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都神色大变。

“严阁老不是要致仕吗?”太皇太妃面沉如水,道,“他家怎么会管这些闲事?”

北定侯夫人茫然地摇头,道:“严阁老还没有致仕…就算他致仕,谁不知道他是曹太后的腹臣,帮着曹太后做一件事也是做,做一百件事也是做,还不如在曹太后落魄的时候跳出来狠狠地奉承曹太后一番,好歹也是有始有终,全了他忠臣的名声。”

这就麻烦了!

太皇太妃完全没有了主张,愤忿地望着太皇太后,道:“曹氏到底要干什么?她难道不知道我素来都不愿意和她多说一句话,她明明知道她若是百年之后曹家的日子不好过,怎么好意思拖累我们家的掌珠?他们上次还想把掌珠…”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太皇太后已铁青着脸道:“你少说两句,又不是什么好事!”

北定侯夫人觉得她们是在说白愫的事,可白愫有什么事她不知道呢?

她不解地望着太皇太后,又望了望太皇太妃。

是啊!

曹太后想把白愫许配给李谦,那个时候李长青还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现在,李长青只是个小小的神机营同知,说出来只会丢了白愫的脸…有什么好说的?

太皇太妃的嘴唇抿成了一道缝。

太皇太后经过了最初的震惊之后。此时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她温和地对北定侯夫人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不是说侯爷去找镇国公了吗?皇上对镇国公很是敬重,掌珠又是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在皇上面前也有几分薄面,这门亲事到底合适不合适,我们不妨先和镇国公商量商量。”

这就是要求助于姜镇元的意思了。

北定侯夫人听着人就松懈下来,道:“亲恩伯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家侯爷一大早就去了镇国公府…”

“那就好。”太皇太后听着也安心下来。道,“镇国公为人最厚道不过了,你就放心好了。”

北定侯夫人长长地舒了口气。眼睛再一次红了起来,道:“我也不求别的,只盼着掌珠能嫁个敬重她的人。”

言下之意,北定侯府也不一定非要和晋安侯府结亲。主要还是看结亲的人能不能对白愫好。

太皇太后了解地点头,留了北定侯夫人午膳。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西三所。

白愫去给自己的母亲问安且不说。姜宪却一个人躺在床上静静地想着心思。

没想到曹太后这么快就决定了由曹宣娶白愫。

可见李谦做得还不错。

她只是有点没有想到严阁老在这个时候还会为曹家出头。

前世她和严阁老没有什么交情。不过是从那些文官内侍口中非议这个人,说他胆小无能,靠着巴结曹太后上位,打击异己。是曹太后养得一条狗芸芸,没有一句好话。

可见成王败寇,史书也是由后人书写的。这些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只是不知道自己身后那些人会怎么说自己。

东三所静无人语,想到白愫正和自己的母亲亲热的说话。她觉得有些寂寞,索性叫了情客进来帮她更衣梳洗,去了东暖阁。

北定侯夫人正搂着白愫坐在太后太妃的下首。

她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看见姜宪的时候还夸她今天穿的褙子好看。

姜宪笑着没有说话,挨着太皇太后坐下,听她们闲话。

白愫就朝着姜宪使眼色。

两人找了个机会去茶房说话。

“保宁,”白愫拉了姜宪的手,“谢谢你!不管结局怎样,我都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我办事,你放心好了。”姜宪不以为意地抿了嘴笑,道,“你母亲和太皇太后、太皇太妃最终会同意的。可你也要好好地和曹宣过日子,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轻言放弃。不然伤了你母亲的心,我也会难过的。”

白愫重重地点头,两人端了给太皇太后几人做得杏仁茶去了东暖阁。

曹宣不想再往曹太后和姜镇元之间的关系上洒盐了,他没有把姜镇元曾经找过李谦的事告诉曹太后,只是对曹太后说,他在宫里的时候就瞧中了白愫,只是那个时候曹太后一心一意要他娶姜宪,他也就把那点好感压在了心底。

现在曹家今非昔比,他觉得与其遥望无期地等候姜宪,不如娶了白愫:“…至少她相貌出众,性子娴静,比和姜宪在一起舒服多了——她连皇上的面子都说泼就泼,何况是我?”

曹太后立刻就明白了曹宣的用意。

喜不喜欢暂且放到一旁,但现在的曹家的确如曹宣所说,能娶到白愫这样的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何况曹宣年纪不小了,她危在旦夕。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曹宣连白愫这样的都娶不到。

她当机立断,亲笔写了封信给严年华。

严年华次日就拿着曹宪的生辰八字去了北定侯府…

这才有了北定侯府的手足无措。

北定侯夫人此时得了太皇太后的话,定下心来,高高兴兴地回了北定侯府。

谁知道从镇国公府回来的北定侯却给了北定侯夫人当头一棒。

“姜镇元建议我们答应这门亲事。”北定侯道,“我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晋安侯世子性子浮燥,不是做大事的人,蔡家又人多口杂,蔡定忠这个人惯会见风使舵,与其和蔡家结亲,不如和曹家结亲。至少掌珠是曹太后自己选中的,曹宣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曹宣不敢对掌珠不敬…”

也就是说,姜镇元是支持这门亲事的。

女儿不嫁不行!

北定侯夫人的眼泪就籁籁地落了下来,道:“这原本不是你们男人的事吗?为何要拿了我的掌珠去还债?我们掌珠还那么小,从前曹家显赫的时候就一心一意打着保宁的主意,现在曹家败落了,就要娶我们家掌珠了,哪有这么好的事?”

第102章 赐婚

北定侯夫人话里有话,暗指姜镇帮着皇上亲政,结果皇上最终还是亲厚自己的母亲曹太后,姜镇元被皇上晾到了一边,怕皇上对他不利,就怂恿着北定侯拿下了白愫的婚事去联姻。

北定侯听了心里很不舒服,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当初姑母因妒忌安氏,在中秋宴上让安氏没脸,孝宗皇帝要杀了姑母,太皇太后出面保住了姑母性命的时候,我们白家就和王家分不开了。你现在想撇清,晚了!何况这些年来,北定侯府若不是有太皇太后、镇国公府庇护,我们能这样清泰平安吗?

“先帝杀了多少功勋贵戚,你难道不知道?

“如今曹太后余威犹存,皇上有时候还不得不向曹太后低头,那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只能想办法缓和与曹太后的关系,免得到时候皇帝母子和好,我们这些当初帮皇上亲政的就成了离间天家母子的罪臣。

“掌珠能和曹家结亲,我觉得这门婚事不错。

“可反过来想,镇国公是什么人?既然他答应了这门亲事,以后曹家就是有事,他肯定也会尽量地保全曹宣。

“这不也是曹太后和我们家联姻的缘故吗?

“你总是想着我们家掌珠嫁给曹家亏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曹太后的寿诞已经过了快一个月了,可靖海侯世子和辽王还没有回去,我听汪阁老说,皇上说两人来一趟不容易,准备留了两人在京过春节。

“皇上可不是从前的皇上了。万一他想弥补兄弟关系,拉拢宗室,真的给辽王和靖海侯世子赐婚。我们家掌珠是受了封的乡君,肯定也在赐婚的范围之内。东阳郡主为了清仪县主都在四处奔波,难道你就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

“真,真有这种事啊!”北定侯夫人有些慌神。

北定侯脸色上的怒意就更盛了,道:“你这些日子到底在干什么?”

北定侯夫人语塞。

她觉得自己的女儿还小,又在慈宁宫长大,女儿的婚事怎么也越不过太皇太后去。只要太皇太后不答应。女儿就不可能远嫁。

何况女儿前面还有清仪县主韩同心、晋安侯府大小姐蔡如意这样的名媛…怎么也轮不到自己的女儿。

“要不怎么说你有事多去问问太皇太后呢?”北定侯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你不想把女儿远嫁,难道别人就想把女儿远嫁?谁这个时候不想着法子把自家的女儿摘出去?何况那韩家和蔡家比我们家有办法…”然后庆幸道,“还好这次曹太后看中了掌珠。要是等你帮着掌珠谋划,我看到时候远嫁的肯定是我们掌珠!”

北定侯夫人脸上火辣辣的,可想着从前曹太后在位的时候北定侯府可是靠着姜家和王家才勉强在朝堂上站住了脚,如今曹家没落了。他们却要把女儿嫁过去…她还是心存芥蒂,第二天一大早又递了折子进宫。

太皇太后还以为这件事已经解决。见到北定侯夫人的时候还笑道:“怎么还愁眉苦脸的?难道你昨天回家之后北定侯和你吵架了?”

“吵架算什么啊?”北定侯夫人说着眼泪又落了下来,道,“我们家侯爷回来说,镇国公觉得这是门好亲事。决定让我们掌珠嫁给曹宣呢!”

太皇太后大吃一惊,但转念就明白过来。

她的脸不由沉了下来。

如今她还没有死,姜家就已经到了为缓和和曹太后的关系而让白愫去联姻的地步。如若自己不在了…姜、王两家岂有立足之地!

她为皇上做了这么多,没想到皇上却一点也不领情!

果然是曹氏的种。天性如此的凉薄!

“你别伤心了。”太皇太后道,“从前曹太后摄政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是靠着镇国公才能喘口气,如今又是靠着镇国公才有了这从龙之功,你要相信镇国公才是。他既然说这门亲事不错,想必有他觉得好的缘故,他不会让掌珠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