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和二丫麻溜的点头。

她们可和别人不一样,最常听的就是小姑的风光事迹。早就盼着能够出人头地,和姑姑一样了。

所以让她们不念书是不可能的。

马鹅蛋骄傲道,“我们是男娃,不用好好念书。”

李四喜:“……”

真是赖利头孙子!

宋楚道,“不念书也好,在队里种庄稼,以后种粮食给大丫她们吃。农民同志最光荣了。”

马鹅蛋:“……”

一家人坐着车子离开的时候,正好是下工的时候,大伙儿都来送。

马兰和大队长道,“叔,我和您说句实话,大领导特别重视教育,也重视文化人,咱队里可不能落后了。甭管男娃女娃,都送去念书吧。出来一个是一个。也甭管男娃女娃了,考出来都是好娃,给队里争光的。”

大队长道,“真的?”

“那可不,要不然咋会高考改革呢?”

大队长抓了抓脑门,“我以后盯着点。让他们好好念书。”

车子上了路,宋楚靠在马兰胳膊上面,“妈妈,你说队里会让女娃念书吗?”

“应该会吧,不过这事儿咱也不能急,多少年的旧思想了。”

宋楚心情还是有些低落的。

今天听到的见到的,颠覆了她很多认知。

晚上睡觉的时候,宋楚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小博哥,你觉得男娃好还是女娃好?”

江博一直安静的躺着,关心宋楚的心情,听到她说话,就有些纠结,最后道,“都好。”

他实在不想偏心。

宋楚道,“那为啥那么多人不喜欢女娃呢?”

烤鸭的大师傅不把手艺传给女娃,队里扔孩子也是扔女娃……念书也不给女娃念。

可是在工作岗位上面,那么多的女同志都在工作呢。

以前妈妈还在钢厂当临时工的时候,还在矿上工作过。那些阿姨们都干着和男工人一样辛苦的工作。

还有姑姑,也是很有才华的女同志呀。

女娃又不比男娃差,凭啥啊?

就凭要出嫁吗?要是不喜欢女娃出嫁,干啥一开始不让男娃出嫁呢?

宋楚气的哼了一声,突然很想写书了,很想告诉那些人,女娃是有出息的,女娃出息了,也是能够顶半边天的。

马兰他们在县里也待不了两天,接下来的时间,都用来和苏老太他们团聚了。

钢厂这边高厂长和县里如今已经升职的吕书记还特地上门来看他们一家子。

吕书记看到江博就乐呵呵的,“长的可真快,这一年都长这么高了。”

马兰看了看自己儿子,确实长的挺快的。还没满十三岁,就已经一米六一了,都快和她一样高了。

倒是楚楚,还是娇小娇小的。

可能是这娃不需要补脑子,吃的好东西都长个子去了。吃的都是大领导们吃的呢,真正的补身子。

吕县长他们又说起了如今县里的现状。

也算是托了江博的福了,上面现在也很重视平安县,很多政策照顾,不止钢厂扩建了,连机械厂这边都成立了分厂,招了许多工人。现在的平安县可真是工业大县了。

“等下次你们回来,肯定会更好的。小博啊,你这是造福一方了,我代表咱平安县感谢你。”吕县长真心道。

江博觉得这都不算什么,他只是随手做的几件事儿而已。

不过,能带来这样的效果,大家都很开心,所以他也是觉得欢喜的,所以他微微一笑,“不用客气。”

吕书记一愣,然后打量了一下江博,笑道,“小博真是长大了。”

高厂长觉得何止长大了,简直大变样了,都会笑了。

看来首都真是个好地方,连苏顾问去了,都多了几分人气了。

……

第三天的时候,高菊花来了一趟县里,给马兰报信过来的。

不需要马兰出钱念书了,老李家自己同意让金环去念高中了。

马兰道,“都同意了?”

“老爷子老太太是担心以后金环出息了,真的不管他们了。至于其他的兄弟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家孩子争取念书的机会。也得亏小博和楚楚出息,带了个好头,咱县里都是就出名的,都知道念书的好处了。这次老爷子老太太说了,谁考得起高中,谁就去念,考不起的就回家种地。各凭本事。”

马菊花说完,愤愤不平道,“这还不都是我争取的?一个个的想吃现成的。”

马兰道,“你也不算白干了,至少让金环他们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以后孩子会更用心念书的。”

“那可不,她们现在都不用我盯着了,可认真了。小宝都没出去混,就怕变成咱妈嘴里的赖利头儿子。”

马菊花说起孩子们,一脸的幸福。

马兰知道,她二姐这是将孩子当做自己的寄托和期望了。希望孩子能够上她没过上的生活。

马兰真希望,这种遗憾越来越少。

所有人都能念书,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县里待的第四天,马兰他们就回去了。

毕竟来回花好几天,再待上几天,时间实在太长了,苏志峰和孩子们倒是有时间,可马兰还要上班呢。

还没考上大学就这么疏忽工作,这可不像话。

苏老太他们可舍不得了。

特别是几个孩子,这几天才在一起玩熟悉了,又要分开了。

宋楚邀请他们,“要不今年冬天你们过去玩?或者夏天去也行,我带你们去吃烤鸭,特别好吃。”

几个孩子咽口水。然后麻溜的点头。

马兰和苏志峰也要邀请老两口去首都那边玩,居住也行。

苏老太倒是想去,可是也没时间去,苏校长现在事业第二春呢,在县里机械厂干的特别好,人都年轻了很多,哪里舍得放下自己的事业啊。

苏校长一脸意气风发道,“只要国家需要我,我就能在岗位上面待到最后一刻。老三啊,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你就懂了。不过你可能也不会有我这样的体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第二事业。”

苏志峰:“……”老爷子这是真的嘚瑟上了。

徐美丽她们妯娌之间也在告别。然后偷偷的给马兰塞了一本书,“听说咱家小博会划重点,让他帮我划划,这书我才托人买到的,要不然早送你们家去了。”

马兰:“……这一时半会儿的……”

徐美丽嘘了一声,“不着急,划完了给我寄回来就成。”

马兰:“……”

然后得意的看了眼正和宋楚他们说话的冯姗,“我绝对比她考的早。”

……

回程比去的时候还要大包小包的。

都是老家这边亲朋好友送的各种土特产,连小米都给带上了,说是这小米地道,熬粥好吃。

好在有车,还有朱大山他们帮忙,要不然还真带不走。

一路上,宋楚都在默默的观察身边的人,

特别是带着男娃和女娃的人。

然后发现,绝大多数的人,确实对男娃更上心。

以前没仔细观察,都没发现。

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这现象这么普遍。

这是一个让人特别无奈的认知。

以前这个世界对于宋楚来说,是完美的,稍微一点瑕疵都是可以忽略的,可是现在,上面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了。

宋楚鼓了一口气,她要努力的挥散这上面的阴影,哪怕需要很长的时间。

回到首都之后,马兰就去上班了,苏志峰则去学校那边见老师。

家里就剩下江博和宋楚。江博觉得自己假期还没结束,得假期修完了,再去研究所,就在家里咸鱼吹空调。顺便给大伯娘划重点。但是他觉得,这书上的知识不够全面,见闲着没事儿,还给上面添置了一些知识点。

宋楚则拿着笔记本,坐在江博身边,边吹着冷风,边构思新书。

思考这个书要怎么写,才能够得到其他人的重视,才能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

大领导也知道江博从老家那边回来了。还特意抽空,请宋楚他们去吃西瓜。

第98章

说是邀请他们吃西瓜,其实也是抽空和江博他们见见面。关心一下他们的成长状况。

而且和两个单纯的孩子相处起来,总是能让人轻松一些。

更不提江博还是国家的小宝藏。

因为家里没人,宋楚就将苏小花也给带上了。

苏小花到了外地就特别粘人,看谁都害怕。被宋楚抱在怀里的时候也不动,老老实实的。

但是进屋里的时候,就没让进去了。怕它在里面捣乱。

好在有了小鱼干,苏小花也不乱跑。蹲在阴凉的屋檐下吃吃喝喝。

大领导这边早就切好西瓜了,红红的瓜瓤,看的人口齿生津。

大领导见他们来了,就让他们吃西瓜。

宋楚拿起一块,“谢谢大爷爷。”

江博道,“谢谢。”

大领导见他们吃西瓜了,就笑着问他们回去的情况。

江博道,“一切都好。”

宋楚就帮着描述了一下平安县的状况,“比咱们上次离开的时候多了好多厂房,还做了新的职工房。大家好像也长好了一些,没像以前那样瘦的吓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学校念书的人也多了。”

大领导听到现状,脸上也是露出笑容。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就是他们最大愿望。

又问关心他们的近况,这暑假有什么安排。如果觉得热,可以让人送他们去凉快的地方避暑。

江博看着宋楚,他无所谓的。

宋楚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摇头,“大爷爷,我们在家里也挺好的。”妈妈说了,尽量不要给大伙儿添麻烦。

“而且我想写书啦,在家里比较方便。”

大领导是知道宋楚写的书的,还看过,虽然不老练,但以她这个年龄来说,相当有灵气了。“准备写一本什么书?”

“关于女同志的书。”宋楚道,“这次回家,我才知道,原来好多人都重男轻女呢。有人扔女婴儿,不让女娃念书,也不让女娃学手艺。大家对这个现象还习以为常。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我想写书告诉大家,女同志也是有本事的,她们应该享受和男同志一样的权利。”

听到宋楚的想法,大领导还有些微微的惊讶。

可能觉得她这个年龄能够想到这个,实在是难得。

他喊了男女平等这个话题很多年了,效果也是有的,但是要说改变所有人的老观念,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宋楚道,“妈妈说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大家又瞧不起女同志,不给女同志一样的机会,那女同志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出来了。我们班上,很多女同学都比男同学会念书,也许还有其他女同学会念书呢,但是因为没有机会,所以被埋没了。”

大领导微笑道,“所以你想为她们争取权益?”

宋楚脸色微红,“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我想尽力让大家知道女同志的好。最起码让她们拥有生存和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平等教育……

大领导点点头,“我很期待你的新书。写完之后,我一定要买一本。”

宋楚很高兴,觉得找到了知音,“我到时候可以给大爷爷送一本。”

大领导笑着道,“好好写,写的好,我到时候可以帮你推广。”

宋楚高兴道,“大爷爷,你是认识出版社吗?”

大领导笑而不语。

……

这个题材第一次写,宋楚得找题材,好在大领导很支持她,还给她送了一些老资料来了,记载了很多巾帼英雄的故事。

宋楚本来想写这些真实人物的传记,但是看到她们的照片,知道她们的事迹之后,她就暂时放弃了。

觉得自己现在成长的还不够好,用现在的文笔和知识面来写她们的人物传记,实在下不了手,太对不起她们。

以后肯定是要写的,这些人的事迹应该让大家都知道,但是不是现在。

宋楚看完之后,终于选了几个题材作为自己新书的题材。然后虚构一个故事。

宋楚想写的是一个四姐妹之间的故事。

她们出生在一个没有儿子的家庭,而且还是战乱时期。但是她们的父母却很开明。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女儿而失望,反而当做儿子一样培养。

她们也曾在小时候被人骂绝户头,每次被人骂,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证明自己比男娃强。

一场战乱,让这个幸福的家庭破碎了,几个姐妹之间失散了。然后各自有了自己的际遇。

在流散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都比男人还要坚强,用父母教育她们的本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功劳,最终,在不同的领域里面做出了大的成就。国家成立之后,一家人终于团聚。而父母也因为她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马兰看完自己闺女的故事概括之后,就一个想法,她闺女真是风格多变,写得了煽情,也搞得了强国爽文玛丽苏。

“和你之前的书比起来,看起来情节比较戏剧化。”

宋楚兴奋道,“妈妈,你也觉得戏剧化吗,我就是故意这么设定的。这书最主要是写给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看的。比如说咱老马家那边,我听说外婆他们喜欢看戏,给他们写的太深奥了,她们还不感兴趣呢。就写这种戏剧化一点,希望她们喜欢看。”

马兰觉得闺女还挺聪明的。大文学家的小说,一般人确实品不出中心思想来。

比如以前上语文课文的时候,有些思想还需要语文老师解析了才懂。

可能她闺女这样写,真的有用。

“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出版。还是送回省城去吗?”

宋楚道,“大领导爷爷说,如果写的好,他可以帮我出版。”

马兰:“……!!!”

这本书收集的题材比较多,而且篇幅还不短,宋楚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她这边大纲还没做好。马兰的高考通知书也到了。

通知书是送到军区大院这边的,

马兰下班回来的时候从大门门卫室这边拿到了。看到上面的字样之后,她骑着小电驴往家里狂奔。

一路上引起一群人的侧目。

还以为是发生了啥大事儿呢。

“啊啊啊,考上了,我竟然真的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

马兰兴奋的脸都红了,录取通知书都差点被拽坏了。

宋楚高兴的凑过来看,看到上面的字样,兴奋的一把抱住她,“妈妈,恭喜你,你真是太棒了。”

“谢谢。”马兰笑着在闺女额头上亲了一口。

江博走过来,小嘴抿的紧紧的。

马兰还准备在他额头上亲一下的,但是发现儿子都快和自己一样高,是个大孩子了,就在他脑袋上面揉了揉,“也谢谢咱家小博给我划重点。”

江博道,“不客气。”眼睛还是看着宋楚。

心里想着,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是喜欢抱抱亲亲的。

苏志峰也从楼上下来,脸上一脸喜色,“是我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