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宪准了。

这个小院就改名叫杏花村。

康祥云和郑缄听了不由哈哈大笑,还特意跑去看了一眼。

这都是后面发生的事了。

送走了两位常大夫,姜宪一看情客堆在脸上未达眼底的笑就知道李谦还是没有什么消息。

她不由叹了口气,道:“冬至那里也没有消息吗?”

算着日子,她早该到了。

不会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吧?

可有李麟跟着,这一路过来全是驻军重镇,就算是出事,又能出什么事?

姜宪琢磨着,结果用过午膳,李冬至和李麟就到了。

她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李冬至下了马车,拉着她的手直喊“大嫂”,眼角都红了。

姜宪笑道:“还怕你们有什么事被绊着了,你要是再不来,我都要派人去找了。”

“大嫂!”李冬至闻言还就真的抱住了她的胳膊,道,“我们到华阴县的时候,还真的遇到事了——那边有兵变!”

姜宪吓了一大跳,朝李麟望去。

李麟倒很沉稳,上前和姜宪见了礼,道:“听说是去年至今年的军饷迟迟不能发放下去,有卫所的士兵偷了农民春耕的种子,程知县去卫所跟那边的百户商量,卫所的不承认,程知县就掳了据说被告发的军户关进了牢里不放,引起卫所的士兵把县衙给围了起来,陕西按察司副使已经亲自去调解了…但还是乱糟糟的,我们的车马又颇为吃重,我怕引得那些闲帮见财起义,索性绕道金堆镇过来的,这才耽搁了好几天。”

姜宪想起华阴县知府程飞给自己送的红糖大枣,想必这也是个颇为自大的,只怕这件事不是这么好解决的。

她抱住了李冬至,道:“吓着你了吧?快跟我回屋去喝口热茶,收收惊!”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可在马车上看到那些军士围攻县城的景象还是让李冬至两腿发软。她连连点头,和姜宪往内宅去。

李骥和刘冬月接待了李麟。

李麟见李骥一副主人的模样,煞有其事地吩咐小厮们给马匹解套、搬运箱笼、安排客房、置办席面,不由笑着轻轻地捶了李骥一下,道:“几天不见,当刮目相看啊!你小子,一声不响地就长大了!”

李骥咧了嘴笑,笑容和李谦有两、三分相似。

“大堂哥都要娶大堂嫂了,我也应该长大了!”他亲昵又不失恭敬地和李麟开着玩笑,哪里有从前半点的畏缩。

李麟微微一愣。

李骥已揽了李麟的肩膀往客房去:“大堂哥快去梳洗一番,我和云林给你接风洗尘。然后顺道带你去西安府逛逛。这里可是十三朝古都啊!”

“有这么多古都吗?”李麟很是怀疑。

“怎么没有?”李骥数给他听,“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

李麟哈哈大笑,道:“几天不见,你学识也看长了。可见康先生和郑先生把你教得不错!”

“那是当然…”

党兄弟俩说说笑笑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了朱红的长廊里。

刘冬月冷冷地瞥了李麟的身影一眼,把搬箱笼的差事推给了服侍他的一个小厮,自己去了内院安排姜宪的席面去了。

茶楼那边,夏山和卓然围坐在红漆彭牙的圆桌前面,一壶碧螺春就着几盘点心,正在听郑从讲姜宪的事:“…郡主虽然不像公主或是藩王,不得不告而擅自离开封地,可也不能随意进京。康家遇难的时候,郡主正是秘密进京为李大人之事奔走之时,不管怎样暴露了身份总归是不好,一般的人遇到这样的事不杀人灭口就是好的了,怎么会为陌生人伸手援助?可郡主恰恰就管了。不仅管了,还不顾自身安危把康家母女送到了京城!

“我爹和康世叔都说,郡主这样,才是真正的侠肝义胆!巾帼须眉!

“还有她处置庄家的事。

“一般的女子最多不过和庄家绝交,以后在场面上给庄家母女难堪甚至是冷落、孤立。可郡主却如男子一般,根本不和庄家计较,直接釜底抽薪,把在背后支撑庄家的温鹏外调去了云南,既拔了庄家的利齿,又给太原官场上那些不知道轻重的大小官吏一个警告。

“你说,这样的女子,这天下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夏山立刻不服气地嚷道:“怎么就找不出来了?嗯,嗯…像梁红玉啊…穆桂英啊…”

郑从鄙视他道:“你看戏看多了吧?”

夏山反驳道:“你都不看《烈女传》的吗?我祖母说,《烈女传》上都有她们的名字?”

这下不仅是郑从了,就是卓然看他的目光也带着几分鄙视了!

夏山喃喃地说不出话来。

卓然对郑从的印象非常好。不仅仅因为郑从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还因为郑从为人体贴谦和,把大着噪门和他打招呼的夏山拖到了雅间里,让他从众目睽睽之中解脱出来。

此时他听郑从侃侃而谈,语言朴实真诚,没有一点世家子弟的夸张轻浮,对郑从的印象就更好了。

他温声地问郑从:“这些事都是令尊告诉你的吗?”

郑从以为他不相信,郑重地道:“当然是我父亲告诉我的。我不会拿了郡主的事开玩笑的。这会坏了她的名声!”

卓然颔首,目露向往,轻声道:“我身边的女子都很柔弱,没了男子就活不下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女子敢干涉朝廷任免,还敢擅自离家进京给自己丈夫求官的…”

郑从不以为然地道:“这就是你少见多怪了!从前两晋、唐朝的公主们谁不为自己的丈夫求官,要不为何大家联姻都要娶高门大户的女子为妻,不就是想在仕途上有所提携吗?如今理学大盛,那些士子们觉得女人比他们厉害就是牝鸡司晨,定下许多规矩,这才让那些公主、郡主都成了木头人。不过,郡主是在紫禁城里长大的,前有太皇太后,后有曹太后,肯定不会守那些规矩了!”

第472章 请客

夏山道:“反正郡主这样做就是不对!”

他完全是为了反对郑从而反对,说这话的时候到底还是有些心虚。

郑从懒得理他。

倒是卓然肃然地点了点头,道:“郡主真是如令尊所说,巾帼不让须眉。别的我不知道,可是能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救了康先生一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惜她是郡主,不然到可以认识一下。”

夏山嘲笑道:“就算她不是郡主,你就能认识她吗?”

卓然因胞姐的缘故,没少受人嘲笑,闻言脸顿时涨得通红。

郑从烦夏山说话太尖刻,为卓然解围,笑道:“卓兄,夏兄是说男女授受不亲,就算郡主不是郡主,只怕我们也不好相交。”

卓然面露感激之色,温和地笑道:“是我说错话了。”

郑从笑笑,问起卓然书院的功课来:“…我们那边开始讲《春秋》了,你们那边如今在讲什么?”

像李氏和府学这样的大书院,通常都会按学生的进度分成若干个等级,卓然和郑从是同一个等级。

卓然笑道:“那你们比我们快。我们还在上《论语》。”又道,“原本我是准备转到你们那边去的,可咸阳离西安到底有些距离,我姐姐不放心,我只好在府学上学…”

实际上他姐姐是怕他受人欺负。

可这话他却从不对朋友说。

两人交流着互相的功课,郑从发现卓然的学问很是不错,话题越聊越深,夏山则越听越无趣,耐着性子坐在那里喝着茶,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渐暗,他忙打断了两人的谈话,道:“今天大家难得碰到一起,我请大家吃饭吧!去聚安楼如何?那里的烧鹅做得非常好,去晚了常常没有位置!要不去小翠庄吃炙羊?小翠庄的老板祖上是回回,他们做的羊肉最好吃了…”

郑从正好无事,朝卓然望去。

言下之意是问他去不去,颇有些朋友相邀之意。

卓然对郑从更有好感了。

他想和郑从交个朋友,也就欣然应允了。

三个人起身,一面朝外走,一面商量着到底去哪里用晚膳。

郑从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大爷,大爷,老爷让您回去。太原的麟大爷过来了。让您回去作陪。”

李麟!

他来做什么?

郑从愕然。

小厮忙道:“说是送李家大小姐过来的——李家大小姐要跟着康太太读书。”

原来如此!

郑从只好不好意思地向夏山和卓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