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爷子拿起筷子下了第一筷子,桌上其他人就开始动筷子了,下筷子如飞舞。看着其他人吃得那么香,杨老爷子却觉得心情低落的很。明明是他赌气开口不让别人回来吃饭的,为什么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想到那两个始终不愿意低头的儿子,杨老爷子狠狠的抿了一口酒。

另一边,二房屋里,几人边吃边聊着,气氛融洽。杨铁柱和杨铁根甚至还拿出一坛子酒喝了起来,林青婉本来不想让杨铁柱喝的,但是想想今天是除夕,便没有开口阻止。

等几人酒饱饭足,姚氏和林青婉两人收拾了桌子。

几人又围坐在炕上,姚氏把杨铁根买的炒干货用盘子装了拿出来,有瓜子花生,还有些炒豆子之类,还有一盘子灶糖,几人边吃边闲聊着。

除夕夜要守岁,过了子时以后才能睡的。

林青婉放下手里的瓜子,从炕柜里拿出两个红封递给两个妞妞,“来,拿好,这是二伯和二伯母

作者有话要说:给你们的压岁钱。”

两个小妞妞看了娘一眼,见姚氏点点头,才很是欢喜的接了过来。

“谢谢二伯母,二伯。”两个妞妞异口同声道。

大人们还能熬,小孩子却是熬不住了。坐了一会儿,两个妞妞就迷迷糊糊靠着姚氏睡着了。姚氏和杨铁根把孩子抱回去睡后,两人又过来了。林青婉一看两个孩子都睡了,仿佛瞌睡会传染,也是哈欠连天的。

她跟姚氏一边搭着话,一边头点着。似乎怀孕了之后,她的瞌睡就特别多。

至于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林青婉也不记得了。只记得睡了一会儿,杨铁柱用一只胳膊抱她,要把她抱进被窝里,她才迷迷糊糊醒过来。

“人呢?”

不知何时,姚氏和杨铁根已经走了,二房的屋门也从里面栓了起来。

杨铁柱摸摸媳妇小脸儿,“瞌睡虫,三弟和三弟妹都回屋去了。”

“子时过啦?”

“嗯,你好好睡吧。”杨铁柱也上了炕,坐进被子里。

林青婉愣了一会儿,突然抱着杨铁柱的脑袋亲了一口。然后打了一个哈欠,倒头就睡。

老公,新年快乐。

真好,今年不再是一个人!

☆、第70章、71章

第二天一大早,姚氏和杨铁根就带着穿着新新的两个妞妞过来给林青婉和杨铁柱拜年了。

林青婉昨天睡得早,今天醒得也早,一大早就折腾着给自己换了一身新做的衣服,还给杨铁柱也换了一身。

这两身新衣服是林青婉苦求半天,杨铁柱才让她动针线做的。杨铁柱一直说她有了身孕,不宜劳累。

林青婉是一身海棠红色的绫棉小夹袄,下面则是绛紫色的马面裙。杨铁柱则是里面是一件棕色直缀,外面是一件棕黑色的棉袄。

这两个月来二房和三房做腊味鲜,家里猪肉多了,所以生活也过得好。不光几个大人吃得圆润了不少,连两个小妞妞都胖了不少。

两个女娃头上用红头绳扎了两个小揪揪,身上穿的姚氏给她们新做的小棉袄。棉袄是花色棉布做的,看起来显眼极了。配着俩孩子的白白嫩嫩的小脸儿,简直可爱的不要不要的。所以俩妞妞一进来,林青婉就笑眯了眼儿、

两个小妞妞一进来,就跪在地上给林青婉和杨铁柱两人磕了头。

“二伯母二伯父,新年好。”

林青婉拿出两个红封,笑眯眯的塞到两个孩子手里。

“好,都好。两个妞妞今天穿新新了哇,真可爱。”

两个妞妞一脸羞涩又难掩欢喜的样子,小摸样儿可爱极了。

杨铁根和姚氏也说着,“二哥二嫂,新年好。”

杨铁柱和林青婉回道:“三弟三弟妹,新年也好。”

等说完后,都对视笑了。

笑完以后,几人商量着去哪儿拜年。按着以往肯定要在自己家里给父母拜年的,然后再去别处,但是杨老爷子那一句年夜饭不用回来吃了,说得几人都打消了去正房的念头。

于是几人决定去杨氏家。

到杨家的时候,杨氏和周氏已经在屋里候着了,大人小孩儿都穿得崭新的衣裳,只有夏大成还是不能起床在屋里躺着,颇有一些凄凉的意味。

不过大家都是笑呵呵的,大过年的都没有人不识眼色提那些糟心事。

“姑母,新年好。”几人进屋就跪在地上给杨氏磕了一个头。

“好好好,都好都好。”杨氏赶忙站起来,把人都扶了起来,“不方便,还跪什么跪。”这话是对杨铁柱和林青婉这两个‘不便’人士说的。

杨铁柱笑着说,“这是应有的礼节嘛。”

落峡村的规矩,晚辈给长辈拜年不分大小都是要磕头的。

“就是就是。”林青婉在旁边附和,换成别人她才不愿意跪呢,就是跪杨氏她跪得真心实意。这个老妇人,对他们的帮助,对杨铁柱的好他们一辈子都记得。

杨氏一边笑着嗔怪着,一边拿了几个红封塞到几人手里。

“都别嫌少呀,这是姑母的一点心意。”

不光两个妞妞有,连几个大人都有。

林青婉拿着红包有点无所适从,都这么大了还拿红包?

杨氏看出她的窘意,大笑出声,“对于姑母来说,你们就是小孩子。”

“那好那好,我每年都来给大姑磕头,每次都有红包,我不就发大财了?”林青婉作怪的把小红封放进怀里,放好后还小心的拍拍。

杨氏看她那作怪的样子,笑着把她搂住。

“你真是个小人精啊!”

几个人笑闹着,一一在炕上坐下。

周氏的两个儿女也过来跪下给林青婉几人磕了一个头,林青婉和姚氏纷纷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封塞到两个孩子手里。

这边刚把两个孩子扶起来,门外面响起杨二老爷子的声音。

“大姐,我们全家来给你拜年了。”

杨氏赶紧到门口掀起门帘子,一边招呼着人进来,一边满面笑容的说道。“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

呼呼啦啦进来一群人,杨二老爷子带着媳妇儿李氏还有两个儿子儿媳妇并几个小娃娃都走了进来。

一进来就是互相道着新年好,小辈们纷纷相互上去给长辈磕头拿红包。

杨二老爷子带了四个小娃儿过来了,分别是老大杨槐家的一儿一女,男娃12岁,女娃10岁,老二家的两个小男娃,一个9岁一个7岁。

林青婉估摸着今天杨二老爷子会到杨氏这里来,所以就提前和姚氏一起多准备了些小红包,要不然红包还不够给的。

大人们客套完,都坐了下来,小孩子们则是自己找着玩伴玩去了。杨二老爷子家的几个孙子一阵疯跑跑到院子外面玩去了,还有一个小女娃跟夏兰菊差不多大,两人玩在一起。

杨氏家里今年杀了年猪请大家吃了杀猪饭以后,剩下的猪肉没有卖。杨氏是个勤快干活利索的人,她的儿媳妇周氏也爽利,所以家里什么东西都是齐备的,便留大家在家里吃饭。

过年来拜年别人留吃饭是不能拒绝的,当然杨氏也不是外人,一群人便都留下来吃饭。

中午几个男人坐一桌吃饭喝酒,女人和孩子们则是另外坐一桌。

酒饱饭足后,大家都散了,林青婉和姚氏则是留着给杨氏帮忙。

等下午几人回到家,都先回屋睡了一会儿,光带张嘴去别人家吃也累啊,一天说了过去几天加起来都说不完的话。

晚上姚氏和林青婉起来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昨天没吃完的菜也都拿出来热了热。

吃完后,才又各自回房休息。

初二是回女儿女婿娘家的日子,杨铁根和姚氏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小妞妞回姚氏娘家了,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回来。林青婉和杨铁柱没地方去,则是在屋里窝了一天。

后面这些日子,杨铁柱和林青婉还有三房一家就是在家里养猪,吃了睡睡了吃,两个小妞妞还知道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一会儿,四个大人则都是成天窝在炕上,只有无聊的时候姚氏才会到二房屋里来找林青婉聊两句。

初四的晚上杨铁柱和杨铁根兄弟俩又忙活着迎接灶神归来,林青婉和姚氏两人还是没插上手。过了这天以后,剩下的日子里,林青婉他们除了偶尔去杨氏那里晃悠两下,就是在家里养猪。

转眼间年就过完了,镇上的几家酒楼是过了十五才开门,十六的早上杨铁根就殷勤的上门送货了。

酒楼刚开门生意并不好,几家酒楼要货都非常少,杨铁根不禁有些着急起来了。林青婉见状劝他,说刚过完年市场不景气很正常。

杨铁根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市场不景气,但还是懂林青婉意思的,便按捺下浮躁的心情。

*******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落峡村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一直到了二月的上旬时候才有村民稀稀拉拉的去犁地准备为后面的播种做准备。

林青婉现在肚子已经凸出来了,将近五个月的肚子因为穿的厚实,看起来很是臃肿。她一直没有像其他怀孕的妇人那样泛酸干呕什么的,就是最近嗜睡的很。

杨铁柱的肩膀也好的差不多了,只是时间没到,大夫仍然不让他把绷带拆了。

杨老爷子勤快,村里刚有村民去犁地的时候,他就要压着杨铁栓去地里犁地。杨铁栓磨了几天都没磨过去,只好跟着杨老爷子下地去了。

杨学章还是没有去下地,何氏找借口说马上要给孩子成亲了,等成亲以后再开始做农活。

这些都是林青婉在屋里,听正房那边吵架听来的。王氏被何氏折腾了好几个月,渐渐没了耐心,现在隔三差五就跟何氏吵一架,完全没有以往惧怕何氏的样子。

估计王氏觉得天天跟何氏吵,何氏也没拿她怎么样,渐渐的胆子肥了起来。

杨铁根见杨老爷子开始犁地去了,自己也有些坐不住了,来找杨铁柱商量了几次,想把分的那两亩地犁了,顺便帮二哥家也犁了,到时候好播种。

杨铁根是知道二哥胳膊其实没事的,分家不久林青婉就把事情跟姚氏说了。三房待他们两口子真心实意,林青婉也不想总瞒着两人。当然林青婉的说法是,他们说了可能也许,但是杨老爷子和何氏还有其他的杨家人似乎都听不进去,自己脑补就说杨铁柱废了。刚好林青婉有分家的打算,就打蛇顺杆子爬就让他们‘以为’杨铁柱的胳膊不中用了。

杨铁根来了几次想商量犁地的事情,林青婉都以杨铁柱肩膀上的绷带没有拆挡了回去。

当然担心男人胳膊还没有复原是一个事儿,另一个则是林青婉不想让杨铁柱再去种地。

不是说种地不好,而是现在的条件限制。

林青婉是知道一般骨头出了问题的人,拆了绷带以后都是要复健一段时间的。她上辈子虽说没有受过这样的罪,但是她有认识的人胳膊骨折过。拆了石膏以后,根本不能动,因为长时间的僵化,肌肉都萎缩了不少,胳膊一直保持同样的动作,里面的筋骨都硬化了,还需要不停的运动才能复原。

杨铁柱好强,估计前面把绷带一拆,后面他就下地去了。哪怕是疼,他估计也不会吭声。古代的医疗技术不好,林青婉才不想杨铁柱以后落了暗伤。

另一个则是因为林青婉觉得种地实在是不赚钱,两亩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交完税也就落了个口粮,剩下的一些粮食根本卖不了几个钱。而且他们每年还要给杨老爷子奉养,光指望地里的那点出息估计全家都要饿死。

她和杨铁柱手里还有些银子撑着,三房两口子可就辛苦了。与其累死累活还不够这几样支出,还不如把地佃给别人,每年收6层的租子拿来交税剩下的吃,其他的自己找点门路赚钱来贴补。

林青婉把自己的想法对三房两口子一说,旁边听的杨铁柱倒是听懂了,但是三房两口子似乎还没有听懂。

“可是二嫂,那我们每年要有吃的口粮,每年还要给爹一石粮食一两银子,如果不种地从哪里来呢?”姚氏发愁的说道。

林青婉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样给你算吧,两亩地就说全部种小麦,小麦一亩地产出一石多一点不到两石的小麦”

是的,林青婉了解了以后才知道这里种地有多么坑爹,上辈子的亩产几千斤在这里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落峡村水土算不错的了,就是气候冷一点做不到像南方一样一年两熟,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一亩地种小麦的话,也就亩产两百多斤的样子,两石左右的样子,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季节。两亩地精心调弄一番,也就能收个4石左右的粮食。一石120斤,4石就算400多斤。没有去壳的麦子卖6、7文一斤不等,400多斤也就是三两银子左右。

当然落峡村很多村民都是把细粮换粗粮吃的,然后把税子一交,一年的口粮一留,其实也不剩下多少了。

换念一想,把地佃出去,每年收6层的租子,也就是200多斤的样子。把税子一交,还能剩个百十斤的样子。然后把时间空出来干别的,一年下来林青婉不相信弄不到那少少的三四两银子。

当然这种想法对于一直靠种田为生农民是很不好理解的,因为他们一直没有那个意识。包括杨铁根和姚氏帮着林青婉做些腊味鲜拿些分红,也只以为是农闲的时候才会做了贴补家里进项,根本没有那种靠做小生意养家糊口的念头。

林青婉给他们用很通俗的说法解释了一遍,两人不由都沉思了。杨铁柱在一旁也沉思起来,不过他每次帮家里种地也就是跟着杨老爷子一起种习惯了,在他想来哪怕是不种地他也能养活婉婉,差别就是自己平时勤快些多上山弄些东西回来。

既然婉婉现在不想种地,那就不种吧。二十四孝好老公杨铁柱可是从来媳妇儿说啥就是啥的。

姚氏想了一会儿后,率先开口,“相公,我觉得二嫂说的很有道理,有那些时间哪怕不种地,你去镇上做工一年也不止那几两银子。”

杨铁根去镇上做工当苦力,一个月到头怎么也能弄个一两银子左右,当然人是会累一些的。

杨铁根当然也会算这个帐,只是二嫂的说法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思想理论,让他有一些无所适从起来。

农民不种地,那还是农民吗?

林青婉也没打算能一下把三房两口子的思想扭转过来,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她也不能替三房做决定。

不过她还是把她的打算还有对杨铁柱伤的顾虑说了一遍,还有对腊味鲜生意的一些考虑,并对三房两口子说了只要他们还能跟着她干腊味鲜这个生意,分红照旧一分都不会少的。

三房两口子回屋考虑去了,林青婉又窝回炕上。

“媳妇儿,我发现你真聪明,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这里呢?”杨铁柱两眼发光的看着自己的俏媳妇儿。

林青婉得意的笑两下,“你没发现的还多呢!”

这种换算思想是每个现代人都必备的,只能说这里的人思想还是太呆板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的劳作,只能换来很微薄的生存必备。

其实有时候换个思想换个理念,也许生活就会给你带来另外的惊喜。

第71章

杨铁根很快就想通了,他决定试一试,哪怕没有二嫂的腊味鲜,他想凭他的辛劳这一年下来也能赚些银钱到手的。

种地当然也可以温饱,但是也没有别的其他太大的出息,就这两亩地,交了税子留下口粮,给杨老爷子每年一石的奉养,剩下的连凑那一两银子都不够,他还是要出门打零工来贴补,还不如直接就出去打零工,人虽说辛苦些,但是钱也多些。

杨铁根跟林青婉说了以后,就开始考虑着把地佃给谁。不了解的人家不敢佃,怕到时候碰到拖租子的更加麻烦。

杨氏知道他们的打算后,给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氏的地是一直佃给别人种的,这次夏大成落魄回乡,就想把地收回来自己种。杨氏年前就跟那户佃她家地的人家说了,别人虽说很无奈,但毕竟都是一个村的,人家家里也有困难,也是能理解的。

只是这户人家家里穷,人口却多,自家只有四亩薄田每年的产出根本不够家里人口嚼用,这些年一直是种杨氏家的地的,这下杨氏把地收回来,这户人家立马陷入了困顿。

杨氏也非常愧疚,但是再怎么愧疚也要把自家日子先顾好再说,刚好杨铁柱和杨铁根两兄弟想把手里这几亩地佃出去,那就直接佃给那户人家得了。

这户人家杨氏打交道很多年,彼此也都非常了解。这家人实诚每年收了粮食就过来交租子,从来不带拖欠的。

这样两下一凑刚刚好,那户人家不用担心生计,林青婉他们也找到了佃户。

林青婉杨铁柱还有三房两口子和那户人家签了佃地的文书后,就把地交给别人种了。接下来就是考虑自家生计的事了。

其实林青婉劝三房两口子也不是没把握的,自从过了年后萧条的那些日子,镇上的几家酒楼生意就好了起来,腊味鲜的销量也慢慢恢复过来。

当然,腊味鲜之所以叫腊味鲜就是因为它是腊月天冷的时候做出来的,林青婉这段时间的冥思苦想,也想到上辈子那些卖卤菜的店里都是可以买到香肠的,一年四季都有,也就是说香肠这种东西并不只是腊月冬天可以做来卖,其他时候也是可以的。

只是不是冬日腊月做出来的腊味鲜口感也许不够好,味道不醇正,但是多在味道上下下功夫,应该可以弥补了。

当然保鲜也是一个方面,夏天的时候这种东西是不经放的,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做就是几百斤放那里慢慢卖了,而是要随做随卖。到时候人肯定很辛苦,只是种地不也很辛苦吗,也是大夏天里,一滴汗水摔两瓣的在地里刨食。都是辛苦,肯定要选择赚钱多一些的。

想好了这些,林青婉就定下心来。除了养胎以外,就是三五不时捣鼓些其他的味道出来试吃。

她甚至想好了,这个腊味鲜可以向别的地方推广,例如附近几个小镇上,或者是淮河县,又或是更远。只是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她现在大着肚子,这些事情也就是只能交给杨铁根还有养好胳膊后的杨铁柱做了。对于杨铁根,林青婉还是有些不能放心的,他虽然比以前灵活了不少,但是还是口舌笨拙。她男人倒是不错,应该可以胜任这种类似于业务推广的任务

林青婉心里想着,手里摸了一下肚子露出笑容。

********

杨铁柱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去镇上把肩膀上的绷带拆了。

拆了以后,果不其然像林青婉想的那样一动就龇牙咧嘴。看来还是要活动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以往的。

林青婉就着自己很微薄的一些医学知识,告诉杨铁柱复健要慢慢来,不能一下子就往狠处整,慢慢活动自己的胳膊肌肉筋骨,让它慢慢反应过来。

杨铁柱也听话,虽说不懂媳妇儿为什么懂得这么多,但还是很听话的每天慢慢锻炼着自己的胳膊肩膀。

犁完地,杨老爷子已经开始到地里去播种了,杨铁栓反抗偷跑都没用,现在家里没有壮劳力,也就只有这两人可以下地干活了。

何氏虽然古怪不可理喻,但是还是心疼自己的老头子的,看到这段时间老头子累得厉害,便把王氏也赶到地里做活去。

王氏几番反抗都没用,吵也吵过闹也闹过,闹狠了何氏就威胁要把她休回去,王氏只得悻悻的跟着去地里。

不过林青婉想,王氏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她还会不停的跳着出幺蛾子,何氏头疼的地方还在以后,只是这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从天渐渐回暖,太阳的温暖就笼罩了大地。每日外面日头好的时候,林青婉就会搬把椅子到外面坐着晒晒太阳,顺便也瞧了不少好戏。

为了坐着舒服,她还专门去了崔木匠那里定了一把摇椅。

当时林青婉专门问了崔木匠一下,谁知道摇椅这东西这里有,只是落峡村里不常见,崔木匠还是会做的。

本来预计苏一把的林青婉,只好摸摸鼻子回来了。

摇椅做出来以后,林青婉就爱上了这个东西。自己亲手缝制了一个厚实的棉垫子铺在上面,每逢太阳好的时候就让杨铁柱帮她搬出去,她坐在外面晒会儿太阳。

杨铁柱虽说另一只胳膊还不能用,但是他力气大,一只手就可以把摇椅拎出去。

像此时,林青婉就坐在自家门口,躺在摇椅上晒太阳,杨铁柱怕她想喝水不方便,还专门弄了一只小桌子回来放在一旁,上面放着水壶水杯还有一些零嘴什么的。

王氏刚被何氏收拾了一顿,整个人都灰头土脸不少。扭身一看林青婉那悠闲劲儿,顿时怒火冲心头。趁着何氏还没进正房门,她决定挑唆两下。

“哎哟,二弟妹你这日子过得悠闲呀。人家都忙着地里种地去了,就你家最闲。自己闲也就算了,带着老三两口子一起闲。怎么?以后都准备去喝西北风去的呀?你们喝西北风不要紧,每年可别少了爹娘的奉养。”

看着何氏眼神瞄过来,王氏讨好的问一声,“你说是吧,娘?”

何氏眼睛扫到林青婉身上,也觉得她那个样子碍眼极了,老脸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