中的苏敏之,不由地一脸艳羡地旁敲侧击。

王筝明显地不耐烦。

三娘正想将话题引开了,二娘却是笑着道:“昨日听说三妹妹竟然被圣上赐婚了?我还未恭喜过三妹妹呢。”

圣旨下来的时候,二娘与孙氏正在出发上路,因此是到了京中之后才知道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露出端倪

“赐婚?”二娘的话音刚落,一个尖锐的声音便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众人讶异地朝失态惊呼的四娘看了过去,但见她像是不可置信一般地看着三娘,眼中的情绪莫辨。

王筝刚刚就对四娘有些厌烦,这会儿瞧见她这态度也是猜到了几分,心中对这个侄女更是不喜,便淡淡道:“三娘聪慧娴静,又有大家风范,自然是得人喜爱。上回她岁三嫂进宫,便得了太后娘娘的眼缘,所以是太后为我们家三娘做的媒。”

四娘闻言,眼中的嫉妒怎么也藏不住了。

太后娘娘……

三姐姐竟然能见到太后娘娘,还能得了她的青睐,竟是有这般的好境遇。

四娘朝着三娘看去,却见她波澜不兴,面上没有骄傲的情绪,也没有喜意和娇羞,仿佛大家谈论的不是她一般,四娘心思一转,试探地道:“三姐姐怎么像是不怎么高兴的样子?难不成……太后娘娘是给三姐姐指了一门寒户人家?或者那男子奇丑无比?仰或是……哪位年纪大了的官员的续弦?”她的声音中带着隐隐的希冀,竟是一句好话也没有。

三娘闻言啼笑皆非,这人竟是一点也不盼着她好。

旁边听着的几人也是听出了不对,王筝仗着是长辈,更是立即就冷了脸,教训道:“四娘,你怎么如此不知道分寸?这些年学的规矩都进了狗肚子里吗?太后娘娘一片慈心,怎么会给三娘指一门不堪的婚姻,你这是背地里腹诽尊上,你可知这话要是传扬了出去,你该当何罪”

王筝做了这么些年的阁老千金,在家中因李氏疼爱如鱼得水,出门在外各府千金也是巴结她的多,因此这么冷着面孔说话,自有一番威严,将众人说得皆是一愣。

四娘闻言总算是清醒了一些,背上出了一身冷汗,勉强笑道:“九姑姑别恼,四娘也就是随口说说,并非真是这么想的。”

王筝半点面子也不给她留,眼风威严地瞪着她:“你不知道祸从口出吗?这种话即便是想也是不能想的,你还敢说出来这里是京城,你这小家子气的模样可不要丢了我们王家的脸面,无端得惹了人耻笑。下次,若是再让我听见此类不知轻重的言论,我立即让伯娘将你送回山东。”

见王筝发火,几个晚辈都不敢说话,而王筝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是严肃认真,众人相信她并非是吓唬四娘随便说说而已,她是真的会这么做。

四娘咬了咬唇,只犹豫了一瞬,便低眉顺眼地朝着王筝行了一礼,怯怯道:“四娘知道了,以后再也不敢如此说话了,四娘多谢九姑姑教诲。”

她这次能跟随孙氏前来京城,是因为二娘的帮衬,否则孙氏怎么会想到要带她这个大房的庶女来?若是得罪了王筝,她在叔祖母面前甚是得宠,到时候她在叔祖母面前告她一状,叔祖母又与祖母说要送她回山东,孙氏可不会为了她这么一个庶出的孙女与叔祖母唱反调。

四娘这些年在嫡母金氏的手下讨生活,见风使舵的本领练得并不差,识时务也是她的一处优点。

王筝见她认错,便也只淡淡“哼”了一声,不在为难她了。

二娘笑着为四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我早就知道三妹妹是个有福气的,果然是如此。四妹妹不知道,我却是听闻过,太后娘娘为三妹妹指的是青年才俊呢。年纪轻轻就任了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正四品的的官职还是天子近臣。”

三娘低头不语,在外人看来就是有些羞怯的模样。

三娘此时却是在想,二娘竟然对京中的官制也是了若指掌,看来这些年她倒是长进不少。只是不知这些是谁交给她的,教她这些又有什么目的。

微微抬头看了二娘一眼,只见她笑容和煦,一脸真诚,像是真心为她这个妹妹感到高兴一般。看来二娘这几年长进的地方不少。

四娘终究是被心中的嫉妒烧的不能平静,见王筝在与元娘说话没有注意她,便小声嘀咕道:“也不过是个四品的小京官罢了,我还以为有多大的来头呢。”

四娘这话就有些托大了,有些人即便是做了一辈子的官,也爬不上四品的位置。即便实在京城这种地方,四品也不算是小官。何况二娘自己的生父,大老爷王柏,开始的时候只是捐了一个六品的官,前年花了好些银子还托了王家的门路才最终坐到了五品的位置。

而且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这一职位还与别的四品官有些不同,只是四娘不是二娘和三娘,对这些是不懂的。

二娘确是听到了四娘的这句话,她笑着看了三娘一眼:“年纪轻轻,看重的自然不是如今官位的高低。且未来三妹夫出身庄亲王府,又得太后与皇上欢心,听说到时候会有镇国将军的爵位,三妹妹一出嫁就是将军夫人。”

三娘这下是讶异了,且她也没有掩饰自己眼中的讶异地看了二娘一眼。二娘竟然连这个都打听到了?可是二娘的脸上出了和煦的笑意还是和煦的笑意,看着三娘的眼神却是有些意味深长。

四娘呆呆地愣住了,半响才咬了咬牙,攥紧了拳头将头低了。

二娘眼风扫过四娘,嘴角扬起的笑意更深了些。

这边次间,姑侄姐妹几人突然安静了许多,二娘悠闲喝茶,四娘低头愣愣无语,三娘坐在一边听王筝与元娘低声说着话。

正在这个间隙,却是听到正房明间里传来了李氏讶异的声音:“大嫂的意思……想要二娘进宫?”

此话一出,连正对着元娘小声说着什么的王筝也停住了声,次间里这一瞬间,落针可闻。

那边孙氏的声音又隔着帘子传了过来:“二娘她孝顺恭谨,聪慧灵敏,容貌也是上佳,若是能进宫定然能谋到一个好的前程。二娘她得了好的前程,她的父兄在政途上也会走得更顺当一些。”

那边李氏似乎是顿了顿,才道:“大嫂,我们王家虽是世家,可却是一向走的清贵士族的路子。王家这两百多年间,圣宠不衰,可是即便是最得君上欢心的时候,也没有当过外戚。那个身份……对我们这样的人家非但不是官场上助力,反而会在某些时候成为拖累。”

王家花了好几辈人的心血,牺牲了那么多,终于在士族之中站在了一个比较超然的位置。因为王家祖祖辈辈的努力,只为了给历代君王们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王家不会涉及皇子们对皇位的争夺,王家的人只忠于最终坐在龙椅上的那一个。

正是由于王家的这种坚持,才能让王家无论在怎么样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环境中,都能屹立不倒,在世家士林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三娘在听闻皇帝选秀的时候,曾经也担心过王家的女子也要参选,后来皇帝选秀并非是强迫所有的官员都参选,才又想到了这一点,心中便安了。因为她也留意过,历朝的皇帝从来没有主动钦点过王家的女子进宫为妃,为后。王家也没有送过女子进宫。

皇家也需要王家这种一直能够置身事外的家族。

孙氏对政治一直是缺乏觉悟的,她并不懂得这些,也因为她的夫君王老太爷,虽然是嫡长子却不是官场之人,而孙氏自成亲后一直居于山东,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政治风雨。

所以听了李氏暗示的话,孙氏并不以为然:“什么拖累不拖累的?当今圣上子嗣单薄,若是能……那可是天大的荣耀。”

李氏不言。

三娘抬头不小心与王筝的眼神对上,两人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丝无奈。

李氏与孙氏说这些,就等同与对牛弹琴。

“你这么说是不想帮忙吧?”孙氏的声音里带着些不高兴:“二弟在礼部任职,选秀之事要经他之手,我只不过是要拜托他帮我照看二娘一二,让她的当选能顺当一些罢了,多大点的事儿?你就给我脸色看你如今虽然是阁老夫人,我总归还是你的大嫂。”

李氏有些无奈:“大嫂,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孙氏“哼”了一声:“你到底是帮还是不帮?”

李氏只得道:“我回去会将此事与老爷说的。”

孙氏有些不满意:“你不是敷衍之词吧?你若是不想帮忙就直说,我再托了别的路子去。”

想必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见惯了孙氏的蛮横,李氏到是没有生气,只温声道:“嫂子您也知道,这种事情我们妇道人家是做不得主的,所以我也只能将这事情交由我们家老爷定夺。这件事情若是好的,对王家有利的,我们老爷也不会往外推您说是吧?”

李氏这样四两拨千斤倒是让孙氏不好说什么了。

之后,温家园那边有人来报李氏说府中有几位夫人登门,是有要事要见李氏,李氏便顺势起身告辞,并没有留下来吃午饭。

第二百七十章 长进

三娘知道,一般京中要拜访李氏这样丈夫身居高位的夫人的话,是一定会先提前递帖子的,不会这么匆匆忙忙来拜访,见主人家不在还非打发人去别处请,这是一件极为失礼的事情。

想到刚刚王筝刚刚从外头更衣回来,三娘朝她看了一眼,王筝面上虽然是一本正经,却是乘人不注意朝着三娘迅速地眨了眨眼睛,三娘顿悟,继而莞尔。

李氏带着王筝告辞,元娘因为自己家夫君还在外院,便留了下来,晚些时候再回去。王筝携了三娘的手,让她送自己出门。三娘自然是不无从命。

两人落后了前面赶来送客的薛氏与李氏几步,说起了悄悄话。

“你那个四妹妹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你是姐姐,又是这里的主人,下次她再这么没规矩你就教训回去。她如今在你们府上住着,还敢这么放肆无礼,这姑娘也该教训教训了。不然以后到了人家家里也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看她如何在别人家中立足。”王筝祝福三娘道,她教训四娘到也是怀着些好意的。

三娘笑着应了。

王筝又沉吟着道:“你那个二姐姐……瞧着到是个不简单的。我以前很少见到她,也一直没有深交,倒是不知道我们王家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三娘见王筝目光这么敏锐,不由地有些惊讶。

王筝看着三娘到是坦然一笑:“我是听了你们上次的话,心中对她存了一丝警惕才会对她这么留心的。因为太过注意,自然能发现一丝半点的问题了。总之啊,你们府上看样子要热闹了。”

三娘见王筝这么直接,只能无奈地一笑。

王筝伸肘轻轻碰了碰三娘:“你要是呆不下去,就给我带个信儿,我找人来接你去我府中住上一段时日。”虽是笑着说的,声音里却是透着认真。

三娘心中一暖,笑着握了王筝的手:“好,我记住了。不过我想也不至于呆不下去吧。”

王筝看了三娘一眼,笑着揭过不提。

“对了,你说进宫是你祖母的意思,还是你二姐姐的意思?”二门在望,走在前头的薛氏与李氏缓了步子也说着话。王筝小声问道。

三娘想了想,摇头:“这个我到是不清楚,祖母才来,也没听她对我们露过口风。”

王筝也摇了摇头,不以为然:“伯母到真是糊涂了,这事情我们王家做了可是吃力不讨好。”

三娘了然地点了点头,两人眼神一对上,王筝就笑了,她伸手亲昵地捏了捏三娘的脸,打趣道:“你这个鬼灵精到是个明白人,连这些都清楚。”

三娘故意不满道:“九姑姑您自己冰雪聪明,七窍玲珑的心肝儿,侄女儿就得愚笨不堪么?什么道理”

王筝“噗哧”一笑。

那边李氏与薛氏已经走到了垂花门,李氏回头冲着王筝无奈道:“筝儿,你又欺负侄女儿了,还不快过来,我们回府了。”

王筝又借机拍了拍三娘的笑脸儿,才跑向李氏。

三娘一阵无奈,李氏自然又是小声地训斥了王筝一番。

最后母女两人亲亲热热地相携着去了。

薛氏朝着三娘一笑,走了过来。孙氏来了之后薛氏很是忙碌了一番,母女两人因此也少有机会交流,这会儿趁着往回走,两人也说上了话。

“母亲要送二娘进宫?”薛氏轻声问道,刚刚她是听闻李氏要走才匆匆赶来相送的,刚刚并未在正房,所以没有听见孙氏要送二娘进宫的话。

三娘知道定是刚刚李氏与薛氏说的。

果然,薛氏有些犹豫道:“刚刚婶娘让我与相公说,最好不要送二娘进宫去。”薛氏很是有些为难,孙氏是她的正经婆婆,与婆婆唱反调,她从来没有想过。

三娘想着,王栋能做到如今的这个位置应当不是个短视的人,不过有些事情也说不准了。薛氏也该知道一些官场上的事情了,否则成了孙氏那样的毫无政治觉悟,以她对王栋的影响力,恐怕会很不妙。

这么想着,三娘并没有急着回去正房,而是示意薛氏去了薛氏现在住着的后厢房。三间宽敞的后箱被打通了,中间一间待客,北边的一间做了卧室,南边的那间是王栋暂时的书房。家具也都是好的,看着倒也大气。

薛氏知道三娘有话要说,便将丫鬟们赶了出去守着门,与三娘两人坐在了客厅里喝茶说话。三娘缓缓地将王家与皇家的关系对薛氏说了,也简单说了一下王家的历史,以及发家史。

刚刚李氏与薛氏只简短地说了几句,但是以为时间不多,也没有深谈,这会儿薛氏听了三娘的话才恍然大悟,自己琢磨了半天,看着三娘道:“三娘你懂的可真多,要不是你提醒,我到是不知道这当中有这么些弯弯绕绕呢。”

三娘笑了笑:“在老家的时候,曾经看到过王家的家谱,和一些先人写的笔记,所以才会知道这么些。”

薛氏闻言顿悟,又有些发愁:“这些想必老爷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毕竟是母亲的儿子,若是母亲主义已定,迫于孝道老爷也是不好回绝母亲的意思。”

三娘看着薛氏认真道:“若是父亲到时候为难,母亲你就劝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家国大义,小家小义就只能先抛开了。父亲一向对国对君忠心不二,定是会听的。”

这顶帽子是高了些,奈何王栋这样的人还就吃这一套。孝义在王栋这样的人眼中,还真的比不上对君上的忠诚。

薛氏领悟了三娘的意思,忙点头应了。

三娘却是想到了,孙氏今日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肯定是与二娘甚至二娘背后之人脱不了干系的。由此可见,此次二娘进京所图甚大。有可能王家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进漩涡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这些内宅女子别的都不能做,但是将内宅都掌控在手,到是势在必行之事。二娘她们再厉害,也是不能离了这内宅的。

“母亲,我上次与你说的那件事情你可以去做了。”三娘突然出声道。

薛氏愣了愣,想起来了三娘说的是哪一件。

“母亲一来,我到是忙忘了。”薛氏有些不好意思:“薛嬷嬷今日早晨还来过,不过我因为忙着为母亲换房里的摆设,没有时间见她。”

三娘笑着道:“下午你就去祖母那里说吧。”想了想,三娘又道:“就在她午睡起来的时候,那时候她应当会唤人梳头。”

薛氏应了,三娘见时候不早,便起身告辞了。

出了后院,三娘往正院的正房里去了,孙氏在此,她即便要回自己的西厢休息也要与孙氏说一声的。

三娘去了孙氏的正房,见明间里已经没有人了,一个丫鬟告诉三娘道孙氏已经歇下了,二小姐与四小姐在稍间说话。

三娘想了想,没有进稍间,退了出去往自己的西厢去了。她可没有兴趣去听四娘的冷嘲热讽,也没有兴趣与二娘去打机锋,没事还是躲着些好了。

稍间里,二娘与四娘在听见外头的动静的时候就停住了话头,却见三娘只是问了几句便退了出去,并没有往这边找她们来。

四娘冷笑了一声,挑拨道:“三姐姐如今也出息了,竟然这般忽视我们。我便罢了,二姐姐您可是她的姐姐,她也不来与你说说话。对了,我刚刚出去更衣的时候刻意打听了一下,原来三姐姐一来就巴结上了三婶婶,这两人现在可好了,不知道的还当是母女两呢。”

说着四娘又看了二娘一眼:“听说三姐姐的嫁妆足足花了几万两的银子呢,三婶婶还怕委屈了她似得,一应物事都说要好的。我就奇怪了,您是姐姐,嫁妆都还准备,她一个当妹妹的却是抢在了您的前头,这又是什么道理。”

二娘看了四娘一眼,淡淡一笑:“她得了好的前程,又是上头赐婚,父亲母亲看重一些又有什么奇怪的。”二娘说这话的时候,一丝嫉妒的神色也没有,温温婉婉的,表面的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四娘偷偷打量了她许久,都为从她的脸上看出什么端倪。

四娘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这个二姐姐与以往有些不同了,可是又说不出是哪里的不同。

二娘自然是注意到了四娘的眼神,她心中一哂,她可不是四娘这样小家子气的短视女子,这点挑拨之言也敢拿来她面前显摆。当她这几年学的本事都是白学的么?

二娘收敛了笑意,静静看了四娘一眼,没有笑意的那双眼睛黑洞洞的,让人新生寒意,四娘见了下意识打了一个冷颤。

“我助你来京不是看你如跳梁小丑一般上窜下跳的,也不是要你有事没事挑拨生事的。你可是还记得你当初答应我的话?”二娘带着些冷意的声音响起。

四娘一惊,忙赔笑:“我自然是记得的,二姐姐你放心,我一定听你的话,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第二百七十一章 内宅之主

二娘盯着四娘看了许久,终究是淡淡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四娘觑着二娘的神色,却是眼珠子一转,试探道:“二姐姐向来待妹妹不薄,妹妹记在心中不敢忘记。妹妹也想一直留在二姐姐的身边帮衬二姐姐,只是却害怕以后没有机会了。”

二娘不动神色:“哦?何出此言?”

四娘回了一个羞怯的笑:“祖母说要送二姐姐入宫,以二姐姐的人品相貌,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只是以后二姐姐进了宫,妹妹一年也难得见上二姐姐一回,想要报答二姐姐更是有心无力。”

见二娘不置可否,四娘又靠近了二娘一些:“不过,我想了想到是想出了一个法子,可以一直为二姐姐效劳。”

二娘盯着四娘,笑了,依旧是没有说话。

四娘就当二娘是默许她继续说下去:“妹妹想着,不如二姐姐去求求祖母,让妹妹与二姐姐一道进宫去。”见二娘似笑非笑,四娘立即诅咒发誓:“二姐姐你放心,进了宫妹妹也会以姐姐您马首是瞻,只会做您手中的一把利刃,不会想着要……要与姐姐争宠。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我是姐妹,而宫中凶险万分,若是我们姐妹能齐心,还有什么好怕的?总好过二姐姐你在宫中孤立无援的好。”

二娘这次拿眼睛盯了四娘许久,看着看着竟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四娘见二娘如此很是摸不着头脑,只能希冀地看着她赔笑。

二娘看够了,点了点头,笑容很是欢喜的样子,让四娘眼中一亮,不想,二娘却是道:“四妹妹,这几年不见,你到是也长进了不少,这舌绽莲花的本事……连我都差点被你说动了。”

“二姐姐……”四娘听着不对,想要解释。

二娘却是伸手打断了,脸上却是淡了,只见她起身,伸手轻轻地在四娘的头上拍了一拍,像是在拍一只家养的小狗一般:“你能长进自然是好事,只是你记得了,不要妄想在我面前耍心机。否则……”

说到后头,二娘的声音放轻放柔,半分煞气不见却是让四娘生生大了一个冷颤。

二娘见四娘被自己吓住了,满意地收了手,语气一转,淡淡道:“你想要为我做事,有的是机会。你放心,我定会让你如愿了。至于你所求的……我也会为你谋到,定不会亏待了你。只是一点……你要听话。我最讨厌人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了,你可要给我记好了。”

四娘虽然因二娘没有答应带她进宫而有些失望,但是她不知道怎么的竟然没有胆量违拗二娘的话,只愣愣地应了。

二娘笑了笑,转身出去了,只留了四娘在次间。

孙氏午睡起来,照旧是招了常嬷嬷为她梳头。

自前一阵子二娘回来之后,常嬷嬷也很少在孙氏身边伺候了,只是由于她是孙氏身边的老人了,若是连她也被换了出去定会让人怀疑,于是二娘并没有将常嬷嬷赶出松龄院,而孙氏有许多的事情也确实是离不开常嬷嬷的,于是便只让常嬷嬷继续当着松龄院的管事嬷嬷,并让她依旧为孙氏梳头,日常起居却是二娘亲自带着几个丫鬟伺候。

常嬷嬷轻轻问孙氏对今日的法式满不满意,孙氏对镜自招,点了点头。她的一头乌黑的青丝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向来宝贝地紧,对为她梳头之人也是要求极为严格,如今也只有常嬷嬷能梳出另她满意的头型。

二娘坐在一边喝着茶,没有说话。

这时候外头有人报说薛氏求见。

孙氏刚刚休息完毕,精神尚好,心情也好了许多,便点头吩咐让薛氏进来。

薛氏抬头看了看屋里的人,上前去恭谨地对孙氏行了礼。

“母亲睡得可好?我昨日听人说母亲房里的灯半夜突然亮了许久,可是床铺睡的不舒服?”薛氏有些担心道。

二娘端着茶杯的手一顿。

孙氏闻言却是不耐道:“咱们家又不缺那点蜡烛灯油钱,你还管我半夜亮灯了”

薛氏的好意被曲解了,脸上一红,急急辩道:“母亲,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怕你有什么地方不舒坦,想要问问而已。”

孙氏似是也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了,她最近脾气越发不好了,动不动就想发火,见薛氏一脸的委屈焦急,便道:“好了,我只是半夜起来更衣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用你大惊小怪的。你今日这时候来,可是有什么事?”

薛氏虽然是奇怪孙氏起来上夜要那么久,可是她怕问出来孙氏又会说她是舍不得家中那点蜡烛灯油钱,便机警地闭了嘴,只道:“媳妇今日前来确实是有事情要请母亲帮忙。”

孙氏淡淡“哼”了一声,自己从首饰盒子里挑出了一根点翠金簪递给常嬷嬷。

薛氏小心看着孙氏的脸色,明白这是让她说的意思,不由得微微松了一口气:“母亲未来之前是媳妇当着家,如今母亲来了,这家自当是由母亲掌着的。媳妇资历赏钱,想在母亲面前多学学本事。”

屋里之人闻言都愕然,一般而言,主母掌了权都是不愿意再将手中的权利交出去的,即便是婆媳之间因为这种事情而产生冲突之事也不少。薛氏却是主动提出要将掌家权交出来给孙氏。

二娘闻言也是眼中一闪。

孙氏仔细打量了薛氏一番,见她目光真诚坦荡,并不是虚言,面上便和煦了几分,面上带着满意朝着薛氏道:“你有这份心是好的,不过我年纪大了,也不耐烦管这些琐碎事情,在山东的时候,内院的事情也都是交给你大嫂去忙的。而且你如今当着我栋儿的家,即便是觉得自己资历浅,就更是要多学一学了。”

孙氏喜欢掌控,但是她不喜欢琐碎。薛氏这样相当于投诚,儿媳妇这么上道她也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地将她的掌家权收回去,反正也是他嫡亲的儿媳妇,要什么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薛氏见孙氏果然如三娘所说了并不会真的将管家权收回去,心中有了更大的勇气,她看着孙氏道:“母亲说的是,媳妇不该不顾着母亲的身体,将这些琐事推给母亲。只是,儿媳是真的想要多听听母亲的教诲,夫君经常对媳妇说,母亲在管理内院上头很是有经验,这些年王家也是因为有母亲您在管着,才能如此和睦。”

孙氏被这么一个马屁拍地脸上带了些笑容,而且听说这话是从自己那清冷严肃的三儿子口中说出来了,这喜悦又扩大了几分。

薛氏这时候已经胆大了许多,继续道:“母亲,媳妇有个不情之请。媳妇自然是不好总是打扰母亲,但是媳妇想着母亲身边的老嬷嬷们跟在母亲身边这么多年,定也是学到了母亲的以两分本事。即便是一两分本事,也够媳妇学的了,所以,媳妇能不能请母亲派一个老嬷嬷来帮着媳妇管家?”

孙氏听着薛氏这请求合情合理,且这话说得她脸上很是有光,便点了点头:“即使如此,我便派个人去帮帮你吧。你也正好趁着这机会学些本事。”

薛氏感激得忙上前道谢。

孙氏想了想,看见常嬷嬷正在身边,便随口吩咐道:“常嬷嬷你是我身边资历最老的了,以后就由你指点三夫人吧。她年轻,你好好教一教。”

常嬷嬷忙领命。

薛氏低了头,藏住了眼眸中的亮光,与唇边的笑意。

三娘真是料事如神,竟然被她猜得一丝不错。连人选都是她算计好了的。

薛氏又赶紧地谢了孙氏,这才退了出去。

二娘在一旁听着,她原本想着要插上一手的,可是她身边的人全是新进府的丫鬟,资历尚浅,根本就没有能压得住人的嬷嬷,只能作罢。且这个常嬷嬷一直以来也是听话的,对她也一直是尊敬着,她瞧着也算是半个她的人,所以孙氏指了常嬷嬷她到也方便行事。

薛氏除了孙氏的房间,忍不住呼出了一口气。

只是这事情还只成了一半呢,想着刚刚的顺利,薛氏对接下来的事情也是信心十足了。

薛氏回到房里,算着时辰,见天色差不多了,便打发了木莲去外院守着。

自己招了厨房的管事,帐房的管事,以及采买的管事那几个依旧是薛嬷嬷的人过来回话。

那几个管事来了之后,薛氏和颜悦色地与她们说了一会儿话,问了几句差事上的事情,那几个嬷嬷在下头互相使着眼色,不知薛氏的用意为何。

薛氏见差不多了,这才道:“几位嬷嬷这些年幸苦了,不过接下来你们到是可以松乏一些时候了。”

那几位嬷嬷互看一眼,惊诧莫名。

薛氏笑着道:“你们想必也知道的,老夫人从山东来了。老人家在家中掌家是掌惯了的,进了京,见了我的这内院,却是将我叫去好好责备了一番。说我经验浅不会管家。”

薛氏看了几个嬷嬷一眼,微微叹息:“刚刚母亲已经派了几个嬷嬷下来,助我管理家事。几位现在管着的地方都是老夫人提出来要重新整顿之处,所以……”

第二百七十二章 借力打力

见几个嬷嬷哗然色变,薛氏噙着笑意缓缓道:“不过你们放心,几位跟了我这么些年,一些还是我薛家跟来的老人,一直是忠心耿耿,差事上头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我会给你们安排更好的去处的。以后等这边老夫人回了山东,我依旧将你们招回府。”

招回府?这是要将她们赶出宅子?

几位嬷嬷开始只是色变的话,听了这一句之后已经是面若死灰。

薛氏一口气说了这么些,并不给人说话的机会,最后又加了一句:“对了,各位的账本与钥匙,等会儿老夫人身边的常嬷嬷会派人去你们那里拿的。”

这一句话,彻底毁了几人的侥幸。若是只是薛氏想要收回她们的手中的差事的话,薛嬷嬷还可以在老爷面前为她们周旋,可是若是老夫人亲自派人前来的话,即便是老爷也是没有法子的。

薛氏将几位嬷嬷送出去之后,又大大地呼出了一口气,松开由于紧张而攥紧的拳头,发现手心已经是湿漉漉的了,不过她的眼睛前所未有的亮。

她成功了,即便只是一半,也让她心中欢喜。在她的心中,薛嬷嬷一直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她觉得凭着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战胜。可是今日,她却在三娘的指点下与薛嬷嬷和自己的婆婆斗智斗勇。

“夫人,那几位嬷嬷从这里离开之后就去找了薛嬷嬷,说了几句话之后薛嬷嬷面色很是不好看,正朝夫人这边来了。”

派出去盯着那几个嬷嬷的丫鬟出声禀报,将发了一会儿呆的薛氏惊醒了。

薛氏轻咳一声,坐直了身子,对那丫鬟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出去守着吧。”

果然,话音刚落多没有多久,薛嬷嬷那特有的严肃嗓音在外头响起:“老奴求见夫人。”

薛氏定了定神,轻声道:“进来吧。”

薛嬷嬷进来了之后,向着薛氏行了礼,站在了离薛氏三步远的地方,看了她良久。最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二小姐,奴婢听桂嫂她们说你要将内院交出去给老夫人?”一双眼睛却是紧紧盯着薛氏没有移开。

不知道为何,薛嬷嬷这个眼神让薛氏无法忍受。她以前一直没有注意,现在想起来,薛嬷嬷似乎一直都喜欢这么肆无忌惮地看着她。可是哪里有奴婢用这种眼神看主子?除非她没有将你当主子。

想到这里,薛氏的心又坚定了几分。

“老夫人说我内院管理得乱七八糟,她看不下去了,所以想要教一教我。”薛氏声音柔和,似是一直就是薛嬷嬷眼中那个柔弱单纯的薛二小姐,一直未变。

薛嬷嬷瞪向薛氏:“夫人,为何内院会乌烟瘴气?若是老奴在的话又何至于此?依老奴看,你还是在老夫人面前请求她宽限你一段日子,等老奴帮你将这内院重新整顿了,老夫人自然就不会有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