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女医对我动手了/沐府风云上一章:第 26 章
  • 大明女医对我动手了/沐府风云下一章:第 28 章

鼠有鼠道,郑旺得知女儿进了东宁伯府之后,学习规矩,最后被伯父小姐看中,去了书房侍奉笔墨,小姐赐名金莲。

就这样,旺女儿成了郑金莲。

再之后,不知为何,东宁伯府将郑金莲作为礼物,送到了沈通政的府邸。

大明通政司是情报机构,锦衣卫是搞大案子,通政司则是事情无论巨细,类似粮食和蔬菜的价格等,皆报给皇上知晓,倘若民间有什么案子,或者百姓要举报官员,皆可以通过通政司。

所以,通政司是直达圣听的部门,东宁伯府都忌惮通政司。

至于为何将家里美婢送给通政司通政使沈大人的家,传达消息的人也不知道。

郑旺于是盯上了沈通政府邸,打听之后,得知沈通政将郑金莲送入了宫廷!

发达了!

郑旺心想,传说皇宫里马桶都是金子做的,女儿在宫里当差事,我要她偷个金马桶出来,以还给我这个当父亲的养育之恩,不过分吧?

郑旺是个善于钻营之人,否则他一个饭桶不会在军里混了这么多年军余还没有被裁掉。

郑旺把破家全部典当了,连不到二十出头的老婆也卖了换钱,凑了一笔钱,伙同两个酒肉朋友——锦衣卫舍余(舍余也是临时工)妥刚和妥洪两个兄弟,走了一个在乾清宫当内使的底层宦官刘山的路子。

刘山虽然官职低微,内使只有九品,连太监都算不上,但是刘山在乾清宫是效力于御前的,经常见到弘治帝和张皇后。

弘治帝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六宫无妃。

刘山得了银子,问:“你女儿叫什么名字?”

郑旺说道:“郑金莲。”

刘山:“宫里叫金莲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你仔细一点,体貌特征什么的说清楚。”

郑旺说道:“我女儿命大,小时候出痘,烧了七天七夜,活下来了,右边肋骨下有一片出痘的疤痕。还有,我有一回喝多了,提茶壶的时候不小心,泼在她的背脊上,背上留下烫伤的疤痕。”

过了几日,刘山带来好消息:郑金莲居然在张皇后跟前当差了!皇后很喜欢她。

郑旺狂喜万分,写了一封声泪俱下的悔过信,并托付刘山捎带一些家乡土物吃食等物给女儿。

又过了几天,刘山从宫里带出来一些布匹、衣服、靴子,说是郑金莲回赠给父亲的。

一来二去,父女通过刘山重新走动起来了。

张皇后生下嫡子朱厚照,并且不到一岁就封了太子。

但是刘山却对郑旺说,太子朱厚照其实你女儿生的,记在张皇后名下而已。

郑旺起初不信:弘治帝六宫无妃,只守着张皇后一人,张家得以鸡犬升天,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都封了侯爵,风光无限。

此事人尽皆知,世人无不赞扬弘治帝专情,一人一世一双人。

刘山说道:“皇上因前朝万贵妃之祸,最厌恶宠妃姬妾,但是张皇后生的长子夭折,迟迟没有怀孕,为了子嗣,张皇后就把金莲推到龙塌上,借腹生子。”

“皇上担心金莲得子便猖狂,重复万贵妃之祸,于是没有给金莲任何名分,对外也只说是张皇后生的。”

按照刘山的说法,弘治帝和张皇后想要帝后一人一世一双人的名声,也想要儿子,于是把温顺懦弱听话的金莲当成了生育工具,借腹生子。

刘山叮嘱郑旺,此事是宫廷绝密,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外张扬。

我是太子的姥爷了!

郑旺狂喜,他那里记得刘山的嘱咐?立刻发疯似的逢人就说太子是他外孙。

由于帝后多年不育(不是不孕,张皇后怀过,也生过,但是都夭折了),借腹生子也很正常,毕竟无论太子生母是谁,张皇后都是他的嫡母,他只有一个母亲。

人们纷纷给郑旺钱财奴婢,讨好他,就连皇室齐驸马家的儿子也听信谣言,送了郑旺一张豹子皮、一副镶嵌宝石的马鞍,以及一套罗纱衣。

为什么送礼的物品那么清楚?

因为郑旺得志便猖狂,送礼的人太多了,他觉得将来等太子长大或者登基了,一定要给这些人封官,他这个当姥爷的才体面呢,所以,无论什么人送礼,送了什么礼,他都偷偷记在本子里,编了一部书,叫做《聚宝历》!

送礼的人并不知道郑旺会傻成这样,反正后来这事满城风雨,弘治帝下令东厂彻查此事时,东厂从郑旺那里翻出的《聚宝历》足足记载了六百多个人!

东厂将刘山,郑旺,以及锦衣卫两个临时工妥刚和妥洪等人抓捕归案,由弘治帝亲自审问。

郑旺大呼冤枉,反复说自己女儿是太子生母。

张皇后把郑金莲送到东厂,当场脱衣验身,结果肋骨下并没有出痘过的疤痕,脊背也没有开水烫过的疤痕。

郑旺说这个郑金莲是假的,根本不是他女儿。

郑金莲大哭,说父亲收钱的时候认她这个女儿,如今下了大狱,就不忍她了,又道她十二岁时就被卖到东宁伯府当丫鬟,如今十来年过去,她的相貌已经不复昨日的黄毛丫头,故父亲不认识她。

郑旺破口大骂:“呸!冒牌货!我生的女儿,化成灰都认得!”

这就是明朝著名的“郑旺妖言案”,关系到正德帝的身世。

最后主犯郑旺、宦官刘山、两个锦衣卫临时工妥刚和妥洪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判了死刑,其中,刘山死的最惨,是凌迟处死,活活剐了一千刀之后才砍头。

其他传谣的、送礼的从犯也都判了杖刑和发配边关等徒刑。

由于弘治帝早年被万贵妃迫害的原因,他大体是个善良心软的帝王,从他死后谥号为“孝”,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可是对于“郑旺妖言案”,弘治帝突然用了雷霆手段和凌迟等重刑,尤其是刘山被割了一千刀还没有死的惨状,当天围观行刑的群众纷纷胆寒,从此对“郑旺妖言案”三缄其口,不敢再公开谈论了。

这也是为何死了好些人,沐朝夕却从未听过此事的原因。

但是,嘉靖帝登基之后,陆炳掌控锦衣卫,许多尘封已久的案子和卷宗得以解密,陆炳手上甚至有郑旺写的《聚宝历》账本。

因关系到先帝身世,陆炳对此印象颇深,所以沐朝夕一提到“金莲”二字,他就立刻能想到“郑金莲”。

沐朝夕觉得疑点重重:“白术一个女医,和郑金莲是什么关系?”

陆炳兴奋的搓手,“白术忠心正德皇帝,她在后宫十年,敢扇正德帝耳光,可见正德帝对她是十分纵容的,或许正德帝和她提过身世机密郑金莲,或许真就是他的生母,白术就替他祭祀郑金莲,所以祭文里会有‘金莲’二字。”

陆炳越说越是相信,“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一般人选择效忠新帝——你看麦家父子变的多快,就连夏皇后昨晚也敢找借口把张太后安插甘露殿的耳目赶出宫了,这分明是向皇上示好的意思。”

“可是只有白术一人除外,白术怀疑正德帝的死亡是有人故意谋害,居然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偷盗龙体寻找真相,为此,还和十年夫妻麦厂花和离,是什么让她奋不顾身,寻找真相?可见白术和正德帝的关系不一般啊。”

陆炳觉得白术去咸安宫祭祀,是从侧面证明正德帝是宫女郑金莲所生的秘闻。

沐朝夕还是云里雾里,问道:“郑旺妖言案之后,那个郑金莲去了那里?”

陆炳说道:“她惹了天大的祸事,但是一切都因她贪得无厌的父亲所起,张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张太后网开一面,赐了一些金银,放她放出宫了,从此杳无音讯。”

沐朝夕又问:“郑旺被砍头,郑金莲没去收尸吗?”

“卷宗上没有记载,但是——”陆炳说道:“郑旺虽然判了死刑,但是没有像其余主犯一样立刻执行,而是关押在监狱里,关了十来年,直到正德皇帝登基,大赦天下,郑旺也获赦出狱了,可是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满足……”

郑旺出狱之后,不仅不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他不知怎么找到了一个同乡,叫做王玺,也不知怎么就在皇宫层层把守之下,居然潜入进了东安门,并且大声高呼当今国母郑金莲被张太后借腹生子,幽禁宫廷多年,实乃当今圣上正德皇帝的亲生母亲!

郑旺大声嘶吼,他要见皇帝!他要见女儿郑金莲!他要揭穿张太后的谎言!他女儿金莲应该封圣母皇太后、他是皇帝的亲姥爷等等。

当时执掌东厂的还是臭名昭著的八虎之首,太监刘瑾。那时候的麦厂花还在司礼监内书堂读书呢。

正德帝命令东厂彻查此事,刘瑾将郑旺和王玺逮捕,严刑逼供,发到刑部,刑部按上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判了两人斩首。

沐朝夕恍然大悟:“原来郑旺是刘瑾弄死的。”

“不不不。”陆炳叠声道:“不是,是正德帝下令弄死的,大明所有死刑犯最后都交给皇上朱笔御批,一般一批需要执行死刑的卷宗里,除非罪大恶极,为显示皇恩浩荡,一般不会全部批准执行死刑,而是挑几个剩下,等下一年再批。”

“郑旺和王玺当年就执行死刑,肯定是正德帝读过卷宗之后用朱笔提的批准死刑。弘治帝只是判了死刑,一直拖着没有执行,但是正德帝刚刚登基,就立刻执行了郑旺的死刑,这说明什么?”

沐朝夕听懂了陆炳的兴奋:“正德帝心虚,他怕真相泄露,所以杀了亲姥爷郑旺,以绝后患。”

作者有话要说:郑旺妖言案是明朝著名的奇案,并非舟瞎编的哈,本章关于此案的描述基本和历史差不多,细节处有所改动。

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了各位!许多读者已经猜中了。

☆、长公主殿下

陆炳难得比手下聪明了一次, “不是心虚,正德帝无论庶出或者嫡出,只有他一个活着的皇子,他的皇位无可置疑,正德杀郑旺,是因为他必须恪守孝道。他下令杀了郑旺,正好证明郑金莲确有其人。”

郑旺妖言案横跨弘治、正德两个年代。

不管是什么原因, 弘治帝拖着郑旺的死刑迟迟没有执行,他肯定知道新天子登基,一定会大赦天下,郑旺会获得自由,所以,弘治帝是有心对郑旺网开一面,故意让正德帝放了他的。

倘若郑旺出狱后老老实实过日子, 都不会遭来杀身之祸,可是他没有,继续作死——是谁给他那么的勇气?

唯一的解释,就是郑金莲的确是正德帝的生母,郑旺觉得, 无论如何,正德帝不会杀了自己亲姥爷。

如果弘治帝杀了郑旺,将来正德帝知道真相, 恐怕会有怨怼之心,毕竟是血亲关系, 所以弘治帝一直没有核准郑旺的死刑,等着借着正德帝之手,在大赦天下时放了自己的外祖父。

然而,郑旺获得自由后,比第二次更加变本加厉的作死,居然跑到皇宫门口大呼郑金莲的名字,骂张太后借腹生子。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正德帝是否知晓郑金莲的存在,他都必须处死郑旺——因为要顾忌张太后的面子,还有帝后一人一世一双人的人设不能崩,否则就是他不孝。

张太后不承认郑金莲的存在,那么她就不存在。

即使郑金莲是真的,张太后才是正德帝的嫡母,正德帝刚刚登基,他的孝只能给张太后,至于郑旺,从封建伦理上说,正德帝名分上的外祖家是张太后的娘家张家,他郑旺算什么东西?

而且,父亲弘治帝当年也是判了郑旺死刑——哪怕一直没有执行,也是告诉正德帝,弘治帝是不承认郑金莲的存在。

正德帝刚刚登基,出于孝道,他是不能违抗父皇母后的意愿的。

所以郑旺必死无疑。

沐朝夕没想到他一次偷窥,就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谜团,陆炳兴奋的苍蝇搓手,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嘉靖帝,“张太后总是仗着辈分欺负皇上和太后,呵呵,这下我们也有由头对付张太后了,明明是去母留子,还装什么一人一世一双人的皇后,爱情她要,儿子她也要,做人不要太贪婪。”

沐朝夕说道:“两次郑旺妖言案,人证早已死绝,即使是真的,又有什么用。”

陆炳对着仁寿宫方向冷笑道:“不能总是她恶心我们,也要她尝一尝被恶心的滋味,之前总是仗着辈分欺负人,我们太后刚进宫的时候,她却以接见藩王妃的礼仪接见我们的太后,以此侮辱太后,我们太后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当场翻脸,对她行参拜大礼,此等侮辱,我毕生不忘,主辱臣死,我定要为太后找回面子。”

言罢,陆炳转身去乾清宫告诉嘉靖帝这个大好消息。

沐朝夕却拦在前面,“大人,这个郑金莲……只生了正德帝一人?卷宗里还没有其他记载?”

陆炳此时迫不及待,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没有,如果还有其他子嗣,皇位还轮得到咱们皇上?你如今是指挥佥事了,锦衣卫各种卷宗档案你都有权查阅,你自己去看。”

陆炳步履如飞,他终于是个有用的奶兄了。

沐朝夕却若有所思:刚才陆炳其实没有听懂他的问话,郑金莲生了正德帝一个儿子,她还有无其他子女?

这女人生孩子,男女参半,并非只是指儿子,女儿也有可能。

沐朝夕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以他对白术的了解,白术绝非愚忠之人。

白术天生凉薄,不像为了一个忠字,而冒着杀头的威胁去偷盗龙体。

更不像为了一个忠字,巴巴的找祭祀福神的借口,沐浴更衣,去西南角的咸安宫设香案,写祭文。

当了半个月的贴身保镖,沐朝夕对白术有所了解,白术这个人除了对医学有追求几乎废寝忘食,她对其他方面懒得出奇,懒得经营婚姻和感情,和离之后没有丝毫和麦厂花复合的意思,她能躺着绝对不坐着,真是推倒的油瓶都懒得去扶一扶的主。

为你偷尸,为你给你亲娘写祭文,沐朝夕回想那晚白府丧尸惊魂夜,他吹奏叶片,吸引来了匍匐前行的正德帝。

他拿起了长刀,正要挥刀,砍掉龙头。

可是白术阻止了,她泪流满面,无声的哭泣,泪水珍珠般滚落,她右手捂着胸口,想要靠近,却不敢靠近。

她跪俯于冰冷的石板路上,双手撑地,看着朝着她爬过来的龙体,说出为他查清真相,为他复仇的誓言,她最后一句话是: “但愿……但愿来世,不要生在帝王家。”

那时候沐朝夕觉得白术是个冷静得近乎无情的人,可是那一刻,她情感多到不像白术了。

这一幕因而深深印在沐朝夕脑海里,回忆起来,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恍若昨日。

他甚至能够记住他砍下龙头之后,白术一块红布包裹龙头,轻轻打了个一个结。

她打结的时候如此温柔,就像害怕太过用力,会弄疼龙头似的。

她的眼泪砸在红布上,一滴滴在红布上晕开;她的肩胛骨从单薄的夏衣里凸出来,就像两扇翅膀,在夜风中剧烈的颤抖……

若不是亲眼看见,沐朝夕是绝对不相信白术会有如此悲伤深情的一幕。

沐朝夕对此一直不解,觉得这样的白术太反常了。

但是现在知道郑旺妖言案后,沐朝夕心中有个大胆的假设:白术和正德帝是亲兄妹!都是郑金莲所生!

那句“但愿来世,不要生在帝王家”,说的并非正德帝一人,其实说的两个人。

如此,白术在对待正德帝龙体一切反常行为,以及白术在正德朝十年荒唐任性、敢扇正德帝巴掌、敢正面怼张太后,甚至昨晚实力劝退张太后等等令人费解的问题都有答案。

正德朝时,为何白术敢如此嚣张?张太后为何惧怕区区一个六品女医?

正德帝如此荒唐任性,张太后为何无可奈何,任由儿子作天作地,生生断了皇家子嗣?

正德帝为何对人/妻和孕妇情有独钟,不碰完美女人夏皇后?

为何撤销记录皇帝临幸宫妃的彤史女官,宫里即使有人生下孩子,也是不被官方承认的私生子。

同样的,人/妻和孕妇即使生下儿子,也会因混淆皇室血统,而不被承认。

他明知如此,为何执意的自绝子嗣?

他明明知道,皇族一旦绝嗣,母亲张太后会面临怎样尴尬的境地!

这是报复,是无声的反抗。

正德帝的出生是为了弘治帝和张太后为了延续皇室权柄始终掌握在手中。

正德帝干脆自绝子嗣,你不是想要继承人吗?

我偏不给!

我宁可给外人!

我要让你们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至于白术——或许是担心正德帝养不活,中途夭折,所以弘治帝和张皇后故技重施,第二次借鸡生蛋,郑金莲在生下正德帝四年之后,再次怀孕,生下了女儿白术。

然而,女人是不能当皇帝的,帝后需要的是儿子,白术是个残次品。

然而,白术是皇室血统,不好直接弄死她,于是白术就被送到宫外?

不对,白术是知名女医谈允贤的学生,是半师半母的关系,谈允贤是如何收养白术的?

沐朝夕想起来了,女医谈允贤在夫家杨家遭遇灭门大祸之前,曾经是名扬天下的女大夫,时常被召进宫廷,为皇家效力。

而当时正值弘治朝,后宫无妃,只有张皇后一人而已,宫里又没有公主等女性成员,所以谈允贤只是为张皇后一人看病……

想到这里,沐朝夕飞快冲到了宫廷浩如烟海的卷宗室,白术出生弘治八年,沐朝夕在故纸堆里寻找弘治八年谈允贤进宫的信息。

果然,弘治八年,谈允贤一共进宫四次,春天两次,夏天两次。

谈允贤频繁进宫,是因为张皇后生了太子朱厚照之后,隔年生育另一个皇子朱厚炜,二胎不到一年就夭折了。

张皇后由此悲伤过度,时常生病,著名女医谈允贤为其调养了一年方好。

弘治八年,夏,张皇后诊断出了有孕,怀了第三胎。

弘治帝和张皇后喜出望外,本来对子嗣已经绝望了,以为只有太子朱厚照一人,突如其来的怀孕让张皇后又是高兴,又是紧张,遂再次宣谈允贤进宫,为她安胎。

根据张皇后起居注上的记载,谈允贤诊断,说皇后一切安好,胎儿康健,是药三分毒,只需静养,静候皇嗣出生即可,不要服用安胎药等等药物或者大补之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