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僚生存法则/我做幕僚这些年上一章:第 26 章
  • 幕僚生存法则/我做幕僚这些年下一章:第 28 章

早上在军中晃上一圈,李英知一路走一路纷纷和熟人打招呼,看情形像是早已领军多年的统帅一般。用天策军,由自己统帅,这个情形恐怕是谢安一早便料到的。东都军是好用,但若换西京的将领来统军,想必远没有李英知这个“熟门熟户”的邵阳君使唤地利索。

李英知看着齐整肃穆的军营感慨不已,自己真是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儿啊~

一想到这,他不免想到昨夜耳鬓厮磨的缠绵景象,胸膛一热,竟隐隐升起把蠢蠢欲动的火苗。

因此与军中几位主要将领接洽完后,李英知打马一路风驰电掣直奔回府,吁马在门前时他突然醒悟过来,明日出征谢安今日定有许多事须料理,说不定又要通宵胆大地忙碌。可笑他也是而立之年,竟像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般毛躁冲动。

思及此他意兴阑珊地想要翻身下马,忽然又勒住缰绳,要不去皇城看看她?

似是听见门口响动,自己府邸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脑袋小心地探了出来,左右看看,见果真是他,皱皱眉抱怨:“怎么回来得那么慢?”

李英知看着谢安和看个怪物似的,半晌无语,谢安被他盯得发毛不禁摸摸鼻子又看看自己,嘀咕:“没穿错衣裳啊…”

李英知明如珠玉的面庞逐渐绽出丝丝笑容来,一个利落纵身跃下,大步上前。谢安尚没回过神,突然被李英知抱了个满怀,身腰一搂一勾一抬,人已被李英知打横抱起,大惊失色:“李英知你疯啦!!”

臂弯勾着谢安柔软的腰肢,李英知凤眸里俱是笑意,俯身在她额前重重一亲:“媳妇儿,一早上想我了没?”

谢安刚想果断地回个没,李英知抵着她的鼻尖:“我想你了。”

突然,她就说不出话了。

“感动了?”李英知笑眯眯望着她,“感动了就亲为夫一个?”

“…”谢安无以回报,唯以呵呵。

谢安确实是有点儿想李英知了,你说这货吧,见了有点烦,不见有点想。真与他坐于一处,那点烦在看到他如释重负又隐含喜悦的笑容时早就灰飞烟灭了。可能男女相悦之后的感情都这样,最主要是,谢安托腮看着李英知五官精秀的侧脸,觉着人长得好看真得很重要…

怪道古来昏君多沉迷美色,谢安私心里也挺愿意天天看着这张脸的,前提是他不说话…

“夫人看为夫看得着迷了?”

“…”谢安默了默,伸出双手扳过他脸来,大大方方点点头,“嗯,马上就要上战场了,让本尚书多看看,说不定都看不…”

最后一个字被李英知狠狠咬在唇齿间:“本君就算死也不会放过谢尚书你的。”

明明是恶狠狠的威胁,在李英知口中却充满了十足的怨夫味。谢安禁不住哈哈哈笑出了声,可马上她笑不出来了,因为李英知仗着悬殊的体力差别再度压倒了她…

昨夜纵情留下的惨痛记忆犹在,谢安脸色苍白使劲抓住他作祟的手:“我,我…”

我了半天没个下文,李英知的声音因情动而干哑,贴合的身体有意无意地摩擦着:“颐和…”

他这一唤,便是清心寡欲的神仙也动了凡心。谢安正是初识情滋味的时候,哪耐得住他这般耳鬓厮磨的纠缠,再对上那双因动情而烟撩雾绕的眼睛顿时身子一软,都说美色误国,误国啊!!

可身子又实在难受得紧,谢安心一横,咬牙道:“我疼!”

“…”

李英知到底心疼谢安初经人事,搂着亲昵了会强自按下心火,灌了两口冷茶后逐渐冷静下来:“颐和。”

谢安被他吻得亦是有些气息紊乱,靠在他胸前慢慢匀着气息:“嗯?”

“你是故意将我调出西京的吧?”

第六十一章

谢安不躲不闪,回答得坦坦荡荡:“是又怎样?”

她的坦然反倒令李英知一噎,百般滋味搅合在一起终是化作长长一声叹息,他扶额:“谢尚书的心狠手辣本相算是真切领教到了,自己的亲夫主都眼睛不眨地送上战场去。”

谢安皱起眉来,仿佛很是不满他的话,仔细想了想她纠正道:“如果你能活着回来咱两成亲,以我们家历代的习惯,你顶多称的上一声主父,不能叫夫主的。”

女子当主之家,哪来的夫主呢?

“…”李英知总算深刻体会到什么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关键是砸就砸了自己居然还没什么过激反应,抽抽嘴角提醒她道,“颐和,这主父可不是乱叫的,八字还没一撇呢。”

主父这个称呼是梁朝女帝在位时下臣对女帝丈夫的尊称,李英知表面抱怨实则存着些试探的心思在,毕竟现在大秦江山风雨飘摇,现在的谢安与那个位置并非遥不可及。

所谓的距离,只不过是有心与无心。

谢安岂能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她与李英知实质上的关系再亲密,但到底一个姓李,一个姓…姓梁。说起来,当年同庆帝能顺利入主西京,他们李氏可谓功不可没,也因此一撅而起。

持久的沉默让本难得温馨怡人的气氛逐渐疏冷下来,午后的日光透过窗纸落下,苍白得没有温度,如同谢安脸上的神情。李英知亦没有说话,他知道谢安内心胶着着挣扎,他有耐心等待,而这份耐心中有一份不能确定的忐忑。

对于谢安,也对他来说,皆是一场博弈。谢安的身份在他二人之间已算是心知肚明,可之后呢?谢家表面上顺从当今的李氏皇族,可暗中去包藏着前朝梁帝遗留的血脉。这种谋逆大罪一旦被发现便是株连九族,谢氏绝非是一时怜悯或阴差阳错留下谢安。如果只为保全一个遗孤,更绝不会将她推入官场之中。

如果说五年前的选秀令谢安曝光在众人眼前时巧合,那么之后她参加科举、自荐幕僚必非全然的迫不得已。这个问题李英知思量了许多遍,每一遍都让他心情沉郁,他可以笃定许多事,唯独无法确定那年清晨谢安的拦轿之举是否也意味着将他也选做她与谢氏谋划中的一枚棋子。

过了不知多久,谢安似从漫长的神游中醒来,轻轻吸了口气,宛如下了很大的决心,抬起眼定定地看向李英知:“你既然问了,我不愿骗你。如果真到了不得已之时,我会尽力一搏,取而代之。”

这个回答并不出李英知意外,令他意外的是谢安竟没有半分遮掩的意思,干干脆脆和盘托出。

“你这么光明磊落,倒显得我小家子气了。”李英知故作惭愧,深深看入她眼中,“你不怕我为邀功争权揭发你的身份?”

“无所谓啊,”谢安特别淡定,腮帮鼓鼓,“到时候我就说邵阳君其实早知我身份,只是后来因被人横刀夺爱,因爱生恨所以揭发于我。”

“…”李英知撑着额,板起脸来冷漠道,“那你可得先与我说清楚,横刀夺爱的是谁?”

终于轮到谢安梗了半天梗不出话来,强作硬气甩出句话来:“反正墙头红杏千千万,总会有人来夺爱!”

李英知脸上五颜六色了半天,使劲揉揉她脑袋,感慨:“都说名师出高徒,在某些方面你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谢安打肿脸充完胖子,呐呐半晌,忽然问道:“你与我在一起,族中可有问题?”

哟,知道担心他了,这是个好兆头。李英知看着她浅浅瞳眸,谢安样貌至多算是清秀,可能因为有异族血统,唯独这双眼睛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平日因身在高位,她总故作老成叫人不敢直视,真若对上这双轮廓略深的眼眸,盈盈一瞥间便勾住了人心尖。

可能也正因如此,当年春日清晨两人一个对视间他就格外留意上那时瘦弱无助的她。

“你放心,我与陇西走动得并不密切,顶多与家中至亲常来往。我母亲早亡之后,父亲便独居山中,长兄是军中武将,长姊很久前就嫁去了北方。”

谢安头一次听李英知提起他的家人,仔细回想一下跟在他身边到现在在西京,确实没有见过他府中有什么族亲来往走动。听他这么说来,似乎也只是个普通的世族家庭,那当年他是先帝私生子的传闻究竟如何得来的?谢安略有好奇,可这个问题又有些敏感,直面问起来似乎不甚妥当。

李英知看她纠结的小脸,倏尔一笑摸摸她的脑袋:“我的家人都很少相处,你见过就知道了。”

谢安迷茫地看他,过了一会领会他话中意思脸蓦地一红。

坦诚心扉之后,两人举止间的氛围更为亲昵上许多。奈何次日李英知即要离京北方,絮絮说了一会话后老管事敲响了门:“公子,明日的行李已准备妥帖,您看看可有什么要带上的?”

话是这么说,其实委婉地提醒这二位饭点到了。

这么一提醒,谢安惊觉时间飞快,临近傍晚,手忙脚乱地爬起来:“说话忘记了时间,我还有些奏折没看…”

德熙帝昏迷之前交代了几个辅政臣子,谢安是其一,但凡有重要须批红之事得由他们几人依次阅过,统一意见方可决定。实际上,现在这个紧要关头,谁拿主意都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万一出了纰漏回头是问的就是你。所以几个大员们不约而同地阅过奏折统一送到了谢安那等着她做最后决议,反正你是皇帝跟前的宠臣加姻亲,你不担事谁担事啊。

李英知施施然拖住她的手,顺势也站起了身:“都这个点了,还看什么奏折?明日我就要走了,好好陪我用顿饭。”

谢安犹豫,李英知郁郁:“本君总算是感同身受那些后宫失宠妃嫔们的心情了。”

谢安忍俊不禁。

李英知冷艳地乜她,还嘚瑟上了是吧?

谢安踮起脚来,啾地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笑嘻嘻道:“主父莫恼,我陪你便是。”

“…”李英知默默摸了一下自己的脸,思忖着究竟是谁教这丫头来这一招的???

为给李英知送行,老管事热热闹闹地备下了丰盛的一桌酒菜。谢安才坐下,忽见白霜神色匆匆进来,看看谢安又看看李英知,谢安咳了声道:“但说无妨。”

白霜看李英知神情无异地给谢安布菜,便道:“少夫人府中遣人传话,说是有贵客登门,请少夫人速速过去。”

谢安乍一听那少夫人的称呼没一口水喷出去,忍了半天勉强强迫自己适应下来:“今日我不见客,管他是谁请他明日再来。”

李英知倒是不甚在意,搁下筷子:“你先别忙着拒客,若是朝中出了要事呢?”他转而问白霜,“去问问来者究竟是谁?”

白霜领命而去,不多时前庭忽然一阵喧嚣扰动,隐约掺杂着一人的大声呼喊,李英知蹙起眉来:“何人喧哗?”

不经通报敢擅闯他邵阳君府,最重要的是还敢打扰他难得与谢安的同桌用膳,李英知冷飕飕的脸色直逼数九寒冬。

谢安起初慢悠悠地吃着李英知剥给她的虾,忽而听清嘈杂中某一道声音,脸色陡然剧变,霍然站起身来。

来不及躲闪,一道疾影直杀到二人跟前来,白霜与白露在旁欲拦又不敢拦,那人鹤发玄衣,长须飘然,一声暴喝宛如雷动:“孽徒!!!还不速速出来受死!”

谢安面如死灰,嘴唇哆嗦几下,战战兢兢道:“师、师父…”

李英知亦是诧然起身,看样子,这顿饭是吃不成了。

第六十二章

如果说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谢安还有个怕的人,非她的教书先生——童映光不可。

别看她外表光鲜笃稳,一派权倾朝野的权臣风范,小时却是个实打实的皮猴子,为此没少挨罚挨打。光童映光甩在她手心里的板子数都数不清,乃至现在做了四五年的官,一见到她这嫡亲师父条件反射般地脊梁骨抖了一抖,战战兢兢地迎过去:“师父…”

李英知何曾见过这样大气也不敢出的谢安,心中好笑,可看她这束手束脚的模样也猜出来者不善,定不是个好相与的,遂同她一起出了厅堂:“尊驾是?”

谢安那一嗓子喊出去其实已点破了阶下老人的身份,他是明知故问同时也变相地给自己刷些存在感,照应一下可怜巴巴的谢安。孰料来人看也不看他一眼,径直一拐杖打在谢安腿窝里:“你个孽徒竟还知道老子是你师父!我原以为你官做大了,心野了,给路边的花花草草眯瞎了眼,便和这些个京中狗官们一样忘宗背祖!”

一拐杖下去,谢安浑身一颤,想是不轻,李英知看在眼中,比打在自己身上还要疼些。疼是疼,可谢安往日没少挨揍这一拐子倒也不算什么,只是童映光的指桑骂槐让她心里发虚。明着是骂她,暗里一箭双雕将李英知这个京中狗官骂了进去。

李英知何等精明,一句话就听出来谢安这个师父很可能不待见自己。他心中没有恼怒,只有愁云密布,以眼下的情形看谢家乃至童映光这一脉都是梁帝的忠实拥趸,十余年来为培养谢安这个梁氏遗孤费了不少力气,只为着将来能够拨乱反正,光复梁帝大统。如此一来,自己这个半路闯出来勾走了谢安的不受待见实属常理。这不是最令他发愁的,最令他发愁的还是谢安,在她心里自己那点分量,他还真没那个自信敢与整个江山社稷论轻重。

果不其然,童映光一通骂把谢安骂得半个屁不敢往外放,一眼看都不看李英知,只顾着哄她的难缠师父:“师父说得过了,学生在京中半点也不敢忘记您的谆谆教诲,本来打算等这阵子忙过之后就去淮洲看望您老人家。哪成想您老亲自过来,事前也不通知学生一声亲自去接您。”

“哼!难为你还有这个心!”童映光将拐杖重重往地上一拄,面色稍缓。

师徒两人一来二去的说话,反倒将李英知这个邵阳君府的正牌主子给晾在一旁晾了个彻底。李英知懊丧之余,敌不进我进,只能主动出击:“童老远道而来,想是一身风尘疲怠,正巧是饭点,若不嫌弃便留下来在鄙府用个便饭。”

他这一番话可是将姿态放得甚低,本来以他先帝亲封的一等公侯,令加中书令的身份,对待童映光这个无品无阶的庶民完全不必如此卑微示好。只是爱屋及乌,谢安敬畏这个先生,他总不愿叫她为难。

“不敢不敢,老朽早闻邵阳君精于算计、锱铢必较的大名,这一口饭吃了指不定哪日要还一条命来。只可惜这粗浅道理老朽懂,有些猪油蒙了心的却是忘了。”童映光说罢提着龙木拐扭身就走,留下手足无措的谢安与尴尬的李英知。

也真亏得李英知这几年被谢安磨平了些脾气,指望着早些年意气风发、年少轻狂之时胆敢有人当着面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抢白他,早一个眼神下去将人丢进河里喂了王八。

“还愣着做什么?!”童映光在前一声暴喝。

谢安哎了声赶紧要跟上,李英知心头酸涩,一刻前两人才敞开心扉情情切切地处在一起,一转眼竟连个抚慰的眼神都吝啬给他。他有些自嘲,嘲弄着陷入情爱后自己竟也会患得患失,嘲弄着即使如此自己也得挺着风轻云淡的气派淡淡目送心上人离去。

天晓得,他咬牙切齿地真将那个没心没肺的货给揪回来好生教训一顿。

匆匆擦肩而去的谢安似有所觉,顿顿足扭头看了他一眼,那一眼里有无奈,有叹息,也有千丝万缕说不出的牵连。

她朝着他一笑,笑得一股暖流蓦地窜过心头,突然就释然了。在心意相通的情人间,一个眼神足以化解所有的不平与忿忿。

一夜过去,谢安那头再没传出什么音讯来。再见到她,已是次日大军启程北上之时时。大秦从同庆帝登基之后鲜少有大的战事,这一次李英知领兵北上动静颇大,西京爱看热闹的百姓一清早将朱雀大街围了个水泄不通,只待邵阳君从宫中领命打马而出,一堵其英姿卓越的风采。

打仗这种事确实劳民伤财,但对于一个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国家与百姓,一场胜利的盛大战事却是火中送碳般的定心丸。李英知本盛名在外,今日临危受命,领兵上战场更是给他增添了一份英雄般的伟岸色彩。

这一切赞颂、讴歌乃至百姓的欢呼雀跃都不在当事人李英知的心上,从皇城出来的一路上,他在乎的那个人影始终没有出现。早在宫中之时他便没见着谢安这个兵部尚书的影子,这还让政事堂的相公们大为火光了一番,直到百官将李英知送到了明德门下,谢安终于姗姗来迟。

五月的天已微热,她却仍穿着初春的冗重朝服,紫色大团花的长袍,一柄玉带勾着身腰,人不胜衣的羸弱模样。可在场谁都不敢轻视这个清清瘦瘦的兵部尚书,虽说她是拜着二品的官职,可连西京街头的走贩们都知道,她是皇帝跟前说一不二的宠臣,未来皇帝的亲姨娘。

所以即便是迟到,谢安也走得不疾不徐,像个没事人一样踱到百官及大军面前,二话没说拿起旁边礼官早备下的酒,一口闷完砸了碗,掷地有声:“某代陛下祝邵阳君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她这行云流水的一通话,登时煞住了本想发难的安国公等人,周边的百姓们愣了一愣后仿佛被谢安的气势如虹所感染,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邵阳君早日凯旋!!!”

震耳欲聋的呼声仿佛将西京这座百年古都都震得颤了颤,远在宫中饮茶的皇后心头忽然乱跳了一阵:“今儿这宫里是不是太静了些?”

伺候的宫女小心陪着笑:“可不是吗,娘娘,今儿是邵阳君出征北上的大日子。能凑热闹的都去前头凑热闹送行了,不能凑热闹的也趴在墙头墙根下睹一睹那位大人的英姿呢!”

前朝的事与后宫并无太大干系,皇后听过作罢,可放下茶盏时那股子心慌仍没过去,瞧瞧白得晃眼的天空她站起来问道:“本宫有两日没瞧见陛下了,你去备些新鲜的茶汤,本宫去清思殿看看。”

可将要出凤仪殿,门口两金甲银盔的侍卫客客气气地将人拦道:“娘娘,近日宫中不大太平,您请回吧。”

皇后脸蓦地一白,不太平,是怎么个不太平?!

明德处的人们对皇城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所有人的心思都寄托在这场壮我国威的战事上,热血沸腾,心神荡漾。连带着自持庄重的百官也禁不住颇为感慨,这个历经两百年的帝国真是太需要一次振奋人心的强心剂了。

在一切欢呼沸腾中,李英知缓缓下马,亦接过礼官的酒,深深看了一眼谢安一饮而尽:“末将定不负陛下厚望,护我大秦百年疆土!”

一夜未见,两人生疏得仿佛像陌路人。当着西京万人的面,李英知当然不会指望上能搂一搂心上人依依惜别。即便那张惦念的脸庞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也只能生生遏制住亲近的渴望。

谢安的容色仍是淡漠的,垂敛的眼帘下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唯有垂在袖中的手紧紧攥着,攥着一手的汗与伤痕。

她从容一笑:“邵阳君珍重。”

“谢尚书珍重。”

两人再无二话,大军启程,直奔北疆而去。

谢安看着卷卷尘沙后若隐若现的背影,身子晃了一晃,旁边的礼官儿忙惊慌地托着她胳膊:“谢尚书这是怎么了??”

“无妨,日头晒着了。”谢安不动声色地推开他的手。

李英知走了,人也送了,这场热闹也算结束了。近日德熙帝病重不当朝,朝中诸位大人上衙门的热情散淡了许多,眼看要过晌午,大半各自回家。

谢安走得慢,慢慢走在众人后面。等人散的差不多了,她走至一僻静巷口,上了马车:“回宫!”

宫里清思殿一片静谧,浓得冲人的龙涎香密密散在各个角落里,殿角一群宫人瑟瑟发抖的缩成一团。他们面前摆着张椅子,柳子元摇着把扇子懒懒散散地坐着,身后一排金甲银戟的执金吾:“我说,还没死呢哭什么哭?”

他话一出,宫人抖得更厉害了,宫里宫外谁人不知这个面上和气的御史台主是个活阎王!落在他手里的人,扒皮抽筋没少过,更莫说十八道让你生不如死的大刑了。

“他们也是可怜人,何苦吓他们。”

柳子元回身冲从内殿走出的人一笑:“师弟就是善性!也罢,待会劳你再配上一发毒酒将人一一送去。”

沈五不置可否,此时宫外传来一串脚步声,一重一轻。柳子元收起扇子起身,整饬整饬衣裳:“走吧,见见我们的新陛下去。”

第六十三章

李颀连夜被谢安接出了国子监,人到宫里时眼睛还迷迷蒙蒙的睁不开,牵着谢安的手晃一晃:“姨娘,我们来看父皇吗?”

“嗯,来看父皇。”面对他,谢安冷峻的神色稍微缓和,恰巧沈五与柳子元出来,谢安将李颀交给沈五,“陛下还未起身,你随沈太医先去休息,待会姨娘再来找你。”

李颀困得不行,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张口连连被沈五抱走了。

“宫门锁了,人接了,你可想好下一步怎么走了?”柳子元一改方才的调笑之色,脸绷得和鼓皮似的,“大行皇帝驾崩可这不是小事,瞒得住一时瞒不住一世。”

一夜未眠,谢安满面倦色,使劲揉揉额心:“陛下驾崩得太突然,锁宫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我若不抢先一步,被李骏或王允把持住了内宫,到时候新帝立谁还不是他们嘴一张一闭的事,索性皇室子孙又没死全,里头挑一个傀儡扶持左右说得过去。”

余下的话她不说,柳子元心领神会,虽说大行皇帝有李颀这么一个皇子,但小小幼儿在这深宫内围想捏死他比捏死只蚂蚁还简单。别人先不提,自诩皇亲国戚的安国公李骏就是头一个坐不住的人,再怎么着李氏有个现成的李英知不是?

亏得李颀有谢安这么一个姨娘,不说纯粹的一腔忠心,最起码会护住他一条性命。

“不过你说得不错,宫门突然戒严本就是不正常之事,想必过不了半日消息就会走漏,总归得想个办法才是。”谢安慢慢捏着太阳穴,北方战事正吃紧,皇帝驾崩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头一个受冲击的就是军心。藩镇世家各个都是望风使舵的主,一有不慎指不定到时就是兵败如山倒,突厥的铁骑畅通无阻地踏进了长安城。

两个臭皮匠愁在了一处,柳子元正沉思着,眼神一扫,不经意看到谢安手腕上的青淤,吃惊道:“来时遇上遇刺了?”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谢安脸垮得和苦瓜似的,垂头丧气道:“师父打的…”

“童老爷子来西京了??”

一撩谢安衣袖饶是见多识广的沈五也大为咋舌,白生生的胳膊上处处皆是两指宽的瘀伤,青的紫的从手腕一路蔓延到肩膀,看不见的后背上说不准多得更是数不清。

“老爷子下手还真够狠的。”沈五小心给她上着药,即便下手再揉和,抹上红油时仍疼得谢安禁不住龇牙咧嘴。沈五与柳子元都是灵光人,一看她打碎牙和血吞的隐忍模样,八成是她自己心里有虚,能让童映光这么下狠手打她,想一想定是和某个人拖不了干系了。

本来这是谢安的私事,他人不好插嘴。可眼下这风口紧的关头,如果为儿女情长所耽搁,而且耽搁对象还是李英知,确实也不怪童映光大为火光。

药没上完,底下人大步地奔来通报:“各位大人,王侍中过了含光门往内宫来了!”

谢安顾不上没干透的胳膊,袖子一洒,理理衣襟叹气道:“王允这个老狐狸,来得这样快!”不用想,也知道是皇后放的消息,只不过,幸好来得是王允而不是李骏。

沈五与柳子元对视一眼,王允没有通知百官只身前来,这里头的讲究可就大了。

为求兵贵神速,及早驰援北方,李英知一路上领兵可谓风驰电掣而行。好在军中大部分是常年驻守东都与藩镇交战多年守军,百年的战火磨砺,风餐露宿地急行军并未产生多大怨言。反倒是军中几个将领看李英知清贵出身,往日里与他父辈又有些交情,担心他吃不住这样的高强度赶路,趁着夜里扎营劝他道:“突厥饶边年复一年已是常态,幽州有恒峦那个刺头守着,想是掀不起大风浪,这行军上宽一宽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