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有些打脸。

闲着没事儿干的婶子就坐在宋楚和江博的边上洗衣服,边干活,边笑着说道,“楚楚啊,你们爸妈对你好不好啊?”

宋楚道,“好得不得了!特别特别好。”她特别想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幸福。

大婶子噎了一下,又问道,“那是比较疼你,还是疼小博呀?”

“一样疼。”宋楚干脆道。

大婶子觉得这孩子一点也不配合,又笑眯眯道,“那要是以后你爸爸妈妈有了亲生的孩子咋办啊,你就不担心他们以后不疼你们了?”

宋楚认真道,“你是说我马兰妈妈要生宝宝吗?”

“以后肯定是要生呀,你怕不怕呀?”

“不怕,要是马兰妈妈以后生个宝宝,我就当姐姐了,小博哥也当哥哥了。”

“……那要是不疼你们了咋办呀?”

宋楚心道,为啥要爸妈疼呢,“那我疼他们呗。”

“……”马兰家这两孩子也特不像孩子了。

大婶子酸了。自家孩子都没这么懂事。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懂事,逗都逗不起来了。

她正酸着,邮差就来送信了。

宋楚吧嗒吧嗒的就跑了过去,“邮差叔叔,有没有我们的信?收信人叫苏江博。从省城寄过来的。”

邮差同志一看这小孩子,笑了笑,“我看看呀。”

然后还真的认真的帮着检查。然后就看到了一封从省城寄过来的信,上面是苏江博的名字,旁边还用括号写了个先生两个字。

现在人都称呼同志,能用先生称呼的,那都是很有知识的文化分子了。

“这是你爸爸的吗?”

宋楚一看还真有,高兴的垫着脚要拿,“是哥的,虽然亲哥,但是我们是一家人。”

江博也走了过来,“是我的,谢谢你。”

邮差同志:“……”他觉得自己可能搞错了,要么就是人家写信的人搞错名字了。哪有给小孩子写信的。

虽然这个信件是只要送到收信人手里就行了,可是他也不能不负责任。万一是个什么重要信件,让孩子拿去弄丢了,那得多耽误事儿啊。

“你们家大人呢,要不让你们家大人来收信?”

“没事儿,我爸妈出去工作了,就我们在家。你给我们就行了。我哥就叫苏江博,要不你问其他人。”宋楚回头就和刚刚挑拨离间的大婶子道,“胡奶奶,我哥是不是叫苏江博?”

胡大婶还没搞清状况,就下意识的点点头。

宋楚道,“你看,是我哥吧。”

“这里还有第二个苏江博吗,住在2333室的。”

宋楚道,“我们家就是2333室的。”她又回头喊胡大婶,“胡奶奶,我们家是不是2333?”

胡大婶又点了点头。

“……”邮差同志抓了抓脑袋,还是将信给了宋楚,叮嘱道,“别弄丢了,记得给你们家大人看。”

“放心吧。”宋楚高兴的和江博拿着信封,坐在小板凳上面就拆开了。里面是一张汇款单,一共十块钱。另外还有一封回信。江博都懒得看。倒是宋楚仔细的读了,然后和江博道,“小博哥,人家让你继续寄稿子呢。”

江博道,“他不说,我也会的。”

胡大婶问道,“你们看啥呢?”

宋楚笑眯眯道,“我们小博哥给省城报社寄了稿子,人家给汇稿费过来了,还让我们小博哥继续寄稿子过去。”

“……!!!”胡大婶觉得自己幻听了。

小孩子写的东西都能上报纸了吗?

“真的假的?”

宋楚觉得自己被人质疑了,不高兴的拿着信纸,“上面都写了。”

胡大婶不识字,赶紧招呼一声,“刘老师,你过来看看这信上写了啥?”

刘老师正在帮着媳妇洗菜呢,听到这话就道,“看别人信不好吧。”

宋楚问江博,“能看嘛?”

江博无所谓道,“随便。”

刘老师就过来看了看,“是不是写给你们爸妈的,咋随便拆了?”

胡大婶道,“楚楚刚说是省城报社寄给小博的。我就说小孩子吹牛。”

刘老师就了一眼,果然是报社寄过来的,信很短,几句话而已,也没啥秘密,就是说稿子通过了,将在两期后登报。让苏江博先生继续寄稿子过去。

刘老师仔细看了看名字,不是苏志峰,确实是苏江博。

他嘿嘿的笑了笑,“你们爸爸还有这癖好?用孩子名字当笔名?”

宋楚强调道,“是我们小博哥写的!”

刘老师:“……”

甭管刘老师信不信,中学家属大院里面的人都知道苏志峰家里有人写的稿子要上报纸了,人家还给汇款过来了。足足十块钱呢。

一个初级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多块钱。这写一次稿子就十块钱,这也太了不起了。

大院里面的人议论纷纷,都宁愿相信这是苏志峰写的稿子。

所以等中午马兰和苏志峰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就被大院里面的人包围了。

大伙儿都问他们,是不是苏志峰给报社写稿子 ,还挣了十块钱稿费。

苏志峰一头雾水,还是马兰道,“不会是我们家小博哥真的写稿子上了报纸吧。”

苏志峰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反正他是没写的。

刘老师道,“就是写的你们家小博的名字,我以为是你写的,用他的名字。”

苏志峰道,“我还真没这个本事,就是他写的。”

家属院里的众人,“……”真的假的?!

两口子也不耽误了,赶紧往家里去。

这会儿两孩子已经写完了作业,正在家里研究那张汇款单呢。也不知道这个钱是怎么取出来的。

看到自家爹妈回来了,宋楚赶紧举着汇款单跑过去,“妈,看到没,咱家小博哥赚钱啦。”

马兰接过了过来一看,还真是十块钱汇款单。名字就是苏江博的名字。

她突然激动的眼睛一热。

觉得与有荣焉。她马兰这辈子没出息,可她儿子出息啊。

“咱家小博哥可真出息。”

苏志峰倒是比较看重那封信,看到人家肯定了江博的文章,还让江博继续写稿子,顿时高兴的将小博给举起来了,“好儿子,真给你爸长脸。”

今天买到了粮票,又能撑一段时间了,加上江博这件喜事,所以马兰和苏志峰都准备庆祝一下,家里又煮了白米饭了。还切了咸肉片放在米饭上面蒸。

就做饭这会儿功夫,好些人都来苏志峰家里打听了。

问是不是真的是江博写的,写了啥了。咋就上报纸了。

他们平安县可很少上报纸啊。就算上报纸,那也是县里报上去的一些劳动积极分子,钢厂毕竟是省里的大单位,上个报纸还是有可能的。可这种写文章上报纸的,还没听说过呢。

咋这孩子这么小就上报纸了呢

马兰谦虚道,“写了啥我也看不懂,可能是碰巧被人看上了吧。不过这孩子呢,确实也聪明,写的东西都深奥。连我们家志峰都看不懂呢。”

苏志峰:“……”

因为这事儿,一下午,整个大院又议论纷纷的。为了不被人打扰,马兰和苏志峰干脆带着孩子去老宅那边去。

当然,去之前先把钱给取了。

江博取了钱,就给了一半给马兰,自己留一半,还解释道,“存着以后买信封和邮票,不找妈要钱了,”

马兰听了可乐了,“咱当爹妈的还能要你们的钱,你们自己留着,以后买糖吃,买学习用品。”说着将钱塞他口袋里。

江博还觉得人家他,他现在能挣钱了,当然要给家里交钱。可他们又不要这钱。

他想了想,郑重道,“我会给你们养老的。”

宋楚道,“还有我,我也会给爸妈养老的。”

苏志峰和马兰听了,心情愉快不已。

觉得自家这两个孩子就是宝贝蛋一样的。总是能给他们不断的制造惊喜。

一家四口到了老苏家这边的时候,苏校长和苏老太已经望眼欲穿了。

看着他们终于来了,苏老太一把就拉过宋楚,“早上就给你们煮了鸡蛋了。”

宋楚道,“奶奶,我们上午有事儿呢,小博哥要上报纸啦。”

苏老太一愣,“咋了?”

连板着脸的苏校长也支起了耳朵。

宋楚就吧嗒吧嗒的把江博投稿的事儿给说了。

苏校长和苏老太听完都是一脸激动,两人看着马兰和苏志峰。

苏志峰点头,“是有这么回事。稿费都取出来了。一共十块钱,都在孩子口袋里呢。”

宋楚还将钱掏出来给苏老太他们看。

苏老太惊喜的脸上都有了血气了,摸着心口道,“光宗耀祖啊。”对于苏老太这样的旧社会过来的人来说,能够上报纸的,那都是大文豪。

反正连苏校长都没上过报纸。

苏校长难得绷不住自己那张严肃的脸了,笑成一团,“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看到报纸。不知道写的啥。明天我得和送报纸的人说说,给我留意一下。”

宋楚道,“爷爷,两天后上报纸呢。”

苏校长摸了摸鼻子,“万一搞错了呢,还是要问问。”

苏老太一笑,知道老头子又想炫耀了。

晚上苏家大房和二房的人都来了。

每个周末,他们都是要过来看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也不空着手来,都会带点儿粮食过来补贴,总不能白吃白喝。

不过他们发现,今天老太太做的吃的要丰盛一些,连过年的时候的咸鱼都给贡献出来了,竟然还烧了肉。

等上了桌子,才知道江博要上报纸的事儿。

苏志强觉得特别荣耀,这是为老苏家争光了。“小博,很不错。”

苏志国也道,“有出息,我到时候给我们单位的人都说说。”有个长脸的侄子,在单位里面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徐美丽和冯姗就说不出话了,只觉得这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徐美丽决定了,以后要对马兰更加热乎一些,要让从马兰这里套出上报纸的秘笈。

甭管大伙儿心里想的啥,一顿饭倒是吃的热热闹闹的。

连苏校长也因为期待江博的报纸的事儿,而将之前惦记的江博寄给肖教授的稿子的事儿给放一边了。

和报纸文章比起来,一篇论文的地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S市这边,经过这些天的实验论证和研究,江博在论文中提出的几个论点终于被验证了其有效性。之前的人工降雨技术缺陷在于云层中没有雨水的时候,就无法成功降雨。而江博的这篇论文里面主要的一点就是碘化银增雨技术。

碘化银增雨已经是江博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了。在他认知里面,这个已经算是降水量不错的了。其实干冰降雨也不错,不过江博知道,这个国家似乎干冰量都很少。他就干脆把碘化银给提出来了,还干脆把碘化银的制造设想也一起提了。

当时写完之后,江博还想着,要是这都做不出来,那也太让人失望了。他也不管这事儿了。再换个论题吧。换个等级低一点的,比如去妈妈的钢厂看看,学学怎么炼钢。或者做个探测仪,找水源,然后利用物理气压,将地下水引出来,做农田灌溉。

当然,这些设想都是迫不得已才会去做的,江博并不想做到这一步,他懒得去做这些。能写一篇文章解决的事情,他真不想去费那么多心思。

好在S市是全国大城市。研究资源还不少。

江博提出来的需要用到的材料,大伙儿帮着忙,还真的给找到了。市里没有的,他们还是找首都的大研究所要的。

实验需要用到的东西弄好了之后,他们又找地方实验。肯定是不能在S市搞实验的,碘化银可是有毒的,万一下了一堆毒雨水下来了,事情还真大发了。人工降雨项目的一行人坐着车长途奔波,愣是去了一片地广人稀的山坳里面,在这里试着下了一场雨。

雨水降下来的时候,大家是激动的。这可真的比他们之前炮轰云层,洒干冰的雨水量要大多了。之前那是风大雨小。

这雨水怎么样也有黄豆大了。

又有专门的人去监测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是否会对人体和植物造成伤害。

花了几天时间监测,大伙儿才监测完毕,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这雨水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感动振奋不已。

要是在干旱地区下上几场雨,那可是能大大的缓解干旱压力了。

项目主任幽幽道,“别高兴太早了。咱有那么多飞机吗?有那么多碘化银吗?”

“……”

众人顿时如同被雨水淋了一场一样。穷啊,太穷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项目主任又道,“咳咳,但是吧,总算是克服了困难,至少比之前要好多了。还能缓解一部分地区的问题的。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对对对,有进步总是好事儿。”

“咱还是赶紧上报吧,早点给干旱地区进行降雨。”

……

平安县这边,老苏家人全体人人手一份报纸。

也都没约好,都是不约而同的一早去买了报纸,然后去单位里面炫耀。连徐美丽都买了一份跑工会里面宣传。

“看到没,我侄子,亲侄子。你们瞅瞅,这写的多好啊。”反正她是看不懂的。

马兰则是拿到矿上去给人家读了。好多人都练字都不认识几个,但是知道是马兰儿子写的,所以听的很认真,反正从头到尾一个字没听懂啥意思。只觉得特别厉害。

这就是大有文化的人。

一些养了儿子的老大姐老大妈们就道,“马兰你有这么个聪明儿子,福气在后头呢。”

马兰骄傲的不得了,觉得自己确实特有福气,“也就是孩子碰巧了。”

苏校长一早就出去遛弯儿,把报纸夹在怀里,逢着老朋友,就找他们请教这文章写的好不好。然后一番讨论,结束之后告诉对方,这就是他孙子写的。

然后在老朋友的羡慕嫉妒之下,继续寻找下一个炫耀目标。

苏志峰就比较含蓄了,买了报纸之后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面,故意将儿子的文章放在最上面一页。然后很巧合的让人发现了。

他淡定道,“我儿子写的,我没事儿瞅瞅。毕竟是小孩子写的,我们当父母的,得关心他们学习情况。从他们文章里面就能了解他们学的怎么样了。”

然后整个中学都知道,苏老师的儿子写的稿子上报纸了,而且还是上的专业报。

这可和那种写一篇散文上报纸不一样啊。人家这是真才实学啊。

就一个八岁的孩子啊。

县一小里面是做的最夸张的。

吴老师发现这上面是苏江博的名字之后,赶紧跑班上来问宋楚他们,这是不是同名了。

宋楚道,“这就是小博哥写的。”

吴老师惊呆了。还特地骑着自行车去找苏志峰确认这事儿。结果到了才发现,整个中学都知道这事儿了。

他麻溜的回小学去找校长汇报这事儿。

一小的校长立马大手一挥,“赶紧贴在宣传栏。另外把这三篇文章放大,印出来,给所有老师学习。再留一下午的时间,让三年纪以上学生抄写一遍回家学习。”

吴老师摸了摸自己的秃顶,“没这必要吧。学生们不懂啊。”

“这是给他们起到激励作用。也让孩子的父母知道,咱们一小是有真材实料的,我们学生,是最优秀的。”

所以最后才是目的吧。

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