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宜有些惊讶,她同常老太太曾在朱雀街那晚见过,后来册封太孙妃仪式的时候也见过常老太太,及至后来太子去世,常老太太作为诰命也是要进宫哭灵的,因此很有几分交情,加上宋老太太从前同常老太太关系也不错,崔应书又是常老太爷的门生,她就连忙摇头:“您说的哪里话…”想了想,有些为难。

常家固然挑不出不好的来,可是感情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极怕帮别人做媒的…

她同崔华鸾相处过一段日子,同大表哥倒是因为男女有别而没过多交往,只是就看崔华鸾也知道,崔家表哥也是个极有主意的人,有主意的人,向来是不喜欢旁人插手他的事的。

因此她就顿了顿才看向常老太太:“这事儿我不能作主,不如我先问问姑母…”又道:“只是我表哥还有守孝,不知道会不会耽误了三小姐?”

肯问就说明也觉得这门亲事是合适的,常老太太笑着摇头:“她年纪还不算大,迟些出嫁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也想着多留她几年。这回她也跟着我进宫来了,娘娘不如见一见?”

宋楚宜笑着点头,青莺就去偏殿领了人进来。

是个长得很美的姑娘,眉眼间温和又不失灵动活泼,看面相很让人喜欢,宋楚宜问她几句话,见她答的很顺畅很诚恳,心里很喜欢,赏了她一只蝴蝶八宝如意钗,又让青莺领她出去花房选自己喜欢的花带回府去,同常老太太道:“我知道了,老太太放心,等我问完了给您回信。”

按理来说以常老太爷和崔应书的关系,本不必这样麻烦,常老太太特意托到自己门上来,不过是为着顺路替常家在东宫搭线罢了。

宋楚宜很明白,也乐意递这个梯子-----常首辅历经两朝不倒,不是个简单人物,就算是退下去了,也不容小觑。

这样正直且从不行差踏错的臣子,能用,自然是用的好,用的好了,能少不知多少麻烦。

常老太太见宋楚宜一点就通,也很高兴,等出了宫就同常老太爷说:“和太孙妃说话,从来不用多费口舌,你还没说话,她先就懂你的意思了…也不过就跟咱们家大姐儿差不多的年纪,处事却这样周到,怪不得太孙殿下喜欢她。”

这样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换谁都要喜欢的。

周唯昭晚上回宫的时候就听见宋楚宜吩咐青莺第二天出宫一趟,听说是去崔应书府上,也不以为意,等听说是去问崔家大少爷的婚事,才有些错愕:“同谁?”

宋楚宜把常老太太进宫的事告诉周唯昭,见他若有所思,就道:“三小姐很漂亮,很叫人喜欢。”

周唯昭坐在她身边替她绞干头发,见她撑着身子要起来,吓得面色都有些变,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瞬间没了,手忙脚乱的按住她:“别动…”

徐嬷嬷笑的牙不见眼,朝着青莺使个眼色,就同青莺一同出去。

周唯昭见她果然听话的伏在他膝盖上不动了才松口气:“母亲不是说过,动作尽量别太大吗?”又后怕的摸摸她的小腹:“怎么还同个小孩子似地?”

他想着,自己也笑了,扶着宋楚宜坐起来,同她道:“常家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他们家毕竟不比勋贵,又不是多根深地貌的大族,一旦常老太爷退下去了,常家也没有其他太有出息的子弟,以前得罪的人又多…”

他是很记挂常老太爷的情的,常老太爷从来没有左右逢源,也一直是支持东宫登位,愿意给常家这个台阶,便赞同宋楚宜的打算:“问一问也好。只是也别勉强,要是不喜欢还要强凑到一起,那就不是佳偶,而是怨侣了。”

宋楚宜当然知道,就像当年她五叔和王氏那样,不是一路人,强行要凑到一起,只能是个悲剧。

周唯昭揽着她,把下巴靠在她肩上,眯了眯酸痛的眼睛捏一捏她的脸:“有没有好好吃饭?怎么都没有见你胖起来?”

生孩子是极大的事,若不是他们没有子嗣不行,周唯昭都有些不想宋楚宜冒这个风险-----当初鲁王的第一个王妃就是生孩子去世的,一尸两命,王妃没活下来,孩子也没活下来。

周唯昭自此有了阴影,很是战战兢兢,太医们说最好好好养着,他恨不得把能搜罗得到的安胎的养身子的秘方通通都在宋楚宜身上用一遍。

宋楚宜很是不满意:“我都胖了一圈了!”苦着脸很是委屈:“太医说过胖了也不好的,我都有些过胖了…”

周唯昭上上下下把她打量一遍,见她四肢还是同怀孕前半分差别也没有,又忍不住捏她气鼓鼓的脸:“哪里有?一点儿也不胖。”

又告诉宋楚宜最近外头发生的事,给她解闷,末了还笑着说李二闹了个笑话,抱着女儿在满月酒上炫耀,竟然腿都抖-----说孩子软趴趴的,他不敢动。

宋楚宜听的忍不住笑起来:“我也听大伯母进宫来说过,说是姐夫都吓傻了,怕把孩子给折了,引得李伯母揍了他一顿,说他不会说话还偏要说话,犯了忌讳。”

周唯昭有些得意:“可不是,真是太丢人了,连个孩子也抱不住。”

他少有这么得瑟的时候,宋楚宜咳嗽两声,见他很是志得意满,忽然觉得自家这只有点像狐狸的夫君有时候又天真的可爱。

我来啦我来啦…更新更新,明天之内会更完,尽量更完…新书那边继续求养肥,求收藏求推荐…爱你们么么哒。

第12章 番外.说合(2)

她上一世刚生然哥儿的时候,也不敢抱,总觉得那样幼小的生命好像格外脆弱。听见周唯昭得瑟也不理他,等头发干了才面朝里躺在床上,眯着眼睛要睡觉。

她怀孕以后总是格外爱睡,前几个月又因为宋老太太的离世伤神了一阵,后来变得更加爱睡了,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觉得腰酸背痛累得很。

周唯昭却不许她睡:“才吃了宵夜,不要躺着,我陪你出去转一圈吧?”

天师夫人叮嘱过很多遍,不要因为怀孕了就不叫宋楚宜走动,一定要多走动,到时候才少受苦,更顺利,周唯昭记在心里,用尽各种办法哄她动弹。

她被从床上挖起来,有些想发脾气:“我早上已经和你逛了一圈了!”

周唯昭还是笑着哄她:“再走一圈,我明天带重音坊的蒸烧鸭给你吃,叫琰哥儿进来看你。”

宋楚宜就没脾气了,嘟囔了一声起身,由着周唯昭给她披上衣裳,穿过回廊到了花园,远远的看着这月空下的琉璃瓦红宫墙,忽然有些恍惚。

她从来没想过人生也可以有这样轻松写意的时候,不必担心下一刻会被算计,不必怕枕边人别有二心,更不必怕一闭眼就是无穷无尽的噩梦。

从前想要的都得到了,害怕的都不在了,她跟在周唯昭身后半丈的地方看着周唯昭的背影,踩着他的影子往前走,觉得又开心又满足。

周唯昭走了几步见她没跟上来,回头朝她伸出手:“再走一圈,走完这一圈就准你回去睡觉。”又同宋楚宜说起了崔应书的打算:“舅舅打算守孝三年的,会回晋中去。晋中也有许多事等着他回去拿主意,所以你若是想要给你大表哥说亲,那可得抓紧了。晋中不知道多少女孩儿们等着打崔家大少爷的主意呢。”

这句话是实话,宋楚宜听见崔应书要回晋中去也不觉得惊讶,之前端慧郡主就已经说过了的,他们要扶灵回晋中,在晋中守孝三年,等三年以后再听吏部的安排。“

宋程濡虽然已经从吏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可是影响还在,何况又有周唯昭,崔应书自己又多的是同科,如果再加上常家这门亲事,三年以后才是他大施拳脚的时候-----这三年,就当韬光养晦了。

毕竟不管周唯昭怎么想,现在作主的毕竟还是建章帝,建章帝若是要疑心,谁也拦不住。

宋楚宜第二天就叫青莺去了端慧郡主府。

端慧郡主其实已经听崔应书露了些口风,可常家动作这么快,她还是有些措手不及,想了想就去问儿子的意思。

她和丈夫还有宋楚宜的意思一样,这当然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不管是家世门第,还是人才品貌,都是极相衬的,可是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自己家孩子喜欢才最要紧。

崔家大少爷正同宋琰说话,听见端慧郡主请还以为是什么事,等听说是事关自己的亲事,一时间有些瞠目结舌,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他向来很沉稳的样子有些端不住了,看着端慧郡主,有些惊慌:“母亲,我还得守孝呢…”

他们府上至少也得一年不见嫁娶之事,怎么好在这个时候说亲事的事?

端慧郡主摇头:“这母亲当然知道,只是先问问你的意思。”她看着儿子很认真的问:“你不如先告诉母亲,游学在外这两年,是不是有心仪的姑娘?”

崔华轩急的声音都变了调:“没有没有…母亲怎么这么问?我从哪里认识姑娘去…”

端慧郡主就忍不住笑起来:“也不过就是白问一句,瞧你吓成这个样子。若你有心仪的姑娘,我就回了这门亲事,既然没有…”

她见崔华轩皱眉头,就告诉他:“这当然是以后的事,可是现在的意思,不过是叫你先相看相看罢了,不然等到再过一年定亲事,三年之后成亲,你的同年们恐怕孩子都有一二个了,到那时候就太迟了。”

崔华轩垂下头:“母亲有看中的人选?”

对于亲事崔华轩倒是没有如同妹妹那样,先有自己喜欢的人,所以看谁都不大顺眼,总觉得缺了什么,他想的很明白,婚姻乃是合两姓之好,自然该由长辈作主,端慧郡主既然这么说,他也就没什么别的意见。

母亲总不至于害他。

端慧郡主近日最烦心的莫过于就是两个孩子的亲事,崔华鸾已经让她很头痛了,崔华轩的事也一度叫她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再过三年,那就真的被耽误了,现在常家有意,又有渊源,知根知底的,儿子既然也没有别的意中人,她当然是要试一试的,笑着同崔华轩道:“常家的三小姐…”

同崔华轩道:“常老太爷是你父亲座师,就是你的师公,他的孙女儿,人才品貌定然都是配得上你的…”

想了想,出去同青莺说话,让青莺回去同宋楚宜说一声,若是合适的话,不如两家人见个面。

宋楚宜前世当了很多年国公夫人,知道这个见面指的是什么意思,是开心,熟门熟路的给她们出了个主意-----清虚观最近来了太白真人做道场,多的是达官贵人们前去观看,端慧郡主和常老太太都去,不就成了?

相看成功自然是好,相看不成功-----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相看过。

徐嬷嬷向来是见到她开心就开心的,笑着看她安排两家人,又凑趣道:“这下子您可当了红娘了,要是事成了,两家都得给红包。”

宋楚宜也笑,又问徐嬷嬷,到时候让崔家人带回去给安安和涟漪的礼物准备好了没有:“安安也已经七岁了,她七岁的生辰我在扬州,也没来得及给她准备礼物送去,这回得补上一份厚重一些的。”

徐嬷嬷提起安安就更开心:“都准备好了,还有给涟漪的衣裳首饰,前些日子晋中那边送来的信还有涟漪写的一份,说是什么都好,就是担心您…”

第二更…大家看完早点睡哦,晚安晚安。

第13章 番外.说合(3)

涟漪能过的好,宋楚宜很替她开心,这些待她和待她母亲忠心耿耿的丫头们,宋楚宜总觉得亏欠她们。

想到她们,就又不由想起了宋毅,想起了尹云端,宋楚宜收敛了些脸上的笑意,端着红枣茶看着里头枣子在水中浮沉,问徐嬷嬷:“算起来,莳哥儿也应当快要满周岁了,如今国丧,也不好大办,嬷嬷替我准备赏赐赏下去。”

尹云端早就已经生下了个儿子,只是碍着后来西北战事,局势太乱,因此并没大办,不过是请了娘家人过去一处吃了顿饭。

现如今局势稳定了,莳哥儿又正是满周岁的时候,宋家是一定要办周岁宴的,该提前把礼给备好,省的到时候抓瞎。

徐嬷嬷答应了一声,却立住脚没动,有些迟疑的看着宋楚宜:“还有件事,五老爷也回来述职了…我先告诉您一声。”

徐嬷嬷是很不待见宋毅的,可是他怎么都是宋楚宜的亲爹,而且他虽然蠢了点,却怕他惹事,因此还是想着要提醒宋楚宜一声。

宋楚宜听说宋毅也要回京了,有些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很久没见宋毅了,竟然有些记不清宋毅的模样,顿了顿才点头。

等到了傍晚周唯昭回来,又和周唯昭说这事儿:“等父亲回来,我要见一见他。这个时候,别出什么岔子,父亲耳根子软…”

宋家和崔家一样,正是该急流勇退的时候,宋毅若是还和从前一样拎不清,怕是又要出事。

周唯昭却不要她多为这些事操心,他听太医说过,多思容易伤神,恨不得宋楚宜什么都不想,安安稳稳一辈子才好,听见她这么说就道:“见是自然要见的,叮嘱却不必再叮嘱了。”他看着宋楚宜:“这事儿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岳父他不会出什么乱子。你若是实在闲的没事做,眼前不是还有一桩亲事在等着你说合吗?不如多忙忙这事儿,多上点心。”

宋毅这人说他糊涂又不糊涂,反正不是很清醒的一个人,周唯昭知道宋楚宜虽然已经很强大,可是还是不想让宋毅一不小心做什么让宋楚宜不开心的事。

见宋楚宜皱眉,周唯昭又掰着手指头给她数:“若是这一桩成了,那就可以接着办下一桩,你想一想,琰哥儿的亲事你总不放心交给你父亲和母亲来办吧?总得亲自过问才放心,还有崔家表妹,姑姑肯定是要找你帮忙的,至少也要你给掌掌眼…若是崔家表妹的也都忙完了,还有青卓和含锋呢,你总不忍心看着他们打光棍吧?”

宋楚宜就被周唯昭气笑了:“青卓和含锋也要我管?”

青卓和含锋可是龙虎山的人,还愁没有人给说亲事?

周唯昭说的一本正经:“当然要管。你不管怎么行?青卓性子太跳脱,含锋又太闷骚,这两个人若是没人给她们说媳妇儿,恐怕就要孤独终老了。”

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宋楚宜瞪了他一眼,看着他拿了刀子切橙子,托着下巴问他:“福建那边怎么样?”

她虽然不听外面的事,可是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

听说福建那边出事了。

西北的事才完了多久?福建就又闹起来,要是处置的不得当,朝廷恐怕又要起风波。

周唯昭的动作顿了顿,拿起一瓣给宋楚宜剥了皮,边看着她吃边斟酌了一会儿:“是闹起来了。”

他说过不会瞒着宋楚宜的,不管是什么事。

宋楚宜也不是寻常的女孩子,想瞒着她也没有那么容易。

他见宋楚宜放了手里的橙子,就皱起眉头:“说起来,是范家闹出来的事。”他揉了揉眉心:“事情太多,原本说了要收拾范世坤的,竟然忘了,等朝廷想起这个人来,这个人已经投奔海盗了,还在王伦手底下很得重用。他又曾经是台州参将,对于海边布防极为清楚,王伦几乎百战百胜,郭怀英被打的步步维艰。到了后来,孙二狗回去…”

之前宋楚宜就是怕福建那边少了韩止会出事,特意让孙二狗回了福建,为的就是这个。

她睁着眼睛听周唯昭继续说下去。

“孙二狗回去了之后,想了许多计策离间范世坤和王伦的关系,倒是也有些成效。只是可惜范世坤已经成了气候了,也不怕王伦,自己领了一队人出去。而且还朝郭怀英投诚…”

投诚?!

一个朝廷钦犯主动向郭怀英投诚?

宋楚宜叹息了一声:“郭大人答应了?”

“换做是你,难不成你会拒绝?毕竟他的确有投诚的理由啊-----又是钦犯,又已经跟王伦结仇,眼看着海上也没法儿继续混了。”周唯昭见她不吃了,拿帕子替她擦手,见她很是严肃,加快了语速:“一面投诚,代表着朝廷又去找王伦,说的天花乱坠的,引得王伦动心。一面又回去同郭怀英说王伦不肯投降,不如先去把王伦在浙江的家人都抓起来,用来威胁王伦。”

王伦的家人隐姓埋名,郭怀英找了许多年也没找着,按照范世坤说的去找,竟然真的抓住了,写了封信给王伦,让王伦识时务。

“王伦听说父母和儿子女儿都被抓了,给郭怀英去信表示愿意好好谈谈。谁知道范世坤却早已经买通了内线,把人质给毒死了…”

以王伦的个性,必定是大怒。

招安的事是绝不要想了,反而还彻底开始同朝廷做对,给倭寇大开方便之门,让倭寇在沿海边境闹的更加厉害。

范世坤这是故意的。

一石二鸟,既报复了朝廷和郭怀英,又借用朝廷的势力打击了王伦,这两方闹起来了,就谁都没心思管他了。他从两边都要打击的对象变成了坐收渔翁之利的渔翁,心机不可谓不深。

倒是让他真的走出了一条路。

宋楚宜问周唯昭:“那现在福建局势怎么样?”

激怒了王伦,郭怀英的日子怕是很不好过的。

第14章 番外.说合(4)

“郭怀英连吃了几次败仗,如今皇祖父很恼怒,跟他说如果再打败仗,就要他回家种地去,恐怕不是很好过。”周唯昭起身,听说鸣翠宫那边传饭了,领着宋楚宜站起来告诉她:“不过这些事你都不必操心,内阁会议出个章程的。”

宋楚宜的确很聪明,也能预知未来的事,可是她梦里的人生已经同她现在经历的人生完全不同了,她梦里的经历已经帮不上忙,周唯昭不想她还要殚精竭虑的想这些事。

宋楚宜却还是有些心神不定。

倭寇虽然不如鞑靼人那样吓人,可是认真说起来,也是很烦人的,动不动就来沿海边境烧杀抢掠一番,实在是让人心里如同吞了苍蝇一样恶心。

偏偏大周还陪了个公主和亲出去,可真是得不偿失。

周唯昭摸摸她的头,努力的想转移她的注意力:“母亲说孟尚书家的姑娘很不错…”

孟尚书?宋楚宜想起来,现在接了宋程濡位子的就是从前的户部侍郎,后来一路做到了户部尚书的孟继明,孟继明现在已经调任吏部尚书了。

她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那又如何?”

她幼时也常常见孟叔叔的,也常听宋程濡和宋老太太说起孟家,知道孟家自诩是孟子的七十一代后人,是很清高的一户人家。

清高却又绝不假清高,孟叔叔人是很好的。

周唯昭卷起手咳嗽一声:“让你替琰哥儿想一想亲事啊。”他知道宋楚宜最在乎的莫过于宋琰,现在说起这个最好转移宋楚宜的注意力,就道:“琰哥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吧?就算是晚些娶亲,那也该相看起来了,别看崔华轩要守孝,琰哥儿也要守孝的啊,等过了孝期再谈亲事,恐怕就要匆忙一些了…”

宋楚宜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周唯昭说的是,崔华轩要守孝,琰哥儿也是要守孝的,如果等琰哥儿出了孝期再给他留意人选,就有些晚了。

又想起周唯昭说孟家,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下决定。

从家世和门第来说,孟家自然是配的,可是那也要琰哥儿看得上才行啊。

她有些迟疑:“其实也不算晚,就算是等出了孝,他也才十四啊,男孩儿家,多的是十七八岁才成亲的,二十多的也有许多…”

现在说亲事,是不是太迟了?

人对自己亲近的人总是有些盲目的自信的,宋楚宜总觉得以后或许还有更好的适合宋琰。

孟家固然家世好,家风好,可是听说教出来的姑娘都很刻板。

琰哥儿可不是一个会喜欢刻板姑娘的人,要是让两个不合适的人凑在一起,那以后的日子恐怕也说不上会有多愉快。

宋楚宜不求宋琰娶个多有助力的姑娘,她只希望宋琰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能万事随心,能逞心如意。

周唯昭原本就没真的给定什么的意思,他就是想哄着宋楚宜不去想福建的事罢了,见宋楚宜很认真,想了想也很严肃的帮她想:“你说的倒是也有些道理,过日子,总得两个人相互喜欢才行,不然的话两个无趣的人凑在一起,一辈子岂不是闷得慌?”

卢太子妃听说她们在说宋琰的亲事,有些惊讶:“琰哥儿不是还小吗?等他出了孝,虚岁也才十五罢?哪里用得着这样快就定下亲事?”

周唯昭笑着把话题引开,又说了些旁的事,见宋楚宜似乎回过味来瞪了自己一眼,又朝她眨眨眼。

他是绝少这些调皮的,宋楚宜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声来。

周唯昭见她笑,也跟着笑。

卢太子妃看看周唯昭,再看看宋楚宜,约莫明白过来,笑着瞪了周唯昭一眼:“偏你促狭,”

等吃完了饭,周唯昭惯例又领着宋楚宜外出去溜达一圈,拉着宋楚宜的手晃了晃:“明天我带你出去瞧瞧热闹怎么样?”

自从怀了身孕,宋楚宜就几乎没出过皇宫,听见周唯昭说要领她出去,很是开心:“去哪里?”

“你不是刚答应给人家说合吗?当然是带你去看看人家是怎么相看的…”说着又朝宋楚宜笑:“让你也积攒积攒经验教训,等到琰哥儿真的要说亲事了,你也好有个准备啊。明天琰哥儿大约也是要去的,你正好也见见他。”

宋楚宜当然想出去见宋琰,跟见宋琰比起来,能出宫和能去玩倒是不那么重要了,她简直心花怒放,拉着周唯昭的手晃了晃:“真的带我去?”

青莺跟在后头,只觉得忧心忡忡。

殿下为了哄自家姑娘高兴,可真是什么招数都用,可是自家姑娘现在这样子,哪里适合出宫去跑呀?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那…

可转瞬她又觉得自己想的太多,周唯昭可不是会心血来潮的人,既然说是要带宋楚宜出去,肯定就已经做足了准备,是专程带她出去散心的。

算一算,宋楚宜也的确是被困在宫里太久了,出去透透气也好…

周唯昭见宋楚宜像是个兴高采烈的小孩子,笑的眉眼弯弯:“你亲我一下,我就带你去。”

宋楚宜没料到周唯昭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有些不可置信的瞧他一眼,见青莺和紫云都埋头憋笑,一时有些脸红。

前世今生加起来,她也没被这么调戏过,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结结巴巴的啊了一句:“不如,不如换个条件吧…”

周唯昭不肯,难得的有些坏心眼,把自己的左脸凑近宋楚宜:“就亲一下,反正也只有青莺她们看见,她们不会往外说的,你亲我一下,我就带你出去,还带你去重音坊吃茶点看戏…”

月光下宋楚宜的脸都红透了,扑闪着睫毛有些举棋不定,半响忽然踮起脚在周唯昭脸上飞快的啄了一下:“说话算话!”

第二更…给新书打个广告,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啊,新书春闺密事求收藏求推荐,爱你们么么哒,一个努力想要快点填完坑的蠢驴正在看着你们。

第15章 番外.说合(5)

周唯昭果然是说话算话的,到底最后还是带了宋楚宜出宫。

宋楚宜坐在道观里看着底下架了台子唱戏,注意力却放在崔家同常家上,端慧郡主和常老太太相谈甚欢,亲亲热热的瞧着就很是满意的样子。

至于三小姐同自家表哥崔华轩,两人一个垂着头很文静,另一个有些脸红的同旁边的崔华鸾说话,虽然都不看彼此,可摆明都是知道来做什么的。

少年少女们瞧着总是令人愉悦的,宋楚宜悄悄的同周唯昭说:“我看表哥似乎挺满意的。”

以如今的风俗,想要多深入了解自己未来的枕边人是不大可能的,也就是靠着这偶尔的见见面了,因此实在怪不得少年少女们以貌取人----反正也不大能知道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然还是得挑个好看些的,顺眼些的不是?

周唯昭往崔华轩那里扫一眼,也看着点头:“我瞧着好像也是挺满意的,看来你这个媒人能收的到红包了啊。”

肚子里的小家伙动了动,宋楚宜捂着肚子瞪了周唯昭一眼:“又取笑我。”

有她们在,底下的人是不好放开了谈的,眼看着热闹也瞧够了,周唯昭就领着宋楚宜出门去了重音坊。

掌柜的已经许久没见过宋楚宜了,见了她来很是恭敬高兴:“已经给您备下了您爱吃的芙蓉糕和水中望月,现在坊间有个叫玉麒麟的角儿声名鹊起,您要不要点一出戏?”

宋楚宜笑着摇头,她虽然爱看戏,可是虽然是偷溜出来的,也不会传扬出去,可毕竟太子才死不久,还在丧期,还是收敛些好。

掌柜的也自觉失言,笑着打了一下嘴巴,退下去准备了。

周唯昭替她把蜂蜜水往前推了推,示意她喝,又道:“一会儿琰哥儿就该来了。”

话音才落,外头青卓就兴高采烈的来报信:“四少爷来了。”

宋琰变了许多,从前的生涩模样已经一去不复返,一双眼睛漆黑明亮却一眼望不到底,清风先生跟在身边天天教他怎么样看人,如何处事,小少年已经不是从前的小少年了。

宋楚宜有些艰难的撑着桌子站起来,抿抿唇朝他招手:“阿琰,让姐姐看一看。”

她们从小没有了母亲,从小相依为命,一路走到如今很不容易,宋琰看着姐姐隆起的肚子,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上前扶住宋楚宜的手,轻轻喊她:“姐姐。”

他还记得当初宋楚宜不顾一切要冲进火场救他,还记得醒过来的时候宋楚宜血红的眼睛,也记得宋楚宜是如何为她费尽了心思,替他铺排好前程。

他虽然没有母亲,可是有如同母亲一样的姐姐。

他扶着宋楚宜坐下,又同周唯昭打了招呼,这才问宋楚宜肚子里的小外甥折腾人不折腾人,又道:“我听大伯母说,有些人孕相是很差的,吐得昏天黑地的也有许多…”

周唯昭比宋楚宜知道的还清楚,笑着告诉宋琰宋楚宜是如何调理的,又告诉宋琰:“不必担心,我照顾你姐姐很用心的。”

宋琰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从前周唯昭说话可没这么直接,他这么直接的夸他自己,宋琰都有些不知道怎么回话了。

宋楚宜也笑起来。

她虽然有些不适应周唯昭的变化,可是这些变化是很好的,周唯昭希望她过的开心,她也希望周唯昭能忘记从前受过的苦。

吃完饭已经有些晚了,宋楚宜坚持要送宋琰回去,路上又问他:“听说父亲快回来了…”

宋琰垂下眼睛,时间能抹平很多东西,他对宋毅的恨已经没从前那么多了,可是对他的感情也同样没以前那么多了,很平静的同宋楚宜说:“听大伯说是快回来了,他在金陵那边得的考评是优…或许会留在京中任职,也有可能再被外放出去再做一任知府。我倒是觉得他再外放一任好些。”

宋毅是不大适合当官的,留在京城又顶着太孙妃父亲的名头,宋琰很怕他会行差踏错。

他告诉宋楚宜:“清风先生也这样觉得,父亲优柔寡断又耳根子软,他就算是不起什么心思,耐不住有别的心思的人来撺掇他起心思。还不如打发他出去,一来大家也都知道宋家的态度,二来也不是放任他在外头,是要派人跟着的,二夫人已经生产完了,莳哥儿已经满周岁,也能跟在他身边,有了二夫人跟着,他也不容易出错。”

清风先生看人向来是很准的,宋楚宜若有所思的朝宋珏点头:“我知道了。你守孝,明年也不可下场,想继续呆在京城,还是想再去蜀中?”

宋楚宜是不想宋琰再去蜀中的,毕竟太远了,现在宋家又格外惹眼。

宋琰摇头:“祖父说,让我去国子监读书。”他看着宋楚宜笑起来:“这样就能亲眼看着小外甥出生了。”

宋楚宜一直到回宫了以后还是极开心,不管是见到了宋琰,还是宋琰的成长,都让她觉得彻底放下了最大的一块石头。

她不能保护宋琰一辈子,宋琰如今变得这样好,她很放心。

等到晚间周唯昭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笑着同宋楚宜道:“姑姑托我告诉你一声,说是大表哥同意了…”

头一次做媒,竟然这样轻松的就做成了,宋楚宜虽然看见在道观里他们很是融洽,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决定,微微愣神才微笑起来:“这样,那明天我宣常老太太进宫一趟,同她说一说这个好消息。”

常家三姑娘的确是个很不错的对象,两家又本来都走动的近,能说成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宋楚宜又同周唯昭说了宋琰打算留在京城进国子监读书的事,说完了又说到宋毅的前程上头去,很赞同清风先生的说法:“我也觉得父亲不大适合留在京城。”

周唯昭知道宋楚宜同宋毅的关系向来不是很亲近,闻言也不觉得奇怪,摸摸她的头发点头:“我心里都有数,你放心吧,别为了这些事操心。”

第三更啦,时间很晚了啊…继续为新书春闺密事求收藏求推荐,别嫌弃我烦啊,爱你们,么么哒。

第16章 番外.余生.1

宋毅赶回来先去宋老太太坟前跪了请罪,时势所逼,西北战事虽然了了,可是福建那边却又出了乱子,有一伙倭寇竟然还蹿到了金陵城,还调动了南京守备军才算是镇压了这伙匪徒,他所在的地方恰好遭了倭患,前几个月宋老太太去世,他虽然早已经上了守孝的折子,可是却没法儿立即就走,在金陵拖了好几个月才等到朝廷吏部调令,这才进京述职。

宋毅是觉得很对不起母亲的。

他母亲为了他操碎了心,他自己做错了事,害的崔氏早亡,母亲还要跟在他后头替他处理烂摊子,后来李氏又惹出那些祸…

算一算,没人对不起他,只有他一直在对不起别人,他想着,在宋老太太坟前险些哭晕过去,年纪一大把的人了,哭的如同一个小孩子,是真的很伤心。

宋大老爷去扶他起来:“老太太临了还记挂着你…”兄弟很久不见,五老爷跟在后头,默默地听哥哥们说话。

宋大老爷宋毅说老太太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对的,请了什么太医,用了什么药,说的事无巨细很是详尽,然后才说宋老太太的叮嘱:“虽然这话我不应当在这个时候你才回来的时候就说,可是难听的话总得说在前头。母亲让我告诉你,你就算是不成为小宜姐弟俩的后盾,也别去拖她们的后腿。他们过的不容易,叫你也要担起一个当父亲的责任来。”

宋毅羞得有些无地自容,讷讷不成言,半响才红着脸应是。

他从很早起就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有些错能弥补,有些错却好像中间隔着天堑,儿女显见得是跟他疏远了,崔氏的死就是横亘在她们中间的一条鸿沟,他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何况中间还有宋楚宁母女的事。

他沉沉的叹息一声,朝宋大老爷道:“大哥放心,我都是知道的。”

“知道就好。”宋大老爷拍拍他的肩膀:“我也不过是白嘱咐你一句,老太太说的是,你如今都快抱外孙的人了,也当要明理一些,不要事事都指望着别人在你身后帮你擦屁股。”看宋毅很不好意思,又换了话题:“老太太一视同仁,她的嫁妆,家里的女孩子们都给均分了一份,女孩子们出嫁,男孩子们迎亲都有老太太的一份心意。剩下的,老太太让我媳妇儿列了单子,我们几个评分,琳琅的那份,就由明姿领着。”

宋毅向来是个清高的读书人,对于财物这些身外物向来不大在意,何况他对兄长和父母总是信服的,听宋仁这么说,忙点头:“这是自然的。”

想一想,小妹在青州不顺心了那么多年,现如今总算是又和母亲重新到了一块儿。

宋大老爷领他回了家,又领他去看宋老太爷:“父亲最近心情不大好,精神也不大好…你别惹他生气。”

宋毅进书房的时候,看见的是宋程濡花白的头发。

曾经何时这个曾经叫他一见就觉得双腿打颤的父亲,已经苍老成了这副模样,他一时竟有些迟疑,立在门槛处喊了一声父亲,看宋程濡招手,才敢进门去。

宋程濡没用书童,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让他坐下:“这一路还顺利?”

沿海那边闹的狠,还波及了金陵,宋毅这一路回京也费了些周折。

宋毅恭敬的回了话,同宋程濡说这一路上的经历和见闻,倒是觉得不那么畏惧紧张,说完了正事,才噗通一声跪在宋程濡跟前磕头:“儿子不孝,母亲去世也没能…”

宋程濡摆了摆手叫他起来:“情势所逼,怎么能怪你?先有国才有家,国事要紧。”又问他金陵这次遭灾后果如何,叹口气:“倭寇不除,始终是我们大周一个心腹大患。”

宋毅从前从来不知道倭患竟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那些倭寇们究竟有多丧心病狂,皱着眉头也有些忧心忡忡:“沿海百姓们被折腾的苦不堪言,就算是有郭怀英,有郭怀英底下那几个极出色的总兵,可是他们也不能一个劈成两半用…若是倭患不能平息,恐怕迟早要生出大乱子的。”

他在金陵当了这几年官,对于沿海的局势有所了解,就告诉宋程濡:“听说倭寇已经往高丽那边去了…”

而一旦要是真被倭寇得逞,那恐怕大周就没什么安静日子过了-----高丽国跟大周可是接壤的,唇亡齿寒啊。

宋程濡问他:“这消息准确?”

宋毅这人办事很不牢靠,宋程濡总怕他是掉进了谁的圈套,带回来不准的消息,影响对倭患局势的判断。

宋毅沉稳了很多,以往听说宋程濡这么问早就先慌了,现在却并不,很是言之有物:“是准的,当时金陵城那股倭寇们招认过,的确是连高丽那边也有倭患,倭寇们大约是想打高丽的主意,扩大国土,进而再对我们北边的地方一步步蚕食,他们野心倒是不小…”

岂止是不小,简直野心勃勃。

宋程濡靠在圈椅里若有所思,想了半天终究什么话也没说,告诉他:“既如此,金陵那边定然是有折子送上来的,高丽国应当也会派使臣来求援,你不如…”

他话说了半截,没再说下去了。

大家都不想宋毅外放,却也不想宋毅留在京城,他倒是想到了一个好法子-----让宋毅远远的跟去不会惹麻烦的地方,总是可以的吧?

可是这事儿,现在朝廷还没个准信,他也就暂时并没说,省的到时候事情不成,或者是宋毅这边又闹了什么意外出来。

想了想,再问宋毅几句闲话,打发宋毅下去休息了,又告诉他:“到时候你媳妇儿进宫,你也给娘娘带上几句话。”

第17章 番外.余生.2

宋毅还是有些怕见宋楚宜,更怕同宋楚宜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