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宁妃愉悦的笑了。

可是她不知道,她笑不了太久了。

没过多久,钦天监就挑选出来适宜举行封后大典的日子了,虽然是继后,皇上的旨意也稍显得匆忙,封后大典还是定在了十一月。

这一日宁贵妃带着福安公主和五皇子从慈安宫给太后请安,福安公主和五皇子都被留在了太后宫中,宁贵妃赶回了芙蓉宫处理一些宫务,中午吩咐御膳房做了一碗汤面。用完了之后打算小憩一会儿。

不想却是突然发起了高热。

皇上亲自来看过一回,那时候宁妃正烧的迷迷糊糊,口里不停的说着“本宫”,“皇后”,“太子”……等等。

一旁的嬷嬷吓得脸色发白,生怕她说出什么不该说的来。皇上却是半分未有察觉,只温柔的帮宁贵妃理了理被子。

走的时候也只体贴的交代了一句:“爱妃病着,孩子就暂且留在太后那里照看。这里你们好好伺候吧。”

芙蓉宫的人都躬身应了。

皇帝起身,最后看了宁妃一眼,温柔中透着一股冷漠,然后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从芙蓉宫出来之后,皇帝径直去了贞贵人的月华宫。

“皇上,宁贵妃娘娘好些了么?”莺歌忙迎上来问道。

顺德帝点了点头:“明日就好了。”

这话听着有些奇怪,莺歌却没有多想,只迎了他进去伺候他用饭。

到了第二日宁贵妃却依旧没有好,到了傍晚的时候突然呼吸急促,面部抽搐,最后竟是两腿一蹬咽了气。

芙蓉宫的人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宁贵妃身边近身伺候吓得瘫倒在地,然后哭喊之声震天响起。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昨日上午还好好的人,突然说死了就死了。

甚至连宁妃自己都不明白,为何明明后位在望,她就要登上那让人艳羡的顶峰,却是突然倒在了路上。可是她不明白也没有办法再问出口了。

宁妃的死太过于突然,宫里也引发了不少的风波。甚至有传言说其实已故的丽妃是被宁贵妃所害,宁贵妃这次突然殒命是丽妃来索命了。

莺歌知道宁贵妃死了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然后又忍不住心理有些发冷。她突然想到了昨日皇上来她这里的时候,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模样,心中一阵茫然。

最后宫里的谣言都被太后压了下来。毕竟宁贵妃是不在了,可是她所出的福安公主和五皇子却还要在宫中立足。

太医院给出来的诊断结果是,宁贵妃心脉患有弱症,最近欣喜过度。导致心脉承受不住,最后突发心疾而亡。不管这个诊断结果合理不合理,宫里在太后的严令之下也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议论宁贵妃之事。

最后皇上让宁贵妃以皇贵妃之尊下葬。宁贵妃离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后位永远只差了那么一步。

顺德二十一年,周嫔和贞贵人相继生下了六皇子和七皇子,为皇家再添新丁。皇帝龙颜大悦,封了周嫔为端妃,贞贵人为贞妃。

朝廷再次提出立后之事,却被皇帝一一驳回。有人便猜测,皇上不肯这么快立后可能是与太子之位有关。

因为若是立了皇后。皇后所出的便是嫡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子。

所以原本拼美色的后宫,迎来了拼儿子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儿子争气,最后便可以母凭子贵。

而贞妃与四皇子身边的宫女嬷嬷们的矛盾也渐渐大了起来。后母难为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是正确的。

在后宫这种复杂的环境。决定人们之间关系的很多时候不是感情而是利益。作为一个皇子,或者说是一个以皇子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他身后必然会聚齐一批依附他生存的人。

这些人依附于他又为他所用,四皇子年纪越大这种趋势就越明显,这是没有办法更改的,

除非莺歌一辈子不生自己的皇子,只将自己与四皇子的利益绑死在一起。否则她与代表着四皇子利益的那个团体就没有办法真正相容。

在后宫那种环境,莺歌也不可能真的将四皇子关起来教养,她毕竟不是亲妈。也没有善良到为了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挑战世俗的的地步。

而她所生的七皇子。不管她自己本意为何,七皇子身后也有代表着他利益的团体。

四皇子在莺歌的月华宫养到了六岁,之后便与许多皇子那样另立宫殿,搬出了月华宫。

在四皇子还在月华宫的那几年,双方的关系在莺歌的努力下还算平和,至少作为一个养母。莺歌所做的让人无从挑刺。

只是随着几位皇子的渐渐长大,四皇子与月华宫也终究还是越走越远。

彼时贞妃已经因为生了九皇子和盛华公主而晋封为贵妃,在后宫中独占鳌头。

顺德二十七年,顺德帝大病了一场,差点就要一病不起,最后庄亲王宣韶和庄亲王妃冒着大干系在贞贵妃的支持下请了蒋太医用了秘法将顺德帝救了回来。

据传蒋太医冒着杀头的罪名在皇帝身上动了刀子。不是事实如何,病愈后的顺德帝本人也是讳莫如深,也没有治蒋太医的罪。

只是,立太子之事再一次被摆上了台面,这一次连顺德帝本人也避开不得。

月华宫中,贞贵妃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个不过十一岁的孩子,神色复杂。

“本宫不明白四殿下的意思。”

四皇子神色飞扬:“母妃,儿臣自幼得您照顾,母妃也向来视儿臣为亲儿,儿臣以为您应该也希望儿臣能得偿所愿。儿臣身为除了大皇兄之外父皇最年长的儿子,不是理应得到太子之位么?”

贞贵妃轻叹:“四殿下,这件事情不是本宫能做主的。四皇子稍安勿躁,等候皇上与朝臣的决议就是。”

四皇子皱眉:“母妃,您这是敷衍儿臣么?宫里谁人不知,父皇如今最信任之人就是您,您说一句抵得上旁人十句百句的。您如此推脱其实还是想要您亲生的七弟当太子吧?”

贞贵妃看了四皇子半响,想了想还是问道:“殿下,能否告诉本宫是谁让你此时来求本宫的么?”

四皇子不耐烦:“您答应皇儿就是了,是谁让我来的又有什么要紧。”

“那请恕本宫无能为力,本宫从未干预过前朝之事。”

四皇子脸色一沉:“母妃当真如此绝情么!”

贞贵妃语重心长:“殿下,本宫今日好心提醒你一句,远离那些进谗言的小人。这人根本就是不安好心……”

“是好心还是虚情假意儿臣心里清楚的很!”四皇子撇了撇嘴,“你答应不答应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过母妃可要想清楚了,你若是拒绝了我,也别想我以后会念着你的旧情。”

贞贵妃无奈道:“四殿下想做什么?”

四皇子瞥了贞贵妃一眼:“我手中握有你当初害死我母妃的证据!”

贞贵妃惊讶地看着四皇子:“本宫害了你母妃?”

四皇子轻哼一声:“若不是林姑姑告诉我。我还被你蒙在鼓里!你当初为了将我养在膝下,不惜下毒害了我母亲,还把罪名栽赃到先皇后头上!我母妃离世之前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却已经晚了。只能暗自咽下这苦果并将你害她的证据交给林姑姑保管,并嘱咐她等我长大离开你才告知我真相!”

四皇子口中的林姑姑原本是丽妃跟前的大宫女,在丽妃去世之后就伺候四皇子,到了年龄也没有出宫嫁人。

贞贵妃也不由得心下恼怒了,这些人为了往上爬真是不惜一切手段。

不管四皇子所谓的证据是丽妃之前为了防她而可以捏造留下的,还是那位林姑姑编造的,都是其心可诛。

“母妃。您再好好想想,儿臣先告退了。”四皇子下了通牒,草草行了一礼便退下了。

四皇子走后,一位长相秀美气质出众的女子从内殿走了出来。

贞贵妃回头苦笑道:“不成想让你听了笑话。”

女子笑着摇头:“我也没想到会听到这些,早知道就不进去换衣裳了。不过是茶水打湿了一些裙摆。”

“我派人送你出宫,小一想必在外头等的急了。”

听贞贵妃提起儿子,三娘忍不住笑:“嗯,他非得学什么古人要为我赶一回马车,就让他等等吧。他脾气好着呢。”

贞贵人失笑:“你呀,总是捉弄孩子。也亏他忍得了你。”

三娘走到她面前,笑着道:“娘娘还没有下定决心吗?”

“什么?”贞贵人抬头,看着三娘。

三娘笑了笑:“当断不断,形势怕是更加紧张。现如今还未到鱼死网破的时候。说不定比你逼不得已的时候才出手更为合适。娘娘,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什么决定,都要及早做好,这样才能将事情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贞贵人想了想,点头:“我明白了。”

三娘朝她行了一礼,告退出宫。

过了几日。皇帝来问贞贵妃立太子的事情。

“皇上心中不是已经有了人选了吗?怎么还来过问臣妾这个妇道人家?”贞贵妃笑道。

顺德帝看了贞贵妃半响,突然轻叹一声将她抱在怀里:“对不起,莺儿。”

莺歌淡淡一笑,将头轻轻抵在他胸口上没有说话。

其实顺德帝想要立的还是四皇子这个长子,这也是他一直没有立后的原因,长幼有序是他和太后都十分看重的,这是皇室内部稳定的根本。尽管四皇子的天资不如七皇子。

第二日贞贵妃与皇上一同去了太后宫中,之后便传出了贞贵妃主动请求皇上和太后立四皇子为太子的传言,从朝到野无人不称颂贞贵妃贤良淑德。

之后,皇帝便下旨立了四皇子为太子,并立了贞贵妃为皇贵妃。

接受册封的这一日,皇贵妃面对着后宫妃嫔们羡慕嫉妒的脸,暗地里却是淡淡一笑。

她的好名声是皇帝给她宣扬的,包括皇贵妃的分位,都是给她的补偿。其实她一个内宫里毫不干政的妇人,何德何能可以影响皇帝和太后的决策?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她若是在皇上问她立谁为太子的时候回答立她所生的七皇子,等待她的想必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身在皇家,很多事情都是只能自己意会的,旁人看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热闹罢了。

当初撺掇四皇子来她面前要挟的人,其实并非真的为四皇子打算,而是也如同她一般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而使出的害四皇子出局的暗着。

目的就是想让四皇子激怒她,然后她与四皇子反目,等四皇子失去争储的资格的时候。她这个心黑狠毒的贵妃也要到拱手让位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皇贵妃莺歌看向了坐在一旁笑容牵强的端妃,冲着她微微一笑,意味未明。

可惜她却不愿意被当枪使。

而四皇子……想到四皇子莺歌还是忍不住一叹。

既然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她也就只能看着了。作为一个母亲。她自然是偏心自己的孩子的,这一点她无法不承认。

她能做到的也仅仅是不主动害人。以后如何,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从那以后。皇贵妃为人更加低调了,她开始每日花大量的时间去慈安宫陪着卧病在床的太后,连后宫之事也分给了端妃,赵妃和柳妃三人共同打理,彻底远离了是非圈做起了甩手掌柜。

两年后,七皇子自请要与庄亲王次子一起去北疆历练。七皇子年纪虽然尚幼却是老实稳重,皇帝便将他交托给了宁夏总兵王璟。

顺德三十二年。太子出宫游玩之时遇到刺客,竟被伤了四肢经脉,被侍卫抬回来之时已经四肢俱废。

刺客自称是替当年的沈家报仇。

太子被伤一事让顺德帝大受打击,可是皇帝的位子是不可能让残废之人坐上去的。朝廷中提议废除太子另立的折子不断。

皇帝思量再三,宣七皇子回京。这个时候宣七皇子回京。其中的意味就不同一般了。已经冷落了好几年的皇贵妃的宫殿里再次热闹了起来。

皇贵妃却依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丝毫不为所动,最后干脆以要清净为由闭门谢客。

七皇子回京的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沿途遭遇了三拨刺客,最后幸亏遇上了带人去接弟弟回京的庄亲王世子和没事跟着一起去凑热闹的礼亲王世子,最后四人一路杀回了京城。

一身狼狈的四个少年,在看到皇宫大门的时候,相视一笑,然后累极倒地。

“宣老二。你不是经常吹嘘自己的功夫是得了庄亲王亲传,比你这个自幼被娘亲惯坏了只知道吟诗作画,骗小姑芳心的大哥要好多了?之前那一战是谁要哥哥救的?”横躺着的七皇子一脸揶揄的拆庄亲王次子的台。

宣两两偷偷觑了微笑看着他的哥哥一眼,眼睛一抽:“我,我什么时候说过那种话!我怎么可能说那种话!我……我……我哥哥是最厉害的!”

“是吗?那之前是谁偷偷跟我说他很为他家兄长的未来担心?说他兄长只会些花拳绣腿,只会讨娘和妹妹的欢心?”礼亲王世子也来火上浇油。

宣小一脸上的笑容更温和。看着自己的弟弟不语。

宣两两两眼一闭,满脸欲哭无泪,十分没种地道:“这怎么可能是本少爷说的!在本少爷心里,哥哥是个无法逾越的存在!那什么只会在娘面前撒娇,只会讨妇人欢心的……是我才对!”

“……”

“切……”

宣两两在心中安慰自己:娘说了真正的勇士要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要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屈能伸,不能与比你强的人硬碰硬!

在七皇子回宫这一日,端妃被皇帝赐了一杯毒酒。端妃身后的周家一夜之间被抄家灭族。

顺德三十三年,顺德帝立七皇子为太子,七皇子的生母贞贵妃被册立为皇后。

封后大典之后,三娘带着三个孩子乘马车回府。

看着在一旁笑笑闹闹的孩子,三娘忍不住微笑。

只是想了想,她还是道:“今日我有些话想要与你们说。”

三个笑闹的孩子立即都收了声,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娘亲。

三娘挨个摸了摸他们的头,认真道:“当初你你们执意要救七皇子,娘并未阻止你们,因为娘知道你们都长大了,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你们凭自己的本事全了这份兄弟情义,娘很为你们骄傲。”

顿了顿,她继续道:“可是,从今而后,娘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另外一条,那就是君臣之礼。该讲兄弟情义的时候不吝啬付出,该认清自己身份的时候就要将那些都丢到一旁,不被外人的言语行为影响自己的判断。只有等你们能做到这些,娘才能真正放心你们。”

兄妹三人认真想了想,看着他们的母亲,郑重的点头:“娘,我们明白了。”

等马车停下,帘子掀开,一个修长挺拔的身影静静立在了门口,双目认真的注视着马车,三娘的目光与他相遇,灿烂一笑。

“你们的爹爹在等我们呢,快下去吧。”

……

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的故事缓缓落幕,属于年轻人的时代即将来临。

那些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本书完——

后记——最后的一点交代

后记——

看到有亲在求宣信和沈惟的番外……

我交代一下。

其实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在这篇文宣信这个人从没有正面出现过。他只是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并且是一个对男主的成长过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长辈。

有人问我他是活着还是死了,这个……我不知道……

真的。

至少在我的文完结之时他没有出现,或许的死了,或许因为某种原因活在世上的哪一个角落,等到哪一日回来给大家一个大惊……呃……吓

他的番外我不打算写,写了就不得不交代他的生死,而这是一个连我自己也不清楚的未解之谜……

就让他一直活在大家的记忆里吧^^~

再来说说沈惟。

沈惟这个人,我本人对他没有厌恶,总觉得他也是个可怜的人。

想到他上辈子的惨死以及一切都没有发生前那个单纯的傻傻的甚至是干净纯粹带着些小小倔强的理想主义者的书呆子……我就不忍心写死他……T-T

在我心里,人物都是活的……下不了手啊55555

(众人怒:你丫的三观呢?)

(某摊手:正跟节操在滚床单呢……)

所以,最后他跟礼亲王一起私奔了。这两个没有节操的人一起滚远些,眼不见心不烦去吧!

至于他们过的怎么样,最后有没有吵架闹分手……别问我,我不知道。不然我得写了……不讨厌他们的人可以稍稍想象一下霸道腹黑攻和傲娇狠毒受相爱相杀的狗血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