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定力够足,她都要激动的晕过去了。

小王又和他们讲了以后的安保安排。以后小武和朱大山都会住进来。小王也会住进来。小王还是负责后勤工作。朱大山和小武可以贴身安保。另外,外围还会有其他同志巡视。所以很安全。

马兰感动极了,觉得国家对他们真没的说的。“谢谢组织对我们的照顾。”

“这都是领导们安排的,苏专家做的贡献太多了。”

马兰还是觉得感谢。这待遇真没的说的了。

可惜她能力有限,不能涌泉相报。

房子定下来了,搬家也很快。

家具都不用搬,只需要搬日常用品就行了。

马兰本来想着,这房子好歹是儿子挣的,让儿子住正房。结果江博强烈反对。

宋楚道,“小博哥真孝顺。”

马兰感动了,觉得自这辈子真是值得了,儿子这么出息,还这么孝顺。

苏志峰也觉得自己之前对儿子不够温和,不像个好爸爸,温柔的摸了摸江博的头。

江博:“……”

于是宋楚和江博住东屋这边,书房在西边,朱大山和小武为了互相提醒,也住西屋这边。

进了房间里面,江博敲打了一下墙壁,发现墙壁不厚,然后问宋楚,“我说话你听得见吗?”

宋楚在房间里道,“听得见,小博哥,咱以后可以聊天啊。”

江博微微翘起嘴角。

为了方便晚上聊天,两人床都是放一面墙的。

马兰看着两个孩子这样,有些好笑,“要不要把墙从中间打个洞?”

宋楚很认真道,“还是不要了,毕竟是公家财产,不能破坏。”

江博也是一脸遗憾。心里还盘算着要多少钱才能买这房子。

马兰:“……”这孩子还真这么想啊。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家子都没怎么睡着。太兴奋了。

宋楚和江博隔着一面墙说着悄悄话。

苏志峰起来倒洗脚水的时候还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回到屋里就和正在看书的马兰道,“你说都这么大了,还越分不开了。怎么感觉总是长不大似的。”

马兰翻了一页书,道,“这就是感情深厚。没啥,等长大了就好了。我还担心他们以后各自成家之后,不如以前亲近了呢。你看我和我姐她们小时候感情也是不错,成家还真还不是隔着一层了。哎……”

这么一想还真是挺伤感的。苏志峰觉得孩子们这么亲近也好,免得越来越生分了。

想着两个孩子以后感情不好了,他这个当老父亲的心里也挺难过的。

搬了新家之后,宋楚他们就轻松多了。

离学校,骑车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都不需要吉普车送了,她和江博骑着小电驴就能来回了。

现在小电驴在首都也不算是稀罕物了,一般单位都配备了,也不扎眼。

第110章

一早,苏家人就都出门往学校去。

苏志峰和马兰才骑上车子,就有个提着篮子的中年女人过来打招呼,一脸笑意,“你们这是新搬来的?”

马兰见是邻居,就笑了笑,“是啊,昨天才搬过来的同志你也是住这附近吗?”

“我就住前面那个院子。”这女人笑道,然后好奇的问道,“你们这是……单位分的?”

这话可就不能说实话了,马兰含糊的点头,“嗯。”

“怎么给你们分这屋来了。不是说不能安排人吗?”

这女人嘀咕一声就走了。

对马兰他们也没个好脸色了。

见这女人直接变脸走了,马兰也皱了一下眉头,“这人谁啊?”

苏志峰道,“算了,可能是想住房子没住成吧。”

“这和咱有啥关系啊,咱也是分配过来的。”马兰心里有些郁闷,还以为是个好邻居想结交一下的。毕竟这左邻右舍的,谁还不希望处好关系呢?

结果一上来就冒出这么个人来。

“走走走,去学校去。”

另外一边院子里,刚刚和马兰说话的女人拎着篮子就进了屋子。

他们住也是四合院,但是却不是只住一家,虽然是两进的院子,但是前屋后院的住了好几家,挤的满当当的。

女人皱着眉头就进了屋里,和自家正在吃早饭的男人抱怨道,“老刘,东巷那边的那个独院的房子,有人住进去了。”

听到这话,吃饭的中年男人停下筷子,“你听谁说的?”

“没听人说,我今天一早去买菜,刚说去瞧瞧,就看见有人从屋里出来了。你说,不是说这房子国家要,不安排人吗,怎么就有人住进去了?”

他们现在住的虽然也比一般人家宽敞,但是谁不想住独院的房子啊。要不然咳嗽一声,隔壁都有人听到。来个客人,也显得很没面子。

按说他们家这职位也不算低,也是市政府的人。

这可是首都市政府的干部啊。结果住个屋子,还得和人挤着,像什么样儿?

这首都不缺四合院,但是大的房子,都是要几家共住的。只有这种独院房子,才能够安排一家人进去。

但是这种房子,一般都是被用来当做政府办公室了。

好不容易东街那边空着一间,多少人盯着呢,这就安排人进去了。

“老刘,你得找人问问去,是不是谁家走了关系了。咱们也走关系去。”

刘四平点点头。放下筷子就起身戴帽子,准备去打听一下这一家住的什么人。

这一家的信息也好打听,就在街道办事处也能查到信息。没什么特别的,一家人都是上大学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能住进去,也没人知道,大概是找了什么关系了。毕竟能念大学的,多多少少也接触了一些老教授什么的。

刘四平有些忌惮,觉得这事儿不简单。但是想到这一下子知识分子的身份,又笑了。

最近这些知识分子可不老实,吵吵嚷嚷的闹了一些事情。

大领导正为这事儿烦心呢。

好些人为了不同的观念,整天争论,按这个趋势,再过不久,这房子可能就空出来了。

……

因为是骑着小电驴,所以宋楚和江博也没像之前那样低调,直接骑到教学楼下面。

结果还是引起了一些轰动。

进了教室,同学们就围了过来,“你们还有这种电动车?楚楚,你们家干什么的,竟然还能有这种车。你知道吗,我们老家那边,就县政府有一台,大伙儿平时就骑自行车。都舍不得骑。”

宋楚道,“车子为啥不骑?”

“怕骑坏了呀,你不知道,在没这车之前,自行车都舍不得骑呢。反正这是精贵东西。难怪都说首都好呢,老百姓家里都能骑上电动车了。”

宋楚:“……”

其他同学也是羡慕不已。年轻人,谁不想要一辆车啊。

不过谁也没仔细找他们打听,毕竟刨根问底这种事儿,总是不礼貌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宋楚就和江博道,“小博哥,我还以为首都这边这么多电动车了,全国都用上了呢,结果竟然用的人这么少。”

江博道,“太穷了。”

宋楚:“……”

江博道,“我会努力的,让更多的人坐上电动车。”

说到底,还是材料和能源缺失的缘故。只要多开发有些新的能源和廉价材料代替,这种问题迟早能解决的。“我下午就去研究所,以后没课的时候,我都去研究所工作。”

“啊,那小博哥你又要学习,又要工作,太辛苦啦。”

听到宋楚担心的语气,江博抿嘴微笑,“不辛苦。”

就是不想分开太长时间了。

宋楚道,“小博哥,你别这么辛苦啦。文学系的课程你又不需要上课,不用来上学也没啥的。好好工作。”

江博嘴一抿,觉得有些不高兴的,“要上课。”

宋楚感觉他似乎是生气了,哄道,“好好好,你来上课。那你平时也别太辛苦啦。实在不行,晚上我回去给你补课。我保证好好做笔记。你只要做好你想做的事情就行啦。上课的事情都交给我。”

听到这话,江博眼睛一亮,“嗯,我以后来学校上半天课,剩下半天就去研究所。晚上你给我补课。”

“好嘞。”宋楚麻溜的答应了。她对小博哥也是很有用的。不是拖后腿的。“我有空的还是,也陪你去研究所,给你当助理。”

江博心情就更好了,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下午,江博就直接去了研究所了。

如今研究所里面的项目还挺多。都是从江博这边延伸出来的。

光是无线通讯项目就有好几个。

因为江博提供的书籍,他们研发的进度也很快。光是发电站,这两年都已经增加了两个了。大大的缓解了国家的电力问题。

至于无线通信,表面上是马上才建立好无线通信地面基站,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移动电话已经升级了。到时候面世的,只是一代产品。二代产品只在特殊部门中使用。

至于其他大大小小衍生出来的改变,更是数不胜数。

基于这些,江博在研究所这边的地位算是最特殊的了。知道江博愿意来研究所上班,蔡所长早就有所准备了。拿了一些不是很费时间的研究项目给江博选择。

毕竟江博现在年纪还不大,不能让他过度的工作。

江博发现,这些项目还挺多的。

他想了想,道,“还是先建立网络吧,建立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指导。”

“那个项目……我们还没有大的进展。”蔡所长有些惭愧。当初苏专家提出要建设网络的时候,他们只是从中间搞出了无线通讯,而最到最后,还是靠苏专家搞出的无线通讯成果。

后来他们也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增加了人力物力,但是对于这种新型的东西,哪怕有了苏专家提供的书籍,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江博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他也知道,不能怪这里的科研人员,毕竟隔了太多年的科技水平了。

“我来。”

于是江博进入研究所,第一个项目就是研究网络设备。

因为决定每天都来研究所,江博也不打算将工作带回家里做了。这么大的工业体系,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培养人。

他打算就在实验室里面一步步的工作,多带点能用的人出来。

免得以后一个项目一做就几年,耽误事儿。

再说,晚上他还要补习呢,也没时间工作。

听到江博的安排,蔡所长差点喜极而泣。立马就准备严格筛选人员。

不是技术过硬的不行,思想觉悟不高的不行,学习能力不强的也不行。

江博在研究所搞研发的事儿,也被汇报给了大领导了。

大领导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国家各项工作正式蒸蒸日上的时候,就有部分人站出来,喊着要改革,讨论国家的性质……

这阵子为了这种事情,争论不休,搞得烦不胜烦。

他最担心的就是到时候闹大了,要出乱子。

眼前的形势,他是一点都不想出现问题的。

听到研究所这边汇报的情况,大领导这种心情就更加坚定了。

绝对不能搞出乱子来。

任何搞破坏的人,都是人民的敌人。

第111章

因为要尽快让计算机联网,实现在线辅导科研工作。江博每天抽出一大半的时间待在实验室里面带团队。

这段时间,宋楚就自己在教室里面学习了。

起先还有人问,等过了几天,大家习惯了,也就没人问了。反正江博在班上也是最特殊的。唯一一个不用上课就能拿双学历的人。忙的不见人影也是正常的,连老师都没问呢。

江博不在,宋楚也没闲着,好好的带自己的文学社,争取每周都收稿子,自己也写一些小文章锻炼文笔。

自从上大学之后,宋楚暂时就不打算出书了。

说实在的,她现在回顾自己之前写的书,感觉有点儿辣眼睛的想法。

要是换做现在的她去写,肯定能写更好。

所以为了不浪费题材,宋楚决定好好的先用小文章磨练自己的文笔。至于下一本书,她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先锻炼,然后收集资料,到时候直接动笔。

但是最近,宋楚发现,收上来的稿子上面的文章有些敏感。似乎在批判什么。

宋楚觉得这样不好,他们现在还是学生,啥事儿都不懂的时候,还是不要纸上谈兵的比较好。

就和文学社的同学打了招呼,以后尽量不要写这方面的文章。

写了文章的学生就道,“也不光是我们这么想,这是咱系里的老教授在课堂上面提过的。说咱们现在还不如民国民主。”

其他人也点头。这观点也是听说过的。

宋楚皱眉头,“那咱们也不用学他们啊,咱还没进入社会,啥都不懂呢,而且咱们能念书,不也是因为国家政策好吗?咱就别添乱了。”

“有一说一,有些事情不好的,咱还是得说。想想以前学生运动,那不都是进步青年搞起来的吗?”有些学生就有些固执了。

文青们就是这样,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儿,那就是要坚持到底的。哪怕宋楚和他们关系好,该说的也得说。

宋楚就决定暂时不收稿子了,就算收上来 ,暂时也不发表了。

回到家里,她就和马兰他们说了这事儿。

江博道,“不管他们。”

“小博哥你这阵子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多,有些事儿你不明白。我感觉他们最近是有些不对劲儿。”

马兰揉着额头,算着现在的年月,觉得这该出现的矛盾,真是怎么样都变不了的。哪怕已经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了,还是有人跑出来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

而且感觉这时间比原本的时间是不是还要早点儿啊。也许只是出现个苗头,但是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难道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让某些人膨胀了,就跑出来搞事了?

苏志峰道,“有一说一,你们说,那些人嚷嚷的对吗?我们教授前几天还和我提过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是搞教育的,但是我们也明白一个道理,普及教育不是空谈,没钱,搞不了教育。改革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马兰是过来人,十分赞同道,“那当然啦,没钱怎么改革?全国就这么多资产,真要是彻底开放市场,被黑心商人从中间赚差价,老百姓才真没好日子过呢。”

江博也觉得挺嫌弃的,“这么穷,不知道有什么好争的。”

苏志峰和马兰:“……”

宋楚担心道,“那咱们该咋办啊?”

“静观其变吧,”马兰叹气道,“这种国家大事儿,不是咱们能够插手的。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有限的学习时间吧。”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会继续走上一世的老路子,连大学都读不完,大学就停课了,那可真是太伤心了。

而且她们家一家子知识分子,到时候会不会出事啊。虽然家里有小博了,但是万一……有个啥子万一咋办?

和爸妈楚楚不一样,江博发表了一下自己的嫌弃之外,对于未来的走向并没有什么担心的。

只要这个国家不再贫穷了,基本上不会出问题。

之所以会出问题,到底还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和末世里面基地战争一样,因为过的不如意,所以就想找事,发动基地战争。

为了这个,江博在实验室也更上心了。

以前他都是直接给一堆资料让他们直接按照资料做成品,或者直接给一本书,让他们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自己去研发。这一次他是真正的参与项目,手把手的,将每一个步骤都在实验室里面做一遍,连运算过程都给做出来了。

之所以这么细致,就是为了多带人才出来。

他这做法,可让跟着他一起搞研发的科研专家们高兴坏了。每天都准备了一堆的专业知识等着问他。

江博:“……”为了未来……还是可以忍忍的……

有了江博的带领,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网络研发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江博已经研发到了服务器的阶段了。

服务器的理论被江博提出来的时候,惊为天人。简简单单的服务器,竟然具备如此庞大的功能。

这计算机有了网络之后,通话功能比移动电话也不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