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就听话的拿着长棍子比着修整坑。我和姜羊卸下一车砖,又回去继续。没一会儿,青山又完工了,跑过来帮我们一起敲砖。我给了他一个锤子让他敲,他看看锤子摇了摇头,然后从破损的墙体跳进屋子里面,一个用力,竟然把整面墙都给推倒了。

我被他吓了一跳,赶紧让他出来了。青山在满天飞的灰尘里走过来,脑袋上都蒙着一层灰,我大概也差不多。

“不能这么推,这个屋子快要倒了,你这样推,一不小心整个屋子倒下来,你在里面被砸到了怎么办?”我让他低下头,一边给他拍脑袋上的灰一边说。

青山低着头,语气好像还挺开心的嗯了一声。

我说不能,青山就不会做了,改拿着锤子老实的敲砖。不过多亏了青山这一下,推倒了一面墙,节省了我们不少时间,唯一可惜的就是这样推下来的青砖,有一些被砸破了。

我们收集了差不多的砖,就开始建造房子。

因为只是用来熏腊肉,不是住人,所以不用做的那么精细。这小房子有一面贴着我们原本的墙,所以只做三面墙就可以。

先把两根柱子放进深坑里,填土固定,再架上上面的梁,做个大框架出来。框架做出来了,再开始做墙面。柱子和柱子,柱子和墙之间,都挖了几道浅坑,这是屋子的墙脚,可以将砖交错的码上去。

梁上要挂腊肉,所以这个小屋子高度也不能太高。差不多了就该架上中间的大横梁,再在横梁上架上几道稍细的竖梁。架完了我才发现这样不太好做屋顶,临时又改造了一下,多架了几十根倾斜的竖梁,这样就能比较方便的盖屋顶。

屋顶当然还是选择盖瓦片,如果用之前盖小棚子那种芒草来当屋顶,等下面火一烧起来,说不定这整个屋顶都要烧着了。

这瓦片怎么码也有讲究,我之前修补过屋顶的瓦,所以知道该怎么码。有着一个圆弧的瓦片一片叠一片,朝上叠一竖排,再朝下叠一竖排,这样一直重复叠过去就行了。可以竖着叠,也可以横着叠,只要把握好诀窍就可以。

屋顶还没叠完,忽然下了雨,没办法,我们只能扔下没完成的小屋子,去收柿饼和猕猴桃,还有用盐腌过的鱼和肉。这些只能暂时全都放在大堂里,柿饼太多,一层架着一层这样放也堆到很高,整个堂屋都显得很挤。

说到柿饼,这个时候的柿饼虽然没有完全晒干,但是已经被我们吃了十几个。现在的柿饼外皮已经形成了一层硬皮,有嚼劲,里面却还软着,只要用力揉一揉,就能感觉到里面滑滑的触感,咬一口,里面还没完全干透的果肉就像是糖果里面的溏心,又软又甜。

比起完全制成的干柿饼,这个时候的柿饼也很好吃。

为了避免鱼和肉坏掉,我们必须早点把那个小屋子盖好,所以我们又穿着雨衣继续在外面忙碌。

雨下的不大,就是连绵不断的小雨,凉风直往我们的领口袖口灌,冷的人打哆嗦。明明还没到冬天,就已经这样冷了。

小雨下了一夜,到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没放晴,依旧是阴阴的天气。我有点担心这天气会一直这样,要是接连好几天的阴雨天,我怕没晒干的柿饼要长毛坏掉了。

小屋子的制作还差一点收角,墙上有很多缝隙的地方,我们要用灰土在外面给它糊上一层。搅拌了一桶泥浆,姜羊和青山自告奋勇要去糊墙缝,我就交给他们了。再来,剩下的就只有做门。

这门我原先是打算做个木板门,但是因为木梁的问题没考虑到,我们之前砍的树都用完了,木板门做不了,我想干脆就做个门帘也不错,还更方便点。

这个做起来简单,把油纸布裁开,剪出两块,固定在门口就行。做完我又发现了个问题,因为油纸布太轻,容易被风吹开,我想了想,就在油纸布的底下缝了两块木条,这样一来就解决了问题。

我把门做好了,又把小屋子里面打扫整理了一下,青山和姜羊才完成他们两个的工作。看到他们身上沾满了灰泥,我觉得他们两个不像是去糊墙,像是糊自己,我那一桶灰泥,估计有一半都在他们身上了。

“看你们脏成这样,自己去洗洗。”

我没有因为他们把自己弄脏而发脾气,毕竟他们看起来玩得很开心,他们能开心的话,我就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很好。

小屋子顺利做好了,就等出太阳。

还好,这天气没教我失望,我们的小屋子做好的第二天,终于又放晴了,还难得的出了个大太阳,连气温都升高了一点。

柿饼那些全都搬出来晒,晒了一天,到傍晚,柿饼仍然是收回堂屋里,鱼和肉就能挂进我们做的小屋子里了。一排排的肉挂在横卡在墙上的柱子上,在底下挖好的浅浅火坑里放上柴火。

火坑里的火烧了起来,一股浓浓的白烟往上飘,萦绕在那一排排的白肉上面。姜羊看屋子里烟越来越多,就帮忙加柴要让火燃烧起来。

“不行。”我用铁钳子夹了些没怎么干的湿柴放在火堆上,跟姜羊解释说:“我们做的腊肉就是要用烟熏,你这样把火烧大,不就成了烤肉,直接把这些肉都烤熟了,还怎么做腊肉。”

姜羊一缩脑袋嘿嘿笑,青山就撩着门帘在外面探着脑袋笑。这屋子太小,三个人太挤了,所以他就在门口看着。

现在火堆烧的是松枝,这些松枝燃烧的时候,散发着浓浓的松香,松油被烧出来后,时不时就在火中爆出一声噼啪炸响。

我们在小房子里待了一会儿,实在待不下去了,那里面的烟太浓,很呛人。从今天开始,这里就要一直保持着火,而且要注意,不能让火烧起来,把肉烧熟,但又不能让它灭了,是个挺麻烦的事。

吃过晚饭,睡前还要来看看。之前给架上的松枝已经差不多被烧光了,我去柴房里搬了个树根过来,放在火堆里,再在上面洒上一层的松叶焖出烟,这样一来,就能烧很久了。

腊肉已经在腌制,地里的小麦已经种下,柿饼全部晒干封存起来长霜了。忙忙碌碌,不知不觉,我们即将度过秋天的末尾。

我并不知道确切的时间,但从山里田里各种植物的生长,还有很多动物的来往痕迹,能察觉到节气的变换。忙的时候不注意,事情做完了闲下来,就能轻易感觉到。

现在这个时间,就算是出太阳,也会让人觉得冷。呼吸成了吞云吐雾,每天早上起来,地上都凝结着一层的白霜。路边的枯草已经完全泛黄,被霜一凝,变成各种僵硬的模样。

第74章 074

屋门口那个又大又平整的坪从做成之后,就一直没闲过,几乎每天都在晒东西。最近好不容易地里的东西都收完了,该晒的食物也都晒好放起来了,才空下来两天的大坪上又被堆满。不过,这次晒的是柴火。

我们在屋檐下加了一大圈的遮雨棚,那里都是要码上柴火的。末世后的冬天比末世前的冬天要冷,住在这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只能依靠最原始的烧火,要是没有柴,冬天可能会没法坚持下去,要想过得舒适一点,现在就必须储备更多的柴。

所以,这些天大坪上堆起来的柴火越来越多了,都是我们三个从山上砍了拉下来的。烧火的柴不能砍那种太粗的树,树干太粗了不好烧,最多也就砍差不多手腕粗的。拖回来放在大坪上晒干了,就劈下大的树枝,把树干一截截的砍断,砍到差不多手臂长短,再一捆捆的扎起来,码放在墙角的遮雨棚下面。

青山砍粗的柴,那些余下的树枝就由我和姜羊来处理,这些树枝乱七八糟的,也要收拾一下。同样折成差不多手臂长,用稻草梗一把把的捆起来。等到要烧的时候,就会很方便了。

我们垒起的柴火一日日在增多,做的熏腊肉也在慢慢变色。最开始的肉经过盐的腌制,仍旧是白和红相间的,而现在被烟火熏燎之后,那些肉已经变成了一种让人很有食欲的熏黄色和暗红色,表面渗出一层透明的油脂,所以肉条上都带着油光。

因为肉里的一部分油脂被烤了出来,这些肉条看上去有点缩水,但肥瘦都更加紧实了。时不时滴落的油脂掉在底下的火堆上,会发出滋的一声响,同时那种熏肉特有的香味也会变浓。

食物的香味总是能舒缓我的心情,从那段黑暗岁月走过来的我,只要心情不好,都会更愿意去看着很多食物堆积在一起的场面。为了冬天,我们储存了很多食物,所以尽管我现在的心情仍然因为姜羊和青山的寿命问题被影响,但置身在这种为了食物和生存忙碌的气氛里,又让我平静了不少。

大概想要让生活简单一点的办法,就是少一点思考。

烟火熏了没多久,这个专门用来熏腊肉的小屋子,屋顶就已经被烟火熏黑了,要是在里面待得久一点,出来后头发上都会带上一层的黑灰。

我从小屋子里面出来,姜羊就忽然跑过来在我鼻子上一抹,然后又笑着跑远了。青山看了,抬手就把手上的一个干枣核扔向姜羊,然后端一盆水过来让我擦脸。

我的鼻子上大概是落了黑灰了,被姜羊那么一擦,就变成了一个黑印。姜羊偶尔也会有这样调皮的时候,不过也就只能维持三分钟,马上就跑回来拿着毛巾要给我擦脸了。

我的反应就是把自己沾满黑灰的手在他脸上也涂一下,这个时候姜羊就会尖叫着哈哈跑开,我再顺手给青山脸上也涂一下,这下子我们三个就一样,都需要洗脸了。

我们的柴火已经收集的够多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从山那边飘来了很多黑灰。

漫天的黑灰,就像是下雪一样,那些灰白的碎屑源源不断的飘过来,遮天蔽日,纷纷扬扬,地面上很快就落了一层的灰。早在看到这些黑灰飘过来的时候,我就马上把家里的衣服收了回去,免得被弄脏。

这些黑灰是树木燃烧后产生的灰屑,这么大规模的灰屑,大概是山那边有人在烧山,起码烧了好几片山林才会让这些碎灰飘到这里来。也可能不是有人故意烧的,而是起了一场大山火。

这几天天气升温,天天大太阳,特别干燥,哪里起了山火也不奇怪。

这种秋末的突然升温其实就是一个征兆,这代表着大雾要来了,而大雾一旦来了,冬天就快了。这是末世后辨别冬天来临的一个办法。

天上的黑灰一直持续了很久,到了傍晚,我们端着碗在屋檐下吃饭,天上还是不断有灰落下来。这些灰飘过来的方向,那片天空都是一片的红,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晚霞的红,还是被火光映照出来的红。

“麻,火会烧过来吗?”姜羊问我。

“不会。”我吃着饭,抽空回答了他一句:“看样子离我们很远,过不来的。”

事实就像我说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天上已经没有了飘灰,而地上落着一层灰烬。烧起来的山火,明显已经熄灭了。

这场山火过后没多久,我意识到,冬天真的来了。

每一个季节的时间,通常都没有什么确切的日子分割,它是暧昧朦胧的,就像山上那些树的颜色一样。什么时候就是冬天到了?我记得小时候,只有看到第一场雪下来了,才会喊着冬天到了。但其实从节气来说,在下雪之前很久,冬天就已经到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大概是看到了连绵的浓雾,我才会有一种冬天到来的真实感。

早上起来,大雾弥漫了整个村子,附近的树,远处的山都看不清楚了,眼前所见都是一片白色,只有影影绰绰的山峦起伏,在白色的世界里若隐若现。末世前和末世后,差异最大的一个季节,大概就是冬季了。

末世后的冬季来得稍早,而且整个冬季里,常常会出现大雾的天气,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里。这雾和从前的雾有什么不一样,我不知道,除了出现的时间多一点,我感觉不到太大的区别。

“麻,你知道我在哪里吗?”姜羊笑呵呵的问我。

我缩着脑袋刷牙,吐出一口水,往浓雾里看了一眼说:“你在茶树下。”

姜羊沉沉的脚步声响起来,他走了十几步又出声问我,“现在我在哪?”

我说:“在菜地旁边。”

姜羊在雾里只有一个影子,他窜来窜去,乐此不疲的玩这个游戏,分别问我和青山他的位置,要是猜对了他就换个地方,猜错了就笑着冒出来。

大雾来了之后,秋末最后一点温暖就全都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汹涌的寒流。我大概半个月前刚把过长的头发给剪了,现在感觉脖子里一片凉飕飕的,忍不住就想缩脑袋。

姜羊和青山我也一起给他们剪了头发,却不见他们也像我这么怕冷。

冬天到来,我突然一下子就清闲了下来。农人就是这样,冬天田地休息,人也能休息了。但我没事做,闲着实在无聊,就打算好好整理院子里开出来的两块地。

这两块地是准备给姜羊准备冬天食物的,先前姜羊自己折腾了给地里架上了一层大棚,架的不是太好,我早就看不过眼了,刚好现在就给他收拾一下。

首先他这个大棚的架子没搭好,用力一点就会崩开,先前有一天刮了大风,他这个棚子整个都飞了。虽然大棚看上去就像是个盖子,但这个‘盖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要做好是有很多讲究的。

做骨架,我选的还是竹子。因为竹子韧性好,也是手边最容易得的材料。破开的竹子弯出圆弧,然后几支一起扎紧。扎竹子的绳子是用的麻绳,我自己搓的,非常坚固,比一般的塑料绳子坚固多了。

把荨麻皮沤出来,再搓成麻绳,是以前一个暂居地认识的大姐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比较费时,需要把荨麻的筋皮沤烂,捶打梳洗。

先得用竹子和麻绳固定出一个大概的支架,然后就要细细的去分大棚里面的细支架,特别是固定的时候要注意,要让它不容易变形。做完了框架,蒙上塑料布的时候也有点难,要蒙的平整,还要考虑到下雪的时候,要是被雪一压就破了,那就不行了。

这里冬天的雪能堆积的很厚,所以大棚棚面的承重是需要考虑的。我一边考虑一边做,也花了好几天才做好大棚。这种活太细致,姜羊做不来,等我的大棚做好了,姜羊在旁边蹲着看了老半天。我做的和他做的那个一对比起来,他那个简直就是从前说的山寨仿冒品,非常简陋。

这个大棚做出来,里面要种一种小白菜和一种大白菜,可能它们也不叫这个名字,毕竟从前我吃过的大小白菜都和这两种有一点不一样。这两个是我所知道唯一能在冬天的地里生长的白菜,去年冬天我吃的就是这种。

虽然能长,但因为太冷,往年都长得不太好,腌巴巴的,只有等到雪化了,才会汹涌的突然涨大起来。今年做了这样一个大棚,我想或许会长得好一点,其他的菜也能试着种一下,也许能活呢。

除了这个大棚,我还做了很多的竹筐子,大概我一个怀抱那么大,一闲下来就编这种竹筐,做了十几个。全摆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小格子。我把竹筐编的细细密密的,分别装上了土。

这些竹筐是我准备放在堂屋里的,冬天我们在堂屋里烧火取暖,我想把这些竹筐子放在旁边,屋里温度高一点,也许能种些菜,主要是给姜羊吃,不然他冬天能吃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第75章 075

今年冬天比起去年冬天实在好过太多了。为了这个冬天,我和姜羊青山他们忙碌了一个秋天,现在就该是享受成果的时候了。

我们之前从市里带回来了很多大棉被,天冷的时候就翻了出来,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很久,晒的松松软软,盖在身上又轻又暖,充满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躺在暖和的被窝里面,就想这么把一辈子安安静静的睡过去。

姜羊和青山两个不怕冷,在被子里睡一会儿就热烘烘的,但我不行,所以我每天晚上还得烧热水,灌在热水袋里,藏到被子里暖脚。我的‘热水袋’其实是个透明的大玻璃瓶,灌上热水拧紧盖子,再套上一个毛茸茸的袜子,就不会烫脚,抵在脚下睡,暖呼呼的。

我之前是和姜羊一起睡,但他现在个子都快有我高了,所以我们就分开来睡了,不过仍旧没有分开房间,他就在我那一个房间里另外放了个床。知道我睡下去要很久才会暖和起来之后,他就每天晚上先跑到我被子里帮我暖被子,等我的被窝里暖和了,他才回自己床上去。

姜羊拽着被子盖住脑袋,只露出个脸,在床上拱成一团朝我喊:“麻,快来睡,你的床好暖和了~”

他的个子虽然高了不少,但仍然是一副稚气天真的模样,看着我的时候,那双嫩绿色的眼睛里,就好像藏了两颗小太阳,暖洋洋的。

外面天色黯淡,寒风呼呼拍打着窗框,我躺在姜羊暖过的被子里,听着他那边传来的呼吸动响,恍惚想起来一幕久远前的记忆。

大概是我几岁的时候,也是冬天,外面下着大雪,晚上睡觉很冷。我的脚长了冻疮,睡的很不安稳。我妈就把我抱在怀里,曲起腿把我的脚夹在她的腿中间,还用手捂着我的脚。可是睡暖和了,脚上的冻疮就开始痒,我就不舒服的哼哼唧唧,而我一出声,我妈就会醒来了,然后用手轻轻挠着我的脚。

我就在那种轻柔又耐心的安抚中继续睡去。我爸曾经和我说,我妈年轻时候睡觉很沉,他们刚结婚那时候,他喊都喊不醒我妈,但是自从有了我之后,我们一起睡,每次我半夜有动静,第一个醒来的都是我妈。

“如果你妈睡着了,我喊不醒,只要你哭一声,她马上就能醒。”我爸说这话的时候,好像是笑着的。我当时听着,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现在回想起来却感觉到了很多不用说也明了的感情。

每一段记忆想起来,都是当时的习以为常。

“姜羊,把腿收被子里去。”我在黑暗中突然开口。

姜羊那边窸窸窣窣一阵响,然后过了一会儿,他好奇的问我,“麻,你怎么知道我把腿伸到外面去了?”

我说:“你做什么我都知道。”

话说出口,我又一阵恍惚。我妈似乎也和我说过这话,‘你做什么我都知道’是在我做了她不允许的事情之后,比如偷吃了她不许我吃的零食,弄坏了家里的什么东西又拼命掩饰。我那时绝不喜欢这句话,因为她的语气让我觉得,自己就像孙悟空,逃脱不了她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

现在她的手已经不在了。而我已经明白,那不是用来困住我的,是用来保护我的。

“真的我做什么你都知道啊?”姜羊和我的反应不一样,他显然没有我的叛逆,而是更想验证我这句话的真假,所以很快就接着问我:“麻,那你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

我想也不想的回答说:“你在被子里玩栎子。”

姜羊发出惊叹的声音,“麻你好厉害!”

这傻孩子,他枕头底下放了一堆的栎子,每天晚上都偷偷摸摸拿出来玩,还当我不知道呢。而且,栎子相撞发出轻轻的哒哒声,我也听得清。

“早点睡吧。”

“喔~”

早上,满地白霜,窗户上也都结着霜,一道道白色的纹路布满了大地。

“这个好像花。”姜羊指着地上凝结的霜花说,又不知道从哪里捡起来一片叶子。那枯叶上也凝了霜,“这个像是长了一层白毛!”

青山在院子里溜达,忽然抱着一个浇菜水桶放到了门口,我就在旁边,一转头,看见那桶里结冰了。然后姜羊也注意到,他就蹲到了那个桶面前,对着那块不怎么厚的冰戳戳点点了好一阵。

“这就是冰啊!”姜羊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冰,好奇的不得了,三根手指的爪子在冰面上刮来刮去,又敲敲打打,高兴的整个脑袋都快扎进桶里面去了。

最后,姜羊一爪子把那块冰戳破了,他就把冰挂在自己的爪子上,对着刚出来的太阳照了照,还过来给我看。“麻,你看,透明的大玻璃!”他还惦记着之前在市里图书馆看到的那种厚厚的大玻璃。

青山比姜羊淡定多了,毕竟早出生几年,早就见识过冬天,很快就去做自己的事了,只有姜羊还兴奋的搬着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下子把冰挂在树枝上,一下子放在井盖上。

吃过早饭,他又把那块冰搬上了。

“变小了。”他对着太阳照了照小了一圈的冰,又摸了摸那一滩水。

“冰一热就会化掉。”我看他好像很可惜的样子,就说:“明天还会有的。”

“明天会有更大的吗?”

“会。”

我这么说了,晚上的时候就特地拿出了大盆,在里面打了水,把盆放在了院子里。

“这样明天早上就会有大冰啊?”姜羊趴在盆边上问我。

“明天早上就知道了。”

结果第二天早上,姜羊醒的特别早,我往窗外看一眼,天还没全亮呢。“现在还没结冰,你现在去看,它就不会结冰了。”

“因为我去看他,会把他吓到?”

“对。”

“哦,那我先不去看。”他扒拉着被子,睁着大眼睛看着屋顶。

我翻个身继续睡,心想,一块冰而已,有这么期待吗?嗯,可能对小孩子来说,很多大人看来微小的事,都是一件有趣的大事。

盆里的水果然变成了冰,因为我打的水不多,比较浅,所以全部都冻上了,冰牢牢的冻在盆壁上,姜羊用爪子滋啦滋啦的划了一阵,划了很多道白痕,都没能把那块大冰拆下来。青山见状也去帮忙,但他也扣不下来,就想着把大盆反着扣,用力拍盆底。

“青山,你起来,让我来。”我不得不开口阻止他们两个,这么折腾下去,别把盆给弄坏了。

青山让开位置,我端着一瓢水过去,泼在了冰面上,然后用菜刀一角在边沿上稍稍一用力,那冻得结实的冰就发出呲的一声,和大盆脱离了。

姜羊和青山抬着一大块冰放到了井盖上,这冰都快有井盖那么大。姜羊绕着冰摸了一圈,还趁我不注意舔了一下,其实我都看到了。

不像我小时候,有很多玩具可以玩,现在的姜羊能玩的都只有这些东西,这样一块冰都能让他玩很久。

他用小钻子在冰块上钻出了一个洞,然后找了根细麻绳把冰吊起来,系在了门上。太阳光照在冰面上,反射出一块黯淡的光斑,只要姜羊晃动冰块,那块光斑就晃晃悠悠的开始转动。

我看他提着那块冰,还想往脖子上挂,就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里,那个把大饼串起来挂在脖子上的人。

这几天太阳好,我把我们三个冬天要穿的衣服都拿了出来放在外面晒,因为他们两个的手和脚,一些衣服穿不上,我还得改一改,所以就端着椅子坐在大坪上,晒着太阳缝补衣服。

青山最近也找到事情干了。他迷上了做小凳子,因为先前我们砍了一些树回来做熏肉小房子,还剩下了几块树干,我看他闲着没事,就随口说让他做个小凳子。我想的就是那种一个圆树墩,上面钉一块板子的简单小凳子,可以放在厨房烧火的时候坐着,也可以放在大坪上坐着晒太阳什么的。

结果,青山拿着刀在那边劈劈砍砍,最后成品给我一看,竟然还是有模有样的四条腿小凳子,虽然因为一条腿稍微高了点,坐起来有一点不稳,但比我最开始想象的那种简陋小凳子好多了。

青山和姜羊一样不会做太过细致的活,像之前我编竹子他就不会,但这砍木头的活,是对了他的胃口了。

我大大赞赏了一下他做的小凳子,他被我夸得高兴极了,然后这些天就开始沉迷做小凳子。

我在这边给他们两个修改衣服的时候,青山就在那边啪啪啪的砍木头,砍的木屑纷飞。他已经给我们三个人各做了一个小凳子,我那个小凳子是最大最漂亮的一个。青山和姜羊一样,都是有什么东西,最好的总要留给我。

我都不知道他们这种习惯到底是怎么养成的,我小时候就没这么懂事,喜欢的东西总想留给自己,不爱和别人分享。其实一般小孩子都这样,懂得分享和谦让的小孩子都是家长教导的好,但我没教过姜羊和青山这些,有时候我都怀疑这是不是他们的天性了。

青山准备开始做第四条小凳子,但我觉得小凳子已经够多了,就给他出主意,让他试着做做那种有靠椅的矮椅子。这种矮椅子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够他研究上好一阵子。

第76章 076

这一段难得的好天气过去了,有一天,天气开始转阴,然后就是连绵的阴雨天,温度也随着下降了很多。

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呜呜的风声,早上起来,天阴沉沉的,即使穿了厚厚的大衣,寒气仍然是无孔不入,钻进衣服里,冷的人直哆嗦。这种冷是能钻进肉里,钻进骨头里的冷,就好像人是一个会漏风的筛子,能让冷风在身体里来来回回的吹。

这种天气顶着寒风在外面走一圈,回来手脚和脸都是僵硬的,好像被冻住的冰块一样。要是坐在那不动,也还是一样的冷,不自觉整个人就想往衣服里面缩,恨不得连五脏六腑都缩成一团。

我早就加上了大衣,把自己捂得紧紧的,厚厚的靴子里面加了一层夹毛,这是我自己做的,能更加保暖。要是出门,还得用一块大围巾遮住头脸,不然脸都要被吹得皲裂了。

姜羊和青山的手脚都是覆盖着鳞片的爪子,冬天到来之后,他们似乎也没觉得很冷。在外面走的时候,他们不习惯在脚上穿什么,就算是这么冷的天也是一样。我之前试着给他们做过大鞋子,但他们穿上后就走的别别扭扭,特别是姜羊,一穿上就摔倒了,那情形简直就像是给猫穿上了鞋子一样,所以那两双大鞋子没能用上。

天气越来越冷之后,我把那两双大鞋子又找了出来,做成了毛拖鞋,让他们待在屋里的时候穿着。看他们坐在那不穿鞋,我真是有点受不了了,即便他们几次跟我强调说不冷,我还是觉得他们会冷。想想,这可能就是当年我在网上听过的一句话——“你妈觉得你冷”。

看我冷得不行的样子,青山把火盆从杂物房里翻了出来。四四方方一个木架子,上面架着一个锅形的铁盆,这就是从前农家冬天用来取暖的火盆,不过这是烧炭用的,而我们没有炭,只能烧柴。

这火盆其实不太适合烧柴,因为它太小了,柴火堆上去之后,就会烧到周围的那个四方木架子。我去年用这个火盆烧火取暖,就不小心把木架子烧到了,现在木架周围一圈漆黑的烧焦痕迹就是去年留下的。在我之前,这个火盆就是这屋里原本的主人用的,已经用的有些年头了,不仅周围的木架子有破损,就连中间这个铁锅都漏了两个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