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本《寻根究底》她能看懂,那就从它开始。香茅子立刻决定就是它了。当即转身,拎着篮子就往回走。

反正书阁任何时候都能来,只不过下次,她可能没钱借到寻书石了,香茅子遗憾的想着。

过了这么一会香茅子就回来了,再一次出乎书叟的意外,当他看到香茅子拿到书的时候,却微微点头,“这却是本好书。既然小友决定了,我就为你登记,记得不要超过一年,不然会被扣罚灵币的。”

香茅子点头。

书叟就从袖子里摸出一个砚台,放在桌面上摆好后,又去反身拿册子。

就是这么一转身的功夫,吞吞忽然从篮子里爬了出来。

它一直昏昏欲睡,所以香茅子也没在意,在回来的时候,就顺手把篮子放在桌面上了,它在里面团城一个团,大家都没在意它。然而万万没想到,当书叟刚刚放下砚台的转身瞬息,吞吞竟然一跃而起,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一口把桌面上的砚台给吞了下去。

香茅子本能的去掐它的脖子,“不能吃!”

然而已经晚了,两个人似乎都听到了“咕咚”一声,吞吞似乎已经把那个砚台吃了下去。

香茅子眼圈都红了,她用力卡着吞吞的脖子,“吐出来,你给我吐出来。”吞吞发出嘤嘤的叫声,四爪翻飞,却不肯吐出砚台。

书叟也楞住了,他看得出香茅子是真的着急了,可砚台已经被吃掉了,他比香茅子见识多,知道这砚台是回不来了。

于是书叟拦住香茅子,“小友勿急,且听我一言。”

香茅子脸红眼红的看着书叟,“对不住,我,我一定赔您。”

书叟笑着挥挥手,“只是一块云胎砚而已,不值什么。小友不必挂在心上,你们现在养灵物,在没有正式引气入体之前,是没有办法跟灵兽们契约的,自然也没有办法约束它们。所以头两个月,云瑶小筑估计还要遭几场劫难,呵呵,放心,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香茅子听了心里好过一些,她顺口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在我们引气入体之后再把灵兽结缘给我们啊。”

书叟对此却笑而不答,转头问,“小友能不能把这个灵兽给老叟我看看?”

香茅子拎着吞吞递给老叟,吞吞是个没皮脸的,只有被香茅子掐脖子的时候才会嘤嘤叫两声,此刻见香茅子把它递出去了,也不叫,也不撕咬,只是缩着头,勾着爪,说不出的惫懒可怜。

书叟把吞吞接过去转着圈的看了一遍,又把它放在桌面上。从袖子里的乾坤袋摸出了几样东西一字摆开。

有一个圆滚滚的而白色石头,有一块红艳艳的新鲜兽肉,还有一个断掉的小匕首,还有一只缺了口的盘子。

吞吞忽然又精神起来,它立刻伸头,一张口的功夫,那个短柄的小匕首就不见了,香茅子连忙去揪它,却被书叟挡了一下,就这么一会的功夫,白色的石头,新鲜的兽肉还有缺口的盘子就都被它吞了下去。

香茅子不接的看着书叟,“您这是?”

书叟点点头,“小友,你这个灵兽恐怕不太好养啊。”

香茅子不解,吞吞不是号称什么都吃吗?怎么会难养。

书叟却轻轻摸着吞吞的头,此刻吞吞又变得懒洋洋的了,“它虽然号称什么都吃,可它吃东西,却有个讲究。你看它吞噬的顺序,断匕、白石、兽肉和盘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香茅子摇头。

书叟说,“虽然它什么都吃,但它吃东西的顺序,却是按照灵力高低排序的。灵兽们的灵性高低跟它们的等级有关系。顶级的灵兽不仅能口吐人言,修行自己,甚至能化形成人。而让灵兽们进阶的,除了机缘就是各种资质,你这个灵物的进阶,恐怕要跟大量的灵力有关系。”

香茅子一听大量,就觉得糟糕了。什么东西都怕大量两个字,为啥以前在村子里,人人都知道牛马好,却不是每家都养,还不是因为它们吃的多。

香茅子弱弱的问,“那如果,如果吃不饱会这么样?”

书叟见她很忧愁的样子,“也不会如何,顶多就是进阶慢一些,灵物不会轻易被养死的,这点你到不必担心。不过如果你养不好,它迟迟不能进阶,恐怕对你的助力也不会大就是了。”

只是没有助力吗,对于这点,香茅子其实不是很在意。她更在意的是吞吞本身。书叟不知道,就只有这么几句话,香茅子已经决定以后把收入的一半,都给吞吞买灵力充足的东西吃。只是现在能买什么,香茅子还没有想好。

书叟又重新找了一块砚台,给香茅子登记好。

香茅子就带着书,拎着篮子和吞吞,回到山房月华阁。她回来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对门,关的死死的,小郡王一直没有出来。

香茅子把吞吞丢到床上,坐在书桌前,开始翻开《寻根究底》这本书,都说炼气先炼骨,这炼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章节59:寻根究底

《寻根究底》这本书在修真的书里算是比较厚的了,香茅子是个没见识的,总以为书是越厚越好,这也是她一开始发现这本书,立刻就拿起来的原因之一。

要到后来,香茅子才会发觉自己的想法多好笑。修真的书,往往等级越高的越薄,有些顶级的法门和道决,甚至只有几句话。

不过此刻,尚未入门的香茅子看这本书,倒是正合适。

写书这本书的人,估计是个等级虽然不高,可是见识和年龄却都比较大的人。寻根究底这本书,其实是比较啰嗦的,甚至在每个灵根后面,还都举例子,这些例子并不是特别特殊,有的甚至是传说,他也写了上去,一概以:不知真假,待读者辨析为由备注。

倘若是几年后的香茅子,估计一看到这种话,那是连翻都不肯再翻的。不过此刻,香茅子却毕恭毕敬的翻开这本书,双手捧着放在桌面上,膜拜着即墨梓三个字,即墨梓,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对修真界一无所知的香茅子,又哪里曾见过这种书,她看的可津津有味了。其实这本书在修真界的档次,就跟凡人界的话本差不多。

通过寻根究底这本书,香茅子第一次知道,修真界的人大致把根骨分为上中下三个品。

所谓上品根骨,就是好根骨,打熬起来不痛苦还快捷,可以在引气入体阶段就进阶迅速,且根基牢靠。最最最关键的是,上品根骨对功法是没有限制的,他们的修行之路要广泛很多。即墨梓罗列了几个例子,比如一些带有传承性质的根骨,都算是上品根骨,例如清净琉璃体、秋水白鹭体、地火明心体等等。有些家族因为根骨传承,就能成为百年的世家,那是特别难的的。即墨梓特别羡慕的写道。

中品根骨是不叫普遍的,进境一般,也未见得有什么传承性,不过因为各有特色而对未来功法有所进宜的。修真界大部分人的根骨,都属于此档次。比如蓟草根骨、比如冰泉根骨、比如暴熊根骨之类的,因为各有特色,并对功法有所进益,也是各门派入门时候筛选弟子的重点考察目标。

看到这里,香茅子缓缓点头。终于明白了,为何在升仙路的最后一关,会是根骨的考察,原来根骨跟功法之间,还有关联。想到这里她忽然意识到,虽然在小筑里对功法的考核并不算严格,只是诸多课程里的一门,但毕竟也要学习并考核的,凭自己的根骨,能过去么…

香茅子忧愁了一小会,又开始继续看书。

下品根骨其实也数量庞大,只是因为晋级困难,大多数人在引气入体的时候就放弃了,所以这才没有成为修真界的主流。下品根骨的最大问题是就是匹配的功法少,在引起入体阶段耗时费力,进境缓慢。完不成筑基,就算进入了引气入体的境界,低阶修士的寿元也只有一百余岁,很多人往往熬不过这关,寿元就到了尽头。

不过下品根骨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即墨梓就列举了好几个例子,其中有一个例子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王思泉的修士,根骨为下品溯回体,每次进阶都需要倒退一次才能向上,因此比同龄的修士晚了好多。可次他去秘境探险,深陷危机之中,被一群巨毒蜘蛛攻击。在落入危难之际,他的溯回体发作了,原来不仅仅在进阶,在中毒或者其他的状态,它的溯回一样有用,可以将中毒的状态压制到更低的境界。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他才能从那个秘境逃脱,并收获了大量的丹药和灵草。从那个时候开始,王思泉勃然大悟,他不再为自己的根骨苦恼,反而是专门寻找那种冒险大机遇大的秘境历练。充分利用溯回的特点,竟然让他从一个炼气低层弟子,一路进阶到金丹真君,这真是人生百态,各有机缘啊。

即墨梓十分羡慕王思泉,对他的事迹大书特书,一副恨不得自己也能有次机缘的艳羡之情,简直破纸而出。

香茅子一面看着,一面想这个即墨梓的根骨估计也不太好,十有八九是个下品根骨。

即墨梓在书里写道,除了上品根骨之外,这世上还有两种根骨,因为数量稀少而少为人知。一种就是超品根骨而另一种则是无品根骨。

超品根骨,那是做什么都事半功倍的超等根骨,不过此等根骨非世家传承子弟不能有,也是万中无一的根骨。有了这种根骨,无论,练什么功法都能毫无阻碍到大成之境,对于普通的修士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坎坷、进阶困顿等现象,在超品根骨上是完全不存在的,一路顺畅。

对于超品根骨,即墨梓似乎了解的不多,他只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天凤仙缘体、金龙化云体等。在书中,即墨梓不入羡慕的记录着,应洲正一道门家的掌教之子,从一出生就是天生的天凤仙缘体,有了这样的根骨,更是掌教之子,功法机缘自然不在话下,这个少门主才是天生的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绝非普通门派弟子能望其项背的。

隔着书页,香茅子都好像闻了一股酸酸的味道呢。

相对于超品根骨,还有一种根骨就是不入品的根骨,这种根骨恰好跟超品根骨是两个极端,不如品的根骨就是虽然有灵根,可是根骨奇差无比,属于走一步退两步的根骨。这种根骨的人要想修有所成,几乎不可能。除非有诺大机缘。

看到这里,香茅子就隐约觉得,接下来的话估计会眼熟。

她的手指停在书页的侧面顿了顿,这才翻过此页,继续向下阅读。

果然,即墨梓首当其冲的就写了寒鸦漏风体,并也罗列了铜釜丹门金掌教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然是香茅子第二次听到了,即墨梓写的更加详细一些,包括金掌教金常安几次进阶所累积花费的丹药,看着那长长的名录,香茅子自动在心里把它们换算成一车车的灵币。

其实这还是香茅子没见识了,这些灵丹灵药又岂止是灵币那么简单,就算换成上品灵石,也要论车装。只不过香茅子现在对修真界的物价还没有了解罢了。

看了即墨梓的介绍,她更加清楚,自己是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的灵币的。那么在即将开始的引气入体课上,她到底会遭遇什么呢?

难道会完全没有任何进境,最后因为考核不及格而被老师退回去么。

想到这里,香茅子忽然心情很低落。

在这本书的最后,即墨梓还有一种推测。他说根骨是天生的,也是修真锻体的基础,所以这么多年,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什么人能在根骨上有所进阶。这就好比你生来是男的就是男的,生来是女的就是女的。这也是修真界的通常的认知。

可是即墨梓却有一种猜测,万一根骨能进阶呢?他还列举了几个例子,记录了他在凡人界遇到的稀罕事,有一家有个妇人,从十六岁就嫁入了一个农家,并生了一个孩子。后来她丈夫从军战死,她成了寡妇。被迫下田干活种地,食量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粗壮,竟然长出了喉结,面容也与男子无差别。

众人开始并不以为意,总以为是她常年劳作所至。可后来她竟然跟同村另外一位妇女有了苟且之事,后来两个人还合谋害死了那情妇的丈夫,便假借同为寡妇之名,日常作息都在一处,宛如正常夫妇一般。那情妇的丈夫死的蹊跷,夫家自然不干,埋伏多日,将她二人的奸情撞破,当场拿获。直到此时,众人才发现这个妇人从外形到心理已经与男人无异。这种事简直前所未闻,县官也不知道如何作判,只能逐级上报。

后来层层上报,一直到了星宫,判了批语:阴阳有道,男女大妨。转阴为阳,牝鸡司晨。苟合营营,何须细辨。

于是,此事最终按照男女偷情作判,两个人都判了斩立决。按照地方民俗,这种男女都是要赤身游街骑木驴的,众人便都看见这个妇人的身体,竟然跟男人一般无二了。此时甚为传奇,成为民间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也在民间有了各种话本。

即墨梓却并没有把它当成简单的故事,他化妆成落拓道人在人间细细寻访了十余年,发现民间竟然不止这么一起例子。有的是女转男,有的是男转女。还有老妇自称某某官人的妾室,也有人雷击之后忽然口吐另外一种方言,称自己为某州郡之官员…

即墨梓在书中说,这种事虽然极其稀少罕见,但在他这十几年的寻访中,确实发现了几起,并确认为真实。那么根骨这种一定是天生的东西,能不能也有例外,是可以进阶的呢?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方法而已…

书就写到这里,留下了一个疑问就结束了。

香茅子合上书本,默默的回想书中的各种对根骨的描述和记录,觉得这本书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最后的推测,她完全不在意,通过阅读这本书,香茅子能从即墨梓的各种羡慕和嫉妒中推测出来,即墨梓的根骨一定很差,大概是下品中的下品,只比不入品好那么一点点而已。

所以他才会如此在意根骨的事情,各种钻研,不惜化身道士在人间探访游走。

香茅子不知道即墨梓后来怎么样了,但是她想自己应该不会像即墨梓一样的去研究根骨。

根骨差,难道就不能修仙了?跟亿万连灵根都没有,甚至有了灵根也不知道的凡人相比,能走在修仙的路上,已经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了。

干嘛要那么在意根骨呢,差就差呗。香茅子看完这本书,对根骨有了自己的认识。她跟即墨梓不一样,即墨梓把根骨比作男女,香茅子却觉得根骨更像土地。

香茅子觉得,即墨梓肯定一辈子也没种过地,所以不知道,这土地分为好田和孬田。那好田,靠近水边,土地肥沃,随便丢下菜籽果种就能有丰茂的收获,一亩田地往往收成比别人家要高出两成以上,还不累。

可孬田不一样,地下都是砂土石子、翻种起来就特别不容易,丢下了种子也长得歪歪斜斜的,浇多水会沤住苗,烂根子。浇少水就会旱了苗,让叶子蔫了,费工费时收成却比别人少三成。

香茅子见过村子中的好田什么样,也见过孬田什么样。

可香茅子更知道这样的例子,隔壁村有一户人家,祖上传下来的十亩好田,肥润油滑,好打理,却因为子孙好吃懒做,从不翻耕施肥,不到三年时间,十里八乡有名的肥田就退成了薄田,出产越来越少。

而香茅子从小抓鱼的那个鱼塘山上,就一亩三分的薄田,到处石子,地薄少土。是他们村山伯的地。无论什么时候,香茅子路过那片土地的时候,山伯都在打理那块土地。

山伯深耕那块土地,一块块把硬土敲碎,把石子一粒粒的捡出来扔掉,还到处捡粪和树叶沤熟土,然后一篓篓的背过去。在田地四周挖渠道泄水,又用竹管引水到地里浇灌。年复一年,当香茅子十岁的时候,山伯那个山间小地竟然是数一数二的肥田了。

香茅子觉得,根骨也是这么回事。但她想起了金掌教之子的事情,山伯的田地需要的是粪水树叶沤肥,恐怕根骨需要的就是灵丹灵药了。

可是自己,能去哪里找药呢?!

办法总比问题多,香茅子用力攥紧小手,决定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她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发现现在时间竟然已经向晚了。她已经领了任务,自然不能在房间里磨蹭。略微洗了一下脸,就把吞吞装进篮子,书也放了进去,打算回来的时候换一本。

拎着篮子,她就去伙房了。从今天开始,香茅子就要开始自己的见工生涯了。

见她来,厨房李师傅露出了亲切的微笑,最开始只安排了香茅子一些洗菜和看火的任务。这两个任务并不繁重,却很新鲜。

在云瑶小筑,厨房里的炉灶竟然不是烧柴禾的,而是引了一个地火的火种埋在下面,上面用阵法拢起来,通过控制阵符来调整火焰。

调整火焰的是几个小小的阵符石,在不同的位置的时候,火焰或柔或刚,或徐或急。香茅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李师傅炒菜的时候,调整这些火焰的大小。

这简直太有趣了!

香茅子紧紧的盯着李师傅炒菜的动作,并快速的更换压火石。

两个人一面炒菜,还可以一面聊天。

香茅子问了个傻问题,“为什么云瑶小筑里不跟凡间一样用柴火呢?”

李师傅哈哈大笑,“正因为这样,这里才是云瑶小筑啊。而且这些火种都是从昆仑的地火里引出来的火头,里面有火灵力。普通的柴火,是没有办法把灵谷里的灵力逼出来的,用灵火煮东西吃,才最适合你们目前的状态,能让你们的基础打的更牢靠。等到了筑基之后,那就不用了。”

香茅子继续傻乎乎的问,“为何不用?”

李师傅说,“那时候你们已经引气入体成功,主要的修行是吸纳天地灵气,食物对你们就没有什么用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辟谷了啊。”

才上工第一天,香茅子就发现整个厨房里的做事的办法都跟以往在四鲜楼截然不同。他们洗菜的水是净水池引来的云溪流泉,煮饭的米是灵谷,煮饭的火是昆仑地火,炒菜的锅也是雷鸣铜釜,每当菜好的时候,就发出一声轰隆的雷鸣…

所有的一切,都跟阵符和灵力有关系,它们之间息息相关,彼此勾连,香茅子简直看得出神,这就是仙人的世界么。

还没等香茅子看够,今日的晚餐已经准备好了,云笋配风灵兽肉、红露果蛋汤、初品灵谷、秘制火炎肉干几道菜。

李师傅叮嘱香茅子去前面帮忙盛饭。

晚餐来吃饭的同学依然不多,香茅子很奇怪,为何他们都不来吃饭,莫非不饿吗?李师傅还是有经验的,笑呵呵的说,“香茅子,你别急,最初几个月都是这样的。”

香茅子不是很懂。

李师傅说,“这些人在凡间也都是非富即贵,他们刚来的时候,身上或者带了好多家里的糕点,或者干脆有乾坤袋一类的收纳法宝,里面还有吃的。所以啊,他们不是不吃,只是看不上咱们厨房这些东西而已。”

香茅子点头,还是没办法理解同学们的做法,在她看来,这里的东西又好吃,又健康。李师傅说了,每一餐都是按照五行均衡的餐单搭配的呢。

不过这不关她事,香茅子自己决定以后不挑食,什么都要吃一点。也都要给吞吞吃。

这一餐,香茅子居然意外的在来饭堂吃饭的同学中看到了水合小郡王,她惊喜的送给对方一个口大白牙笑,水合却仿佛装作不认识她一般。香茅子不觉得对方的冷淡,反而满满的给水合多打了一勺云笋风灵兽肉,这个肉吃了能增补灵气,是李师傅悄悄告诉香茅子的。

水合也没道谢,端着自己的托盘到一个角落里安静而沉默的吃着。

香茅子没工夫搭理他了,她忙着给其余小伙伴打饭,然后赶紧去扒拉一口给自己吃。还要搜集厨房剩下的食材去喂吞吞。

吞吞就这点好,它来者不拒。什么生的熟的,只要香茅子给的就都吃。李师傅见香茅子喂的起劲,就劝她说,“反正这个灵物也蠢了吧唧的,你不如把垃圾也丢给它,它会吃的。”

香茅子果断拒绝,“它不知道,可我知道啊。而且吞吞一点都不蠢,你看,它这次就没有把盘子一起吃掉。”

果然,吞吞这次只把盆子里的东西都吃掉了,而盘子和盆子却都留了下来。

李师傅讶异,“你这吞吞这方面到不像是个傻的。”

香茅子轻轻摸着吞吞的脊背,“吞吞不傻。”她坚信,吞吞其实是个很从的灵宠,而且将来也会棒棒的,毕竟,吞吞主动选择了她呀!

吞吞出乎意料的能吃,居然把厨房剩下的食材都吃光了,看起来仿佛依然有余力的样子。那可是相当于它体积五倍的灵食,也没见它的身材变大一点。等香茅子收拾完后厨,吞吞已经自己爬回到篮子里呼呼大睡去了。

香茅子就拎着吞吞,去书阁。

这次书叟没有给她开特例,她也没钱去借寻书石,只能在外面的书架上捡了一本厚厚的《元炁大陆洲杂记》,这里面都是地图和各洲的风土人情,香茅子知道自己见识少,没出过门,跟她的同学差距甚大,就想通过看书来补充一些见闻。

书叟依旧笑呵呵的给她登记了。

香茅子就拎着篮子回去了。

她本来以为,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应该是这样安安静静的周而复始,可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刚一上课,就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冲突。

章节60:丹工天物

第二天一清早,香茅子就踏着隐隐星光去厨房帮工,她依旧很沉迷挪动压火石,总觉得这么几个小石头放在炉灶的阵法上,那些火焰就能按照人的心意变幻不同形态,这简直太过神奇了。

李师傅见香茅子很喜欢玩压火石,就把熬灵粥的任务交给了她,主要的任务也就是看着火头,不要让粥水扑出来,要知道灵米的灵力现在可都在粥水中。如果火势过猛,她就需要压上火石,并不断搅拌粥水。

这个工作并不复杂,香茅子好奇心难以压抑,不断用压火石在各个火眼处来回移动。发现火焰的组合方式竟然有好多种,而有时候她玩的高兴,李师傅偶尔在旁边看到了,也惊讶,“啊呀,居然还有这种火焰,下次用来炙灵兽试试看,应该会比原来的味道好。”

香茅子有些奇怪,“您可是大厨,难道不知道还有这种火焰吗?”

李师傅有点不好意思,他用肥大的手指摸摸后脑勺,“嘿嘿,其实这些压火石放在不同阵眼上会有不同的火焰数目太多,我当年也没有记住这么多,就是记住几种常用的了。”

这两天跟李师傅混熟了,香茅子知道李师傅不是修仙者,他是“截枝儿”。

“截枝儿”就是修真界里的凡人,因为没有灵根不能修仙,所以被蔑称为截枝儿。他们往往是因为家族里出现过修仙者的根苗,或者祖上隔代出现过修仙者,才会搬入到仙门附近依附的坊市中生活,哪怕不能修仙,却因为风调雨顺,可以吃一些灵力稀薄的灵谷和灵果而益寿延年。

不过李师傅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遗憾,他现在的生活很好。一般来说,截枝儿们虽然不能修真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却远远好于世俗界的凡人。首先来说,他们的寿命就能比凡人们高出一大截,另外他们常年生活在修真界的坊市或者外门,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低阶灵器的用法。比如这个地火炉。

香茅子一面看着炉火,一面问李师傅,“既然普通人也能用低阶灵器,为什么凡人界不能有这样的好东西呢?”她想起自己大冬天也要去砍柴洗衣服的日子,想起因为冬天摸冷水而生病的胖丫,想起在下雪天去砍柴却被狼叼走的小枝…

如果当初在耶溪村也有这些东西,那么她当初的那些小伙伴儿就不会死了。

李师傅说,“你这孩子却是乱想,这些东西虽然是低阶灵器,但毕竟也是灵器。普通人哪里有机缘得到呢?”

香茅子不理解,“可你刚才不是还说,在你老家的坊市里,这些东西都是公开出售的么?”

李师傅说,“是呀,那都是你们将来在修行后,刚刚开始练手时候做的,因为没有什么大用,也就是一些练习的低阶作品,就会拿去坊市上买。”

香茅子支起耳朵听,立刻觉得这是一条特别有用的信息。 满心都打算赚钱的香茅子绝对不想放过任何一条能赚钱的信息。

原来,这些练习的作品也能卖钱的,那她以后可要珍惜这些机会。

李师傅不知道香茅子的算盘已经噼里啪啦的打起来,继续说,“可凡人能用的只是最最低阶的灵器。随着仙人们等级不断的提高,他们后面做的一些灵器阵符,就不是凡人能用的了。那些最开始对仙人们来说,玩具一样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

香茅子点点头。

她却在心里想着,自己一定要尽量多做一些,一来可以出售卖钱,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说不定可以帮助到凡人的生活呢。 两个人闲聊了片刻,就开始准备今天的早餐。香茅子快速的喂好了吞吞,就拎着篮子去演武场。

依旧是辰时初刻,今天没有同学迟到。不过不少人面色很难看,还有人眼圈乌黑,一看就是通宵未眠的样子。

香茅子想,“大家真的都很用功啊,恐怕像自己这样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的几乎没有了。”她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能不能跟得上,看起来每个人都好像比她用功的样子。

秋师和徐师准时抵达了演武场,秋师还是冷冰冰的一点笑容都没有,徐师依旧笑眯眯的。对于他们今天的表现,秋师也没有表现出多满意,只是看到人齐了,就点头,示意他们一起列队正装进入云瑶小筑。

今天的课程应是秋师主讲。

大家不由的安静了几分,按照昨天的序列,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好。不过当坐下的时候,稍微有点喧哗。

因为今天有不少人已经把自己的结缘灵物都带了来,大部分的灵物都很乖的或者蹲在桌子上,或者卧在座位下方。只有少数几个灵物非常贪玩,总想去别人的地盘上凑热闹。

这其中就包含周东宇的熊仔,它抱着邻桌冯劲草的桌腿不松手,死命的想往上爬。结果冯劲草的大夜猫鼬吓得全身炸毛,弓起身子不停的发出“嘶嘶”的声音。周东宇扯着熊仔的后腿往回扯,冯劲草已经抱着猫鼬不肯放下。

周围的人不是抱着自己灵宠往后躲,就是抻着脖子看热闹。

秋师等了片刻,见他们还没有处理好,就很不耐烦的一扬手,一股微凉的冷风骤然吹过。同学们只是觉得有一股凉气吹过,可那个方向的所有灵物却都开始安静下来,有胆子小的还尿了出来。

秋师看到了,不满意的皱眉,回头跟徐师说,“你要尽快让他们学会掌控这些灵兽,不然成什么样子!”

徐师笑眯眯的点头,并没有因为秋师的不客气而生气。

当课程正是开始的时候,徐师就静默的退出了。

秋师开始讲述她的第一课——丹工天物。

“丹者,药石之精也。”徐师开始讲述丹工天物。

“在修行的路上,修仙人都是要借用天地灵气。符,天地之痕。丹,灵气之精。修行的时候借助丹药之力,可以事半功倍。那么是不是我们只依赖丹药就行了呢?”

“如果你们以为单凭丹药就能纵横修真界,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回家了。修真之大忌就是依赖外物,可惜这点,总是在后期的修为中,被很多人忘记。” 大家都默默的记诵秋师的讲述,香茅子很开心,因为秋师说会教授他们入门的炼丹术,至于成就则完全看个人的悟性。

别人怎么想的香茅子不知道,可她自己满脑子都是,如果学会炼丹术,自己做的肯定比外面买的要省钱吧,而且不仅可以自己,还可以给吞吞吃,还可以卖啊!

这门课刚刚开始,香茅子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炼丹术,牢牢掌握这门技艺!

所有小萝卜头都在认真的听着徐师讲课。

“丹课一门看似简单,却牵扯庞杂,要想入门并非易事。”秋师在课室中缓慢的踱步,“要学会辨丹、要懂药理,要能认灵植、要懂各种单方配置并搭配各种灵火,最后用灵识来引导药理方能成其一枚丹丸。”

香茅子就听见大家深吸一口气。

“在这么多芜杂的学识里面,你们第一课要学的,就是辨火。”秋师说。

辨火,火有什么好分辨的?!

这是很多小萝卜头的想法。

接下来,秋师就继续说了,“可能你们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首先要学习辨火。关于丹工这一门学问,各门派都有不同的说法,流派以及传承,但是对于所有人来说,丹工首在控火这一点,却是没有异议的。”

“炼丹,其实就是在玩火。”秋师慢悠悠的说。

“你们以前在凡俗界,一定也知道火。那你们可知道这世界上有什么火么?”秋师问。

这个问题很有趣,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第一个抢答的是周东宇,“有做饭的灶台火!”

跟着他的是冯劲草,“蜡烛的烛火!”

王霄歆眼珠转转,“过年时候的爆竹火。”

圆脸的周佩萌,“还有佛堂前面供奉的香火。”

“有下雨天打雷劈下来的雷火!”

“有山林自燃的山火。”

“我听阿爹说,有一些偏远的山口里面有用不熄灭的地火。”

“我以前跟着兄长去边疆巡视,那里有高高罗列的平台,上面的燃烧的烽火。”

“当烽火燃气的时候,就会有炮火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罗列着各种自己听过、见过的火焰。课堂里有些吵闹,可是这次秋师没有阻止他们,反而鼓励他们相互讨论激发。

等到讨论告一段落,秋师说,“你们刚才所说的火焰,都是各种俗世之间的火焰,它们中除了天火地火那几种,大部分都可以归于一种火焰,就是凡火。这些火焰虽然可以燃烧,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离开了助燃的物品,就不能继续点燃了。比如林火如果离开树木、烛火离开蜡烛,就不能够继续燃烧。而灵火跟凡火不一样,灵火是可以凭空燃烧,并一直存在的火源。”

大家半张着嘴巴,觉得很神奇。

秋师一挥手,手中就多了一个墨色的小盒。她打开盒盖,里面有一团鸡蛋大小的火焰,红彤彤,外在发出明黄色的火焰。

秋师凭空托着这团火焰,让大家都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