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已经送到,我当然走了。”

“东西?”

“对,就是我家主人拿来报答壮士的宝物。”

“在哪里?”

“就在你的面前,我家主人说,就叫上好的烤野猪肉。”

“可可可,可是我的手断了呀,不是说叫医生的吗?”

“我家主人说了,他回去又一想,壮士神功盖世,手断了必然自有办法,叫医生来辱没了壮士的英名,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说完人就一溜烟跑了。此时天光已暗,城门随着那人的进入而缓缓关起。

荒郊野外,一个人,断了两只手,面前有一只香喷喷的烤野猪…

说到这里,曹嵩摇了摇头,用一个字作为这个故事的总结:“惨。”

曹操呆了半天,然后决定先不去碰这个卫弘。

三天之后,曹操大宴宾客,全陈留城的三十几个说书先生聚集一堂。

“生在乱世,最重要的不是武力,而是眼光和见识,在座诸位先生乃是陈留最有眼光最有见识的人,我曹操今天有幸与诸位相聚,心中万分欣喜,今后诸位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曹操,曹操定倾力而为。”

一席话加上桌上的山珍海味,让许久以来给人看扁的说书人们顿时有了一种是英雄终有出头之日的感觉,一时间觉得面前的曹操一定也是个英雄,英雄之间自然惺惺相惜,于是开怀大嚼,免得浪费了曹操的美意。

酒过三巡,这些说书人不免职业病又犯,天南海北说将开来。想起适才曹操所言“最有眼光最有见识”,越说越是起劲,每个人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五百年后五百年,大厅之内遂口沫横飞。

这些说书人每天的工作场所是在这陈留城信息交换最是频急之处,所知所见也的确胜过常人,此时便有一人借着酒意,向曹操发问,说听说曹公你被董卓通缉,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操摇头:“如此小事怎能与诸公的所见所闻相比,不谈也罢。”

众人当然不依,非得让曹操把事情说出来不可。

曹操听得众人一片催促之声,言语间提到董卓并无十分恭敬之意,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大有成功之可能。

曹操想了想,却先发问:“诸位对京城之事是否了解。”

“了解,当然了解。”身为最有见识的人,说书先生们一个个踊跃举手发言。

要知汉朝对百姓言论本就没有太多干涉,加上其时朝廷积弱,对百姓的约束也渐渐降低。这些说书人平日惯了海阔天空地胡聊,喝了几杯酒后,说起话来更是肆无忌惮,从十常侍说到何进再到李肃丁原之流,然后就由吕布而董卓,连废立这样的事情说起来也毫不含糊,添油加醋之后,本朝天子就成了如何如何的可怜,把持朝政之人如何如何的专横,董卓之辈如何如何的弄权,废立之际又对太后和宫女干了如何如何之事,有如亲见。

曹操如逢知己,大力一拍桌子道:“诸位果然见识非凡。”一句话就把这些人的话全都坐实了。

然后曹操又长叹一声:“可是当下洛阳的局势,我大汉的江山,却比先生们所言还要险恶三分。”

众人急忙追问。

曹操从怀里摸出一卷锦帛,当众展开。

这时代大家的眼神都好的很,虽然锦帛上的字不大,却也能在座位上清楚看见,等到把短短数行字看完,众人虽然酒意正浓,却也大惊失色。

这卷锦帛,竟是当今天子的诏书,下面还盖了御前的印章。

大意是,天子受董卓之挟,苦不堪言,希望曹操能勤王护驾。

这张诏书从何而来,说起来也是极巧。曹操当日在整理包裹中的珠宝玉器之时,找到一个碧玉小印章,仔细端详,竟然是当今天子的印章,想来是在当时废立时的大混乱期间流出宫廷。这印章虽不是皇帝下诏惯用的传国玉玺,但也代表天子,不知怎么会给人误作寻常珠宝当学费交给曹操。事实上当初抢了这碧玉印章之人多少也算是个朝廷重臣,本来拿了一对翠钻雕凤耳环打算给曹操,没想到被小老婆瞧见了大哭大闹,当场就抢了回去,并且用超高分贝的尖锐嗓音告诉老公,学费问题她自己会解决。所以这位小老婆就在家里的宝库里挑了样最不起眼的东西,也就是这个印章,差下人送去给曹操。如果不是曹操没几天就逃出了洛阳,那位发现状况后脸色立刻变得和这个印章一模一样的老公也许还有机会把这个印章换回去。

曹操于是便拟了一份诏书,盖上印章,还弄了个备份,遣心腹快马赶赴洛阳,想办法入宫让献帝确认一下。曹操暗推帝意,必然会对这诏书默许,所以也不等回音,就在这里亮了出来。

曹操长叹一声,一仰脸,做出一个标准的无语望苍天动作,直瞪瞪瞧着天花板,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

这个POSE的震撼力,比曹操口说董卓的凶残,汉室的垂危还要打动人心,一时间满室默然,旋即不知是谁带头喊了起来:“打倒董卓,守护天子,打倒董卓,守护天子。”一眨眼所有人都呼应了起来,嘹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曹操“霍”地站了起来,双手虚按,口号声立刻停了下来。

“同志们,我曹操既然接到了天子的诏书,当然不敢不从,我冒死逃到陈留,就是看重陈留地灵人杰,有无数赤胆为国的英雄好汉,是我大汉的龙脉所在,只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还请在座各位替曹操保守秘密。”

诸位说书先生以崇敬的目光望着曹操,道:“曹公放心,这点轻重我们还晓得。”

曹操一笑:“大家继续喝酒。”

从第二天开始,陈留城的各大茶馆酒楼就开始流传不同版本的“洛阳风云录”,当今皇上如何如何,当今皇上的老姐如何如何,当今皇上的老妈如何如何,当今皇上的宫女如何如何,前面这些人和当今丞相董卓又如何如何,流言飞满天。由于大家都“晓得轻重”,所以在这些精彩的故事中都没有提到曹操。

没过多少天,几乎陈留所有人都听说了好多洛阳的八卦故事,胸中燃起了熊熊爱国之心,可是大家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所有的故事中都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作“曹姓神秘人”或者“神秘人物操”,到底这个神通广大又赤胆为国的英雄是谁呢,为什么说书人说到他的时候都一脸敬仰,有的口边还流下了崇敬的口水呢?

到后来,陈留流传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天子特派员曹姓神秘人及神秘人物操和奸相董卓的斗争史,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之极。而且,好像这两个神秘人是一个人,好像这个神秘人已经来到了陈留。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整个陈留城轰动了,大家都开始参与“寻找神秘大英雄”的行动,大家对神秘大英雄的敬仰之情,早已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了。

这段时间曹操却表现得很隐忍,也没有怎么出家门,只是隔三岔五地把说书人们请来吃饭喝酒而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虽然要成为像那个能飞天入地的神秘大英雄般的人物有些困难,但要是能跟着这个神秘大英雄干事业,也是一件做梦梦见也会笑的无上光荣的事,如果这个大英雄就在陈留,那一定要把他找出来。

于是整个陈留城凡是姓曹或名字表字里有“操”字的人都变得非常吃香,很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

这一天,曹嵩去市集,找了个人多的地方,确定周围有许多“寻找神秘大英雄”行动队队员,向不远处跟来的随从打了个眼色。

那人会意,高声喊道:“曹公,您在这儿啊,正巧我找你有事。”

此言一出,呼啦啦一群人就把曹嵩围上了。

“哦,你姓曹?”

曹嵩笑笑:“是啊。”

“了不起。”大家都翘起大拇指赞扬。

“姓曹就很了不起?那我家不是有太多了不起的人了,像我儿子曹操,我侄子曹…”

“什么什么,你说你儿子叫什么?”

“曹操。”

三分钟后,陈留的许多茶馆酒楼里说书人处。

“先生,那个神秘人物操是不是姓曹?”

“咦,你怎么知道?”

“先生,那个曹姓神秘人是不是名操?”

“咦,你怎么知道?”

二十分钟后,曹家。

如果能在高空向这里俯瞰,就可以看到以曹家为中心,数以万计密密麻麻的人头,而陈留城内,还有许多人头正迅速向这个方向汇集。

曹操终于出现了,轻身一跃,就跳到了屋顶上。只见他头扎英雄髻,一身青缎袍,真气鼓动之下,衣服无风而动,衣带摇摆头发飘飘,好不潇洒。围观之人不由为之倾倒。

曹操一拱手:“曹某当下正受董卓通缉,诸位为我聚集于此,只怕多有不便,还是请回吧。”

这叫作以退为进,下面那一堆人当然不肯,立刻就鼓噪起来,并且强烈要求曹操谈谈自己。因为说书先生那里的版本太多,而且说书人的话总让人有一种无法全信的感觉。

这回可找对人了,曹操最擅长的,就是用绝对真诚的语气表情说任何他想说的话。更何况这一场演讲,他早已经准备多时。相比当时对陈宫讲的那一套,更加令人义愤填膺而又提心吊胆而又摧人泪下。

一开口就不同凡响,曹操演讲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当时,吕布的方天画戟离我只有零点零一公分…”

曹操的声音在每一个人的耳边抑扬顿挫地响起,可怜那几万人大多是热血青年,听到一半就不行了,不是捏紧了拳头想找像董卓那样的胖子海扁一顿,就是坐在地上为他们的小皇帝号淘大哭。

等到最后曹操再拿出那份自制的勤王诏书当众一读,然后用响彻云霄的声音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必谨遵诰命,虽千万人吾往矣。”

下面数万人热血沸腾,轰然而应:“让我们跟在曹公身后,虽千万人吾往矣。”

曹操欣然微笑,旋又面露难色:“若大家都愿意加入义军,自是最好,可是义军平日开销的军费,却不知从何而来。”

曹嵩在下面适时发话:“听说陈留城最富有的人叫作卫弘,可以问他先借一些。”

曹操的眉头皱得更紧:“但那卫弘是董卓的亲戚,如何肯借钱给义军。”

一言提醒数万人,想到那平时总把董卓放在嘴上的大胖子卫弘,义勇军们一声虎吼:“兄弟们操家伙上啊。”

曹操连忙阻止:“你们先不要闯进去,待我先和他谈一谈。”

“遵令。”

当卫弘被下人告诉说被包围了时,还破口大骂:“妈的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董相国和我的关系啊,出去给我砍。”

“这,好像不太方便。”

“这还有方便不方便的?”

“您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卫弘骂骂咧咧爬到二楼往窗外一看,吓得差点摔下去。密密麻麻拿着柴刀西瓜刀锄头的壮汉围了一层又一层,一眼望不到边。

忽然人海裂开了一条通道,一个青衣人施施然走到卫弘门前。

曹操暗中运上了十成功力,若无其事地伸手敲了三下门,然后那两扇上好的檀木大门就碎成一片片塌了下来,顿时周围欢声雷动。曹操做了一个请安静的手势,走了进去。

喝着卫弘亲自泡的上好清茶,曹操微笑着开了口。

“卫大善人远近闻名,曹操今日特来拜访。”

“不知曹公所为何事?”

“小弟义军成立不久,经费短缺,素闻卫先生乐善好施,呵呵呵。”

乐善好施个头啊,卫弘肚里暗骂,但看在外面恐怖的声势面上,仍只能恭敬地道:“义军,不知这…”

曹操一脸肃然,忽然站起来,从怀中摸出了那诏书,朗声读了一遍。

卫弘听得脸上汗珠一粒粒往下滚。一咬牙道:“既是如此,卫某捐献白银十万两以作军资。”

曹操瞄了卫弘两眼,忽然道:“哎呀,怎么有点困了,不好意思,我要回家睡一会儿。”

“这这这,曹公要多少,只管开口。”曹操若是一走,那外面这群人怎么办,自己这条小命还不得玩完?卫弘纵然心里在滴血,也只能这样说。

曹操亲热地搭着卫弘的肩膀,道:“来,我们到外面走走。”

凭曹操刚才露的那一手功夫,加上外面的庞大压力,卫弘只得乖乖和曹操一起走到门外。

曹操笑容可掬,大声道:“卫先生刚才说了…”说到这里曹操顿了一下,转过头看看卫弘,卫弘连忙猛点头,心里暗暗祈祷。

“卫先生说了,他正式和董卓脱离关系,并且愿意散尽家财来帮助义军。”

“万岁。”四下一阵欢呼。

卫弘一屁股坐在地下,当场晕了过去。

既得卫弘家资,军费方面再无问题。曹操竖起一面大旗,上书“忠义”两个大字,迎风飘扬,义军规模日渐壮大。

讨董名义下,曹操致信各路豪雄,竟然得到热烈回应。曹操又作了一篇檄文,大骂董卓,并公诸天下。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前后共有十七路人马,数十万大军,起兵响应,一时间群雄并起,而曹操,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群雄之一,遂名传天下。

大变将至。

第10章三国附记

这是我三国系列的开篇,刘备卖鞋关羽打劫张飞卖肉云云,自为戏说。《三国演义》可以戏说,我自然也可以戏说,相比之下,可能我戏得更厉害些而已。

三国这段历史,过去已经近两千年,当时的名将美人,而今白骨成灰,化作肥料滋养出的植物,怕都已经消亡,开始了新的轮回,再如何笑谈,也无法起自于坟墓找我的麻烦。更何况当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原本就没有人知道,史家所言,有其自己的时代立场,纵然历史事件不至于颠倒事非(怕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当时风流人物的一言一行,心思个性,终究无法保存下来。

不过,历史是历史,戏说是戏说,恐怕还是要分一分的。这一系列的小说,我曾经在《萌芽》杂志上连载了一年,许多读者说,原本不看三国的,看了我的东西之后,又找出三国来看;更有读者说,我的小说,浸润了三国的精粹。在网上看到这些留言,不由汗颜。

刘备、关羽、张飞,那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特别是关羽,对后世影响极大。说到忠孝节义,后人总是要拜一拜关二爷,关羽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质,在儒家文化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关羽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逐渐由人而神,有关帝庙,开店做生意,除了财神,关羽也是要供一供的。

可是史籍中,只是说关羽张飞尊刘备为兄,或者视之为兄。三人相识很早,很有点“哥们”的意思。至于是否真的郑重其事地结为义兄义弟,还是在桃园之中结的拜,除了《三国演义》里,找不到其它的出处。

刘备字玄德,原本就是涿郡涿县人。他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当时家中定有族谱,一代一代的血缘记得非常清楚,想必不会是冒认。只不过刘胜家雄势大,自然妻妾成群,有钱有权又有能力,便一生再生。每一代都是如此,到了刘备这一代,和原本的皇室正统血脉,就差了老远去。家里境况也不怎么样,老爹早就死了,刘备和母亲一起,除了卖草鞋(这是真的)之外,还编席子过生活。

古时候,开国之君,出生之时常有异象,说明这个孩子不简单,将来有出息。刘备的异象,就是家里东南角有一棵长到五丈余高的桑树。这可真是奇观,一丈合三米多,五丈还余,那就是近二十米高的参天大树,并且桑叶茂盛得不得了,如“小车盖”。只是摘桑叶有些麻烦。据说这在当时也很有名,就有人说不得了,要出贵人。这棵树这么大,想必周围势力范围所及,至少管了百十户人家,其中就有刘备。不过这样的异象,和凤鸣岐山、始皇登基有黑龙出现在河里,刘邦斩白蛇等相比,声势上显然弱了很多,所以刘备最后也没真当成正统皇帝。

刘备自己小时候倒很有自觉意识,站在巨大桑树底下的时候,就感觉这桑树定然是为自己而生,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话其实是陈寿代刘备传下来的,也不知道陈寿是怎么知道刘备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反正他就这么写进了《三国志》里,以示刘备年幼非凡,只是周围的人却不卖他的帐,觉得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胡说八道,并且担心祸从口出,家里早已在朝中没什么势力,莫要由此遭了灭门之祸。

相比于桑树,刘备自身生理特征之奇怪,却也丝毫不逊色。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我没有换算到现在的尺寸,估摸着在当时也就中上水准,但神奇的是,这人站着的时候,双手垂下来,竟然可以过膝。不仅手长,耳朵也长,不用手来帮助,自己眼睛歪一歪,就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这绝对是让人过目难忘的异相。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人站在跟前,手是如此之长,让人联想到猴子,可是耳朵又大到这般恐怖的程度,便有了大象的特征。猴子加上大象,原来就是帝王之相啊。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就被母亲派出去读书,看来虽然家境贫寒,究竟是名门之后,做母亲的没有让儿子继续卖草鞋下去。读书时,刘备就结识了公孙瓒。两个人关系非同一般,和关羽张飞之于刘备一样,刘备也视公孙瓒为兄。这一段友情,在今后公孙瓒崛起,刘备势力尚弱小的时候,一定发挥了极大的用处。

别看刘备在戏里电视里出来,都是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其实这人一点不爱读书。喜欢什么呢,狗马、音乐、竟然还有衣服。这些东西放在今天一样也是诱人的,勉强要更新的话,就把狗马换成名车吧。由此可见刘备这小子的玩劣,老母亲在编草席卖草鞋,自己原本也是干这个的,转眼就投奔花花世界去了。奇怪的是,怎么就不好美色呢?

刘备从小就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一看就是个狠角色,至于其哭哭啼啼的形象,一点根据也没有,刘备也是枭雄啊,只是后来批了一层正统的外衣,连面目也成了慈祥长者,其实能和曹操相抗这么多年,又怎会是易与之辈。此外,刘备年纪轻轻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交结豪侠,连时人看不起的商贾都刻意往来。据说当时的一些大商人经过涿郡的时候,常常会给刘备一些金银,刘备再把这些钱去召集更多的豪侠少年在自己身边。少言语,人际关系又可以做到这样,看来刘备一定有着过人的魅力。

若非天下大乱,刘备这样的人,恐怕也就是个地方恶少而已,可是风云一起,刘备就成了英雄,还是个正统英雄。黄巾军叛乱的时候,刘备率领着聚集在他周围的人,跟着邹靖打了几仗,立了军功,做了个县尉。过了段时间,有个督邮因为公事到刘备的县里来,刘备要去谒见他,那督邮根本不甩刘备,态度有些恶劣。刘备也不是好惹的,冲了进去把督邮绑起来,打了二百杖,弃官而逃,从此开始争夺天下的道路。

关羽本来字是长生,后来改成云长,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听起来,显然是云长更好听,长生多土呀。关羽是河东解人,犯了事逃到涿郡来。张飞张翼德,则原本就是涿郡人,两个人和刘备认识后,连睡觉都睡在一张床上。联想到刘备什么都好就是不好美色,不会是…呵呵,玩笑玩笑。

陈寿对于关羽张飞有一段评论。他说这两个人都是万人敌,英勇盖世,堪称虎将,且有国士之风。只是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短处的。

关羽和张飞把一生托负给了刘备,既是看重刘备的过人之处,又必然对自己充满期许,就如我在小说中所杜撰,欲以乱世为棋盘,利器为炮,精兵为马,良将为车,二十年下一局棋。只是这局棋一下,又何止二十年,其间悲欢离和,跌荡起伏,终盘时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少年意气飞扬时,是断断料想不到的。

第3卷末世豪雄起

第1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在洛阳城,有一个人民公敌。这样说可能不太确切,应该说,是洛阳城所有年轻男子的公敌。之所以会犯了众怒,是因为此人之相貌,此人之风姿,此人之声名赫赫,让每一个见过他的少女心头小鹿乱跳。

吕布,字奉先,身高八尺余,面如冠玉,剑眉入鬓,眼若朗星鼻似悬胆,唇薄而有棱角。这等相貌,或许还有人胜之,但当吕布跨上赤兔马,手握住方天画戟的时候,那股睥睨群雄的气概就无可阻挡地渗入周围每一个人的心里,有子当如吕奉先,男人尚且会这样想,女人更是被这英雄气概倾倒得几乎窒息。更让女人受不了的是,吕布在平时,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语气轻缓温和,和其在战场上的英姿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而导致的魅力,和曹操不同,令女人喜欢得发狂,令男人忌妒得发狂。

“你这男人怎么这么废,看看人家吕将军…”不管是老婆还是情人,三天两头就会冒出这样的话来,让听者一阵胸闷气急,但想到吕布的模样,却又一时还不了口,只得暗中切齿,骂得狠了,想要辩解两句,说自己其实也是有那么点用,往往换来这样的回答:“有用那你去和吕将军单挑试试啊,能过十招以后我天天洗碗。”乖乖隆的冬,和吕布对阵的大将还没听说有谁走过五个回合。洛阳老公遂成天下老公的楷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家务事全包。

英雄的光环背后,往往有着旁人看不到的血泪史,吕布亦如是。

吕布有病,而且是不治之症。

这种病到目前为止听说只有吕布这一个病例,名叫“战斗音乐强迫症”。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天分,而三国时期练武最有天份的,无疑是吕布。

那个年代天才很多,关羽、张飞等等,无一不是练武的天才,但为什么说吕布最有天份呢?打一个比方,比如有一群狗在追兔子,其中有几只狗跑得比豹子还快,一眨眼就把兔子抓住,这种狗就是狗中的天才,百年难遇。可是另外有一只狗只是在旁边看,并不卖力地跑,因为它自己养了一群兔子,和那些原始狗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吕布没有师傅,没有谁可以当他的老师。吕布的村子里有一个教八方风雨拳的武馆,那并不是多么高深的拳法,但普通人要学好也得三、五年的苦功。吕布趴在墙头看了三天,然后就跳了下去,把教场师傅王龙虎叫了出来。

看见吕布的眼神王龙虎就知道这小子在挑衅,一拳就轰了过去。

没打着。

呼呼呼,王龙虎把六十四式八方风雨拳使了两遍,还是没碰到吕布的衣角。王龙虎觉得吕布就像是他拳风带起来的灰,拳到哪儿灰到哪儿,但拳永远也打不着灰。

这个时候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王龙虎脸上越来越红,终于大骂:“妈的你有种别躲。”

吕布出拳。八方风雨拳,却不是八八六十四式中的任何一式。但教场里的所有人都觉得,这才是八方风雨拳,拳一出,立刻卷起风声、雨声,然后就是王龙虎的闷哼声。

这就是吕布三天的结果,他就像听别人念了一篇冗长的文章,然后把它总结成一句话。

那年,吕布只有八岁。

可是练内功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吕布只好去找一张人体经脉图。没有任何其它的内功典籍,吕布就凭一张人体经脉图,硬是找出了一套自己的运气方式。然而这种方法是极其危险的,人体内有太多的经络未曾被明确标出,都需要小心摸索,一个不小心,就会走火入魔。饶是吕布对于气脉运行有着惊人的直觉,也不由得在他十岁的时候练岔了气,忽然抽风。

那时候对抽风的治疗各地有各的偏方,很不幸的,吕布家乡的偏方居然是唱歌。据说曾经有个人抽风之后,老婆整天唱爱你一万年,唱了一年,老公居然好了。于是这就成为了一个偏方。虽然之后再也没有成功的案例,但抽风在那时本就是一种近乎不治的病,所以这个只成功过一次的方法也被当作偏方保留了下来,并且用到了吕布的身上。

整整五天五夜,吕布的一群小兄弟轮番上阵,各种各样的嗓音一齐开火。本来这次走火入魔吕布最多只要三天就能搞定,但耳边传来的永不休止的走调的不走调的山歌情歌生日歌让他真气乱窜,虽然费尽心力在第五天夜里恢复了过来,精神上的打击却无法回复。

这种精神上的创伤并不是表现在诸如对唱歌痛恨,一听见别人唱歌就要抓狂等常人所能想象的范围内,而是表现在只要吕布一认真和别人交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而且唱的歌五花八门,从最高深的罗马咏叹调到邻家奶妈的嘘嘘之歌全上,吕布的歌声仿佛有魔力一般,对手一不小心就被吕布的节奏影响,遇到厉害的对手,吕布还常常唱得好好的忽然走调,不但歌走调,连招式也跟着走调,变得似是而非,奇怪无比,让对手全然摸不着头脑,并且胸口堵得慌。好比正常一招力劈华山,那是照着脑门子来的,可是吕布要是一走调,忽然方天画戟就戳到了对手的马屁股上,着实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吕布自从得了战斗音乐强迫症之后,纵横天下,从来没有人再能胜得了他。

其实吕布是个极有武道精神的人,十分不屑于用这种歪门斜道来取胜,可问题在于这是一种病,并不是想不唱就不唱的,除非吕布想闭目等死,不然敌方一锤子过来,手上方天画戟向上一扬,嗓子眼就开始发痒,等到画戟招架上了敌方的兵器,微微的有规律的震动顺着冰冷的戟杆传到手上,再听见清脆的“叮”一声,余音袅袅,吕布就再也无法抵抗这副躯体对歌声的渴望,嘴巴一张依依呀呀就唱了起来。最神奇的是吕布打完仗之后都不会再记得自己刚才唱过什么,调子是怎样的,看着马下死不瞑目,有时还双手抱耳的敌将尸体,吕布一直觉得万分抱歉,但也无可奈何。所以说天地造化的神奇,实在不是你我凡人能理解其万一的。

能于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不仅是身为大将的光荣,也是大将胯下战马的光荣。所以上将的战马,大阵仗自然见得多,久而久之,也会培养出杀气和灵性,对面遇见对头的马,马脸一板眼珠子一瞪,鼻孔里使劲哼道鼻涕出来,告诉对方俺背上这家伙可是杀过很多人的干活,没准就把对面的马吓得一愣一愣的,再通灵一点,每回合两马交错的时候乘机踩一蹄子,这场仗就赢了一半。

可是,吕布的马却注定了没有成为此类神马的命运,因为每次吕布杀敌归来,那匹饱受吕布走调歌声摧残的马无一例外,通通精神错乱,不是呆若木鸡,就是四蹄发软,还有一匹居然被吕布感染了,每到半夜就放声长嘶,十分恐怖。所以吕布上一次阵换一匹马,人送绰号“人马杀手”,直到他遇见了赤兔。

第2章天下英雄会汜水

董卓只觉胸口越来越闷,怒火熊熊,终于脱口骂了一句:“操。”这是个张口音,董卓的小嘴张到最大,巨大的气流从嘴中喷出,夹带着无数唾沫星子。

对面低头肃立的传令兵顿时感到一股气流和着董卓庞大身躯里各种各样的味道迎面冲来,差点想后退几步,终于忍住,额头上当即就出现了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当然,那不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