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躺在床上,拉了拉苏志峰,“我咋觉得,咱这两个孩子特别不一般呢?”

苏志峰也搓了搓手,“是不一般,等明天我去学校里面问问,咋样培养天才。”

同样是搞教育的,他也跃跃欲试呢。

第10章

第二天一早,苏志峰就和马兰早早的去了单位上班。

两人意气风发,让楼道里的人看着一脸好奇。不就领养两个孩子吗,有必要这么高兴吗?

出门的时候邻居们还问起孩子咋不见了。马兰挺直腰杆道,“我公公婆婆喜欢他们,让留在他们那边住一阵子。”

不是骗人吧!其他人忍不住吃惊。这又不是亲生的,还能喜欢到这种地步?老苏家又不是没孙子孙女的,还能稀罕别人家的?

“马兰,你这说真的?”有人忍不住问道。

马兰道,“那可不,我们家孩子长得又好看,人又聪明,还乖巧,就是不是亲生的,那也喜欢的不得了的。孩子他爸,是不是?”

苏志峰笑着点头。

“……”

中学职工宿舍里面羡慕马兰的人又开始酸了。

嫁得好不说,生不出来娃,随便领养两个,还被婆家这么看重。这是什么命啊!

两口子也不同路,马兰骑着车就走了,苏志峰离学校倒是近,几步路的功夫。一路上神采飞扬。

学校里面早就知道他收养两个孩子的事儿了,只不过他收养了孩子之后请了一天假,没来得及打听。

这会儿看他来了,办公室的同事立马围了过来,“苏老师,听说你们家养了两个孩子,真的假的?”

“咋之前没听你提起过呢。要是早知道,我就给你介绍了亲戚家的孩子了。”

“孩子咋样,啥时候带来给我们看看。”

“……”

苏志峰笑的春风得意,“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八岁,女儿六岁。都长的可好了。说起来我还得和你们请教一下。我们家那儿子吧,有些特殊,我不知道咋教育。”

听到苏志峰这话,其他老师顿时来了兴趣了。

有些特殊,不知道怎么教育,总不至于脑子有问题吧。

和他关系好的肖老师道,“苏老师,那孩子脑子……”

苏志峰咳了咳,“没错,我儿子吧,好像是个天才。你说说,咱这县里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出一个天才是不是,我教的学生也没遇到过这种,我就担心给埋没了。你们给我出出主意。”

“……还是个天才?”

老师们互相看了看,都有些不相信。连苏老师这种人也开始学会吹牛了吗?

苏志峰边给自己倒开水,边道,“我爸亲自检验的,那还能假的?我算是知道天才有多聪明了。我爸给他读一篇文章,就读了一遍,我儿子倒背如流啊。正着念,反着念,都不打结巴。”

办公室的老师顿时一脸惊叹,“真的假的?!”

苏志峰淡定道,“这种事儿我骗你们干什么,迟早让你们见到的。我今天就是想和你们打听一下怎么教育这样的孩子。总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毕竟他是个天才,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

总觉得这是在炫耀。

大伙儿倒是没想着苏志峰是在吹牛了,毕竟他平时也不是这种不稳重的人,而且这种事儿确实也很好拆穿,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说这种谎话。所以苏老师家那孩子还真是个天才啊。

苏老师这运气也特好了吧,收养个孩子,竟然还能捡个天才回来。

老师们都要有些好奇,又有些惊讶。他们都是当老师的,就喜欢聪明孩子。对于传说中的天才更是向往。

“苏老师,这样的孩子我们也没接触过,要不你找时间带来给我们看看,咱们集思广益。”

“没错没错,我们要看看孩子。”

“反正这么近,带过来见见面。”

苏志峰温和的笑了笑,“那就谢谢各位同志的关心了,不过我们家孩子这几天被我家老爷子留在老宅那边了,得过几天了。”

……

县里钢铁厂这边,马兰刚到了单位,也被相熟的工友们给拦住了。平安县里就这么大,马兰领养了孩子的事儿也是第二天来和厂里报备过了,所以现在单位里都知道这事儿了。

本来养孩子也不是大事儿,不过马兰一口气领养两个,那可就是稀奇事儿了。

马兰也不爱把自家的事儿往外说,对不熟悉的人也就过去了。

倒是自己一起工作的几个临时工问的时候,还是说了几句家里的情况。

有和她关系好的胡云劝道,“咋一下子领养两个呢,咋样啊?你这就是心善。”

冯晓娟道,“是啊,你有这个想法,咱应该好好商量一下的。大伙也能给你出主意。”

马兰笑着道,“我是真喜欢这两个孩子,少了一个我都不乐意。再说了,有儿有女才是好,我这下子齐全了。大不了就是以后少吃一口饭的事儿。咋样也能把孩子养大的。而且我那两个孩子是真好,以后肯定有出息。”

“呵呵,有出息那也不是你亲生的。”另外一个学徒工林丽丽道。

马兰翻了个白眼,“不是亲生的咋了,只要孩子好,不是亲生的以后也孝顺我。有的人不会教育娃的,就是亲生的,那也不一定会养。林丽丽,你们家娃前几天还骂了你吧,我都听到了。”

林丽丽哼了一声,“那是我亲生的,我乐意。”

冯晓娟和胡云都拉着马兰,让她不要和林丽丽这种人吵架。

马兰也不和她计较。这种小人,她都不带理会的。反正日子自己过,过的好不好,自己清楚。不过心里更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让这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以后看看,自己就是不能生,也过的不比别人差。她还要更努力工作,争取有机会转正,以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两口子好好工作的时候,宋楚和江博日子也不轻松。

苏校长退休多年,终于再次找到了教育的激情。

连附近老头来找他下棋,他都全部推了。决定重新抓起自己孙子的教育问题。准备趁着孩子们没去上学之前,给孙子们讲讲课,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面。

本来这事儿是江博招惹来的,宋楚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准备江博好好学习的时候,她就在跟着苏老太出去遛弯。

结果苏老太觉得要照顾孩子的心情,不能厚此薄彼,让苏校长一视同仁,所以一早起来的时候,宋楚和江博就被同时从床上抓起来了,吃完饭之后,就被关到了书房里面。

宋楚瞪大眼睛,半天反应不过来。

苏校长还准备好了教材,弄了小黑板过来了,准备从数字开始教。

考虑到宋楚和江博脑子之间的差距,所以苏校长只教了宋楚五个数字,就让她拿着铅笔在一边自己写。

宋楚:“……”她都会!

当然,宋楚是看过重生穿越之类的小说的,知道要学会隐藏。所以只能装作不会,拿着铅笔在一边啃。

她啃着铅笔写作业的时候,江博就坐在一边的板凳上盯着她看。苏校长没辙,只能将小黑板放在了宋楚旁边。

宋楚:……连偷懒都不行了!

“小博,我现在在教你念书,注意力放黑板上面。”苏校长敲了一下黑板。

江博看过去,“会了。”

苏校长:“……我这刚写上去的。”

“嗯,会了。”江博还是点头。

苏校长写的是数字,准备先教江博认数字,结果这才刚教一遍,人家都会了,顿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对了,这孩子是天才,什么东西一学就会的。苏校长干脆不要黑板了,拿着教科书,拿着戒尺,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江博指着看,边指边念。

宋楚在一边看着,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自己好歹也就写个数字,博士这样的人竟然还要学这么简单的东西。

这要是以前的博士,早就不干了。

还好,博士还知道人在屋檐下。

一本教科书,花了两个小时,苏校长读的口干舌燥的,愣是给读完了。

读完之后,再进行检验,然后发现江博不止连教科书上面的题目都会做了,而且人家还顺带把上面的文字都给学会了……

这样的学生,就算是个傻子老师,也能给教会了。

苏校长没觉得高兴,反而觉得慌了。傻子都能做的事儿,他还能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呢?他觉得自己该给以前那些老同学写信了,找他们打听一下,天才到底该怎么教。

等周六的时候,马兰和苏志峰两口子过来接孩子的时候,宋楚已经‘学会’一百个数字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

马兰听完之后,高兴的摸着宋楚的头发,还掏出一包麦芽糖给她吃,“我们家楚楚可真聪明。”像楚楚这么大的孩子,还在掰着手指头数数呢。她闺女就会加减法了。

宋楚骄傲的挺起胸膛,心道要不是为了装笨,其实她还能更聪明的。“小博哥也很厉害。小学课程都学完了。”

没错,就几天的时间,小学所有课程都学完了。

两口子知道之后惊呆了,苏志峰惊叹道,“爸,你是咋教育的?”他怎么不知道自家老爷子除了当校长之外,教书还这么厉害?

苏校长:“……很简单,就那样教,主要是孩子聪明。”

苏老太笑着道,“还能咋教,你爸就对着书念,孩子就在边上听。念完一本学一本。”

苏校长:“……”

江博的学习能力实在太强了。超出了苏校长的预料,苏志峰和马兰就更不用说了,两人都有些心慌了,完全不知道这样聪明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总觉得放自己手里很容易耽误了。

不过这孩子自己倒是不慌,和宋楚一起坐着吃麦芽糖。两孩子手边还放着老太太给他们冲的麦乳精。看来小日子过的很不错。

因为舍不得孩子,马兰和苏志峰也被留在这边吃了一顿饭,算是沾了两个孩子的光了。

吃饭的时候,苏志峰顺便说了自己和马兰的安排,“明天我们就去上户口。上在马兰他们马家大队那边。等上完之后,就回来给孩子入学。学校那边我也打了招呼了,先插班。”

好歹也是在教育系统里面工作的,读书的事儿也不算难事儿。

苏校长道,“楚楚可以去上一年级,小博不行,到时候得送初中去了。让他和小学生一起上课,那要耽误他的。回头我和学校那边谈谈。”好歹以前也在中学当过校长。

苏志峰刚要点头,江博就道,“和楚楚一起。”

马兰笑着道,“小博,你和楚楚不能一起上学,楚楚是要上小学的。”

宋楚麻溜的点头。“对对对,你要听爸妈的安排。好好念书,以后出息了养家。”

江博看了她一眼,“补课,我给她补课。”

“……”宋楚脑子里全是以前在实验室被博士强迫学习的过程,顿时觉得未来暗无天日。

这事儿自然是暂时没定下来的。按照宋楚和江博之间的差距,两人是不可能一起念书的。当然,他们也不会在这事儿上面和孩子争论。

临走的时候,苏老太还把剩下的麦乳精给两孩子带走了。“孩子喜欢喝,让他们带过去。”

虽然不是亲生的,可这几天相处,感情还是处出来了。加上孩子还这么优秀,苏老太觉得还是要当亲生的来养。

苏校长对此也很满意,“给他们补补脑。”

苏志峰觉得自己儿子这脑子真不需要补了。按照他这个学习速度,都不知道啥时候就超过他这个当爹的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宋楚和江博也算是睡上了新床铺了。两个小枕头放在一起。孩子们乖巧的睡一块儿。马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睡前故事。

宋楚心里装着事儿,压根睡不着。但是还是装睡。

等爹妈那边睡下之后,她就偷偷的把江博推醒了,凑过去小声道,“小博哥,吃麦芽糖不,特甜。”

“不吃,烂牙。”

“那,那咱商量一下呗。别给我补课了,让我念小学好不好。我也需要童年。”

“不行。”

“你咋不讲理呢,你是个男子汉,你得负责出息了赚钱养家,我是个女孩子,我就貌美如花就行了。你让我这么辛苦,你还是不是我哥?”

“……本来就不是。”

“……”宋楚翻个身,把江博扔在背后。

第11章

马兰的老家在马家大队。离县城也不远,坐公车半个小时,如果骑车绕小路,则要一个小时。

因为一天只有一班车,所以马兰和苏志峰还是决定骑车回去。毕竟这种时候农村那边日子正难过的时候,他们总不能在家里住的。

一早上,马兰就起来烙了几个饼,用牛皮纸装着塞在背包里放着。

都收拾好了之后,苏志峰就抱着闺女下楼,身后马兰牵着儿子,一家四口看起来和谐的不得了。一路上碰到人,宋楚都在热闹的打招呼,阿姨叔叔好,爷爷奶奶好。热闹的不得了。

“这是干啥去呢?”在楼下洗衣服的老太太问道。

苏志峰将闺女抱上自行车,推着往外走,“回去上户口。”

然后让马兰抱着儿子坐在后面。骑着车子就带着一家出门了。

他们一家子刚走,这消息就传开了。都知道苏志峰和马兰这是回去给孩子上户口了。

看来是真的要养了。毕竟上了户口之后,以后不养也得养了。

有人就感慨,“孩子看着倒是好,可到底是两张嘴呢。苏老师家里这以后负担重了,要开始饿肚子了。”

一家子先是去了县里公安局找田公安拿上户口的批条。拿了批条才能去落户。

田公安早就办好了,提前打电话给苏志峰单位里面通知了这事儿,因为惦记着宋楚他们的情况,一早的就来办公室等着了。

等看着人来的时候,公安局的同事们都过来看了。

“公安叔叔好,谢谢你们给我们找了一个家,我爸妈对我们特别特别好!”宋楚由衷的感谢大家。

这可把公安同志们高兴坏了。

田公安仔细打量了两个孩子。就知道两个孩子在新家过的非常不错。

要知道之前在公安局的时候,两孩子就和小猴子一样。现在可不一样了,穿着新衣服,就这几天的时间,似乎小脸蛋还圆润了一些。

在这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孩子还能养圆润,这日子还能差了?

他顿时高兴的和苏志峰握手,“你们可真是好同志。把孩子养的这么好!”

苏志峰微笑,“孩子也很好。”

马兰道,“我们也挺感谢公安同志让我们找到这么好的孩子。”

田公安心里欣慰极了,还有些感动。

觉得自己真的做了意见了不起的好事。

他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批条,“快去上户口吧,以后这两个孩子也有户口了。”

然后又和马兰透露,“等以后孩子母亲也转城里户口了,我们到时候也和上面在申请一下。让孩子也转城里来。”

按道理孩子母亲如果在城里户口,孩子也可以跟着母亲一起的。但是两个孩子之前毕竟是黑户,就算马兰是城里户口,两个孩子也很难转过来。但是也不是没有漏子。田公安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帮帮忙。

马兰听了这话,先是惊喜了一下,随即又有些失落。

她和苏志峰已经结婚八年了。可是一直没有成为城里户口。城里招正式工,首先就是招城里户口的。就连这个临时工的工作,也是靠着苏家人的帮助才找到的。

她以前觉得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有个户口会很容易。可经历的事儿多了,也让她认清了现实。

没能力的人,甭管穿到哪里,都只能做个普通人。

她上辈子是个普通的员工,这辈子也就只能做一个普通的临时工。能嫁给苏志峰,估摸着已经用尽了自己这辈子的运气了。

离开公安局的时候,宋楚高兴的和公安同志们道别。

公安同志们也站在门口欢送他们。上次送别的时候还挺担心,这次倒是真的可以放心了。

回马家大队的路上,马兰就和苏志峰说了户口的事儿。

“志峰,我想调去矿上面,虽然辛苦点,但是机会多。要是我成了城里户口,以后两个孩子也能转过来。到时候孩子也能吃商品粮了。”矿上那边的工作很辛苦,没多少女人受得了,所以正式工的名额多。以前马兰觉得没必要这么拼,但是现在养了孩子,就得拼一拼了。

苏志峰沉声道,“别瞎打算,有我呢。”

马兰道,“你一个人的商品粮也养不了一家人。”

宋楚在这里待了这几天,已经知道商品粮是个好东西了。人人都想吃。但是她和小博哥,还有妈妈都吃不上。在奶奶家里的时候,隔壁老太太就和她奶奶感慨,说她和小博哥好是好,但是吃不上商品粮的,家里以后不好过。

奶奶当时还叹气了。

“妈,怎么样才能吃上商品粮,是不是很贵?”

马兰笑着道,“你现在就吃的商品粮啊。吃的你爸的商品粮。”

宋楚道,“我想吃我自己的商品粮。”

苏志峰笑着腾出一只手摸了一下自己闺女的头顶,“那就好好念书,有了学历找个单位,就能吃商品粮了。”

又是念书……还好还有博士呢。

宋楚有对江博道,“小博哥,那你要努力点,早点吃上商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