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喜

站在上书房里,年迈的慕太傅忽然有些头晕目眩,心里一阵凉意。

慕元春和太孙私下有来往的事,慕太傅刚知道不久。虽然气恼之极,可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也只能叮嘱朱氏等人看好慕元春,绝不能让她再做出败坏门风的事。

突如其来的这道赐婚的圣旨,又给了慕太傅重重的一击。

太孙侧妃......

慕家的嫡出长女,竟然要嫁为妾室。一想到这些,慕太傅老脸火辣辣的。

这样的情况下,他实在无法面对太孙,更无法坦然自若的授课。索性以“身子不适”为由告了假,由另一位太傅顶替授课。

慕太傅的忽然离开,落在众人眼中,自是有了不同的意味。

赵王世子周珣第一个上前恭喜周琰:“堂弟今天三喜临门,真是可喜可贺。”

周珣生的剑眉星目玉树临风,朝清秀白胖的周琰身边一站,立刻就将周琰比了下去。

周珣比周琰年长三岁,两年前便成了亲。世子妃沈氏出身显赫,肚皮更是争气。过门不到半年就有了身孕,来年便生了儿子。皇上对周珣另眼相看,其中不无玄孙的缘故。

周琰的笑容却有几分勉强:“多谢堂兄。”

吴王世子周玦也笑着凑了过来,用力的拍了拍周琰的肩膀:“皇祖父一口气就给你挑了一个正妃,两个侧妃,这份艳福,可真是让人眼热。”

“听闻蒋三小姐娴雅贞静,慕大小姐更是貌美动人,还有那位刘二小姐,擅长歌舞。”晋王世子周玹也来凑趣:“堂兄以后可要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了。”

周琰笑的愈发勉强。

刘二小姐?

他事前根本不知情。谁知道今天圣旨赐婚竟会忽然冒出这么一个人来?

不用他去打听,自有人将刘二小姐的出身来历说的一清二楚。父亲是户部侍郎,倒是说得过去。可刘二小姐的生母,却是刘府里的一个歌姬。连个妾室的名分都没有。

这样的出身,能做太孙侧妃,当然是惊喜。

可元春呢?做侧妃本来就够委屈了,如今竟和刘二小姐同为侧妃......这样的羞辱,温柔可人的元春怎么能受得了?

周珣等人自是不知道周琰的心事,兀自开着玩笑:“这等喜事,今日可得好好庆贺一番。不如我们几个凑个份子,晚上一起到太子府喝酒如何?”

周琰推却不得,只得笑着应了。

一个懒洋洋的少年声音响起:“晚上喝酒怎么能少的了我。”说话的,自然是齐王。

周珣等人立刻笑着附和。

齐王虽然长了一辈,论年龄却比周珣还要小三岁。又是个爱玩爱闹的性子,从不摆长辈架子。颇受侄儿们欢迎。

罗钰站在不远处,看着在众人簇拥下神采飞扬的周琰,心里一阵阵刺痛。

从今天起,表妹就是未来的太孙侧妃了......

周琰既然是真心喜欢她,为什么要这般委屈她?侧妃已经够难堪了,更难堪的,是和刘二小姐一起嫁进太子府。

罗钰陡然生出上前质问的冲动。总算还有几分理智,硬是忍了下来。

蒋昀容光焕发的走了过来。

蒋三小姐是他的亲妹妹,如今名分一定,他和太孙的关系自然更密切了一层。见罗钰神色黯然,蒋昀只以为他是心中吃味,倒也没多想,热情的笑道:“太孙约了几位世子喝酒,我们两个就别跟着掺合了。不如晚上到我家来,我们两个喝上几杯。”

罗钰哪有喝酒的心情,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多谢你的美意,不过,我家中还有些事,还是改天吧!”

蒋昀又邀了几句,罗钰依然推辞不去,蒋昀只得作罢。

......

上书房散学后,周琰等人各自坐上马车,浩浩荡荡的往太子府去了。

周琰一直强撑着的笑脸,到此刻终于撑不住了,怏怏不乐的叹了口气。

齐王心中了然,却故意挑眉取笑:“你今天三喜临门,不知羡煞了多少人。还在这儿唉声叹气的,也不怕周珣他们几个取笑你。”

“十四叔,你就别笑我了。”周琰苦着脸说道:“突然冒出来一个刘二小姐,我现在头都大了。”

这还用想吗?当然又是太子妃的手笔了。

看来,太子妃对慕元春确实没半分好感。故意用这位刘二小姐羞辱慕元春。由此可知,将来慕元春就算嫁到了太子府,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齐王愉快的想着,口中却安慰道:“多一个刘二小姐没什么。反正你心里喜欢的是慕元春,以后对她好一些就是了。”

周琰又叹口气:“也只能这样了。只是这么一来,实在对不住元春。”

周琰也不太笨,自是猜到了这是母妃的主意。心里顿时又添了一层隐忧。母妃如此不待见慕元春,今后慕元春过了门,要面临的难题肯定不少。

齐王笑着调侃道:“别愁眉苦脸的了。待会儿在周珣他们面前可得高高兴兴的,千万别漏了馅。要是被他们知道你和慕元春的事,日后慕元春在女眷们面前,可就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这话说的有理。

周琰郑重的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太子府里自是热闹非常。

周珣等人虽是晚辈,太子妃却招呼的十分热情周到。美味佳肴不必说,宫中赏的贡酒也拿了几坛出来。再有歌舞丝竹助兴,这一顿酒宴,一直喝到了子时才散场。

周珣等人醉醺醺的回了府,周琰醉眼惺忪面孔通红。唯有齐王还保持了几分清醒。

太子妃今日心情显然不错,一脸笑容:“十四弟,齐王府就在隔壁,不用派人送你吧!”

齐王懒懒笑道:“不必送了,我今晚没打算回去。”

太子妃:“......”

齐王要留下,太子妃总不好撵人,只得笑道:“也好,我这就命人去收拾准备房间。”说着,便吩咐了下去。

周琰迷迷糊糊中听到说话声,忽的坐直了身子。

太子妃被他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忙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让厨房准备醒酒汤......”

话还没说完,周琰就哇哇的吐了一地。

......

太子妃的脸隐隐发黑,碍着齐王在场,却不便动怒。只得等周琰吐完了,命人来收拾干净。又吩咐方同:“还不快些扶太孙回去休息?”

“等等!”

周琰吐过之后,倒是清醒了不少,摆摆手示意方同退下,自己硬撑着站直了身子:“母妃,我有件事想问你。”

太子妃心中了然,却故作不知:“有什么事急着现在就问?明天再说也不迟。”

周琰异常坚持:“不,我现在就要问。”

果然是酒壮怂人胆!平日周琰哪敢这样和太子妃说话。齐王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好整以暇的双臂环胸等着看好戏。

太子妃略有些无奈的说道:“好好好,你想问什么只管问吧!”

“母妃之前已经同意让元春以侧妃的名分过门,现在为什么会多出一位刘二小姐?”周琰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的就问出了口。

太子妃不疾不徐的应道:“刘二小姐是我早就相中的。她生母身份是低了些,不过,反正是侧妃,不必过分计较这些。怎么了,有什么不妥吗?”

周琰心里憋着一股怨气,此时借着酒劲尽数发了出来:“当然不妥,大大的不妥。元春是侧妃已经够委屈了,现在忽然冒出一个身份低微的刘二小姐,这么一来,岂不是羞辱了元春?”

说对了!这本来就是她此举的用意。就算慕元春要过门,也休想舒心。

太子妃扯了扯唇角,似笑非笑的说道:“在你眼里,除了一个慕元春要紧,是不是再也没我这个母妃了?我为你多定了一个侧妃,也是希望多个人伺候你,更是出于子嗣的考虑。周珣比你年长三岁,他成亲两年便有了儿子,府中的侍妾还生了个女儿。你明年就要大婚,总该早些传承子嗣。一个正妃两个侧妃,总有人能生出儿子来。怎么,我做的哪里不对吗?”

周琰的酒意瞬间被吓跑了一半,忙解释道:“母妃请息怒,我绝没有此意。我只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合适的词来,一张脸憋的通红。

“只是忽然冒出一个刘二小姐来,有点震惊罢了。”齐王看不惯他那副可怜样,顺嘴替圆了场子。

周琰感激的看了齐王一眼,忙附和道:“十四叔说的对,我就是震惊,所以才想问问母妃。”

太子妃轻飘飘的“哦”了一声,淡淡的瞄了他一眼:“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

周琰萎靡了,闷闷的答道:“没有了。”

“既然没有疑问,那就早点回去休息。”太子妃神色淡然。

周琰低声应了。

......

齐王嫌弃的看了周琰一眼。

就这点战斗力,还想和太子妃斗,真是.....各种令人嫌弃!

换成是他,终身大事才不会任由人这般摆布。

第一百二十三章 妃嫔(一)

太孙婚事定下了,宫中内外有人欢喜有人愁。

高兴的人非皇后莫属。

太孙是太子的长子,皇后对太孙一直疼爱有加。对他的亲事也格外重视。如今定下了一个正妃两个侧妃,皇后心中十分满意。

堂堂皇后,自然不会考虑慕家的感受。在她看来,慕家的女儿能做太孙侧妃是慕家的福气。

各宫嫔妃们纷纷凑趣,亲自来贺喜。

皇后心情极好,笑吟吟的和众嫔妃说话。赵王生母惠妃十几年前因病去世,吴王生母德妃也在三年前病逝。如今的嫔妃中,位分最高的是晋王生母淑妃。

皇后已年过五旬,纵然保养的再好装扮的再精心,也遮盖不了岁月的痕迹,眼角深深的鱼尾纹和下垂的眼袋,足以昭示皇后的老去。

可在座的嫔妃,谁也不敢小觑了这位皇后娘娘。

皇后执掌宫廷已有三十多年,得宠的妃嫔不在少数,生下子嗣的也不少,却无人能撼动她的地位。当年和她斗争最激烈的惠妃早早就病死了,德妃也没能熬过她。淑妃更是自觉,自动自发的夹起尾巴做人。

可以说,只要有皇后在一日,后宫就掀不起大风浪来。

但是,皇后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是不争的事实。大病小病不断,刚入冬,陈年的恶疾便又开始发作了。说话时总时不时的咳嗽一声。

众嫔妃暗中不免盼着皇后早点腾出位置。尤其是年轻貌美得宠的嫔妃,更是明里暗里卯足了劲争宠。年龄就是她们最大的优势。皇后和淑妃都垂垂老矣,位分再高,终究如西山日暮。

这一点,皇后也是心知肚明。看似亲切和蔼的说着话,目光却一直在留意众人的神色变化。

这样的场合。容妃素来低调,含笑坐在皇后的下首,却极少说话。

只可惜。她想低调,有人偏偏不肯放过她。

“太孙殿下已经定了亲。”新晋得宠的丽贵人笑着说道:“齐王殿下比太孙殿下还大上几个月呢,亲事还不曾定下呢!容妃娘娘也该为齐王殿下多操一操心才是。”

齐王比太孙年长,本该先给齐王定亲。现在却被太孙抢先一步。容妃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

育有一个公主的安嫔笑吟吟的接过话茬:“容姐姐心里大概早有中意的了,说不定就等着皇后娘娘做主呢!”

容妃虽是一宫之主,却一直以皇后马首是瞻。自己儿子的亲事也做不得主,得等着皇后首肯。

这两人俱是一脸笑意盈盈,说出的话却夹枪带棒,暗含讥讽。

容妃似是没听出两人的话外之音。笑着应道:“丽贵人和安嫔如此关心齐王,我心里感激不尽。”不痛不痒的应付了过去。

她们故意在皇后面前提起齐王的亲事,无非是想挑唆皇后和容妃之间的关系。不过,容妃素来谨慎小心,又岂会轻易流露出情绪?

丽贵人讨了个没趣,便不吭声了。

安嫔却不肯就此罢休,又笑着对皇后说道:“皇后娘娘,容妃整日就是个闷葫芦,有什么心思从不肯张口。不过,她的心思肯定瞒不过您的慧眼。她到底是相中了哪一家的姑娘?说出来也让我们见识一番。”

这个安嫔。今天是打定主意要和她过不去了。也不知是从哪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话里话外都透着别有用心。

容妃心里暗暗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皇后虽不会刻意的维护她。不过,也不至于这般轻易就拆她的台。不管怎么说,她总是皇后的人。安嫔这般挑衅,不仅是在让她难堪,也是在驳皇后的颜面。

果然,就听皇后笑着说道:“齐王的终身大事,总得由皇上来定。别说你们不知道,就连本宫也不知道皇上的心意。安嫔若是感兴趣,不妨亲自去问一问皇上好了。”

皇后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让安嫔讪讪的住了嘴。

殿内陡然静默了下来,气氛冷凝尴尬。

淑妃笑着打起了圆场:“明年太子府可谓喜事连连。到时候,我们可要厚颜到皇后娘娘这儿来讨杯喜酒喝。”

皇后笑道:“到时候。你们只管放开了肚皮喝,本宫这点体己银子还是有的。”

不管这话好不好笑,众人都很捧场的笑了起来。刚才的那点尴尬,仿佛没发生过一般。

待嫔妃们一一告退,皇后才收敛了笑容。

连安嫔都听到了些风声,她当然不会不知情。

两个月前,容妃在慈云庵烧香礼佛,“巧遇”永宁侯府的陆大小姐。之后,齐王又去了慈云庵,陆大小姐当日就回了府。

容妃回宫之后,又命人送了些东西到永宁侯府。

这一连串的事,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自然有了不同的意味。

齐王迟迟未定亲,容妃有些心思也是难免的。只是没想到,她相中的竟是永宁侯府的嫡出长女......平日再低调谨慎,在此事上到底露了行迹。

皇后扯了扯唇角,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讥讽和自嘲。

当年那个老实本分的宫女,如今已经是齐王生母,六妃之一,在宫中长宠不衰。自己这个皇后娘娘垂垂老矣,容妃又岂能没有点算计和心思?

若齐王定下永宁侯府这门亲事,就能弥补外家身份低微的尴尬遗憾。借助岳家的势力,自保绰绰有余,说不定还存着些别的心思......

容妃这一手如意算盘,倒是打的响亮。

......

昭阳宫里。

容妃从仁明殿里回来之后,便一直沉着脸。

一旁伺候的宫女们一个个提了十二分的小心,唯恐一个不小心就做了出气筒。

容妃不冷不热的说了道:“本宫命人送衣料到永宁侯府的事,只有你们几个知情。本宫当时特地叮嘱过,此事必须保密,不准任何人外传。不过,今天却奇怪的很,竟连安嫔也知道了。”

无人敢吭声。

容妃瞄了众宫女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这次就算了。日后若再有人口风不紧,休怪本宫不客气。”

几个宫女俱都一脸惶恐的跪下了:“娘娘明鉴,奴婢不敢!”

“奴婢向娘娘发誓,从未在别人面前提起过此事......”

“就算奴婢有再大的胆子,也绝不敢乱说......”

容妃淡淡说道:“好了,你们不必摆出这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本宫说了不追究,就真的没打算追究。不过,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们都退下吧!本宫要一个人清静清静。”

宫女们战战兢兢的退下了。

门一关上,容妃脸上的怒意尽数褪去,露出一个嘲弄的微笑。

皇后正大光明的派了陆女官来,其他嫔妃却是暗中做手脚安排眼线进昭阳宫。这些小动作,岂能瞒得过她?

她命人送东西去永宁侯府这件事,她故意做的不甚隐蔽。果然很快就传到了众人耳中。安嫔今日这一番试探,正中她的下怀。

过了今日,皇后总不好再装聋作哑了吧!

等缓上几日,她就去皇后面前恳求这门亲事。皇后就算不情愿,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吧!再请皇上下圣旨赐婚,到时候,可就由不得齐王不乐意了。

容妃心里盘算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

不知过了多久,绿萝的声音忽的在门外响起:“启禀娘娘,齐王殿下来了。”

容妃精神一振,立刻笑道:“快些请齐王进来说话。”齐王虽然天天进宫,却不能时时到后宫来。每个月最多探望她一两回。

不过,比起那些远在藩地几年都回不了京城一次的藩王,齐王总算还能留在京城。等成亲有了子嗣之后才会就藩。这么算来,母子两个还有几年相聚的好时光。

齐王笑着走了进来:“母妃,你怎么一个人待在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