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大小姐才不管你高兴不高兴呢,她笑着和高妙容说了两句话,就转身走了。

牛家大小姐气得浑身发抖。

高妙容哄了她半晌,才把她哄好。

她不依地叫了小丫鬟去打听李冬至在干什么。

小丫鬟回来告诉她,李冬至在练字。

牛家大小姐愕然,道:“难道那位康太太还守着她练字不成?”

小丫鬟摇头,道:“说是郡主那边来了客人,请了康太太去作陪,康太太就让大小姐在书房里练字。我说您和高小姐找她,可大小姐说,她还有很多功课没做完,怕等会康太太会检查,所以不过来了。”

“真是岂有此理!”牛家大小姐涨红了脸。

那小丫鬟还不知死活,道:“郡主她们还请了女先生在家里说书呢!”

牛家大小姐提了裙摆就要往李冬至那里去,却被高妙容拦下来了:“康太太是冬至的先生,她给冬至布置怎样的功课,是她的事。你这样冒冒然地冲过去,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到时候会给冬至惹事的。”

高妙容耐心地劝牛大小姐。

牛大小姐气得跺脚,到底还是顾及着会连累李冬至,把这口气忍住了。

不过,她只要想到姜宪那边一点也不知道她们的愤怒,还在那里花天酒地的,牛大小姐的气不就打一处来。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几个玩得好的姐妹。

大家都很气愤,却又像牛家大小姐说的似的,不想给李冬至惹祸,没有去打扰。但大家对姜宪的印象都不太好起来。

这些人的情绪当然影响不到姜宪,她认真地听着鲁夫人讲的关于哪家银楼师傅的手艺好,哪家绸缎铺子的花样新,还在鲁夫人的推荐下决定明天请了永丰银楼的师傅过来给她打几件新式样的首饰,请了太原广记的师傅来给自己做几件新衣裳:“若真是满意,到可以常常光顾他们的铺子。”

“你肯定满意。”鲁夫人说起这些来两眼发光,像到了自己的地盘一样,非常的自信,“他们的手艺肯定没有御制的精致,可花色却大胆,颜色也搭配得好,戴着显年轻啊!你说这女人,穿衣打扮不就图个年轻漂亮吗?”说到这里,她呵呵地笑了起来,道,“你倒不用——你比我女儿还小呢!正是戴干什么都好看的年纪。”

“胡说!”姜宪嗔道,“你就是想说我年轻,也不必说我比你女儿还小啊!”

鲁夫人笑道:“我家死鬼前头还有个结发的,给他生了一女一儿。那女儿如今都二十了,是两个孩子的娘了。我哪里说错了?”

姜宪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称自己的丈夫做“死鬼”的,大感新鲜。

康太太则在旁边笑个不停,觉得这个鲁夫人也是个直爽人。

鲁夫人就把话题转到了康太太身上:“你们家那口子,怎么就会辞了官的呢?”

如果她迂回委婉地打探,康太太大可不回答,可她这样直截了当地问,康太太却不好不回答她。

第429章 读书

康太太直言道:“我们家老爷性情耿直,做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峰,觉得没有意思,就想辞官归家。结果听说郡主想请西席,就毛遂自荐,跟着郡主来了山西,想见识见识山西的风土人情,以后回老家,也不至于后悔没有行万里路。”

也就是说,不过想借着给李家做西席的机会到处走走看看是主,教书是辅。

这是康祥云对家里的解释。

才十二岁的康家大小姐没有怀疑,康太太就更没有怀疑了。

姜宪觉得这个理由挺不错的。

鲁夫人则松了口气。

这句话,是鲁大人让她帮着问的。

鲁大人总觉得李家不像是个安于现状的。

如果再向上走,也是件很危险的事。

鲁家到底和李家要不要走近些,到底应该走多近,鲁大人心里没有底,特意让鲁夫人来探探口风的。

鲁夫人和姜宪都非常满意,晚宴的气氛就更好了。姜宪甚至叫了冬至出席。

牛家大小姐等人听了俱是一静。

李冬至跟着郡主,却能陪着招待鲁参政的夫人,她们在这里办诗会,不过只是个据说还没有被山西贵妇们接受的何夫人露了个脸。

有人就讪讪然地提出告辞,说是家里叮嘱了她早点回去的。

就有人道:“我们等会还要猜灯谜吗?”

按照高妙容的安排,用过晚膳之后,会在东跨院那边的池塘旁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然后大家猜灯谜,谁猜中的灯谜最多,谁就可以挑选最好的客房住一晚。

没有了李冬至,而且嘉南郡主始终没有露面,她们的诗会再热闹,也像师出无名,显得有些心虚,那今天晚上她们还能在这里住一晚吗?

来参加诗会的十几个小姑娘心里都没有底。

高妙容不由咬了咬唇,面上却不露分毫地笑道:“大家要是觉得天色太晚,那我们就改在这里开茶会好了。客房那边早已安排好了,大家只管住下就是。等会我去找了冬至过来,给大家陪不是。”

众人听了就有人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猜灯谜吧?我已经跟家里人说过了,我娘好不容易才答应我在李世伯家住一晚。我不想这么早回去!”

也有人道:“我们不如先去请了冬至过来,也好玩一些!”

还有人道:“不是还有高姐姐吗?若是先生给冬至布置了功课,总不能让冬至不做功课陪着我们玩吧?等下次再开诗会的时候,我们一起罚冬至给我们每个人都斟杯茶好了。”

可她们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郡主明明知道她们在家里开诗会,郡主给李冬至请来的师傅却没有放李冬至的假,郡主是不是不喜欢她们这些出身寒微的女孩子,觉得李冬至现在是总兵府的大小姐了,要和她们这些旧识划清界线…

之后她们还是去了东跨院的池塘猜灯谜,大家看上去都玩得很高兴,可气氛却始终不如上次赏花那样的兴奋。而李府的大媳妇,未来的李氏宗妇嘉南郡主,则始终没有出现。

姜宪在掌灯的时候就送走了鲁夫人,和康太太说了一会话,就把李冬至拘在了屋里背书。

这是她第一次表现出不愿意李冬至和牛小姐等人多接触,李冬至觉得有些诚惶诚恐。

可她不敢问。

她怕姜宪教训她,让她从此和李家旧部的那些小姑娘们疏远。

在她看来,这些人的父辈都曾经帮过他们家,她不能忘恩负义。

姜宪却没有想这么多。

她觉得李冬至太小,这两年学着怎样明辨是非,再大些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朋友可交,哪些朋友不可交了。

好在是李冬至并没有担心多久,李骥过来给姜宪问安。

李冬至听到丫鬟禀告的时候,不由睁大了眼睛。

因为何夫人做事不着调,在姜宪嫁到他们家之前,李长青就免了李驹等人对何夫人的晨昏定省,后来是姜宪要嫁过来了,李长青怕别人笑话李家没有规矩,这才重新让李驹等人去给何夫人问安。

而李骥又是这其中的特例。

李骥母亲在的时候,何夫人还没有嫁过来。后来何夫人嫁进来,以为自己很快会怀上孩子,李骥是由李谦的乳母、苗嬷嬷一起带着的,谁知道何夫人和李长青成亲之后,折腾了几年也没有孩子,何夫人不免到处求医问药的,好不容易怀上了李驹,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更不要说带孩子了。等到李驹大一些了,她开始关心这个庶子了,李骥却已经长大了,何夫人又有自己的儿子,对李骥也就淡淡的只是个面子情,李骥也很自觉,离何夫人、李驹都远远的。加之李谦常年不在家,他和李谦也不太亲近。兄弟几个里,他是属于比较“独”的人。

他谁都不亲近。

可他居然来给姜宪问安了。

李冬至起身给李骥行了个礼,眼睛就盯着笔下的明纸没有挪地方,可一双耳朵却支得直直的,听着李骥和姜宪说话:“康先生今天接着从前的西席讲了《春秋》第六章 。可郑先生却是从太原州志讲起。一直讲到了大同、宣府、榆林的变迁,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听得津津有味。下课的时候,钟天宇还问郑先生,他能不能在郑先生休沐的时候去向郑先生请教。郑先生很高兴地答应了。我问他想问什么,他说想问问嘉峪关志,还问我要不要一起去…”

姜宪笑眯眯地听着,道:“从前我在宫里的时候,熊正佩和如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左以明都给我讲过课,像他们这样两榜进士出身的人,别的不好说,可书却一等一的读得好。诸子百家,信手拈来。若是遇到个喜欢读杂书的,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就没有不知道的。这样的机会很是难得,你要好好地跟着两位先生读书才是。

“特别是康先生,我瞧着他为人谦逊随和,不是那种只看中出身的人,你勤奋上进,踏实肯干,他自会高看你一眼。

“机会是给你了,可抓不抓的住,就看你自己了!”

最后一句,姜宪若有所指。

李骥听明白了。

他脸红如火。

姜宪笑着端了茶。

李骥一溜烟地跑了。

李冬至还想和他说两句话,可有姜宪在,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