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见卓然只在这上面打转,不屑地撇了撇嘴角,也懒得和卓然多说。

卓然却想起自己那次随他姐姐去拜访夏夫人时的情景。

绡纱花鸟屏风后面笑嘻嘻的女眷,年轻女子的鹅黄色绣八宝纹的襕边撇落在翠绿色的绣花鞋旁,像盛开在春日城里的一抹丽色,撩动着他的心。

那说不定是嘉南郡主的鞋子。

满西安府的贵妇人,只有郡主还没有及笄,她自然打扮得极为艳丽了!

卓然在心里思忖着,压制不住地想知道更多关于郡主的话题:“听说郡主是在慈宁宫长大的,皇上和郡主是一块儿长大的,是吗?”

夏山对这些事并不十分的关心,道:“可能吧!女眷的事,我不好打探。”

夏夫人应该知道吧?

卓然笑道:“我就是有点奇怪。我从前跟着我姐姐去过京城,可不过在朝阳门边的一个客栈里住了两天,还没有来得及逛,就跟着我姐姐去了山东任上,后来又来了陕西,可京城真的是很繁盛,至少我就没有见过比它更繁感的地方,我当时还想,怎么着也要再去看看,对从京城里出来的就特别感兴趣。你呢?你可曾去过京城?想再去吗?”

夏山觉得自己在老家最好,可他爹总想让他像他叔父一样出人头地,他只好跟着他叔父一起念书。并不能理解卓然的这种情绪。他有些粗糙地道:“我去过京城,也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好的。我现在只想熬过这几年,让我叔父放我回家继承家业就好。”

两人说着,那边李麟的声音突然高亢起来,道:“宗权这样突然被王成拉走了,郡主不恼火吗?宗权也真是的,好不容易回来,应该多陪陪郡主才是,他这样乱跑,让郡主心里怎么想?他要是不想陪着郡主,郡主身边多的是人想陪。”

李骥笑道:“大哥这也是没有办法,郡主什么也没有说。”又道,“大堂兄,你今天是不是喝得有点多,我让酒楼给你弄碗醒酒汤来好了。你喝了醒酒汤,歇一会,我送了你回家。”

李麟可能真喝多了,闻言呆呆地坐在了那里,目光都是直的。

李骥笑着摇头,喊了小厮吩咐下去。

夏山和卓然忙关心地围了过去,纷纷问李骥怎么了?

李骥忙道:“没事,没事。只是说起我大哥突然被王都指挥使拉去出公差,我大堂兄后天就要启程回太原,只怕没办法和我大哥辞行了,大堂兄就有点怨王都指挥使,据说是这件事本与我大哥无关的,王都指挥使无意在夏巡抚那里遇到了我大哥,非拉我大哥一起去不可。我大哥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去了…”

“什么没有办法!”李麟真喝醉了,说起话来全然没有一点点的顾忌,嚷道,“他多半是不想和我见面,那天我们见面,统过说了不到五句话,他肯定是觉得我不应该娶妙容,他不是一样的冷落郡主…”

“大堂兄,你喝醉了!”李骥脸色一沉,眉宇间颇有些凌厉之色,这样看着,倒和李谦更相像了,他高声喊了随身的小厮小木,“大堂兄的随从呢?快去叫了进来,让他们扶大堂兄回去。”又向夏山、卓然等人道歉,“我没有想到大堂兄喝醉了是这个样子的,今天让大家扫兴了,改天我再请大家好好地吃一顿。”

郑从忙笑道:“这喝醉了不是常有的事吗?你不必放在心上。快送他回去吧!等你空闲了我们再联系。”

李骥忙拉拽着李麟走了。

卓然的心头却响如擂鼓,道:“李麟大哥是什么意思?”

郑从觉得李家是他们家的通家之好,自然不愿意说这些。

他含含糊糊地道:“喝醉了酒嘛,肯定是乱说一通了,谁会把这些当真!对了,明天董家大公子请客,你们去吗?”

郑从所说的董家大公子,是西安首富董重锦的长子,刚刚得了个儿子,明天请满月酒。

夏山是个喜欢热闹的,笑道:“我当然会去啊!我和他的关系不错。不过我没有想到你也会去。”他说着,朝卓然望去,“你也和我们一起去吧!不是有句话叫做不打不相识吗?你整天关在家里读书,就算是别人想结交你也不可能啊!”

郑从也很诚心地邀请卓然。

卓然笑着应允了。

正主子走了,他们这些请客的也应该散了。

郑从付了账,三个人在酒楼门口分手,卓然却一改常态地跟夏山同行。郑从也没有放在心上。卓然却在路上和夏山说起姜宪:“你知道嘉南郡主是个怎样的人吗?她经常去你叔父家拜访吗?”

夏山笑道:“那怎么可能!她是郡主。要不是碍着年纪,应该我婶婶去拜见她才是。我只是远远地见过郡主两次,连长相都没有看清楚。不过,她个子在女孩子里面算高的了,而且走路的姿态很优美,端庄,却透着风姿,很是赏心悦目…”

两人就聊着这个话题一直到了巡抚衙门分手。

姜宪自然不知道有人对她很好奇。

她全副的心思都放在了李谦的身上。

直到晚间传来李谦已顺利到达了华阴县,而华阴县百户不仅没有走,而且还把棺材抬在了自己家的门口,誓要和程飞同归于尽。

李谦头痛得不得了,只好把两人叫去商量这件事怎么办。

谢元希告诉她这些事的时候,她一直很认真地听着,直到谢元希把话说完,姜宪才沉吟道:“要是我,就告诫程飞一番。不管怎样,他们一个管着政务,一个管着卫所,最后闹成这样,说明两人的掌控力都有问题,朝廷只会想到一锅端。若是程飞也有那百户的勇气,要和那百户同归于尽,倒可以继续对峙下去。”

论政务,现在的姜宪甩李谦好几条街。

包括谢元希。

谢元希两眼发亮,立刻道:“我这就飞鸽传信给大人!”

姜宪点头,道:“大人不是那鲁莽的性子,想必夏大人给了公文大人的,你可知道公文上都写了些什么?”

谢元希不屑地道:“哪有什么正式的公文,不过是一张密旨而已,而且这张所谓的密旨到底是不是皇上的意思,谁也不清楚。皇上这些日子为了大婚的事整天和户部、礼部、内阁、内务府生气呢!哪有空管这些。要不然大人见那百户还横在那里,怎么会想着把两个人拉在一起说话呢!”

第480章 是非

姜宪只是关心李谦的行程和安危,对于李谦处理事务的能力还是非常的信任的,既然李谦觉得可以劝和,想必这件事已有了怎样处置的决定,她也就不多问了。

她端了茶送客。

谢元希起身,恭敬地向姜宪行了礼,这才退出去。

姜宪不由问在身边服侍的情客:“你有没有觉得谢先生这些日子有些不对劲啊?”

“哪里不对劲?”情客指使着小丫鬟收拾茶具,笑道,“我没有看出来!”

姜宪想了想,道:“我觉得我说话的时候他听得非常认真,只要是我的意思,他都会考虑再三才会答话,不像从前,有什么说什么,显得有些拘谨。”

而且对她非常的敬重,几乎行了仆从之礼。

按道理,谢元希是举人出身,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这样的人性情最傲气不过了,别说她只是个内宅的女子,就算是饱读诗书的才子,也未必能让他这样的恭敬。

情客笑道:“应该是大人看重郡主,所以大人身边的人都尊重郡主。”

姜宪觉得未必。

只是这样讨论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她笑着和情客说起别的事来。

这样过了两天,到了李麟和李雪启程回太原的日子。

姜宪和康太太、郑太太把李雪送到城门外,李骥和郑从、李累、钟天宇几个则把李麟送出了十里之外。

只是他们一回来,姜宪就接到了曹宣的书信,说是学政需要两榜进士出身,他看着试探了内阁几次几位辅臣都不愿意开这个口,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帮陆大人在长安县谋了个教谕的职务,因长安县是西安的属城,离西安太近,陕西巡抚衙门、陕西布政司衙门、陕西按察司衙门等等都在西安,大人多如牛毛,随随便便就可能遇到个比你品阶高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到此处任职,但陆家大小姐的事事不宜迟,让陆大人先去长安县任职,以后再想办法慢慢调动。

姜宪倒觉得不错。

长安县离西安近,也就意味着生活方便,陆大人一把年纪了,性子又孤傲,难道还指望着他能升官不成!

她写了信给陆家大小姐。

信比李麟要早到个七、八天,吏部公布又比李麟要早到个两、三天。

李麟回到太原城的时候,陆大人要调走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

陆大人还准备显摆显摆,颇有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意思,还是陆夫人一把夺过了陆大人的任职文书,恨其不知世事地道:“你能去长安县,还是郡主帮得忙。如今李家就要和高家结亲,那高妙容就要做郡主的嫂子了,你此时把这件事给捅出来,这不是要给郡主找事吗?人家帮了我们,我们可不能害了别人!”

陆大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道:“也不知道李长青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媳妇不维护,反而听信自己的侄儿,把个心如蛇蝎的女子迎进门做了侄媳妇,这不是想要乱家吗?我看那李长青也不是个什么明白人!”

陆夫人听了直叹气,颇有些同情地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侄儿毕竟不是亲生儿子,好生供着养了这么大,这其中还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如今那李麟非要娶了高妙容过门,李大人一个做叔父的,反对一次,反以两次,难道还能反对三次,难道还能像自己的儿子那样赶出家门不成?现如今满太原城里的人谁不说李长青夫妻厚道,依着侄儿的意思帮侄儿娶了媳妇不说,还送房子送田产帮侄儿自立了门户。就是菩萨,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照我说,李长青倒不是不知道,只是为人厚道,有些话说不出口,有些事做不出来罢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陆大人闻言也跟着叹了口气,道,“李家父子都很不错了,特别是郡主,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不然我们只有把女儿嫁给高妙华那竖子,我们一家的名声就完了,大囡这一生也算是完了。”

陆夫人不由安慰陆大人,道:“把大囡嫁给高妙华是我的主意,你当时不是说宁愿辞官吗?”

反正他们夫妻在这件事上都犹犹豫豫的,心里最终还是想牺牲了长女来成全全家。事情过后想想,夫妻两人都很羞愧。

“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陆大人老脸一红,道,“去了长安县,你记得一定要带两个女儿去给郡主磕头谢恩才是。以后也要常去给郡主请安。我们家能有今天,都是拜郡主所赐。”

陆太太连连点头。

陆大人沉思了片刻,又道:“大囡的婚事,就不要为难孩子了。有好人家就嫁了,没有好人,就养在家里,我有一口饭吃就有她一口饭吃,不要再委屈孩子了。”

陆夫人含泪点头。

陆大人到底还是不甘心,道:“要不,我们就这两天启程算了!你放心,我绝不会和人提我这差事是怎么回事的。”

正好唬弄唬弄那些从前欺负过他的庄大人等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