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母歉意地望着女儿,低声道:“前些日子禁卫军里有个侍卫不见了。一开始禁卫军里的人还以为是这个人出了什么事,谁知道查来查去,都没有那人的行踪。这原本没什么,可那侍卫却是在贵妃娘娘发疯,跑出后宫之后不见的,又和高岭、杨俊的关系很好。金大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人有什么问题,侯爷无意间知道了却勃然大怒,把金大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第1125章 冷静

刘皇后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说这南边朝廷上下和赵啸的关系最好,现在莫属金海涛了。而且赵啸对金海涛非常的礼待,颇有视为左膀右臂的感觉。

她忙问:“是私下喝斥还是当场喝斥?”

刘母叹气,道:“听你父亲说,侯爷好像一时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仅当众喝斥了金海涛,还把他身边一个跟着他从福建过来的武将提拔成了禁卫军中军指挥使。”

禁卫军中军指挥使,是负责近身护卫皇上的。

也就是说,靖海侯不仅扫了金海涛的面子,还毫无掩遮地表现出了对金海涛的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不仅表现在对金海涛的忠诚上,还表现在金海涛的能力上。

刘皇后不由幸祸乐灾地道:“那金海涛此时岂不是很不高兴?”

刘母道:“何止是不高兴啊!听说金大人如今也称病在家,禁卫军的事暂时都由那些福建武将管着。你六婶婶不是和金夫人有些来往吗?你六婶婶前两天还听金夫人说,侯爷这是要卸磨杀驴。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回北边去。如今金家的长子已是宣府总兵,和临潼王私交甚笃,就是金家长子的婚事,都是嘉南郡主做的媒。

“也不知道这金夫人是想让我们家传话呢,还是气狠了找你六婶婶吐吐糟,反正你祖父已经发了话,金夫人说的话就烂在了刘家,谁也不允许往外传。谁若是传了出去,就逐出刘家。”说完,刘母又有些不屑地道:“不过,什么事都有例外。你六婶婶这些日子看着顾朝得了势,整天就想着往顾家靠。只怕金夫人的话早就被你六婶婶传到顾朝的耳朵里去了。”

刘母猜得不错,这话的确是通过顾夫人传到了顾朝的耳朵里。

他一个人在书房里琢磨了良久,最后请了金华陈家的家主过来,悄声和他商量道:“听说左以明要致仕了,是真的吗?”

陈家和左家是同乡,若左以明真的要致仕了,别人可能会不知道,但毗邻而居的陈家多多少少都能看出些端倪来。

说起这件事,陈家的家主就不由皱眉头,道:“左以明肯定不会轻易致仕,除非是受皇上逼迫,可目前这种情况,皇上不仅不会逼迫他致仕,说不定还指望着他和靖海侯打擂台。我之前也想看看左以明到底是怎样打算的,一早就派人盯着左家了,可左家自左以明称病之后就闭门谢客,再也没有参与金华的诸事,一时间我也没弄清楚左家是怎么打算的。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回去之后应该去拜访一下左家。有时候亲自去看看比隔着道门猜测更能看出问题来。”

顾朝缓缓地点头,叮嘱李家的家主:“飞鸟尽,良弓藏。当初赵啸没有人可用的时候怂恿着金海涛帮着他囚禁了皇上,谁知道金海涛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一朝得意,就要和赵啸分庭抗礼,赵啸当然容不得他。不管这个所谓的走失的侍卫是真是假,赵啸和金海涛之间肯定要崩。我寻思着,我们是不是能找点机会。毕竟杨俊已经死了,金海涛若是再退了下去,赵啸手中可用的人也不多了。左以明素来站在皇上那边,若是操作得当,完全可以让内阁全都变成我们的人,到时候我们就能和赵啸一较高低了。”

泾阳书院可不仅仅是个传道解惑的地方。

有时候,他们也可以成为左右朝政,名留青史的大人物。

陈家家主立刻就明白了顾朝的意思,他笑道;“这件事你就交给我吧!我会说服左以明和我们合作的!”

顾朝满意地点了点头。

赵啸却被气得快要疯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个叫樊攀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就这样不见了?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太清楚赵玺的性格了。

为了保命,他连韩太后和皇长子都敢杀,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禁卫军的侍卫可不是从哪旮旯角里冒出来的,那是要查上三代的,怎么可能谁也不知道的就不见了!

如果不是遇到什么事被杀人灭口了,就是…

赵啸想到这个樊攀既与高岭有关系,也与杨俊有交情,心里就是一阵不安。

千里之堤,崩于蚁穴。很多大人物、大事物,都是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被毁了的。

他必须把这个樊攀找出来!

说不定他所努力的一切就会坏在这个叫樊攀的人手里。

赵啸冷静下来,让人去请了金海涛过来说话。

来回的人地告诉他,说金海涛生病了,不能起床,请他多多原谅,等病好了,金海涛会亲自来拜访赵啸的。

赵啸这几年也练就了一副厚脸皮,听金海涛这么说,他索性去了金府。

金海涛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万一赵啸真的成了,他也就成了贰臣了。可若是因此而能配享太庙,那他也认了,怕就怕他上了贼船却什么也没有落着…金海涛就有点想不通了。

小厮进来通禀的时候,他正陪着小孙子玩。听了禀告,他只好长吁短叹地回了内室装病。

赵啸进门看见金海涛卧室临窗的炕几上摆着尊插了桂花的青花瓷花瓶,向他证实了金海涛在装病,他觉得金海涛这个人心胸狭窄,没有成事之量,心里先就轻贱了几分,见过礼之后他索性开门见山地道:“金大人可知道我为何发脾气?”

金海涛愕然。

赵啸压根没有想到让金海涛回答这个问题,瞥了金海涛一眼,淡淡地道:“想当年,人人都以为先帝没留下圣旨,就是辽王,也坐不住了,想要九州问鼎。就在大家都觉得辽王会得手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个嘉南郡主,而且还手持皇上的遗诏。

“当初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皇上是先帝的儿子,可是这件事的受益者。

“如今皇上被囚在内宫,当着你我的面他像个鹌鹑,可谁又敢保证他就会这样老老实实地呆在内宫呢?谁又能保证他身边没有个像当年那么忠心的侍卫呢?”

金海涛这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他不由得神色一凝,肃然地道:“可我亲自带人,仔细地搜查了良久,都没有发现那樊攀有什么问题?”

赵啸冷笑道:“这就是他最大的破绽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别人提起樊攀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对他赞赏有加,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第1126章 南征

金海涛能走到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能被赵啸先选为合作的伙伴,见识、手段自然都不缺乏,之前没有想到,也是利益薰心,一时没有想到而已。此时赵啸这么一提醒,金海涛立刻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特别是当初姜宪杀辽王时的雷霆手段,甚至连当时的几个内阁辅臣们都吓着了,联手简王等王公勋贵一起,以立李谦为异姓郡王,辖制西北为代价,几乎是哄着捧着把姜宪送出了京城。

赵玺是当年的受益者,他就算是不记得当年发生的事了,他身边也必定会有人提醒他。

谁能担保他不会有样学样,写个什么勤王的诏书送到什么人手里去?

金海涛额头冒出了冷汗,犹豫道:“皇上没这么傻吧?如今天下能出兵南下的,只有李谦了。李谦素来让人看不清楚——你说他野心勃勃吧,他又一直以来谨守着臣子的本份。你说他忠心耿耿吧,他又一直屯兵练将。万一诏书要是真的落到他手里了,谁敢担保李谦不会造反?”

“可谁又敢担保李谦不会南下勤王?”赵啸不满地冷哼了一声,忍不住抱怨道,“皇上要是有点脑子,我们何止于会走到今天?”

金海涛沉默了片刻。

赵啸也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道:“我看我们当务之急是先把那个樊攀的下落找到,不然我这心里始终不放心。然后再通知我们在京城的人,想办法盯着李谦。李谦若是接到了诏书,不可能没有动静。”

金海涛点头。

可偏偏李谦那里就没有任何的异样。

京城的中秋节,据说因为姜宪提前从小汤山避暑回来了,京城的一些商家为了讨姜宪的喜欢,联手举办了一场非常盛大的灯会,李谦带着儿子,陪着姜宪出现朱雀大道上,还和一些黎民百姓一起猜了灯迷,赏了灯,弄得很多早年经历过战乱,如今在京城定居下来的妇孺跪在姜宪和李谦经过的路边祈求菩萨保佑李谦和姜宪长命百岁,顺风顺水,有些还要出钱给两人建生祠。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顾朝正在和赵啸商量着今年朝廷官员调任的事。

江南官场之所以这么快就在泾阳书院面前臣服,说到底,不过是因为顾朝入了内阁,掌握着北边官员的任免之事,江南出身的官员想要升迁提拔,不少得要走顾朝的路子。谁知道事到临头却出了变故,李谦原本答应得好好的,太皇太后一死,他就拒绝了朝廷对北方官员的人事任免,偏偏皇上又站在了李谦的那一边,李谦还演了一出滥杀朝廷命官的事,虽然打消了一部分人远去北方为官的念头,却有更多的人希望借此机会能一飞冲天,事情已经过去了年余,却依旧在顾朝面前吵闹不休,使了各种手段求顾朝帮着谋个差事,封个一官半职的。

别人的请求顾朝可以不理会,可同样出身泾阳书院的人他却不能不管,不然以后还有什么人会帮顾家,帮他?

但如今南边是几个萝卜排队等着一个坑,哪里还有多的差事空出来的。

为此他只好来商量赵啸,看能不能想办法挤出几个位置来。

赵啸觉得自己在江南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来,还得这帮文人帮着吹嘘吹嘘,这个买卖可以做,但具体怎么做,就要看顾朝有多少诚意了。

一个贪心,一个小气,事情当然没有谈成。

书房也陷入了无语。

还好有送茶点的小厮在门外求见。赵啸在旁边的幕僚为了缓和气温,索性说着从市井传出来的流言:“…大家都在说,临潼王怕老婆。只要是嘉南郡主喜欢的,临潼王必定会如了嘉南郡主的心意。这次八月十五的灯市,据说也是嘉南郡主的意思。”

顾朝和赵啸都不由倾听。

那幕僚就说得更起劲了。

顾朝和赵啸却都开始心不在焉。

赵啸想着是李谦倒也算是个汉子,不管他当初娶姜宪为了什么,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对老婆好,这也是要点隐忍功夫的。顾朝却觉得姜宪非常的厉害,娘家已经落没了,还能让李谦对她死心踏地的,当初他可没有看出姜宪有这样的本事。

赵玺也听说了。

他顿时就泄了一口气,如焯过水的小白菜似的蔫了,半晌才往刘皇后住的寝宫去,等走到一半的时候才想起刘皇后受了风寒,没有办法在宫里过中秋节,还没有回来。

赵玺双眼发直地坐在肩舆上,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好。

好不容易过了一旬,刘皇后回来了,可刘皇后一回来就说起贵妃前些日子突然从内宫跑了出去的事,还和他道:“贵妃妹妹已经这样了,我再怎么狠心,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何况我并不是个狠心的。我只是想着行宫不大,若是贵妃妹妹一不小心又跑了出去,冲撞了朝中的臣子就不好了。不如把她送到寺院里好生修养,让寺中的师傅为贵妃妹妹祈福。我去了一趟鸡鸣寺就觉得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