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去,你跟进来干什么,别呛到小诺诺了。”

杨铁柱傻笑着又抱着儿子出去,这货现在有子万事足,每天抱着儿子都能乐呵半天,看的林青婉有时候都不免有点醋醋的。

林青婉做好饭,又请了杨氏一家还有三房两口子过来吃饭。

她生个孩子,别人忙里忙外忙了这么久,就算是谢谢别人了。当然,跟这两家也不用客气什么,但是林青婉就觉得自己要把感谢的姿态表现出来,毕竟别人也不是欠你的。

吃罢饭,她又忙着收拾,其他人就该忙啥忙啥去了。杨铁柱去小作坊那里帮忙,她就把小诺诺用

带子绑在背后,手脚没停的又把屋里的卫生做了一下。

这一招她是跟村里的妇人们学的,她曾经在村里见过又要带奶娃儿又要干活的妇人,别人就是把小包裹绑在背上,干活的时候三五不时扭头瞅两眼儿子。

小诺诺也听话,也不吵也不闹,看累了就闭着眼睛睡觉。不过也就在屋里面可以这样,到外面的时候林青婉则是把诺诺解下来放在炕上,毕竟小娃儿现在眼睛脆弱,不能见太烈的太阳光。

忙到晚上,两口子热了点中午的剩菜随便吃了些饭。

林青婉给小诺诺喂完奶后,指挥着杨铁柱给她烧水,她要洗澡。忙了一天,出了一身的汗。

杨铁柱很是激动的跑去烧了水,烧好了不说,还先把自己也洗了才进来。

进来后,抱着儿子,眼睛放光的催促林青婉赶紧去洗。

林青婉一看自己男人这样,就知道没有好事儿。这个憨汉子的表情她太熟悉了,她也没有说什么,脸红红的去洗澡了。

洗完澡回来,发现小诺诺已经被男人哄睡着了。平时儿子没这么早睡的呀,看到男人一脸心虚样儿,她在想他究竟下了多少功夫才把调皮蛋子给哄睡了。

杨铁柱才不会告诉林青婉,为了现在,他可是一天都没有让儿子睡觉。小诺诺想睡了,他就把他逗醒。一个小奶娃儿一天都没睡了,你说他能不睡得早嘛。

小诺诺心里的小人儿内牛满面,坏爹爹为了想干坏事,弄得人家白天一整天都没有睡到觉觉,打死坏爹爹

杨铁柱凑到香香的媳妇儿边上,“媳妇儿,你好香呀。”

林青婉此时正坐在妆奁前梳头发,听到这话,用眼神瞟了一下他。

“嘿嘿嘿嘿,媳妇儿,别梳了,反正等下要弄乱的。”嘴里说着,手就把人整个抱起来。

林青婉把手里的梳子甩到桌子,腿踢了两下也没挣开,只能无奈的任他把她抱到炕上去。

这蛮汉子

最后到底结果如何,没人知道。

第二天杨铁柱神清气爽的起了一个大早,又是做早饭又是哄儿子的。林青婉则是腿脚酸软,一早上都没啥精神。

吃过早饭,看男人抱着儿子哄得很好,她又回屋去睡了一会儿。

杨铁柱则是抱着儿子,三五不时还露个贼兮兮的傻笑。

小诺诺伸出小手,戳了戳傻爹爹的脸。这坏爹爹在傻笑啥?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候。

林青婉很感叹,去年秋收的时候她才嫁进门没多久,现在连儿子都有了。

别人可就没功夫感叹了,落峡村村里的村民都忙着秋收呢。

杨氏今年家里种了四亩地,这点地可把她磨得够呛。她儿子夏大成不能干重活,就指着她和儿媳妇把地里那点活做完。还好有杨铁根两口子平时帮衬着,要不然就凭两个很多年没种过地的妇道人家可真是弄不完。

其实杨氏早就后悔把地收回来自己种了,但是那时候哪里想得到腊味鲜的生意还能继续做,还做的那么好。现在光凭着腊味鲜的进项,就够家里嚼用还有多的了。

夏宏志也被夏大成送去镇里的书院去了,每天下了学,就像杨学章当初那样自己坐牛车回来。

腊味鲜的生意还在做,杨氏家里又要忙着收割粮食。没办法,大家只好商量商量,换着去给杨氏家帮忙。

不光三房两口子去了,连杨铁柱都去了。杨铁根和杨铁柱两兄弟可是地里干活的一把好手,两人是壮汉子力气又大,没几天的功夫就把杨氏家的粮食都收了上来。

直到此时,村里的村民才知道杨铁柱原来胳膊没有废。

一个大活人在地里干活,能干地里活儿的,有眼睛的都知道人家没有残废。

碰到有好奇的人问,杨铁柱也没有遮掩,笑着说他也不清楚是咋回事,可能当初他媳妇儿给他调理的好,而且当初大夫也只是说可能会残废,也不是一定会的。也算是他运气好,啥事儿都没有

听到这话的人,只能顺着他的话恭喜他没事儿,也没有朝详细里问。人家明明没事,你还问人家为什么胳膊没有残废,那不是找着不痛快吗?!

这事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人几乎都知道了。去杨铁柱家吃过两次酒又比较善于观察的人说,怪不得当时看他不像胳膊有事儿的人,只是当时别人办喜事,肯定不好意思问别人了。

杨家那边也听到这个流言,知道杨铁柱胳膊没事儿,所有人都惊呆了。

杨老爷子在屋里发了一顿脾气,主要对象是何氏。说成天都是她撺掇的,要不然也不会把老二赶出去。

何氏呢,从来都不是个能吃亏的人。即使她现在心里也懊恼的不得了,但表面上她也不会示弱。

老两口在屋里大干了一架,这个说对方天天撺掇的家里不安宁,那个说对方虚伪,敢说你当时没这么想,要不然干嘛不阻止。

杨老爷子听到这话,更是恼怒非常,仿佛最后一层遮羞布都被人撕破了,下手更是狠了几分。

旁边两个当儿子的实在看不下去了,把老两口拉开,杨铁栓说地里还等着要收割粮食,有那个闲工夫闹腾还不如下地。

杨铁栓这样说,可不是因为他现在勤快了,懂得下地干活。而是他实在看不下去老两口在屋里打架,要是真打出个问题来,现在家里可没有银子去治。

杨铁栓现在也是清楚家里的情况的,给老四办了婚事以后,家里就没有什么余钱了,他们大房手里也是干得可以,他连出去耍叶子牌的银钱都没有。还指望地里庄稼收起来,他能从老娘手里抠两个出去耍呢。

这个问题不光杨铁栓懂,其他人也懂。喝了那么久的稀饭,天天连点油水都不带的,大家都指望着收了粮食,家里能好过一些。

所以,架也不打了,收拾收拾都去地里忙收割去了。

杨氏家地里收割完后,杨氏就请了所有人吃了一顿。杨氏也是个明白人,虽说大家都不在乎这一顿饭,但是还是要把自己感谢的意思表现出来。

一群人乐呵呵的在杨氏家吃了饭,夏大成在桌上也跟杨氏说了,说这次庄稼收了,明年就不种了,还把地佃出去。他们现在也没功夫种,生意都忙活不过来。

杨氏也是这么想的,两人不谋而合。

夏大成又举着酒杯感谢杨铁柱两兄弟帮了他们家这么多,杨铁柱两人说着不要见外都是自家人,然后都把自己的酒干了。

几个男人喝酒喝得热火朝天,这边几个女人坐在一起也聊得挺开心的。

大家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饭,气氛既开心又和谐。完全是去年二房三房这些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三房两口子知道这是二哥二嫂他们带给他们一家的生活,心里都是感激的没法用言语形容。

尤其姚氏现在还有件好事要跟大家说,更是心里幸福的不得了又有种想哭的感觉。

啊?

姚氏有了?

听到这话,林青婉和杨氏都是满脸惊讶,转瞬又都替她高兴。姚氏这个消息,可真是个好消息呀。

被何氏扣不下蛋的帽子扣了那么久,姚氏历时好几年终于又怀上了。

“我就说你是被她们说的心里有阴影了吧?还不信!”林青婉得意洋洋。

姚氏高兴的红着眼睛,“二嫂,我不是不信,只是这么久没动静了,实在没信心。没想到真不去想这个事儿,他自己就来了。”

姚氏也是今天才知道自己有身孕这事儿的。

这几天忙着帮杨氏家里收割粮食,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她有点不舒服。再加上月事有段时间没来了,她就抱着可能也许的心态让杨铁根去请了大夫过来。

杨铁根现在也是心疼姚氏的,听媳妇儿说不舒服,就跑去请了大夫回来。谁知道老大夫过来一摸脉,居然说姚氏有了。

杨铁根当时就傻了,姚氏也傻了。她只是想也许可能,没想到真有了。

呆傻了半天两人,在老大夫的提醒下才注意大夫还在这里呢。杨铁根恭恭敬敬把老大夫送回去,顺便还给老大夫包了一个红包。他实在是太高兴了,简直没办法形容。

回去后,两口子坐在一起对着流了半天眼泪。

没人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尤其是杨铁根,虽说当初他当着杨老爷子的面说绝户头就绝户头吧,他认了。可是,怎么可能就那么容易的认了?

他也清楚这事不怪媳妇儿,毕竟他媳妇儿是能生,不是不能生。他也没有问题,两口子都没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生了两个妞妞。姚氏一直不怀,杨铁根觉得是时机没到。

可是等着等着,一直没信,再加上家里娘天天说,大嫂也说,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还是不是真有这个‘时机’了。

这下天上掉一雷,直接把三房两口子高兴坏了。

两人高兴了一天,也决定把这件高兴事告诉大家。刚好晚上杨氏要请大家伙吃饭,就借着时机把事儿说了。

大家都为这两口子高兴,毕竟他们都是清楚这两口子身上的事儿的。

杨氏说让姚氏好好养,多吃些好东西,到时候和林青婉一样,一举得个大胖小子。

林青婉也这样说,说姚氏身体虚,从现在开始就在屋里好好养着,生个大胖小子出来,气死那群成日里说她不下蛋的人。

气死谁,这话不言而喻。

三房两口子虽然自己心里都没底,这次能不能生个儿子出来。但毕竟是有希望了不是?姚氏还能怀,这个不行,下面接着生。

☆、第95章、96章

从那天开始,杨铁根就真把姚氏供了起来,啥活都不让她干。连饭都不让她做了,自己也开始和杨铁柱那样学着做饭起来。

乡下人家虽然没有所谓的君子远庖厨,但是男人都是不进灶房做饭的,杨铁柱两兄弟这样,也说明两人的媳妇改造的好,而且男人也知道心疼媳妇。

姚氏不干活了,小作坊那里就紧张了起来。杨铁柱每日也不在屋里帮忙带孩子了,也去小作坊那里帮忙。

可是他毕竟是个男人,平日里自己身上事儿也多。例如晒辣椒、胡椒、花椒之类的,还要忙着调制十三香,做送到酒楼的凉菜。现在天气不热了,冰倒是不用做了,但是事也不少。

小作坊那边成日里指着杨氏、周氏还有姚氏三个主力灌制腊味鲜,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这么一来,更是忙得厉害,直接供货都成问题了。

杨氏还有周氏为了不影响供货,晚上都不带歇的,非要把腊味鲜灌制好了再回家休息。杨铁根和夏大成送完货,也都去帮忙打下手。

林青婉也是清楚那边的情况的,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请人。

可是到哪儿去请人呢?

他们这点生意一直瞒着村子里其他的人,一来是想藏富,二来也是不想让一些无聊的人成天惦记着。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不想把手艺外漏,毕竟腊味鲜这东西制作也就图个稀奇,别人仿制不出来。

你以为没有人琢磨这个吗?

林青婉相信他们供货的这几家酒楼都琢磨过,这东西虽然不昂贵,但是每天能卖出多少,酒楼可是心中有数的。一天需要的不多,但是什么东西都禁不起长年累月。没人嫌钱扎手,谁都不例外。

只是他们找不到可以把猪肉弄进去,又可以直接吃的‘容器’。

杨铁根买猪小肠虽然不是什么隐蔽事儿,但是林青婉相信他们一时半会儿琢磨不出来怎么剥制肠衣。当然,就算肠衣可以弄出来,她手里还捏着最关键的十三香的配料。

林青婉想了又想,总觉得不放心。最后干脆不想了,直接拍板不请人买人。这里可是封建社会,人口是可以经过买卖的。林青婉是怎么来到落峡村的,她可是一直都没有忘记。

林青婉把想法一说,夏大成也是挺赞同的。

买人比请人好,身契往自己手里一捏,挑人的时候注意一下要挑老实的,其他的就不用操太多心。

这件事林青婉就交给夏大成还有杨铁柱去办,至于谁出钱,肯定是林青婉这个‘大户’了。

林青婉家的钱都是她在管,这并不是一个秘密。随着生意做大,钱赚多了,每次杨氏他们开玩笑都会说林青婉现在是个‘大户’。林青婉喜欢留他们吃饭,也是因为大家都忙想图省事,直接她做多些,大家一起吃完了事,也可以回去都好好歇歇。

刚开始留他们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推,推不过才吃。后来吃习惯了,杨氏都会开玩笑说,行,咱们今天吃‘大户’。

当然,这都只是玩笑话。

事情一定,夏大成就和杨铁柱去了镇上找牙侩买人,可是去了两趟都没有碰到合适的人选。

虽说把身契一捏就不怕人蹦跶,但是大家的一致意见都是要挑好的,至少人要干净实在最好老实点的。毕竟他们现在也称不上什么家大业大,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小作坊,以后大家吃住都会在一起,选老实些的还是放心一点,最好是庄稼人,这样干活不墨迹。

林青婉也觉得这种想法很对,家里还有个小奶娃儿,买个心眼不正不能干活的回来可不行。

连着去了两趟都没碰到合适的,林青婉不免有些气馁。正准备想说算了,这人不买了还是想想法子请人吧。

杨铁柱又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领了一家子三口回来。

这一家三口是一对中年夫妇,还有一个14、5岁的男娃。三个人都是面黄肌瘦,神情畏缩,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一看就是庄户人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沦落到卖身的地步。

林青婉知道一般像这种不好的‘苗子’,在人牙子手里都是会被磋磨的,经常吃不饱饭,更不用说经常被人牙子非打即骂了。

她当初在钱牙婆手里呆的那些日子,钱牙婆手里也带过类似这样的人,在车队的最后几辆车。她们还能有马车呆,风吹不到雨打不到,这些苦力就只能呆在用木条钉的木笼子里了。一个笼子能关好多个,别说躺了,能让你坐着就不错了。

当初她也是自身难保,看到这一幕除了触目惊心,也没能有别的其他情绪了。

杨铁柱把人带回来后,林青婉就把他拉到一旁问了经过。

她这才知道这一家三口为啥会卖身为奴,原来这家人都是靠南方一个村子的庄户人家,平时日子虽然过得贫穷,但也还过得去。谁知道今年南方那边发大水,一夕之间,什么都淹了。村里哀鸿遍野,死了不少人。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这一家三口中的小的,患了重病。没吃没喝儿子又患病,没办法,这一家三口只好把自己卖给牙侩,想混口吃的顺便还能拿到卖身银子给儿子治病。最后儿子的病是好了,一家人也失去自由了。不过当时签身契的时候,说好是一家三口不能分开,倒也一家人没有分离。

林青婉后来从他们口中才得知,牙侩为什么会和他们签这样的契,因为他们卖身的价格非常低,低到那些钱也仅够治病。

怪不得有这么一句话,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趁人之危,着实可恨!

因为一买就要买三口人,还老的少的女的都有。所以这一家人极其不好出手,最后兜兜转转跟着人牙子就来到了北方,然后落到了杨铁柱手上。

杨铁柱去牙侩那里看人,牙侩就给他推荐了这三口。

杨铁柱和夏大成看了人后觉得可以,反正他们是买人回来做活的,倒也不拘男女老少,只要人本分就行。这一家三口一看就是本分老实人,又是庄户人家,正合他们心意。

问过价格,说三个人一共只要18两。后来夏大成还了下价,给了16两。

林青婉听完以后觉得很是同情这一家三口,一场大水就让人失去了家失去了自由。

果断还是兜里没钱不行呀。

又问了这三人的姓氏。中年男人姓马,中年妇人姓陈,那个男娃叫马小亮。

林青婉很干脆的就给人定了称呼,这对中年男女看起来年纪不小,实际上也就不到四十的样子,小的十五。男的就叫马叔,女的就叫马婶儿,男娃还是叫小亮。

又和他们说,家里活计不多,也没有地,就是自家开了一个小作坊,所以他们平时只用到在家里和小作坊那里帮帮忙就好了。他们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在家里不用太过拘束了。

把事情说完,林青婉看他们都是一脸疲累的样子,知道在人牙子手里肯定是受了苦的。也没有急着就让他们干活,而是把他们安排到前面院子里住下,刚好那边左侧有几间空屋,住这一家三口还是能住下的。

又看这一家子也啥东西也没有,一身衣服还是破破烂烂的,又把杨铁柱以前不穿的衣裳拿了几身出来。姚氏一直在旁边,早就听的泪眼朦胧了,知道林青婉这里没有那妇人穿的衣服,就去杨氏那里找她要些不穿衣裳。马婶儿的体格高大,也就杨氏和她相似一些。

铺盖则是林青婉拿的以前他们在杨家住的时候的旧被褥,反正他们搬家后已经做了新的了,这些也用不上。

弄完这些后,林青婉又跟他们说了灶房可以烧热水,洗澡的话就在灶房旁边那个屋子里,里面澡盆子都是齐全的。

说完以后,她就和姚氏走了,留了这一家三口自己独处。

别人卖身为奴,又初来乍到,肯定是要给别人留点适应的空地的。

马婶儿感动的眼圈都红了,马叔也是激动的嘴唇直抖。

卖身以后,他们已经做好未来会很苦的打算了。毕竟,卖身的奴隶,还不是主人说让你生你就生,说让你死你就死。虽说已经认命,但还是希望一家人不要碰到一个不好主家。

没想到,他们肯定是上辈子烧高香了,居然被卖到这么一户厚道人家的家里。主人不但没有什么架子,人也细心体贴,衣服被褥都给准备了不说,连他们很久没洗澡都考虑到了。

林青婉是细心不错,但是她以前也被卖过,肯定清楚跟着人牙子到处跑,怎么可能有地方给你洗澡。

她也好心,是人都有同情心,但她也是为了自己的鼻子,因为这一家三口身上已经馊了。她终于明白那时候她刚到落峡村的时候,杨氏为什么会那么急切的就给她烧水洗澡了。

好吧,这只是林青婉一点小小恶趣味想法。

那马叔马婶儿看得出来也是个勤快人,把自己一家三口收拾干净后,就急急忙忙出来干活。

林青婉让他们先休息两天再说,别人非不干。看林青婉不给他们安排活儿干,那马叔就自己就找把扫帚去扫院子,还带着自己儿子一起干。扫完院子又去后院菜园子,马婶儿则是到了后院灶房帮林青婉做饭,林青婉推却不过,只能把灶台交给她。

不过她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看得出来这马婶儿也是一个干练的人,灶上活计非常熟练。碰到中间有些啥不懂的了,南方和北方食材有些不一样,林青婉点两句,她就知道怎么做了。

这一家三口经过了一番收拾,看起来清爽不少。马叔据说三十好几了,但是看面相比年纪要大上不少,瘦小个头,长条脸,一看外表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的个头虽然说不上矮,但是跟落峡村这边的汉子比就娇小了不少。

马婶儿看起来则就被马叔有气势多了,林青婉估摸了一下,比马叔的个头还高那么一点,在妇人中来说,算得上是高个了。人高马大的,体格壮实,就是可能被磋磨狠了,有些瘦。骨头架子大,人又瘦,看起来就有些难看了,显得瘦骨嶙峋的。不过林青婉想,养养的话也就好了。

那马小亮则是随了他爹,也是个小个头,精精瘦瘦的,话不多,但是看的出来也是个老实孩子。

中午的饭是马婶儿做的,林青婉在旁边指点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叫他们一起来吃,三人不来,怎么喊都不去。

林青婉无法,只好任他们一家三口在灶房里吃了。心里想了有点过意不去,就跟杨铁柱说让木匠做个小桌子再做几个小凳子放在灶房里算了,也不能总让别人蹲在灶房里吃饭。

又想着杨氏的衣服穿在马婶儿身上有些小,马叔父子俩身上的衣裳也不怎么合身,又找了些以前买的布,拿给马婶儿让她给自己一家做衣裳。

期间马叔一家的感激涕零,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96章

对买回来的这一家三口,不光林青婉两口子觉得满意,连杨氏和三房两口子也觉得非常满意。

人有眼色,也知道好歹,最重要的就是人勤快。

平日里前院的卫生,还有后院的菜园子都是马叔和马小亮管的。马婶儿则是帮着林青婉做饭,后来熟悉了还帮她带孩子。

林青婉一下子就觉得自己解放了。

又过了几日,大家考察这三个人确实不错,才把他们带到后院右边的小作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