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江如梅却好像真的改过了,那行为举止竟然端庄起来了,里头有几分江念梅的影子在。

她们二人容色相等,只是,命运却始终有着千差万别。

冬去春来。

全国的举子们此刻都汇聚到了京城。

马上就要春闱了。

江素梅虽然不太信神佛,但这次跟着李氏,武氏去同泰寺,还是给俞朝清祈了个福,捐了点钱,请菩萨保佑,可以让他顺利的考中。

最后,还让采莲叫人把新做好的抹额,鞋子送去了俞家,希望俞朝清能穿着她亲手做的鞋子,考出一个好成绩来。

俞朝清很高兴,带话叫她不要担心。

然而,江素梅这几日却总是睡不好觉。

她心里明白,即便俞家是外祖母家,可却也是她赖以依存,且永远不会背叛她的一个真正的港湾,她真心希望这个港湾可以平平安安,顺风顺水的。

俞朝清便是唯一的希望了!

江兆敏对此事也很关注,有次回来就带来好消息,说俞朝清殿试被赐进士出身,点了庶吉士。

这是一桩大喜事。

江老爷子连忙叫老太太准备贺礼,打算亲自去一趟俞家。

老太太不以为然。

虽说庶吉士可贵,可这真要在朝中有所作为,还不得熬十几二十年,差一点的,熬到头发白了也未必有所起色,她是没有看在眼里的。

老爷子自然不理她,不过倒问起江兆敏,黄弘宜的成绩。

江兆敏说黄弘宜也考上了,只是排名略低,还是可以去六部候任的,他们黄家人脉广,完全不是问题。

老爷子很满意:“年纪轻轻就能考上进士,多少人羡慕啊,这小子不错。”

江兆敏点头:“不错。”

老爷子白了他一眼。

江兆敏咳嗽一声,先告辞走了。

听说老爷子要去俞家道贺,江素梅高兴之余,也想跟着去,同老爷子请求,老爷子准了,而老太太本不想去,被老爷子说了一通,只得妥协,一行人便去了俞家。

俞老太太见到他们,忙叫下人准备午饭。

俞朝清向众人道谢。

老爷子夸他有前途,拉着说了不少的话。

老太太却并不太讲话。

江素梅看着不喜,这老太太有时候就是个混蛋,明明自己亏待了俞家,偏偏还能摆出一副俞家好似欠了她钱的模样,当真可气!

只可惜,她是随他们一起来的,竟是与那二人多讲一会儿话都找不到机会,后来又怏怏然的回去了。

春季的多发性聚会又开始了。

这次换了余家。

李氏欢欣鼓舞,心里暗自认定怕是事情要成了,因为余家作为京中望族,甚少办这种请人赏花的事情,这一次,应是有什么目的的。

然而,江兆敏却不这么认为,见李氏如此,提醒道:“样样事情都别急,不过是去走一走罢了。”

那意思有些模模糊糊。

李氏奇道:“余老爷子还是当朝首辅罢?”

“嗯。”江兆敏点点头。

“这不就行了么。”李氏没有放在心上。

江兆敏又叮嘱了几句,可李氏还是没有听进去。

那边,老太太也很高兴,她当日看到余二少爷,便觉得此人配得上江念梅,当下竟拿出私房钱,购买了两匹碧笼纱给江念梅做衣服。

那料子极贵,颜色虽则不艳,却清新自然,做成裙子,好似大自然开出来的花一般,甚为合适江念梅。

几位姑娘都极为羡慕,包括江画梅。

她跟江素梅道:“看看祖母多偏心,那两匹布的钱够咱们做一年的了!这回出去,谁都知道她最是受宠,咱们算什么呢,我索性不去了。”

江素梅笑:“偏心又不是好事,别人只会说祖母一碗水端不平,对咱们有什么坏处?”

“这倒也是。”江画梅恨恨道,“咱们不如装可怜一些,叫别人知道她的恶名,都不把咱们当人了!”

可惜她不能如愿。

老太太专门叮嘱下来,各房的姑娘都要精心打扮一番,不能丢了府里的人。

这么一来,江画梅也不好随便穿着了,她有个这样的父亲母亲,还不是要依仗老太太,将来才好嫁一门好人家,只得也穿了好衣服出门。

等到他们到了余家,李氏才傻了眼。

原来余家才不是单请他们一家呢,而是请了好几户人家,里面不乏名门望族。

李氏的自信心立刻下降了一半。

22 赚点零花钱

这回曹夫人也来,李氏便找她探听消息。

曹夫人微微摇头:“这余二夫人口风甚紧,都不像是要给儿子娶妻的意思,只说余家素来太过清静,该当与众家互相走走的,别的都不提。”

李氏皱起眉:“那余二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呢,不过余二公子总是到了年纪的。”曹夫人笑道,“还能不娶妻吗?”

“确实。”李氏点点头,心里又升起一丝希望。

曹夫人又称赞了江念梅几句。

毕竟江念梅无论哪方面都很出众,余二夫人看中的几率很高,只可惜…

余家到底能风光多久,却是难说,朝堂上的事,风云突变,没有谁是可以预料到结局的。

除非是那些绝顶聪明的人。

只是,世上有几人呢?

曹夫人也不知,故而,她对于余二夫人挑儿媳妇的事情保持谨慎的态度,并不太参与其中。

江素梅跟着一众人往前慢行,观赏余家的风景。

这余家比起曹家,又是古朴了许多。

几百年的家族,此处院宅见证了太多的历史,虽则有些陈旧,可这样的厚重感,却让这处地方更加显得高贵了一些,好似不能追回的岁月。

江画梅感慨:“真好,难怪余家如此受欢迎,三姐你看那处亭台,多精巧啊,四面流水下来,中间伸出一个通道,走过去,好像人在水雾中呢,夏天肯定凉爽。”

江素梅赞同。

可见这里每一处都是经过能工巧匠的打造的,自是非凡。

江如梅落在最后面。

她心里也大为惊讶,却也学着江念梅这般,不露声色。

在一次一次的打击中,人总要成长的,江如梅也成长了,她知道往常的那些并不能帮助到自己取得胜利,她需要一次致胜的良机。

假如不能必胜,她便不会出手。

所以说,从敌人身上学会本事,才是最为有效的。

江画梅往后看了看,轻声道:“四姐姐还真变了呢。”

“变聪明了。”江素梅嘴角一挑,“你也学着点儿,虽然老太太还挺喜欢你,以后可料不到,要我说,你还是对五妹妹好一些,三婶虽然有些市井气,可我觉着她还不算太坏,最多也就不管你们,其他方面也没有太过苛待罢?”

江画梅点头:“还行罢,不过我讨好不了她啊。”

“谁要你讨好她啊,五妹不是挺可爱的,你对她好,她肯定知道,久而久之,三婶也会知道你的真心么,她到底只有一个女儿,你要有耐心一点。”江素梅苦口婆心。

江画梅撇了撇嘴,不情愿的应了,但很快又皱起眉,奇道:“我怎么老听你的话啊!”

江素梅哈的笑了起来:“自然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啊,难不成我还逼你呢?”

江画梅叹口气:“难怪祖父喜欢你,你原来是真聪明,但我做不到,我只愿这辈子开开心心的,嫁个不差的相公就行了,别的也不求。”

这话听着有些心酸,一向大大咧咧的姑娘,并不是真的没心没肺。

她的要求是很低,可是,在这时代,未必容易实现,江素梅心中难过,摸摸她的头道:“一定可以的,只要你乖乖的,不要惹事就好,我将来若好了,也会帮你的。”

两个姑娘相视一笑,手紧紧得握在了一起。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半个时辰。

太太们跟姑娘们渐渐分成了两队,一队去了前方华柳厅打叶子牌,聊家常,另一对便去了江南居。

江南居顾名思义,便是照着江南的风格建造的,细水清流,小桥蜿蜒,十足的温婉。

姑娘们聚在一处,叽叽喳喳,喂鱼的有,赏花的有,斗草的有,反正三三两两都在玩儿,也不知后来谁的提议,竟要她们各自题诗一首并写下来。

江画梅一听,脸就有些燥了,扯着江素梅的袖子道:“怎么办,我不会啊!”

旁边也有几个姑娘不太会,扭扭捏捏。

江素梅想了想,主动询问:“请问,不会的该怎么办呢?”

众位姑娘都看了过来,有些轻笑出声。

她们好些家族都是书香世家,姑娘们从小受到熏陶,多多少少会写一些,可是,总也不能排除个别的家庭。

余文君看过去,发现是她,微微一笑:“不会便写别人的么,我反正也不太会。”

姑娘们就有些惊讶。

这话明显是偏帮江素梅呢。

江素梅也是同样的想法,她回了余文君一笑,以示感激。

这次对话让江念梅与江如梅同时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余文君是个很高傲的人,当初在曹家,江念梅与她交谈几句话之后,便知道这个姑娘是不好亲近的,她在外面一向自持,故而也没有花尽心思去结交,谁想到,今日余文君却给江素梅解围,实在是太出乎她的意料了!

她不由心想,江素梅凭什么能得到余文君的好意呢?

难道…

听说余文君很听余二夫人的话,莫非余二夫人表示出了对江素梅的好感?不然她不可能有这样的举动啊!

这么一想,江念梅的心就乱了。

至于江如梅,对老太太却更是恨了,因为上回去安陆伯府,她还在禁足,失去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指不定江素梅就是在那时候与余大姑娘交好的。

而她自己,什么都晚了别人一步,都是拜老太太所赐!

丫环们流水一般送来了笔墨纸砚。

环顾四周风景,清幽雅致,确实合适吟诗作对,江素梅把宣纸摊平,提起了笔。

江画梅这时过来道:“三姐要好好写啊,你的字肯定比她们写的都好看,不用藏着掖着。”

江素梅噗嗤一声:“你又知道了?”

江画梅毫不犹豫:“那当然,祖父不是说你的字比那些才子们都要写的好么,还有啊,三姐,我刚才听她们说,还要送给各位太太评判评判呢。”

“哦?”江素梅一挑眉,下意识的侧头往江念梅看了一眼。

结果,她竟也在往这边看。

二人一对视,彼此的心中都是一动。

正当这时,太太们那边传话过来,说叫姑娘们好好写,一会儿谁的诗文,书法最好,太太们每个人都要赏下东西呢!

江画梅拍手道:“看罢,我没的说错,三姐,这是一个好机会啊!”

今儿十几位太太呢,若是她书法拔得了头筹,可就有好些奖赏了。

江素梅也有些心动。

虽然祖父待她不错,可不知是不是男人家的心太粗,老爷子就只关心她的吃食,其他零花方面一点都没有管,说实话,她真的很穷,在借给俞朝清银子之后,就更加穷了,有喜欢的东西也没钱拿出来买。

江素梅叹了口气,专心致志的去写诗了。

她并没有要展示诗词上面的才华,当然,那方面也实在平平,故而只抄写了唐朝大才子李白的《把酒问月》。

诗仙李白自是有的,她才敢写,只不过,这个时空处处透着奇怪,往前的历史与她当年学到的历史大差不差,就是后几百年像是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变成了一个她所不熟悉的异世。

她刚写完,正巧江念梅也过来了,拿起一看,称赞道:“三妹的书法果然精妙啊,我真是自惭形秽!”

江素梅笑了笑道:“哪里,只是尽力罢了。”

“我还是要向三妹多学习啊!”江念梅又再次称赞了她,十分诚恳。

她表现的坦然又大方,众人都称她谦逊。

不得不说,江念梅很有自己的人性闪光点,她在外面的一言一行,说得上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缺陷,难怪名声会那么好,江素梅内心里也佩服她。

要做到如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过得一会儿,她们写的诗文就全被婆子们收走了,送去太太们那里。

众位太太中好些都是颇有学识的,一张张的传看,时而做些点评,也当做了乐趣,有遇到不同意见的太太,还辩驳一二,十分的热闹。

不知不觉便是过了半个时辰,太太们终于看好了,选出了两份。

一份是因为诗文好,一份是因为书法好。

书法上,情理之中,江素梅当选,另外一位诗文好的,乃是秦家的三女儿秦平秋,她的父亲是现任吏部尚书秦申来,秦家世代,熏陶了他们家的子子孙孙,秦家至今出过一任状元,两任探花,秦平秋能得第一自然是众望所归。

江素梅看过一眼,也惊艳万分。

当真称得上是女才子呢!

太太们毫不吝啬,纷纷把身上,或带来的东西赏与她们二人。

江素梅共得了两副玉镯子,一副珍珠耳环,一小袋金锞子,一小袋迷你银元宝,一串雕镂空海棠花的金手镯,一根玉如意簪子,零零总总有十五样之多。

翠羽心里乐开了花,却不敢太过露出来,丢了姑娘的脸。

江素梅自也不会表现出一股家子气,只向众位太太礼貌的道谢。

余二夫人观她行为举止,暗地里点头,心想,可惜是个父母双亡的,不然倒未必输于他们江家的二姑娘,如此看来,江家的家教真的不错。

她又看看那秦平秋,微微叹口气。

秦平秋无论家世还是才华,都是足以堪配的,但是她这容色,实在是有些叫人失望。

余二夫人虽然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却也有自己的底线,以后的儿媳妇虽说不用美丽动人,却也不能太过平庸的。

不过,她仍是把头上戴的一支南珠赤金簪送与了秦三姑娘。

23 敬老王妃的到来

众位太太,姑娘们都惊叹余二夫人的手气阔绰,那么大颗的南珠,得值不少钱呢,竟就送人了。

但也不怪她有这样的派头,余家几百年的历史,老早之前家族里就有不做官的人开始经商了,涉及不少行业,加上朝中一直有人,又岂有不顺的道理?这些年下来,不晓得累积了多少的财富。

余家人又喜低调,平常是从不炫耀这些的,故而也没有招惹什么事,平平安安到了现在。

眼见江素梅收了这些奖赏,又被众位太太夸赞,李氏跟武氏的脸色都有些阴,她们也是有女儿的,在这时,完全都没入了人群里,像是不存在一般。

李氏还好一些,毕竟江念梅的书法没有江素梅好,那也是事实,可平常的时候,总是江念梅最为出彩的。

所以最恼火的还是武氏。

江梦梅好歹也是嫡女,她精心抚养长大的女儿,怎么却还不如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姑娘?武氏受不得,眼睛一转道:“光是这些也没太大意思,不如让姑娘们比比别的,我那梦姐儿弹琴就弹的很好。”

李氏斜眼,弹得还不如江念梅的一半好呢,竟也好意思拿出来献丑,但她自不阻拦,正好让她女儿也出出风头。

武氏是小家小户出来的,能嫁入江家,是因为江兆年在京城的名声不太好,找不到合适的儿媳妇,所以才勉强娶她的,众位太太岂会不知,她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看不起武氏。再说,江梦梅一看就是很胆小的,常常缩在角落里,她们都没兴趣听她弹琴,一位太太便道:“有些累了,还是先歇会儿再说罢。”

其他太太附和。

武氏的脸瞬时变成了猪肝色,被气得半死,在心里咒骂那些太太没有眼光。

余二夫人忙打圆场:“弹琴不错啊,我看江五小姑娘挺可爱呢,不如先等用过饭再说,一会儿厨房也就要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