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玺可不这么想。

这还是他第一次想做成一件事,却偏偏被赵建童从中搅和了。

他很想给赵建童一个教训,又忌惮赵建童是赵啸的儿子。

可这件事对松江王家和金华陈家来说,却像看了一场闹剧。

王家姑娘的母亲知道这婚事暂时搁置下来,长舒了口气的同时不由后怕地对丈夫道:“万一皇上真的瞧上了我们家囡囡可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嫁过去不成?”

王父胸有成竹地笑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家要是真把姑娘嫁过去了,还不得让人戳断了脊梁骨啊!这件事我们几家早就商量好了的。皇上想和我们这几家联姻可以,却不能从泾阳书院里找。那赵玺又不是什么明君,到时候别羊肉没吃到,反惹了一身膻。”

王母是个内宅女人,三从四德学得好,却不太听得懂丈夫在说什么,总而言之女儿不用嫁了,他们也不用被别人说闲话了,这对她就是好消息了。

她高高兴兴开始给儿女选料衣服料子,做秋衣,准备做秋衣。

王家姑娘过来和母亲挑料子,却把屋里服侍的全都遣了下去,悄悄地塞了封信给母亲,并和母亲耳语道:“是姑姑让人送回来的,还夹了五张五十两的银票。”

王母拿过信眼睛一红,低声道:“你姑姑都在信里写了些什么?怎么又送银票来?上次不是跟她说别管家里的事了吗?她自己过得好,别让我牵挂就行了。”

她这个小姑子和她是闺中蜜友,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后来她嫁到王家来,她的公公看着柳家落没,正巧顾家的长辈不知道她这小姑订过娃娃亲,想让她这小姑去顾家做宗妇。她小姑和柳家少爷是青梅竹马,两人都是天大的胆子,收拾细软,居然就这样私奔了。

王家丢不起这个脸,对外只说她这个小姑病死在了外头。

她当时不知内情,还为这小姑点了三年的香。直到十年前,她婆婆重病,她小姑这才托人和她联系上,并且把当年的事都告诉了她,她这才开始在她婆婆和小姑之间搭线搭桥。五年前,她婆婆去世了。她小姑却把当她当正经的嫂子,逢年过节,孩子们生辰上学,她都会送了礼过来。

王母心里过意不去,三年前,她带着孩子去南昌府见了她小姑一面,孩子们这才知道原来家里还有位姑姑在太原。

好在是孩子们那时候都大了,口风很严,她公公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个小姑和他们还有来往。

王家姑娘就笑道:“姑姑也没写什么,就是惦记着母亲,问问您的身体如何?问大哥的婚事可曾定了日子,她肯定是回不来了,到时候会派表弟和表妹回来恭贺大哥的。”

王母听了不免叹气,道:“不用她回来,我知道她为难。若是被你祖父发现了,恐怕我们都脱不了干系!”

她眼睛不好,如今看那簪花小楷颇为吃力,给小姑的回信,这两年都由女儿代写了。

谁知道王家姑娘却把信住王母怀里一塞,红着脸道:“这些事你自己和姑母说去!”说完居然一溜烟地跑了。

王母怎么看怎么觉得女儿好像是害羞的样子。

她不由打开书信仔细地看一遍,这才发现原来小姑在信里问王家姑娘说了亲没有,若还是没有定下来,要不要她帮忙。

王母就叹了口气。

听说姑爷如今在给别人家当师爷,江南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若是他们都给女儿选不到一门好夫婿,小姑那里就更不可能了。

看来只能先谢谢她的好意了。

但她还是忍不住把这几天发生的事都告诉了小姑,并道她如今只想快点把女儿嫁出去,让他们再这么下去,还不知道要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柳篱的太太接到娘家嫂子的来信,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蝇子。

她让小丫鬟请了柳篱回来,把信递给了柳篱,道:“若真的让赵玺和江南世家的子女联了姻可就麻烦了。你快去跟大人说一声,让王爷帮着拿个主意吧!”

柳篱也觉得这是件大事,匆匆去见李长青。

李长青看着就骂了几声“娘”,道:“快把这件事告诉宗权。我倒不怕皇上和别人联姻,反正他不是和这个联姻就会和那个联姻,不过是在皇上面前多说几句废话或是少说两句的区别。我是怕赵啸从中作梗,找个对我们家宗权有偏见的人,我们虽不怕他们,可也麻烦不是?”

柳篱点头,亲自去了趟京城。

谁知道李谦已经知道了。

柳篱讶然,笑道:“关心则乱。是我和大人考虑得不周全。”

“那倒不是。”李谦笑道,“是郡主告诉我的。郡主在金陵的行宫那边有认识的人。”

柳篱不由摸了摸脑袋。

内侍和宫女自成一体,普通的人很难打进去。可若是打进去了,却总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消息。

姜宪在内宫里长大,那些内侍和宫女都是服侍她的人,可也朝夕相处,比家人还要亲近。

柳篱道:“王爷有什么打算?”

“自然得让他们和四家大家里的一家联姻了!”李谦笑道,“皇上站住了脚,才会觉得金陵好。”

看似在为赵玺考虑,实际上是想把江南大族和赵玺绑在一架马车上。

有赵啸、汪几道、江南大家,还有北方户籍的官员,那样的朝廷才热闹,赵玺等人才没有空来管他。

柳篱微微地笑,道:“我明白了!”

不再过问李谦的打算。

他觉得李谦既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肯定就会有所安排。

但他回到太原,还是忍不住跟柳太太道:“你跟你嫂嫂说一声,千万不要卷到这里面去。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王家能左右的局面了。”

柳太太应诺。

过了夏天,王家姑娘就嫁给了自己远在南昌府的表兄。

金华陈家两个适龄的女儿一个嫁到了松江王家,一个嫁到金华左家。

赵玺却在赵啸的帮忙下,和无锡刘家达成了口头的婚约,只等简王出面,帮着赵玺操持这件事了。

蔡如意大怒,怂恿着韩同心给赵玺说门亲事。

韩同心觉得赵玺还小,应该再等两年。

蔡如意却道:“好的姑娘家哪里还等到适龄的时候?又不是让皇上现在就成亲,先订亲,三书六礼的,怎么也要忙上两三年,那个时候皇上也到了成亲的年纪。未来的皇后您还可以带进宫里来先帮着教养着。”

韩同心听着心中一动。

如果未来的皇后什么都听她的,她就不怕赵玺亲政了。

第1005章 翻脸

韩同心和蔡如意商量:“要不,就让皇上在我的侄女中挑一个?”

蔡如意很了解韩家的情况,闻言不由一愣,道:“选谁好?”

是啊!

选谁好?

他们韩家嫡支没有一个适龄的女子,适龄的女子都是出了三服的。

蔡如意之所以怂恿着韩同心给赵玺定亲,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她虽然觉得若是给赵玺说个韩家的姑娘很解气,但更知道朝廷大事不是儿戏,若是朝廷在江南站不住脚,赵啸就不可能割制两广和闽浙,若是赵啸留下来个烂摊子,最终劳心劳力的还是她的儿子赵建童。

可她也不会让赵啸如意。

赵啸现在已经得罪了松江王家、金华陈家,现在又和无锡刘家勾搭在了一起,若是刘家的事又黄了,她倒想看看,赵啸怎么办?

她不由温声地劝韩同心:“我看皇后的人选还是在江南大族里选一个的好!否则朝臣们也不答应啊!你白白得罪了皇上,划不来!”

韩同心不太喜欢听这样的话,但这话出自蔡如意的嘴里,她倒没有发脾气,而是思忖了片刻,道:“那就找了简王进来商量商量。到时候也由简王去和汪几道等人去说好了。”

她对汪几道几个越来越不满意,恨不得换了汪几道才好,可惜没有人听她的,她也没有办法动汪几道。

蔡如意觉得这样也好,免得到时候赵玺不满意,自己背了这黑锅。

韩同心让内侍请了简王进宫,把想给赵玺定亲的事告诉了简王。

简王直皱眉。

赵啸已经把之前代赵玺求娶王家姑娘和陈家姑娘的事告诉了简王,简王觉得赵玺娶妻,不一定要从泾阳书院的四大家族里求娶一个,在其他有名望的江南世族里选一个更好,同时觉得赵啸有些热心过了头,又有些怪赵啸自作主张,他还没有点头就私下里联系无锡刘家的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就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就这样拖着,打算赵啸不催,他就不动的。

谁知道韩同心却把他叫进宫里来说这件事。

而且还想在韩家的姑娘里挑一个立为皇后。

他觉得韩同心没脑子,他又是韩同心的外祖父,向来没有把韩同心放在眼里,说话也就很是随意,道:“不要说韩家没有适龄的姑娘许配给皇上,就算是有适龄的姑娘,也不应该从韩家选人。这件事我和靖海侯商量一下,最好还是在江南的名门望族里选个皇后。这也是靖海侯的意思。”

蔡如意在心里冷笑,面上却不显,佯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声道:“王爷,侯爷的意思是要给皇上求娶无锡刘家的姑娘,可我觉得,泾阳书院的那些人都是些好高骛远,沽名钓誉之辈。不好好效忠朝廷,不好好教书育人,天天在那里吃饱了没事干的议论朝政,也没有看见他们帮着朝廷做些什么…”

这句话深得简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