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驾威严,万寿山这么小,他又是个容易惊醒的人,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听到?

他总觉得出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姜宪迷迷糊糊地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她却朦朦胧胧有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百结唤了她好几声,她才回过神来,看着寝宫里忙碌的宫女道:“有人来找我吗?”

百结想到了那位笑容灿烂又英俊洒脱的李侍卫,不由地抿了嘴笑,道:“没有!”又道,“郡主,这不还早吗?就是有人过来,也要等用了早膳,把早上的事做完了才能过来吧?”

姜宪完全不明白百结在说什么,瞥了百结一眼。

百结一点也不害怕,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轻手轻脚地帮姜宪穿衣梳洗。

情客就比她机敏很多,服侍姜宪用早膳的时候笑着跟姜宪道:“郡主,听说皇上一早就去了大报恩延寿寺。我们离仁寿殿这么近都没有听到动静,也睡得太沉了点。您看要不要我过去问问皇上什么时候走的?皇上到了,您总不能不露面吧?”

姜宪心里惦记着大报恩延寿寺的事,想找个人去问问,又怕那边正对峙着,自己去了给伯父添麻烦。

她思前想后,今天就是给曹太后拜寿的日子。礼部和钦天监看了时辰。定了正午时分开始拜寿,不管事情怎样,正午时分就知道结果了。也不用急在一时。

姜宪开始慢悠悠地梳装打扮,按品大妆。

可当她刚刚开始梳头,情客突然喜气洋洋地快步走了进来:“郡主,大公子来了!”

能被她身边服侍的人称为“大公子”的。只有她堂兄姜律一人。

姜宪喜出望外,忙站了起来:“快请他进来。快请他进来!”

挽了一半的长发勾住了旁边放着凤冠上。

她不由得“哎呀”了一声。

宫女们吓得个个面色苍白。

姜宪正想摆手说“不要紧”,外间已传来姜律爽朗的笑声:“你是不是又绊着了?别急,别急,我还能在你这里呆两盏茶的功夫…”

说让她不急。却只能呆两盏茶的功夫,大堂兄又戏弄她。

可就算是这样的戏弄,他们兄妹也有两、三年不曾有过了。

姜宪想到自己最后一次见姜律还是在西苑猎场。姜律像父亲一样带着赵玺狩猎…眼泪就忍不住籁籁地落了下来。

她自己蠢,还把信任她的家人也带得变蠢了…她欠家人的太多…

姜宪身边服侍的宫女都慌了神。手足无措地安抚她。

“郡主,是不是扯着头皮了?”

“郡主,要不要叫御医?”

“郡主,您快别流泪了,小心等会眼睛肿了?”

听到动静的姜律在外面急得团团转,连声道:“保宁,怎么了?是不是撞到哪里了?你出来给我看看…”

姜家没有多的子嗣,这个堂妹他当自己的嫡亲妹妹,从小就捧在手里,什么都让着她长大的。

姜宪怕姜律担心,一面接过宫女递过来的热帕子擦着眼角,一面语带笑意地道着“没事”:“不过是勾了头发。”

“这也值得哭?”姜律觉得小姑娘的事他根本没办法懂,心里却长长地舒了口气。

姜宪想着姜律既然出了面,那大报恩延寿寺那的事情是不是已经告一段落,至少听姜律的口吻,没有太糟糕。

只是不知道李谦怎么样了?

有没有得到曹太后的信任?

伯父有没有能保住曹太后?

她不免有些急于知道事情的结局,没有化妆,也懒得梳头,草草地挽了个能戴冠的纂儿,穿了平日里常穿的褙子就出了寝宫。

姜律穿着四品武官官服,身长如玉,正背着手打量着殿里的摆设,那随意潇洒的模样如那芝兰玉树,让人看着就有些挪不开眼睛。

“大哥!”姜宪喊着姜律,话音未落,眉宇间已是盈盈笑意。

姜律在姜宪出寝宫的时候就已转过身来,看见姜宪却是眉头微蹙,道:“怎么穿得这么少?你小心着了凉!别看着太皇太后不在身边就胡闹。去给你们郡主拿个斗篷过来!”后面那句,却是对情客说的。

情客笑着应“是”。

姜律就打量了她一眼,问姜宪:“你换了大宫女?”

姜宪直笑,道:“大哥有多长时间没有进宫了?丁香她们由外祖母做主,放出宫去了。”然后她把情客和百结都叫了过来引荐给了姜律。

在这一点上,姜律和姜镇元的的区别就出来了。

宫里所有的人都是服侍皇上,打狗看主人,就算是个小小的内侍和宫女也不能轻怠,所以每次姜宪回镇国公府,姜镇元都会既不显奢侈也不显寒酸地打赏,遇到了大太监们,还会主动的寒暄几句。

姜律却不太看重这些,百结和情客给他行礼,他就大大咧咧坐在那里受了,随手从衣袖里掏了几块碎银子赏了两人。

姜宪看着忍俊不禁,道:“你还随身带了银子?”

“一文钱难倒英雄,你知道不?”姜律不以为意地道,“我现在怀里不掏个百来两银子的银票我走在街上都有些不自在。”

姜宪又忍不住笑。

姜律十二岁的时候,被她伯父丢回凤阳老家“锻炼”,据说自那以后,姜世子出门手里必须有银子。

百结和情客端了茶点上来。

姜宪就把身边服侍的都遣了下去,低声问姜律:“事情怎么样了?”

“还好!”姜律向来觉得这女孩子就应该养在深闺里,整天绣绣花,弄弄草,喂喂鱼,出嫁前由自己的父兄宠着,出嫁后由自己的夫婿疼着就行了,别的事不用想太多,也不用管太多,若不是被自己的父亲派来报信,他压根就觉得不必让姜宪知道。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没准备和姜宪细说,“事情已经尘埃落地,正午时分拜寿的时候就会传出来了。让你不要担心,安安心心地去给曹太后拜寿即可…”

第79章 亲戚

姜宪深知姜律的禀性。从前她做摄政太后的时候他还恨不得事事处处替她操心,她只要安安心心地坐在那里拿着玉玺盖印即可,何况她此时还只是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娘。

山不就水,水去就山。

她就细细地问她伯父在哪里?曹太后在哪里?有些人陪在曹太后身边?今天拜了寿,曹太后是依旧住在大报恩延寿寺还是住到其他什么地方去?

问得多了,姜律不免道:“这些不是你该管的事。今天给曹太后拜了寿,你且安心回慈宁宫去就行了,免得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担心。你这两天一夜不在,她老人家还不知道睡没有睡着觉呢?”

他不说,姜宪也准备明天今天下行就回去的。

她笑着应“好”,两人又以闲聊了两句,姜律看时候不早了,叮嘱着她不必那么急,好生喝了茶吃几块点心赶在拜寿之前到就行了,少和那些内、外命妇打交道,没几个言之有物的,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姜宪一面笑,一面送了姜律出门,临别的时候问他:“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前世,赵玺亲政之后,姜律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

姜律笑道:“看父亲怎样安排吧?”

姜宪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目送姜律离开了庆善堂这才回了寝宫。

巳时三刻,她按品大妆,坐上围着丹阳朝阳帷帐的肩舆往大报恩延寿寺去。

中途遇到几家伯夫人、侯夫人。其中就有安陆侯夫人,那个把她堵在抄手游廊上要和她搭讪世子的母亲,安陆侯夫人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跟在她的肩舆旁和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的话,直到周遭人人侧目,姜宪面露倦意,安陆侯夫人这才作罢。

她时间算得好。到了大殿午正还差一刻钟。

姜宪遇到了东阳郡主、武阳郡主和两位郡主的儿媳妇。孙女。

东阳郡主和武阳郡主是简王的女儿,按辈份,姜宪得称她们做姨母。

东阳郡主的丈夫姓韩。是个世袭四品指挥使。夫妻两人很是恩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姜宪记不清楚韩家的两个表哥到底比自己大几岁了,但韩家的表姐韩同心却只比她大一岁。曹太后为了抬举简王,在韩同心十岁的时候封了她为清仪县主。

武阳郡主的丈夫姓蔡。是晋安侯蔡定忠的族兄,除了有副好皮囊。一无是处。他和武阳郡主的关系也不太好。他有四子七女,除了嫡长子是武阳郡主生的,其他都妾室所出。他开始在五军都督府当差,后来因为这个惹怒了简王。把他的差事都捋了他也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连父亲的话也不听了。家里不给钱他荒唐。他就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偷不着了就去借。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他的底细,不怕他不还,拿了借据来找武阳郡主。武阳郡主气得不得了,请了两家的长辈出面要和离,他就躲起来不见踪影,加之晋安侯府也不愿意让武阳郡主大归,在中间和稀泥,这件事也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姜宪重生,两人还没和离成。

她们姐妹长得很像,都是高个子,瓜子脸,丹凤眼,乌黑的头发白净细腻的脸庞,但因为际遇不同,姐姐东阳郡主看着要比妹妹武阳郡主看上去最少年轻十岁。东阳郡主也比武阳郡主待人宽厚和煦。她一看见姜宪就笑着打招呼,拉了姜宪的手上下打量,说她好像又瘦了,这段时间身子骨好不好,太皇太后还好吗,自己好久没有进宫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等过两天就去看太皇太后云云…有着家长里短的亲切。

武阳郡主则只是在姜宪给她行礼的时候点了点头。

或许是因为没有依靠的孩子早当然,姜宪拜见两位郡主的时候东阳郡主的两位儿媳妇米氏和胡氏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不敢动弹,武阳郡主的儿媳妇郭氏却很热情地拉着东阳郡主的两个儿媳妇米氏和胡氏上前和姜宪见礼。

姜宪看着眼前的几个人,不免有些叹气。

孝宗皇帝那会儿也就只留下了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到了先帝…后宫只剩下了个曹太后。赵翌还没有大婚,满眼望去,皇室宗亲里面,只有她们这几个一表三千里的表兄表妹体,至于曹太后的那些所谓的族兄族弟家的女眷,姜宪素来是不认的。

她问东阳郡主:“怎么没见心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