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啊,十五度啊……够了。”

马兰和宋楚连连点头。

十五度完全够用了,别说十五度 ,就是五度也好啊。

这冷天,真让人受不了了。他们刚来第一年,真不习惯。

江博严肃道,“他们之前都不做制暖的,我今天过去加上去的。”

宋楚高兴道,“小博哥,你可真棒,为我们创造了温暖的生活环境。”

马兰夸赞道,“我儿子就是个中央空调……咳咳咳,不是,是私家空调。”

苏志峰道,“不都是空调吗,有区别吗?”

马兰道,“没,没区别。”

江博看了看妈妈,然后低头吃火锅。

有了空调就有了盼头,苏家人眼巴巴的等着空调,终于在小年的时候给装上了。

一体式箱式空调,很好安装,都不需要安装师傅了。但是研究所的同志还是亲自过来了。

军区大院的人就只看着,又有一车人来了,还在苏家这边装东西。

但是谁也没过来看热闹,只在家里猜测,这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总是这么热闹。

苏家这边装好了空调,就立马启动了。站在出风口感受着吹出来的热风,研究所的同志这才感觉到了圆满。做出来的东西,只有真正的被人用上了,那才是没白忙一场。

马兰将手放在空调上面,感动的热泪盈眶。

以为要等很老之后,才能够过上上辈子那种上网吹空调的日子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简直和做梦一样的。

一共就两台空调,一台在客厅,一台在书房。

江博的想法是房间都给装上,但是现实还是给他沉重的一击。家里的电线带不动四台空调。两台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还不能同时开。

江博:“……”

早知道他就搞供暖了。一劳永逸。

晚上,苏家人就开着空调吃起了火锅。觉得这个小年夜过的也不算差了。

大领导家里,几个领导也在一起感受华国第一批空调的好处。

只开了一会儿,感受到了温暖之后,他们就给关上了。

大领导笑着边喝茶,边道,“好是好,太费电了。这会儿咱可用不起。这就适合财主们用。”

其他领导也笑了起来。国家穷,他们就过穷日子。

二号领导道,“咱们用不起,总有人用的起,老大哥不是想和我们谈出口吗,看看这个可不可以谈。”

“那我们华国又得开空调厂了,专门出口外销。”

大领导道,“那又要用人了,这些技术产品,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其他领导也是发愁。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需要要无数的知识青年来投入实践。

于是在新年的那一天,国家颁布了高考的政策。

以省为单位进行考试,各所高校根据不同的省份划分录取分数线。也相当于全国高考了。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作量的,但是为了保证优秀的人才进入最好的学校,再繁琐的工作,也得做。

好在现在有了计算机了,虽然还没苏江博同志说的那个什么网络,但是至少大大减小了工作量了。

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统一研究生考试。定在每年十二月,北方地区则定在三月。

这种大规模的考试政策推行,让整个新年都充满了欢乐,特别是家里有孩子念书的,就更高兴了。都盼着自家孩子以后考大学,成为知识分子。

以为没啥兴奋的就是苏家人了。

这政策简直是当头棒喝,提醒他们别太轻松了。

苏志峰三月份就要参加考试了。这就意味着,他还剩下几天的复习时间。

马兰就不用说了,这第一批高考就赶上全国高考了,全国人民竞争,这就和走钢丝一样的。

宋楚也发虚,生怕自己考不上心仪的大学。

三人重重的叹了口气。

只有江博靠在沙发上面,眼神平静的打量他们。心里很疑惑,为什么不开心,不是都说好了考大学考研究生吗?

为了考出好成绩,苏家人都没出去拜年,好在他们在首都也没啥亲戚朋友,也不用出去拜年,唯一只有雷家而已。

雷家今年过年气氛有些奇怪。雷虎和雷豹两孩子都不活泼了,说话都小心翼翼的,雷首长臭着一张脸。雷家还多了两位老人,是雷虎和雷豹的外公外婆。

两老已经一把年纪,头发白苍苍的了,但是打扮的还是很体面。

待人也是彬彬有礼。

知道马兰他们是邻居,而且关系很好,梅老爷子也梅老太太也都态度随和。唯独对自家女婿没什么好脸色。

雷首长一副丝毫不屈服的样子,就算被瞪眼也无所谓,“瞪我也没用,我还是那句话,资本主义不可取。我们姓社,就该农民和工人当家做主。”

梅老爷子听到这话,气坏了。

“我们可听说了,首都都有一家私营烤鸭店了。这是大首长批复的,这就说明,大首长是有考虑的。”

雷夫人劝道,“爸,这事情以后再说吧。”

梅老爷子固执道,“不行,我还是要说的。这次我们来首都,也是带着大家的期望来的,要搞清楚,到底未来国家要走什么路。”

马兰听到这话就尴尬了,觉得这话题挺敏感的。

梅老爷子也挺有底气,当初他散尽家财资助抗日,在建国后还得到过爱国人士的称号。这个国家,大家都是爱惜的,那么都有提出自己想法的义务和权利。

他本人虽然不打算做生意了,但是对于做生意这种事情还是很赞同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做生意了,那还有什么生气?

雷首长道,“您老还是别去了,咱就安安心心过个年,过完年你们是想住在这,还是回老家去,我都依着你们。要我说就住着里就行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也省得梅林担心你们。”

“和你一起住?”梅老爷子呵了一声,“不必了,我这个老资本家,可配不上和你这个贫农出生的同志住在一起。”

雷首长:“……”

雷首长说不过文化人的老爷子,就找别人求助,首先就看中了好说话的苏志峰,“苏老师,你有文化,你来说说,咱们能支持老百姓做生意嘛,这要是都做生意了,这不是乱套了吗?”

苏志峰张了张嘴,“我……我就是个搞教育的。”

马兰道,“对,他就是个书呆子,什么都不懂。”

雷首长道,“那马兰同志你说,你是工会的,你肯定有想法。”

马兰想说自己是个老百姓,没啥想法,有饭吃就行了。

雷夫人道,“老雷,你就别瞎搅合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

雷首长道,“有什么不能说的,这是新社会!”

马兰很想抓自己的头发,早知道就晚点来拜年了,“这个吧,我是觉得,咱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到底咋样好,都不知道,真没必要争论。咱现在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搞建设吗,咱一心搞建设就行了,物质基础上来了才是最重要的。”

梅老爷子道,“这太笼统了。允许老百姓做生意,和搞建设,这不冲突啊。”

雷首长道,“冲突大了,资本家都复辟了,还怎么搞建设?”

梅老爷子又要气的厥过去了。“我就不信都是你这个想法,总有人看得清楚形式的。”

宋楚弱弱的举手,“别吵了,要是大家都忙着争论去了,谁还搞建设啊?”

“……”

第91章

宋楚的一句话,让两人都没吵下去了。

马兰发现,自己闺女虽然年纪小,但是看事情还是很通透的。反而自己瞻前顾后的。

马兰道,“老爷子,我觉得,做不做生意,这个问题不是人吵出来的,也不是争出来的,而是百姓需要的时候才会出来的。现在大伙儿都穷,做生意能挣钱吗?”

苏志峰也道,“现在这样好不好,咱不知道。可是,至少国家在发展,老百姓日子也在慢慢变好。咱老百姓要的就是这样安稳的日子。”

宋楚也很担心,“如果大领导爷爷他们为了和你们争论这些事情,不去搞发展了,那怎么办?”

梅老爷子沉默片刻,然后道,“可是,就这么过下去?咱就不能提意见了。”

马兰心道现在还真不能提。国家要稳定发展,就不能存在这种不安的因素。

“咱慢慢来,别着急。国家在发展,需求就会变大。比如这两年国家不是工业发展不错嘛,人民需求大了,国家总会满足这些需求的。不会让老百姓有钱没地方花。”

雷夫人也劝道,“爸,这建国才多少年,咱们搞建设都来不及,这些事儿等以后基础建设好了再提。现在讨论这个,那不是给国家添乱吗?”

雷首长道,“就是添乱。”

苏志峰笑着道,“老爷子,别的我不说,就说这高考政策改革,以前是没有的吧。现在工业发展需要人才了,国家不是就改革政策了吗?说明国家是重视人民需求的。所以,咱不着急。”

大家也都没否定梅老爷子的观念,只给他灌输一个思想,那就是人民的需求还没达到要全国人民做生意的地步。所以梅老爷子倒是没那么反感这些意见,而是在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着急了。

一场原本要恶化的争论总算是平息了。

但是马兰还是很担心的。

她又想起了两年后的事情。梅老爷子只是一个个例而已,未来肯定会前仆后继的出现很多这样的人。

到时候争论一旦起来了就会形成矛盾。然后……

马兰就和梅老爷子道,“老爷子,您身边要是还有同志着急,您得劝劝,给国家一点时间。不要太着急了。国家这么大,咱得慢慢,走稳点儿。”

梅老爷子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散尽家财投身革命了。

“哎,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看到繁华盛世了。”

宋楚很自信道,“肯定能看到的,您要对咱们年轻一代有信心。”

从老雷家回来,马兰心里其实还是担心的。

之前她以为历史很多地方发生改变了,一切都会不一样了,但是梅老爷子的出现,给了她当头棒喝。矛盾还是存在的。就怕越演越烈。

吃饭的时候,马兰心不在焉。

苏志峰道,“还想着呢?”

马兰叹了口气,“我是想着,万一以后国家真的为了如何发展社会而争论咋办,思想上的问题,说不清楚。我担心到时候会乱套。要是真有那一天,大家会不会都跑去搞游行了。”

苏志峰笑了,觉得她杞人忧天。

宋楚也道,“不会的,大领导爷爷是个睿智的人。”

江博道,“科技力量强大,一切都没问题。”

马兰:“……”你们好自信啊。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真难受。“甭管咋样,这些事儿别出去说。”

宋楚他们点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听大人的总是没错的。

江博又看了看妈妈,面色中带着点儿沉思。

……

过了元宵节,宋楚他们就开学了。这一次再次分班了。学生们分文理科,分科之后还要进行再次分班。

宋楚还挺紧张,因为期末考试的时候,小博哥任性的交了白卷,也不知道会分到哪个班上去。

“会和你一个班。”江博道。

宋楚道,“你咋知道的?”

“算出来的。”

宋楚:“……”

果然,两人去看名单的是,就看到了人数的名字了。只不过宋楚是班上第一名,江博……江博是班上最后一名。

宋楚郁闷坏了,“小博哥,以后别任性 ,最后一名多不好啊。”

江博觉得这都不重要,名次什么的很重要吗?只要在一个班上就好了。

虽然江博不重视,但是去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还是痛心疾首的将江博给批评了一顿,“不能这么胡来了,你成绩就算再好,也是要尊重每一场考试的。高考你还能这样?”

江博摇头。表示自己高考绝对不会这么胡来。

见他态度良好,班主任这才不生气了,“现在高考改革了,学校很重视成绩。等高二的时候还得分班,但是按照高一的成绩分。还有,从这学期开始,座位也是按照成绩分的。按名次选座位。”

江博:“……!!!”

知道自己可能和宋楚分开坐之后,江博脸色都不大好看了。

宋楚点了点他的胳膊,“让你任性吧,这次我和你选一个位置,下次你可不许胡闹了。”

江博乖乖的点头,“不会了。”果然,任何地方都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最后两个孩子愣是分到了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上面。

前面一群人都给他们挡的严严实实的不说,旁边窗户还是漏风的。

对此,宋楚只能安慰自己和江博,没事儿,反正期中考试还要换位置的,而且天气暖和 ,这地方透气。至于上课……这不是还有小博哥吗,辛苦小博哥以后多补课了。

江博和宋楚开学没几天,苏志峰也正式参加考研了。

苏志峰考的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系研究生,因为是第一批,所以报考人数应该很多。

之前苏志峰已经拜访过了苏校长的老同学,本来已经没啥大问题了,现在搞全国考试,难度就大了。

而且苏志峰同志还拒绝让江博给他划重点。

“我考研的目的就是未来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拒绝应试教育。我自己要以身作则!”

宋楚一脸支持道,“爸爸,我精神上支持你,可是我脑子不大好,行动上没法支持你的。”

江博也对着他道,“没人陪你复读的。”

苏志峰:“……”这小子,就不能说点好话吗?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自己儿子面前,苏志峰觉得自己引以为傲的涵养都要维持不下去了。

励志要做打败应试教育第一任,苏志峰愣是进行冲刺了一些时日。

终于到了三月七日考试这天。

为了支持给苏志峰打气。马兰一早起来下了面条,打了两个鸡蛋。寓意让他考满分。

然后把宋楚和江博拉过来,让苏志峰在他们脑门上摸摸,“蹭蹭他们的聪明劲儿,这样你考试都不用担心了。”

苏志峰道,“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咋不紧张呢,你是咱家考试第一人,打前锋的。”

宋楚道,“爸爸加油!”

江博:“……加油。”搞这些有用吗?

还真点儿用,苏志峰一脸幸福,充满斗志,“放心吧,为了咱们全家人的幸福,我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

到了考试现场,果然考试人数很多。这次考研对报考的人的年龄很放的开,很多都是老大学生都来了。

苏志峰混在里面,竟然算是比较年轻了。要不是他早就提前准备考研的事情了,这会儿还真的得发虚了。

考试连着考了两天才结束。

考完之后,就出了通知,考试成绩将会在五月份进行公布。公布成绩之后,六月份各学校再进行复试。

因为还要进行复试,所以全家人都没问苏志峰的成绩。

江博是没兴趣,宋楚和马兰是很顾虑,担心给他增加压力。连提都不敢提。

自认为考的还算不错的苏志峰:“……”

马兰开始还挺轻松,结果一看这时间,就想到自己六月份不是也要考试吗,自己还等着看苏志峰同志的成绩呢,没想到还碰一起来了,顿时危机感顿生。

好在单位这边也理解,为了让马兰备战高考,也给她安排了比较轻松的工作。

毕竟这大学生毕业之后,还是要回来工作的。现在也算是提前投资了。

看着爸爸妈妈为了考试这么紧迫,宋楚也不轻松,啥事儿也不敢了,埋头苦学。

家里唯一闲一些的就只有江博了。

因为是文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讲题了,所以宋楚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背诵重点知识,背诵这种事儿对于江博来说是不存在的。扫一眼全部记脑子里了。因为时间多了,江博就准备多干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