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都完全没当回事,我们也不好一直大惊小怪,我和江易盛交换了个眼神,催眠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很普通”,继续吃饭。

吃完饭,周不闻和江易盛帮着吴居蓝收拾好碗筷,四个人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聊着闲话。

昨夜是离别多年的初见,紧张和兴奋让人忍不住地一直想说话。今夜大家都放松了下来,拿着罐啤酒,话语有一搭、没一搭,身子也没正经地歪着。江易盛甚至直接把脚高高地架在了另一把椅子的椅背上。

月光清朗、晚风凉爽,虫鸣阵阵、落花簌簌。

周不闻看看熟悉的庭院,再看看江易盛和我,表情恍惚,“觉得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一切都没变的样子。”

江易盛笑摇着啤酒罐,伸出食指否认地晃了晃,“至少有一点变了。小时候我们绝没胆子这么明目张胆地喝酒,都是躲在海边的礁石上偷偷地喝!”

我和周不闻都忍不住笑起来,我说:“真的没想到,我们竟然还能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就好像大家一起走迷宫,本来以为已经走散了,没想到出口只有一个,大家竟然又在出口相聚了。”

江易盛搡了我一下,嘲笑:“吴表哥,你知不知道你家表妹这么文艺啊?”

吴居蓝淡淡一笑,没有说话,大概他很清楚今夜院内人的情绪和他并没有关系。

“咚咚”的敲门声突然响起。

吴居蓝打开门,周不言拎着两盒礼品走了进来,“沈姐姐,听堂哥说你受伤了,我就给你买了点补品。”

我看是两包燕窝,觉得太贵了,可当众拒绝既伤面子又伤感情,只能先记在心里,以后再还,“谢谢你了。”

周不言略坐了一会儿,周不闻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还要赶明天早上的船,要回客栈休息了。”

反正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见面,我没有留客。

等他们走了,我已经锁上院门,正看着吴居蓝收拾院子,敲门声又响起。

我奇怪地打开门,看到周不言站在门外,我忙问:“怎么了?把什么东西落下了吗?”

周不言微笑着说:“我告诉堂哥来取落下的手机,其实,我没有落下任何东西,只是想和你单独说几句话。”

我看着周不言,静待下文。

周不言说:“听说你被抢走了六万多块钱,你的积蓄应该很有限,想开客栈肯定很勉强了。看在你是堂哥的好朋友,我说句大实话,我不看好你的客栈。游客挑选客栈,要么喜欢风景独特、要么喜欢交通便利,你这里什么都没有…”

我打断了她的话,“周小姐究竟想说什么?”

周不言自信地笑了笑,“我是想说,我真的很喜欢这套老宅子,请你卖给我,我不在乎有没有房产证,价格随你开。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卖,租给我也成,我只租两年,每年租金二十万,一次性付清。两年后,房子完好无损地还给你。”

她这是想用钱砸倒我吗?我蒙了一会儿,说:“你十分慷慨,我真的很动心,如果是一般的房子,我肯定立即答应了。但是,这是我爷爷留给我的栖身之所,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我真的不能卖给你,也没有办法租给你。”

周不言着急地说:“可是,你钱那么少…”

“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就算一分钱没有,这个客栈也能开。周小姐,我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 我脸上仍带着礼貌的笑,声音却有点冷。

周不言深深地盯了我一瞬,皮笑肉不笑地说:“希望沈姐姐以后不要后悔,等姐姐后悔时,我可不会像现在这么好说话。四十万对我不算什么,对姐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你、废话太多!”吴居蓝的声音从我身旁传来,硬生生地打断了周不言的话。

我侧头看着他,所有的郁闷刹那间全变成了笑意,周不言气得脸都涨红了,盯着吴居蓝说:“你、你…说什么?”

吴居蓝像压根儿没看见她一样,半搀半扶着我往后退了两步,“啪”一声,轻轻把门关上了。

我吃惊地看着他,他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你先上楼,我把垃圾收拾了,就上去。”

我听着门外传来的气急败坏的叫声,看着专心干活的吴居蓝,深刻地理解到:对一个人的漠视才是最大的羞辱。

回到卧室,我看看时间已经九点多,决定谨遵医嘱,早点休息,争取早日养好伤。

我笨拙缓慢地用一只手搞定了刷牙洗脸。步履蹒跚地走出卫生间时,看到吴居蓝竟然站在我的房间门口。

“有什么事吗?”

他拿出药瓶和棉球,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我反应过来,他打算给我上药。医生特意叮嘱过,腿上的伤早晚上一次药,连续五天。

我忙说:“不用麻烦你了,我自己能行。”

他看着我,说:“弯腰。”

我犹豫着没有动,自己的伤自己最清楚,要么坐、要么躺、要么站,只要一动不动,就还好。可一旦动起来,别说坐下、站起、弯腰这些大幅度动作,就是稍微扭动一下,都会牵扯到伤口,钻心地痛。给腿部上药,又是一只手,肯定会痛。

我一咬牙,正准备弯下身子,吴居蓝已经走到了床边,说:“躺下。”

我看了眼他没有表情的脸,决定还是不要挑战他的智商,乖乖地靠躺在了床上。

吴居蓝先用浸了褐色消毒水的棉球轻按伤口,再把医生开的药膏涂抹在伤口上。

虽然他戴着一次性医用手套,但那透明的薄薄一层塑料,能隔绝病菌,却隔绝不了触感和体温。他的手指看着白皙修长,却一点都不柔软,很坚硬,充满了力量。我开始相信他真的是靠出卖力量为生,但当他轻轻地涂抹药膏时,我一点没觉得疼,甚至因为他冰凉的手指,还会有一些凉凉的舒服。

不知道是因为沉默所以尴尬,还是因为尴尬所以沉默,两人谁都没有说话,我的心里如同钻进了无数只蚂蚁,说不清的又慌又乱,猛然出声,打破了沉默,“你的手好凉,肯定是气血不足,以后要多注意一下身体,干活别太拼命了。”

吴居蓝看了我一眼,没有吭声,继续上药。

我再没有勇气乱说话,只能继续在沉默中尴尬,在尴尬中沉默。

好不容易等处理完伤口,我如蒙大赦,立即说:“谢谢!你早点休息!”就差补一句:请你赶快离开。

吴居蓝把药水、药膏都收好,平静地说:“晚安。”

目送着吴居蓝走出我的房间后,我像是被抽去骨头一般,软软地倒在了床上,那种无所适从的慌和乱依旧萦绕在心头。

Chapter 5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那些日常相处时的喜悦,在他身边时的心安,面对他时的心慌,被他忽视时的不甘,都被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因为我根本不敢面对一切的答案。

楼上的两间客房是要重点装修的房间,吴居蓝必须赶在装修前,把房间腾出来。虽然我的房间不需要装修,但我琢磨着,自己腿脚有伤,不方便上下楼,也不想去闻那股子刺鼻的装修味,不如和吴居蓝一起搬到一楼去住。

我和吴居蓝商量后,做了决定。吴居蓝凑合一下,在客厅的沙发上睡一段时间。我搬到一楼的书房住,以前爷爷就用它做卧房,床和衣柜都有,只是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需要和吴居蓝共用客厅的卫生间。

我们一个动嘴、一个动手,匆匆忙忙把家搬完。

九点钟,王田林带着装修工人准时出现。

简单的介绍寒暄后,王田林把需要注意的事项当着我的面又给工人们叮嘱了一番,才正式开始装修。

装修是一件很琐碎、很烦人的活,虽然王田林已经用了他最信得过的装修工人,但对工人而言,这只是一笔赚钱的普通生意;对我而言,却是唯一的家,要操心的事情一样不少。

我的右手完全用不了,路也走不了几步,不管什么事都只能依靠吴居蓝去做。幸好吴居蓝听了我的话,在网上看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技术帖,装修的门门道道都知道,让他去盯着,我基本放心。

只是,吴居蓝虽然穷困潦倒,可他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完全没有穷人该有的谨慎圆滑,反倒傲气十足。他不会讨好人,不懂得说点无伤大雅的谎话去润滑人际关系,也从不委屈自己。我担心他和工人会有摩擦,一再提醒他,如果看到工人哪里做得不好,要婉转表达,说话不要太直白。对方不改正,也千万不要训斥,可以给王田林打电话,找他来协调。

没想到,吴居蓝的脾气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

他性子冷淡,凡事苛求完美,习惯发号施令。话语直白犀利,丝毫不懂虚与委蛇,几乎句句都像挑衅辱骂,还一动不动就用看白痴的目光看别人,几个工人第一天就和他闹翻了。如果不是看在我是老板王田林的朋友,一个姑娘满身是伤,怪可怜的,估计已经撂挑子不干了。

我想起自己当初因为吴居蓝说我做饭很难吃时的抓狂心情,完全能理解工人们的心情。不过,理解归理解,我现在和吴居蓝是一伙的,没觉得吴居蓝做错了什么。那些工人是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好,还不能让人说了?吴居蓝虽然说话犀利,却从来都是根据事实,就如他嫌弃我做的饭,和他比起来,我是做得不够好吃嘛!

但是,不管我心里多站在吴居蓝这边,也不敢真直白地说装修工人们技术差。只能吴居蓝扮黑脸,我扮红脸,他打了棒子,我就给枣。

我赔着笑脸,请工人们多多包涵“不懂事”的吴居蓝,为了缓解大家的怒火,主动提出装修期间包所有工人的午饭。

我没有把自己弯弯绕绕的心思解释给吴居蓝听,只把钱交给他,告诉他,中午要管所有工人一顿饭,去买菜时多买一点。

吴居蓝很多时候一点不像打工仔,架子比我还大,但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他都非常认真。我吩咐了,他就照做,并不质疑。

如我所料,吴居蓝没有因为是给工人做的饭,就偷工减料,像是做给我和他自己吃一样,认真做给大家吃。工人们吃完吴居蓝做的午饭后,对吴居蓝的敌意立即就淡了。

我偷偷地笑,难怪老祖宗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喜欢在饭桌上谈事。一桌亲手做的饭菜,吃到嘴里,从食材到味道,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做饭人的心思。不管表面上吴居蓝多么冷(花。霏。雪。整。理)峻苛刻,他待人从来都坦坦荡荡。这帮走家串户做生意的工人,各种眉眼高低看得多了,自有一套他们判人断事的方法。

虽然工人们不再憎恶吴居蓝,可也谈不上喜欢吴居蓝。不过,看在中午那顿丰盛可口的饭菜上,不管吴居蓝再说什么,他们都心平气和地听着。很快他们就发现吴居蓝并不是故意挑错,都是言之有理,甚至他提的一些改进意见,比他们这些内行更专业。

他们抱怨知易行难,吴居蓝立即亲手演示了一番,彻底震到了他们。工人们生了敬服之心,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装修进展得非常顺利,我彻底放心了。

工人们看待吴居蓝的目光完全变了,时不时在我面前夸赞吴居蓝,我每次都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可实际上,我的惊讶意外一点不比他们少。道理还可以说是吴居蓝从网上看来的,可那么轻松就上手能做,该如何解释?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以前做过。

会洗衣、会做饭、懂医术、会建筑…洗衣就罢了,做饭做得比五星级酒店的大厨还好,对外伤的诊断和急救一点不比专业医生差,泥瓦木工做得比几十年的老师傅更精湛,我忍不住想,他究竟还会干什么?

虽然整套房子只有二楼在装修,可一楼也不得安宁,一会儿轰隆隆,一会儿乒乒乓乓,幸好厨房是单独的一间大屋子,我躲到了宽敞的厨房里。

厨房的一面窗户朝着庭院,一面窗户朝着院墙,正对着一大片开得明媚动人的三角梅,搬一把舒适的椅子,坐在窗边,待多长时间,都不会觉得难受。

我戴着耳机,听着MP3,看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是爷爷的藏书,我来爷爷家时,它已经在爷爷的书柜里了,是比我更老资格的住户。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晚饭后,爷爷会要求我朗诵一首诗,一周背诵一首。刚开始,我只是当任务,带着点不情愿去做。可经年累月,渐渐地,我品出了其中滋味,也真正明白了爷爷说的“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一本书”。每首诗,配上作者的生平经历、写诗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字词典故的出处,细细读去,都是一个个或荡气回肠、或缠绵哀婉的故事。

我没事时,常常随便翻开一页,一首诗一首诗地慢慢读下去。是非成败、悲欢得失、生离死别,古今都相同,读多了,自然心中清凉、不生虚妄。

我读完一页,正笨拙地想翻页时,一只手帮我翻过了页。我扭过头,看到吴居蓝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坐在了我身旁。

我摘下一只耳机说:“没有关系,我自己可以的。”

吴居蓝看着书,漫不经心地说:“没事,我也在看。”

我反应了一瞬,才理解了他话里的意思,“你是说,你要和我一起看书?”

“嗯。”

如果这是一本武侠小说或者玄幻小说,我还能理解,可这是唐诗,连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会拿来做消遣读物。我不禁怀疑地打量着吴居蓝,他专注地盯着书,眼中隐现惆怅、唇角抿叹,应该是心有所感、真正看进去了。

我暗骂自己一声“狗眼看人低”,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小学还没毕业呢!我把书往吴居蓝的方向推了推,也低着头看起来,是王维的《新秦郡松树歌》:

青青山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