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失信

话传到刘氏的耳朵里,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可若说为什么不安,她又说不出来。倒是赵玺挺高兴的,有一次来刘氏这里吃饭还说起这件事:“当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没有封姑父为仪宾,现在我倒是想封他,可他已经是郡王了,我封了他反而怕他不自在,我看得赏他点什么才行。”

刘氏在一旁温顺的笑,恭敬地给赵玺布菜端饭。

可等赵玺一走,她开始悄悄地打听杨俊的水军营。

正如她祖父所预料的那样,杨俊虽然有奇谋,又有治军的本事,可手中的兵或是来自于各家推荐,或是由皇上安插,或是江南世家的子弟,据说很不好管理,杨俊做了几个月的都指挥使就蔫了下来,再也没有刚刚组建水师营时的激情,反而和很多官僚一样,开始进出风月场所,应酬同僚,上下关系。

刘氏说不出来的失望。

杨俊比刘氏还要失望。

在他看来,兵源不行没关系,不懂泅水没关系,重要的是赵玺的支持。但赵玺三分钟的热度,说得挺好,一遇到困难就开始退缩,又心思多疑,不管是谁给他出主意,他总是怀疑给他出主意的人别有用心,在心里反复地琢磨一阵子才行。偏偏耳根子又软,他琢磨来琢磨支,好不容易琢磨清楚了,旁边又有说三道四,他又改变主意了。在杨俊看来一件很小的事赵玺都要反复几次才能定下来,别人觉得他是新贵,在皇上面前肯定说话算数,却不知道他被赵玺的拖拉弄得完全没有了脾气,只好先去应酬那些官场上的来往。

原浙江总兵李道被罢官之后隐居在了周庄,有一天杨俊实在被那些酒肉应酬闹得心焦,跑去拜访李道。

李道非常的高兴。

他们是在场战上打出来的交情,是能托付生死的关系,自然比一般的同僚更为亲密。

杨俊喝了酒絮絮叨叨地抱怨了很多朝堂的陋习,李道却担心着杨俊的前程。等到第二天杨俊酒醒了,他遣了身边服侍的,关了书房和杨俊说话:“皇上明摆着要用你去和赵啸打擂台。赵啸这个人我仔细分析过,虽有些世家子弟脾气,但总得来说,还是能听信谏言的,也能知人善用,加之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这么多年,就算是朝廷上下全力支持你,你也未必能和靖海侯一争高下,何况我听你说起,皇上根本不通军务,左以明依靠皇恩才得以担任首辅,并不愿意惹皇上不高兴,我就怕到时候皇上和内阁为了安抚靖海侯,把你给推了出去…”

“我何尝不知道。”杨俊酒醒了,脑子也清醒过来,他有些悲凉地笑道,“我都是快知天命的人了,若不是想着为朝廷、想着为社稷做点事,又何必揽了这差事?只是我当初想的太好了。以为皇上先是受汪几道摆布,后受韩太后压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长这么大,说不定会是个中兴之君。谁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难怪当初嘉南郡主会选择去西安陪伴李谦!恐怕那个时候嘉南郡主就看出皇上不妥了…现在我也有点后悔,当初出山的时候应该写封信去问问嘉南郡主的意思的,也免得弄成像今天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

李道在江南时常听的江南官场上层提及姜宪,但大家提起她的时候,表面都很是不屑,私底下却半遮半掩一副羡慕的样子。听杨俊这么一说,他不由道:“嘉南郡主是个怎样的人?可惜我当年没有机会见一面。”

是个怎样的人?

杨俊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想了半天,道:“是个小姑娘,看着有些倨傲冷清,可行事却比男子还要果断豪爽,不是一般女子,足智多谋,非常的强势,却又不怎么贪念权柄…”说到最后,他颇有赧然地道,“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但你见了她就会觉得她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安静地听着,她要你做什么的时候你最照她的去做…是个我也没有看透的人。”

说到这里,他突然就兴致勃勃起来,道:“说起来我还是挺佩服李谦的。我看着嘉南郡主的时候心里有点发毛,特别是她不声不响的就干掉了辽王。李谦居然能和嘉南郡主过了这么多年。我要是他,也不敢沾花惹草,眠花宿柳…”

李道听着不由讥笑了他几句:“就你那胆量,怎比得上李谦?你十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李谦十八岁的时候在做什么?”说到里,他正色道,“说起这件事来,我听人说天津卫有个船坞。李谦现在镇守京城,这个船坞应该也是他的吧?他可是有什么打算?”

“我可不敢问。”杨俊叹气,道,“如今的朝廷局势相比我们那会儿不知道复杂了多少,我没有起复之前还想着凭我的能力肯定能在庙堂上占一席之地,等真正回到官场,才知道自己根本不够看。我也想明白了。皇上是存心要拿我嗝应赵啸,赵啸能忍着我一年、两年,不可能忍我三年四年,等到来年开春,我就以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为由辞归故里好。”

李道没有他这么乐观,道:“那也得皇上放你走才行!”

“不放也无所谓。”杨俊朝着李道眨了眨眼睛,道,“我这段时间借口请教军中防务,已经和李谦重新搭上话了,十一月临潼王世子的生辰,我的长子和次子都会陪同我的夫人一同去京城给临潼王世子拜寿。”

李道心中一震。

今年夏天,李谦请封独子李慎为临潼府世了。赵玺立刻就答应了。还让姚知先代表朝廷送去了贺礼。李慎也正式代表临潼王府在各种场合露面。十一月是李慎的生辰,京城虽然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可肯定会有很多的人趁着这个机会想和临潼王府搭上关系,就算是临潼王府不给李慎做寿,到了那天也肯定有很多的人前去庆贺。

他没有想到杨俊如此重视这件事,居然让代表他的长子陪着自己夫人亲赴京城。

李道不禁道:“你就不怕皇上知道了猜疑!”

杨俊冷笑,道:“我不去难道就能落个什么好?我还不如巴上李谦的大腿,给孩子们留条后路!”

第1083章 大雪

李道抿着嘴,半晌都没有说话。

杨俊道:“您让我放下江南的匪患不管,我做不到。可若是要搭上我全家,我一样做不到。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也只能想出这种法子来了。”

自己在江南为官,把家眷托付给李谦,以保平安。

李道道:“我能看穿,别人也能看穿,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不用了!”杨俊笑道,眉宇却满是坚毅,“我来见您,一是为了来找您说说话,二来也是想来给您陪个不是——江南能打水仗的,除了靖海侯府之外就是您和我了,我这么做,皇上心里肯定不舒服,以皇上的性子,多半是要再找个人出来代替我,到时候皇上十之八九会起用您。我要是不出这岔子,您也就可以顺顺当当地在这里安度晚年了。这是我对不住您的地方。

“但我觉得,若是您不想趟这浑水,大可移居京城。

“李谦正要找会打水仗的人帮着他操练水军。

“您要是去了,他肯定倒履欢迎。”

李道又是一愣,好半天才哈哈地大笑起来,用食指虚点着杨俊道:“你呀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你这是在保全自己呢?还是在抽皇上跳板呢?”

就像杨俊所说的那样,整个江南除了靖海侯府,就只有杨俊和李道曾经打败过倭寇,证明过自己的实力。而赵玺要对付的是靖海侯府,一旦知道杨俊和李谦关系密切,肯定不想再用杨俊,李道很有可能被赵玺起用,取代杨俊。

可若是李道投靠了李谦呢?

赵玺就只能捏着鼻子继续重用杨俊。

所以李道说杨俊并不是单纯的来看自己。

说起来李道也在江南治军七、八年,比杨俊有能力多了。赵玺选中杨俊而放弃李道,与李道年事已高有很大的关系。皇上若是不用杨俊,就很有可能让李道出面。

李道却是已无心仕途。

因而杨俊的提议让李道非常的心动。

他觉得天下就要大乱的样子,必须得为这个家留一条后路。

从前他和李谦俩口子并不熟悉,如今有杨俊帮着从中牵线搭桥,未必不是件好事。

事关重大,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他还要仔细地琢磨几天。

杨俊也知道他不可能一说就通,也不催李道,也不再提这件事,和李道说了会朝廷轶事,又议论了一会当前的朝局,杨俊也开始睡意朦胧,打着哈欠去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泛白,就启程回了金陵。

没几日,杨俊收到李道的书信,说既然十一月是临潼王世子的生辰,他也应该送份贺仪去才是。问杨俊家眷什么时候启程,到时候路上是否能做个伴?

李道如何已是白身,家眷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俊立刻就答应了,并交待夫人一路上要好生对待李家的女眷。

杨夫人是个伶俐人,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在镇江和李家的人汇合后,一起前往京城。

李家去给临潼王世子祝寿的是李道的长媳和长子,还带了他们弱冠的长子以及刚刚十二岁的女儿。

杨俊这边人比较多,男子们在上面的船舱住着也就不说了,杨夫人,两个儿媳妇,三个孙子两个孙女都在,行船的时候大家打打叶子牌,说说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李道的孙女是在江南出生的,还是第一次到北方。船停在通州码头的时候,她被冻得直哆嗦,磕磕巴巴地问杨家大少奶奶:“他们这里的人怎么过冬啊?”

杨大少奶奶官宦出身,小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在河北任上住过一些日子,细细地给她讲着北方的炕。

李大小姐听着两眼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住进了客栈。

他们住的是最好的客房,地龙被烧得热热的。

李家大小姐进门没多久就脱了厚厚的棉袄,欢天喜地地上了炕。

杨大少奶奶看着直笑,让自己贴身的嬷嬷去吩咐客栈的小二打了热水过来,吩咐那嬷嬷提到李家大小姐屋里,并道:“坐了快一个月的船,身子骨都坐软了。老夫人吩咐下来,会在通州住上两天,大家都好生歇歇再进城。”

也是为了给京城里住的通家之好送帖子,有个人接应和照顾。

李家大小姐脸上一红。

李道为官清廉,又是被革职,这几年只靠着两个田庄过日子,从前的一些积蓄慢慢都补贴到日常的嚼用里了,家境大不如从前。这次出门,也就只带了几个服侍的,不像杨家,护卫、马夫、厨子、丫鬟的,带了三十几个。杨夫人不时地照应她们家,像这种提水搬箱的事,时常让下面的仆妇帮着李家一起做了。

李家大小姐恭声向杨大少奶奶道谢。

杨大少奶奶和李家大小姐客气了好几句,这才回屋安置。

杨夫人找的,是从前杨俊在西山大营结交的一个朋友,和北定侯府的白家沾亲带故,人也很能干,李谦镇守京城之后,他得到重用,如今在西山大营任佥事,正三品的朝官。

那家人接到信就立刻派了管事的过来接杨家、李家进城。谁知道半夜落起了雪,早上起来空中风卷飘雪,地上雪深至腰,连门都打不开了,只能在客栈里再歇上几天,等到雪小些了再上路。

李大小姐还是生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稀奇得不得了,出不了门她就趴窗户上看客栈的小二扫雪,等扫出一条路来她就不顾乳娘的阻拦跑去院子里玩雪。

她的乳母在旁边急得团团转。

有人在旁边“扑哧”地笑。

李家大小姐不由循声望去,就看见一个比她大上两三岁,披了件猩猩红的斗篷,里面是白色缠枝绣花的马面裙,头上戴着南珠珠花,长得明眸皓齿的小姑娘,被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笑盈盈地看着她。

她还没有这么丢脸的时候,脸上一红,忙站直了,轻轻地朝着那小姑娘点了点头。

小姑娘又是扑哧一声笑,把李家大小姐笑满脸通红,这才道了声:“我看妹妹活泼可爱,十分的喜欢。还请妹妹原谅我失了礼数,莫要责怪才是。”说完,朝着李家大小姐福了福。

李家大小姐知道出门在外,能忍的最好还是忍一忍,何况人家还没有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