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宪抚额叹息。

驻扎在淮安的李谦此时却正和赵啸等人忙着打嘴仗。一个说对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说对方说“私造圣旨谋逆造反”,你来我往的,还将各自的驳文发放到各自管辖的官府,一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的样子。

止哥儿和慎哥儿肩并着肩笔直地站在屋檐下,望着不远处行辕大门处那些背上了信旗,行色匆匆的奔往各地的兵士,不解道:“这件事要是说得清楚,还打什么仗?世伯为何还要和那赵啸吵架?反正我们这边的驳文他们也看不到,还给了赵啸时间让他陷害世伯…”

他昨天和那些将士们悄悄喝酒,被李谦捉住了。慎哥儿是监管不力,止哥儿是无令饮酒,两人一起被李谦责罚不说,还把附和着止哥儿和他一起饮酒的兵士给关了起来,罚了三个月的军饷。止哥儿觉得对不住那些军士,遂悄悄地写了信回去,向他母亲借银子,准备把这三个月的军饷给那些人补上。

慎哥儿自然不能看着止哥儿这样的着急为难,为了不引起李谦或是姜宪的注意,他借了四分之三的银子给止哥儿,另外四分之一就让止哥儿自己伤脑筋去,也算是给止哥儿一个教训了。

他被李谦责令陪着止哥儿罚站,闻言低声回复着止哥儿:“笨蛋!爹就是要闹得天下人都知道,等到打完了仗处置赵啸的时候才能堵住众人的嘴。”

止哥儿恍然大悟,道:“是不是像我偷吃了慈宁宫的果子,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给我体面,把我接到她老人家身边悄悄地喝斥我几句,别人反而不知道我做了些什么一样。”

这比喻说的…慎哥儿都要为他捏一把冷汗了。可想起去世的太皇太后,他不由叹了口气,道:“要是太皇太后还活着该有多好啊!”

止哥儿顿时也蔫蔫的,道:“我也想太皇太后了。”

他们两个人闯祸的时候,她老人家总是护着他们。

谢元希和李谦说完了公事,一抬头就从大开的窗棂看到了被罚站的两个小家伙。他笑道:“王爷不必动怒,那些小旗、总旗是休息的时候和止哥儿喝的酒。且军中之人都性格豪爽率直,止哥儿这样,很对他们的胃口,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李谦笑道:“若不是这样,我早把止哥儿送回京城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没有想到他比慎哥儿更适合混在军营里,他好像天生就知道怎样和那些大兵打交道似的。”

慎哥儿则更冷漠一些,不如止哥儿天生带着几分笑,见面就能和那些大兵们打到一起,闹得火热。如果再有几分谋略,天生就是个带兵的人。

他道:“王瓒倒生了个好儿子。”

谢元希不免有些偏袒,道:“慎哥儿也很好。不过他是世子,有时候也不可太嬉闹,那些当兵的您也知道,太直了,有些时候反而容易蹬鼻子上脸,统领三军的时候就不免少了几分威严。”

李谦在太皇太后殡天之后就决定给慎哥儿留下一个太平的天下,带兵打仗慎哥儿固然要懂,可更应该懂怎样治国,怎样御下,他很满意现在慎哥儿的态度。

他朝着谢元希摆了摆手,笑道:“慎哥儿也很好,我带他们出来,也是想让他们见见世面的。他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比什么都让我高兴。”

李谦是指慎哥儿和止哥儿一起和那些大兵们喝酒赌博却又能管住自己适可而止。

谢元希听着笑了起来,打趣李谦:“我没想到慎哥儿和王爷一样,都擅长摇骰子。”

李谦哂笑,道:“我也没有想到。”

第1137章 无脑

谢元希说了些“虎父无犬子”之类的打趣李谦的话,两人这才散了。

京城的简王府里,简王的脸色黑得如同锅底。

他再次向低着头有些惶恐的随从求证:“他真是这么说的?”

随从不敢抬头,声音比刚才又低了几分,喃喃地道:“王爷…真这么说的。我还劝了很久。可王爷说,他自幼丧父,家里的事都由老王妃做主。您说的这件事,老王妃若不答应,他是万万不敢出头的。我想这也不是个办法。就在银楼打了几件贵重的饰品送给了藩王妃,想请藩王妃在老王妃面前帮着说几句话。谁知道藩王妃吓得瑟瑟发抖,压根不敢去见老王妃。小的就亲自去了姑嫂寺。老王妃倒是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见着我们就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而是听我把话说完了之后,老王妃收下礼物不说,还客客气气地让人把我给送了出来。

“小的觉得,那老王妃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动了心。可若是想藩王爷出头和皇上争这天下之主的位置,还差把火候,得您亲自出面才行。”

赵翌的两份遗诏,有一份是留给这位被姜宪悄悄接进了京城的藩王的,这就留下了一个极大的漏洞。如今赵玺逼得李谦不得不清君侧,简王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如果他支持这位藩王继位,他就不仅能够报复赵玺,为韩同心报仇,还可以洗雪赵玺加注到他身上的耻辱。

只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那位藩王看上去高高大大,相貌堂堂,居然是个怕母亲的。

这样也好。

女人多喜欢花言巧语,他只要多去几次,多哄几次,老藩王妃肯定会心动的。

到时候藩王跳出来自称为帝,赵玺只会误会李谦要重立新君,左右朝局,凭他对赵玺的了解,就算李谦有意和解,赵玺也会在心里藏下杀意。

李谦可不是什么杨俊、高岭之流。赵玺若是敢对付他,他就敢杀了赵玺。

不管过程怎样,结局都是简王所愿意看到的。

想到这些,他顿时热血沸腾,决定这就去趟姑嫂寺,说动老藩王妃和他一起,想办法推了那位藩王上位。

简王去了姑嫂寺。

姜宪这边也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她惊讶的半晌没有合拢嘴。

简王他这是魔障了吧?

没有兵权,他拿什么支持那藩王上位?

还有那位老藩王妃,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可能会和简王搅合到一块去。

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世上真有不用脑子的人。

没几天,那位老藩王妃不仅答应了,还劝动了儿子,准备在京城登基,斥责赵玺不是正统。

姜宪听了冷笑连连,道:“云林到了哪里?”

前些天,董家捐赠了十万担粮草给李谦,姜宪觉得这件事完全可以大肆宣扬一番,引来更多富商给李谦捐钱捐物。因此她让云林主持了一个非常盛大的捐赠仪式,还当着来客的面承诺董家,等到将来战事结束之后,会将其贡献和功劳刻在石碑上,竖在董重锦家乡县衙的八字墙旁。

这对董家来说,可谓是无上的荣耀。

之前董重锦根本就没有想到,因他本人在太原,身体不好,甚至没有能出席捐赠仪式,而是由董家二爷去的。

消息传到太原,董重锦当时就流下了泪。

姜宪的目的也达到了。

北边很多商贾都开始找门路给李谦捐钱捐物。

不过短短的半个月,那些商贾就捐了五十万担粮草,十万两白银。

这样巨额的财物,放在京城也很不安全。

姜宪安排云林把东西送到李谦手中。

云林这才刚刚出京,京城就出现了这样的事,这让姜宪不得不警觉。

她悄悄地叫了七姑进府,让她想办法帮着弄些会武技的女子,并道:“万一有人趁着王爷不在哗变那可就麻烦了。”

姜宪有些后悔。

她还是轻瞧了简王,或者说,她不是轻瞧了简王,而是太相信李谦了,觉得在李谦的整治下,京城肯定是铁板一块,哪里出事京城都不可能会出事。简王敢捧那位藩王上位,虽然手段粗暴,但他手中若是真有兵马,说不得还真的就能成事——李谦留下来保护姜宪的人马多驻扎在京外。李谦主要还是担心鞑子卷土重来,而京里有曹宣和五城兵马司,他走的非常放心。

七姑听着吓了一大跳,忙问出了什么事。

姜宪向来觉得托人做事,最好把要害都跟别人说清楚,这样一来如果事情有了变化,办事的人就能随机应变,成功的机率更高。

她没有隐瞒,把自己的担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七姑:“…你也不用担心。我已飞鸽传书给了太原,曹宣那边也叮嘱过了,守在城外的驻军也随时可以进城来。找你来,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说完,她又自责道,“从前是我太疏忽,没有注意到简王府那边的变化。他既然说服了那老藩王妃,肯定早有打算。我又怕我打草惊蛇。最好的办法就是织张网,静候那些人自投罗网。你的人只用悄悄地守着长公主府,保证府里的安全就成!”

姜宪能感觉到李谦对自己的重视。如果她出了什么事,李谦是不可能安心打仗的。而一旦李谦因她乱了方寸影响了战局怎么办?

李谦现在,可是在打一场关系到李家生死存亡的战争!

她得保重好自己。

七姑明白姜宪在李谦心目中的地位,她立刻承诺道:“郡主放心,都是些不起眼的女子,身手却很好。”说到这里,她不由感慨起来,道,“想当初,我教这些人武技,不过是希望她们不要被男人欺负,或者是被男人欺负的时候能有反抗的能力。还是王爷给了这些女子一条生路,有些人安排去帮着大夫给那些受伤的将士煎药包伤,有一些则做了斥候。跟着我学武技的女子才会越来越多,否则就算是郡主想找这么多人,我也没有这么多人给郡主用。

“要不怎么说人善有福泽呢?

“当初若不是王爷和郡主,哪里有今日的善堂?又哪会有这么多会武技的女子?

“说来说去,还是好人有好报!”

姜宪闻言不由“扑哧”一声笑,心里乐开了花。

夫妻这么多年,别人夸奖李谦,她还是会由衷地感觉到愉悦,别人若是说李谦的不是,她会连那个人也一起讨厌。

第1138章 囚人

第二天下午,一群女子悄然进了长公主府。若是有人问起,只说是李谦不在,姜宪无聊,发现家里好多丫鬟都到了适龄的年纪,快要放出去了。姜宪素来不喜欢身边的人变来变去,就连如今做了当家太太的情客和百结,都还会常常进府帮着郡主训练大小丫鬟,以便于姜宪生活的更舒服。

众人对这件事都没有放在心上,包括把人叫来的姜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