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只有安慰自己,没有什么坏的消息传过来,那就定是没有什么事情的。她努力让自己往好的方面去想,为了不胡思乱想,转移注意力,三娘开始让自己好奇王老太爷与连氏的往事。

当时和王筝的书房里偷听的时候,三娘就好奇了,甚至脑海中还浮现了“相爱相杀”几个大字。不过后来想了想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又否决了。

同样对这件事情好奇的,除了三娘之外还有王筝。所以说,从某些方面说起来,三娘和王筝到还真的是趣味相投的一对姑侄。

于是在偷听事件发生后的几日,三娘与王筝一同参加镇国公夫人的寿宴的时候,两人又聚到了一起八卦。

见王筝神秘兮兮地将自己拉到了一边,三娘自然是知道王筝是有话要与自己说。

“诶,你还记得上次伯父说的,他与四伯母有旧怨的事情么?”找了一处人少的游廊,一边与三娘欣赏着傍晚花园的景色,一边小声嘀咕道。

今日庄郡王王妃也来了,老王妃回京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不怎么参加京中的各种上层社会的聚会或宴会,一般收到帖子时候都是由郡王妃出席,很多时候三娘也在出席之列。

不过长辈们都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对晚辈们的拘束也少了一些,反正都有丫鬟婆子们跟着,不会出什么大事。

三娘的目光扫过了正在花园中与惠安郡主小声说着悄悄话的惠兰县主,转到了王筝的脸上,挑眉道:“怎么,你知道?”

王筝有些得意:“那是自然,我是谁啊”

三娘恍然大悟地点头,附和道:“是啊,我忘了你名儿叫做包打听了。”

“王珂你没大没小”王筝偷偷捏了三娘的手臂一把,轻声怒斥道。

三娘委屈地看了王筝一眼:“可是,姑姑你也没有啊。”

王筝气急,故意别过头去不说话,想让三娘好奇求问。

三娘忍着笑意轻轻扯了扯王筝的袖子,当作是自己求饶了。王筝憋了一会儿,终究是觉得把话憋在心中很难受,便勉为其难地开了尊口。

“好了,看你这么想知道,我就告诉你吧。”

三娘忍不住轻笑出声,王筝瞪向她,她立马就收了笑,只是嘴角却还是忍不住溢出了笑意、“我是去问了一个在府上养老的老嬷嬷,我小的时候这个嬷嬷还照顾过我的,所以我问她她便告诉我了。”王筝说出了消息的来源,“只是,这嬷嬷年纪大了,有许多的事情她想不起来了。我与她说了好几日的话才将那些个消息大致的拼出来了。”

“……”这能称赞为求知若渴么?三娘无语地想。

听不到三娘的腹诽,王筝道:“听说当年四伯母刚刚嫁进王家的那几年,还没有如今这么厉害,不过比起一般的新妇来说,她的性子也太过于刚直了。有一次是祖母的寿宴,四伯母也来贺寿,正好遇见了从外头回来的伯父。”

王筝说到这里轻咳一声忍住了笑:“伯父也不知道从哪里回来的,一身的泥,手中还握着一根钓鱼竿,那杆子上却是吊着一只死的赖皮蛤蟆。四伯母和另外一个偏房的叔母被吓了一跳,正好那位偏房的叔母还怀着身子呢,吓得差一点将胎儿落了,还好她底子好才逃过一劫。四伯母非常生气,大庭广众之下让人架着叔父就去祖父祖母面前跪了让他当众认错。偏偏这个时候,我父亲正在给众位宾客们背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叔父性子倔强,怎么也不肯低头认错,最后还是一个辈分高的老祖宗打了圆场才作罢。不过第二日,城中就出现了拿叔父与父亲对比的言论。”

三娘恍然大悟……原来王宏被当作反面教材和作为好孩子标兵的王显做对比,是因为连氏这个始作俑者。听说王老太爷幼时虽然也顽劣,但是也不是没有顾忌,不读书的。可能到了后来,无论王显做了什么好的事情,青城县的人都将他往坏处想,于是王老太爷索性就堕落到底了。

于是恶性循环,王显成了整个青城县坏孩子的标准,就连现在也有人拿王老太爷教训自己的儿孙。

不过,事情发展成这样,连氏虽然有责任,可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现在王老太爷自己的身上。王老太爷会为这件事情恨了连氏这么多年?瞧着那一日王老太爷提及连氏的时候的语气,就跟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一样。

见三娘眼中有些狐疑,王筝卖关子道:“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过节而已,说是不愉快的开端也行。”

说到这里王筝顿了顿,接着叹息了一声:“连我听了,也觉得四伯母有些过分了呢。你知道伯父曾经有个董姨娘吧?就是二哥的姨娘。”

这还牵扯到董姨娘?三娘点头:“我知道,上次在你府上也听祖父提及过。”

王筝放低了声音道:“听说这个董姨娘不仅人长的好,性子柔顺,还与伯父一样喜欢养鸟。因此与伯父两人感情极好,后来伯母说董姨娘下毒害她,不过最后因为祖母插手,证明董姨娘是无辜的。原本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偏偏伯母去了四伯母面前说伯父宠妾灭妻……之后的事情我家嬷嬷记不清楚了,不过想必董姨娘最后离了王家和四伯母脱不了干系。还有当时祖母已经病了,四伯母常过去帮祖母管理内务,听说她为了让叔父将心思放到学业上,下令让人将叔父养的鸟儿全都放掉了,有两只叔父很喜欢的鸟,因为不舍得离开,最后在争抢中被掐断了脖子……”

三娘听到这里已经无语了,这连氏还真是……

若说王老太爷为了董姨娘的事情恨上了连氏,她还有些半信半疑。不过若是连氏曾经做出过这种偏激的行为的话,以王老太爷爱鸟如命的性子,他是肯定要恨连氏一辈子的。

不过依着连氏的性子,想必她还不知道王老太爷恨他入骨。因为在她看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王家和王老太爷好。偏偏她手段强硬地的过了头了。

听完了王老太爷与连氏的陈年旧怨,三娘突然对王老太爷有了一些同情。说起来,王老太爷人也不算坏,他也只不过是有那么一个异于常人的爱好,并且视功名如粪土罢了。偏偏这样的人让连氏看不惯,一心想要将他扭转过来。而后来不了了之,估计是觉得王老太爷无药可救了吧。

两人正在这边说着话,花园子里却有三人往这边来了。王筝和三娘立即停住了刚刚的话题,转而聊起了别的无关痛痒之事。

抬头看去,那三人是惠安郡主,惠兰县主以及……二娘。

三娘和王筝对视一眼,不动声色。

“……那就真的要恭喜你们沈府了,真没有想到沈凤……呃,是沈贵人是个有福气的。后宫里这么多的新进佳丽,还是让她拔得了头筹。”惠兰县主朝着二娘笑着道,态度到是极好,似乎两人是多年的闺中密友一般。

三娘听了这话却是暗自思量,这话的意思,难道是……沈凤娇有了身孕?

只听惠兰县主又道:“皇后娘娘果然是看重阿琼你,这件大喜事我们都没有听说呢,皇后娘娘就告诉了你。现在沈……娘娘的封位诏书都已经拟好了,想必明日就能听到好消息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生的是小皇子还是小公主呢。”

二娘笑着打断道:“自然是小皇子。我也是今日进宫去看望皇后娘娘,正好遇见了皇后娘娘请了太医为沈贵人把脉,这才听到了这个好消息,所以我便来得晚了一些。”

几人已经走到了离三娘和王筝四五步远的地方,三娘和王筝便上前与去她们见礼。

“几位刚刚说的是沈贵人她……有喜了?”王筝笑着问道。

惠兰县主翻了个白眼,将脸偏到了一旁。

二娘笑着点了点头,温声道:“正是呢,是刚刚不久之前才确的诊。”

“那就要恭喜沈娘娘了和皇后娘娘了。”皇后在选秀前招了沈凤娇进宫,现在沈凤娇有了身孕,这孩子自然是皇后手中的筹码。

二娘替皇后谢过了。

三娘随意打量了二娘几眼,见她脸上虽然是笑着,但是神情却是有些憔悴,脸色也不是很好。

现在王显过继王松的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二娘和沈惟再要想借着这事儿捣鬼怕是难了。

三娘其实挺为二娘可悲的。

嫁了人之后反过身就来算计娘家的人,这样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她觉得以后单单靠着沈惟就一帆风顺了?至于沈惟,三娘至今还没有摸透这个人。

第三百九十三章 见闻

沈凤娇是沈家的人,在宫中有皇后这个靠山,如今又怀有身孕。魏月娥若是想要出头的话,想必就困难了。

三娘前些日子听魏云英说起过月娥在宫中的情形,今年被选进宫的美人出挑的有好几个,月娥虽然貌美,但是在那么一个美人聚集的地方,到也不怎么显了。进宫好几个月,依旧还是住在偏殿中,没有机会侍寝,连个分位也没有,与普通宫女想比也就是身边多了一个贴身伺候的丫鬟罢了。

三娘原本还想要问一问莺歌的情况的,不过想了想还是罢了。她若是问了,到是奇怪了。莺歌是月娥的丫鬟,为人低调又谨慎,她若是会出事,那一定是月娥出了事连累到她。既然月娥没有机会出头,那危险也相对要小一些。

这时候,又有三人往这边走来了,其中一个是周家的大姑娘也是连氏新进门的孙媳妇周婉。她身边的两个姑娘一个是方伯爵家的千金,现任伯爵夫人的长女方静妍,平日里与惠安郡主以及惠兰县主走的很近。另外一个姑娘与方家千金长得有些相像,但是平日里没有见过,可能是伯爵家的哪一位庶女。

周婉看见三娘个王筝也在,很高兴,忙走了近来:“姑姑,三娘,你们也在这里?”

三娘点头笑道:“刚刚与姑姑在赏花,正好遇见了郡主她们。”

“咦?你是静宜?”王筝突然出声问那位与周婉和方静妍一起过来的女子道。

三娘闻言也不由得又朝那位姑娘看去,见她长相清秀,虽算不上是极美,但是一举一动间自有一种静雅之姿,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

这位叫静宜的女子莞尔一笑,正要说话。已经走到惠兰县主身边的方静妍却是笑道:“没想到姐姐你病了这么些年没有出门,今日一出来竟还有人认得你,到是难得。”

惠兰县主也好奇道:“咦?方静宜?伯爵府的那位嫡长女?”

此话一出,别人还没有什么,惠兰县主身边的那位方静妍脸上却是一僵。

方静宜笑着点头:“许久不见了,不想诸位还记得静宜。”

“当然记得你,当年比书法我输给了你,比琴艺成之输给了你。我想不仅仅是我,成之对你也是‘念念不忘’呢”王筝说起自己的败绩来,丝毫不在意,还笑的十分的开心,可见对与能见到这位幼时的老友她还是很开心的。

方静宜笑容温暖:“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不过就是赢了你们那一回而已。”

王筝瞪着方静宜:“所以我也等着你输给我一回呢,在赢你之前,自然是不会忘记的。”

二娘在那边看了看方静宜,又看了看三娘,突然笑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方大小姐很像一个人?”

众人闻言一愣,方静妍更是莫名其妙:“我像谁?”

二娘也是一愣,指了指方静宜:“我见你叫她姐姐,还以为她比你大,难道不是?”

场面诡异地静了一静,方静妍这才知道自己自作多情了,人家口中的方大小姐根本不是说她,不由得有些难堪。这些年,方静宜一直被拘在府中没有出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伯爵府还有另外一位大小姐,她被人称做方大小姐已经习惯了。

三娘见气氛有些奇怪,自然是猜到了这其中肯定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缘故,便不动声色地站在那里,只笑看着,并不说话。

主角之一的方静宜到是主动为方静妍化解尴尬,朝二娘和气道:“这位夫人觉得我像谁?”

二娘也知道自己可能是说错了什么,不过她进京之后身边一直没有得用的人,对外界的接触也少的很,根本没有机会摸清各个府上的弯弯道道。她有些懊恼地想,回去后一定要将各府的关系先摸清楚了,以免闹出什么笑话来。

见方静宜主动捡起话题,她自然是乐意的,笑着指了三娘道:“我瞧着方小姐与我家三妹妹有些像呢。”

此话一出,周围的几道目光都来回在三娘和方静宜的身上打转。王筝也是看了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也不得不点头:“好像还真有些像,不是说长相像……是,神韵有些像吧?”

三娘看向方静宜,发现方静宜在在看她,见她看过去便朝她点头友好地一笑,三娘也回了她一笑。

平心而论,三娘与方静宜长的没有丝毫相像之处。三娘的容貌要更为娟秀一些,方静宜要平常一些,不过两人站在这里,淡笑不语的静雅姿态到是十分的相似。

惠兰县主撇了撇嘴,这么说起来,她连方静宜也讨厌上了。

王筝笑着上前为三娘和王筝两人介绍:“静宜,这位是我侄女儿王家三娘王珂。以前一直在山东旧宅,你没有见过。三娘,这是方伯爵家的嫡长女,方静宜。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的,以后大家也一起。”

王筝瞥了方静妍一眼,实话实说,她可不怕得罪什么人。

方静宜已经被拘在家中好几年了,今日第一次出来见客,原本还是有些不确定的紧张感的。不过见了王筝,听到她这样的一句话,突然又觉得心中敞亮了起来。

以前的都过去了,以后,会好的。

几人又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拨,虽然站的地方近,但是却泾渭分明。任何地方都是有小圈子的,闺阁之中也不例外。

王筝小声问着方静宜这几年的近况,方静宜都笑着说好。王筝也不在意她的回答,方静宜这几年过得好不好,京城中的人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王筝也就是问一问好安心,并不期待这个时候和地点能从方静宜那里听到什么别的答案。

那边方静妍虽然在与惠兰县主说话,眼神却是一直瞟向这边,时时注意着方静宜的话。生怕她在外头胡说些什么。

“……这府里都是国公夫人在忙里忙外,怎么没见国公出来呢?听说外院也不见人呢。”一般,府中宴客的话,男主人都会出来待客的,方静妍漫不经心地随口道。

惠兰县主闻言捂嘴一笑:“这个你都不知道,听说国公爷最近病了,已经卧床好些日子了。”

“病了?什么病?”见惠兰笑容诡异,方静妍不由得好奇道。

惠兰县主却是笑而不语了。其余人也都当作没有听到,岔开了话题说别的。

关于郑国公的病,三娘到是知道的,确实是不怎么好启齿。郑国公好女色是出了名的,快七十岁了还一连娶了好几个十几岁的小妾。他纵欲过度患上了血精症,原本病的厉害,去了蒋太医那里求药。之后吃了几剂药之后,果然是好了许多。

但是男人改不了好色,就如同狗改不了吃屎。病一刚好,郑国公便左拥右抱起来。然后没多久就一病不起了。

郑国公原本就恼国公府里这一帮子的大小妖精,趁着这个机会将内院好好整治了一遍。看不顺眼的全都卖了出去。国公夫人儿子孙子们都成了才,对国公这个丈夫也早就死了心,自然是不怕伤到什么夫妻情分。

于是经过了这么一场夫妻大战,在死了莺莺无数的结果下,镇国公更加元气大伤。而国公夫人最近却是红光满面。

三娘之所以知道这些,除了白兰从蒋太医身边的汀兰那里得到了些消息,还有就是与王老太爷的鸟儿有关。

镇国公有一只九色鸟,是王老太爷垂涎已久的。这一次还托了叔祖母李氏来镇国公府讨要。原本这鸟儿是郑国公的心爱之物,要要到还有些难度。不过可能是国公夫人这些年来已经恨极了国公身边的莺莺燕燕,这份恨意也殃及到了这只无辜的鸟儿身上。

所以在李氏提出要买了这只九色鸟的时候,国公夫人无比爽快的应了。

这些自然是从王筝那里听来的。

所以说,千万不要得罪女人。她们为了报仇可以忍气吞声,耐心等候,十几年,几十年。一旦时机到了,就连你的鸟也不会放过。

回去的时候,王筝与三娘说起了方伯爵家的事情。原来方静宜与方静妍是堂姐妹,三娘原以为她们一个是原配所出一个是继室所生到是料错了。只是情节却也是差不了太多。

方静宜的生父是老伯爵原配所生的嫡长子,老伯爵续娶的夫人,面上看着很是贤惠,虽然之后自己也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对原配留下来的嫡长子却是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好。

几年过后,一些聪明之人就看出了不对了。原来原配留下来的那位嫡长子,脾气越来越暴躁,性子也越来越娇纵,稍有不如意之事就要喊打喊杀。

这样的性子自然迟早要出事,于是有一次在跟一位小官的儿子争夺一位花娘的时候,失手将那位小官的儿子杀死了。

最后这位原本的天之骄子被判了流放。而那位继娶的夫人所生的儿子却名正言顺地继承了伯爵府。

这位嫡长子在出事之前已经成亲,妻子生有一女,就是今日的这位方静宜。

第三百九十四章 保媒拉线

老伯爵去世之后,继夫人的儿子继承了伯爵府。但是伯爵府的太夫人还健在。

太夫人意识到嫡孙是被新上任的伯爵府老夫人所害,自然是对这位儿媳妇看不顺眼。

这位伯爵府的老夫人也是个乖觉之人,对着太夫人一番哭诉,赌咒发誓说自己绝不是故意要害继子如此,并且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儿子,现任伯爵收养继子的的长女。

儿媳再如何不好,她生的孩子还是自己的亲孙子。加上方静宜的生母在丈夫被发配之后,已经绞了头发去做了姑子,太夫人担心自己去世之后,方静宜更加孤苦无依,便默许了老夫人的意思,让伯爵夫妇正式收养了方静宜。

方静宜虽然是被收养的,但是她也是真真正正的伯爵家千金,对她的身份,自然是没有人有什么怀疑,她是名正言顺的伯爵府嫡长女。

太夫人心里其实还是偏爱长孙的,因此对这个长孙女也是真的疼到了骨子里。因此太夫人还在世的时候,方静宜日子过的还很好。

可是人都要老的,太夫人在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的时候,硬是撑起了身子亲自为自己疼爱的长孙女挑选了一门亲事。直到将方静宜的亲事和嫁妆都安排好了之后,才去世。

太夫人去世之后,伯爵府发生了什么事情外人并不清楚。但是自那以后不久,方静宜就生了重病,消失在了京城上流小姐们的聚会之中。

对此,京中之人都是心有猜测,结合了这位伯爵府老夫人之前的所做作为,大家都断定方静宜在伯爵府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也因此这位伯爵府的老夫人,在京中的名声很不好,有些身份的夫人都耻于与她结交。不过新任的伯爵夫人到是一个很会做人的,因此对她,众人到是没有太多的偏见。

今日方静宜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一次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当中,让这些每日里咸的淡疼的夫人小姐们心中有是多了几分的猜测。

王筝也道:“所以,我猜测定是因为静宜现在年纪大了,她的夫家找了来,所以那位老夫人不得不让静宜出来见客。”

三娘想了想,疑惑道:“既然那位老夫人是这般作态,那为何还让方静宜活到现在?占着她长孙女的位置不说,还捏着她的把柄。按着常理,不是应该灭口才对么?”在闺阁中,想要让一个弱女子消失,可用的法子多了去了。反正这位老夫人也已经恶名远扬了,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做的。

王筝皱着眉头想了想:“难不成这位老夫人是个信佛的?不忍杀生?”说着她自己先是“噗哧”笑出了声。

这自然是玩笑话,不过对于别人的家务事三娘也并不怎么关心。她今日瞧着那为方静宜也是个聪明谨慎之人,小心一些,要顺利出嫁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这种内宅之事,虽然发生的地点不同,内容以及狗血程度到是极其相似的。庄亲王府以及王家所发生的,也是大致差不多的。别的府上,肯定也是不缺少这种戏码。

三娘才觉得方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不想多花心思,不想第二日方家的人就与她牵扯上了。

三娘去给老王妃请安的时候,礼郡王妃也在场。

三娘才一坐下,老王妃就问道:“三娘你还有一个哥哥吧?”

虽然摸不透老王妃这话是何意,三娘还是点了点头:“是的,孙媳的哥哥名王璟,现在在官学里读书。”

“哦,官学啊,不错不错。多大了?说亲了没有?”

三娘听见这话立即警醒了起来,老王妃这是要给王璟保媒拉纤?

“今年十六岁,亲事……父亲已经托了叔祖母做主。”三娘小心道,将李氏拉出来,若是有什么事情,李氏会为王璟做主。不然,她一个晚辈,不好说什么。

“王阁老夫人啊,那到是一个明理儿的。”老王妃道。

这时候礼郡王妃插嘴道:“即便是阁老夫人做主也没有什么,方家的姑娘您是见过的,那是没话说的,阁老夫人见了也挑不出来个什么。”

这事儿礼郡王妃也插了一手?听她说起方家姑娘,三娘更是一愣,京城能数得上号的方家她只听说过一户,那就是昨日才打过交道的那一家。

因为不敢肯定,三娘便问道:“郡王妃说的方家是……?”

礼郡王妃当着老王妃的面,态度还算和蔼:“还有哪个方家,就是方伯爵那一家。她家的大小姐,你昨日应当是也见过的。长相和人品,那都是没话说的不是?”

三娘皱眉:“方静宜?她不是有婚约么?”

礼郡王妃到是一愣:“什么方静宜?我说的是方伯爵的嫡女方静妍。”

“三娘说的方静宜应该是伯爵收养的那位嫡兄的女儿吧。”老王妃年纪大,人到还清醒,提醒礼郡王妃道。

礼郡王妃恍然大悟,继而撇了撇嘴,神情中带着些不以为然:“那不过是个罪人之女,哪里是什么大小姐来着?我说的是伯爵夫人亲生的这个。”

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娘不置可否。

“说这些做什么?你不是说要给王家五郎说媒吗?”老王妃在首座上道。

“哦,对。不过这事儿三娘这个晚辈做不了主,我还是抽空去一趟温家园,找王阁老的夫人说一说。”礼郡王妃道。

三娘想了想,委婉提醒道:“郡王妃虽然是好意,但是……我哥哥他尚未得功名,伯爵府家的千金好是好,就怕齐大非偶。”依她所见,这位方静妍也是个眼高于顶的,估计她还看不上没有功名的王璟。

而那位伯爵夫人,既然能与郡王妃交好,三娘对她的人品实在是不怎么抱希望。

礼郡王妃闻言却是笑道:“听说圣上过两年就要荫封一些世家子弟官职,你哥哥既然是在官学念书,以后毕竟是进的国子监。依着王家的门庭,你哥哥封个一官半职又有什么问题?世家子弟为官,又有几个是真正考上去的?只要能入了官场,不管一开始是官大还是官小,以后如何还不是家族说了算。”

三娘默然。

原来人家早就将她家的情形打探清楚了。说起来郡王妃的话也是这个世上的现状,虽然王家一直秉持着科考入仕的原则,但每一代荫封的也不在少数,而别的世家更是以为常事。甚至有的世家只考虑这个所谓的荫封,好几代都没有人下过考场。对于这一点,王家到是值得称赞的。

像王显和王栋这样凭着自己的本事入仕的人,王家出了很多,也因此王家才会得到历任皇帝的看重。

虽然礼郡王妃是这么说,但是三娘总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先不说伯爵夫人怎会突然看上名不见经传的王璟,就连礼郡王妃的态度也让人不得不怀疑。

自从上次惠兰县主与五娘的事情之后,礼郡王妃对王家虽说不上是仇恨的态度,但是心中的不满肯定是有的。

加上三娘嫁给了宣韶,礼郡王那一边与这边的恩怨更是让两家亲近不起来。

礼郡王妃不像是一个热心地人,她会做这种对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

可是方静妍她是见过的,面上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疾,就连容貌,虽然说不上是个极美的,总还算的上是一个清秀佳人。平心而论,单比相貌的话,方静宜还略输方静妍一筹。

这样的长相还算出众的名门淑女,实在不像是一个嫁不出去的。

三娘因此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郡王妃会趟这么一趟水。

一直到离了老王妃的院子,回到了自己的院子,三娘都还没有想明白礼郡王妃这是唱的哪一出。只有先打发人去一趟温家园,将今日的事情与李氏说了,好让她有些准备。

反正三娘是不希望王璟与方静妍结亲的,这位姑娘的性子先撇到一边不说,单是她家祖母的作为,便让三娘觉得这样的人家实在是不可相交。

加上王璟如今已经决定好了自己以后的路,他以后所要做的定是与伯爵夫人她们所期望的不同。还是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娘觉得自己家大哥被人盯上一定不是偶然,为免后患,还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探清楚一些微妙。免得因为情报缺失而招了别人的道道儿。

三娘招来白兰,对她吩咐了一番,便让她去了。

而庄郡王妃从老王妃的院子里出来了之后便去了自己的女儿那里。

惠兰听了庄郡王妃的话,白眼一翻:“方静妍定是看不上那位王家五少爷,出身虽是不错,却是个白丁,还听说他家继母也有了孩子。”

庄郡王妃瞪了惠兰县主一眼:“她看不上你就看得上?你父亲说了,要尽早将你嫁出去。前几日又旧事重提,要把你嫁去王家。我昨日与伯爵夫人说话,正好听她在打听各家的男儿,便跟她提了提。让王五郎先定下亲事,你父亲就没有话说了。”

首先感谢南极虾仁 ,宇0714两位亲亲的粉红票~^ ^

对于三娘这个角色,有人喜欢她,也有人讨厌她,这个我不想说什么了。

作为作者,把她写善良了,一定会有人说她圣母。写狠绝了,也一定有人说她冷血,毕竟众口难调。

所以,还是照着某人心中的三娘来写就好了~所以如果乃们不喜欢这本书的女主,某只能期望下本书的女主能得乃们的欢心~?

其实某也很郁闷女主不是rmb,无法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呀~所以下本书的女主名字某已经决定了,就叫任明碧她寄托了某希望她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全部希望~乃们感觉到了某这种殷切期盼的心情了咩~哈哈哈哈~最后……

同意这个名字的亲请投单数的粉红票~不同意这个名字的亲请砸偶数的粉红票~^0^

第三百九十五章 浑水

惠兰县主听了这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半响才咬牙道:“我不嫁”

郡王妃原本还在盘算着这媒人要怎么做,听惠兰这么一说到是皱了眉:“我虽然不赞同你父亲的意思,让你嫁去王家,毕竟你与王家的小姐有些过节,就算嫁过去了也讨不了好。不过你年纪也不小了,今日在与你祖母说到方家小姐的亲事的时候,她还问你了。最近我也一直在帮你留心,你的事情最迟在今年年尾之前就得定下来。”

惠兰一听郡王妃提起这个问题就炸毛:“我说了,不嫁不嫁上次你们把我塞给了那个什么镇北将军的儿子,结果他是个短命的,好端端的让我背上了克夫的名声这次你们又想给我找个什么样的歪瓜裂枣?”

郡王妃好声好气地劝道:“上次那个不算,都还没有定日子呢。这次娘亲自给你挑,一定不会出岔子。你是堂堂县主,谁敢说你克夫?小心我告到太后那里让她们吃不了兜着走”

惠兰闻言并不买账,冷笑道:“我不过是个县主,算的了什么?惠安堂堂一个郡主都有人敢说她克夫至今也无人敢上礼亲王府去提亲。”

郡王妃语塞,想了想又劝道:“惠安不同,她……她那个性子……有几个人家敢娶她回去?你自然就不一样了。”

惠兰油盐不进:“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就是不嫁”

郡王妃自认自己的女儿比惠安郡主要好,可是她们母女光天化日的公开聊起这种事情,还大喊大吼,生怕人家听不见,竟然丝毫不觉得脸红。所以说家教这种东西,言传不如身教。

郡王妃也有些恼了:“你不要太任性了,你当我不知道你不想嫁人为的是哪一桩?那苏敏之已经与王筝定了亲,婚期就在六月,你还是早些死了这条心吧。”

惠兰县主愣愣地不说话了,她咬着唇盯着桌上的茶碗,眼眶也迅速红了。

郡王妃见女儿如此也有些心疼,不过想着不能再由着她,否则就真要变成老姑娘了。想到这里,郡王妃也不劝她,起身道:“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你父亲你也是知道的,我若是不早些给你挑一户好的,依着他的话,定是……”

郡王妃说到这里,没有再说出口。

依着郡王急功急利的性子,是很有可能用惠兰县主换好处的,这种事情他并不是没有做过。至于女儿嫁的那个男子如何,根本就不在这个男人的考量范围之内。这么比起来,郡王妃到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好母亲了。

不过郡王妃对着自己的女儿掏心掏肺,还冒着被庄郡王责怪的危险为惠兰打算,她的宝贝女儿却是不理解她的苦心。

郡王妃才一跨出门,脑门后头就是一声脆响,郡王妃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便在门框下看到了一堆瓷器的碎片,是刚刚惠兰手边的那一只茶碗。

“你滚你们都一样,一点也不顾忌我,我不要见到你们”

郡王妃被气得浑身发抖,指了门内的女儿半响说不出话来。最后被外头候着的老嬷嬷拉住,将她劝走了。

门里头又是一阵瓷器被摔碎的脆响。

三娘让人往温家园那边报了信,到了傍晚白兰也从外头探听消息回来了。

“听说前一阵子方家大小姐的未婚夫从老家来了京城,给她送了些药材,说来也怪。这方大小姐吃着方伯爵府上熬的药,这么多年了病也不见好,这一阵子才换了药材,身体竟然能康复了。伯爵府有人私下里传,说是老夫人见不得方静宜在自己眼皮子地下蹦弹,还占着嫡孙女的位置,又怕把她弄死了被人怀疑,便想了个法子让她一直病着。这次病好,也不知是药材被换了的原因,还是方家怕方静宜的婆家怀疑,所以暂时罢了手。”

三娘懒懒地靠在了榻上,听白兰说着打听来的小心。听到这里,她淡淡地问道:“这消息你是从哪里打听到的?方家内院?”

白兰摇头:“因为昨日方静宜在镇国公夫人的寿宴上露了面,各家对这事情都很好奇,便四下里打探。奴婢去外头探听的时候,这消息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探听到了,因为京中这些大户人家的家奴也都是一沾着亲带着故的,所以便传了出来。”

三娘想了想,点头道:“那你还探听到了什么?”

白兰神秘地一笑:“本来今日除了这些奴婢什么也没有探听到心中不服气,便想要混进方家内宅去探探。结果让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三娘虽然对白兰这种“到人家家里去探一探”跟“去外头看看风景”差不多的语气感到有些无语,但是也不由得被白兰勾起了好奇心。

白兰向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卖关子的,想必是跟在宣韶手下做事情养成的好习惯,也不用三娘再催促就道:“奴婢今日不小心撞见了方家二小姐被一个男子拦住诉衷情。”

“你说的是方静妍?”三娘讶异道。

白兰点了点头:“少夫人,您猜猜跟方家二小姐诉衷情的男子是谁?奴婢保证您猜不到。”虽然白兰不喜欢卖关子,但是她也学会了偶尔顽皮。

三娘到是真的偏头想了想,最后挑眉道:“难不成是方家大小姐的未婚夫?”

白兰目瞪口呆地看着三娘,震惊道:“你怎么知道?”连尊称都忘记了。

三娘见自己猜对了,一阵无语。她真的只是随便猜一猜罢了,刚刚方家的故事里只出现了一个男人。再说,在方家的内院,怎么可能进的了什么陌生男子?

白兰道:“还真是方家大姑爷,我听下人们喊他李公子。后来又打听了才知道,李家是陇西第一大族,这位姑爷是真正的高门子弟。只不过我今日见那为什么李公子,也不过是一个喜欢掉书袋的绣花枕头罢了,皮相到还不差。”

三娘昨日听王筝说了,方家太夫人在去世之前曾经给方静宜精挑细选了一门亲事。她大概能猜测到老人心中所谓的好归宿。家世好,门第高,男子容貌端正,没有恶习,最好还会读书。

有了这几点,自然长辈们心中的良配。前两点能保证女子衣食无忧,后两点则能保证她平顺到老,运气好还能挣得个诰命。

所求不过如此,但是这挑人家也算的上是一个风险投资,有赚自然也有赔。

“那方家二小姐呢?”三娘问道。

白兰有些奇怪自家少夫人怎么突然这么八卦起来了,不过她还是回答道:“方静妍被吓了一跳,之后便跺着脚跑走了,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气的,奴婢只顾着憋笑了,没有追上去看。”

三娘笑了:“她身边就没有跟着什么人?”

白兰想了想,点头道:“跟了,不过只有一个贴身丫鬟。看上去到真的像是偷偷去会情郎,而把身边的人都打发掉了。”

三娘靠着榻静静想了一会儿,开口道:“我知道了,你下去歇着吧。今日的事情不要说出去,方家的事也不用再去查探了。”

“奴婢也没有想到正事儿没有探到,倒是见到了这么一桩丑闻。”白兰苦着脸道。

三娘摇头:“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也就是想了解一下方家的情形罢了。刚刚听到你说的,便也猜到了一些。我们与他们一家以后也没有机会深交,知道这些就够了。”

白兰好奇道:“少夫人你猜到了什么?”

三娘神秘一笑:“我猜到啊……方家的水很深。”

白兰失望:“就这些?”

三娘好笑:“不然还有什么?我又不是神仙。凭着蛛丝马迹就能推算前后五百年之事。”

白兰也笑了,想了想,她又皱眉道:“不过少夫人您刚说我们与方家以后没有机会深交,依着奴婢看到也不尽然。”

三娘有些奇怪:“为何这么说?”方家乱成了那样,她可不会让王璟去淌这一趟浑水。两家的亲事是不可能成的了的。

白兰却是道:“这次少爷他去北疆,助着镇北将军立了大功的事情想必您也知道。但是这事儿,还有一个人的功劳。这人是少爷多年前就留在北疆的,当年他原本只是一个被流放到当地的苦力,少爷见他短短几年就学会了那边好几个蒙古部落的语言,身手与脑子也异常灵活,便将他收到了麾下。这几年北疆那边的情况都是他传回来的,这次少爷能顺利找到镇北大军,他也功不可没。”

三娘闻言心念如电转,她想她已经知道白兰说的人是谁了。

“现任方伯爵同父异母的兄长,方静宜的亲生父亲?”

白兰点了点头:“正是此人。说来到也奇怪,听说他原本是京中一个让人头疼的纨绔子弟,整日里只会惹事生非,捧戏子。可是如今成了神鹰卫的丁酉,却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卫中无人不敬服,就连少爷也尊称他一声丁叔。”

三娘也没有想到,方静宜的父亲竟然还与宣韶有联系。

第三百九十六章 被惦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