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活路

乔嵩和龙禁尉指挥使彭时收到衙差的禀告。

“郑如宗没有去通州码头,改路向西北方向去了。”

彭时脸色阴沉,转头看向乔嵩:“乔大人,看来皇上命我等去捉拿的人本事不小。”

要知道他才派出人手去通州设卡,文书也是刚刚送到,这边的郑如宗就得了消息,这说明什么?郑如宗在朝廷里有眼线。

提出不要立即抓人的是魏大人,目的就是引出郑如宗的同党,这些坊间人做的也很好,无论郑如宗用出什么方法逃窜,坊间人都能紧追不舍。

由此可见那坊间人丢郑如宗真的很了解,魏大人所说坊间人追踪了六年应当属实,彭时可以将这些禀告给皇上了,与郑如宗有来往的那些人自然也要都捉拿回去审问。

还会有多少人为郑如宗通风报信?

乔嵩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那温和的表情此时也多了几分郑重:“我也看走了眼,真正的幕后主使另有其人。”

而那人正在露出端倪。

彭时没有说话,眼前的情形不需要别人再说什么,因为郑如宗等人的一举一动就说明了一切。

这件事过后朝中会有不小的动静,彭时在皇上身边许久,对皇上的心思可谓十分了解,皇上现在定然很失望。

传出消息张家人和那个叫邱海的管事被抓,这“熊管事”的真容他虽然还没见到,但八成就是那个郑如宗。

魏元谌在御前说的那些话,基本上全都得到了证实,这样想下去,谭定方或许也真的是同党。

等到郑如宗等人走远了,彭时下令:“将通州衙门里给郑如宗报信的人抓起来。”

抓捕还在继续。

郑如宗这些人所到之处都会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乔嵩目光幽深地望着这一切,看到现在他不得不承认,魏家是真的厉害,魏从晟生了一个好儿子。

“大人,”龙禁尉向彭时禀告,“坊间人要抓一些郑如宗的眼线。”

那些眼线混迹在民众之中,坊间人拿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且也该给坊间人一些功劳,彭时点头算是应允。

彭时的回话传给了聂忱等人,吕光脸上露出笑容:“大哥,咱们立功的机会到了。”

聂忱道:“去吧,不要给义父丢人。”

吕光应了一声,临走之前想起来:“敲掉金牙不算丢人吧?”

聂忱板着脸正气凛然:“不算。”

吕光走了之后,聂忱摸了摸自己紧绷的下颌,方才他那个样子是不是与魏大人有些相似?

……

养心殿。

皇帝服了药之后精神好了不少,他强打精神重新回到养心殿继续看奏折。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作为皇帝越不能有半点的软弱。

也许幕后的人是梁王,也许有人试图混淆视听,他都不可能让他们得逞。

养心殿的气氛沉闷,直到怀王被送回了京城才有所好转。

怀王回来了,至少证明那血书是真的,怀王没有谋反,但同时,也证明的确有人在背后设局,那设局之人心思歹毒,是想要他们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内侍将怀王带上了大殿。

皇帝抬起眼睛看过去,怀王发髻被简单整理过,但面目因为受伤而红肿,虽然换了衣服,但肩膀上的伤过重,鲜血很快就将衣衫浸透了,怀王强忍疼痛,整个身体却忍不住簌簌发抖。

怀王跪在大殿上,重重地叩拜在地上。

皇帝看着仓皇、狼狈的儿子,这一刻父子相见恍若隔世。

怀王将出京前后的事仔细说了清楚。

“请父皇明鉴,”怀王伏在地上,“儿臣是曾有争储君之位的妄想,却没有勾结边疆将领意图谋反,也不敢加害兄长。儿臣从今往后再也不敢肖想这些,求父皇饶过儿臣这一回。”

怀王这是为了能够立功拼了半条命。

皇帝目光幽深,他的几个儿子,都是这样落入了别人的圈套,怀王若非事先发现了端倪,大约现在也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与太子当日的经历何其相像,只不过怀王比太子聪明一些,也比太子有勇气抗争。

“去吧,”皇帝终于开口,声音说不出的深沉,“不要再做任何事,不要再有任何算计,回府候着……”

怀王眼泪立即落下来,他再次重重地叩拜在地上,他为自己争来了一条活路,这其中的辛酸他会一辈子记得。

怀王规规矩矩地退了下去,步子迈得很小,整个人十分谨慎,之后他都会如此,再不会有半点僭越之心。

等到怀王退出大殿,黄昌小心翼翼地换了热茶放在皇帝面前:“天家,您刚刚好一些,还是不要太费神。”

皇帝没有作声,他一直看着怀王方才跪着的地方,那里有一滴鲜血,血腥气好像就此弥漫在整个大殿中。

黄昌能感觉到,皇上听到“梁王”这个名字后,心一直都是乱的,到现在看似平静,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安稳下来。

“皇上,慈宁宫让人问了,”黄昌低声道,“太后娘娘很关切天家的龙体,天家您看要怎么回?”

皇帝目光冷冽:“就说朕无事,请太后不要挂怀,朕政事繁忙,过几日回去探望太后。”太后是听到了风声,准备看他的笑话。

黄昌应了一声,迟疑片刻接着道:“太后娘娘还问坤宁宫娘娘怎么了?”

皇帝皱起眉头,魏皇后是劝谏他整饬内宫才会被他禁足,眼下魏元谌再次立功,太后这是要让他将魏氏放出来。

皇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朕要整饬内宫,皇后身子不好,暂时留在宫中将养。”

黄昌道:“奴婢这就让人去慈宁宫回话。”

皇帝嘴唇勾起,脸上露出一抹轻笑,都在逼迫他,先是魏氏后是太后,好像他的后宫必须要魏氏帮衬打理,魏氏想要利用这件事拿回皇后册宝,要看他答不答应。

他喜欢的人什么都会有,他厌弃的人,什么也别想得到。

皇帝伸手去取奏折。

“皇上,德妃娘娘宫中出事了,娘娘像是被人下毒了。”黄昌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别那么惊慌,可还是控制不住声音颤抖。

第449章 真情

德妃是体弱多病的五皇子肃王生母,在五皇子被封为肃王之前,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嫔位。

皇上登基之后纳德妃入宫,那时候的德妃年十八岁,算得上是个老姑娘了,原本并不适合参加遴选,因为她父亲是翰林院有名的大儒,德妃闺中时又有贤良的名声在外,这才能列在参选的名册之中。

德妃相貌娇柔,才华横溢,性情也是绵软,很少与人有任何冲突,刚入宫的时候并没有被皇上召见,要不是皇上与德妃父亲一起讲论道义时,再次被德妃父亲的才学折服,还想不起来这位大儒的女儿还在他的后宫。

皇帝与大儒论道义兴致未消,于是召见了德妃,德妃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承恩。

不过德妃虽然才貌双全,皇帝对她的喜欢始终比不上贵妃,之后德妃就算生下了五皇子才不过得了个小小的嫔位。

这喧闹的后宫之中,德妃俨然就是个渺小的存在,她生的五皇子也是体弱多病,早早就出宫立府,很少出来走动,就算宫中家宴,五皇子也多次因为身体不佳缺席,皇上看重太子,夸赞三皇子,甚少提及五皇子,所以德妃现在位分已然很高,却依旧少了些震慑人的威严。

大约德妃母子的性子就像扶不上墙的烂泥,五皇子身体虚弱,储君之位几乎不可能落在他身上,宫人议论的话题关于德妃母子的也甚少。

但一切不过都只是表象罢了,黄昌知道皇上对德妃娘娘母子的良苦用心。

表面上的宠幸并不一定是真的欢喜,有意的冷落何尝不是保护,所有的锋芒都引到贵妃身上,德妃母子才能安居一隅。

皇帝听到德妃出了事,脸色果然一变,龙目微睁,眼睛中都是惊讶和慌张。他一下子从龙椅上起身,抬脚就要向殿外走去,却因为太过匆忙,眼前又是一阵眩晕。

“皇上。”

黄昌忙上前搀扶,却感觉到一股大力袭来,黄昌立即被推了个趔趄。

皇帝面色铁青,脚下踉跄两步这才稳住身形,然后接着向前走去。

“命太医院前去……”皇帝焦急的面容中露出几分凶狠,“若是治不好德妃,朕让他们都跟着陪葬。”

皇帝的威仪让众人不禁吓得浑身颤抖。

皇帝坐上步辇,黄昌吩咐内侍,一路小跑着向前,步辇快速地在宫中穿梭,黄昌也跟着跑得气喘吁吁,头上的冠帽都歪下来。

这样的紧张和慌乱是从来没有过的,黄昌不敢去想如果德妃娘娘真的出了事会怎么样?

……

随着张家被抓,怀王回京,京中的情势渐渐平稳下来。

顾明珠看护着母亲和弟弟安然睡着,这才放下心。

莫阳明与太后娘娘定好今日进宫去。

“我与师父一起去。”顾明珠换好了衣服,走到莫真人身边,太后娘娘召见莫真人,自然是要问她宫外的情形。

她过去有利无弊,而且顾明珠担忧被关在坤宁宫的皇后娘娘,现在魏家不宜出面,她若是能帮衬上娘娘自然最好。

莫阳明有些担忧地望着顾明珠:“你累了一晚上,就在家歇着。”现在与平日里不同,不知道会不会有凶险。

“这样徒儿才要跟着您一起,也算有个照应。”顾明珠拉起莫阳明的手,免得莫阳明再拒绝。

莫阳明不禁叹了口气,她这个徒儿……唉,开始觉得徒儿并不愚笨,接着就发现了徒儿的聪明之处,现在心底竟然对徒儿有了几分期盼和依赖似的,就拿这次的风波来说,怀远侯不在府中,却能将顾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抓住了前去怀远侯府作恶的凶徒,若非心思缜密决计做不到。

“好吧!”莫阳明道,“不过进宫之后要比之前更加谨慎。”

顾明珠点头:“师父放心。”

顾明珠跟着莫真人上了马车,径直向宫中方向而去。

趴在屋顶的初九望着马车渐行渐远,三爷让他们寸步不离地护着顾大小姐,顾大小姐刚刚又吩咐他们守好顾家宅院,看来他在三爷和顾大小姐心中都很重要。

不过……

等到马车在他眼前消失不见,初九才想到一个问题,顾大小姐这一去该不会有危险吧?……

德妃娘娘在永春宫吃了一块点心之后,就觉得腹中剧痛,吓坏了身边的宫人和内侍,宫人忙着去向皇上禀告,又有人请了太医前来。

太医进了永春宫大门,德妃娘娘已经口吐白沫神志不清,在此之前德妃娘娘就吃了一块点心。

这点心是御膳房为永春宫做的。因为今日本该是肃王进宫探望德妃,皇上特许了在德妃宫中摆宴席,让宫里的皇子公主都去凑凑热闹。

除夕和中元节,皇上都去了贵妃宫中,准许贵妃办小宴,现在终于轮到了永春宫,永春宫上下一片欢欣,德妃娘娘更是在几日前就开始忙碌,却谁也没料到,东西都备好了,宫外去出了事,这样的时候是不可能吃宴了。

皇子和公主前来感谢德妃娘娘,德妃娘娘就让人将御膳房做的点心拿出来要分给大家吃。

第一个要给的自然是贵妃娘娘的九皇子,九皇子爱吃栗子糕,德妃娘娘将栗子糕递过去,九皇子却不肯吃。

料想是贵妃娘娘交待下来的,恐怕九皇子有什么闪失,德妃娘娘拿起一块自己先吃了,也好让贵妃宫中的人安心。

若是往日,九皇子可能会拿起一块尝尝,不过今日九皇子委实没有胃口,在德妃宫中坐了一会儿就告退离开。

九皇子没吃,其他的皇子和公主也不敢动手,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后,德妃娘娘原本准备去园子里转转,就感觉到腹痛难忍。

皇上的御辇到了之后,整个永春宫都被围起来,宫中的人无不惊慌失措,照这么看来找不到真凶,恐怕宫里的下人谁都活不成了。

皇帝大步走进永春宫。

姜贵妃带着九皇子早就等在永春宫殿中,看到皇帝来了,姜贵妃看了看九皇子,九皇子从椅子上起身跑向了皇帝。

“父皇,”九皇子委屈地道,“儿臣差点就见不到……”

话还没说完,九皇子就感觉到一股大力传来,将他狠狠地推开。

九皇子愣在那里,连姜贵妃都神情愕然,在母子俩的怔愣下,皇帝快步走进了内殿。

第450章 怒火

姜贵妃眼看着皇上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大殿中一片静寂,所有人仿佛都被惊住了,九皇子先回过神,他走回姜贵妃身边,伸手拉扯了姜贵妃的袖子。

父皇这是怎么了,九皇子不知晓,他刚刚哪点做的不对,他也想不明白,但一个在宫中长大的五岁孩子,却深知父皇对他们母子的宠爱非常重要。

姜贵妃半晌才伸出手缓缓地抚摸着九皇子的肩膀,轻声地道:“前朝后宫出了不少事,你父皇心中烦乱,你不要去打扰父皇。”

九皇子点了点头。

姜贵妃看向周围,此时她恢复了往日尊贵的神态:“今天进出永春宫的人一律不准离开,尤其是碰过那糕点的人……”

姜贵妃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皇帝冷冷地呵斥道:“拖下去杖毙。”

姜贵妃后面的话顿时吞了进去,只看到一个宫人被拖拽了下去,宫人不停地求饶:“皇上开恩,奴婢再也不敢了,奴婢再也不敢了。”

行刑就在院子里,惨叫声响彻在整个宫中。

姜贵妃身边的内侍打听到消息:“那宫人在屋子里乱叫,说是德妃娘娘没气了。”

皇上打死这宫人与案情无关,只是因为她说错了话。姜贵妃眼睛忍不住一跳,仿佛被一盆冰水从头倒灌而下,皇上在她面前从未如此失态过,皇上不是并不在意德妃吗?这后宫是她这个贵妃被皇上独宠。

姜贵妃的手微微颤抖着,她向内殿中看去,她准备仔细去找到答案,看个清楚。

内殿里。

皇帝抱着虚弱的德妃,龙袍上沾了德妃吐过的污秽,他伸手轻轻地拍抚着德妃的后背,德妃闭着眼睛,没有一丝力气说话。

太医紧张地为德妃诊脉,他能看得出来,如果德妃有个闪失,太医院前来诊脉的人全都活不成了。

皇帝目光阴沉地盯着太医:“德妃是中毒?中的什么毒?”

太医说不出来:“以德妃娘娘的情形,应该是类似……类似野葛根又叫山砒霜,也有可能是其他东西,不过微臣已经用药催吐,又开了方剂……”

“德妃有没有事?”皇帝没有听太医说完话厉声道。

太医不敢说,这样的毒谁也说不清,每个人都不同,有人服用会死,有人就能活下来。

“还要治治看……”太医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最好能拿到那种毒药。”

皇帝看向黄昌:“将所有人押起来审问,朕要找到那毒药。”

黄昌应了一声,看向身边的内侍。

皇上要毒药,他们就必须要将东西找到。

姜贵妃宫中的宫人和内侍都被带了出去,有些人见到这样的阵势已经更咽地掉下眼泪。

姜贵妃站在门口看清楚了这一幕,皇上神情扭曲狰狞,一双眼睛中仿佛有两簇火苗在燃烧。

皇上如此的失常。

姜贵妃手指收紧,皇上心中此时只有德妃,根本没有想到那毒药差点就被九皇子吃进去,如果换做是年幼的九皇子,现在说不定已经没了。

姜贵妃胸口燃起一把火,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她被骗了,这些年因为独宠承受的诟病就像是一场笑话。

皇上是故意的,故意用她们母子来对付魏家,对付大周那些老臣和名门世族,让她以为皇上是在为她和她的儿子铺路,其实皇上另有打算。

她在前面披荆斩棘,有人在后面只能着收获。

姜贵妃不敢却深想,生怕那些想法铺天盖地将她整个人湮灭在其中,但她又不能不去想,皇上废太子的时候没有半点犹豫。

因为皇上就没打算让她的儿子承继皇位,这打击让她猝不及防,几乎承受不住,如果是平日里足智多谋的姜贵妃,面对这样的情形她应该退到一旁不再说话。

可现在她也是去了往日的聪慧。

“皇上,”姜贵妃道,“那毒是下在栗子糕上的,九皇子喜欢吃栗子糕,这毒是冲着九皇子来的,请皇上为九皇子做主,找出下毒之人。”

姜贵妃说完,感觉到皇帝那两道凌厉的视线落在她身上,目光中没有了往日的体贴和深情,其中饱含猜忌和恼怒。

皇帝冷冷地道:“你想说什么?”

姜贵妃不知为何,眼前这张熟悉的脸上看到了厌恶,就像是被人在胸口重重打了一拳,让她喘不过气来,她脑海中一片混沌,麻木地道:“皇上,那些糕点是德妃宫中的,又是由德妃拿出给各位皇子和公主的,如果当时皇子和公主们都服用了这吃食,皇上可想过会是什么结果吗?”

姜贵妃看着趴在皇上怀中的德妃:“那就真的是天大的祸事了,真是那样的话,德妃难辞其咎。”

怀中的德妃面若金纸,呼吸急促,不知承受着多大的痛苦,贵妃却还在动心思,想要将罪责怪在德妃身上,皇帝眯起眼睛。

这一刻姜贵妃感觉到了一抹杀机,脸色不由地一变。

就在这时,黄昌进门道:“皇上,德妃娘娘身边的宫人招认了,是她下了毒,从她身上搜到了一只纸包,里面还有药粉残留。”

太医听到这话立即前去查看那毒药,药粉没有什么味道,闻着竟然有股微甜的气味儿,这就是为什么撒在栗子糕上没有被察觉。

太医没有辨别出到底是什么药,但仿佛也只有毒根、山砒霜之类才会有德妃这样的症状。

“皇上,”太医哆嗦着道,“要不然再用一遍麻油吧!”用麻油灌下去,让人呕吐,兴许能再排除些毒素。

皇帝虽然舍不得,但救下德妃性命要紧,他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太医的要求。

“德妃娘娘,”太医上前道,“一会儿灌麻油难免难受,您可要忍着些。”

黄昌命宫人上前扶起了德妃,太医立起了屏风。

不一会儿功夫屏风后传来德妃挣扎的声音。

皇帝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屏风,半晌才咬牙切齿地道:“那下毒的宫人呢?将她剥皮抽筋,审出她是受了谁指使。”

皇上没有吩咐黄昌也会让人这样做,眼下抓住真凶最重要,让真凶逃脱,皇上的怒火就会烧到更多人身上。

静等了片刻,黄昌将一个血淋淋的人提到侧室中,皇帝亲自讯问:“是谁?”

那宫人不过二十几岁年纪,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她抬起头虚弱地道:“是……皇后娘娘让奴婢做的,想要害死九皇子,嫁祸给德妃娘娘,这样一来贵妃娘娘就会为九皇子报仇。”

两败俱伤之后,得利的就会是皇后。

皇帝听到这里大喊一声:“这个贱人。”

皇帝刚刚骂完,就听到殿外有人道:“皇帝在骂谁?”

第451章 威仪

太后娘娘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宫人上前打帘,太后带着几个人走进了大殿。

贵妃上前行礼,然后看了看太后娘娘身后的人,那是上清观的莫真人,莫真人身后那个就是怀远侯府的大小姐顾明珠。

顾大小姐经过莫真人开智后痴傻彻底痊愈,贵妃在宫中也有所耳闻,莫真人医术高明,太后娘娘带着莫真人来这里,显然是要给德妃看症。

贵妃想到这里脑子里电光一闪,不过太后娘娘也并不完全是为了德妃的病症,要知道前阵子莫真人和顾大小姐还去过坤宁宫……

贵妃深深地看了一眼地上那认罪的宫人,忽然明白太后娘娘站在这里的理由,前阵子太后娘娘为魏皇后说话,如果坤宁宫出了事,会不会牵连到太后?贵妃想了明白,不管是谁在背后作祟,至少从现在开始,她不能轻易说话,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太后走到椅子旁坐下来,抬起头看向皇帝:“方才是皇帝在骂人吗?到底出了多大的事与哀家仔细说说,哀家进宫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大周皇帝发这么大的脾气。”

皇帝面色依旧阴沉,不过已经恢复了平日那威严的神情,他方才失控了,先是被梁王的事乱了心绪,现在又看到德妃这般,那压在心头的怒火和戾气一下子喷涌而出。

尤其是宫人提到魏氏,他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魏氏那满是轻视的目光,还有魏氏那本奏折,一字一句都割在他心上。

终于又让她如意了。

这个贱人。

那一刻他是这样思量,而非认定了魏氏就是凶手。

不过若是能将魏氏当做凶手处置,他也十分乐意,让她也面临绝境,免得永远目空无人,高高地凌驾在所有人之上,甚至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魏氏就没有想过,是谁才让她有如今的地位?

离开了他,魏氏不过就是个外命妇,可她却永远看不到这些,以为他能登基是魏家给他的施舍,错了,只是他给魏家立下从龙之功的机会。

太后面前,皇帝不敢逾矩,他整理好心情向太后行礼:“母后,是朕震怒之下,言语有失。”

太后长长地舒一口气:“也不怪你,前朝后宫的担子都落在你一个人肩上,换一个人也要撑不住。”

在人前这对母子还是要给彼此颜面。

皇帝不再说话,太后也将目光落在地上的宫人身上:“哀家听说了德妃的事,刚好莫真人在宫中,我带着她前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皇帝看了一眼黄昌,黄昌忙将宫人招认的话说了一遍,搜出的证据也呈到了太后面前。

太后看了眼证据:“德妃中毒到你们来之前,这宫人一直都在身边侍奉?”

黄昌应道:“回禀太后娘娘,这姜宫人职司就在永春宫内殿,听说德妃娘娘中毒之后,司礼监前来将所有宫人和内侍押起来审讯,然后从她身上搜到了毒药。”

太后听到这里微微抬了抬眼皮。

“她在哪里下了毒?”

司礼监太监将下了毒的糕点都端了上来。

太后站起身看了一眼旁边的莫阳明,让莫阳明扶着仔细查看御膳房做出的点心。

太后道:“还真不少,这是在准备宴席吧?”

皇帝开口:“原本是要在永春宫做个小宴。”

太后心领神会,她大致也知晓皇帝和魏氏为何失和,魏氏是眼睛中不揉沙子的人,一定是有太多事让她失望,最终心如死灰,这德妃就是其中一桩。

内殿中隐约传来德妃呕吐呻吟的声音。

皇帝的目光下意识向内室中看去,贵妃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太后这一刻觉得皇后被禁足在坤宁宫很好,不用淌着这泥沼、污秽。

顾明珠随着太后娘娘一起,端详着御膳房做的点心,宫中的主子们不能在人前表露喜好,御膳房做吃食也不会偏向谁的口味,这样做是避免有人投毒,但这宫人向来藏不住秘密,德妃知晓九皇子喜欢栗子糕也不稀奇。

不过贵妃娘娘定要让宫人看紧了九皇子,处处小心翼翼,就算宴席也该让宫人先尝菜,于是投毒不能是那种立竿见影的毒药,否则轻易就能被揭穿,德妃吃了栗子糕后安然无恙,如果九皇子有胃口自然也要吃一些,如此一来九皇子中毒不可避免。

不过有个小小的问题,九皇子吃东西,应该是身边的内侍试毒,九皇子想吃就会命内侍先夹来尝。

内侍始终没有动手,所以从一开始九皇子应该就不想吃那栗子糕,德妃拿起一块栗子糕吃,是故意提点九皇子,让九皇子不好意思拒绝尝糕?又或者一切只是单纯的巧合?

顾明珠将目光从那些点心上收回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委实可惜了。她不是馋那些点心,而是觉得御膳房做出来不容易。

太后忽然抬起头看向皇帝:“魏皇后被禁足在坤宁宫,宫外有司礼监把守,皇后如何能指使宫人下毒?”

这话是问皇帝,也是问那宫人和司礼监。

皇帝没有说话,黄昌上前道:“从昨日开始的确没有人进出过坤宁宫,也没有人与坤宁宫中的人说过话,不过……”

黄昌看了一眼地上的宫人:“这宫人从前去过坤宁宫。”

黄昌没有继续说下去。

太后道:“你的意思是,这些都是皇后早就安排好的?”

黄昌脸色大变:“太后娘娘,奴婢不敢乱说话,这是姜宫人自己招认的。”

太后伸手阻止黄昌:“哀家没有怪罪你,哀家觉得这话也有道理,永春宫的宴席是早就定下来的,皇后即便被禁足也不能置身之外。”

太后说着目光微微闪烁:“这宫人手中的毒药是皇后给的,皇后的毒药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一点不弄清楚,说什么都无用。”

皇帝目光幽深。

太后接着道:“皇后离开坤宁宫,是哀家命她前去处置宓太妃的身后事,哀家还让莫真人为皇后治病,莫真人颇通医理,对那些药性该是心知肚明。”

太后说着顿了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不知是在笑自己,还是笑其他人。

“皇帝,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哀家与皇后合谋行事?”太后神情自然仿佛说的不是自己,“哀家素来不喜贵妃,又一直保魏氏,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贵妃和德妃都出了事,这后宫能主持大局的也就是哀家和皇后了。”

太后不等皇帝说话,她垂下眼睛,神情肃穆,声音坚定:“哀家替皇上说了吧,皇上处置了哀家和魏皇后,是不是就觉得一切安稳了?果然是这样的话,你就如此行事吧!”

皇帝听到这里看向太后,太后正好抬起头,四目相对,太后平静的眼眸中幽深似海。

“准备好了吗?”太后淡淡地道。

不过这次却不是问的皇帝,而是身边的顾明珠。

顾明珠道:“好了。”

太后道:“进来之前哀家就听说你们找到了证据,于是我吩咐这丫头做了点事,现在我们就来瞧瞧结果。”

太后伸手指了指身边的两只暖笼:“打开看看。”

黄昌不敢怠慢,吩咐内侍挪开了暖笼上镂花的盖子,几双眼睛向其中张望,只见炭火上沾着一堆灰烬,看那灰烬的样子,像是类似纸张的东西掉落在那里,被烧了干净。

两只暖笼都是如此。

太后微笑这看顾明珠:“这丫头可有三头六臂?也不像会拳脚功夫的,就是个寻常的女眷,做起事来说不得还不如那姜宫人利落,可她都能将握在手里的纸张投进那暖笼中烧毁,不被你们察觉,为何姜宫人要将装过毒药的纸包留在身上?”

第452章 坏心眼

太后说完话,内殿中又是一片安静。

暖笼中的炭仿佛烘烤着所有人,尤其是皇帝那张写满了天子威严的脸。

黄昌等人看了一眼顾大小姐,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后娘娘和皇上身上,于是疏忽了这个年轻的女眷。

谁能想到这么个小姑娘能做些什么?见到这种场面也大约会被吓住。

可偏偏这小姑娘趁着众人注意,为太后娘娘办了这样一桩事。

黄昌看向身边的内侍,内侍摇了摇头,没有人瞧见顾大小姐动手。

可那烧成灰烬的纸确实存在,黄昌皱眉,顾大小姐没有三头六臂,不会拳脚功夫,就是个寻常人,的确很有说服力。

想到这里,黄昌深深地看了顾大小姐一眼,顾大小姐神情紧张而青涩,跟在太后娘娘身后,她抿着嘴唇,脸颊边多了个浅浅的梨涡,大约是发现他正在打量她,于是抬起了眼皮,那神情不像是有什么心思的。

黄昌收回目光,太后娘娘不动声色安排这一出,就是要质疑他们找到的证据和口供。

地上跪着的宫人紧紧地咬着嘴唇,脸上一闪惶恐和惊慌,她垂着眼睛不敢与任何人对视。

贵妃比任何时候都要安静,太后的意思再清楚不过,这宫人就是替死的鬼,德妃被害必然要找到一个凶手来认罪,这个凶手死之前还会拉下魏皇后,虽然她也很想看着魏皇后被废,可现在显然不是时候,尤其是当她知晓皇上另有心思之后,她决计不会在这样的时刻推波助澜。

皇帝眼睛中有暗流涌动,太后步步紧逼,就是要他承认眼下的局面,是有人在故意陷害坤宁宫。

太后不插手前朝、后宫的事务许多年,这次会前来是因为这桩案子,是因为看出那些人的手段,陷害了魏皇后之后,下一步就是将慈宁宫牵扯进去,所以太后不得不站出来将这桩案子弄清楚。

太后将前因后果都说了清楚,谁也不能质疑慈宁宫此举不妥。

皇帝面色不变,只是胸口更加炙闷,太后态度如此坚决,他若是不想让太后插手,难免要与太后明面冲突,前朝不安稳,后宫不可再乱。

权衡之后,皇帝不得不看向那宫人:“指使你的人到底是谁?”

威压之下,宫人冷汗和着血水顺脸庞淌下来,就是不肯再开口。

皇帝声音略微有些沙哑:“拉下去再审。”

“再审恐怕就要打死了,那岂非合了她的心意?”太后抬起眼睛,“不如换一种法子。”

皇帝听着没有说话。

太后道:“皇上惩戒魏氏,命她不准走出坤宁宫,让司礼监和龙禁尉看守宫人,各宫内外都加派了人手,所有宫人进出都要向司礼监禀告,既然如此就将这宫人都去过哪里,与什么人说过话弄个清清楚楚,哀家料想她一个人做不成事,必然有同党。”

一个替死的宫人而已,会死的人不一定会做事,会做事的人绝不会轻易被做替死鬼,姜宫人不是个有思量的,太后料定姜宫人是照别人的安排一步步行事。

太后话音刚落,就有人上前堵了姜宫人的嘴,将她束缚起来,免得让她寻死。

趁着这个功夫,莫阳明道:“道人去看看德妃娘娘。”