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

徐美丽和冯姗倒是惊喜不已,“咱家小博哥可真是越来越有当哥哥的样子了。还带着兄弟妹妹们学习。”

苏宝刚喊道,“妈,我是哥。”

徐美丽一点不给面子,“你就承认吧,在学习上面,你就是个垫底的。”

苏宝刚气的脸鼓的像青蛙。

因为江博的事儿,苏志强和苏志国也很高兴。当爹的没有一个不希望孩子能够出息的,不说像小博那样,至少不在学习上垫底。

等大伙儿吃完晚饭,回去的时候,苏志强和苏志国也都叮嘱自己媳妇,回头给两个孩子买点东西,不能让小博和楚楚白忙活。

以前要说是看在自家老三的份上才当侄子侄女看的,如今两个孩子都这样真心对待自家孩子,他们这当大人的也不能太没良心。要真心对真心。

徐美丽大大咧咧道,“我啥时候不真心了,我对马兰现在是掏心掏肺。”

冯姗倒是稳重,“我回头让我爸妈弄点麦乳精,我看楚楚他们爱喝那个。”

苏家这边,宋楚也惊讶的看着江博,满眼都是新奇,然后严肃道,“小博哥,你变了。你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对我好小博哥了。”

江博看着她。觉得她冤枉人了。他压根一点都没变!

宋楚笑道,“你现在是一个乐于助人,热情似火的小博哥了。”

江博:“……”

晚上,等宋楚睡着了之后,江博就将宋楚送给他的那只钢笔,轻轻的拿出来摩挲。

也许是有了新的钢笔的原因,江博突然有点想做事了,于是找了一套小学语文数学的课本,将里面的重点给勾勾画画。

然后偶尔写点重点在书页上面。

让他像对宋楚那样耐心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在帮着划重点了。

不过他觉得,以苏宝刚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能够将这些重点掌握,名列前茅是没问题的。

画好了重点,他就让爸爸苏志峰同志给苏宝刚他们送过去。

“爸爸,记得让他们努力学习。”不要总是缠着楚楚玩。

苏志峰欣慰道,“放心吧,爸爸肯定叮嘱他们。儿子,你长大了。”

江博:“……”

等苏志峰送完东西回来的时候,手拎着一堆东西,有咸鱼腊肉,还有一罐麦乳精。都是徐美丽和冯姗给的。

说是感谢家里的孩子带他们的家的孩子上进。

马兰接过东西,看着两个孩子打趣道,“咱家就靠着你们两人赚外快都够吃了。”

宋楚道,“都是小博哥的功劳。是小博哥对他们好,感动了大伯娘和二伯娘。”

“……”他没想那么多,他就只是希望苏宝刚他们忙一些。别总是占着楚楚。他也不会知道为什么要送东西感谢他。

江博多少有些不习惯,觉得挺想不通这种事儿。

但是楚楚好像挺喜欢他这样,于是……他沉默的默认了。

机械厂这边,古厂长也正在让办公室的打字员在试之前江博做的那台打字机。

他对江博的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也找做过这东西的师傅又做了一台一模一样的出来。

然后让打字员实验。

打字员当然不记得编号,但是他可以对着册子对照着打字。因为不熟练,速度有些慢。但是打了几行字之后,他就惊喜道,“这种打字机方便多了。”

古厂长道,“怎么个好用法?”

“只要能够记住这个册子上的编码,很多人都能够学会打字了。不过这个册子不好记,里面的数字基本上没有重复的……能够想出这种编码的人,可真厉害。”

这打字员惊讶道。

要知道,这两千个数字对应的编码可都是不能重复的。比如说,有了123,就不能出现12,或者124之类的。这需要具备超高的计算能力,才能够编出这么多的数字。

太厉害了。

古厂长反而没那么惊讶,他觉得苏顾问不厉害才怪呢。“好,既然好用,那我们厂里就能生产。”

“咱厂里不是要搞化肥生产链吗?”打字员问道。

“咱就不能扩大招工了?多开几条线,多样发展了?”古厂长心里乐颠颠的,觉得平安机械厂闻名云州地区指日可待。

打字员提醒道,“可是这台打字机也不完善,里面的字都是常用字。这也是缺陷。”

古厂长:“……咱们可以自己加吗?”原理不都一样吗?

“可以加,但是……这个编号咱没有啊。”

谁还能有那个脑子编其他编号?

这事儿古厂长只能去找江博求助了。

江博听完情况后,丝毫没有觉得羞愧,“我只用得到那两千字。”

“……”

不过江博还是有职业道德的,他之前只想到楚楚,所以就没考虑那么多,现在既然有问题,他当然也会解决了,于是回忆了一下子编的号码,又继续帮着机械厂这边编新的号码。

他轻轻的拿出自己胸口口袋上面别着的钢笔,动作就和慢动作一样。

古厂长就发现了他手里的钢笔了,随口说了一句,“这钢笔看着真好。”

江博嘴角弯了弯,低着头开始爽快的写代码。

古厂长看着他写代码的速度,都呆了,感觉这苏顾问完全不用思考的样子啊。

不是说很难吗,咋人家苏顾问这边一点难处都没有。

还是脑子差太多了。

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新型编号打字机就悄然的传播开了。古厂长给这打字机取了个名字,苏氏编号打字机。

不过东西就算好,那也得有人知道。为了宣传,他还编了个宣传小故事——感天动地兄妹情。

故事大概讲述一个哥哥看到当作家的妹妹每天都很辛苦的写字,很心疼妹妹。于是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终于做出了新型打字机。

在研发过程中经历的重重磨难,可以说是十分感人了,完全称得上感天动地几个字。

马兰的工会这边也有了一台新的这样的打字机。

大伙儿看到那打字机包装盒上面印的小故事之后,还问马兰是不是真的。

马兰觉得自豪,除了他家小博完全没遇到任何研发上的困难之外,其他倒是真的对的上。

她们家就是这么兄妹互助互爱。

笑道,“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呢。”

等下班之后,马兰就回家里和家里人念叨了这事儿。

宋楚不好意思道,“那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小博哥对我很好了?”

“对啊。”马兰笑着。

江博看到那故事之后,脸都黑透了,决定短时间之内,不再给机械厂做任何东西了。他心情非常不好!

什么感天动地兄妹情,真幼稚!

江博的心情完全没影响到故事的传播。

先是在县里传播,然后又传播到了地区,后来又去了省里。

好用的东西总是传播的特别快。

没多久,很多人都知道,平安县机械厂做出新型打字机了。很好用。

苏氏编号打字机很快就出名了,很多打字员都开会背诵那个写满了编号的册子。准备迎接新的打字方式。

平安机械厂先是做化肥生产链有了名气,如今又搞出了新型的打字机。顿时让很多机械厂侧目。

连省里万人机械厂厂长都在嘀咕着,“这平安县到底是在干什么呀,三天两头的出成绩,人家那技术员就那么厉害?咱厂里的技术员整天都在做什么?让他们赶紧抓紧时间搞研究,搞出更好的产品。”就不信了,他一个万人大厂还比不上平安县一个几百人的小厂。

钢厂这边见机械厂又火了一把,高厂长在边上看的牙酸。

看着厂里正在建设中的新型炼钢炉,他决心就更重了。之前还按部就班的建设,这会儿直接让人请外县的大师傅过来一起帮忙建设。

“要抓紧这个工程,咱们争取年前给建起来!”

十二月中旬,钢厂这边的炼钢炉才建设起来。

这个速度也算快了。毕竟炼钢炉是大工程。一个炉子一般能用百年的。

他们钢厂一些老炉子都从民国时期过来的。

总算建设好了炉子,高厂长就找马兰请江博来厂里了。

马兰还挺忐忑。

她作为钢厂的一份子,自然清楚国内如今对材料的缺乏。

有时候,国家拥有这项技术,但是却因为缺乏材料而做不成。

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材料有多难。

她儿子这次搞了这么大一个动静,总觉得心慌。

回到家里,马兰吸了口气,坐在自家火炉子边上,看着正在烤花生的儿子。

他边烤,边剥,然后往旁边正在低头写作业的闺女嘴里塞。

这样子怎么看,怎么轻松悠闲。

马兰顿时想到一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她严肃道,“儿子,钢厂那边炉子建设好了,高厂长邀请你过去看看。”

江博道,“外面冷,不去。”

马兰:“……”

江博直接起身,将自己书包里写好的新型钢材炼制方法给了马兰。

”这啥 ?“马兰问道。

”可以叫它镀锌薄钢。适合做车子的外身。我那台车都生锈了。”

江博严肃道。

马兰:“……”所以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吗?

“儿子,你真不去看?万一他们做的不合格怎么办?”

“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已经给了数据了。”江博严肃道。

他觉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如果给了那么详细的数据都做不到,那就是实施者的能力问题。

他就算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反而很影响心情。

“妈妈你给他们就行了,让他们自己做。”

马兰哦了一声,放在了背包里面。

然后问儿子,“这个钢好不好啊?”

江博道,“不算好,这里的炼钢设备不行,只能炼出这个了。”然后皱眉,“虽然只比钢厂那些钢材要好一些,但是也只能将就用了。”

这也是江博时常不满意的地方。他之前想做更好的发动机,结果发现材料限制了。只能将就。

现在想做好材料了,结果设备又限制了。又只能将就。

这里的科技仿佛就是一个无底洞一样。

马兰一听这话,顿时惊呆了。

还只比她们厂里的钢材好一点点。

这儿子到底知不知道,技术的进步多重要!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那也很了不起了。

这么宝贝的钢铁材料资料,他竟然就随便塞书包里面,万一被特务抢了咋办?

马兰赶紧将自己的背包抱在怀里。

第45章

第二天,马兰就让苏志峰护送她去钢厂,路上神神秘秘的将自己的包裹抱紧了。

这东西和打字机化肥可不一样呢。

虽然还不知道是不是能成,可以她儿子之前百分百成功率来看,还是必须郑重对待的。

到了厂里,马兰就亲自送去给了高厂长,将江博和她说过的关于这个钢材的事儿仔细的说了一遍。

高厂长对于江博不能过来,还有些失望。他还想得到苏顾问的指导,看看他们那个炉子建的合不合格,有没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

毕竟这么大的工程,没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心里总是不踏实。

马兰叹气道,“我们家小博平时太认真工作了,在前阵子又搞什么打字机,忙的没有休息时间,人没休息好,这身体就虚一些,容易冷,我看着他那样儿就心疼。而且最近还要忙着期末考试,学业特别重。”

高厂长还能说啥呢,想想也是,这大冬天的,喊一个孩子出门来工作,挺不好。

反正这资料也有了,他们先自己琢磨琢磨。

拿到资料,高厂长立马就召开了会议。

这次修炉子事儿,高厂长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做的。

其实一般一来,这种新型材料都是要国家这边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之后,得到了最终的结果了,才会给他们这边炼钢,不会让他们瞎弄。

所以这一次,高厂长没经过认证,凭着江博一句话就搞这么一出,在厂里引起了一些稳重派同志的不满。

开会的时候,还有老同志道,“真是太冲动了,这反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啊。那个新型的炉子,咱们都能修两个老炉子了。”

其他人没说话,但是也是这个脸色。

高厂长能怎么办呢,他这人就是有野望。所以只能强压下去了,“我也是一心为了厂里,我也说了,如果有事儿,我负责!”

其他人没吭声了,如果高厂长愿意负责,到时候那肯定是要离开厂里的。

“既然大家没意见,那我建议马上开始按照这上面的来炼一炉。这会儿冬天,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这还是实验,也不会太影响工作。”

在高厂长一声令下,上上下下的忙碌起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钢厂如今建了新的炉子,似乎要炼新型钢材。也知道,这个钢材好像是在马兰的儿子,苏顾问的指导下搞出来的。

这事儿倒不是高厂长宣传,只不过当初江博来厂里走了一遭,工人们都看在眼里了。

当初高厂长也不知道会搞这么大动作,所以也没想着瞒,后面也压根瞒不住。

很多工人对此表示怀疑。

他们对江博的了解仅限于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说法,知道他很厉害,好像做成了很多事儿,也搞出了化肥,得到大领导的表扬。

但是这化肥和炼钢可不是一家的。搞出了化肥,不一定能搞出钢材啊。

一些工人背后议论纷纷,觉得高厂长瞎胡闹。甚至还有老同志到工会劝马兰教好儿子,别让儿子胡闹,专学一门就行了,别给炼钢任务增加困难。

马兰:“……”要是能选择,她才不给儿子揽事呢。

不过这事儿她倒是没和儿子说。免得影响儿子。

毕竟闺女学业忙,儿子还要辅导闺女学习呢。

新型钢材炼制不容易,因为技术掌控的不熟练,失败了几次。

一直到元旦过了都还没成功。高厂长急的嘴巴都起泡了。

对于这些,江博一无所知,每天忙着给宋楚复习功课。忙碌而悠闲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元旦这天,马兰特意煮了汤圆,和家里人一起庆祝又是新的一年。

这个日子只有马兰才知道有多么重要。这意味着三年自然灾害结束。老百姓日子会越来越好了。

一家人正准备开吃,家里的院门又敲响了。

宋楚踩着嘎吱嘎吱的雪去开门。打开门就高兴道,“大舅小舅。”

马兰一听又是弟弟们来了,诧异道,“咋又来了?”

“给你们送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