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朱明月站在镜台前,打量着经由玉里的一双巧手,给她精心搭配这些穿戴、配饰,恐怕还有一些赃物就在自己的身上。

朱明月这一番神情看在旁人眼里,就成了志得意满的欣喜和炫耀。玉里面上没什么,将一腔觊觎深深藏在心底;阿姆拾掇好桌案,见状,却是将手里的巾帕不轻不重地摔在透雕灯擎上,撞得灯罩前后晃了晃。

只听“啪”的一声微响,在安静的房里有些突兀。

朱明月似是没有察觉,从头上拿下一根金錾刻点翠步摇,放回金函里,“经过昨日一晚上的工夫,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玉里嗔怪地瞪了阿姆一眼,扭过头陪笑道:“小姐说得哪里话。奴婢等是奴婢,小姐是主子,但凭小姐的差遣。”

“除了听我差遣,不是还有监视我这一项吗?”

玉里和阿姆闻言,不由得对视一眼,阿姆道:“以前是有,现在未必。”

“哦?”阿姆也没客气,不咸不淡地道:“奴婢等原不过就是一介卑贱下人,既然土司老爷把奴婢等交给祭神侍女,理应一切听由祭神侍女的吩咐做事;何况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奴婢等想自保、想活命,自然是祭神侍女怎么说,奴婢等就怎么做。”

朱明月已听出她的生分之意,道:“你过誉了!我不会出卖土司老爷,虚与委蛇,也不过是想竭力为土司老爷扳回局面罢了。”

“是吗?难得祭神侍女的一片苦心啊!”阿姆的语气有些像在挖苦。

“你这是取笑我?”

“不敢。”阿姆冷冷地说。

见气氛僵了下去,玉里忙打圆场道:“小姐别怪阿姆说话口气冲,毕竟昨个儿‘她’刚刚殁了…”玉里没提埋兰的名字,只用一个“她”代替,“阿姆心里难受,奴婢心里也不好过,但逝者已矣,活着的人总还是要继续活着。”

“好一句‘活着的人总还是要继续活着’,你们要真能这么想才好…”朱明月声似叹息,“该做的我都做了,不该做的,被逼着我也做了,至于往后,你们若是心口如一地跟着我,我自不会不念旧情;反之,你们心里有数。就这样吧,东西都在这儿,你们也来挑一挑。”

朱明月往镜台的方向指了指,三方满载的金函并列在妆镜前,盖子打开着。

玉里眼底的光一闪而过,却见镜子中,映衬另一张少女的脸,充满了悲愤和不屑的冷嘲。

是阿姆。

玉里杵了阿姆一下。

“我说的有错吗?用我们的命去换取她的荣华富贵,难道连句抱怨都不能说?”

下了楼,阿姆咬紧了唇瓣,眼圈通红。

“那你想让她怎么做?向我们道歉或是去埋兰的坟前忏悔?阿姆,你清醒一下,死都死了,你在这里怀揣怨愤打抱不平,有用吗?”

玉里还揣着才刚从沈小姐手上领的赏赐,自然不敢当真上前去挑,但那三方金函里的配饰大多是她没见过的,随便拿出一件来都能让她做梦笑醒。想不到沈小姐毫不吝啬,一口气赏了她和阿姆每人五件。阿姆不愿意拿,东西现在还都在她怀里。

玉里有些不想将这些头面分给阿姆,但转念一想,来日方长,朱明月这不过是借花献佛,说到底都是九老爷的恩赐,往后还多着呢。

保持着背对的姿势面向花枝站着的阿姆,始终倔强地低着头不说话,玉里见状不禁一叹,道:“阿姆,你一向聪明伶俐,又是我们中身手最好的,你倒是与我说句实话,你心里是怎么琢磨的?我的意思是,如果祭神侍女真的选择反水,你会怎么样?”

阿姆跺脚,气急败坏:“你问我,我问谁?还是你对我不放心?说到底我不过就是个奴才,我能怎么样!”

玉里扯过阿姆的手,咬着牙沉重地说道:“如果是让我选,我会跟祭神侍女站在一处!”

也就是说,朱明月转而依靠勐海的话,玉里也会照做。

“你…”阿姆的心里像是被锥子刺了一下,木讷了好久,仰面大笑,“玉里,我怎么没看出来,你对她还真是忠心!”

“这与忠不忠心无关,你怎么还不明白?阿姆,我只希望咱们俩能好好活下去——”玉里激动地扣住她的肩膀,歇斯底里地喊出来,怀中的首饰“噼里啪啦”掉了一地。

到底是同府为奴几个寒暑,如果是昨日玉里说这样一番话,阿姆的戒备心再重,难免触景伤情百感交杂;可惜现如今这个言辞切切的玉里,在她眼里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

“我明白的…”

玉里抱着阿姆,看不到阿姆脸上变幻莫测的冷意,阿姆低着头,却也能猜到玉里表面悲戚实则一脸得逞的表情。

“对了,这东西是你放在我衣物上的?”

半晌,玉里松开阿姆,然后从袖中掏出那块小竹牌子。

阿姆“嗯”了一声,摩挲着竹牌,刚平复的神色再次难过下来,“埋兰也就留下这唯一一个物件,我想咱们应该好生保留着,又怕自己毛手毛脚弄丢了,就放你那儿了。”

玉里用两根手指捏着接过来,脸上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厌恶,“那就我替你收着。你别想太多,但是…像今日这种态度万万不能了,不管你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在她面前至少还是要做做样子!其余的,咱们俩私底下怎么合计都好。”

连“小姐”都不叫了,玉里说罢,就俯身去捡散落在地上的各色头面。见到上面沾了尘土,有些心疼,急忙用手去拂拭。

“这些你好生收着,你比我知道它们的价值,不要跟银子过不去…”玉里说罢,分拣出五件来。

“我不要,”玉里刚伸手往这边递,阿姆就反手一把推到玉里怀中,“这都是用埋兰的命换来的,我才不要这些沾满血腥的东西!”

玉里的面容有些尴尬,转瞬,抿唇干笑一声道:“那…好吧,跟那块竹牌子一样,我都先替你收着。好了,你赶紧上楼去,别把她一个人晾着,我还要去灶房看看早膳好了没有。”

“不,你去伺候她,我去准备膳食。”

“别胡闹!你根本不知道地方,何况你总不能一直不见她吧!”玉里说罢,抱着满怀的首饰,用空出来的一只手推了推阿姆。

玉里顺着廊庑往南面去了。然后,阿姆也扭头往楼上走,转身的瞬间悉数表情都从她的脸上消失。

“玉里呢?”

镜台前,朱明月正从妆奁里拿出一方小瓷罂。

“去庖厨了。”阿姆说罢,补充了一句,“奴婢看她那样,倒更像是急不可耐找地方试戴那些头面去了。”

“女为悦己者容。”

“嗯?”阿姆一愣。

朱明月轻笑一声,没说话。

揭开小瓷罂的盖子,里面是玫瑰膏。她拿起细簪子挑了一点儿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剩下的则涂抹在腮边。

“会不会太艳了些。”阿姆在一侧看着,皱眉道。

“就是要艳。不艳,怎么显得出沈家小姐的诚意?”

“可是经过昨日一场大变,不是应该孱弱些、苍白些吗…”

“那是常理。”朱明月又取了眉笔,在眉梢淡扫,“这些兰膏香脂、翠翘宝钗,堆金叠玉一样摆在面前,没有哪个女子会不动心,若是刻意地妆扮太素,反而显得心里有鬼。”

在这个世上,多得是精于算计的人,比起那些或争名或逐利将欲望流于表面的人,这些人更厉害更可怕,也更懂得玩弄人心——刀曼罗、那荣已然是个中的翘楚,那九幽,比他们更厉害。

不惜堆宝塔于她一人之身,安抚收买是其一,另外,变相的试探也开始了——这种奢侈而又熨帖的招待,足以让任何一个漂泊伶仃的女子心生眷恋,让其甘愿画地为牢,做他的笼中之鸟;反之,能抵挡得住此般诱惑,不就恰恰说明,她怀有更深的目的?或者说,还有比这更优越更可观的贪图?哪怕她只是欲拒还迎、故作姿态,也会让那九幽认为,这女子的城府太深,不好掌控。

较量早已开始,步步都需小心。

阿姆不知朱明月考量的这些,心念一动,琢磨到了别处:“小姐,奴婢想经过昨日的一场,那九幽手段之残忍自不必说,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他出面除掉了土司府来的全部影卫,也就省得咱们再花费精力去防着那些人将这边发生的细枝末节送到曼腊土司寨,拖这边的后腿。奴婢以为,现在是不是可以把咱们的人从中城外围调回来了?”

放出去的风筝,能不能收得回来,往哪儿飞,在一双双如影随形的眼睛监视下,朱明月在曼景兰的所作所为,那荣还是可以放心的。可惜,那荣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一个厉害的对手,不仅能够顺势说服影卫们改变初衷,还能层层布控严防死守——

中城的外围不仅有那九幽的武士,还有朱明月的死士,逐层包围之下,朱明月身边任何一个影卫都无法在背地里做小动作。

不得不说,那九幽的无心插柳,反倒是成全了朱明月的双管齐下。

“千万不要,”朱明月闻言将眉笔放下,抬头看她,“到目前为止,那九幽还以为我只是土司老爷派来曼景兰搅局的,对于其他依旧毫无所查,在这个时候贸然调动咱们的人,反而会自曝底细。”

一旦那九幽洞察了她来曼景兰的真实目的,祭神侍女的身份就再护不住她们了。

见阿姆还有些不明白,朱明月又道:“你忘了,最初我为何将所有的死士都调到了中城之外?除了一个有着土司府侍婢身份的你,我在这里所有的事,又为何无不是经由玉里、埋兰的手,以及其余那些土司府影卫的手来做?”

“是为了隐藏身份…”

“没错,主要就是为了隐藏身份,当然了,也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多条退路。”朱明月多说了一句题外话,言归正传道,“那九幽之厉害,比之刀曼罗、那荣更甚,之所以能让咱们钻了空子,不过是轻敌之故。但是再轻敌也会留一手——眼下这个节骨眼,正是祭神侍女最孤立无援的一刻,也是意志力最薄弱的时候,按照常理,如果还有后援或是底子,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想方设法放消息出去,或是将其都围拢到身边来。”

朱明月把话说到这儿,阿姆一刹那就明白了,“小姐是说,咱们住处的守卫之所以如此松懈,并不是那九幽没将咱们放在眼里,而是正在暗处等着咱们做动作?”

这句话想想都吓人。

“我不知道那九幽是不是有这个想法,但换作是我,就一定会这么做。”

若论多疑,朱明月觉得,一旦那九幽正视她这个对手,定是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

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朱明月穿着一件雪绸披风的时候,已然惊为天人;当盛装打扮后的朱明月,再佩戴着巧夺天工的华丽头面出现在修勉殿前,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颇有一种夺人心魂的震撼和惊艳。

当然,她并没选那套金泥花纹的纱罗裙衫。洪武十四年,朝廷早有规定凡是平民的女服,即便是礼服都禁止用金绣,更禁用大红色、鸦青和明黄等浓艳的色彩。那九幽敢给,她可不敢穿。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到她一个人身上。

高座上的那九幽对顶着手,面露微笑,也在看着朱明月,就如同看待一尊精磨细琢的美人雕,而这美人雕正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

“跟曼短佛寺的客堂相比,我的小楼,是不是更舒适些?”

片刻,他慵懒地开口。

岂止是“舒适”二字!

动辄金樽银盏、宝鼎彝香,佳肴珍馐道道精致,醴酪琼浆无一不贵,下榻的则是鲜花怒放、香气袭人的三层楼阁——仅仅这半日时间的豪奢款待,即使是出生富贵之家长在大明宫廷的朱明月,也不禁心生喟叹。

“九老爷待小女,以及小女的侍婢恩如再造,吾等自是要知恩图报,倾尽心力为九老爷您效劳。”

朱明月向座上的男子俯下身的一刻,身侧不远,忽而传来一声轻嗤。

“祭神侍女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倒是识时务,就不怕土司老爷寒心!毕竟,是曾经那么提拔重用过你的家主,祭神侍女一点都不愧疚吗?”乌图赏似笑非笑地说道。

“良禽择木而栖,有什么好愧疚的?”

“良禽确要择木而栖,祭神侍女又有何建树?”乌图赏抱着臂。

朱明月道:“乌图赏管事一声‘祭神侍女’的称呼已然说明问题。何况又怎知小女不是囊中之锥,未露锋芒?若露锋芒,其末立见!”

乌图赏一愣,而后哈哈大笑:“祭神侍女倒是真看得起自己!”

座上男子也笑了,扬唇道:“昨日说得匆忙,有些事还要再问问,你曾说起,土司老爷让你来勐海实则是为了找一个人、找一件东西,你可找到了?”

少女想了一瞬,摇了摇头:“小女遵照土司老爷提供的方向,按图索骥找去了若迦佛寺,见到了高僧布达,在挟持了吉珂小和尚的情况下,高僧布达让小女给他几日时间考虑。然而若迦佛寺一场大火,小女再去找他,他心神俱丧,直到现在也没给小女任何答复。”

朱明月说的这些,与暗处监视她的随扈们所获悉的内容,几乎无二致。

再往后,就是藏匿吉珂的地点突然被铲除,吉珂和负责看守他的影卫失踪。朱明月来不及去若迦寺找布达老和尚,就被请来了上城,然后在修勉殿前看到了所有人的尸首。

许是昨日的经历太过惨烈,朱明月说罢,低着头久久都没有再出声。

那九幽道:“你很聪明,火场之上将他藏身在了化身窖内。”

“是土司府的影卫们聪明。”

那九幽道:“既然要找的人你没找到,那么东西呢?”

朱明月道:“土司老爷说过,要找到那个人,才能得知那件东西的下落。”

“什么东西?”

“传国玉玺。”

若说那九幽对沈小姐还有一丝顾虑,在今日她这样一袭佩授绣裳的穿戴出现在他面前,又在此刻将寻找“传国玉玺”的打算毫不犹豫与他和盘托出,那九幽的一颗心安稳了。

“哦?什么是传国玉玺?”

所谓“传国玉玺”,自然是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授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此玺为符印,奉若奇珍,是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授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将尽。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由赵入秦,再完璧归赵,后又为大一统的秦所得,自此,随江山易主而几经流离坎坷。直到元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搜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大明建立,改元洪武,蒙古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太祖遣大将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主要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无功而返。

那九幽饶有兴味地询问,朱明月煞有介事地讲解完,又道:“土司老爷说,传国玉玺失踪久已,前一阵却忽有传言流落到了勐海,流落到了曼景兰,还说…九老爷公器私用,将知晓传国玉玺下落的人扣在了身边,想必已经得到了玺印,又或者是知晓了其下落,却小人贪利秘而不宣,实乃…居心叵测遂蓄反谋。土司老爷不想元江那氏百年传承毁于一人之私心,故此,让小女以勐神大祭出使之名,来曼景兰寻觅并加以甄别…”

说到这儿,朱明月像是又怕他迁怒,解释道:“九老爷容禀。小女出身商贾之家,鉴宝乃是家学渊源,对金石玉器略有精通,土司老爷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前后一番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作为勐海的主人,那九幽应该早有这个觉悟——关于建文帝在曼景兰的事,瞒得住外人,却瞒不住元江府的堂堂土司那荣。

但是,来曼景兰找般若修塔,并不意味着找建文帝。

那荣授命让沈小姐来寻传国玉玺,也不意味着那荣会将建文帝有可能幸存于世,且身在勐海的这个惊天大秘密告诉她。

传国玉玺早在元末就已然失踪,历朝历代,有市井乡民在城邑田间发现传国玉玺下落的例子数见不鲜,知情人能够流落到勐海,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私藏传国玉玺乃是“十恶”中的“大不敬”,身为一府土司,那荣怎么能坐视这等目无君上的忤逆之事发生?当面质问,又恐叔侄猜疑引致萧墙祸乱,于是,煞费苦心地给勐海送来了一个奸细。

这样一来,朱明月被委以重任却又一知半解,让土司老爷避免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危险。而通过探听找寻传国玉玺的过程,无论朱明月一干人等如何折腾,必定会惊动当年的那些知情者,建文帝的踪迹也就随之露出端倪。

一个聪明狡黠,一个自以为是,两人互相利用又互为隐瞒的关系——

朱明月给那九幽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符合所有人的性格和做事手法,也最能让人接受。

此时此刻她不能抬头,无法看到座上男子的面目表情为何,好半晌,才听他道:“你出身商贾世家?”

朱明月心头一松又一紧,将头垂了垂,挽手道:“回禀土司老爷,小女来自云南府的锦绣山庄沈家。”

此事在场之人都心知肚明,由朱明月亲口说出来,还是让一侧的乌图赏倒吸了口气。

那九幽一笑:“锦绣山庄?那可巧了,在我这里有个客人,正好就是锦绣山庄的人。”

“是、是小女的兄长。”

朱明月有些嗫嚅地说道。

“是啊,你的兄长,也是沈家当家。”那九幽似在轻轻惋惜,“听说锦绣山庄与同在云南府的黔宁王藩邸惯有来往,沈家当家也跟咱们的小沐王爷私交甚笃,你既是沈家的嫡长千金,应该也是认得小沐王爷的吧?”

对方毫不掩饰对她的底细来历的洞察,这让原本打算好一通解释的朱明月面上一震,又是一哽,好半晌,有些神不守舍地答道:“回禀九老爷,小女流落在外多年。”

“你不认得黔宁王?”

朱明月抚了抚耳边的发丝,道:“黔宁王是沈家的恩人,也是小女的恩人,小女漂泊多年得以归家,正是托了这位黔宁王的福。但若说更多的,恐怕小女高攀不上。”

这一番话,仍旧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那九幽闻言挑了挑眉,不置可否道:“但我怎么听说,曾经为了找你,堂堂的小沐王爷离开藩邸,羁留京城一年之久;更是因为你,冲冠一怒为红颜,亲自领着沐家军护送马帮互市不惜千里去了边藏?这么深的交情,还说什么高攀?”

那九幽刻意忽略了之前那氏武士抢掠沿途茶商,激起沐家军义愤,又公然杀戮朝廷卫所军队,抓走二十四名云南商贾的这些起因,单挑出一些结果来说。

朱明月心里不免一阵唏嘘,又想起来元江府之前,在曲靖府、元江府的那些沸沸扬扬的事端,仅隔了几个月而已,却遥远得就像是上辈子的事。

“九老爷说笑了,黔宁王是谁?那是世袭罔替的封疆大吏!小女又是谁?区区一介商贾门楣,哪敢跟那等权贵高户扯上关系。”

话里话外,不无忿恨之意。

闻言,旁边的乌图赏“咦”了一声,故作疑问道:“那等家世清贵不凡、相貌俊美无俦的男子,更兼位少年得志、位高权重,可是统于整个西南的大人物!便是蒙他一顾都会令寻常女子趋之若鹜,而他竟是纡尊降贵这般待你,岂不是前世修来的造化,还有何不甘不愿的?”

不提这个还好,朱明月猛然抬眸,一张俏脸染上愠色,道:“不消乌图赏管事提醒,小女深知自己与黔宁王乃是云泥之别,尤其沈家早已不是当年巨商,但凡沾了‘商贾’二字,连都不愿与之结识,更别说还是高攀皇门贵戚!小女亦不想委曲求全,为了一介负心凉薄之人,就将嫡亲兄长、将我沈家偌大家业都赔进去…将来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沈家的列祖列宗!”

仿佛是积攒了太久的委屈,一刻不停地说完,沈小姐满脸涨红,眼圈也跟着红了。

她本就化了浓妆,又盛服鲜制,衬得面颊嫣红氤氲、透骨生香。这么一激动,更有些点滴红酥半雨烟,夺取梅魂斗雪妍的娇媚,恰如十月盛开的红艳海棠。

乌图赏却敏锐地截取了她话中的深意,“委曲求全…负心凉薄,还要毁掉沈家家业…这些都是从何说起?”

朱明月含泪冷哼一下,没吭声。

乌图赏道:“说不出来?依老奴看,是祭神侍女言过其实吧。”

朱明月还是不语。

“有心欺瞒可不好…不知道的,还以为祭神侍女做了什么对不起人家黔宁王的事!”乌图赏出言相激。

朱明月的眼睛更红了,紧咬着唇埋下头,一滴眼泪掉在鞋尖上,“不惜利用小女的名节做挡箭牌,却丝毫不允诺名分,这不是让小女委曲求全?不顾小女的安危屡屡置小女于险地,难道不是负心凉薄…”两声质问罢,朱明月目露悲愤,“当前关头,小女的兄长更是为了成全他的大业奋不顾身,乃至身陷囹圄,他却背信弃义意图牺牲无辜。说句不好听的,这不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吗?何况桥还没过,他已然决定要弃卒保帅了…”

沈明琪若是没了,沈家就会因此群龙无首,沈家的富贵产业恐怕也要尽数落到黔宁王府的囊中——这话朱明月没说,在场诸人却听出了这层言外之意。

一件件,一桩桩,皆是血泪。

倘使沐晟在场,听到这些不仁不义罄竹难书的歪曲评价和指责,恐怕整个修勉殿都要被他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