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乃大秦帝都,也是政治经济中心,当年建城的时候耗费数年之久,城墙比其他州郡的高三尺厚一尺,其坚固更是远胜过普通城墙。御林军更是大秦最精锐的士兵。想破敌不易,想守城总不是难事。

现下最令人头痛的反而是京中粮草不足。户部不久前刚调拨了粮草去边关,又运粮赈灾。从南方来的粮船还在路上,无论如何是赶不及送到京城了。如今京中所有的粮草加起来,也只够支撑一个多月。

军粮不够,百姓家中的存粮倒是有不少。因为之前一直在打仗,百姓们都在拼命屯粮。家中有些薄财的,至少也屯了半年以上的粮食。至于那些官宦勋贵府邸的存粮就更多了。

不过,不到危急的时刻,万万不能将主意动到百姓身上。让百官们“捐赠”些余粮出来倒是可行。

太子并未细想这些。眼下要烦忧操心的事太多了,暂时还顾不上这些。

三天后,韩越带领八万大军赶至京城。

京城一面环水,另外三面俱有城门。每一处城门都有一万御林军把守,还有一万牢牢守着皇宫。

韩越并未围城,这样一来耗时,二来兵力分散,反而不利。倒不如领军全力攻打西城门,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日里破城。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攻城(二)

负责守卫西城门的是御林军统领罗敬。

罗敬是罗钰的三叔,一直在御林军中任副统领。韩云石被捕下狱,之后又随韩越逃出京城。罗敬便被提升做了御林军统领。

罗敬今年约有三十四五岁,身手矫健,头脑灵活。此次京城危急,罗敬亲自领一万御林军守着西城门。南城门和北城门则分别由另外两个副统领领兵把守。

赵王大军来势汹汹,集中所有兵力猛攻西城门。这一点并未出罗敬所料。面对赵军凶猛的攻击,罗敬并不慌乱,一边命士兵准备箭矢火油巨石之类的还击,一边命人紧急的送信到南城门和北城门处,只留下两千人守城门,其余所有士兵立刻赶到西城门救援。

一万六千御林军穿着厚重的铠甲骑着骏马,从城中飞驰而过,迅速赶往西城门。宽阔的街道上几乎没有马车也没有行人,疾驰的骏马发出沉闷的巨响。令躲在家中的百姓们心里一阵阵战栗。

往日听到边关打仗定州打仗,虽然心中慌乱,却也没特别害怕,毕竟隔的太远了。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的百姓们,天生就比其他大秦百姓多了一份骄傲。不管别的地方怎么打仗怎么饥荒,总归乱不到京城里来。可没想到,这一次战火竟延绵到京城来了…

京城能安然度过这一次劫难吗?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沉重的几乎喘不过气来。

罗敬看似指挥若定神色冷静,心却不停的往下沉。

领兵攻城的人是韩云石。韩云石此人实在是少见的猛将,擅长领兵攻城。对御林军的兵力优势和缺点更是了如指掌。兼之对方不顾一切的猛攻,一天下来,御林军便折损了两三千士兵。

如果不是依仗着易守难攻的城墙,只怕很快就会溃败…

赵军的死伤也不少。虽然有诸多攻城的器械,可攻城的一方总是居于劣势。光是死在箭下的赵军就足有三四千。

一天下来,各自损伤惨重。

。…

天一黑,赵军便鸣金收兵。退出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

主帐里,赵军所有的重要将领都在。坐在上首的,是一身黑衣的韩越。

韩越如今是名副其实的赵军统帅,他生性冷酷。治军极严。比起“重病”前的赵王更甚一筹。这一年来威仪渐渐显露,只随意坐着,便流露出令人不敢直视的冷冽和威严。

“启禀将军,这一天攻城,我们军中折损了近四千人。受重伤的约有一千。”韩云石打破了沉默:“至于御林军,初步估计折损了近三千人。”

韩越眸光一闪,唇角露出一抹冷酷的笑意:“我们有八万人,死伤的人占了不到一成。这点损伤,我们还承受得起。可京城里只有四万御林军,一天折损三千人,连着攻几天城,御林军还能剩下多少?从明天起。再增强攻势,争取十日内破城!”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大秦能动用的兵力有一半都在边关,靠近京城的驻军都已经随平远侯折损在了定州。其余各地驻军想赶到京城来救援。至少也是十天以后的事情。至于边军,没有一个月不可能赶到京城。到那个时候,他早已领兵进占了京城!只要牢牢守着京城,和齐王率领的边军也就有了一拼之力!

从一开始的毫无胜算,到眼下这样的局面,期间韩越不知耗费多少心血。他明明可以早日打败平远侯率领的朝廷军队。却一直不曾真正痛下杀手。有意拖延时间,一来消耗朝廷兵力和粮草。二来也是故意迷惑对手。暗中却一直在招兵买马,暗暗为进攻京城做准备。

是的。他的目标一直很清晰,就是攻打京城!

以定州的兵力,打败大秦所有兵力只是妄想。只有像前世那样攻进京城,杀了即将继位的太子,杀了皇室所有人,才能抢来天下抢来那张龙椅。

他的身上同样流着周氏皇族的血液!凭什么这天下不能是他的?

不止是这如画江山,还有慕念春,都是属于他的!

齐王上辈子抢了他的江山,这辈子抢了他的女人。两辈子的恩怨,总要有个彻底的了结。

十天,必须在十天里攻破京城!

“若是集中所有兵力猛攻西城门,破城是迟早的事。眼下京城兵力不足,守城的御林军虽是精兵,却大多生于京城长于京城,有不少都是勋贵子孙,并未上过战场见过血,因此战斗力反而不如普通军队。所以今天一交战,御林军就吃了亏。”

韩云石做了数年的御林军统领,对御林军实在太熟悉了,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御林军最大的弱点。又沉声说道:“不过,想在短短十天里破城实在不易。论城墙坚固,大秦没有任何一座城能及得上京城。只要城中粮草充足,坚守数月不成问题。至于兵力不足,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京城里的人口足有十几万,若是真的到了城破国亡的关头,只要太子振臂一呼,手无寸铁的百姓就会变成手持利刃的士兵。就算战斗力再弱,可人一旦拼命起来,就会变的十分可怕。所以,正面强攻绝不是破城良策。”

营帐里的众将领原本听了韩越的话热血沸腾,被韩云石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又都哑然无语了。

韩越扯了扯唇角,淡淡说道:“京城若是这么轻易就能拿下,这么多年来,大秦早就亡国了。刚才韩将军仔细分析了利弊,是希望大家别被今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众将领不无羞愧的点头应了。

韩越话风一转,又说道:“我已经有了一计,只要依计而行,最多十天,京城可破!”然后,压低声音,将自己早就盘算好的计策说了出来。

众人听的精神大振。

危险当然是有的。可他们这一行本就是火中取栗,只有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绝,才有望成功。韩越甘愿亲自领兵涉险,也极大的鼓舞了众将领。纷纷慷慨表态,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一定完成韩越交代的任务!

“好,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就定下这一计。”韩越一锤定音,素来冷凝的黑眸闪出异样的炽热光芒:“从明日起,全力攻城!”

。…

商量定计后,众将领一一告退。

韩云石却留了下来。

营帐中只有叔侄两人,说话自然无需任何顾忌。韩云石低声说道:“韩越,你此行风险极大,一定要格外小心。”

韩越神色却很平静,淡淡笑道:“二叔,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可不止是运气。这一计是我早就想好的,也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绝不会失手。”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韩云石见他这般自信,倒也不便再泼冷水了,转而又说起了赵王:“赵王的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此次随着行军,连着几日米粒未进,全靠着参汤续命。看来,也撑不了多久了。”

赵王中毒已深,如今就像个活死人一样。不能说话不能动,只能躺着。韩越领兵出定州,特意一起带上了赵王。如今赵王被安置在另一处营帐里,有两个医术高明的大夫整日照顾伺候着。

韩越眼中闪过一抹冷酷的笑意:“他现在还不能死。至少也得再撑上十天,等我攻进京城,杀了所有周家人,再送他上路。”

。…

第三百五十章 十日(一)

十天!

就算日夜兼程不停行军,边军至少也得有十日才能赶回京城救援!

夜色沉沉,寒风凛冽。齐王紧紧皱着眉头,默默盘算着要如何加快行军速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赶至京城。

周琰坐在齐王对面,同样皱紧了眉头。

边军大胜之后,休整了半个月。在没接到朝廷军令的情况下,便暗中集结大军出发。准备悄悄赶至定州,来个两面夹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定州。

在之后的数年里,每当周琰回想起此事的时候,总要忍不住庆幸。幸好他听了齐王的建议。否则,若是一直等着朝廷的军令大军再出发,至少也得一个月才能赶到京城。到那个时候,就什么都迟了!

边军开拔行军才两天,齐王和周琰收到了太子亲自写来的报丧信。

看到报丧信的时候,周琰当场就痛哭出声。齐王稍微有些自制力,没在众人面前痛哭,却也红了眼眶。

早知道皇上的身体撑不了太久随时都可能归天,他也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可真正到了这一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却依然铺天盖地的扑来,让人几乎窒息。

之后的半个月行军,就在沉寂和哀伤中悄然滑过。

然后,朝廷大军大败的消息比朝廷军令先一步传至两人耳中。

齐王霍然色变,周琰更是面色惨白。平远侯战死,永宁侯被擒,韩越领八万大军攻打京城…

这些消息意味着什么,他们两个都很清楚。一旦韩越领军攻进了京城。第一个遭殃的就是皇室中人,尤其是太子,更是首当其冲!

周琰为太子忧心忡忡,齐王真正焦虑忧心的,却是慕念春。

韩越对慕念春的执念太深了。只要韩越领兵攻进京城。只怕第一件事不是杀太子,而是先掳走慕念春…

一想到那副情景,他就不寒而栗。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回京城,飞到慕念春的身边。

“十四叔,按着时间来推算,韩越此时应该已经领兵到京城外了。”周琰思索许久。才低声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齐王深呼吸一口气,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你判断的没错。韩越早就在暗中谋划这一天了。之前韩越是有意拖延战局,并未出全力。他等的就是朝廷继续派出援军,京城就没了足够的兵力守城。一举大败朝廷大军,再挥兵直攻京城。”

周琰咬牙切齿的骂道:“这个韩越。实在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这个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主儿,从血缘上来说还是你的亲叔叔。齐王眼眸一暗,并未将这个秘密说出口。

周琰性子温和,从不擅长骂人。翻来覆去也只是卑鄙无耻狠辣之类的词语。发泄了一通怒意之后,才颓然叹了口气:“十四叔,我们现在要怎么办?”

齐王眸光一闪,沉声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全力行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救援。幸好我们早就从边关出发,否则无论如何也救之不及了。”

周琰先点点头,旋即又疑惑的说道:“也不至于像你说的那么严重吧!京城的城墙最是牢固。还有四万御林军守城,守上两三个月总不成问题。”

“你太过高估御林军了。”齐王毫不客气的说道:“一帮没上过战场的少爷兵,平日看着威风凛凛,一旦动真格的拿刀杀人就不行了。战力远远比不上赵军。更何况,韩越此行摆明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动最迅猛的攻击。又有熟知御林军的韩云石在。你认为御林军能撑多久?”

周琰听的心惊肉跳:“照你这么说来,御林军难道连一个月也撑不了?”

“最多十天!”齐王面无表情的说道:“说不定韩越暗中还有什么破城的诡计。我们必须在这十天里赶到京城。否则。京城就真的危险了!”

周琰从不会怀疑齐王过人的眼光和判断力,闻言不假思索的说道:“好。从明天起我就下令紧急行军,将每天行军的时间延长一个时辰。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京城救援。”

两人心情沉重,草草商议了一番,便各自入睡。

然而,一夜翻来覆去,又有谁能真的入眠?

。…

同样的夜晚,接到战报的太子大惊失色。

御林军有大半都守在西城门,南北两处城门如今只留了两千人左右,另外还有一万御林军守卫皇宫。

两兵交战第一天,御林军就折损了三千人。这个伤亡数字委实令人心惊。照这样下去,最多十几天,京城里就没了守城的士兵…

“怎么会有这么多伤亡?”太子强自按捺住心里的焦虑和急切,沉声问道:“御林军是皇家亲兵,也是我大秦最精锐的士兵。择兵的标准是最严格的,也经历过最严苛的训练。如今只是守城罢了,为什么一交战便死了这么多人?”

罗敬苦笑着长叹一声:“殿下有所不知。御林军虽然都是精兵,可他们长期待在京城里,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论战力,反而不如骁骑营神机营罗家军,比起赵军来也有所不及。今天赵军攻势又极为迅猛,刚一交手,臣就知道不妙了…”

说的直白点,御林军就是看着光鲜,离真正的精兵还差的远。真正的士兵,是悍勇不畏死,是杀人见血不眨眼。御林军不仅少了战场的历练,也少了身为士兵最不能缺的血性和杀气。就好比养尊处优的白胖少爷,手中纵然拿着最锋利的长枪,也不可能是整日摸爬滚打瘦弱士兵的对手。

太子听了这番话,心里一沉,脸上终于流露出了不安:“照你这么说,御林军根本不是赵军的对手。若是这样下去,御林军连半个月也撑不了,就会被赵军攻破城门了。”

“这倒也未必。”罗敬安慰太子道:“御林军人手确实不足以守城,不过,城里也不是没有可用的人手了。别的不说,各个官员勋贵府上都养着亲兵护卫,少的一两百,多的有近千人。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先将这些人都‘借用’过来,京城立刻就会多出许多可用之人来。”

京城勋贵多如狗,皇亲国戚遍地走。大小官员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人家中谁没养几百亲兵?一旦征用过来,就能补充御林军折损的人手。

好主意!

太子眼睛一亮,连声道:“好,这个主意甚好。孤明日就下令征用各府亲兵,说不定能凑出一两万人来。”

借兵这种事说起来实在不好听。可眼下情势危急,也顾不得颜面了。太子倒也不愁“借”不到人。

国若不存,何以家为?若是京城被攻破,等待众人的绝没什么好结果。此时只要一声令下,众人肯定会老老实实的借出手中的亲兵护卫。

罗敬又说道:“不止是向官员勋贵们借兵,还可以张贴告示,从百姓中征调壮年男子,组成民军。京城有十几万人口,壮年男子少说也有三分之一,就算征到一两万新兵也是好的。总能稍稍缓解兵力紧张的困境。”

太子略略皱眉:“征用各府亲兵倒是可行,毕竟他们都是受过训练会用兵器。可普通百姓从未经过任何军事训练,只怕短期之内派不上用场。反而会加剧粮草消耗,也会使得百姓陷入恐慌。”

这样的做法,弊端实在是太多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十日(二)

“殿下所虑甚是。”罗敬叹道:“臣也知道这么做有诸多不妥之处。可眼下京城实在兵力不足。赵军有八万人,今天折损了四五千,也还有七万多人,远胜过我们。赵军士兵十分悍勇,御林军却是一群没见过杀戮的士兵,很难抵挡赵军迅猛的攻势。要想安然撑上一个月熬到援军到来,就必须补充兵力。”

新征的兵打仗肯定是不顶用的,上了城门,充当的也不过是人肉盾牌的作用。可多些人手,总比没有的强。

个中利弊,端看如何权衡选择了。

太子目露痛苦之色,半晌才狠狠心应道:“罢了,为了守住京城,孤也只能狠下心肠了。孤明天一并下令征兵!不过,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让新兵上城墙。”

罗敬郑重的应下了。

罗敬走后,太子才卸下了勉强维持的冷静和坚强,一脸的颓然。

他曾亲口答应过皇上,要爱民如子。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自食其言了。身为一国君主,不能守护百姓,反而要强行征兵让百姓去送死…

做出这样的决定,令太子心如刀割难受之极。

可眼下根本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狠心做这样的决定。

。…

隔日,太子亲自下了两道命令。一是借兵令,二是征兵令。

不出所料,各官员勋贵听闻太子要借兵,没有任何人反对。各自回府之后,除了留下一些看家护院的必要人手,其余的亲兵全数派往西城门。

慕念春在宫中守灵。听闻此事之后,立刻命冬晴回齐王府送信,吩咐董二领着府中所有亲兵去西城门。齐王府里只留了一些家丁和小厮。

只一天时间,西城门就多了近万人。

而这一天,赵军的攻势也是极其疯狂近乎惨烈的。到了傍晚时。城门外的空地几乎被鲜血染红了,来不及打扫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各种死状的尸体,犹如修罗地狱。空气中漂浮着浓浓的血腥气,令人闻之作呕。

那股血腥气飘进京城内,飘散在空气中。令百姓心惊胆寒夜不能寐。胆子小的几乎连门也不敢出半步,胆子大的男子却被激起了血性。决定响应太子的战时紧急征兵令。这一个晚上,不知有多少女子得知父亲兄长丈夫决意入伍痛哭失声。

之后的几天里,赵军的攻势愈发凌厉。每日都有赵军的士兵在箭雨中攀爬上城墙,和守城的御林军近身搏斗厮杀。战况激烈死伤惨重,城门处也几次遇险差点失守。

太子既心惊又焦虑。这几天里夜里没有一夜能睡的好。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一片血光,然后便是城破国亡的噩梦。白天在众臣面前还得强自撑着冷静镇定。

御林军死伤惨重,必须加派人手。

新征的士兵约有*千人,还在紧急的训练中,暂时不能派上战场。如今可用的兵力,只剩下守卫皇城的一万士兵了。

太子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将这一万士兵全部派到城门处。

众臣闻之大惊。立刻劝阻:“殿下,这可万万使不得。皇宫岂能没有重兵把守,万一有宵小趁机兴风作浪或是逼宫可就危险了。”

“是啊。皇宫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半点闪失。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殿下,还是先把新征的民军派上城墙吧!这一万御林军绝不能擅动啊!”

奈何太子十分坚决,根本不肯听众人的劝说,执意道:“城门若是被破,京城里的无辜百姓就要白白受苦。再者。到了那个时候,赵军就会直逼皇宫。这一万御林军又岂能抵挡得住赵军的攻击?孤意已决,你们谁都不用再劝了。”

众臣到底拗不过太子。只得退而求其次:“殿下若是实在要派兵增援,就派五千人,留下五千御林军守着皇宫。”总不能真的一点兵都不留。

太子略一沉吟,断然道:“那就留下两千御林军,其余的八千御林军去城门处增援。”

众人还待再劝,太子却不由分说的站起身来:“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再说了。只要守住城门,皇宫有两千守卫足矣!”

。…

八千御林军援军到了城门处之后,果然抵挡住了赵军如火如荼的攻势。

这是近十天来,赵军伤亡最大的一天。

韩云石非但没焦虑着急,反而喜上眉梢。

早在三天前,韩越就暗中领着五千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悄然离开了。按着计划,韩越会领兵一路暗中潜行,绕到京城东边的护城河处。河水一直通往京城内河。

这五千士兵俱都擅长水性,穿着特制的潜水衣,口中含着细细的铜管,在水中可以支撑三四个时辰。等天黑之后下水,趁着夜色遮掩悄然潜水至京城内河,约莫两三个时辰就能入城。等所有人都入城后,在天亮前赶至皇宫发起攻击。

这个计划当然不是仓促而就,韩越从半年前就想好了这一计,并暗中着手准备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五千擅长水性的士兵就挑选了许久。这半年来又一直秘密训练,直到每个士兵都能潜入水下三四米游水不溅起水花才算合格。又暗中准备了五千套潜水衣和可供换气的细铜管。

五千士兵看似不少,正面攻打皇宫却远远不够。所以,赵军先做出正面强攻城门的悍然姿态,御林军固然伤亡惨重,赵军又何尝不是?可韩云石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依然不停的命人擂鼓攻城。目的就是要吸引牵制京城里所有的兵力。

太子的反应不出韩云石的意料。在兵力缺乏的情况下,肯定是将守着皇宫的御林军也派来增援了。这么一来,守卫皇宫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少,也大大增加了韩越突袭皇宫的胜算。

赵军中知道韩越这一计策的将领不超过十人。此时一个个都在忙着指挥士兵攻城,无暇交流。等这一日鸣金收兵之后,才不约而同的齐聚到主帐里。

韩越走后,由韩云石暂任军中主将。

先由一个将领禀报了今日阵前伤亡情况:“今日我们这边阵亡了三千士兵,重伤的有一千多。御林军那边比我们的伤亡要稍微小一些。”

“这些日子,不仅御林军伤亡极多,我们也伤亡惨重。折损的士兵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另一个将领忍不住接过了话茬:“再这么打下去,不等城破那一天,我们就先支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