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瞳道:“聂忱查到白官正的大女儿,小名阿婵,从小就有腿疾,一直瘫在床上,十六岁那年在家中自尽了。”

第246章 求助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

给女孩子取婵字都希望她能生得漂亮。

顾明珠和宝瞳坐下来,宝瞳抿了一口茶接着说:“聂忱说白官正的大女儿一直养在深闺,不出来见人,有时候会随着白太太去太清观里住上些日子,在白家做过活计的婆子说,她曾见过白官正的大女儿,长得甚是漂亮,只可惜两条腿如同孩童般,用不上半点的力气。

平日里这位大小姐就在屋子中摆弄东西,只有天气极好的时候才会到院子里透透气。”

顾明珠听到这里,忽然感觉到阿婵某些地方倒是与顾明珠相似,同样都是有病在身,同样都养在闺阁之中,而且阿婵应该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从那转筒锁上就能看出来,白官正将自己所学都教给了女儿,钦天监代代相传的这些手艺是为了承继官位,但白官正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让女儿解闷儿。

这样一来前后就能对上了,正因为白官正想要讨女儿喜欢,于是在这件事上格外用心,做出的小玩意儿才会十分精巧。

既然这样,阿婵为何要自杀呢?被父母这样宠爱,又有自己喜欢的事做,是什么原因让她一心求死?又或者她并非自杀而是另有内情。

阿婵从小双腿有疾,她死了之后,白恭人也摔伤了腿,姐妹两个都双腿不能动,要被人抬来抬去,这是不是太巧合了些?

顾明珠道:“聂忱有没有说阿婵死的时候白官正夫妻如何?”

宝瞳道:“阿婵过世不久,白官正就生了一场大病,撒手人寰了,白太太是后来才走的。”

宝瞳说完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对了,聂忱还说阿婵过世有十四年了。”

顾明珠往前推算,她之前怀疑袁家与山西兵变案有关,找到的线索都要以山西兵变的案子为参照,山西兵变在十二年前,那时候阿婵已经死了,这样一看好似阿婵的死与兵变无关,不过再仔细想想,山西兵变的原因是赵老将军打了败仗被遣回山西养老。

本来她就怀疑赵老将军那场败仗,都察院的监军可能与袁家有关系,现在就连袁家的姻亲白家,十四年前也藏着秘密。

“大小姐,定宁侯夫人来了。”

春桃听到管事的传话,在园子里找到了顾明珠和宝瞳。

张氏让人知会过,这两日来探望母亲。

“还有没有别人?”宝瞳不等顾明珠吩咐立即问春桃。

春桃道:“崔家管事说等到侯爷一会儿回府,崔二爷也会登门。”

顾明珠站起身带着宝瞳去寻林夫人,然后小心翼翼搀扶着林夫人到内宅的花厅中坐下。

张氏也带着下人快步走进来。

大家见了礼,张氏吩咐管事将拿来的东西放在花厅的长案上。

林夫人不禁道:“这都是些什么?”

张氏一脸笑容:“是侯爷和二叔给珠珠置办的物件儿,那两身衣裙是我做的,天冷了,我还给珠珠做了件小袄,这些女红其实之前就得差不多了,姨母和珠珠归京之后,我看到珠珠身形长高了不少,又仔细地改了改。珠珠被姨母照顾得极好,明年个头说不得就要追上我了。”

张氏身材在女眷中算是中等,难得的是体态婀娜,被张氏这样一提醒,林夫人向珠珠看过去,这两年珠珠变化不小,与张氏一比真是相差无几。

“是长大了。”林夫人感叹,寻常人家的女眷早就定了婚事。

张氏说着将一只锦盒送到林夫人面前:“我还让人打了一对银镯子,我戴一只也给珠珠一只,这镯子上刻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在大宝寺中供奉了整整一年。”

张氏说着撸起了袖子,手腕上果然有一只一模一样的银镯子。

顾明珠生病时,林夫人没少去大宝寺供奉,也抄了许多卷经文,都说大宝寺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灵验,张氏送来这镯子也是用了心。

张氏拉起了顾明珠的手:“侯爷特意写家书回来说,让我多来看看姨母和珠珠。”

说话间银镯子戴在顾明珠手腕上。

张氏看着那镯子:“珠珠戴着很好看。”

镯子是不错,不过……

顾明珠抬起手腕仔细地看了看,手臂跟着动动,银镯子和玉镯子在一起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张氏赧然:“我急着给珠珠试戴,忽略了珠珠手腕上还有玉镯,这样戴在一起恐怕对玉镯有损伤。”

林夫人笑着道:“没关系,珠珠调皮,先摘下来,哪天不戴玉镯时再戴银镯。”

张氏点点头,目光又落在林夫人的肚子上:“几天不见姨母的肚子又大了些。”

林夫人道:“许是闲了下来,这肚子长得很快,稳婆过来说,让我常去园子里走动,太大了将来也不好生产。”

“一定会顺顺利利,”张氏道,“姨母是有福气的人。”

想到张氏还没有个一儿半女,林夫人安慰道:“我看你的气色也很好,这次祯哥儿打了胜仗,能回来歇一阵子,到时候你们好好相处,定会添丁进口。”

张氏脸微红:“原来姨母都知晓了。”眉眼中的笑容溢于言表。

林夫人也一样欢喜:“祯哥儿素来被人称为常胜将军,这一仗为大周立了大功,你也可以安心。”

说完这些,张氏抬起眼睛:“还有一件事要问问姨母。”

林夫人仔细地听着。

张氏道:“侯爷让族中将周氏的牌位送入京了,还送去许多礼物去周家,族中长辈吩咐我带着府中妾室去为周氏打扫祠堂,上香拜祭。”

顾明珠听到这话咬了一口嘴里的蜜饯,林夫人神情有些诧异:“这是为何?”

张氏抿了抿嘴唇,一副没有注意的模样:“我也不知晓,是不是在太原府发生了什么事?按理说周氏是正妻,我只能算继室,这样拜祭也是应当应分,刚嫁入崔家时,我还问过侯爷,是不是要去族中向周氏牌位行礼,侯爷说不过就是个名分,让我不必放在心上,可这次……让我有些弄不明白。”

林夫人思量半晌却不得法,到底是什么事让崔祯对周氏改变了态度,或许是因老定宁侯的死有触动?

林夫人看向张氏:“太原府似是没有发生什么与周氏有关的事,等祯哥儿回来你仔细问问。”

张氏颔首:“侯爷心中有事总是不愿意说出来,我也常常摸不透侯爷的意思,还需要姨母多多提点。”

张氏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片刻,目光落在顾明珠身上:“我见过这么多女眷,谁也没有姨母贤良,姨母才真是名副其实的管家夫人,不管是内宅,还是外面都能帮上忙。”

这话的意思是母亲在太原府帮了大忙,张氏来这里到底为了些什么?哄母亲欢心还是另有意图,顾明珠抬起眼睛与张氏对视。

张氏只见那无忧无虑的少女,似是没有半点思量,那双眼睛纯净的如一面铜镜,只能照出别人的影子。

张氏先向顾明珠一笑,少女紧接着也嘴唇微扬,报以一个更明媚的笑容。

几个人正坐着,管事从外面进来禀告:“夫人,程家那边出事了。”

第247章 自缢

花厅里的人听到这话都是一怔,程家陷害彭良的案子还没了结,这是又出了什么事?

管事妈妈道:“是怀柔公主让人送的消息说,袁氏在程家的小祠堂自缢了,程家现在乱成一团,袁氏的两个儿子找去了公主府,公主让夫人今天不要出去免得被冲撞到。”

林夫人惊讶:“这么说,袁氏没有救下来?”

管事妈妈道:“奴婢再让人去程家打听打听。”

“不用去了,”林夫人道,“很快京中就都会知晓。”怀柔公主既然让人特意送消息,袁氏八成已经不在人世。

顾明珠从荷包中拿出一只花式小锁在手中摆弄,袁氏死了,陷害彭良、逼死赵氏,与鞑靼有来往的罪名就全都落在了袁氏身上。这样一来,程家和袁氏的哥哥袁知行全都可以脱身了。

按理说袁氏的性子不至于寻死,尤其她还有娘家撑腰,又为程家生下两个儿子,所以这么着急“一死了之”到底是袁氏的主意,还是有人让她顶罪,必须要亲眼看到袁氏的尸身才能知晓结果,但程家肯交出尸身吗?会不会让顺天府草草看了就安葬。

顾明珠这样思量着,感觉到张夫人的目光始终都落在母亲身上。

“姨母,”张夫人道,“听说上次程家去公主府闹,您也在场,公主的意思是怕程家将怒火发在您身上?”

林夫人迟疑片刻才道:“应当是。”公主是怕她听说消息前去公主府帮忙,程家人闹上门去,可能会伤到她。ぷ首發 

张夫人叹口气:“今年的事一桩接着一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安生,袁氏这样一死,怀柔公主必然要被责难,外面都会说是赵氏母子仗着公主撑腰逼死了袁氏。”

林夫人也是担忧这一点:“就怕此事过后怀柔公主一家要遭御史弹劾,想要过上太平日子怎么就这般难,都说要和离了,就这样好好做完文书,互不相扰难道不行吗?非要再弄出这些风波。”

林夫人吩咐管事:“你给怀柔公主回个话,让公主好好保重,一定会安然渡过难关。”

管事应了一声退下去。

张夫人能看出来林夫人是真的担忧赵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思量,担心赵氏那是内宅女眷的想法,除此之外袁氏一死恐怕还涉及到正在查的山西兵变案子。

她总觉得侯爷在太原府时,有人在身边影响侯爷,难道不是林夫人吗?

……

顾崇义下朝之后遇到了等在宫门外的崔渭,两个人在回顾家的路上也听说了袁氏自缢的消息。

崔渭听到这话思量半晌看向顾崇义:“姨父,你说袁氏自缢与山西兵变的案子有没有关系?我总觉得袁氏死得有些蹊跷。”

顾崇义眉头微微皱起:“顺天府、刑部、大理寺不是都在查?我们等着听消息就是了。”

说完这话顾崇义望着崔渭:“你很关切这桩案子。”

崔渭自从在山西受伤之后,整个人消瘦不少,加上日夜侍奉林太夫人身上的锐气仿佛也消减去了大半,从前就看着温煦,如今看起来更显得谦和。

崔渭看着顾崇义:“姨父也知道我大哥在山阴私盗前朝坟冢之事,我母亲又因为相信林寺真愧对我父亲,不可避免地被林寺真牵连,到了这地步,崔家若是能再立下些功劳,兴许朝廷会免了大哥的罪名,我母亲……也能保全脸面。”

崔渭说完垂下头,整个人看起来十分脆弱。

顾崇义摇摇头:“林寺真死后,战马案算是有了结果,现在的赵老将军案子又是另一桩,朝廷没有命你查案,你如何能插手?

崔祯在北疆打仗,可见朝廷还是信任他,你勿用太多担忧,至于你母亲,当年你父亲虽非她所杀,但她也非全然无辜,该有的惩戒还是不能少,朝廷没有将她下狱,也是给了崔祯脸面,你也劝劝你母亲,别再折腾好自为之吧!”

崔渭听到这话道:“姨父教训的是。”

顾崇义接着道:“崔祯吩咐你如何做,你就如何去做,不要再让他操心,等崔祯回来那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崔渭再次应声,顾崇义是出了名的心宽,这话是让他偃旗息鼓,听起来和平日里没什么不同,不过从这次战马案上可以看出,他的这位姨夫并不简单。

两个人说着话到了顾家,崔渭从小厮手中取来一只纸鸢:“我答应珠珠陪着她玩纸鸢,一直没得机会,今天天气不错,我去园子里将纸鸢放起来,一会儿让珠珠来看。”

顾崇义叹口气:“你家中还有事,不用特意来做这些,珠珠在内宅中无事,自有人陪着她玩这些。”

“答应的总要做到,”崔渭低头一笑,“再说,现在伤好了朝廷不准我回北疆,被留在家里心中也是烦乱得很,能来与珠珠放放风筝,也会轻松些,我还记得珠珠小时候姨父让我放风筝,珠珠就躺在屋子里的暖炕上,隔着窗户向外张望,我生怕珠珠看不到,边跑边看珠珠,脚下没留意被绊了一跤,我倒是没事,将珠珠吓得大哭一场。”

顾崇义也想起这样一桩往事,珠珠小时候身子弱,家里也没有其他孩子,林太夫人就带着崔渭来看珠珠,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这种事也就少了起来,有时候珠珠还会嘟囔:“大哥哥,二哥哥怎么还不来。”自从珠珠身子好了,自己能下床在园子里跑来跑去,也就不再说这些话。

崔渭去园子里放纸鸢。

一只燕子慢慢飞上了天,燕子拖着五彩的长尾巴,看着甚是好看。

顾崇义仰头看着这纸鸢,看来崔渭是用了心,还真的把纸鸢做得精致。

管事妈妈上前禀告道:“定宁侯夫人和夫人在后院里说话。”

顾崇义颔首吩咐道:“跟珠珠说,她二哥哥来了,让她去园子里看纸鸢吧!”

管事妈妈应了一声。

顾崇义接着道:“多带几个人陪着大小姐,现在天气冷,看一会儿就回去歇着。”

管事妈妈将消息送去了花厅。

让她去看纸鸢?顾明珠眨了眨眼睛,崔渭在打什么主意?她不想去看纸鸢,她还在思量着今晚怎么去看袁氏的尸身。

第248章 青梅竹马

顾明珠站起身,没有尸身看,瞧瞧崔渭想要搞什么鬼也不错。

“珠珠慢点跑。”林夫人望着女儿的背影提醒,生怕女儿会摔跤。

顾明珠带着宝瞳等人走出了花厅,张夫人看向林夫人:“现在珠珠与从前大不同了,从前总是躺在床上,真的让人揪心。”

林夫人想到从前的日子,也是深有感触,那时候珠珠睡觉的时候她都不敢合眼,生怕什么时候珠珠就会睡过去再也醒不过来。

张夫人接着道:“是哪个郎中看好了珠珠的病症?姨母能不能举荐给我?太夫人受伤之后身子一直不好,我请了太医来瞧也没有什么起色,心中也是着急。”

林夫人仔细想了想,其实珠珠生病的时候,别说京中的名医,老爷还千里迢迢从福建请了郎中来,无论吃什么药,开始还算不错,慢慢地就又没了用处,直到五年多前,柴老御医说珠珠恐怕不成事了,她找了坊间的祝由前来收魂,没想到珠珠真的好了起来,然后还像从前那样请郎中治病,珠珠就慢慢成了现在的模样。

张夫人这样一说,林夫人还真的一时说不出个道理,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名医治好了珠珠。

林夫人思量半晌才回话:“无非就是京中的几个名医,你不妨都试试,有时候未必就是哪个郎中的药好,也许那一副要刚好对了路子也就好用了,这些郎中我们从一开始就用,也没有另请哪个名医前来……”

说完这些,林夫人又道:“再就是请了祝由,这些是没有法子的时候才用。”

张夫人听着受用了似的:“多谢姨母,明日我就让人将郎中一个个请回家中,希望太夫人早些好起来。”

林夫人暗暗叹息,长姐的病在她自己,哪里是请几个郎中能解决的,祯哥儿杀了亲舅舅,这是长姐心中永远过不去的坎儿,长姐也是奇怪,她就不想一想,如果不是林寺真绑走了她做要挟,祯哥儿哪里会这样做?

难道祯哥儿应该放走林寺真才对?这样一来崔氏一族也就成了叛党,通敌叛国的事怎么能去做。

下人重新端了新茶,张夫人看向林夫人:“姨母,我们也别在这里坐等着,不如也去园子里,看看二叔和珠珠放纸鸢。”

今天天气不错,林夫人也想去走一走。

林夫人道:“那就去吧。”

杨妈妈上前将林夫人搀扶起来,张夫人也走上前服侍着,几个人向院子里走去。

……

顾明珠看着园子里忙碌的崔渭。

纸鸢放得还算不错,崔渭好像也很有耐心,一直拽着线在她面前跑来跑去,她配合着拍手大喊:“高点,再高点。”

崔渭望着天空中高高飞起的纸鸢,站在寿山石旁的少女一袭藕色的衣裙,披着鹅黄色的斗篷,一边笑一边跳,指挥着他跑来跑去。

“二哥哥你跑远点……”

他刚刚跑远了,少女清脆的声音又响起:“回来……回来……”

“不行,不行,要掉下来了,跑得快些。”

“高点……再高点……”

要不是崔渭常年在军中,现在早就体力不支,不过这段日子消瘦不少,让他也有些气喘吁吁。

顾明珠望着崔渭,娴静的脸上挂着一抹动人的笑容,眼看着崔渭停了下来,她立即道:“二哥哥,跑啊,接着跑。”

崔渭眯起眼睛,少女见他停下来,脸上的欢喜慢慢褪去,提起裙子向他这边跑来,显然想要亲力亲为。

让珠珠在园子里跑,万一不慎摔了跤,就是他照顾不周。

崔渭忙温和地道:“珠珠别跑,二哥哥将纸鸢再放高些。”

顾明珠这才停下了脚步。

崔渭重新扯起了线绳。

纸鸢终于再次飞高了些。

“二哥哥别动,我来拿了。”

少女一溜烟跑到他面前,伸出手去抢崔渭手中的线绳,哪知道不得法,将线绳勾在了崔渭纽襻上。

顾明珠见拿不下来,更是着急,胡乱弄一气,将线绳越缠越紧。

“珠珠别急,”崔渭一边阻止一边道,“我来弄,我来弄。”

不知道怎么回事那缠在一起的线绳就像是与他作对似的,崔渭将线绳拽下来一些,被珠珠又是一扯,另一端竟然又勾在了他的发冠上。

看着崔渭七手八脚地捋线绳,顾明珠抬起头来:“二哥哥,风筝,风筝要掉下来了。”

“掉下来了,掉下来了……”

脆生生的声音不住地在耳边催促,崔渭脸上一闪烦躁,他却皱着眉头忍耐,珠珠的病不是好多了吗?今天看起来却还是那般,甚至感觉更傻了些似的,什么都做不好,只是捣乱、哭闹,就算是三岁的孩童也该被训斥,可她患了痴傻病,谁又能与她计较。

崔渭这样想着,脸上却不敢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依旧笑着看顾明珠:“好,掉下来了二哥哥再放起来,只要珠珠高兴。”

顾明珠望着崔渭脸上的笑容,笑容中满是讨好,就好像无论如何都要让她欢喜似的,她好似知道他在盘算些什么了。

她听过家中仆妇说过,林太夫人曾想要崔、顾两家结亲,顾明珠小时候林太夫人常常带崔渭前来,那时候林太夫人期望顾明珠病好转,好将顾明珠配给崔渭,谁知道顾明珠的病情却每况愈下,林太夫人这才绝了这心思。

现在林寺真出事,林太夫人没有了娘家撑腰,父亲揭开了战马案,顾家隐隐有抬头之势,崔渭又开始接近她。

想要将她娶进崔家,任由崔渭摆布,崔渭借着女婿的名头将怀远侯府握在手心?盘算的可真好。

崔渭就像是鱼钩上的肉,要将她引过来,这其乐融融的场面被父亲、母亲瞧了,大约也会心生欢喜。

可惜这是一块臭肉,而她也不是寻常的小鱼小虾。

这一会儿功夫风筝就飘飘荡荡掉落在地。

顾明珠看着不远处的几个人影,张夫人和母亲站在抄手走廊里,正在向这边眺望。

其实崔渭想要哄她开心也不难,看他这么努力的份儿上,她就成全了他。

顾明珠转身跑到跟着的丫鬟身边,从托盘上拿起了一杯茶端着走向崔渭。

张夫人看到珠珠手里拿了茶碗,笑着向林夫人道:“夫人您看,珠珠还会照顾人了,知道她二哥哥口渴,亲自端了茶过去。”

林夫人早就知晓珠珠的好处,正要说话,却发现珠珠那纤弱的身影忽然一个踉跄,手中的茶尽数向崔渭泼去。

第249章 等她

崔渭还没将纸鸢线整理好,就感觉到珠珠去而复返,他正要抬起头看清楚,眼前一花,紧接着温热的水迎头泼下来。

崔渭完全没有准备,忘记了躲闪,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整张脸都被水湿透了。

水从脸上划过,落在衣襟上,还有一片茶叶恰好糊在他脸上,崔渭心头立即涌起一股怒气。

他许久没有在人前动怒了,方才的纸鸢线磋磨了他的耐心,如今又被浇了个正着,那茶水就像火油般,呼啦啦地烧起来,他需要喘一口气才能平稳住心神,然后再去安慰顾明珠:不用怕,二哥哥知道你好心,不怪你。

心中盘算的好,谁知道刚刚深吸一口气,气吸到半截却听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

“二哥哥,不会放纸鸢……纸鸢的线……将我绊摔了,茶也撒了……呜呜呜……”

崔渭不禁气息一滞,差点咳嗽出来,抬起头看到少女从地上爬起来,满脸都是泪水,看着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崔渭怔愣,珠珠什么时候偷偷摔倒的?他怎么没看到,这样一来好像是他不顾珠珠似的。

林夫人和大嫂快步走过来,顾明珠就像受惊了的小兔子,立即跳回了林夫人身边,委委屈屈地靠在了林夫人肩膀上哭起来。

顾明珠的哭声响彻整个园子。

林夫人轻声安慰着珠珠:“泼了你二哥哥一身水,你怎么倒哭起来了,你这孩子……”

宝瞳忙道:“小姐是好心,您没瞧见小姐摔倒了还死死地握着那茶碗呢,小姐回京之后从来没摔过,这是第一次……”

顾明珠默默地赞扬宝瞳,宝瞳这话说得好像崔渭是扫把星。

林夫人说完吩咐管事妈妈:“快给崔二爷准备一身干净的衣衫,这么冷的天,水把衣襟儿都浇透了,耽搁下去要生病的。”

崔渭将脸上,衣襟上的茶叶拂落,林夫人走上前来。

“渭哥儿有没有伤着?”林夫人方才看得清楚,渭哥儿一直没有说话,想来是被珠珠气到了。

崔渭躬身行礼:“都是我不好,没有看护好珠珠,我没什么,珠珠有没有受伤?”

顾明珠捂着胳膊,眼睛红红的,好像真的伤到了。

林夫人心疼不已,却也不能只照看自己的孩子:“珠珠有我照看,你快去跟着管事换衣服。”

崔渭不好再做停留,只得躬身向林夫人行礼,临走之前他悄悄地看了一眼张夫人,张夫人正垂着头查看珠珠有没有受伤。

安排好了崔渭,林夫人才看女儿:“珠珠哪里疼告诉娘。”

顾明珠摇摇头:“娘不要担心,已经不疼了。”

看着女儿坚强的模样,林夫人有些心酸,珠珠是怕她担忧吧,真是个好孩子,方才珠珠摔倒的时候,宝瞳正好迎上来挡住了她的视线,她也没能看得太清楚。

宝瞳上前道:“奴婢带着小姐去屋子里换衣服,若是小姐哪里不舒服我再向夫人禀告。”

这样最稳妥,林夫人道:“快去吧!”

宝瞳上前服侍着顾明珠离开,张夫人抱歉地道:“原想着陪着姨母热闹热闹,没想倒添了乱。”

“不要说这样的话,”林夫人道,“走吧,我们去花厅里说话,侯爷也回来了,大家好久没聚在一起用饭了。”

张夫人再次向林夫人行礼,陪着林夫人回去了花厅。ぷ首發 

客房中,崔渭板着脸看长袍上的纽襻,怎么那么巧纸鸢线就勾在了上面,本来想让姨母看到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没想到却是这个结果,当着顾家下人的面,崔渭不动声色,也许好事多磨,要多来这么几次才能让母亲向姨母开口。

想到珠珠方才的模样,崔渭还是皱了皱眉,珠珠的病情不是好了许多吗?从太原府回京的路上珠珠还帮忙给伤兵治病、照顾姨母,外面人都知晓顾大小姐的痴傻病有了好转,为何今日看到是这样的情形。

他方才仔仔细细地观察过,珠珠看起来与几年前没有任何的变化,可是在太原府时姨母和珠珠发生的事的确有许多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尤其是在母亲庄子上那次,看来他还得多些耐心。

将干净的长袍换好,崔渭向管事露出谦和的笑容:“多谢了。”

崔渭和张夫人吃过饭才离开了怀远侯府。

守在怀远侯府外的张桐将消息禀告给了魏元谌。

“崔渭不知道去做什么了,出来的时候换了一身衣服,然后跟着定宁侯夫人一起回去了崔家。”

魏元谌听到这话抬起头:“换了一身衣服?”

张桐颔首,到底为什么他们也不知晓,从太原府回来之后,三爷就交待过,他们不能太接近顾家,是保护顾大小姐还是监视,这一点要分清楚。

他留下人手在离顾家不远的地方守着,顾家有了动静他们才能前去帮忙,寻常时候不要前去打探消息,于是有些事也只能看表面,无法知晓内情。

张桐道:“不过崔二爷去了之后,怀远侯府放起了一只纸鸢。”

旁边的初9恍然大悟,看来谁都比三爷有手段,三爷怎么就不知道这样讨好一下顾大小姐,费了那么多劲,只得过一个糖稀画,那糖稀早就化成了一堆。

魏元谌挥了挥手,满不在意:“去吧!”半点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崔渭不可能在珠珠手上讨得半点的好处,不管是如珺还是珠珠,都只会防备、对付崔渭。

魏元谌道:“去程家看看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就算程家不肯让府衙将袁氏尸身抬去义庄,也要等到仵作验尸之后才能收殓尸身。”

程家以袁氏诰命夫人的身份加以阻拦,但顺天府尹苏甫绝不会就此让步,更何况还有怀柔公主前去稳住局面,若是程家杀人,也别想就这样遮掩过去,程家的嫌疑很大,程大老爷几年前就曾舍弃了正妻赵氏,很有可能故技重施再杀了袁氏。

他请到了朝廷的旨意也会带着人前去程家查看,袁氏陷害彭良的案子刑部没能伸上手,这次应该也会来插一脚。

总之,这桩案子要热闹了。

天渐渐暗下来,朝廷的文书也到了,魏元谌整理好官服前去程家。

刚在程府门口下了马,就看到柳苏和戴着幂篱的人走过来。

魏元谌抬脚向程府内走去,顾明珠不禁加快了脚步,他们得跟着魏大人一起进门,否则程家定然会上前阻拦。

不过走得再快,也架不住魏大人长了一双大长腿,转眼就不见了踪影,她正觉得泄气,就看到那身影笔挺地站在门口,显然在等着她。

第250章 渣爹

顾明珠快步走上前。

当着程家人的面,魏元谌微微侧过头看了她一眼:“一会儿跟着仵作去检查尸身。”

这是告诉程家人,她和柳苏是魏大人的人,跟着魏大人前来办案。

顾明珠低声道:“大人放心,我们必定尽心尽力。”

当着他的面不再结巴的蒋姑娘,声音听起来极为悦耳,不过尽心尽力这话若是说给他听的就好了。

魏元谌转过头,目光变得更为幽深,下颌扬起,面容冷峻更露出几分威慑,向前走去,官服轻荡,浑身散发这一股寒意,程家人见状缩在旁边,不敢上前说话,顾明珠正好借着魏大人的威势,跟着一起走进去,果然没有人前来盘问他们。

跟着魏大人一起做事,这算是其中一个好处,有人在前面披荆斩棘,他们只需借势而为。

顾明珠仔细打量着程家。

程家挂起了白灯笼,家中下人素衣戴孝,院子里满是纸、香等物燃烧的味道,天已经昏暗,再加上这样浓重的气息,整个程家都被笼罩在萧索的阴霾之中,寒风吹过,站在院子里的下人不由地打了个冷颤。

袁氏的正屋中,更咽和叫喊之声传来,是仆妇和程大老爷的妾室在哭袁氏。

“夫人,您怎么就这样走了。”

“夫人啊,您什么舍得撇下了两位小主子。”

紧接着哭声被一阵嘈杂声打断,顾明珠听得出来,那是程大老爷的声音:“你还想做什么?逼死了你母亲不说,还要逼死亲生父亲吗?”

顾明珠向前走去,刚好看到院子里的程翌。

程翌与程大老爷面对面站立,程大老爷瞪圆了眼睛,眉毛竖起,一副恨不得将自己亲生儿子掐死在这里的气势。

程翌道:“她不是我母亲,而且她也并非我逼死的,父亲说袁氏自缢的时候您不在院子里,您怎么能肯定袁氏真的是自缢而非有人加害?”

“我为什么不知道?”程大老爷道,“她被关在院子里自省,除了身边几个侍奉的下人,没有人进来过,而且若不是自缢,她怎么会事先将下人遣走?这些我早就问过了。”

程翌接着道:“父亲见到袁氏亡故,难免心中悲戚,到底会乱了方寸,查问的未必仔细,还是将这些事交给衙门去做,大家都可以安心。”“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意图,”程大老爷恨得咬牙切齿,“你就是想要让我颜面尽失,仵作前来查看,就要翻动她的尸身,难道人死了还不够,连脸面也要一并夺走吗?你们怎么这样狠?就算她想要害你母亲和彭良,他们两个现在不是好端端地活着吗?反倒是她为了名声搭上了自己一条性命,你们还觉得不够?”

此时此刻的程大老爷就像一个刚刚失去正妻的鳏夫,满脸的悲戚和怒火,举止看起来没有任何可疑。

不过在此之前,顾明珠在怀柔公主府,也亲眼看到程大老爷推脱当年派人害赵氏之事,程大老爷变脸如同翻书,这人的话并不能完全相信。

但程大老爷这样挺直脊背,有恃无恐地阻拦顺天府的衙差和程翌等人,倒让她觉得袁氏尸身上有可能看不出什么端倪。

“魏大人。”薛老通判看到魏元谌,立即迎上来。

程大老爷也抬头看去,发现魏元谌的身影,他不由地打了个冷颤,魏元谌一言不发,只是用一双清澈的眼睛望着他,眼睛深处恍若有一柄利刃,将他整个人剖开,直接看到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程大老爷没想到魏元谌来得这么快,魏元谌与顺天府衙门的人不同,他不能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去施压,要说外戚,谁能大得过魏家。

魏元谌将目光从程大老爷身上挪开,看向薛老通判:“可验尸了?”

薛老通判道:“仵作初步查验好了,正在里面写文书,应该将袁夫人的尸身和当时穿着的衣衫一起带去义庄,程大老爷却不肯答应。”

将尸身带回是因为随着查问案情,仵作对尸身还要进行复验,一直要等到案子了结,才能将尸身收殓。

程大老爷听到这话立即道:“袁氏是诰命妇,岂能像寻常人那般处置。”

魏元谌舒展一下官服,淡淡地道:“程大老爷说的有道理,是否袁氏的尸身不离开程家,就算保全了脸面?”

程大老爷道:“至少不能离开程家,否则去了义庄还不知要被如何对待。”

魏元谌道:“既然这样就依程大老爷的意思。”

程大老爷心中欢喜,没想到魏元谌会这么轻易就答应,他刚要松一口气,就听到魏元谌接着说话。

“让衙门的仵作和义庄看管尸身的人都到程家来,”魏元谌说着抬眼再次去看程大老爷,“程大老爷收拾出一处院子,安置衙门里的人手,袁夫人的尸身也要抬去那院子中,从现在开始程家门口需要衙差一起把守,程家的人出入都要向衙门报备。”

程大老爷瞪大眼睛:“这是何意?为什么要让衙差看管程家?”

魏元谌淡然道:“就像大老爷方才说的那样,袁氏是诰命夫人,身份贵重非同小可,袁氏突然亡故自然要小心查问,再者袁夫人的尸身是本案至关重要的证据,尸身所在的地方需要严加防护。”

程大老爷张大了嘴,想要辩驳却有不知道从何说起,没想到魏元谌三两句话,程家上下就要被看管起来。

程大老爷半晌才道:“我们又非犯人,你们怎能如此?”

魏元谌眯起眼睛:“程大老爷放心,事情没有查明之前,不会有人将罪名压在你们头上,你们是为了袁夫人的脸面,不得不如此。”

魏元谌说完向身边看去,顾大小姐带着柳苏向袁氏自缢的屋子里走去,她的动作还是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